2018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君子之风

时间:2019-05-13 11:4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君子之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君子之风》。

第一篇:2018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君子之风

2018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

兰,深山幽谷,芳华自赏。

竹,亭亭玉立,坚韧挺拔。

菊,与世无争,清高隐逸。

梅,欺霜傲雪,凌寒而放。

古人谓之为四君子,合而观之,皆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是以世人将其喻为君子,取其不趋俗,不媚世之风骨。

所以君子之风是“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坚持,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超迈,是“我自横刀立马”的豪气,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孤傲。

做事,要有君子之风。只有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成功时得意骄矜,失意时怨天尤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做自己的主人。古人云:“君子合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就是教人们在吸收别人意见时有自己的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比尔·盖茨哈佛中途退学,为许多人所不解,以为他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然而谁也没想到几年之后他开创的事业令所有人仰望羡慕。他没有像哈佛大学里的那些学子一样努力地学习,然后一步步走在常规的路上,他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他不为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却开辟自己的天空,他成功了。纵观中外成功人士,只有让自己的思想凌驾于众人之上,方可开辟天地。

做人要有君子之风。古人云:“宽以待人,严于律已。”有自己的人品,不媚俗,不趋俗。古往来,那些默默无闻者大多是随波逐流,所以历史的烟云湮没了他们。留名千古的必是那些特立独行与世俗背道而弛的人,细数历史的烟云,你会发现魏晋的风骨,竹林七贤的不羁,五柳先生的隐逸,你会发现汉唐的高风,李白的潇洒,你还会明白宋代的气节,苏轼的大江东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秆的挑灯看剑,你还会找到明清的不俗,板桥的洒脱,曹雪芹的悲歌。唯有以君子之风的卓尔不群,方能尽显名士风流。

君子之风是不趋俗不媚世的行为,是一种孤洁傲岸的境界。真名士自风流,唯有用超拔的思想方能达到君子之风的境界。

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当然,识时务为识时务,但不能随波逐流,否则丧失了自我那是一种悲哀!

君子之风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凌驾于万物之上,真正做到远离人云亦云,远离世俗是非,让我心做主!

第二篇:2013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

2013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

一、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海滩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为什么我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老人说:“一个人,只有成为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可是,难道只有成为珍珠,一粒沙子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吗?”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思路导引】

立意大致围绕“平凡与杰出”的关系就不算跑题。材料中有两个关键句:一是“一个人,只有成为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二是“可是,难道只有成为珍珠,一粒沙子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吗?”

材料的最大“亮点”其实正在这最后一句话上——这个强有力的反问提供了非常好的立意角度:一粒沙子,即使成不了珍珠,也自有其不容抹煞的价值。

首先,沙子自有沙子的价值,哪段路,哪栋楼,哪条河床„„少的了沙子的默默奉献与承担? 更何况,哪粒珍珠当初不都曾是沙子? 沙子而又成为珍珠,需要“蚌病成珠”,需要极好的机遇,亦需要太多的孕育和磨砺;能成为珍珠当然美好,然而能成为珍珠的沙粒毕竟少数。太多的沙子没有成为珍珠的幸运,但难道它们就毫无价值么? 沙如此,人亦然啊。

人,当然要胸怀大志,追逐梦想——成名成家,出类拔萃,闪光耀眼,令人尊重、羡慕、敬佩;但如果没有机会,能成为铺路之料,建楼之物,也不错。

无论做什么,人人生而平等。只有职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要过分追逐、羡慕、“敬仰”名人,他们也曾是普通人。

好材料有:

1.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2.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1] 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人的教育,除了要发挥他本人天赋的才能,还应努力发展他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感,以替代我们目前这个社会中对权力和名利的过度赞扬。”

三、【例文】

果实才是最好证明

不知何时,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树,青青的杆,细细的叶,主人说不出它的名字,每有人来,便请教。一位乡下朋友路过,说:“看叶子就知道,这是一棵李树。”过了几年,小树 1 渐渐长高,见多识广的老农站在树下,对主人说:“你们有樱桃吃了,你看,这是一棵樱桃树。”到了又一个春天,小树开出了茂盛的花,大家都附和,以为是棵樱桃树了。但最后,小树上却挂满了一枚枚精致的胡桃。

这是一个典型的耐人寻味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一棵树曾多次地被人张冠李戴,从李子到樱桃,再从樱桃到胡桃,最后,还是它自己,用最最原始也是最最有力的方式,一枚枚小小的果实,向世人证实了自己的身份。

女孩,原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老师,后来被选拔到局机关工作。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她家里有钱,找了不少人,花了不少钱才调上来的;有人说她父亲后台硬,猜测某某领导某某长是她的亲戚;更有甚者,说她长得漂亮,深得某权贵常识,才一路顺风。女孩从来不与人争辩,一笑了之。不久,一次偶然的万人技能大赛,市级的,机关谁也不敢报名,女孩却提出想去试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女孩力挫群雄,夺得了第一。镁光灯闪照着女孩,领导接见,单位嘉奖,真金白银的。所有的流言蜚语,在女孩耀眼眩目的成功面前,不攻自破。

身边有些人,总抱怨自己不如人。别人提拔重用,他总是牢骚满腹,甚至于质问领导: 为什么是他不是我?可是,你会什么呢?你做出了什么呢?你有多少论文与业务成果?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你不会用,简单扼要的公文你不会写,一件日常工作交给你只会拖沓与推诿,除了传统那一套,钻营人际关系耍点小权术卡要点小东西,扪心自问,你付出了多少,你有过怎样的努力?时代在进步,社会在阳光,正如网友们所言,这年头出来混是要付出代价的,滥竽充数没有点真本事越来越不行了。凭心而论,事实亦如此,在机关在单位,要想让别人承认你,根本不是别人,恰恰是你自己。无数例证都是最好的证明。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 学时,常受人歧视妄评,他不与人计较,默默努力,毕业时,他用他的油画展,一下子轰动了巴黎美术界。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生活困苦,身体缺陷,有时竟靠收集瓶罐做实验,被许多人讥笑误解成弱智。但他没有灰心气馁,大智若愚,专心致志地努力,最终让世人承认,他才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古往今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扬名;文豪苏轼,几经贬谪,潜心磨砺,成就了人生之巅;不是吗?沙粒不磨砺成珍珠,谁认识你。

成千上万的成才故事,向我们揭示的都是这样一个真理:一个人,必须用实际行动,用成果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存在、成长和价值。否则,你很有可能就是一块扔在沙滩上的石头,或者也是一棵别人连名字都叫不出的小树。

【点评】这篇作文以一棵小树的故事开篇,小故事结束时文章的中心也就得出了——“它自己,用最最原始也是最最有力的方式,一枚枚小小的果实,向世人证实了自己的身份”,接下来作者自然而然的写了一个女孩的故事,再次将文章的中心抛出。

话题作文给考生以极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但宽泛并不等于泛泛而论,作者择一一点,不及其余,让自己的文章始终集中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这一点上”,言之有理。事例如若再新颖些,读来会更加舒服。

由沙子到珍珠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曾经受了冷落,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养蚌人在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问那些沙粒是否愿意变成珍珠。沙粒们都产生了兴趣,但是呆在寒冷、阴暗而又潮湿的蚌里又怕得要死,因为他们知道要变成珍珠就避免不了与孤独、寂寞为伍,所以他们都选择了离开。但是还有一个沙粒愿意,它不怕孤独、寂寞,甚至是嘲笑,终于,在几年以后,它变成了光彩照人的珍珠。

高山不爬不能到顶,竞走不跑不能取胜,2 永恒的幸福不争取不能获得。

磨炼,成功的基石,磨炼,走向希望的必经之路。现在的人都想成功,想“沙子”走向“珍珠”。可是大多数人又害怕磨炼,一经磨炼就难免会有伤、会有痛、会有累,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改变你的想法,就会改变你的世界。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我们磨炼的路越来越长,那我们磨炼为了什么?磨炼,为了成功、为了明天、为了希望、为了天道酬勤、为了舍我其谁。

我们都在不断的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我们真的只甘心在失望追求偶尔的满足吗?不,我们要磨炼自己,要成为珍珠,就不能满足现在。

我不愿意结束,我还没有结束,我走在这无止境的旅途,看着我没停下的脚步,已经忘记身在何处,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谁知到永恒有多么恐怖。你是否结束了人生中的磨难,如果是,那我劝你:不要放弃,也不能放弃,坚持磨炼自己

勇者如同肌肉,越是磨炼越是刚强。我认为爱因斯坦就是一位科学界的勇者,他不仅创造了相对论,还发现了成功公式(成功等于正确的方法加艰苦努力加少说空话),由此可以看出,努力、勤奋非常主要,但努力的前提就是磨炼。

欲做勇者,磨炼开始,欲做“珍珠”,磨炼开始,欲“更上一层楼”,磨炼开始。

做人要与众不同

花在草丛中显得与众不同;海鸥在蔚蓝的大海上显得与众不同;白云在蓝天下显得与众不同。做人也是如此。要想成功,就要做到与众不同。

材料中的珍珠在沙子中做到了与众不同,我们就应该像那颗珍珠一样,即使被埋在沙子里,珍珠也会被发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如果我们亦步亦趋,随声附和,去炮制别人的成功,那么最终我们也泯然众“沙”矣。我们也就最终变成邯郸学步的人,自己可能连路都不会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和别人与众不同的人,这样你的机会就会变多,成功就会离你更近。

与众不同,可以让我们被更多的人发现,即使在一堆沙子中,如果你是一颗普通的石子,那么你也是与众不同的,你也会被人发现。“鹤立鸡群”讲得就是这个道理:鹤在鸡群中是与众鸡不同的,如果你要找的仅仅是一只鸡,那么试想一下你被发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与众不同,可以让我们把握更多的机会。赢得了被别人发现的机会,就赢得了更多工作的机会。周杰伦在一群服务员中会弹琴是与众不同的,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他被老板发现而不再端盘子。某大学毕业时简历做得与众不同,就先得到招聘人员的亲睐,得到了工作的机会。周杰伦在一群服务员中会弹琴是与众不同的,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他被老板发现而不再端盘子。你只有做到和别人不同,才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与众不同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当我们与众不同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责骂,枪打出头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时候我们要咬紧牙关,坚持不懈,慢慢地去赢得众人的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变他们的态度的目的。

与众不同,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与众不同,而是不敢。当大家同样做一件事时,你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在更多的平凡人中脱颖而出,只有有特点,才能有更多人的喜欢。在房地产界潘石屹绝对不是最大的做的最大的公司,但是他的公司绝对是引起人们关注最多的,因为他的近乎简笔画的相貌,以及他的犀利的语言,才会有他今日的辉煌,也正是他的这种与众不同,铸造了他今日的成功。

兰花没有牡丹的硕大,没有玫瑰的芳香,没有石榴的火红,但是它生长在不与世俗争宠的幽谷之中,无论别人是否欣赏都散发着自己幽幽的香气,这就是它的与众不同。正因为这样,他才得到了花中君子的美誉。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让别人善于发现自己,你就会发现,成功其实离你很近。

平凡中的“珍珠”

读着作文材料,我想起了这句名言。平凡如沙的人们,如何在众人面前展露头角,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必须得有“珍珠”啊,这“珍珠”可以说是人的“个性”。“个性”的锻造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过硬的本领、严谨的作风、自信的信念是个性必备的元素。大家都熟悉日本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吧。有一次,在参加世界优秀指挥家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名参赛。在弹奏评判员给他乐谱的时候,技艺高超的他发现自己的指挥棒于乐队演奏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他断定是乐谱出现了问题,但在场的音乐大师们包括评委也都认为乐曲没有问题,他被大家嘲弄了一番。面对这些,他并没有退缩,而是大吼一声说:“不!一定是乐谱出错了!”话音刚落,高傲的评委们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夺冠。事后才知,这是评委们有意设下的“圈套”,前几位指挥者也发现了错误,但他们没有提出,而小泽征尔用充满自信的一吼,获得了本次大赛的殊荣。小泽征尔虽然是著名的指挥家,但其也是众多指挥家的一员,如果他没有过硬的本领、严谨的作风,加上自信的个性“一吼”,怎来这耀人的成绩!

智慧、胆识、气魄、修养是个性最好的表达。在中国提起网络、提起阿里巴巴,自然就想到了马云。其貌不扬的他,却以出众的口才,妙语如珠的谈吐获得了世人的承认与尊重。“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般的身材,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伟大的志向!”这是《福布斯》杂志对马云的印象。据说,英国首相布莱尔来到中国,点名要见马云,他说,马云能改变全球商人做生意的方式。百度一下,估计全中国叫马云的人一定很多,但为什么阿里巴巴的马云倍受青睐呢?原因是这个马云具有超出一般马云的智慧、胆识、气魄,更具有一定的修养,因此才备受中外人士的承认与尊重。

对梦想的奋斗与执着是个性张扬的最大气场。中国电影的发展,张艺谋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当今的张艺谋已经是中国电影界的大腕人物,但其艰辛的奋斗历程又有几人知晓?他初涉电影时,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摄影爱好者,但他对电影的执着,改变了他的摄影方向,他把摄影与电影结合起来,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却始终如一,从不气馁,最终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舞台上成了耀眼的“珍珠”。张艺谋的成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梦想成功的这条路上充满干劲,要有不服输的精神,这样的个性才有成功的未来,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做一名平凡的“珍珠”吧,因为这些是你被承认与尊重的资本。

第三篇:君子之风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短短的一部论语,君子一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直到现在我们还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荡荡,那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同样也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今天让我们走进《论语》,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二、解题

君子之风:君子的风貌、品质,要想成为君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有一个绰号叫“君子剑”的人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叫岳不群,华山派掌门,一向以正面形象示人,故得此绰号,他算不算君子?生答:“不算”提问:为什么。答“因为他表里不一”师:“恩,对,表里不一就否定了他不是君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君子一定是个表里如一的人,那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不是也认为是这样的呢?”

三、整体感知

1、一起朗读12.8章,回答问题(1)棘子成提出了什么问题?(2)子贡是如何反驳他的?

(3)孔子认为君子行为要“文”和“质”兼有,如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棘子成认为只要“质”,不必要“文”。你怎么认为?

(4)成语积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小结: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既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又不能迷失了本性,文和质同样重要,缺一不可,那么孔子他自己有没有达到文质彬彬这一境界呢?我们一起来朗读7.38章。

2、一起朗读7.38章,回答问题。

(1)有人说,这一章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你是怎么认为的?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有人在诠释“温而厉”时说:与人交谈,应该语气温和而有礼貌。在温和而礼貌的同时,还必须做到严厉。这个“严厉”,不是语气和用语的严厉,而是对原则问题的坚持。不徇情枉法,不营私舞弊,正气凛然,自然让人肃然起敬。

关于“威严”和“凶猛”的区别,有人说,“不怒而令人敬畏”可谓“威严”,“怒而令人生畏”算是“凶猛”。“凶猛”往往抛却对对方的尊重,令人害怕而厌恶。“威严”则是自信、稳定和修养的体现与流露。

“庄重而安详”是人的内心状态,心无主见、遇事慌张的人怎么能做到庄重和安详?有内涵、有责任、有信念的人才能庄重,有气度、有历练、有献身精神的人才会安详。

总之,要多读书,修身养性,3、前面所提到的是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外在形式,那么君子还应具备什么样的内在本质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15.18、15.9、6.11、7.16、6.23、8.7章。

4、品读15.18章回答以下问题

(1)义、礼、孙、信四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本质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5、第15.9章

(1)孔子赞不赞成杀身成仁?

孔子在五种“成仁”“害仁”的境界中,通常不赞成杀身以成仁,如比干,成仁德而失性命。孔子在“求生以害仁”与“杀身以成仁”二者必选其一的时候,他才赞成“杀身以成仁”,通常赞成的是“不杀身以成仁”,如管仲不死而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是成仁不必杀身。

(2)举例说明历史上杀身成仁的君子?

6、第6.11、7.16章

(1)颜回乐的是什么?

明确:义(2)怎么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 ⑴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 ⑵浮云至轻至淡,喻我把富贵看得无足轻重。⑶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对我来说是过眼烟云;

(3)讨论:中国人总以财富、房车、学位等东西来论英雄;平凡地享受粗茶淡饭的日子,往往会被认为没出息。你怎么看待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

7、第6.23章

(1)孔子写智者和仁者,为什么要用山、水来比拟?

8、第8.7章

(1)孔子认为要想成为士,必须具备哪两种精神?

第四篇:《君子之风》评课稿

《君子之风》评课稿

语文界各位同仁:

下午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能和各位一同交流语文教学的问题,觉得分外快乐和荣幸。

我想就曾郁梅老师的《君子之风》一课,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认为曾老师这堂课从表现和内容上来讲大约可以化用《论语》中的话来概括:“循循善诱,问一而得三”,“斐然成章,知其所以裁”。

一、循循善诱,问一而得三

颜渊曾赞叹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曾老师课堂上也体现了这种引导艺术。

.探究,给学生提供思考角度

课堂开始不久,曾老师便要求学生“请从君子的三种形象‘仁者’‘智者’‘勇者’中任选一种形象,并结合具体的章节谈谈自己的理解。曾老师让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走近文本;通过自主筛选,明确探究对象;通过相互交流,分享思考收获。最后形于文,成于言,展开师生对话;同时也是和孔子及门人展开对话。这篇内容丰富、内涵博大精深,学生学习时往往“不得其门而入”,于是难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是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曾老师将孔子的“君子观”举重若轻地化为了君子的“三达德”,这三者可谓思考的三个维度,撑起了学生思考的一片天地,所谓“学生要唱戏,还需教师先搭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里都得到了彰显。

2.启发,以此拓宽思考的广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讲究点拨的时机;但在学生遇到较难问题时,恰当的启发往往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完成思考。

比如,曾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仁者不忧”时,抓住了“回也不改其乐”和“乐亦在其中”两句中的“其”,让学生加以理解,学生原先以为颜回是为匮乏的物质条件、贫穷的生活而感到快乐,但细究“其”字,会发现“回也不改其乐”的“其”不是指代上文的内容,而是指“自己”。这时,学生便意识到原来颜回是不因为简陋的物质条件而改变自己的快乐,而非为贫穷的生活本身而乐。这种启发,指出了学生忽视的重点,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住文意。

还比如,曾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仁者不忧”时,让学生通过联想“仁者乐水”中的“水”的特点,来掌握“仁者”的特点,水是流动的,因此仁者处理事情也应是灵动的;水是一往无前地向前奔流的,因此仁者是坚定不移的;水是清澈的,仁者相应地应该是清醒的。作了这样生动的联系,学生便会形象地理解仁者的特点。运用联想启发学生,可以将抽象化为具象,进而让学生思考得更广。

3.追问,挖掘思考的深度

追问指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有助于使思考深入的提问,不是“还有补充吗”、“还有其他理解吗”的泛泛而问。

比如,曾老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完君子作为“仁者”的一面时,曾老师追问道:孔子是否排斥了一切的富贵?一经追问,学生的思考便深入了。其实孔子排斥的是不合道义的富贵,而非一切富贵。曾老师恰当地引用了孔子自己说过的话“富贵而可求,虽为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来佐证这个观点,如此,学生便贴近了孔子的原意,进而还原了孔子的形象。

还比如,在探究“知者不惑”时,曾老师的追问也发挥了同样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对4.16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一个深入理解,曾老师追问了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那么小人是否也是“不惑”的呢?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理解“知者”何以“不惑”的关键,“不惑”不是说智者没有碰到迷惑的问题,而是说当智者碰到迷惑时,懂得取舍,故而不惑。

引导,让学生思考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斐然成章,知其所以裁

好的教学表现来自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独到处理。

这本教材中所有课文都是取《论语》中主题相近的章节拼凑而成的,《教学指导意见》说《论语》的学习有三个维度——文字、、文化,又认为这里的“”只能算是“古代格式的萌芽”,而建议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字、文化上。于是我们的教学往往也呈现出“散乱无章”的态势。曾老师的可贵处在于,将这缺少紧密联系的14章连缀成文,线穿珠连,理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重构了,赋予它“”的意义。

曾老师将本文作了这样的内容梳理:开首两章阐述了“君子”的内涵——质和文,道、德、仁、义(义以为质)四者为质,艺(游于艺)、礼、孙、信四者乃文。中间十章展现了“君子”的三种形象、三个侧面——仁者、智者、勇者,也可以简说成君子“三达德”,当然,这三者是互相渗透,互相交错的。曾老师在小结时做的这番梳理,体现了她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最后两章讲了“质”与“文”的关系,里德为质,外表为文,文质兼备、表里如一方为君子。——这是一次艰难而了不起的创造,可谓“斐然成章”了。

有了这样的整体理解,对教材进行独到处理便有了张本。曾老师从本文找出了一句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话: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并将对这三者的探究作为教学的重点环节,花了将近30分钟的时间。这样,曾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对孔子“君子观”的理解。——可谓“知其所以裁”也。

如果把教学表现当作“文”,那么教学内容大概可以是“质”了,课堂教学如做君子一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曾老师的课可谓文质兼美。

三、白璧微瑕

如果一定要说瑕疵的话,我认为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在文字上再落实一点,如实词的积累,“耻恶衣恶食”中的“耻”,这里有重要的活用现象,应稍加提及;除字面义,还有文字的延伸义,如“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如果能抓住“浮云”的特点让学生加以联想的话,学生便可以形象地理解这里的内涵。还有这堂课,书声琅琅,感觉很好,但是遗憾的是少了个别学生表现性的朗读,尤其是集中写“仁者不忧”的三章,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诵读,感受到孔子及弟子的君子形象。最后这堂课还留给我一个思考,为什么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到位回答之后,最后仍会有学生提出对质和文关系的疑惑?

以上是我的浅见,非常愿意接受曾老师和在座的各位老师的指正。

第五篇:《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

项城一高

史明才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4.背诵重点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概念。学习本课就告诉我们答案。

二、阅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及一些句式

三、成语积累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患得患失:未得时,担心不能得到;既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形容一昧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多指坏事)。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

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任重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重大的任务又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

四、整体感知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

五、课本探究(前三章)

1、(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补充注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1)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2)《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的道德修养主要内容。

第一、要立志,要立定远大的志向。志立在什么地方呢?必须立足在求“道”上,即修已治人之道。

第二:讲述修己的问题,他要求学生“据于德,依于仁”,完善自我。德是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而人的一切行为准则的德目中,仁又是主要的,它统摄各种道德.所以必须依于仁,只有达到仁的境界,个人的修养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三,论述治人之道,即游于六艺之中,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的本领,将来为治人作好充分的准备。当然修已与治人的修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四者,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目的。

探究:儒家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而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社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那么你怎么看待“有爱心”与“有纪律”的问题?这两种道德修养的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完备周到的品行。

探究:君子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君子体质先须存义。义而后礼,礼而后逊,逊而后信,有次序焉。”君子行为的义、礼、逊、信四条原则:

第一、本质意义上要有义,也就是探求义理,属于君子的内心修养。第二、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

第三、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第四、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

3、(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有求仁的牺牲精神。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探究:成语: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你能举出一些杀身成仁人物或事例吗?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生命诚可贵,但为了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献出宝贵的生命。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下,孔了赞许他为仁人。比干苦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也赞许他为仁人。管仲有大功于天下,虽不曾死,孔子仍赞许他为仁人。孔子这种思想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有多少英雄儿女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民族浩然正气。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探究:学习这一章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

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要能保全生命。

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胸要开阔,意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六、作业 做《学案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二、阅读课文

三、课本探究(前十一章)

1、(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评析】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探究:课后(P30课后练习三):

答案: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见P31《儒家价值观》。主张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董仲舒的重要经济思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探究:对于义与利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今天,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于是,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杭州地铁发生坍塌事件,7人死亡,14人失踪……就统统都成了必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评析】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3、(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评析】本章内容是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探究:成语:患得患失中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地位。总之是他想得到又生怕失去的东西罢了。

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为了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打击同事,排挤异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很无聊,活得并不自在,并不轻松。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结果还多半会“算来算去算自己”。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家 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麻烦的是,进入所谓现代社会以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患得患失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从容不迫,悠哉悠哉,保持平静心态的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探究:有人认为 “患得之”是生怕得到的意思,你觉得有没有道理? 一是比较得到之后的收获和付出,认为不值得。二是对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

4、(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探究:箪食陋巷(箪食瓢饮)什么意思? 指贫苦的生活。

探究: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有道德?

颜回追求正道,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追求生活享受,只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颜渊档案:

颜回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好学、尊重师长、德行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居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尊为儒家的“复圣”。《孔子家语》记曰:“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

5、(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探究:(课后练习一:第二问):

答案: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天说的过眼烟云;(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6、(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探究:(课后练习一第一问):从7·

16、7·19两章中来看,你怎样看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怀的心境?

7.16章把高尚的情怀寓于朴素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我如浮云”把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表示得十分坚定。7.19章“女奚不曰”四个字,把孔子对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的非常传神。“忘食”“忘忧”说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追求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是经过努力获得的高尚的快乐。而第三个“忘老”,更是把这种快乐推向新高潮、新境界。

7、(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

探究:怎样理解这三个方面? 仁者不忧

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智者不惑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

勇者不惧

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智、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探究:孔子强调的“君子道者”三个方面他认为自己没能做到,而子贡却说是“夫子自道”,这到底是孔子谦虚,还是子贡夸大事实?

答案:力图做到和真正做到,这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孔子认为自己在仁、智、勇方面还不能做到不忧、不惑、不惧,这并不是故意谦虚,他只是把君子理想的道德境界提出来,作为大家一起努力的方向罢了。理想境界与现实之间一定会有距离,而这差距正好激起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不过,在子贡看来,孔子在仁、智、勇这些方面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他也并没有故意夸大事实。

8、(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探究:“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用了怎样的手法?并说明理由。

成语: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

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 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9、(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本章曾子论述士求仁的要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弘”,就是要有宽广的胸襟,宏大的气度,目光远大而包容一切。

一是要“毅”,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拔的毅力,果敢的决断,目光犀利而处事利索。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死而后已,或许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

探究:曾子要求读书人要有一种什么精神?

宋朱熹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去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论语集汀》卷四)

10、(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评析】本章内容是文质之别。

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探究:孔子认为君子行为要“文”和“质”兼有,如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棘子成认为只要“质”,不必要“文”。你怎么看待文与质的关系?

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则像乡野人(未免粗野)。文采胜过了朴质,则像庙里的祝官(未免虚浮)。只有质朴文采配合均匀,才是君子。”(君子:文质兼美,表里如一。)

君子是一个人最高的道德品质追求。他并不以某个人的言行为唯一准则。事实上,只要我们着眼于当下,在品德与才能方面,全面而科学的要求自己、设计自己、发展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历史发展的人。那么,“我”就已经是一个“君子”了。

成语: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1、(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四、归纳总结:

1、孔子认为具有怎样品质的人才是君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君子之道有哪些表现?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者乐水、静、寿 知者乐水、动、乐

3、活在世上的四种人: 损人利己-------------小人 损己利人-------------圣人 利己不利人-----------俗人

利人利己-------------凡人

五、作业 做《学案二》

下载2018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君子之风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君子之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君子之风公开课教案

    《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掌握“游”“喻”“鄙”“奚”“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辽宁省2013年高考英语满分作文

    辽宁省2013年高考英语满分作文范文 【2013·辽宁卷】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个英文网站面向中学生征稿请你写一篇英语稿件,介绍“中秋节”及这个节日里的主要活动。 1. 写作要......

    君子之风的教案(应)

    君子之风 一、导入新课。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只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左传》:“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政治地位 孔子:“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

    2013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小编整理]

    沙子与珍珠 亿万沙粒,不可尽数,谁能辨别你是哪一颗;零星珍珠,流光溢彩,一瞥便是惊鸿。 羸弱幼苗,俯身难察,谁能言明你是哪一株;参天古木,凌空而指,一眼留下触动。 潺潺细流,漫山遍野,谁......

    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苏格拉底的苹果

    当今世界到底什么才是真相?而真相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下面作文频道编辑带来了这篇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苏格拉底的苹果 当今世界到底......

    承儒雅之风 做少年君子

    承儒雅之风做少年君子 ——首届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小学教育研讨会在济宁曲阜市隆重召开 2010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山东省教科所、山东省教育学会主办,济宁市教育局、济宁学院、......

    面试时遇挫仍不改君子之风

    你与面试官可能素昧平生,没有理由发生争执。即或如此,在面试的过程中,某些问题或言论可能会使你心中不悦。 原来你没有这种资质争取到一笔大学奖学金,我们最近录用的员工多数都......

    2018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沉默的大多数

    2018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沉默的大多数 一直不理解李银河为什么把丈夫王小波的杂文随笔全编命名为《沉默的大多数》。似乎随着时代车轮的不断运转,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