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人生启示录
孔子人生启示录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在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所说的话,其大概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一切基本已成定局,天命所归;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觉得是一样的耳顺;七十岁时道德修养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
一。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明确地说自己到了十五岁才有了明确的学习志向,也就是说他真正立志的时间是在十五岁。事实上,人也只有达到十五岁这个年龄阶段才能有资格立志,因为这个时候对客观世界以及对自己本身才会有一定的认识。
但现在我看到的教育却不是这样,都是在褒扬早立志,好像自幼就有远大志向的人往往能成大事。因此现在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就经常会出这样一道题:我的志向。而学生们经常会写一些诸如“我立志做一名科学家”之类的东西。说句不好听的,这全是些儿戏的废话。你说一个小学生连心智都还没怎么发育,他能懂什么叫做立志吗?他知道什么叫科学家吗?
知霖有一小学同学以前立志做一名垃圾车司机。因为我们那个年代路上连车都很少见,他看见开垃圾车就很崇拜,听到垃圾车那“嘟嘟”声就觉得很美妙,所以就立下了当场就把他老爸气晕的所谓“志向”。现在长大了,他如果想从事做垃圾车司机那绝对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有去实现他那“伟大的志向”吗?没有。二。三十而立
孔子这么有能力的人到了三十岁才略有建树。但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建树就是为自己的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已,孔子三十岁以前那些经历都只是一些理论以及尝试性的实践,只有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才真正开始他一生的事业。也就是说,孔子到了二十九岁才找到事业发展的方向,他在二十八岁的时候还有点迷糊甚至很困惑。
孔子说男人“三十而立”,这句话到现在还很具有普遍性。试想,我们读完大学都二十几了,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积累一些经验,真正的事业起步都在三十开始(而大多数人三十岁前都结婚了,所以说先成家后立业是社会的主流)。因此,29岁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坎,如果一个人在29岁的时候还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那么他的未来是很被动的,当你再过几年,都奔四了的时候,你认为自己还会精力充沛一点也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吗?
现在有很多的年轻男子都很希望在三十岁左右之前就做出一番事业出来(很多都是想着赚很多的钱,其实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娶个漂亮的老婆风光地衣锦还乡。我不敢说这没有可能,但是说真的,自古以来,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都是占极少数,并不是社会的主流。而有的人在三十岁前就发了达的,三十岁后往往败得比较惨。因为少年得志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岂不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句话,就是要成就一件大事,往往都需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你少年得志,除了那么几个顶级天才之外(比如爱因斯坦),更多的都是碰上狗屎运罢了,这个世界厉害的人物不少,他们只不过暂时没有占有天时地利罢了,你以为他们真的在你之下呀?
据考证,孔子30岁至51岁在鲁国活动,授徒讲学。很明显,孔子心中所立志以及所想的,就是教育。教育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事业。孔子一生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当今的教育情况,从学前班开始,也真是如果是三千学生入学,能达到研究生的也大概是七十二个人这样的比例。看来这教育规律可真是千古不变啊!? 三。四十而不惑 其实“四十而不惑”也不是什么都不迷惑,其意思是指在你自己这个专业领域里面不“迷惑”。如果说孔子的“三十而立”是知道了有什么该做,那么“四十而不惑”就是知道了有什么不该做。这一点对年轻人最为重要。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达到四十岁这个境界,但是我接触年界四十的高层人士比较多,所以对此深有感触。
在这里说说自己的故事吧。知霖从小就喜欢经商,自高中二年级就开始动用自己所有的压岁钱着手开办书店,读大学的时候开办补习学校,读完大学之后得一成功人士李先生资助,开办一投资公司,进入融资、上市以及基金股市等经济领域。
在开办公司的时候,但凡有自己不明白之处,均向李先生请教,每次李先生基本不用怎么考虑就会给出答复,并且都很正确。我是怎么知道李先生是正确的呢?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时候我与李先生都有意见分歧,于是就与其争论,但往往最后李先生就会说:“小钟,这件事情我说不过你,你也不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处理。”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我从来就只是争论得胜而事实惨败。李先生在他所在领域特别是在管理方面,完完全全是“四十而不惑”这种境界,你想学都学不来。李先生允许我出现错误,这一点我佩服至极。
而我,除了不得天时,就败在不知道有什么不该做。从此以后,我对李先生的话语可真是言听耳从。只是08年金融海啸来临,我不得不中止与李先生的合作。这次我大概亏损李先生两百万,另外一重要客户肖小姐也至少亏损三百万,以及其他一些客户总计亏损数目以千万计。虽然李先生最后对我说的话是:“小钟,有机会我们再合作赚回来嘛。”可是在我心中已经是内疚至极,无法再面对,于是09年真正进入中医领域,开始本草研究,这一年我29岁。希望我在四十岁的时候能够在中药这个专业“四十而不惑”吧。? 四。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51岁曾任中都宰(相当县长。中都,今汶上),不到一年,继任小司寇、大司寇(大司寇相当于公安司法部长),摄相事。孔子担任此职至55岁离开鲁国,约四年时间。孔子的一生学问做得很好,他希望能施展他的这些才学为民造福,走政治道路当然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很明显,孔子的政治道路并不如意。这个时候他觉得,一个人,如果想成就大事,那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啊!自己有多大的抱负与才学,如果没有天时、地利的帮忙,那真是徒劳。这就象有朋友请你明晚在某酒店吃饭,但是你大后天才赴约,那最后自然是吃不了这顿饭了。所以后来曾国藩归纳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实,还有一个细节我们必须注意,孔子这个时候怎么会知天命而畏天命呢,他相信有命运这回事吗?其实,五十而知天命,是孔子五十以学《易》的结果;因知天命而畏天命,知富贵不可求而居易以俟命。这是宇宙决定论思想。因为从这里发现人是有命运的。否则,你就很难解析为什么有的人出身帝王家,而有的人一生劳苦奔波了。
孔子一生努力如此,到了最后是这个结果,他觉得这一切都好像是冥冥中注定了似的,所以就说“五十而知天命”。但也只有孔子这样努力一生的人才能有资格说出“知天命”的话语来。否则,没有前面的努力,你怎么会知道有这个结果?不知道有这个结果,你凭什么说知天命?不要说知天命,恐怕连自己的命也不知道啊!人是三维一体的,有天命所归,有地理因素,有人为改造。没有“人为”在前,就没有资格谈论“天命”。
我经常鼓励身边的朋友说,你说明太祖朱元璋厉害吗?当然厉害,有谁敢说一个开国皇帝不厉害呢?但是你可知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饥饿,孤苦无依。在他年轻的时代,如此厉害的一个人甚至一度靠乞丐度日。后来入皇觉寺为僧,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再后来因其友汤和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南北征战,这才有了后来的明太祖。故事讲到这里,诸位不妨深思吧。五。六十而耳顺
不是说老来耳聋昏花吗,怎么孔子六十反而耳顺了呢?其实孔子的“耳顺”是指无论听到什么都觉得是一样的好。比如你今天说他:“孔子啊你真厉害,是大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啊!”孔子会很开心。然后另外一个人却对他说:“孔子你有什么了不起,当官连位置都坐不稳,还说什么有大学问,连为官之道都不懂。”孔子也会很开心。总之你骂孔子,如果骂对了,他会非常开心,因为可以从中发现不足进而完美修养。如果你骂错了,他照样乐呵呵的,因为是你的错而不是自己的错,他难道会因为你的错误而生自己的气?
现在如果你跑到街上对着某位老人家大骂,你猜想后果会怎么样?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指家有类似于孔子这样的老人家,家中有如此德高望重大学问的老人家在,你真是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他给你指的路大多数都是正确的。一生不发生大错误,那真是最幸运的了。但是如果家中拥有一位年老不尊,倚老卖老,说他两句就暴跳如雷的话,那“如有一宝”这句话看来你是说不出来的了。
当然,孔子的“六十而耳顺”还有深意,那就是对世间一切人事以及学问都如同对待,这就是佛经上面说的“差别智”。孔子早年对于非儒家学问还是有所分歧的,但是到了六十岁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对,没有错,一切是非对错不在事物而全在自己的心想。这个世间所有的一切如果加入了自己主观的判断,就都有了是非。但事实上,世间哪能定论谁对谁错?判断多错必须有一个标准,而这个标准却是人定的。古时候三妻四妾是对的,现在就错了。古时候女子有才便是错,现在却是对的。你说什么是对错?婆媳之间吵架,你能完全辨个是非对错骂?因此,没有“六十而耳顺”这样的功力,不要说当一个宰相,恐怕当一个大家族的主事都会把你烦死。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请注意是“从心所欲”而不是随心所欲,你可不要想歪了,把孔子想成一个随心所欲到处往女人堆里扎的人,并且后面还跟着“不逾矩”呢!
孔子到了七十岁,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可以说是已经是超凡入圣,上达至自由意志的境界。不逾矩,则一切行为已无太过无不及的偏弊,达到了中庸的至德。到此境界,趋吉避凶已失去意义,所以孔子才能够说不占而已矣。孔子从知命到造命,从乐天知命到从心所欲,一共经历了三十年。
虽然现在七十岁的人很多见,但在孔子那个年代,可真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啊!我接着想说的是,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长寿,并且又不会犯老年痴呆什么的?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黄帝内经》指出,女子“二七(十四岁)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下,故有子”,男子“二八(十六岁)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女子以七为周期,男子以八为周期。但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年少时”是指女子二十一岁前,男子二十四岁前,这个时段男女还没有发育完毕,“坚树在始,始不固本,终必槁落”,所以“戒之在色”。孔子所谓的“及其壮”,就是指男子二十四岁后至五十五岁退休前。中青年人要戒之“斗”,不只是指捎拳捋臂地动武,也不仅指唇枪舌创的凶骂,更是指心境中贪求的好胜好强。可谓“心战于内”,自伤血气之和谐。此“斗”不戒,心不平正,怎能适应人生最重担子压肩的状况呢?所以,青壮年时处处要“戒斗”,要心平气和,要顺其自然,“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礼记》)。既是发奋进取,又要劳逸结合。工作担子再重再累,内心神情要自我轻松。这样,正如老子说的:“唯有不争,故无尤(灾祸)”,“唯有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心神平正,尽力而为,身强体壮,事业也能逐显成效。比之累出病来,“斗”出祸来,要强出许多倍。可见,“戒之在斗”,真是青壮年时期养心之要领,也是立身处世成败之关键。“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个得就是得失的意思,其告诫我们老年的处世之道就是不要患得患失,特别是贪得无厌。这完全是一门中庸的糊涂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戒之在得”只适用于老年人,并不适合年青人,你总不能“戒之在得”,视金钱如粪土吧,否则某一天你年迈的母亲生病了你可拿什么来孝道?因此,年青人要努力争取得到,在“戒之在斗”的前提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行了。
第二篇:胡雪岩人生启示录(本站推荐)
人生就是要不断作出合理的阶段性的调整。
不求人,德自高。
好好工作其实是对自己好,不是对别人好。
要抓住机会让别人了解你有什么本事。而不说去求人。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任何人你要尊重他,你要诚心待他。要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朋友看待。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学来的本领谁都偷不走。
尽量多做,做来了就是经验。
一个人动机纯正就是随机应变,完全为了私利就是投机取巧。
一个人要时时刻刻充实自己。
一个人老是想外面去找原因他是绝对找不到的,要想自己的内心去找问题的源头。当事情格外顺利的时候,需要更加格外小心。
当你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是他落魄的时候。
单打独斗,不成气候。
每一次讲话都要打动对方的心。话要讲的恰到好处。
中国人绝对不欺骗,不讲实在话,要讲妥当话。
读历史千万要注意把以前的缺失改过来,而不是一味的照以前去做。
靠下赌注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十赌九输。
人生只有一个规律:自作自受。
有好就有坏,因为有就阴有阳。
事情太顺,要格外的小心。
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准备。
遇到困难时人要找到行得通的路。
做人要先学会听话,再学会讲话。
命运就是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中国人第一句话不一定是真的,但多讲几遍就是真的。
当你得到了人之后,钱就自然来了。
要经过很严格的考验才可以完全相信一个人。
聪明外露是没有人喜欢的,太笨了也没有人喜欢,在适当时候要知道装作不知道。得到机会后就需要更加小心,因为以后的路会更加难走。
要请人帮忙,就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使其获得最高利润。
人只要没有污点,人家就不会打击你。
当对手没有办法的时候你不要帮他,当他有办法的时候你应该主动去帮他,做个顺水人情。钱是做事情的工具,不是生活的目的。
要比更你强的人在一起,才能有所收获,学到东西。
花钱做广告不如用实际行动使大家耳口相传。
银行是有钱人的当铺,当铺是没钱人的银行。
一个人的信用是你自己坚持出来的。
中医是阴阳互补,使用自然疗法。是用来化解一切病痛。
只要有做好事的心愿,就会走出一条路来。
任何事情都要自力更生,要自己想办法才是根本。
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
道理是直的,路都是弯的。直来直往,吃亏的永远是自己。
最大的奖赏就是给你工作的机会。
凡事都需要别人奖赏的人成不了什么大事。
看事情要看深沉里面的东西。听话要听出别人的弦外之音。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古董店摆在外面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好东西都摆在里面。
中国人做事情合理就好,不合理就不好。
老板什么都得不说,部属就会想的很多,面面俱到,都去做。
最大的恩惠就是不断给下属提供表现的机会。
布局——造势
一件东西有没有用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
你得到好处人家问你,你第一句话回答请人吃饭,地点由人挑。当得到好处,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一个人的一生最好不要留下把柄,否则迟早会变成你的致命伤。人要健康就得什么都好,但要死亡一个不健康(理由)就够了。一个人要替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
处顺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处逆境反而比较安全。
一个屋檐下如果要有两个女人,她们一定要有血缘关系,否则就会闹翻天。阴阳平衡很重要。整个的所作所为要平衡。
在适当的场合一个人的优点就是他的缺点,一个人的缺点就是他的优点。心胸宽广,包容一切,眼光很远大,看到未来。
政治是高度危险的东西,政界比商界更危险。
做什么事情要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家里的事情不必操心)
人可以掌握过程,人不能控制结果。
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握的。
天道忌满,人道忌全。
人不要求全,要守份,只有守份才会知足。
晚失败不如早失败,早成功不如晚成功。
任何收获都要心安理得。
听别人说话要听出他想要的结果或帮助,然后直接给他想要的结果和帮助。
第三篇:孔子教学方法启示录
孔子教学方法启示录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开门招生 野人贱人大盗均可入学 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奉为至圣先师、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是因为他在春秋末期从事教育时间最长,所办学校规模最大,招收学生人数最多,实行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
在春秋以前,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从开办私学开始,就打破常规,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入学读书,使原来不知文化为何物的‚贱人‛也有机会系统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进而学习‚六经‛(《易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春秋》),最终成为‚大人‛,进入‚君子‛的行列。
既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就意味着不管年龄大小、出身如何,都可以成为孔子的学生。事实上,在孔门弟子当中,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来自社会中下层。如子路原是不知礼的‚野人‛,仲弓之父为‚贱人‛,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有的学生年龄只比孔子小几岁,另外一些学生比孔子小四五十岁。
面对品类如此复杂的学生,孔子是怎么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呢?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就是说,因材施教是孔子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春秋以前的官学,立足于‚禁‛和‚敬‛,教师用体罚和威胁等方式强迫学生读书,并且要学生自幼养成盲从的习惯。孔子一改这种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注意观察学生的所作所为,听其言而察其行,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出发,施以不同的教育。
实行因材施教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即要有知人之明;其次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对教师本人的能力要求极高。孔子善知人,他的识人方法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考查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个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了解他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孔子精通六艺,在知识方面集古代文化之大成,所以无论对什么学生他都能找到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
孔子欣赏‚贱人‛出身的冉雍的德行 帮助冉雍克服自卑心理
鲁国人冉雍字仲弓,比孔子小29岁,他以德行著称,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很欣赏他的德行,曾经说过:‚雍也可使南面(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
冉雍的父亲是个地位低下的‚贱人‛,因而冉雍难免有自卑心理。孔子针对他的心理状况进行因材施教,他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耕牛产下之子长着赤色的毛、整齐的角,虽然不想用它作牺牲来祭祀,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古代供祭祀的牺牲常用赤色的牲畜,一般不用耕牛,自然也不会用耕牛所产之子。孔子这番话的意思是,耕牛所产之子如果够得上作牺牲的条件,山川之神一定会接受这种祭品。比喻冉雍的父亲虽是‚贱人‛,但冉雍已经学业有成,社会不会因其父地位低下而舍弃他。
在孔子的教育和鼓励下,冉雍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心理,成为孔子门下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战国时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和孔子并列为大儒。
冉求字子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29岁,鲁国人。他多才多艺,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他还精通军事,于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以弱胜强,打败了齐国的军队。趁这次立功的机会,他说服掌握鲁国政权的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多年的孔子,后来冉求由于帮助季康子敛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季康子问孔子算不算有仁德,孔子回答:‚吾不知也。‛
冉求性格谦退,孔子对他的教育很有针对性。有一次,冉求问:‚闻斯行诸(一听说有事要做就应立即行动吗)?‛孔子说:‚行之(立即行动)。‛
后来子路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说:‚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父兄在,哪能立即行动呢)!‛孔子的弟子子华觉得不解,他问:‚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遇事犹豫退缩,所以我要激励他;子路胆大好胜,所以我要抑制他)。‛
冉求尽管有不少缺点,甚至曾被孔子宣布革出孔门,但他仍被后人认为是孔门最有政治才干的人物,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要子路改正好逞勇斗狠的毛病
告诫子路好勇不可无义 孔子教育子路成才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
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因他曾为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9 岁。史书记载,子路出身微贱,生性粗野,好逞勇斗狠,为人刚强爽直,经常头戴鸡冠式的帽子,身佩用野猪皮装饰的剑,曾想‚陵暴‛孔子,孔子通过礼仪慢慢诱导他,使他改邪归正,改穿儒服,拜孔子为师。
逞勇好斗是子路的缺点,孔子便在施教过程中加以纠正。有一次,子路问:‚君子好勇乎?‛孔子回答说:‚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告诫子路首先要崇尚义,如果没有义只有勇,无论身份高低,都会走上歪门邪道。
子路为人耿直,光明正大,做事专一,对孔子忠心耿耿,不离不弃,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孔子遭人非议,对孔子处理和南子、佛肸、公山弗扰等人的关系敢提意义,成了孔子的监督者。孔子说他可以管理千乘之国的军事,又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又发出这样的感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小筏到海上去,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可见师生间感情之深。
在孔子的教导下,子路的进步很快,由野人变成言行一致的‚君子‛。在学问方面,孔子称他已经‚登堂‛,但仍未‚入室‛。对他的好勇,孔子始终加以批评,他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指出子路好勇,很不可取。又预言子路如果继续好勇下去,一定会‚不得其死‛。
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内乱,这时子路在卫国担任孔氏宰。孔子听说卫国内乱,便断定子路必死,继而闻报子路被砍成肉酱,时年已72岁的孔子感到悲痛无比。史书记载子路临死也不忘礼仪,他的帽带被人砍断了,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结好帽带便死去了。
个性鲜明的子路与冉求同为孔门政事科的杰出代表,也曾担任过鲁国的季氏宰,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一。他闻过则喜的学习态度,始终如一的高尚品德深受后人好评。宋人程颢说:‚子路亦百世之师。‛
孔子挖掘曾参潜质传以孝道 曾参虽‚鲁‛成‚宗圣‛
孔子评价学生的缺点有一句话很著名,就是‚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要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在这方面,孔子观察入微,对每个学生的天赋和性格特征都了如指掌。高柴字子羔,身高不到五尺,是个矮个子,其貌不扬,针对他天性愚笨这一点,孔子是怎么教育的?因史料没有记载不得而知,但他经孔子教导后相当有成就,子路就曾经推荐他当费地的长官,孔子还怕他不能胜任。高柴先后在鲁、卫两国四次为官,历任鲁国费宰、郕宰、武城宰和卫国的士师,他为官清廉,执法公正,广受好评。他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可见只要教育得法,愚人也可成才。
曾参字子舆,16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晚年的学生。他的记忆力、理解力、口才等远不如颜回、子贡等人,所以被孔子评价为‚鲁‛。曾参也有自知之明,他以勤补拙,刻苦好学,注重修身养性,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他为人谨慎,待人谦虚,特别以‚孝‛出名。据说他和母亲的感应很强烈,曾参出外,‚母欲其归,则啮指,而曾子心痛。‛孔子正是看出他‚孝‛的特点,因材施教,把孝道传给他,而曾参毕生实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原则,直到临死前还叫弟子检查自己的手脚,发现无损后才叹道:‚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祸害刑戮了,学生们)!‛他认为自己肩负着传播儒家思想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把得自孔子的真传传给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子思又传授给孟子。这样,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成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相传他著述的《孝经》,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与《春秋》并列为两部最重要的经典。到宋以后,他更由贤升为圣,被尊为‚宗圣‛,在孔庙中的地位仅次于‚复圣‛颜回。
颜回与曾参,一个聪明绝顶,英年早逝;一个反应迟钝,大器晚成。颜回早逝,令人惋惜;曾参以迟钝之资终成大器,连宋人程颢也不得不佩服,他说:‚参也,竟以鲁得之(曾参这个人这么迟钝,通过不懈努力竟然也得到了孔子的真谛)。‛程颢还说:‚曾子传圣人之学,其德后来不可测。安知其不至圣人?如言‘吾得正而毙’,且休理会文字,只看他气象极好,被他所见处大。后人虽有好言语,只被气象卑,终不类道。‛
说字——教
‚教‛,形声字,从攴(pū),孝声。‚孝‛为施行孝道,‚攴‛为执鞭敲打。‚孝‛ 在‚教‛先,表示‚教‛以孝为本,以孝为先。‚攴‛在‚教‛后,以示父母教诲子女、老师教诲学生、师傅教诲徒弟要严格要求。一个‚教‛字,反映出教的内容——行孝道;体现了教的方法——严要求。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如何,首先就要看他在孝道上的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乃德行之首。‚孝‛在‚教‛前,非常生动地表现出 ‚以孝为先,以孝为本‛的宗旨。
古人曾把人一生的理想归纳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境界,这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其中也体现了‚教‛的目的和意义。所谓‚修身‛,就是以前人的经典、教诲来鞭策自己奋发努力,充实和完善个人的情操、学识,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齐家‛,就是以身作则,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来教导家庭、乃至整个家族,进而提高一个家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古代巨族大姓之家多有家训传世。‚家训‛就是前辈对后人进行教育的治家规范。‚治国‛,有了家庭、家族等‚小家‛教育的经验,就要步入仕途施展抱负,对民族、国家等‚大家‛进行教化了。所以古往今来的政治家们,无一不具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施政纲领,那都是从对个人修养的自我教育以及对家庭、家族的教育中逐步完善和总结出来的。为了能够贯彻实施之以教化百姓,当然会孜孜以求了。‚平天下‛,是个人抱负的终点和极限。能够教化一邦一国固然是理想境界,但最终还是要向‚教化万邦‛的更高层次迈进,使得天下浑然一统,所谓‚天下大同是也‛。以上不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的意味无所不在,故而‚教‛之一字可谓包罗万有。
格言(科教篇)
★科学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己不知道的就说它不存在。★你如果不从小教育子女,子女就会用行动来教育你。(摘自139邮箱 2011/12/05)
第四篇:《女富豪人生启示录》读后感
女富豪简介:
可可·香奈儿—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
艾丝蒂·门泽尔—雅诗兰黛创始人
露丝·汉德勒—“芭比娃娃”之母
凯瑟琳·格雷厄姆—美国报业第一夫人
玫琳凯·艾施—玫琳凯创始人
莉莉安妮·贝当古—欧洲最富有的女人,拥有欧莱雅和瑞士雀巢股份,《女富豪人生启示录》读后感。
约翰娜·柯万特—宝马皇太后
龚心如—亚洲女首富
安妮·莫西卡—富士施乐重生的首席执行官
卡莉·菲奥莉娜—第一位掌管道琼斯工业指数公司,全球第一女CEO
奥普拉·温弗蕾—传媒女皇
英德拉·诺依—百事首位印度裔女掌门
玛格·惠特曼—eBay首席执行官
钟彬娴—雅芳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女性CEO
J·K·罗琳—《哈利·波特》风靡全球畅销书作者
人生启示:
忘记自己的年龄。
要有自己的个性、思想以及做人原则。
一颗热忱的心。
自信、勇气、真诚、坦率。
在得到前给予,读后感《《女富豪人生启示录》读后感》。懂得信任别人。贵人相助。
从小培养一种精神或素质。
平衡、低调、慷慨。
简约而优雅,干练而温和。
懂得放权。随和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企业文化、理念和工作氛围。
提高利润和投资多元化。
总用“我们”的口吻和员工对话。
人生需要自己来驾驭。
期望有好事情发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人知道你是可以依靠的力量。
上善若水,柔性管理。做个有心人。
工作压力大别于性别有关。
生活是无字的书,眼光敏锐的人才能看得见精彩的词句。
一个人越是敢于担当大任,她就越意气风发。
永远要充满激情和活力。
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将心比心,以德服人。想要打动别人,首先自己的行为要合乎人情。
磨难面前矢志不渝。
没有完美的事情,更没有完美的人,重要的是让自己坚强起来,坚持到底。
拥有大爱胸怀。
勤奋、务实、努力、奋斗。
慢慢培养一种本能,去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成就别人才能更好的成就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自己寻找一个榜样,自己努力的同时不要忘记观察周围值得你学习的人,他们可以带你飞的更高更远。
第五篇:启示录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读后感
近期,单位开展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读书活动,我认真学习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感受颇深。《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充分借鉴了中国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联系了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坚持党的群众观点、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保持清正廉洁气节、培养高尚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对领导干部坚持立身、用权、言行、清廉、修身、齐家等方面的思想道德要求进行了深刻阐述。这是一本引导领导干部加强从政道德修养,坚持执政为民、廉洁从政的不可多得的好书。从书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重要内容:
一、执政为民,以德修身。“以德修身”是指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传统的大力弘扬。“为政之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干部之德在为民”认识,坚守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国家公务人员握有一定的公权力,从事公共管理和公众服务工作,属于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人格化、具象化,并且还肩负着引领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更要堂堂正正做人。很难想象,一个不修自身品德的官员,会是公正廉明的社会道德楷模。陶行知就说过:“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和国家之本,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是妨害公德的人。”这本书充分让我认识到树立坚定的为政以德理念,充分认识从政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心理始终装着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亲情观。
二、提高认识,廉洁自律。历史证明:勤政廉政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
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弱。历来清官颂扬;污吏遭人唾骂。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廉政建设对每个干部、职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遵纪守法、廉洁奉工、勤政为民、不贪污受贿,不以权谋私。廉洁自律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作为单位主管,我牢记责任,在千头万绪的实际工作中,时刻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始终把领
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不正之风当作大事来抓,从而严格要求自已及下属。
三、修身、齐家、治国。《礼记•大学》有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当前,我们面临的诱惑很多,时刻都经受着廉洁自律的考验,只有坚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使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成为严谨自律的人、成为尚俭戒奢的人,才能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永葆自己的政治青春。在我读完《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后,我更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诱惑,心不动,才能视之无物,处之泰然;为官一任,无贪念,才能潜心为民,发展一方。今后,自己一定时刻警醒自己坚守信念、把住底线、拒绝腐败,既干事、又干净,努力做一名让组织放心、群众称心、家人安心的人民公仆,使源通真正成为红色的摇篮、绿色的家园、廉政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