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托班语言活动《我爱妈妈》的反思
对托班语言活动《我爱妈妈》的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在自主创新中,发展语言能力,达到活动的目的。因此,幼儿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是言语发展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幼儿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地表现自己,大胆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诗歌作为幼儿文学的一种重要题体裁,给了幼儿无穷的想象。在这种充满艺术美和诗意美的意境中,幼儿会体会到语言的美妙。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乐意用语言、肢体动作进行表现,并用图示、符号大胆表现,我们设计本次活动。希望能以此作为幼儿感受诗歌、创编诗歌的起点,从而更好地喜爱文学作品。活动目标:
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积极与他人交流 活动准备: 红心卡
磁带
活动室布置悬挂红心卡的细绳 活动过程:
一、交流、回顾“妈妈爱我”的故事
上次活动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妈妈爱我”的活动,我们都知道了妈妈非常的爱我们,在她们的关心下,我们一天天的长大,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上次活动中,我们还和妈妈一起制作了红心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分组交流,要求幼儿将事情基本上讲清楚。2、展示幼儿的红心卡,请几个幼儿讲述自己的故事,要求幼儿声音洪亮,有感情。3、教师讲述自己和妈妈的一件感人的事情,引起幼儿共鸣。
二、讨论、表达“我爱妈妈”的想法
“老师讲了自己的妈妈的故事,还听了小朋友讲的妈妈的故事,老师非常地感动,我们的妈妈为了我们能够健康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来报答我们的妈妈呢?”
1、请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爱妈妈的想法,要求说话要完整。
2、结合幼儿年龄小的实际情况,讨论:我们现在能为妈妈做点什么去回报妈妈?
3、根据幼儿在园的实际情况,请幼儿说出自己在幼儿园怎么样做,才能让妈妈放心,开心。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在幼儿园好好吃饭、和小朋友友好相处、认真完成各项活动„„,都是对妈妈的爱。
三、书面记录,制作“我爱妈妈”的红心卡,并展示交流自己的纪录。
“我们讲了很多的爱妈妈的想法,小朋友就要按照自己说的去做,这样妈妈一定会很开心,快乐的。现在我们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红心卡上,告诉妈妈和其他的小朋友,让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为妈妈献上一份爱心。”
1、请幼儿将自己爱妈妈的想法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记录在红心卡的背面。
2、请先完成的幼儿把自己记录的内容讲给客人老师听。
3、幼儿完成后,请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引导讲述的幼儿要声音洪亮,其他的幼儿要认真地倾听。
4、教师讲述自己爱妈妈的想法,同时告诉幼儿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的爱他们,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不仅妈妈爱我们,还有很多的都对我们付出了很多的爱,我们小朋友不仅要爱妈妈,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去爱他们,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美好的世界。
四、小结、延伸
幼儿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中,幼儿悬挂红心卡,并且互相交流自己爱妈妈的想法。
第二篇:托班主题活动《妈妈,我爱您》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三八妇女节是妈妈、奶奶的节日,从而更加爱自己的妈妈。
2、会尊敬、关心妈妈,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通过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梳子、盆子、帕子、刮背、水杯、按摩器、果盘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让孩子了解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老师、阿姨、奶奶、外婆及妈妈的节日。
师:孩子们,今天是3月6日,再过两天啊,就是三月八日了,你们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节日吗?(妇女节)妇女节是谁的节日啊?
今天很高兴能把妈妈们一起请到幼儿园来过一个特别的节日,此时,我们最想对妈妈说什么呀?(引导幼儿向说祝妈妈节日快乐!)
现在杨老师提议,把我们祝福的歌都献给妈妈吧!
二、为妈妈献上爱妈妈的歌曲。《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画妈妈》
师:除了用歌声表达对妈妈的爱,孩子们平时在家里还会帮着什么?再过两天妈妈的节日你打算为妈妈做些什么?(问问妈妈孩子在家的表现)
三、让孩子说说三八节打算为妈妈做些什么。
师:杨老师今天带来一些东西,孩子们一起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让孩子说说是做什么用的。)
好,现在我们就现场为妈妈服务一次,赶紧问问妈妈需要什么,然后到这儿来选择。
四、提供道具,让孩子现场为妈妈做一件事。(来回走看,并与孩子家长进行交流)
师:现在我们请家长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五、家长谈感受
师:感觉很幸福吧,来大家抱抱,妈妈抱抱我们的孩子,孩子们也抱着妈妈,小耳朵帖在妈妈的胸口听听妈妈心跳,这样的聆听在婴儿时已经有过无数次,这一次也许会有别样的感觉吧。
六、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母子相拥聆听。
师:请孩子们抬起头,把小嘴巴轻轻贴在妈妈耳边对妈妈说一句贴心话。
七、各自对妈妈说一句贴心话。
师:(问)你们跟妈妈都说了些什么啊?(请孩子自由的说)
一切暖心的话让我们融成一首简单的小诗吧。
八、齐诵《献给妈妈的诗》
九、结束:
今天大家一定无比欣慰,无比幸福,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们无限的欢乐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们无穷的力量。当然,我们更要感谢妈妈们,感谢妈妈给了我们幼小的生命,感谢妈妈给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提议:让我们大手牵着小手,小手拉着大手,怀感恩的心,学会珍惜学会关爱。(播放《感恩的心》)
第三篇:托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
语言《小蝌蚪找妈妈》
一、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故事,乐意回答老师的问题。
2、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3、喜欢扮演小蝌蚪,感受小蝌蚪对青蛙妈妈的爱,二、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视频故事。
2、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白鹅妈妈、青蛙妈妈相关的故事图片。
3、幼儿每人一枚小蝌蚪的胸饰。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出故事。
(1)教师:脑袋圆圆的,身体灰黑的,还有一条小尾巴。咦!它们是谁呀? 幼儿:是小蝌蚪。
(2)教师:哦!原来是小蝌蚪呀!那小朋友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幼儿:是小青蛙。幼儿:不知道。
(3)教师:今天杨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故事视频,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在看故事之前,杨老师希望小朋友都能安静地听故事,用你小眼睛仔细看,用耳朵认真听。好的!故事开始了!
2、播放故事视频,并对幼儿进行提问。
(1)教师:小朋友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那杨老师的问题就来了,小蝌蚪它们找到妈妈了吗? 幼儿:找到了。
教师:那它们的妈妈是谁呀? 幼儿:是青蛙。
(2)教师:那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之前都遇到谁? 幼儿1:鸭妈妈。幼儿2:白鹅妈妈。幼儿3:乌龟妈妈。幼儿4:鱼妈妈。
3、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来简单地讲述故事情节。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原来小蝌蚪遇到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呀!那接下来小朋友和杨老师一起来说说《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吧!
青蛙妈妈舒舒服服的睡了一个冬天,被暖暖的春天叫醒了。它爬出洞口,跳进金色的池塘,痛痛快快地游泳,然后就在嫩绿的水草底下生了好多小宝宝。这些小宝宝黑黑的,圆圆的,看上去好玩极了。春天的太阳把金色的池塘照的暖暖的,那些黑黑圆圆的小宝宝也很快醒过来了,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模样,人们管它们叫小蝌蚪。小蝌蚪们很喜欢聚在一块,它们在水里游啊游啊,过的很快活。这一天,池塘里来了鸭妈妈,带着它的孩子玩得很开心。小蝌蚪们瞧见了,心想我们也应该有妈妈,它在哪呢? 它们互相看来看去,谁也说不出来。“还是去问鸭妈妈吧!” 它们游到鸭妈妈耳边问它:
“请问鸭妈妈,我们的妈妈长什么模样?”
“啊!小蝌蚪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长得又大又宽。小蝌蚪们,你们自己去找吧!”“谢谢!” “不用谢。”
小蝌蚪们谢了鸭妈妈,出发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游了没多久,碰见了一条大鱼。小蝌蚪们见它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长得又大又宽,以为这就是妈妈,追上去直喊,“妈妈,妈妈。”
“哟!我才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应该有四条腿,你们再到前面去看看吧!” “谢谢!” “不用谢!”
小蝌蚪们谢了鱼妈妈,继续往前游。很快碰见了一只大乌龟,小蝌蚪们见它有四只脚,心想这回准是我们妈妈了。“妈妈,妈妈。”
“不!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还在前面了。” “哎!谢谢!” “不用客气!” 小蝌蚪不泄气,谢过了乌龟妈妈以后继续往前游。这时,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游过来了。小蝌蚪瞧见它的肚皮是白的,连忙高兴地游上去喊,“妈妈,妈妈。”
“你们认错了,我是小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爱穿绿衣服,还“呱呱”地唱歌了。
小蝌蚪又朝前游,一直来到池塘的边上。看见一只青蛙蹲在远远地荷叶上,正“呱呱”的唱歌了,这回小蝌蚪们不冒失了,它们游上去轻声地问,“嗯,请问有没有见过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长得又大又宽,白白的肚皮四条腿,爱穿绿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叫地妈妈?” 青蛙一听就乐了,它说,“哎呀!你们真是些可爱的傻孩子,你们要找的妈妈不就在眼前吗?” 小蝌蚪们仔细看看,可不是吗?可它们一点也不明白,怎么妈妈会跟它的孩子长得不一样了。青蛙妈妈笑着说,“呵呵,你们现在还小了,等长大了就会跟你们的妈妈一个模样,到那个时候你们还能妈妈一起跳上岸去捉小虫子吃了。” “太好了!”
小蝌蚪们听了,直翻跟斗,它们实在太高兴了,因为它们再也不会离开它们的妈妈了。青蛙妈妈也很开心,它跳进池塘里和它孩子们一块玩起来。
4、给幼儿佩戴小蝌蚪的胸饰,请幼儿扮演小蝌蚪,感受小蝌蚪对青蛙妈妈的爱。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棒!现在杨老师要变成一只小蝌蚪了,我们小朋友们想不想变成一只小蝌蚪呀?让我们一起变成勇敢可爱的小蝌蚪,游到外面一起去找我们的青蛙妈妈吧!
第四篇:托托班语言教学反思
托托班语言教学反思
故事是幼儿最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以教师讲述故事为重要部分。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适当,咬字清楚是为了让幼儿字字听的清楚,节奏要比平时谈话稍慢,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想;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都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样对小班的的语言表达起辅助的作用。
作为教师,对故事教学中往往不是只讲一遍的而要讲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而我在上《我爱爸爸和妈妈》的时候,我在讲述第一遍时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经发现有幼儿开始把注意集中在照片上,对故事的倾听兴趣不高,在给幼儿第二,三遍讲述过程中还是简单的用了照片的形式,没变换方式,以至在讲述第二遍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儿开始互相说话,因此整个活动来看效果不明显。其实现在来看,其实一般讲第一遍的时候,以不用直观的教具为宜,因为直观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不利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在故事中的提问,对于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简单,细小的问题。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样以提出一 连串的问题,让他们连贯的回答,而我没考虑到小班的水平。其实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回答,我们说答案虽然长些,但不要求一个幼儿连贯的回答,教师自己或智力较高的幼儿示范,再让幼儿按顺序联系连贯的讲述,这样的效果会要幼儿跟容易接受、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错的了的幼儿,教师不应该表示厌烦,而要肯定他们愿意回答。教师应该是启发和提示,尽量帮助幼儿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总之,要让全体幼儿都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提高语言能力。
第五篇:托班语言《拉小车》活动反思
托班语言《拉小车》活动反思
《拉小车》活动课程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按托班幼儿语言中“重复性”和“模仿性”等特点设计。希望通过此课程,丰富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能边看大书边学说儿歌。
整个活动过程较顺利,自制的教具引起幼儿较高的兴趣,基本上都能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当我提问时:“封面上有什么”,下面哑然无声,我想可能我急于想让孩子看看书的内容,留给孩子仔细观察封面的时候不够,才致使孩子回答不了我提出的问题;在教授孩子学儿歌时,我表达和介入得较多,这样其实也局限了孩子的语言发挥的范围,既没有自由的表达,也未能尽兴地表演;更没有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而仅仅是在被动地、机械地记忆和模仿,幼儿所获得的只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记住了一首儿歌。
这堂课得到听课老师较好的建议。宋老师建议:整个活动蛮有趣,幼儿的情绪调动较好,如果在学念儿歌时尽量让幼儿多学说老师多引导,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顾老师建议:课程进行很顺利,但是儿歌有点不顺口,在请孩子拉小车时,你旨在请幼儿学说儿歌,而幼儿却忽略了你的初衷----只顾着拉,可以示先在晨间活动时让孩子拉着小车(装着动物爱吃的食物),这样孩子的兴趣点就会在说儿歌上了。
今后,我将努力使自己用比较简单的规范语言来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幼儿有一种“跳一跳就够得着”的感觉。这样教学起来,幼儿会倍感亲切,理解的水平也会有进一步的提高,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贺 芳
20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