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议论文论据大全:宽容
议论文论据大全:宽容
宽容大度是人的一种美德。它要求清心寡欲。“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小肚鸡肠,难以容人者,大多是自私自利之徒。
宽容大度是黏合剂,能容人就是团结各种人,受人拥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必是孤家寡人。
宽容大度,有利于已,有利于人,更有利于社会。
事实论据
鲍叔荐管仲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
下”的霸业。
毛泽东放走张国焘家属
张国焘于1931年任中央工家民主政府副主席,在此期间他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1935年在红军长征中,他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他反对中央关于红烟北上的决定,坚持南下退却的主张,另立中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的活动。到达延安后,拒绝党中央的挽救,不思悔改。于1938年逃跑到武汉,发表反共声明,投向国民党。当时,张国焘的妻儿还在延安。他的妻子找到毛泽东,哭着说:“他丢下我们母子跑了,主席呀!请您给我们做主吧!”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说:“天要惠雨,娘要嫁人,他要走,要跑,不愿干革命,那也没办法!这样吧,现在你也到武汉去,劝说劝说,做做工作,回来,我们照样欢迎他。”
不久张国焘的妻子带着孩子也到武汰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延安。
理论论据
1、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2、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3、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
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5、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6、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国谚语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国谚语
9、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清.金缨《格言联壁》
11、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贾《新语.术事》
12、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三国.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13、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国谚语
14、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5、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16、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中国谚语
17、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18、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19、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20、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21、仁者爱万物。《史记.赵世家》
22、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刘向《新序.节士》
23、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明.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24、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25、恶人胆大,小人气大,君子量大。中国谚语
26、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俄]屠格涅夫《罗亭》
27、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中国谚语
28、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斯《谏逐客书》
29、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
30、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
31、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广取;所广取,故其人愈高。明.李贽《焚书.高言说》
32、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宋.苏洵《心术》
34、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第二篇:一.议论文论据宽容
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学习根据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为证明论点服务。
注意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明确组合事例论据的意义,了解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
学习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学生失误例文片段引入
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出示课件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像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
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其中的问题。归纳明确:出示课件
所选材料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缺乏典型意义,没有代表性;
事例叙述过程中旁生枝节,有一些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事例叙述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从刚才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议论文事例的选择和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想想解决的办法。
(二)论据的选择
平时的作文中,许多同学在选择事例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同学们在想材料时应该是有一定方向的。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的作文,你会选择那些事例作为论据?出示课件
学生各自说自己选择的论据,边说边评,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论据选择原则的感性认识。老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为后面使用论据作准备。注意提醒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正面的事例,也可以选择反面的事例。
如果学生说出的事例论据很有限,可以补充材料让学生来做出选择和评价。补充材料。出示课件。
1、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多分给他黄金,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2、伟大的政治家林肯把政敌当做自己的朋友,他认为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3、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在偏远蛮荒之地仍不减旷达豪迈,文学书画成就卓著。
4、大卫不允许别人有与他不同的个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挑剔中失去朋友。
5、巴勒斯坦少年哈提卜因手持玩具枪被以色列士兵枪杀后,父母将其器官捐赠用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
6、清朝政府闭关自守,不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与落后。学生自由选择,评价。教师点评,总结。
可见,事例论据的选择,主要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出示课件
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新颖独特,有时代性。
(三)论据的使用
1、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出示事例材料
2007年4月16日当地时间7点15(北京时间19点15),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本人开枪饮弹自尽,枪击案疑犯为23岁的韩籍青年赵承熙。有报道称,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令人意外的是,在4月20日中午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凶手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当时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33块半圆的石灰岩悼念碑被安放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其中一块悼念碑上写着“2007年4月16日赵承熙”,旁边放着鲜花和蜡烛。还有一些人留下的纸条:“希望你知道我并没有太生你的气,不憎恨你”,“你没有得到任何帮助和安慰,对此我感到非常心痛”,“所有的爱都包含在这里”,“爱,是永远流传的”。将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一句话。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明确: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在校园内枪杀32后饮弹自尽。在学校举行的遇难者追悼仪式上,赵承熙和32名遇难者一起被列为悼念对象。同学们纷纷表示不憎恨赵承熙,对没有给予他任何帮助和安慰感到痛心。
从上例可以看出,概括事例论据的要点包括:对象、事件、结果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的材料,使之可用作事例论据。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 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学生概括,回答并明确,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示例: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张英见信后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2、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在列举事例后缺少必要的分析,是同学们作文中最大的问题。具体怎么分析呢?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分析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哪些优秀的考场作文中寻找和借鉴分析的方法。
例
1、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美丽顽强的易安居士。
——2007年上海卷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 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段运用李清照的事例,来证明“必须跨过这道坎”的观点。前两句简单叙述丈夫去世的事实,后对李清照的生活处境进行分析,她没有消沉哀怨,没有忧伤沉沦,而是坚强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从而点明题旨。此段中用的是并列句式。
总结方法一:正反评价法
参考句式:没有„„而是„„
请仿写句式,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而是()。
参考例句: 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
例
2、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20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2007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贝壳• 划痕•记忆》 问:文段中用了什么事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段中用的是王选“奔走20年”,“搜集材料,寻访证人”,为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鸣冤,还原历史真相的事例,用来证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观点。文中先概述人物表现,后追溯她这样做的原因,以点明题旨。用的是因果句式。总结方法二:因果分析法 参考句式:因为„„,„„
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例论据,续写上段内容。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因为()
参考例句:因为他知道,忍一时邻里和睦,冰释前嫌;退一步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例
3、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文段中打括号的句子,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哪些事例论据?是怎样把事例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用的什么句式?
分析:文中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祖逖、王羲之、陈景润三例。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不能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就不会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总结方法三:假设推理法
参考句式:若无„„,怎能„„
请用假设推理法分析前边的事例论据。
参考例句:若无张英的通情达理,主动出让,怎会使两家冰释前嫌,义结邻里?
若无张英的宽宏大量,仗义大度,怎会有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课堂练笔
以“学会宽容”为话题,自选事例论据,先概括事例材料,再运用一种方法分析事例,写一段话。下边两则事例论据供参考。
材料
一、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退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材料二:哈提卜是一个12岁的巴勒斯坦少年,他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一座难民营玩耍玩具枪时,被以色列士兵开枪击伤,11月5日在医院不治身亡。在哈提卜去世后,为他医治的那家以色列医院宣布,哈提卜的父母已决定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哈提卜的叔叔说:“看到
哈提卜的器官将被用来拯救病人,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他们是犹太人还是以色列人,毕竟我们都是人。” 同学们刚才运用各种句式分析事例论据,写出了一个文段。一个事例,一则材料也许看起来平常、单薄、片面,但若干材料组合使用就能产生合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内涵丰富,其效果是孤立静止运用一个材料无法企及的。而且还可以选用反面的事例,通过正反两面的事例对比来增强说服力。
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同类事例并列组合,正反事例对比组合。
朗读下水作文《心怀大爱,海阔天空》2——6段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先介绍了选择论据的原则,然后详细介绍了使用事例论据的具体方法。无论是选择论据,还是使用论据,都必须围绕话题,紧扣论点。同学们可以在今后的写作中作更多的尝试,让事例论据为你的文章服务。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积累。平时加强积累,才能运用自如。如果说论点构成文章的骨架的话,那么论据就是丰满这一骨架的血肉;如果说论点是文章主干的话,那么论据就是茂盛这一主干的枝叶。骨架坚实、血肉饱满,文章才有充沛的活力;主干鲜明,枝繁叶茂。文章才成为明丽的风景。让我们用事例论据来充实文章内容,让论据之花在我们的笔头尽情绽放,给读者带来满纸芬芳。附:板书设计 选择和使用论据
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选择论据 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新颖独特,有时代性。
概括论据 正反评价
分析论据 因果分析 使用论据 组合论据 假设推理
附: 教师下水文《心怀大爱,海阔天空》 “从最广博的意义上讲,宽容这个词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它的只会是智力非常发达的人——这些人从思想上说是摆脱了不够开明的同伴们的狭隘偏见,看到整个人类具有广阔多彩的前景。”这是房龙对宽容的诠释,而这个关于宽容的话题却让读者们掩卷后陷入沉思。
什么是宽容?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容。
当邻人因地基与张英发生争执,他没有据理力争,斤斤计较;而是通情达理,主动出让。他宽宏大量,故能化戾气为祥和;他仗义大度,因而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佳话。当光武帝发现谋划诛杀自己的信札,他没有追根究底,酷刑相加;而是不顾群臣反对,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因而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宽容就是这样一种高尚的品格:对自己的利益,不锱铢必较;对别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大大方方,和和气气。因为这种高贵的豁达,所以获得了心灵的风平浪静。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这就是宽容。
齐威王虚怀若谷,诚于纳谏,所以能大治齐国,强于天下。唐太宗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所以有“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他们不拒细小,纳为己用,这就是宽容。周厉王杀人止谤独断专行,遂使国人暴动,仓皇出逃;秦始皇焚书坑儒,愚民而治,终致民怨沸腾,身死国亡。这都是因为不懂得兼收并蓄的道理。周厉王若能“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百姓又怎会怒目而视,聚众起义?秦始皇若能以宽大为怀,以百姓为念,百姓又怎会怨声载道,揭竿而起?宽容就是这样一种非凡的智慧:严于律己,宽以待民;博采众长,为民造福。有了这种非凡的理解,才能成就事业的海阔天空。
“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宽容。
在美国内战中,当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做出向北军投降的决定之后,林肯总统和北军统帅格兰特作出了极不寻常的决定:南军军官可以携带手枪和佩剑回家,每个军官和士兵都将得到一份由格兰特将军签署的证明书,证明他们是放下武器的平民,可以自由地回到故乡,不予追究,不受歧视。这种博大的襟怀,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谐共荣的情感基础,也是奉献给人类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宽容就是这样一种超然的境界:悲天悯人,心系苍生;尊重生命,善待生活;在尊重与善待中,享受人间至真至纯的情感盛宴。
宽容是一种宽宏大量的品格。
宽容是一种兼收并蓄的智慧。
宽容是一种善待生活的境界。
宽容是一种大爱。
因为心怀关爱,所以能宽以待人,不计前嫌。
因为心怀关爱,所以能宽厚仁慈,造福百姓。
因为心怀关爱,所以能尊重生命,善待生活。
心怀大爱,海阔天空。
一、话题探讨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父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小和尚仓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通过上面的例子,设想一下除去其它因素,归集到一点:主人公后来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人生之舵。
宽容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教育,它昭示着教育者的大度与力量。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指宽容大量,不斤斤计较,别人冒犯了你,得饶人处且饶人,甚至得理也饶人,但也不是无原则的忍让。可见宽容是一种关爱、一种气量、一种精神、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美德。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荷兰斯宾诺莎也曾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宽容大度征服。”中国有一副对联: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生活中好些时候是“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无不昭示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宽容的人和事令自己感动不已,受益匪浅。搜集整理,备不时之需。
二、写作指导
周国平先生有次旅行,从北京出发是乘的法航,可以托运六十公斤行李。谁知到了圣地亚哥,改乘智利国内航班,只准托运二十公斤了。于是,只好把带出的两只箱子精简掉一只,所剩的物品就很少了。到住处后,把这些物品摆开,几乎看不见,好像住在一间空屋子里。可是,这么多天下来了,并没有感到缺少了什么。回想在北京的家里,比这大得多的屋子总是满满的,每一样东西好像都是必需的,竟想不起那些必需的东西是什么了。于是他感悟到:
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一旦我们拥有就难以舍弃。写作亦然,我们因为拥有太多素材,在写作时就难以取舍,总觉得这也行那也行,却不善于选取那些最鲜活、最典型、最能证明自己论点的材料;同时又会走向另一极端,明明自己积累了很多素材,却觉得哪一项都不行,有时甚至难以调动素材,或者根本就没有运用论据的意识,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对我们学生显得相当重要。
那么,怎样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论据呢?
1、明确论据选择的要求:
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2、掌握论据运用的方法:
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述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论点有所侧重。我们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多义的,或者说材料的主旨总是由多个意义点构成的,这样的材料可以论证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用它论证观点时就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从材料中找出切入点,把事例与论点内在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使材料与观点粘在一起,使之高度统一。如果是多个材料论证论点,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
要学会分析论据。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3、论据使用与思维训练:
学习写作议论文,最易患的毛病就是堆砌论据。客观上讲是受教材的影响,以为论据越多越好;主观上看是缺乏对材料缜密的思考。表面看,文章似乎论据充分,雄辩有力,但细究其危害有二:其一,议论文的写作归根结底是对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盲目而不加选择的论据堆砌达不到训练目的;其二,易形成华而不实的文风。因此,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对于写好议论文、训练思维很有必要。
⑴ 比较材料强调针对性:
任何论题总有其核心,这核心就是文章论点。写作中,同学们不善于对论点作深入思考,有了点似是而非的理解就列提纲,往往使论证偏离轨道。
由于对论题把握不准,因而在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上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特别不善于对相关、类同的材料进行区别、比较、提炼。信手拣来,导致论据与论点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影响文章的论证效果。
纠正这一毛病,同学们要对所给命题作深入的思考,找准靶心。如对某个命题,引导同学们对材料逐一区别、比较、筛选,思考这些材料的共性与差别,然后选出与命题有直接联系的材料作论据。经常作这样的训练,写作中论据才具有针对性,文章才有说服力,也能收到思维训练之效。
⑵ 纠正偏见突出权威性:
写作时,同学们往往对论据的权威性缺乏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受教材中名人、名言、名事等的影响,写作时,马克思怎样说,巴尔扎克如何勤奋,居里夫人怎样坚韧等,比比皆是。用这些材料本来无可厚非,其实同学们是典型的“拿来主义”思维,片面认为权威就是名人名言,有了这些材料,论证就“权威”了,文章含金量就高了。长期这样作文就架空了,不能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写起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文章,就眼高手低、捉襟见肘了。
纠正这种偏见,还是得从思维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准确理解“权威”。名人、名言有权威,但并不等于权威,权威是相对的,生活中真实、典型的人或事,只要能与论点建立起必然的逻辑联系,能针对性地阐述观点,同样也具有权威性。其次,要指导同学们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思考、搜集、积累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储存。第三,在写作中要鼓励同学们多从自己积累的材料中选择论据,联系实际写实在。这样的训练才可能避免文章大而空,收到小而实的效果。
⑶ 理清思路训练条理性:
使用论据时,先后顺序条理不容忽视。从写作看,论据的先后安排有其作用:从同学们看更能检测出其思维是否有条理、有整体的考虑安排。同学们往往忽略论据排列,材料杂乱无序。一方面影响文章整体效果,另一方面无助于思维训练。教师应给同学们一些格式。如由古到今,从中到外,由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由名人伟人到平凡人等。使同学们的作文既能言之有理,也能言之有序。
⑷ 挖掘材料突出深刻性: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初中同学们写作通病是大量罗列论据,很少道理论证,议论浮于表层,缺乏力度与深度。这一方面是由同学们的年龄特征和思维较简单决定的,更主要的是缺乏对所用论据作挖掘思考。因而作文最易写成“三段式”和“几何证明”格式。
对所用论据做挖掘,使议论深刻有力,这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当然,对这方面的要求不能拔得过高,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写作时应该经常作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为何选择该材料?这则材料能阐明何问题、观点?对材料有何评价?从中有哪些教训或启迪?在使用每则材料时,都能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再准确表达,肯定要比简单罗列的效果好得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非几日之功。正确的方法指导,加上反复的训练,你的写作和思维能力是能跃上新台阶的。
三、写作借鉴(2004年高考北京以“宽容”为话题满分作文)
宽容是阳关
北京考生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确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
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尽净,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作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才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你的意志,磨亮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削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点评:
文章引用了很多和“宽容”有关的名言,讲述了很多和“宽容”有关的故事,却并不让人有罗嗦堆砌之感,确实相当难得。究其原因,一是文中康德、卡内基、林肯、潘家铮四个人的话是层层深入的:康德的观点是从自我出发的,卡内基虽然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但毕竟讲到了“发挥对方的长处”,林肯决心把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潘家铮则干脆说反对自己的人才常常会对我们有难以想象的促进。二是后半部分的层次也很有逻辑:从自然到人类,从朋友到众人,末尾是人与自然的融合,结构严密,天衣无缝。
第三篇:学会宽容_议论文论据(好)
《学会宽容
议论文论据(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议论文论据类型
2、学习并运用选材、用材方法,规范写议论文
一、阅读故事,引出话题
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二、自读尹荣方的《论度量》
问:本文逐层阐述了度量大的好处;有德、有识者度量才大;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三个观点。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1、引用史搢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同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2、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3、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的事例。
4、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5、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其中1、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
论据类型:
一、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二、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理论以及成语俗语。
三、选择论据
讨论以下论据选择的得失:
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能否用如下哪些材料?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明确:
论据2合适,1、3不合适。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
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第二组:下面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
1、文革时,讨论刘少奇终身开除党籍问题,让大家举起手来,方志敏硬是没举手。会后江青一伙人恶狠狠地问他;你为什么不举手?他回答:做人要有准则的,对不起良心的事我决不干。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
第三组:以“挫折铸造成功”为论点,下面的论据说服力强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有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具备代表性,说服力不强,还有体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第四组:下面是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两段论据,能吸引你吗?为什么?
1、满清末年,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如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孙中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都没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终于取得了胜利。
2、中国女排在与世界强手——古巴队的决赛中获得胜利,取得了“三连冠”。这正是在反复较量中,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做到知己知彼,并毫不气馁地奋力拼搏的结果。
明确:不能,老生常谈,缺乏时代感。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四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颖。
总结选择论据的方法:
1、切合题旨,有针对性。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特别是涉及人格、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痛,不能有硬伤。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3、角度变化,有多样性。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4、新颖独特,有时代性。新颖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 范 文 欣 赏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论据,必须做到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围绕中心、精选典型、分类列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叙述应为议论服务;事例叙述完后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
四、使用论据
一、围绕论点概括论据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例
1、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例
2、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宽容”该怎样叙述呢?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争吵不休,各不相让,甚至要剑拔弩张,大动干戈。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希望张英凭京城官吏身份向对方施压,逼其让步。张英见信深感 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也成就了桐城“六尺巷”的传奇。
示例: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张英见信后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二、紧扣论点分析论据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总结
(一)使用论据要:
1、例后假设
例
3、试结合论点分析下面论据
科学研究需要“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
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从22岁到56岁年间,徒步为车,跋山涉水,先后考察了16个省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考察记录,终于写成了世界上关于石灰岩地貌考察的最早科学文献《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的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
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困苦日子里,当他屡遭盗劫,频频绝粮,几乎病危,多次落荒之时便偃旗息鼓,那么,《徐霞客游记》的这部巨著岂能问世?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徐霞客游记》正是靠“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换来的硕果。
假设论证法是一种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它针对着上面所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若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反面假设论证法的基本格式:
如果XX„„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
因此(由此可见),„„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如: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
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例3:张叶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张英见信后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当与叶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英没有斤斤计较,而是主动退让,后退三尺.没有大动干戈,以权相压,而是宽宏大量,义结邻里。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的几件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现写作的目的。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画线句子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叙例与现实作比较: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先对应所叙事例展开议论)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
4、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5、例后设问
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
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 可作以下分析:
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以上分析,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
例后论证方法
假设
(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
比较
(两例互比找共同点,联系现实对比批判)对比
(一正一反,对比鲜明,结论水到渠成)评论
(充分揭示事例蕴藏的道理,归结论点)反问
(答案不言而喻,加强语气,增强说服力)设问
(对例中矛盾发问,分析原因)
归纳
(用于多例列举,聚焦众材料为一深刻道理)
论据的使用要注意 :
1、论据叙述的语言要简洁。
2、论据要扣住中心。
3、立、摆、议结合。
课 堂 练 笔
论点: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
例子:毛遂是战国时期有远见卓识且口才出众的外交家。他的成功就引证了这一点。毛遂当时只是赵平原君门下的无名食客,当平原君要挑选20名食客去说服楚国出兵解救赵国时,在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后,他大胆、自信地说:“我可以去。”果然,毛遂以出色的辞令说服了犹豫的楚王,赵都解围。毛遂因此而名声大振。
议论:毛遂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关键时刻自荐,赢得机会,最终获得成功。如今,我们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赢得机会,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自卑与自负都会是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因此,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赢得机会,取得成功。
分论点:有善良品格的人能成就大事业
例子:商朝的开国君王成汤,在还只是地方诸侯时,有一次外出巡山,汤王刚行至半山腰,但见一位猎人张开四张大网,口呼:“东南西北四方飞禽,都尽入我网!”商汤见此情形,和颜悦色地收去三网,只留一面,向天大呼:“愿意飞向四面八方的鸟,就飞向你们的方向吧,实在飞得不耐烦的,才来这张网里吧!”此举一出,那个猎人及众人皆拜倒。这就是“网开一面”的由来。后来成汤建立了商朝。
议论:
1、感叹+反问
对飞鸟都深怀怜悯之心,我们的汤王是何等的善良啊!又怎能不善待百姓,终成帝业呢?
议论:
2、假设论证
假如商汤没有善待飞禽之心,没有善待百姓之心,他就不会成就帝业。可见,具有善良品格的人是能成就一番业的。
范 文 引 路 包
容
一朵紫罗兰被践踏,它却将芬芳留在那双脚上,这就是包容。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每种生活都免不了苦难,但有人仍能够含葩敛翅晏然而处,这就是包容。包容苦难,包容你所遭遇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的两旁,苦难固然有,而更多的是鸟语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沧海明月。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这就是对包容的最好诠释。
让我们回到那段令人惊悸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伤害史中去,去看一看那些海洋一般天空一样广阔的心胸。沈从文请黄永玉“到这边来看荷花”;杨绛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与钱钟书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饮酒、寻找乐趣„„这些看似优雅从容的舞步,有谁知道是旋转在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口上的?他们承受了疯癫的历史对每一个清醒者在人格与人性上的践踏,他们包容了苦难的生命质地,包容了绝望的生存境遇。惟有如此,才等到了后来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
能够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会面对着太阳;能够包容的个体,即便死伤都会迸溅出钢花。伏尔泰蹲过巴士底监狱,被流放过英伦三岛,挨过政敌的毒打,所有的一切,都未能摧毁这颗“欧洲的良心”,他依然以《哲学通言》召唤同道,以《百科全书》启迪民众。此时他包容的,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苦难,他呼唤所有的人正视生命,从沉沦中崛起,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伏尔泰,将其不老松式的包容心态镌刻在了历史的里程碑上。
生活之中常有苦难,由于奋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断的仰望、攀缘,生命才不至全然黯淡,不仅自己能如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甚至还能唤醒他人麻木的心智,背负起全人类的精神引导责任——这一切,皆缘自包容。
宽容是阳光(北京考生)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很多相关的话。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优雅的康德大概是不会有暴风骤雨的,心情永远是天朗气清。别人犯错了,我们为此雷霆万钧,那犯错的该是我们自己了。
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确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狼再怎么扮演“慈祥的外婆”,发“从此吃素”的毒誓,也难改吃羊的本性,但如果捕杀尽净,羊群反而容易产生瘟疫;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但一旦英雄寂寞,不用关进栅栏,凶猛的老虎也会退化成病猫。把对手看作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才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你的意志,磨亮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您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作降温的空调吧。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削伤自己;以牙
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点评:文章引用了很多和“宽容”有关的名言,讲述了很多和“宽容”有关的故事,却并不让人有罗嗦堆砌之感,确实相当难得。究其原因,一是文中康德、卡内基、林肯、潘家铮四个人的话是层层深入的:康德的观点是从自我出发的,卡内基虽然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但毕竟讲到了“发挥对方的长处”,林肯决心把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潘家铮则干脆说反对自己的人才常常会对我们有难以想象的促进。二是后半部分的层次也很有逻辑:从自然到人类,从朋友到众人,末尾是人与自然的融合,结构严密,天衣无缝。
第四篇:议论文论据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一、爱国
(一)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顽强战斗,弹尽粮绝,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科学家华罗庚献身祖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拒绝美国优厚聘请,毅然回国,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道理论据
1、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二、立志
(一)事实论据
1、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军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鲁迅弃医学文:鲁迅为改变国民愚昧思想毅然弃医学文,终于成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5、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二)道理论据
1、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2、鸟贵有翼,人贵有志。中国谚语
3、立志无恒,终身无成。中国谚语
4、有志者事竟成。范晔《后汉书》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拼搏
(一)事实论据
1、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双耳失聪,顽强拼搏,创作出《命运交响曲》等世界名曲。
2、司马迁写《史记》 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
(二)道理论据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三、勤奋
(一)事实论据
1、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2、达·芬奇: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3、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4、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二)道理论据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4、“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
四、毅力
(一)事实论据
1、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患有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可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2、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3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
4、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5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6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二)道理论据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例。
五、逆境(磨难)
(一)事实论据
1.司马迁、张海迪等事例。
(二)道理论据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六、成败
(一)事实论据 勾践、爱迪生事例
(二)道理论据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胜不骄,败不馁。
七、时间
(一)事实论据
(二)道理论据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鲁迅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陶渊明
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八、积累
(一)事实论据
1、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其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2、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二)道理论据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九、团结
(一)事实论据
1、将相和的故事。(廉颇与蔺相如)
(二)道理论据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
十、自尊
(一)事实论据
1、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
2、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二)道理论据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
十一、自信
(一)事实论据
1、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幼年因病造成又聋又瞎。她自信自强,14岁攻克多种外语,2、张海迪幼年因病高位截瘫,她自信努力,成为作家翻译家。
(二)道理论据
1、一息尚存,希望永在。[古罗马]西塞罗
2、自我信心是伟大行动的首要条件。[英]约翰逊·塞缪尔
20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后来成为著名作家。
3、绝大多数的失败都是由于缺乏自信。英国谚语
4、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美]爱默生
十二、求知
(一)事实论据
1、头悬梁,锥刺股。
2、凿壁偷光。
(二)道理论据
1、学问是光明,无知是黑暗。——屠格涅夫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学无止境
4、在学问上每前进一步,就更接近真理一步。——托尔斯泰
十四、节
(一)事实论据
1、谭嗣同从容就义
2、齐白石不与敌伪合流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夏明瀚、刘胡兰等。
(二)道理论据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十五、机
(一)事实论据
1、诸葛亮待机而出:隐居隆中,后刘备三顾,始出山,助刘鼎足天下。
(二)道理论据
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旧五代史·晋书》 3000年来最动人的汉语名句:
操
遇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论语)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同上)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12、有志者,事竟成。(范晔《后汉书》)
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8、宁为玉碎,不为瓦金。
19、天生这材必有用。(李白)
20、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2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2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2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6、天下兴亡,匹人不责。(顾炎武)
2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尺,无欲则刚。(林则徐)
2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4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4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4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4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5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5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52、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5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5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5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5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5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6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篇:议论文论据
议论文——论据
要使自己的论点被别人接受,就要有论据来支撑。议论文论据无非是摆事实、讲道理两大类。
一、事实论据
摆事实,就是找事实论据。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要做到:
1.事例要典型。2.事例要准。
所摆的事实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充分证明论点的正确,如果事例虽生动,但并不是论点所需要的,那也是无效劳动。所举的事例不在多,只要管用,一两个即可。
3.事例要新。
最好不要用那些已被人用滥了的老掉牙的事例。这些例子虽好,但你用我用大家用,千篇一律就不新鲜了。老例子也并非绝对不能用,如果一定要用,就得选择新角度,说出一点别人没说过的新见解来。要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出鲜活的事例,以便文章有时代色彩。
关于“摆事实”有两点提醒:(1)举事例时应该用概括性语言,而不能用描述性语言,因为你写的是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2)如果用概括性语言连举数例,就得讲究事例排列的次序,或从古到今,或先内后外,或由小到大,等等。排列合理,显得严密,会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许多同学所摆事实是恰当的,但不作分析,举一两个事例就“由此可见”地写个简单的结论。如此以例代议,文章就缺乏理性色彩,档次就不高。
4.论据要确凿。
那么如何对所摆事实进行分析呢?以下方法供同学们选用。
1.特点分析。这是指:对所举事例本身独有的、不同于其他事例的特点展开分析。2.意义分析。这是指:根据所举事例的意义,去分析它的价值、影响、作用或危害。示例:论点: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
意义分析: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3.因果分析。就是对所举事例本身所包含的原因与结果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
示例:标志性词语
为什么……因为……(设问法)
正因为(如此)……所以……
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因果分析: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正因为他们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正因为他们始终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所以,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4.假设分析。即对事例作出假设,如果这样会怎么样,如果不是这样又会是怎么样。示例:标志性词语
如果……那么……
论点: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
假设分析:如果李白当了大官,享受荣华富贵,不用流浪江湖,那么诗仙的豪迈与脱俗肯定与他无缘;如果李煜一直当着皇帝,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那么李清照也许只是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而不会留下那么感人至深的婉约词作。可见,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5.归纳分析。如果所举事例不止一个,那就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通过分析归纳出一个结论。
归纳分析:成功源自持之以恒。如果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南朝的江淹由于缺乏恒心,落个“江郎才尽”的结局;幼时“指物作诗立就”的方仲永由于缺乏恒心,导致“泯然众人”的后果;家资殷盛的“田舍翁”之子由于缺乏恒心,闹出“奈何姓万”的笑话。在没有恒心的心田上,长满的是失败的荒草;而在成功者面前,到处盛开着恒心与毅力的鲜花。
6、正反对比分析:就是把正面论据与反面论据对照来分析。正反分析,对比鲜明,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深化观点。示例: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7、辨证分析法:分析要有:“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
例: 美有时裹在寒风里,有时悬在绝壁上;有时渗在汗水里,有时凝在鲜血里;有时藏在黑暗中,有时藏在残躯里,完美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谁也不可能轻易得到它。
生活始终以其可能的残酷,雕塑着一个个“完美”的人生:它让张海迪坐在轮椅里不能站起,却给了她一双灵巧的手治愈了无数的病人;它让朱彦夫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却给他一颗不屈的灵魂挑战“极限人生”;它让《红楼梦》“红”遍世界,却让它的作者卖画度日,举家食粥;它让《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却让它的作者遭受酷刑;它夺去贝多芬的听觉,却在他的钢琴上演奏出精彩的生命华章;它让放射性元素透视居里夫人那俊美的脸庞,使她很快衰老,却让她把诺贝尔奖的桂冠两次戴起;它让迫害和疾病夺起马克思的两双儿女,让他浪迹天涯,却让他把“他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
不论用哪种方法去分析事例,都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人为拔高。
二、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包括科学原理、名人哲理、古诗文名句等。恰当地选择它们做论据,会使议论文的论述更理性甚至更深刻。不少同学已习惯了在议论文中引用古诗文名句。这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引用方法一般有这么几种:(1)用作标题,新颖醒目。(2)放在开头,引出论点。(3)随时引用,丰富内容。(4)置于文末,留有余味。引用名言警句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恰当。所谓恰当,是指所引名句要能证明论点的正确;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则毫无意义。2.要适量。引文不能太多,太多了就淹没了自己的观点,成了“掉书袋”,严格说,文章就不算你写的了。可是,没有合适的论据时怎么办?
在考试时,当我们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论据、一筹莫展的时候,千万不要乱写一通,而是要想办法,做一个无米之炊的巧妇,可以试着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立足课本,就地取材:在考试中“寻寻觅觅”却两手空空时,不妨“回首”课本,说不定论据“却在灯火阑珊处”。例: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沧海横流,您是识时务之俊杰;刀光剑影,您是永远不倒的猛士!壮哉,您是千千万万人心中的巨人。(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壮哉,猛士!》)
2、以喻代例,飞扬文采:当你觉得论据“踏破铁鞋无觅处”时,不妨以比喻来代替事例作为论据使用,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征服阅卷老师。
例: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谛;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依然飘落,告别那片美好的世界,成全明年即将萌发的新芽……
3、化少为多,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论证方式,当没有太多事例时,可采取正面论述、反面假设的方式来加强效果,将一个例子化为两个例子。
例:霸王骑着乌骓马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化作了剑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有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4、现身说法,置身其中:当我们无论据或无好的论据时,不妨从“我”身上挖掘素材。如:我很欣赏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实在是一场悖论,人们很难“两全其美”。从小学到现在,我几乎就一直在和自己争斗着。我想在学习上出人头地,就必得加班加点,拼命做题;可是在我累得憔悴不堪时,成绩并非如我想象的那样好。有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另一个声音:不要沮丧,要坚持下去,梅花香自苦寒来嘛。于是我开始振作。可是又一个声音分明在我耳边唠叨:条条大路通罗马,东方不亮西方亮,又何必非要走高考这条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