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1

时间:2019-05-13 12:5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1》。

第一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1

散文阅读

一、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一)感知整体、把握主旨的步骤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

第一步:找写作对象——找寻那粒沙(人、物、景、事、情)

第二步: 识对象特点——真正认识沙 第三步:明情感态度——识得沙里乾坤

(二)感知整体、把握散文主旨的几种方法

1、抓文题法:明对象、手法、情感

2、抓“文眼”法:明意图、情感

3、抓关键词、句、段法: 明内容、线索、结构、思想情感。

4、以“形”探“旨”法:由表及里,明主旨

5、手法分析法:明意图、明主旨

6、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分析法:明意图、情感

(三)各类散文对应读法

1.按表达方式分

(1)记叙散文

①特点: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揭露丑恶,赞扬真、善、美,表现人性中的友情、亲情、爱情)。②读法:分析人物、事件、景物特征及感情态度(2)抒情散文

①特点: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②读法:抓住议论、抒情,归纳思想感情、哲理(3)议论散文

①特点: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②读法:抓住议论,理清思维逻辑,归纳所讲道理 2.按内容分

(1)叙事性散文

①特点:以小见大,写小事琐事凡事,取材于真人真事,以多个片断剪影表达主题 ②读法:小事探深意,多事探共性。

(2)哲理性散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调动生活积累,感悟人生

①特点: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抒写人生生活感悟 小处着笔,点到为止。②读法:调动生活积累,感悟人生。

(3)写景咏物散文

①特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细腻描写。②读法:抓住景、物特征,明深远含意。

(4)抒情性散文

①特点:直抒胸臆,朴实自然

②读法:抓住情性、议论,归纳主旨。

(5)文化散文

①特点:写文化意象,含文化韵味。

②读法:抓文化视角,明人文情怀,思想意蕴。

(四)据散文的特点采取阅读对策

1、特点一:形散而神不散。

对策:抓线索、理思路,找内在联系

2、特点二: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对策:感受意境、品味感情理趣

3、特点三:语言优美凝练,形神俱备,富于文采。

对策:由形会神,感悟隐含信息

(五)主旨概括的模式:

通过……表现了(赞美了„„)……抒发了……

二、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1、答题思路:

(1)回归原文,找答题区间(2)揭示词语基本意义

(3)联系语境,明确指代意义(若为代词)

(4)结合语境(上下文、全文)理解其语境义(文中涵义)

(5)结合艺术手法(比喻、拟人、象征等)挖掘背后意义(可用还原法推断含义)(6)结合主旨及写作意图分析作用效果

2、答题模式:

词语本义+(手法)+语境义(表层义、深层义——情感义、言外义)+对情感(主旨、意图)的作用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1、方法技巧:

(1)扣关键,从句子的重要词语和分析句子结构入手(2)明语境,理解句子在文段中的含义

(3)析技巧,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解含义,明效果(4)找位置,判定句子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5)看褒贬,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总方法:理清句子结构,找住关键词语,结合词语本义,结合修辞手法,结合语境(上下文),重在抓上下文中的诠释句(提示语,对应解释句)。

2、答题模式:

(手法)+句子表层义+深层义(修辞义、指代义、情感义、言外义)注意: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

三、筛选、整合信息

(一)题解步骤:

1.审清题干: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命题意图、提取目标。2.定位筛选:锁定信息区位,圈划关键信息词句。

3.摘要整合:根据题目要求把筛选的信息剥离整理,重组优化。区分主次,权衡轻重,去粗取精,或提取“公因式”、或合并“同类项”、或紧缩摘引、或添加补全。

4.分点表述: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把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组织成答案,分点表述。

(二)注意:认真审题,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找准对应,力图全面,规范作答,分点作答

四、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分析

(一)思路分析

1、文章的思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2、分析方法:找线索、找标志、抓“文眼”

3、答题模式:

(1)先交代整体思路:顺序、线索、开头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2)再各部分具体解说,最好采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

(二)结构分析

1、作品的结构——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指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标题。

2、散文结构特点(布局谋篇的技巧): 总分总结构(或分总、总分)、层递结构(层层深入)、并列结构、欲扬先抑、由虚入实(虚实结合)、巧设置线索、起承转合、曲折有致(一波三折)、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过渡铺垫、设置悬念、详略得当,倒叙、插叙、补叙„„

3、分析结构特点的方法

(1)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2)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3)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4、答题模式:

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逐层具体概括文章内容)

(三)标题,句段、穿插性材料的作用题

1、标题的作用:点明时间、地点,交代写作对象,充当文章线索。

2、句段、穿插性材料的作用:

(1)句段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

①开头段:点题或照应标题

统领全文、提纲挈领

引出下文(交代下文要写„„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或引出话题)点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兴趣 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点出行文线索(或表明作者写作思路)为后文做铺垫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欲扬先抑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②中间段: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承上启下;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由„„到„„;层层深入;领起下文;总结上文„„

衬托;

③结尾段:照应题目、开头;

卒章显志;总结全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戛然而止;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暗示主题,升华、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强化作者感情。

④插入段

A、【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 B、作用:

引起注意,增加趣味(意蕴),或是丰富文章内容 引出(或照应,或印证)文中某处内容

或铺垫,或象征暗示,或烘托渲染,或正衬(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或补充说明

古诗词引用,还能增加文采

(2)答题思考

分析句段或穿插性材料的作用,在答题时应注意下列两个方面:

①阅读区间的准确定位。要对句段或穿插性材料在文中的位置准确定位,因为位置不同,结构作用就不同。②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A、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

B、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

C、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3)答题模式

句段、穿插性材料结构作用题答题模式

①开头:内容(手法)+作用(术语+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可只答术语)

写了„„(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领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衬托(反衬、映衬)了„„。

②中间:内容(手法)+作用(术语+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可只答术语)

写了……(形象地)表现(展现、突出、强调)了„„与上文(下文)„„相照应,承上文„„引出下文„„,与„„形成对比,衬托(反衬、映衬)了„„,为展现主旨作铺垫 ③结尾:内容(手法)+作用(术语+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不可只答术语)

总结了上文„„,与上文„„相照应,点明了„„中心,引发„„思考等。

五、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赏析题

(一)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衬托、对比、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

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4、结构技法(谋篇布局):

(1)开头:开门见山

总领

悬念

铺垫

引出

伏笔(2)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3)结尾:卒章显志

照应

呼应

升华主旨

总结全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

(4)整体:线索

首尾圆合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形散神聚

层层递进

总分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二)答题要求:

1、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现手法;

2、结合手法针对的对象(内容)具体分析;

3、归纳这种手法的作用(不同手法的相对固定的作用,对结构、内容、主旨的作用)。

(三)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效果

表述:用× ×手法,写× ×内容,产生了 × ×效果,内容上突出了× ×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表达了或深化了× ×主旨。结构上有× ×作用。

六、语言鉴赏品味题

(一)具体鉴赏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人格化等,亲切自然。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鉴赏,如语言抒情性强,语言富有哲理

4、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如朱自清);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如周作人);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幽默诙谐……

5、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6、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

7、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

品味语言运用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独特的物态特征等方面的魅力。

8、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赏析。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二)答题模式

语言特色 ╃结合鉴赏角度、结合文本实例分析特色的表现╃效果(表达的情感、哲理„„)

七、探究类试题答题模式:

变“探究”为“写小论文”。

答案由三个部分组成(观点+文本、现实分析+总结):

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2.结合文本和现实,分点列出事实依据,陈述理由;3.总结自己的观点

第二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1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散文的基础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1)写人叙事散文

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3)议论性散文二.常见考查题型冰心《谈生命》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附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 力。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 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 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六)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七)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4)积累类、仿句类、想像类、举例类、见解类、感悟类、探究类、鉴赏类等几种类型。(5)“作批注”、“填读书”(知识)卡片等。关于读书笔记的考查方式还有摘录、概括、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描写的角度

A、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B、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C、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D、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气氛。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八)拓展性考题(开放性)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

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

联想、评价、写心得等,形式多样,十分灵活。此类题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明显增加。

三、: 散文阅读答题步骤

(一)阅读课外语段的步骤:

1、通读文章,整体感知:中心内容,思路结构;写法特点,语言特色。

2、缜密审题,明确要求:关键词语,提示性词语、规定性词语;准确理解题意,明确解题要求。

3、分段研读,寻找答案:带着问题,确定区域,精读内容,瞻前顾后,圈点勾画,搜集信息。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整合信息,组织语言,规范答案,回照题干。

(二)阅读例说

1.请从语言的角度品析下面语段。若从别的角度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查尽力刺去,那查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从语言角度:

⑪运用了一组恰切的数量词,如一轮、一个、一柄、一匹;

⑫运用了一组绚丽的描绘色彩的词,如深蓝、金黄、碧绿、银圈;⑬运用了一组生动逼真的动词,如挂、捏、刺、扭、逃。

* 从表现手法角度:⑪先写景后写人; ⑫先静景描绘,再动景刻画。2.请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文体知识角度:这段文字简明地点出了记叙的有关要素:地点(田野),人物(一家四口),事件(散步)。

*从写法角度:开篇点题(这是文章《散步》的第一段)。

*在语言表述中,长短句的配合,以1—4—7的字数递增,增强了节奏感。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文段。从别的角度呢?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和“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好丈

夫。

⑪表现手法:运用先抑后扬、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白杨树的可贵品质。

⑫句式很美:运用了一组关联词:“没有„„没有„„也许„„如果„„那么„„但是„ „也„„更„„。”

⑬用词很美:例如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拨”一组褒义词来赞美白杨树。

4、请自选角度品析下面文段。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还是稠,中耕得深还是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侯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答:

5、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⑪从结构上,分为两个并列的层次:一是“暮春中午”,二是“夏天晚上”。⑫从内容上,描述了两个场景,一是“田间劳作”,二是“泉边休憩”。⑬从写法上,选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并且都是先叙述,后议论。⑭从语言上,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⑮从修辞上,运用了排比手法。

四、课堂训练(考点例题):

① 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②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③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④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⑤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⑥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⑦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⑧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⑨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⑩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1、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3分)

答:

2、第⑥⑦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3分)

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答:

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3分)

标题:

6、阅读下面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补写两个比喻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4分)“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有的像,有的像。

参考答案及答题解析:

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此题的答案是: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由现实到想象。

第2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正确判断文章的主旨。因为第(6)(7)自然段是交代石壁榕生长的环境,在这种土壤贫脊,地势险恶的环境中,石壁榕竟然能顽强的生长,并长成“两层楼那样高”的大树,由此可见石壁榕那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重要意义。

此题的答案是:立足于最坚硬的花岗岩。(而花岗岩是生命很难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第3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散”,但散文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达到一种“聚”,即形散而神“聚”,具体是指散文中心要鲜明,思想、情绪、脉络要统一,因此,散文的结构也是达到“聚”的一种手段。本文,首尾呼应,前后连贯,突出了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此题的答案是: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第4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散文中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的寓意的理解。好的散文总是以“物”为载体表现理念,传达情感的。学生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含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本文表面上是对石壁榕顽强的生命力的赞叹,而实际上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即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此题的答案是: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第5题是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标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怎样才能较快并准确地为文章加上标题呢,这就必须要吃透全文,认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而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给文章加标题还要注意生动、醒目,因此本文的标题可以从开头的句子“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还有结尾的句子“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进行归纳,为了醒目和形象,可以加上这样一个标题:“石壁榕,生命进行曲”

第6题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对石壁榕的树根在特殊的环境中所呈现的各种形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学生写的句子只要与例句中的内容相关一致,想象合理,语言通畅,并有一定的生动性,就可以得满分。

仿句答案略。

第三篇:散文答题技巧概览(本站推荐)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方法指导:

如:

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C。这是考顺序的,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排比、拟人、反复。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此考点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此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 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此题是发展性考题。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是写人的。

第四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微型教案

散 文 阅 读

主备人:王 伟

一、知识考点

散文的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和表达表能力,基本考点为:

1.发现课文的线索。《三峡之秋》中有“简说本文的线索”的问题;《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有“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的问题;《热爱一生》有“感受全文,指出全文的抒情线索”的问题。

2.鉴赏用词的妙处。《三峡之秋》中“品析文中加横线句里用的好的一个动词”的问题。

3.自选角度,对句子、文段或选文进行赏析。如《三峡之秋》中有“品读下面的句子,欣赏它的两处妙点”的问题;《走进春天》中有“本文语言特色浓郁,请自选角度进行品析”的提问。

4.概括文章的主旨。如《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中有“本文以贝壳写起,升化出这样一个主题”的提问;《两条道路》中有“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道理”的问题。

5.理解标题及句子或文段的含义。如在《热爱一生》有“从文中摘取一个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对它的理解。”

6.表达对句子或全文的感受,如《热爱一生》中有“自选一种句式,表达你对热爱的感受。”

7.分析文章的写法,如在《摆渡自己》中有“用一句话表达选文在写法上给你最突出的感受”。

二、答题技巧:

1.散文类的选文同学们必须通读全文,弄清文意,并根据提问将选文里的关键句子做上记号,捕捉答题的信息。这是做好题目的基础与前提。2.鉴赏品析类的题目,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储备一定的文学术语,这样在答题的时候可以显示自己平时丰富的积累与文学底蕴,如语言:清新、朴素、自然;结构:井然、条分缕析,精美;人物:神形毕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构思:别具匠心、与众不同;修辞:新颖雅致、想象大胆等等,像这样的词汇言简意赅,答题效果很好。

3.鉴赏类试题一般有比较严格规范的答题格式要求,即“用什么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如: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呼啸着奔腾而去。

品析:“跳跃”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别致的描绘出了江面波光粼粼的美景。这就是“用什么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的答题格式。

4.赏析和感受类提问有时要求“自选角度”。那么同学们一定要选好赏析及感受角度,不可全面开花,泛泛而谈,不着边际。一般选择的角度有:修辞、语言、情节、人物的塑造、情感、写法等等,这样抓住一点,有的放矢,做到目标明确。

5.文章的线索一般分为“时间线索、事物线索、抒情线索”等等。如《三峡之秋》以时间为线索,为“早晨、中午、晚上”;《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以事物为线索,为“贝壳”;《热爱一生》以抒情为线索,为“热爱”。表现文章线索的词汇一般在选文中反复出现,出现在明白显眼的位置,贯穿全文的始终,特点比较明显。同学们若仔细阅读,发现应当不难。

6.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以起到照应开头,揭示主旨的作用。如《两条路》结尾的句子就含蓄的概括了选文的主旨,同学们只要稍加组合就可以答题。

7.理解标题及句子的含义,要求同学们对选文中点示中心的句子多加留意,这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一般是对考查标题及句子的最好注脚,也是答题的源泉。

三、实战演练 见《荆州资料》

(注:以上文题均来自《学在荆州》的“散文阅读”部分)

第五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模版)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

(一)、明确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托物言志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1,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主线(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些散文有明线和暗线)2,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3,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4,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4)多用修辞手法。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下载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整理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散文概念: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1.捕捉线索:散文的线索可以使散文由分散到聚合,由朦胧到明朗,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内容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一定的语言标志、文章......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总结方法:题目入手,分析结构,重复出现,问题指标,查找要点,概括中心。看题目知内容、明对象、淸线索、得中心、悟感情、分文体。 找线索的方法:先看标题(有的标......

    散文阅读规范性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点,也是学生答题的一大难点。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往往不得要领,普遍得分不高。在所失去的分数中,非知识性错误即规范性不强导致的失分占有很大的......

    散文阅读常识及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常识及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储备 初中散文阅读 (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 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最终版)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的基础知识: 散文的基础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 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