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易解[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1:4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字经易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字经易解》。

第一篇:三字经易解

三字经易解

前言: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

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著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

了。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易解: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透过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

理,应不应该做? 作子弟的,要趁著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易解: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父母的床铺煽凉,再请父母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母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母安睡。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易解: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字的变化,并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一是数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如此累

积上去,可以无穷无尽。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易解: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义

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易解: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易解: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特性,称为五行,并将这五行的变化以数学的原理加以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相生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相克的关系。十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有十个,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地支有十二个,都是古人计算时间的符号;地支用来计算每日的时间,如:子时是指凌晨 11时至1时,丑时是指1时至3时,午时是中午11至13时。天干与地支互相配合用来计算年,如甲子年、乙

丑年等。(六十年为一甲子)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易解:黄道是太阳在太空中所运行的轨道,赤道是地球的中线,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附近为热带,温度极为炎热,我们的国家,位置在北半球的东边,因为上地面积广大,所以包含了热带、温带、和寒带。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易解:我们的国家有美丽的山河,河川之中长江是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还有淮河和济水,这四条河最后都向东流入大海。(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入海不复回。)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这五座山称为五岳(岳),是中国的五大名山。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易解:士是读书人,士农工商这四种身份的人民,是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本份子。仁、义、礼、智、信,维系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五种道理永远不变,必须遵守不容许混淆。(仁是爱人利物;义是公正合宜,是正正当当的行为;礼者理也,是规规矩矩的态度;智是慎思明辨的能力;信是诚实不自欺,亦不欺人的态度。)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易解: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于植物,遍及陆上及水上。至于动物有虫、鱼、鸟、兽,它们有的能在空中飞翔,有的是行走在陆地上,还有的生活在水中。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易解:稻米、高梁、黄豆、麦、黍(粘米)、稷(不黏﹀等,六种谷物是供人类所食用的主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风俗、民情不同,因此主食各不相同。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是人类所畜养的,各有其贡献。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易解:喜悦快乐、生气、忧伤、害怕不安、爱惜眷恋、憎恨讨厌、及想要拥有的欲望,是人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适当的调节控制,不受情绪所左右,做情绪的主人,不作情绪的奴隶。)青、红、黄、黑、白,是我国古代所定的五种颜色,称为五色(正色),我们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别出来。

酸苦甘 及辛碱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比五臭 鼻所嗅

易解:酸、苦、甜(甘)、以及辣(辛)和碱这五种味道,是食物中所包含的五种味道。羊臊味(膻)、烧焦味、香味、以及鱼腥味、腐烂的臭味,这五种气味,是我们的鼻子所闻到的五种味道。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易解:匏瓜与黏土古人作成吹奏的乐器(如笙、埙),革是指牛皮,可以制成乐器称为鼓,有振奋人心的作用,如晋鼓、腰鼓、博浪鼓等。木制的乐器有木鱼、梆子、拍板、祝和敔。(常用于祭孔大典中),石类乐器有磬(石磬),金属铸成的乐器有钟、锣、钹、铙等。丝类乐器是因为中国古代用蚕丝作弦,故称为丝类,有琴、瑟、筝以及后来的胡琴、琵琶、小提琴、吉他等都是。竹制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制成,主要分为笛(横吹)和箫(直吹)。以上这八种乐器可作为八音的代表,‘音乐'可以调和身心,它和‘礼'是相辅相成的。平、上、去、入是古时候的四声,讲话时咬字发音应该正确,才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平声即是现在国音中的第一和第二声,上声即是国音的第三声,去声即是国音的第四声,入声音调短促而急,分布在国音声调中。)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易解:高曾祖代表了三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然后是父亲再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是家族中长幼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至玄曾三字,为求押韵而对调)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易解:以下是讲五伦,五伦彼此之间都有互相对待的原则。父慈子孝,父亲慈祥恩爱,子女孝顺,夫义妇顺从,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体谅。至于兄弟姊妹之间,作兄长姊姊的应该爱护弟妹,弟妹也应该恭敬兄长姊姊。长幼之间要有伦常秩序,朋友相处也要诚实互信真心的交往,领导者对部属要尊重,部属对长官应忠于职守认真做事,各尽本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顺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幼 至缌麻 五服终

易解:从父子恩到臣则忠,这十条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要了解亲疏关系,注意先后顺序不可以违背。古时候父母、祖父母、兄弟、伯叔、外祖父与表兄弟等亲人,过世时所穿的丧服都有一定的礼节,不可混乱。(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都很注重礼节。)

礼乐射 卸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易解:学习礼节仪规、音乐、射箭、驾驭马车、书法、数学,是古人教导子弟必备的六种技能,称为六艺,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具备这些才能了。只有练习书法写字,大家仍然共同遵守。已经认识字之后,接著就要讲解

学习文字的构造和它的意义。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易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有他独特的意义,较早有甲骨文、钟鼎文,再来是大篆、小篆,继之有隶书、草书、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乱。天地之间的学问广大无边,如果都想要学,恐怕会无从学起,不如选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日积月累功夫精深,自然水到渠成成就非凡,其余的只须知其概要,了解来源就可以了。

凡训蒙 需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易解:凡是教导初学的学童,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义理讲解要详细,并且考察事实说明清楚。对于文字章句的读法,与如何分段的方法都要明白。(古人文章不分段,没有标点符号及注音,这些都由老师来教。)读书求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应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学这本书,学习洒扫应对及六艺等,再来深究四书当中修齐治

平的大学问。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易解:论语是孔老夫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二十篇,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包含了夫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记录,十分难能可贵。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是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述道德仁义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是

从政治国的典范。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易解:中庸这一本书是孔夫子的孙子孔伋所作(孔伋字子思,古人以字相称,以字行之。)中是不偏不倚,庸是不易,不变的意思,中庸所说是不

偏于一方,永不改变的天下至理。大学这一本书是孔夫子的学生曾子所写,本书共有十章,内容阐述一个人

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国 13年3月2日,讲演民族主义第六讲时说:‘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整。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哲学的知识中所

独具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发扬的。'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易解:孝经共十八章,是一部阐明孝道的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要把孝经这一部书的道理,都融会贯通,再读四书,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有了学问的基础,然后才能研究六

经这些深奥的典籍。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究其中的道理。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易解:古时候的易经有三种版本,分别为连山、归藏、和周易,共称为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种,孔老夫子曾经审订过,书中的理论比较详尽易懂。书经之中包含典谟、训诰、誓、命等六篇文书,典:常也。尧典、舜典是帝王不易的常道。谟是大臣献上的计策如大禹谟。训:诲也,是大臣对君

主的进谏,如伊训。诰是君主发布的命令,如昭告、酒诰等。誓:信也,是指君主出征时宣誓的文告,如甘誓、秦誓等。命是君主所下达的命令,这些都是书经中奥妙

之所在。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易解:周公制定周礼,分官设职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天官:吏部大冢宰,地官:户部大司徒,春官:礼部大宗伯,夏官:兵部大司马,秋官:刑部大司寇,冬官:工部大司空,分属于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为后世保存了良好的政治典范。汉朝时有两位著名的儒者,述说圣人的言论,大戴戴德将礼记删订为 85篇,小戴戴圣则删订为46篇(即为现今留存者,加上后人增补3篇合计为49篇)。其内容完整的保存了古圣先贤的言论,包含各种礼节、五分

十二律等音乐都十分完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仁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易解:诗经按体裁可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文体称作四诗,古时候诗歌一体有诗必有歌,国风是采集自诸侯各国的民俗歌谣。雅者正也,是正式场合演唱的歌。大雅是诸侯朝觐天子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所用的诗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

三种。诗经经过孔老夫子整理删订为三百一十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遗失六篇,今存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数通称‘诗三百'。内容记载:从事父至事君,人伦之道无所不备。可见诗经非常值得后人学习、背诵、吟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不学诗,无以立。' 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后(东周),周天子衰落不能号令天下时,作诗的风气就逐渐没落消失了。于是孔老夫子写出春秋这一本书,文字虽然简约,意义十分深远,详记鲁隐公到鲁哀公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用来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希望能藉此提醒世人分辨忠奸善恶,更期盼当政者知所警惕,当时很受到重视,对时局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易解:传是解释‘经'的书,这三本传都是针对‘春秋'作注解,有鲁国公羊高写的公羊传,有与孔夫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写的左传,还有汉朝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其中左传使用编年纪事的体裁为春秋作注解,最令人称道,举凡天子诸侯之事,兵革礼乐之文,兴衰存灭之因,都记载得很详尽,是研读春秋一书最佳的选择。四书和六经的要旨都明白之后,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如老子、庄子、荀子等,但是由于诸子百家书籍太多,卷帙浩繁,其内容也有可取之处,但并非完全正确,只要选取其中对我们的德行学问有帮助的精华来读,就

可以了。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易解:诸子书籍繁多,故有诸子百家之称,其中最重要的有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及庄子。(荀子名卿战国时楚人,著荀子一书,主张‘性恶'说,认为人性中存有贪婪好利等弊端,故特别注重礼节和教学,希望透过教育的手段来引导改善,“劝学篇”尤其有名。扬子即扬雄,汉朝成都人,著有太玄经、法言二书,太玄经是参照易经而作。文中子姓王名通,著有元经、中说二书。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开创者,其思想影响中国人数千年,仅次于儒家,老子有道德经传世,其内容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而治。庄子著『南华真经”

属于寓言式的著作。经书和子书融会贯通之后,就可以开始研读各种史书,史书是记载一国兴亡的事,要从中考察历代王朝传承的世系,明白各国政治上的利弊得失,和治乱兴亡的原因,给自己一个警惕。(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易解: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君主,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史前时代,没有文字记录,所以太古的事无从考察。传至唐尧和虞舜合称二帝,他们都把国家当作公器,传贤不传子,把帝位禅让给贤能的人,因为没有一点私心,造就了一番太平盛世。(古有‘尧天舜日'之说)

夏有禹 商有易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易解:夏朝的第一位君主是大禹,他治理水患,疏通九河,把洪水引导入大海,老百姓都很拥戴他,因此舜帝把王位传给他,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因为贤能被尊称为‘三代的圣王',后来夏禹准备把帝位传给益,因为人民怀念禹治水的功绩,加上儿子启又非常贤能,因此诸侯拥戴启为天子。中国从此变成家天下。夏朝传了四百年就改朝换代了。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易解:夏桀在位时因为暴虐无道,成汤起而讨伐,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商。

传了六百多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周文王行仁政,诸侯都来归附,直到周武王时因为纣王荒淫无道。才联合诸侯讨伐纣王,建立周朝,周朝传了八百七十四年,是我国历史上年代最

长久的王朝。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易解:周武王在镐京建立国都,史称西周,到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改称东周,东迁之后王室的威望低落,王室的纲纪和政治制度逐渐瓦解,诸侯各自为王,为了扩张势力彼此争执干戈相向,天下变得纷乱不堪。一些谋士与投机份子趁机崛起,周游列国担任说客谋取功名,在各国之间进行游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提倡合纵,从此兵连祸结,天下苍生不得安宁。自周平王东迁开始称为春秋时期,(因孔夫子编春秋而名之)共二百二十四年,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史家称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产生了五位霸主,依序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虽然标榜著崇高的理想,实际上仍依赖著武力称霸一时,甚至连周王室都被诸侯灭亡了。进入战国时期后产生了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七雄间彼此战争,弱肉强食杀伐不断民不聊生。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易解:秦始王姓嬴名政,采用张仪的连横外交及远交近攻等策略,将六国个个击破,兼并六国的领土,统一天下(中国)自称秦始皇。只可惜不行仁政,暴虐无道民不聊生,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就被抗暴队伍项羽和刘邦推翻了。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相争,两军交战七十多回合,最后项羽兵败

自杀,天下又成统一的局面。汉高祖刘邦兴起,建立汉朝的基业,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传到第十一代汉平帝时,被外戚王莽夺取了帝位。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易解: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推翻王莽,在洛阳建都,称为东汉。(王莽以前的时代称为西汉)两汉共传了四百多年,到汉献帝时,被曹操之子

曹丕所废。魏(曹操、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互争汉家天下,历史上称为三国时代,一直到晋朝(司马炎)继起,灭了三国,才结束纷乱的局面。又因为五胡乱华,把国都迁到江南建康称为东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易解:晋朝传了一百多年之后至晋安帝时被刘裕所篡,从此进入南北朝的时代。北方被外族所统治,南方偏安局面下的朝廷,称为南朝。为了与其他的朝代有所区别,史学家便将这四国的国号加上‘南'字,分别为南宋、南齐、南梁、南陈,皆在金陵(南京)建都。北方北朝的拓拔圭建立北魏后,他注重礼乐及教育,又施行汉化政策,改姓元故称元魏,在历史上颇为有名。至孝武帝时分裂为东西魏,不久,宇文周篡西魏,建立北周,高洋篡东魏建立北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易解:等到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天下(中国),即为隋文帝。文帝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只可惜识人不明,因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征讨的结果,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起各方声讨,只传了一代,才三

十八年隋朝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倡导仁义之师,平定隋朝的乱事,建立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易解:唐朝传了二十代,国运将近三百年,直到朱全忠灭了唐朝,才把国号改为后梁,为了与前面的朝代有所区别,因此另加一‘后'字。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这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五代的生命都很短暂,其兴亡都有原因。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易解:赵匡胤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实际是逼恭帝逊位)建立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只提倡文治不讲究军事,国势大衰,北宋和南宋一共传了十八

代,被元朝所统一。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与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都曾在中国的版图上称皇帝建国家,后来金国灭了辽国。北方的蒙古人武力强盛,到元太宗时灭了金国,传至元世祖忽必烈时终于灭了南宋,建立元朝。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易解: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比中国最强盛的汉朝和唐朝还要大。却因为种族歧视、宗教迫害与高压政策等因素(重武力轻文治),只传了九十年就被朱元璋推翻了。明太祖兴兵起义,南征北讨十八年,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改国号为明,订年号为洪武,在南京建都。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易解:等到明成祖的时候,将国都迁往燕京(北京),又传了十六代,到崇祯皇帝时就结束了。明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太监弄权政治腐败,加上税赋重,人民负担不起,于是盗匪流寇四起,当时最有名的土匪流寇李自成,自称闯王,率兵直闯北京,崇祯眼见大势已去,自缢于煤山,结束了

明朝二百七十七年的历史。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由康雍 历乾嘉 民安富 治绩夸 易解:清世祖自称接受天命,入主中原平定各地的流寇作乱,使天下恢复安定。清世祖是满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后来传位给康熙,雍正历经乾隆、嘉庆,一百多年间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安定富裕,都是由于政治清明,治理的绩效良好所致,外族统治能够文武并重,实在值得赞赏。

道咸间 变乱起 始英法 扰都鄙

同光后 宣统弱 传九帝 满清殁

易解: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国势逐渐衰弱,内忧外患纷纷而起,内乱是太平天国的兴起,外患则是英法两国为了通商问题,时常来骚扰侵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掌权,政治伦理荡然,加上无能又专断,宠信宦官且听信小人谗言,朝政大乱,种下清朝沦亡的祸因。(英商在福建、广东沿海省份贩卖鸦片,引诱中国人吸毒,因为林则徐的禁烟,终于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同治光绪皇帝之后,更由于列强入侵,清廷无能,屡战屡败,频频割地赔款,传到第九位皇帝宣统,国势更是积弱不堪,国父孙中山先生,为救亡图存起来革命,领导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推翻满清建立民国。

革命兴 废帝制 立宪法 建民国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易解: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东南亚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制订五权宪法,建立中华民国。古往今来所发生的历史,上自三皇五帝下至清朝共有廿五个朝代全在这里。从各朝代的治乱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兴衰的原因,我们应当记取历史的教训,才不会重蹈覆辙。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后汉三 国志四 兼证经 参通鉴

易解:史书虽然繁多,研读时仍需依照次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要读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四,这四种书号称‘四史'内容最为精要允当,同时还要寻求其他的经书来证实,并参考资治通鉴以了解

历史的全貌,避免以偏盖全。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易解:研读历史的人,必须要考察记载历史事实的资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十分证据,说十分话。如此才能真正通晓古往今来的历史,就如同亲眼目睹一样。(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易解: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去背,还要用心去思考,不但白天用功,晚上也要不断地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易解:从前孔老夫子听说鲁国有一位七岁神童项橐,虽然只有七岁,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益。像孔老夫子这样的圣贤,还这样不耻下问,我们应该见贤思齐!宋朝赵普(曾任中书令后任宰相)好读论语,虽然贵为宰相仍然勤奋的学习,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传为美谈。(赵普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祖赵匡胤治天下,又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宗治天下,辅佐两朝国君施政皆以论语,可见论语之殊胜可贵。)。

彼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易解:西汉时的温舒,家贫无力买书,于是利用牧羊时编织蒲草,将借来的书抄在蒲席上,还有一位公孙弘,削竹子做成竹简,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们虽然无钱买书,却能刻苦自励,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为国家成就一番事业。晋朝人孙敬,非常勤奋向学,每天读书都读到很晚,为了避免打瞌睡,于是在头发上绑了绳子,悬挂在头顶的木梁上,当他打瞌睡时,绳子扯动头发,就会因此痛醒,再继续用功。战国时的苏秦,发愤勤学,每当他疲倦昏昏欲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自己清醒,提醒自己不能懈怠,他们这样刻苦用功,都不是别人要求、教导的,全是自动自发奋发图

强的。

如囊萤 如映云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易解:晋朝时的车胤,由于家中贫苦,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就抓些萤火虫放在网袋中,利用一闪一闪的微弱萤光来读书。另外一位名叫孙康,每到夜晚时,就利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虽穷苦,并没有停止学习。汉人朱买臣,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却常常利用砍柴的空档读书,每次背柴回家的路上,都是一路背诵回家。隋朝的李密,平日为人放牛,却仍一心向学,常常把书挂在牛角上苦读。他们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坚苦卓绝的求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易解:宋朝的文学家苏洵,号老泉,二十七岁时忽然觉悟,开始发愤读书。他因为年纪大了,才后悔读书太晚。你们这些年轻的学子,应该有所警惕,及早用功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易解:五代时,后宋的梁灏,八十二岁还能考中进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像梁灏年纪虽大(记忆力已经不如年轻人很多)还在用功,大家都称赞他不平凡,你们这些年轻学子,应该立定

志向及早用功。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易解:北齐的祖莹,自幼好学,八岁就能吟诗,唐朝的李泌,七岁时即能以棋为题作赋。他们的聪明才智,人人称奇,你们应当能从小努力,以他

们为模范,好好的学习效法。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易解: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蔡邕的女儿),从小便能分辨琴声的好坏,(可以从琴声分辨出吉凶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他们这些女孩子,既聪明又敏捷,你们这些男生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要是好榜样就要学习。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易解:唐朝的刘晏,七岁时就饱读诗书,通过童子科的考试,作了翰林院的正字官,负责校对典籍,刊正文字等工作。他虽然年纪幼小,却已经任职做官,你们从小就知道学习,只要勤勉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一个有志气的人,只要肯努力,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万古流芳。(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赞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易解:狗会在晚上守夜看门,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早晨报晓,提醒人们天亮了;畜生都能忠于职守,我们如果不能善用秉赋,不知道上进,只是苟且度日,哪还有什么资格做人?蚕能吐丝,供给人类作衣服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食用;人如果不肯努力学习,岂不是连这些小昆虫

都不如吗?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易解: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就要努力求学,长大后,应该力行实践所学到的学问,对上能辅佐长官(协助领导者)报效国家,对下能造福社会人民。这样不但可以得到好名声,使父母觉得光荣、欣慰,更能光宗耀祖,对后代子孙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典范,一种真正的庇荫。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易解: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的财宝,我却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经,用来教导子孙好好读书,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只要肯勤劳努力的学习,一定会有成果,如果只是嬉戏,游玩不肯上进,对自己对父母师长,都是没有益处,要时常警惕,好好努力。

第二篇:111易延解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易延解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易延解同志,男,生于1952年,大学文化,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80年2月到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局,长期从事国有林场管理工作,迄今已有26个年头。1993年任林场管理科副科长,1998年任林场管理科科长至今。他先后5次被邵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年在指导新邵县龙山国有林场抗击5·31特大山洪灾害中,被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

易延解同志接任邵阳市国有林场管理科长时,正值国家经济体制转规换型。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全市9县3区32个国有林场负债3500万元,职工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农民。在他的负重奋进下,工作有了新起色,改革改制全面铺开,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职工生活明显改善,2001年—2005年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国有林场目标管理一等奖,在全国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做过典型发言。现将其主要先进事迹简介如下:

一、改革改制激活力

一是开展三项制度和分类经营改革。1997年,原国家体改委、林业部下发了《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和《关于国有林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易延解同志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创造性地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改革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下发了《关于印发<邵阳市国有林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若干规定>的通知》(市政发[1997]30号)。全市国有林场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实行了全员合同制,取消了固定用工自然增长的招工制度,打破了全民工、合同工、固定工的界限;推行竞争上岗制度,精简了机构,压缩了管理人员;实行“以责定员,以责定岗,以岗定资”的工资制度,取消了档案工资,管理干部以效益决定分配。到1999年,全市林场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315人减至514人,精简了60%;干部由原来的603人减至404人,精简了32%;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下降了30%。1998年开始,他精心组织国有林场开展分类经营,亲自上山指导,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全市区划生态公益型林场28个,商品生产型林场4个;区划界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60万亩,为林场每年争取了保护资 2 金410万元。199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的全国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会议上,邵阳市政府领导特邀到会介绍经验;在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会上,省林业厅多次推广邵阳市“三项制度”改革经验。二是开展家庭承包经营,发展职工家庭经济。1999年,市里将新邵县龙山国有林场和新宁县东岭国有林场作为经营改革试点单位。他深入调查研究,帮助龙山林场确定了开发药材和万亩竹林承包给职工经营的改革方案,帮助东岭林场规划了建设500亩返季节蔬菜和万亩中幼林承包给职工经营的改革方案。期间,他在深圳打工的弟媳出车祸死亡,需要他去处理善后事宜,但他公而忘私,忍痛将工作完成后才去深圳。当年,东岭林场反季节蔬菜收入80多万元,龙山林场建成药材基地1250亩。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他组织起草了《关于搞好国有林场职工家庭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形成了邵阳市人民政府 [1999]39号文件,将改革在全市迅速推开。为进一步调动林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他提议出台了《关于营林生产的改革意见》,将国有林场的旱土、竹林、经济林、荒山、采伐迹地、疏残林及林场闲置的固定资产 3 承包给职工经营,在全市开展创“五佳示范场”和“五十佳示范户”的竞赛活动,得到了林场职工的衷心拥护。目前,邵阳市国有林场承包给职工经营的山林面积12万亩,林场闲置资产得到了合理利用,解决就业3600多人,职工家庭收入达5000万元。

二、调整结构增效益

一是调整树种、林种结构。国有林场走向市场后,原来单一的杉木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2000年,他果断提出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限杉、增阔、兴竹、强药调整林场生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路;要求各林场在调整中做到一场一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他深入各国有林场落实调整方案,市林业局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无偿提供楠木、红豆杉等种子10080斤给各林场育苗。2002年,全市国有林场造林24179亩,其中阔叶林8500多亩;2003年,国有林场造林18786亩,其中阔叶林11659亩,基本解决了林场造林树种单一的局面。林种结构方面,以营造工业原料林为重点,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以竹兴市”和“以竹富民”的号召,突出抓好楠竹新造和低改。易延解同志亲自 4 到绥宁县寨市国有林场创办高标准示范点1000亩,由此带动各县林业局和各林场办示范点14个。1998至2005年,全市国有林场营造楠竹9400余亩,完成低改15230亩,产出经济效益300万元。近年来,从红豆杉中提炼紫杉醇等抗癌药物的市场前景广阔,他及时将信息告诉林场,并选择在红豆杉天然分布比较集中的新宁县国有林场大面积开发,帮助林场职工集资入股营造了红豆杉林3500亩,现有客商报出5元/株的收购价格,预计收入700万元。二是调整木竹销售结构。为解决国有林场木材销售不畅、价格低迷问题,他多次到林场调查研究,在新宁县调查时发现当地木材价格受一些投机老板人为控制。他主动与新宁县委、县政府领导商量,加大打击力度,并从外地介绍老板进场收购,使木材销售价格平均每立方米上扬了80元。同时,为增加销售利润,他引导林场大搞竹木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帮助林场创办各类竹木加工厂45家,年加工能力8万立方米,年创加工产值500万元。

三、以人为本抓管理

一是抓好财务管理。易延解同志深入基层,帮助林场落实财 5 务会审制度,从职工代表大会中选出会审小组,每月对单位的财务会审一次,实行财务公开;同时,市林场科每年会同各县林业局对各国有林场的财务督促检查,严肃财政纪律,有效控制了全市国有林场的乱开支现象。二是抓好资源管理。2000年和2003年,市林业局先后下发了森林资源保护文件,将国有林场的限额采伐管理纳入对各县市区林业局的目标管理考核当中,并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每年他都亲自带队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各国有林场进行伐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近四年来,国家林业局抽查了邵阳市4个国有林场,伐区合格率均达到100%;全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蓄积量也由610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670万立方米。2003年,针对林场职工对随意卖青山意见很大的情况,他以市林业局的名义起草了《关于加强国有林场木材采伐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规范了青山买卖程序。三是抓好职工养老保险。2002年,他邀请市劳动保障单位的领导到外地考察,积极会同各县林业局向各县县委、县政府汇报,帮助国有林场职工尽快入保。到2004年,全市有6个国有林场2500多名职工加 6 入了事业保险,21个国有林场6290多名职工加入了企业保险,剩下的6个国有林场1600多名职工今年也将全部入保。在入保过程中,他加强同劳动保障部门衔接,为职工减免入保费2500多万元,人平减免3000元,广大林场职工真正享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易延解同志也被林场职工称为“贴心人”。

四、产业扶贫促增收

邵阳市大部分国有林场不仅职工人数多,而且经济也多处于贫困状况。1998年,国家实行贫困林场扶助政策,易延解同志抓住这一有利机遇想方设法帮助林场脱贫致富。一是认真调查,摸清底子。他按照国家政策和省厅要求,逐场调查,分类排队,确定了其中的17个上报为贫困林场,列入国家扶助的12个,获得扶助资金440万元。二是科学论证,选准项目。对资源多的林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重点选择非经营项目;对资源少的林场,以资源培育为主,搞经营性项目。对项目严格把关,对非经营性的基础设施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对经营性项目不搞官办,与发展职工家庭经济相结合。在扶贫项目建设上,实行经营性项目 7 建设与经营体制改革挂钩,不断扩大林场经济实力和解决职工就业。城步县金子岭林场发展香菇生产,在他的指导下,采取借贷方式,从生产10万段香菇开始,目前已发展到40万段,职工收入达60万元。三是呕心沥血,抓好落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好质量检查关,每个贫困林场,他每年至少要去三次。在财务管理上,要求林场对扶贫项目单独建帐,做到专款专用。通过几年的努力,扶贫帮困初见成效,全市有9个林场脱掉了贫困帽子,年产值由原来的1200万元增加到1800万元,2800名贫困职工年收入从原来的2200元增加到现在4000元,新邵县龙山国有林场还在全省贫困林场培训班上介绍经验。

易延解同志常讲:“当一个林场科长,要时刻想着林场的发展和职工的冷暖,如果不为职工谋利益,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科长,更谈不上是一个好党员”。在林场管理工作中,他以党员先进性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勤政廉政,26年如一日;他思想解放,为邵阳市国有林场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经研究,同意推荐他为全国国有林场工作先进个人。

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局 2005年6月30日

第三篇:尚书易解读书心得

《尚书易解》读书报告

读完《尚书易解》颇觉其为一部治国之书,该书为记言之文,记载了君王治国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之教训,透露出很强的儒家治国理念。书有《虞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上》七篇,《周书中》七篇,《周书下》五篇,共28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述治国之方法;一类为誓词,即作战前告军士之词。

治国思想。

一、治国思想首先可从两个不同的对象来看,即官和民

官:(一)首先是官吏的选拔

1,选官之标准以德为首。德有九,《皋陶谟》记载“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官吏“须抑制刚克之臣,推崇柔克之人”,选官应以正直之臣为辅佐“其弼直,惟动丕应”。如尧帝认为共工巧于言而常邪僻,故虽有功而不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2,选官应知人,须广求贤才。“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离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广天之下,至于海内众民,万国众贤,共为帝臣,帝宜善举之)《皋陶》。在《多士》中亦可看出广求贤才之义,君王以多方之士为用,“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惟以王家为敌,而不敌殷之多士)”。

3,选官须知人,亦须善任。发挥人之长处,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职位,发挥最大的用处。如《尧典》中记载的尧任用官员即为如此。命禹治水,命益掌山泽,命伯夷坐秩宗,命夔典乐。

(二)其次是官吏的考核。

官吏的任命须有考察期,看其是否能胜任。如舜对禹之考察为期三年,“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尧典》同时官吏之考核须赏罚分明。“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观其志,考其事,报其劳)《皋陶》。”“工以纳言,时而扬之,格则承之庸之,丕则威之(纳言,善则称扬之,正则进用之,丕则罚之)《皋陶》。

民:(一)为政者的治国思想:顺民,保民

为政者顺承天命以治民,应通晓天与民之关系,以顺民为根本理念,“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康诰》中亦阐述尚德保民。“不敢侮寡

(二)治国目标:安民

安民之具体要求即“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平安),四曰攸好德(遵行美德),五曰考终命(老而终其性命)”《洪范》。《皋陶谟》则阐述了安民之具体方法。“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天叙有典之下,安民之道也。“五典,五惇,五服,五章,五刑,五用”

二、重视刑法,但须“刑以宽”

《尧典》中“象以典刑,流宥五刑(以流放之法宽宥五刑之罪人),鞭作官刑(官中之刑用鞭),扑作教刑(掌教之刑用扑),金作赎刑(赎罪用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很明确的体现了法当用,刑须宽。

《皋陶谟》中安民之道则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即施用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但用刑须谨慎。

《吕刑》周穆王之初,滥用刑罚,乱而无功。及吕侯为相,告穆王制定刑律,采用中刑。“告以当谋敬刑,折狱之方法,惩贪赏中之旨。”

《康诰》中说“克明德慎罚”武王尚德慎行而有天下。“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即用法之原则“原情定罪,真心保民,用刑之权集于王,尽心断狱,依法行刑”“破坏治安者当刑之,不孝不友者当刑之,不循大法之官亦当杀之,大弃王命之诸侯亦当征讨之”。

《酒诰》亦体现了法治思想,殷人号酒,周公戒之,故命康叔宣布戒酒之令,并告以戒酒之法,“司暴掌宪市之禁令,禁其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全部逮捕送到周京,我将杀之。”

《梓材》为周公告康叔治殷之法,其中亦有法治,“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则是告以法当宽。

三、以德治国

《康诰》其文第四段即阐释以德化民。“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亟,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天,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今民不安,其心未定,屡导之犹未和同,天其诛罚我,我其不敢怨之。罪不在天,亦不在多,何况尚显闻于天。意谓不能怨天,当行德教)。“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弊时忱”(无作怨于民,不用不善之谋,不法之事,丕则敏德,于是敏行德教也)

《召诰》第四段亦述勉王敬德恤民,“王敬作,不可不敬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肆惟王其疾敬德”皆强调德之重要。

四、勤政无逸

作为君王应勤于政事,不要贪图享乐。官吏也应该去除安逸之思想。《无逸》篇最为集中的体现了该种思想。“成王年壮,周公恐其安于逸乐,荒废政事,所以告诫成王,劝其不可逸豫”“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逸”。

《酒诰》中也可看出勿逸豫之思想。这里可将酒看做逸豫之代名词,殷人嗜酒为

古之帝王作出了勤政之榜样,《尧典》末写道“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舜勤众事而野死,深寓勤劳众事之意。

《皋陶谟》“慎厥身,修永思”言不懈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岁”则是说有国者莫效逸游,当戒其危,日日变化甚多也。

《康诰》“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言毋苟安而好逸乐,乃安民矣。

第二部分则为誓词,《尚书》中誓词有《甘誓》《汤誓》《牧誓》《费誓》《秦誓》。从此看出誓词的典型格式为首叙讨伐之理由,次叙作战之安排。尤以《甘誓》《汤誓》为代表。《甘誓》先陈述对方之罪行“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因对方之有罪,使战争变为正义之战,替天行道,鼓舞士气。接着即言战争之安排,如《牧誓》中对于战事之安排“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

较为特别的为《秦誓》,该篇为秦穆公悔过之词,告于军中,悔己待士之失,而思能容人之善。

第四篇:中考 易错读音 解词

狭隘:xiá ài

(指气量、见识等)狭小

谙熟 :ān shú

熟悉(某种事物):~地理ㄧ培养~经济管理的人才。沙家浜:

捭阖:bǎi hé

或开或合。战国游说家所使用的分化或拉拢的方法 蓓蕾 :bèi lěi

亦作“ 蓓藟 ”。花蕾,含苞未放的花。北碚:

迸裂 [bâng liâ]

.[释义] 1.裂开而往外飞溅 2.又称迸裂 针砭 [zhēn biān]

.[释义] 1.古代的一种针刺疗法,现已失传。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 2.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摈除,读作bìnchú,汉语词语,是指排除,驱逐。摒弃 :bìng qì指舍弃

钵盂:bō yú盛饭菜的食器,多用于佛教徒化斋之用,多为铜、铁等材质,可在诵经时敲击

巨擘:比喻杰出、优秀的意思;在某一方面居于首位。

本埠:本埠是指本地(多用于较大的城镇);邮政上指本县市区范围。孱头:软弱无能的人(骂人话)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磨蹭:行动迟缓;做事拖拉 侪辈:chái bâi:同辈;朋辈。羼杂:搀杂,混杂。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也是乐谱上各个记音符号的总称。

热忱:意思是热心;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始龀:shǐ chân。指乳齿。

瞠目:chēng mù 释义:眼直直地瞪着 形容受窘,惊恐的样子;也可形容十分惊讶的样子 嗔怒:恼怒,生气 瞋:发怒时瞪大眼睛

田塍:(tián chãng),即田埂,是一个早期就出现的词汇,意思是田间的土埂子。坻

:dǐ山坡

奢侈:shēchǐ。指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踟蹰: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踯躅:形容慢慢地走,徘徊不前,宛鸟

邹鸟

乖舛:guāi chuǎn〈书〉指谬误;差错;不顺遂。

龌龊:wî chuî①:不干净;脏 ②:形容人品质恶劣,思想不纯正 ③: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淙淙:形容流水的声音

腠理:cîu lǐ皮肤、肌肉的纹理。皴裂: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

痤疮: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水凼:shuǐ dàng,汉语词语,指一种有水的小坑或者比较小的坑。跌宕:diē dàng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澄沙:dèng shā过滤后较细的豆沙:~馅儿月饼 荻席:荻草编成的席子 踮脚:指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

恫吓:dòng hè意思:扬言灾祸或苦难就要来临,以此威胁[某人] 揣度:指推测,估量

堕落:是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 坠落:从高处掉下来。

额枋:额,匾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断面一般为矩形。凫趋雀跃:指像野鸭那样快跑,像鸟雀那样跳跃。形容十分欢欣的样子。

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

百舸争流:百,虚指,舸,船的意思,整个成语意思为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

横亘:横跨;横卧:大桥~在广阔的水面上丨两县交界的地方~着几座山岭。

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在足曰桎,在手曰梏,类似于现代的手铐、脚镣。引申为束缚、压制之意。

掼在地上:掼,扔的意思。

皈依: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后泛指虔诚的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

颔首:点头表示答应;自鸣得意。

一丘之貉:yì qiū zhī hé

丘:土山。

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贬义词。

槲树:槲(hú)树,壳斗科落叶乔木,别名柞栎、橡树、青岗、金鸡树、大叶波罗等 豢养:huàn yǎng【意义】:1.喂养;驯养。2.养育,供养。3.比喻收买并利用。恚恨:huì hèn,解释为愤恨、怨恨。

诨名:hùn míng 是指姓名以外的称呼,也称绰号、混号、诨号,嫉妒:一种极想排除或破坏别人的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

妒忌:对才能,地位,名誉,学识,财富,处境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雪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骐骥:qí jì,是千里马的别称,也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僭越:指超越本分,古时指地位低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器物等等,尤指用皇家专用的。犟脾气

校正:指改正稿件中不正确的内容和写法。

痉挛:jìng luán ]1.肌肉突然紧张,不自主地抽搐的症状。

龃龉:1.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2.比喻不平整;参差不齐。3.不相投合,抵触。4.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5.不顺达。多指仕途。6.谓别离。

倨傲:形容(人)具有的一种居功自傲的心理状态。高傲自大;傲慢

飓风:jù fēng,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

遽然:(jù rán),汉语词汇。意思有骤然,突然等。诡谲:奇异,奇怪,令人捉摸不透,变化多端。矍铄:jué shuò【基本解释】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样子。溘然长逝:忽然去世。

倥偬:困苦窘迫;事情的纷繁迫促;匆忙 蔻丹:妇女涂染指甲的油。

诳语:骗人的话。

岿然不动: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跬步:kuǐ bù本指半步,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邋遢:一般指不整洁,不利落、脏乱。

赏赉:shǎng lài词性有动词和名词。动词解释为赏赐,名词解释是为赏赐的财物或满族一种制度。

书声琅琅:shū shēng láng láng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稂莠:láng yǒu,都是形状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比喻>坏人

缧绁:(léi xiè)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棱角:物体上两个平面相交而形成的尖角,比喻显露出来的锋芒 罹难:意思是遭遇祸难,亦谓遭受迫害。迤逦:曲折连绵

妯娌:兄弟的妻子的合称。醴泉:甘甜的泉水

装殓:把死人装入棺材里。亦称入殓 瞭望:登高远望;向远处探看

鬣羚:鬣羚也叫明鬃羊,属牛科,典型林栖兽类,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遴选:慎重地选拔;审重选择 仓廪:储藏米谷之所 租赁:租借

囹圄:监狱。弄堂:小巷;胡同

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糜子:mãi zi穄子,一种不粘的黍

糜烂:1.表皮或粘膜上皮的局限性浅表缺损 2.腐烂;腐朽 奢靡:shē mí指生活奢侈,挥霍无度

风靡:草木随风倒下,形容事物很风行(流行)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村氓 cūn mãng泛指乡民,农人。

牛虻:niú mãng咬或骚扰牲畜的任何一种虻。身体长椭圆形,有灰黑黄褐等色,胸部和腹部有花纹

碧瓦飞甍:bì wǎ fēi mãng碧绿色的瓦和飞翘起来的屋檐

懵懂:měng dǒng释义: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消弭:xiāo mǐ。主要意思为清除、消除某些不好的事情。汉沔

腼腆:miǎn tiǎn害羞,而举止不自然。

乜斜:miē xie,意思是指没有精神,昏昏欲睡的样子。酩酊:mǐng dǐng指醉得迷迷糊糊的 病殁:bìng mî病死。哞哞mōu mōu:是形容一种动物的叫声一般是形容牛的叫声。拏:同“拿”,.牵引。它也有搏斗、执拿的意思。羞恁:恁,那么,那样,如此,这样 囊者:nǎng zhě意思是以往,从前,过去的。

孬种:孬(nāo)种(zhǒng),贬义名词。通常指人胆小怕事,或品格低下。

呶呶不休:náo náo bù xiū释义 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忸怩:niǔ ní形容害羞,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

啮齿:啮齿动物是咬食性哺乳动物。这个名词源自拉丁语“咬东西”的意思 奸佞:jiān nìng,指奸邪谄媚的人,贬义词。一爿 喷香 毗连 熊罴 癖好 胼胝 剽窃 饿殍 绮丽 收讫 亟来问讯 悭吝 罪愆 掮客 戕害 跷跷板 翘首 愀然 噙着眼泪 黥刑 茕茕孑立 跫然 虬龙 祛除 清癯 怙恶不悛 颧骨 阙如 逡巡 冉冉 熟稔 妊娠 嗫嚅 繁文缛节 蚊蚋 稼穑 潸然 拾级 矢志 涮羊肉 刷碗 媒妁 渊薮 夙愿 鹰隼 唆使 誊写 证券 轻佻 笤帚 扫帚 鲦鱼 囤积 剜野菜 圩田 崔嵬

冒天下之大不韪 花坞 罅隙 混淆是非

混蛋 混球 混水摸鱼(浑水摸鱼)噱头 戏谑 揶揄 笑靥 旖旎 轶事 翌日 囿于成见 丰腴 囹圄 老妪 城垣 叱咤 贬谪 砧板 箴言 怔怔 胡诌 撰写 洗濯 墨翟 瞿秋白 倥偬 安土重迁 别开蹊径 丢卒保车 咄咄逼人 饿殍遍野 沆瀣一气 怙恶不悛 户枢不蠹 矫揉造作 噤若寒蝉 喟然长叹 酩酊大醉 命运多舛 庖丁解牛 蚍蜉撼树 齐心戮力 戎马倥偬 身陷囹圄 探骊得珠 瑕不掩瑜 虚与委蛇 煊赫一时 睚眦必报 一丘之貉 惴惴不安 自怨自艾 纵横捭阖

第五篇:解周杰伦《烟花易冷》的背景

解周杰伦《烟花易冷》的背景

《烟花易冷》又名《伽蓝雨》,首先什么是伽蓝?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又作僧伽蓝。Samgha意为大众、和合僧,arama意为园林。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原意指僧众所居之园林,然一般用以称僧侣所居之寺院、堂舍。直至后世,一所伽蓝之完成,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七堂伽蓝。七堂之名称或配置,因时代或宗派之异而有所不同。通常皆为南面建筑,就以研究学问为主之寺院而言,须具有塔(安置佛舍利)、金堂(又称佛殿,安置本尊佛。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心建筑)、讲堂(讲经之厅堂)、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一作经堂,为藏经图书馆)、僧房(又作僧坊,即僧众宿舍。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面,即三面僧房)和食堂(又称斋堂)等。

歌词中有魏书洛阳城,有一本历史著作《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作者是东魏杨炫之,北平郡(今河北卢龙)人。东魏迁都邺城之后,在武定五年(即公元547年)他再到洛阳,看见当地遭受东、西魏战争破坏后,满目创痍,一副破败景象,感慨极深,所以写了这本书,回忆魏孝文帝元宏迁都后,洛阳的繁荣昌盛。由于他反对佛教,认为贵族的施舍浪费,以及国家对佛教的扶植影响了赋役收入和兵源,所以书中对寺院的华丽和贵族的奢华进行了大量讥刺。这首歌大概是说,一个男的已经出家为僧,终日在伽蓝(寺院)内,但院外的村落里有一个女子一直等着这个男的,也许不知道他已经出家了,但她却守着誓言一直等下去。就算几世千年后也等着他,男的也在院里修行其实忘不了那个女的,下雨了,他听着雨声,回忆起过往的种种,也许只有在这雨中,他们的神思可以得到永恒!

歌词注解:

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⑴

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⑵

如你默认生死枯等,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⑶

浮图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⑷

痛直奔一盏残灯倾塌的山门。⑸

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⑹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⑺

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⑻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⑼

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⑽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⑾

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⑿

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⒀

听青春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⒁

那史册温柔不肯下笔都太狠。⒂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⒃

而你在问我是否还认真。千年后累世情深还有谁在等。⒄

而青史岂能不真魏书洛阳城。⒅

如你在跟前世过门。跟着红尘跟随我浪迹一生。⒆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

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⒇

注:

⑴“繁华声”,指世俗的声音,暗示男女之情。世人,指“我”。意为俗世的繁华之声传入佛寺,使“我”这个遁入空门的凡人愁绪万千。与下文“听青春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可互证。

⑵句意:“我”出家之后,未能清心寡欲,想到对“你”的亏欠,辗转难眠。

⑶句意:似乎“你”打算要一直等下去。

⑷浮图塔,指寺院,代指佛学修为。浮图,梵语音译,指和尚、佛教徒,也作“浮屠”、“佛图”。“浮图塔断了几层”,意为“我”就算出家也无法忘记对 “你”的思念,佛经教义无法清净“我”的凡心。“断了谁的魂”,以问句来强调佛经的无效断了“我”的魂。

⑸句意:心中的痛难以消除,“我”不顾一切奔向山门,出寺下山,还俗。“一盏残灯”,衬托“我”的孤独。“倾塌”,指出家修佛的愿望破灭。

⑹句意:希望“我”的还俗,能够使“你”回心转意,继续之前的感情。

⑺草木深,化用杜甫诗句“城春草木深”,也暗示上一句“国破山河在”。里,为古代最小行政单位。由大到小,为:州、郡、县、里。如,杜甫幼时居住在洛阳仁风里姑妈家。

故里,指“你”的住所。故里再加“旧”字,表达想念之深也。

“旧故里草木深”可有两层意思。一为,当 “我”归来,“你”已不在,草木茂盛,多年无人住矣。二为,暗指东魏、西魏两国交战的历史背景。后有“魏书洛阳城”句可证。北魏汉化太深,许多保守的鲜卑人非常不满,于是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东魏坚持汉化路线;西魏定都长安,捍卫鲜卑传统。两方交战,使曾经繁华的洛阳化为一片瓦砾,是谓“故里草木深”也。

⑻句意:我向附近的人打听“你”的消息,听说“你”一直是一个人,在等“我”。可惜当“我”回来,“你”已过世矣。

“老”,暗指与“你”相识之久;“树根”,为下文“缘分落地生根”句伏线。

“听青春迎来笑声”,呼应词作开篇“繁华声遁入空门”。

“缘分落地生根”,呼应上文“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

⑼句意:城荒芜,无人住。

⑽句意:“我”看着曾经的道路,曾经的景色,仿佛看见了“你”的等待,听见了“你”的呼唤。

⑾独自一人是谓“孤”也。“孤城”,既暗示“你”“我”的孤独,也暗指东西魏相争,使洛阳变孤城的历史背景。

“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大家都为了躲避战乱,出城逃难,而“你”却仍守在城中,等“我”归来。

“史书岂不真魏书洛阳城”史书一定是可靠的,就算史书不真,还有一座洛阳城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记录着“我”对你的感情。

⑿城中无人烟,郊外闻牧笛。以彼处有人,称此处无人。烘托“我” 心之孤也。

⒀句意:“你”的人虽已不在,但是“我们”之间的感情依旧。听着远处的牧笛,想到“我俩”之间的缘分。

⒁句意:听着周围年轻男女的笑声,让“我”十分羡慕。他们可以相伴,而“你”“我”却已阴阳相隔。

⒂但是这样的心情,史书上是不会记录的。意指,当“我”也去世后,对“你”的这份情感还会有谁知道呢?

⒃繁华易逝,人事难留。

⒄“你在问„„谁在等”两句,为“我”的想象,想象“你”此时问我,对“你”的感情是否真切,能否永远不变。

⒅句意: “我”心不变,有史书可证。“魏书洛阳城”可能指《洛阳伽蓝记》。意指,寺庙虽毁,有史书记载着曾经的繁华。暗指,“你”“我”就算不在,有“我”的文字记录着“我们”曾经的感情。

⒆此时,仿佛看到“你”和“我”终于过门成婚。“你”跟随着“我”一起浪迹天涯。“你”已去世,所以“你”的“前世”便是“我”的“今生”。这一切都是 “我”的想象。

⒇句意:因为“你”已不在人世,“我”下山还俗已经失去了意义。于是,“我”又回到寺院中,独自听雨,回忆这曾经与“你”相伴的日子。希望这份感情能够传达到永远。

文山词作针线细密,用字考究,且具有多义性。宛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每次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于是只得不停修改补充。

下面是文山作词的连续三首专辑主打:《青花瓷》、《兰亭序》、《伽蓝雨》

青花瓷——爱—— 一曲描绘悠扬邂逅的嫣然恋曲之风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了江南小镇惹了你』 兰亭序——恨—— 一幅陈诉凄美决绝的缠绵纠结之韵 『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 若花怨蝶 你会怨着谁 』

伽蓝雨——等—— 一卷质问三世情缘的悱恻等待之经 『 容我再等 历史转身 等酒香醇 等你弹 一曲古筝』

下载三字经易解[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字经易解[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字经

    《三字经》读后感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它易读、易记、易解。《三字经》内容很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自不学,非所宜。......

    三字经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

    三字经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具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

    三字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1.《三字经》读后感 2.乐乐看书的日子 3.书包的自述 4.未来的桥 5.我......

    三字经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三字经》—宋朝启蒙书 “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关于人性思想 人必须有四种心: 恻隐之心(同情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性......

    三字经[最终定稿]

    (1)华夏史,似长河。五千年,豪杰多----华夏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历史,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断,这其中涌现出来的英雄豪杰十分繁多。 (2)炎黄德,尧舜继。禹治水,周制礼----远古的炎帝和......

    三字经

    摘录的“三字经”的引言部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三字经》为首,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