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尊师小故事(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2:5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尊师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尊师小故事》。

第一篇:毛泽东尊师小故事

毛泽东尊师小故事

徐特立是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上学时的老师,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十分尊敬徐老。1937年7月,当徐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同志写信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第二篇:尊师小故事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古韵悠悠,我是主持人——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尊师小故事,希望大家听完后在教师节来临前向老师说一声,老师节日快乐。

1、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2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3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交给了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4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5江泽民回母校看望老师

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主席乘车来到母校。在行政楼的走廊里,江主席快步走上前,握住严峻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会议室里,江主席询问了老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钟光林教授住院期间,江主席还多次到医院看望。

6鲁迅探望老师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

7李宗仁尊师若父

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敬若父辈。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说,在李将军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丈夫。

8彭总穿便服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着军服才好。”彭总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教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穿着便服,频频向老师问好。

第三篇:尊师小故事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孔子尊师

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

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

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

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

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

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

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毛泽东向老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到 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 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 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 该。”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懈怠呢!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 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 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 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 张夫人和子女。像周总理这样不仅惦念自己的老师,还想着老师家人的人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赶快行动起来向伟人学习吧。

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 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 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 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 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 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老人入座,待 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细微之处显真情,留得生前身后名。

彭德怀穿便服接见老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 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 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 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穿军服才好。”彭总说:“我今天是去见老 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 总频频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 要向老师们学习,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离开老师们怎么能行呢?” 这种无关身份地位高低在日常生活细节上对老师的尊重,才是发自内心最深的尊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尊重。

鲁迅百忙中脱身探望老师。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 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不论多忙,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 1909年,鲁迅远涉重洋,东渡日本留学,这8年间,鲁 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 婚,因时间急促,在绍兴只停留了短暂的4天,但他 仍从百忙中脱出身来,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正是这份终身如一日的尊师重道才成就了鲁迅在中国文坛上里程碑式的建树。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第四篇:尊师小故事

篇一:名人尊师故事 名人尊师故事

1.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2.毛泽东,成为领袖后,将他一直对其有愧意的老师张干接到北京,一直在照顾他的生活,直至百年。

3.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4.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5.彭总穿便服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着军服才好。”彭总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教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穿着便服,频频向老师问好。

6.江泽民回母校看望老师

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主席乘车来到母校。在行政楼的走廊里,江主席快步走上前,握住严峻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会议室里,江主席询问了老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钟光林教授住院期间,江主席还多次到医院看望。7.鲁迅探望老师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8.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名人尊师 1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9.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10.“程门立雪”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为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中小学生守则》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名人尊师 2篇二:名人尊师小故事

? 名人尊师小故事: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岑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篇三: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4: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5: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为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6:儒家学者魏昭: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而郭林宗汗牛充栋,熟读各家典籍,乃是远近闻名的大儒。后来,魏昭到京城洛阳任官,毅然决定拜远在南阳的郭林宗为师,并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熬药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药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熬的药太烫,而魏昭就再熬一次,送上后郭林宗又说药太苦。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重新熬的药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7:军事家张良:访贤求师终获真传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鲁迅,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伟人毛泽东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对寿镜吾老师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9:数学家华罗庚:修炼成名不忘师恩

华罗庚,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10:一代伟人毛泽东:尊师重教光辉榜样

人民领袖毛泽东, 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而他在尊师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毛禹居,毛泽东小时的私塾老师。1959年, 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重回故乡韶山,毛泽东亲自向毛禹居老师敬酒,毛禹居老人说:“主席敬酒, 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尊老敬贤, 应该应该!”杨昌济, 杨开慧的父亲,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就学时的老师,毛泽东认为:杨先生是一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他常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杨先生的住处登门求教, 讨论问题,改正笔记,杨先生也特别器重他。而徐特立老人是毛泽东一直非常敬重的另一位老师,1937年徐老60寿辰时, 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老师,您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1947年徐老70寿辰时,毛泽东又题词“坚强的老战士”送给他,表示尊敬和祝贺。

11:毛泽东向教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12:程门立雪 杨时在洛阳求教于程颐。杨时那个时候大概已经四十岁了。一天他去拜见程颐时,恰巧程颐正在坐着打盹,杨时就和游酢恭敬的站在旁边,一直没有走开。等到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

13: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 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 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 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 张夫人和子女。

14: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尊严。

15: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俩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第五篇:永远的老师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九月的德育故事

尊师敬长、团结同学

(一)永远的老师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感悟:

九月的德育故事

尊师敬长、团结同学

(二)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是一个尊师的典故。

《宋史•杨时传》载:有-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坐着睡了,杨时和游酐侍立'旁,没有离去。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厚了。他们这时才踩着一尺深的积雪走去。有宋一代,程朱成为显学,杨时上承程颐,下启朱烹,闻名大下。于是,名师与名徒构成的“名人逸事”,就成了学界佳话,著名典故。元代,谢应芳《龟山稿》卷七《杨龟山祠》诗曰:“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载道归东南,统绪赖不绝。”杨时号龟山,溢文靖。后代以此典故,作为尊师的典范。

程门立雪,有的简称立雪。如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二《回吴先生庆初度启》有“将车昔念于聚星,就业常容于立雪”的话。

感悟:

九月的德育故事

尊师敬长、团结同学

(三)杜环侍老

三九寒冬,朔风凛洌,雪寒透骨。孤苦伶仃的常大娘拖着病体来到井边打水,她艰难地摇着辘轳,没有力气去提水桶,辘轳反转,将水桶栽到井里。常大娘摔倒在井台旁,半晌没能起来。

一位青年见状,急忙跑过来,将常大娘扶起来。

这名青年名叫杜环,住在邻村。杜环热情地询问常大娘如何大雪天还出来打水,井台又滑井水又深,多么危险啊!常大娘不认识杜环,她对杜环的问寒问暖心怀感激之情,她告诉杜环,自己无儿无女,老伴前些天去世了,日子过得很是凄惨。

杜环具有古道侠肠,心眼好,为人热情。面对白发苍苍的大娘,动了侧隐之情。他思索了一会儿,热情地邀请常大娘到他家中去安度晚年。

雪花飘落下来。常大娘老眼昏花,面对这非亲非故的青年,真的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她不好意思以自己穷酸的身份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家去。

杜环以一片真情和肺腑之言打动了常大娘。在风雪中,杜环背起常大娘朝着自己家走去。

杜环妻惦记着夫君,向窗外张望,荒野里白茫茫的一片,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儿。这漫天的大雪里,杜环背着常大娘,开门进了屋,妻子和儿子急忙迎上来。一看夫君背着一位耄耋老人,妻子愣住了,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儿?

杜环急忙将实情向妻子说明,看着常大娘在受苦,心里不安,因此没来得及同她商量,就将大娘背回家来。妻子发愁地告诉夫君,咱们家也不富裕,添人进口,日子不更拮据了吗?杜环告诉妻子会有办法的。杜环妻也是热心肠的人,她紧皱着眉头,心情松驰下来,急忙腾出向阳的屋子,杜环抱柴禾为大娘烧炕,屋子里顿时暖和起来。

杜环为大娘请医用药,亲自为大娘煎药,问寒问暖。

杜环妻一口水一口饭地侍奉大娘。

常大娘的病体逐渐好转,面对这些胜似亲人的照顾,大娘感动得哭起来。

杜环儿子一口一个奶奶,围绕在大娘的身旁。

燕子呢喃着,在小屋前筑巢,春天来了。

杜环设法治好了大娘的病,他想法给大娘补养身体,给儿子买牛奶时,也不忘给大娘多带一份。大娘的身板开始硬朗起来,她带着小孙子在草地上玩耍,祖孙俩如甘如饴,孙子离不开奶奶了。

可是,常大娘的心里始终不忍心拖累杜环一家,她打算一旦身体好些,就告别杜家回家去自己生活。

杜环妻在裁缝换季的衣服,为了大娘,杜环妻自己不制新衣了,给大娘和儿子各做一身新衣。杜环禁不住夸奖自己的媳妇,既贤慧又明理。

杜环的儿子跑进屋来,告诉爸爸妈妈,奶奶不见了。

杜环闻信,心内十分焦急;杜环妻打算分头去寻找大娘。杜环分析之后,猜测大娘一定是回家了,一家三口急忙向邻村跑去。

邻村的井台旁,大娘拿着水桶在打水准备做饭。杜环一家赶过来,看到了大娘,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儿子高声叫奶奶,大娘看到杜环一家人,禁不住老泪纵横,她谢谢杜环和媳妇照顾了她一冬天,不然,这把老骨头早就抛到荒郊野外了。只因看到杜环一家日子也挺紧巴,这才没有吱声,就偷偷地回家来了。

杜环妻热情地邀请大娘回家团聚,杜环儿子挽着大娘的胳膊,亲热地喊着——“奶奶,别走!”

杜环动情地告诉大娘,从今后,您就是我的亲妈,是你儿媳的亲婆母。杜环儿子告诉大娘:“我早就是您的亲孙子啦!”

一家四口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感悟:

九月的德育故事

尊师敬长、团结同学

(四)五个兄弟

从前,人的每只手都有五个兄弟——大哥(大拇指)、二哥(食指)、三哥(中指)、四弟、(无名指)、五弟(小指)。他们都有各自的分工,尽职尽责团结的生活在手上。可是时间一长,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最终矛盾激化,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发生了。大哥说:“我天天带领着你们早出晚归,辛勤的为手服务,我的本领最大。”二哥说:“你分配不均有失职之处,出了事都是我给你顶着,我的本领最大。”三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你们都把脏活累活压在我的身上,美其名我的身材修长体格健美。”四弟尖着嗓子插嘴道:“那是你自找。瞧我管理的外交处那可是顶呱呱,我的本领最大。”五弟也争吵着说他的本领最大。他们激烈的争吵,谁也不让谁。这时人说话了:“要不你们比比谁能拿起地上的球,谁的本领就最大。”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去拿球,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拿不起那个球。人说:“你们一起拿试试。”他们走在一起轻轻一拿,球就很轻松的拿了起来。他们终于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其实,在生活中团结的影子也处处可见:许多许多的石头堆积起来可以变成一座巨大的高山;许多许多的砖头垒筑起来,可以砌成万里长城;蚂蚁虽小,但许多蚂蚁团结在一起,能拖动一根很大的骨头; 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许多微弱的力量汇合在一起,就能排山倒海,战胜一切!新中国的成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全国人民一条心;抗洪抢险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军民齐心协力;成功战胜“非典”靠的是什么?是所有同胞众志成城!优秀的名校、班级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全体师生的团结努力。

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曝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匹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感悟:

九月的德育故事

尊师敬长、团结同学

(五)三只老鼠

三只老鼠同去一个很深的油缸偷油喝,够不到油喝的它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一只老鼠咬着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大家轮流喝,有福同享。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想:“油就这么多,大家轮流喝一点儿也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饱。”夹在中间的老鼠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喝光了,那我怎么办?我看还是把它放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第三只老鼠也暗自嘀咕:“油那么少,等它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儿?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缸底饱喝一顿。”于是,第二只老鼠狠心地放开第一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老鼠也迅速放开第三只老鼠的尾巴,它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里去了。最后,三只老鼠都淹死在油缸里。

感悟:团队成员之间只有真诚合作,才能顺利实现团队目标。我们每一人都应忠诚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因个人私利而置集体和他人利益不顾。这样,才能形成凝聚力,增强战斗力,最大化地挖掘发展的潜力。

十月的德育故事

爱国爱家、爱校爱班

(一)林则徐虎门禁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感悟:

小小电器工

王庆平的舅舅王富云在1986年至1990年一直住在王庆平家里,从他对王庆平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电器工的形象。

王庆平上中学时,家里购置了一台130多元的录音机。这在当时可是珍贵的家电。录音机买回来的当天晚上十一点多钟,复习完功课的王富云走出房间准备洗漱,看见王庆平睡的小房间里还亮着灯,便好奇地走了进去,一看当即傻了眼,只见王庆平正在拆卸着录音机,各种电器零件摆满了一桌。王富云怕王庆平再捣鼓下去让录音机再也修复不好,便催促他赶快睡觉,等明天送到店里重新组装。“马上就好!”王庆平边答应着舅舅边继续捣鼓着。那天晚上,王富云醒来两次,每次都看到王庆平房间里的灯亮着。

让王富云更为惊讶的是,第二天一早,他发现王庆平从房间里完好无损地搬出了那台录音机,并给大家放起了音乐。一问,王富云才知道,王庆平为搞清楚录音机的构造,他整整一晚上没睡觉,一台录音机拆了装、装了拆,重复了两三遍。那本说明书更被王庆平翻卷了边角。王庆平说,他已弄懂了录音机里大部分零部件的功能。

后来,这台录音机坏了,没了声响。由于当时用录音机的家庭并不多,街上还没有录音机修理铺,一家人只能等有机会送到录音机厂里去维修。王庆平却自己找来一支烙铁和一只万用表,对着无线电书开始捣鼓起录音机来。整整忙乎了半个月,那台录音机竟然被他修好了,他那时的高兴劲就别提了。感悟:

十月的德育故事

爱国爱家、爱校爱班

(三)骄傲的桃花

在树林里,长着一棵桃树。这棵桃树可美丽了!整个枝头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人见人夸。渐渐地,桃花目中无人了。

有一天,桃花骄傲地对日夜为它效劳的树根和树枝说:“你们这些丑八怪,既不能供人欣赏,又无能的东西,限制了我的自由。还是快滚吧!”

树根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语重心长地说:“我在帮你吸收土壤里的营养,你是少不了我们的帮助的。”“对,没有我给你撑腰,你早没命了。”树枝说道。

“我们都在帮你呀!”树根和树枝异口同声地说

没想到,桃花并不领情,反而生气地说:“我那么美,那么有活力,才不要你们的帮助呢!”树根和树枝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时,一个小男孩正打这经过,站在树下欣赏着桃花。桃花连忙叫住小男孩,让小男孩带着它,让它能随心所欲地到想去的地方。小 男孩爽快地答应了,摘下了桃花。桃花高兴极了。可没过多久,桃花因为没有营养而枯死了。

感悟:

十月的德育故事

爱国爱家、爱校爱班

(四)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出国深造。在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感悟:

十月的德育故事

爱国爱家、爱校爱班

(五)“海空卫士”王伟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的飞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这次在执行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感悟:

十一月的德育故事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一)我们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是她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我们生存的地盘、空间、空气和水源,而我们有时却误以为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有意无意地破坏着这一切。当有识之士奔走相告,摇旗呐喊环保的重要性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一种危机感。所以我们家也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常常在楼道里,看到水泥地面有斑斑油迹、污渍,也常看见清洁工阿姨费力地在拖。我知道那是人们的生活垃圾袋里有污水,去扔垃圾时,带有油的脏水便一路随行。看到给别人造成的麻烦,于是,我们家厨房间特意买了带内胆的垃圾桶,并且每次都把剩菜的汤汁挤干,倒垃圾时再把垃圾袋连同内胆一齐拿出,这样我们扔垃圾时就不会像别人一样把楼道搞脏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几乎家家有车了,所以小区里是车来车往,好不热闹。但是有一次早晨四五点钟时,外面的汽车为了提醒保安开门,喇叭声鸣个不停。我们在深受其害之余,才更深切体会到给别人一份宁静是多么地重要。之后,在我们开车时,尽量提醒自己不要乱摁喇叭,免得影响了他人。环保是一件关系我们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我们除了自己注意保护环境外,也非常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因为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她小的时候就从一些细节,如保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等方面对她进行教育。尽量在举手投足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感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每一个人都知道要保护环境。可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下面就是一个保护环境的故事。

星期一,小明和小红放学后,一前一后的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看到道边的一个垃圾桶,垃圾桶的外面堆着一些垃圾。老远就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肯定是有些人图省力,把垃圾直接丢到桶外边的。

小红看到这一幕,心想:家长和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于是她不怕脏,不怕累,弯腰把垃圾捡起,放到垃圾桶里。跟在后面的小明看到小红的行为,心里感触很深,于是便拿出纸和笔来,写了短短6个字:文明--只差一步。就是这短短的6个字,写出了大家心中的想法,就这6个字,成为了人们保护环境的警钟。

是呵,文明,离我们就只是相差一小步。你如果做到了,你就是一个人人称赞的环保小卫士。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像小红那样的话,我们的城市就会更加干净美丽,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更加美好,空气更加清新。

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城市建设,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已是刻不容缓的事。赶快行动起来吧,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感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三)前几天,我看见一则幽默的漫画,大概意思是:一个长着“木头脑袋”的人到森林里去砍树,人们都说他“榆木脑瓜不开窍”,因为他不知道保护环境,也不知道珍惜资源。这时,一只啄木鸟飞到了这个森林里。它看见了这个人在砍树,并且长着一个木头脑袋,于是便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这个啄木鸟便开始啄这个人的头,要惩罚他,所以一直啄到天黑为止。

这一则幽默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不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低级动物嘲笑我们,我们应该比其它动物做得更好。

有些人说:“哎呀,保护环境算什么?珍惜资源又算什么?自己开心就可以了,不管它什么保护环境还是珍惜资源,以后就没有让自己随意的机会了!”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树,我们怎么生存?我们将会被沙尘暴所侵害,世界上将没有了绿色的生命,地球将被沙漠所覆盖,变得一团遭。那将会多可怕呀!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保护环境,那么,世界将多美好呀!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语文书第15课课文都明确地告诉了我们,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人类身上。我们也学过这样两条名言: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是呀,如果植物消失了,动物们也无法生存,我们不能移居到其它星球,不过,如果我们好好保护环境,就不需要移居到其它星球了。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方式生活,就可以让植物永存人间,我们人类也会享受到植物带给我们的好处。

人类呀,快醒醒吧!让我们保护环境,让地球母亲好好地生存下去吧

感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时,一股暖流,油然而生,我暗暗的想:我要为美化环境出点微薄之力。

一天下午,同学们走到活动场地做游戏。我突然发现,一个同学随手往道旁扔纸团,然后,他头也不回地就走远了。

这一场景让我看见了,别人从此处路过好像没感觉似的,我想:每个人都这样做的话,整个校园不就成了垃圾场了吗?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走过去,弯下身子伸手捡起来放在垃圾箱里。

看着纸屑垃圾进了垃圾箱,我非常开心。虽然这只是举手之劳,但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们要从自己保护环境。

感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五)我们班的小故事总是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今天就写其中一个吧。

上个星期,肖老师说我和胡展瑄,郭郑欣学习都进步了,要轮着选我们三个人当小组长。第一周是胡展瑄,第二周是郭郑欣,第三周是我。可是,到了第三周,肖老师选的不是我,而是穆兴宇。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不是我。过了几天,我才发现我真的退步了。下一周,我要努力了!争取以后我一定有机会当小组长。

从这个小事中,我知道了一个人要进步就得努力的道理。

感悟:

十二月的德育故事

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四学会之快乐学习》情景剧

快乐的学习者和不快乐的学习者在争吵,争吵的内容是学习究竟是不是一种快乐,然后两人决定在同学中寻找各自的支持者,并且通过比赛的形式决定双方输赢。

一天,不快乐者面对桌上的作业愁眉不展,一边抱怨一边自语:“好烦呵,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作业,学习好没意思呵。”

快乐者刚刚解出一道难题,成就感布满全身,高兴地走过来,看见不快乐者说:“咦,你怎么啦,怎么这么不高兴?”

不快乐者:“学习怎么这么无聊,这么不快乐啊!”

快乐者:“没有呀,我感觉学习很快乐啊!刚刚还解出一道题,好开心呵。”

不快乐者:“快乐什么呀,不快乐!”

快乐者:“快乐!”

不快乐者:“不快乐。”俩人吵起来。

快乐者:“要不,问问其他同学,然后我们比比,看支持我的人多还是支持你的人多。”

不快乐者:好啊,赞成学习不快乐的同学,请支持我,坐到这边。

快乐者:赞成学习快乐的同学,请支持我,坐到这边。

学生根据各自意愿选择就座。

快乐组喊口号:“学习快乐,快乐学习!耶!”

第二部分:学习竞赛,你快乐吗?

第一轮竞赛,三分钟辩论。由各组代表辩论学习是否快乐,或者是否快乐的原因,各自的感受等等。

快乐者:“当你用自己的观点辩驳了他人时,你感到快乐吗?如果是请坐到这边来。如果刚才的辩论让你改变主意的,请坐到这边来。”

学生再次选座。

第二轮竞赛:成语接龙,古诗词连句。

快乐者:“当你完成成语接龙时,当古诗在你笔下生花时,你感到快乐吗?觉得有成就感吗?如果是,请坐到这边来。”

快乐组喊口号:“学习快乐,快乐学习!耶!”

第三轮:24点等数学趣味题,百科知识竞赛。

快乐者:“当你激动地跃跃欲试,想早点揭晓你的答案时,当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迎向你时,你难道一点都不快乐吗?如果不,请坐到这边来。”

第四轮竞赛:猜单词游戏。

由两名同学为一组,一名根据单词表演动作,一名猜出单词并拼写出来者为赢。

快乐组喊口号:“学习快乐,快乐学习!耶!”

快乐者:“快乐学习,学习快乐,不快乐者,你看,你输了吧。”

不快乐者:“刚才的活动的确很快乐,可面对很多作业时,我真的快乐不起来。”

快乐者:“这样吧,你看个情景剧,我想你会从中明白点道理。”

第三部分:科学学习

情景剧:《小白做作业》小白做作业时,一会喝水,一会吃苹果,一会打电话,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小白的本子上还是一片空白。

快乐者:“不快乐者,你平常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作业其实并不多,只是有时候我们做作业的速度不快,效率不高,如果你能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肯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你说是不是?”

不快乐者:“有道理,那你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传授给我呢?让我也快乐快乐。”

快乐者:“好呀,我想同学们肯定都有好方法,还是让他们来展示展示吧。”

学生学习好方法交流,并把准备好的学习方法贴在宣传纸上,作为队角的一个主题:《试试的学习方法》

第四部分:班主任总结,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班主任总结 : 同学们,学习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而快乐是需要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创造的,学习需要热情,需要努力,但也离不开科学的方法,通过今天的班队活动课,希望大家能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感悟:

一月的德育故事

律己宽人,诚实守信

(一)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感悟:

一月的德育故事

律己宽人,诚实守信

(二)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悟:

一月的德育故事

律己宽人,诚实守信

(三)失信丧生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感悟:

一月的德育故事

律己宽人,诚实守信

(四)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

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 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感悟:

一月的德育故事

律己宽人,诚实守信

(五)无名小孩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有许多游人来祭奠亡灵。美国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它的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边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时,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墓在 政府手中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之墓,这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又一个一百年以后,1997年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感悟:

二月的德育故事

科学审美、注重仪表

(一)故事一

儒家经典《论语》记述了这样一个很著名的故事: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周游列国,在齐国听了韶乐,音乐的魅力使他如醉如痴,竟然三个月尝不出肉味,他感叹说:“要不是因为韶乐的魅力,我是不至于达到这种 地步!”

故事二

《吕氏春秋·顺说》中也载有这样一则故事: 管子得于鲁,鲁束缚而送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皆讴歌而引。管子恐鲁之止而杀己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 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

管子在鲁国被捕,鲁国派人押送管子回齐国。管子害怕鲁国改变主意而 杀害自己,想快点到齐国去。他用唱歌的办法,终于把“役人不倦而取道甚 速”,可见音乐的魅力和作用。

故事三

罗丹完成了《巴爾扎克 》以后,他的几个学生来到了他的工作室,当学生们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都惊讶地看着那一双精彩无比的手。嘴里发出了“这手,这手”,不料罗丹拿起了一柄铁斧,咣裆一声就把巴爾扎克一双手砸了下来。面对惊恐万状的学生们,罗丹说:“这双手太突出了,已经破坏了整个作品这个整

体,所以我不得不砍掉它。任何时候,整体总是比局部更重要!”

故事四

谁能想到,圣母玛利亚的原型竟然是一名乡下贫困妇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名妇女的表情非常祥和平静;她的表情祥和平静,来自她内心的祥和平静。人 的内心世界应该是一个盛开鲜花的地方。在艳丽的花丛中,人们可以把心灵打扮得更加美丽。当我们忘掉自己的烦恼和忧伤,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人生处处有风景。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菲尔有一次路经一个小山村时,看到一个衣着破旧的妇人,她怀里抱着一个正在吃奶的婴儿。妇人的表情是那么的祥和平静。顿时,一幅美妙绝伦 的图画映现在拉菲尔的脑海里:那个妇人,不正是他心目中圣母玛利亚的肖像吗?拉菲尔顺手拉过来一只木桶,坐在上面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圣母玛利亚光辉圣洁的形象,居然会与一个普通的乡村妇人相联系,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在拉菲尔的笔下,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主教、皇帝,还是普通的老百 姓,都有生活赋予他们的独特风景。圣母玛利亚——如此人间至美的形象,居然会来自于一名乡下贫困妇女,我们怎么能再去抱怨生活没有趣味呢?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不会欣赏和享受每日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故事五

汉朝张湛的为人。谨严有礼。举动有法。虽然在幽暗的地方。也一定很整齐的。对待妻子也很恭谨。在乡党里的时候。言语很端详。脸色很方正。三辅地方的人。都把他做模范。有人说张湛这种行为都是诈伪的行为。张湛听到了。

就笑着说。我就算是诈伪的。不过别人家诈伪的都是恶。我独诈伪的是善。岂不是也可以的么。光武皇帝在朝堂的时候。间或有点怠惰的神气。张湛一定劝谏的。张湛常常骑着白马。所以皇帝看见了张湛。每每说。白马生又要来劝谏我了。后来叫他做了太子太傅。

感悟:

三月的德育故事

坚强意志、坚定信念

(一)一位21岁就被医生诊断患了绝症的人,后来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霍金。他敢于向命运挑战,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看着看着,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霍金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为了在生命里留下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他敢于向命运挑战。

记得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一名句话:“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才是真正的天才!”是啊,有的人,面对生命的挑战,他害怕了,畏惧了不敢与生命对弈;有的人从小就受过命运的打击,但却从不向命运屈服。于是,他大胆地、豪迈地“笑傲江湖”。比如张海迪就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虽然瘫痪了,但她还是坚持看书,这样日复一日,她在《钢铁是怎样练成》中,会见了保尔;在《我的大学》中,结识了高尔基;在《我的生活故事》里理解了海伦凯乐,她从不理会那不公平的命运,她就像霍金一样具有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敢于向命运条挑战的精神。

跟霍金和张海迪比较,我们现在有的人,得了一点小病就会十分伤心。更别说得了绝症以后,那不是会因痛苦而早早死去吗?每个人生点儿病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病”而对自己失去信心,伤心欲绝,痛苦流涕;我们一定要战胜病魔,像霍金一样跟命运挑战。

感悟:

三月的德育故事

坚强意志、坚定信念

(二)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感悟:

三月的德育故事

坚强意志、坚定信念

(三)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感悟:

三月的德育故事

坚强意志、坚定信念

(四)爱迪生

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

我可以试想,如果爱迪生在助手劝他停止实验的时候放弃了,我们现在会怎么样呢?可能我们还要点只有豆粒般大小的油灯在夜里照明。其实爱迪生的每次试验失败都可以看作是挫折。这么一算,爱迪生发明电灯也就是遇上了六千多次的挫折,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啊!

感悟:

三月的德育故事

坚强意志、坚定信念

(五)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依靠顽强的意志力夺得银牌的中国年轻组合张丹/张昊。虽然他们未能获得冠军,可是张丹顽强的意志力和勇敢的精神打动了世界。两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于当时受伤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了信心,对于4年后的奥运会他们的目标就是金牌。

当被问到当时的情况具体如何的时候,张昊表示:“当时我看着她已经忘记了所有的动作,我当时就只想着扶起来她。当时我就问她能不能继续,她当时没有回答。大概过了一分多钟,她表示将重返赛场,我们重新回到了冰面,完成了比赛。”

问到张丹当时的伤势情况时,她坚定的表示一直觉得自己能够坚持下去,于是挺住完成了最后的比赛:“当时受伤之后觉得自己还能坚持,就重新回到赛场。其实重新比赛的时候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只是在赛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感悟:

四月的德育故事

珍爱生命、防微杜渐

(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什么又有很多人不珍爱生命?是因为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吗?生命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没有生命就没有快乐,想要成功就必须珍爱生命。

生命可以给人很多东西。但要看自己的意识如何,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如何,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不能消灭我们对生命的意识与态度。只要我们在有限生命里不断地努力、拼搏,就无须诅咒自己的生命,成功与失败只是一念之差。失败了我们从头再来。成功也无须骄傲,成功代表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收获,失败了也无须气馁,失败至少给了我们经验和教训。失败了,但终有一天会成功的。

索尔仁尼琴曾经说过:“生命最长久的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只要我们好好把握时间,让生活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的生命就会长久,我们不要轻易地就放弃生命。生命是美丽的,生命的价值与珍贵是自己认识的问题,生命只给予人一次,人也只能在世上活一次,我们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碌碌无为。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做很多助人为乐的事情。

马林尔也说过:“一个好人的生命等于别人的两倍,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留在别人的记忆里。”是啊!那些在抗日战争中死去的英雄们,他们的生命不是那么短暂的,而是长久的,他们也会永远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活着的人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有限的生命我们也可以变为无限的生命。

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只要我们不荒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对我们来说就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生命也是长久的。我们在有限的生活里,我们有很多的不如意,但这也算我们在生命里的一个挫折吧,挫折只会教导我们,不会让我们在朦胧的生命里迷失方向。我们要从乐观的角度上去看每一个问题。挫折与痛苦只会引导我们走向光明之路。让我们驾一叶扁舟于江渚之上,寻觅所谓的幸福。茫茫中华史,从未忘记幸福的存在,就让生命带给我们幸福吧!

请珍爱生命,关注美好未来。

(二)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对于生命的感悟,其实一直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可以与人交流。觉得生命很平常,平平淡淡,从从容容,走完一生的路。不期望什么精彩,也不渴望有什么奇迹,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走下去。和爱你的、你爱的人一起,牵手走在人生的路上,风风雨雨中,相携相守相望,就这样,真的很简单,也很平淡。

然而,生命,真的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当我一次重病初愈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一种隔世的感觉,那时候觉得,生命,真的很美丽。于是,就想:一定要珍惜生命。

生命,是自己的,但是却是父母给予的,想想母亲十月怀胎,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呢?生命,是自己的,但是却是与爱人与孩子共享的,想想爱人对你的宠爱,孩子对你的倦恋,你有什么权利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呢?生命,是自己的,但是却有许多朋友在爱着你,朋友把你当作了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失去你,朋友们会难过,会痛苦,你又怎

么忍心不珍爱自己的生命呢?……

去年十月三十一日的晚上,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说我们的另一个同学正在医院里抢救,等我们去见最后一面,我们赶去的时候,见到的是已经没有了意识,只有那昂贵的药物维持呼吸的他了。几年没见了,已经有点认不出了,看见他就那样躺在急救室的病床上,双眼紧闭,身上插遍了粗粗细细的管子,头发已经被剪得光光了,头已经肿得好大好大。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当拔掉他身上的吊瓶子以后,他的生命,就在他的爱人、亲人、同事、同学、朋友的注视中,一点点地消失了,我们的心也随之更加沉重。这以后,我对生命更加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不舍,不舍,真的是不舍。有时候会想那些自杀的人,怎么就能够忍心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戕害呢?真的不能理解,既然有杀掉自己的勇气,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勇气去解决呢!

今天早上听见一个消息,让人感觉心里挺难受的。我们学校的四二班的一个学生,在昨天放学的途中,换车的时候跑了几步,她原来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这时候就犯了病了,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地逝去了,无声无息地,我听了都很难过。昨天那个座位上还坐着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儿,今天小女孩就与大家阴阳相隔了。我们尚且如此难过,她的家人一定会更难过;家家就这样一个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如今忽然之间就无影无踪了,任谁也受不了的。

作为一个人,都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不能给世界留点什么,至少应该给自己的生命留下点精彩,这样在生命即将逝去的时候,才不会感觉空虚。珍爱生命,在生命中有那么多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为了他们保重你自己。在你的生命中,有那么多你喜欢的事要做,怎么能就轻言放弃?

珍爱生命,健康地生活吧!

(三)生命如虹,她是那么灿烂!生命如歌,她是那么深情!生命如风,她是那么洒脱!生活如花,她又是那么脆弱!生命那么的宝贵,失不再来!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最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而生命是个体存在的意义载体,因此,教育理应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这是社会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生命是美好神圣的,需要我们加倍珍惜。珍惜生命有两层含义:一是活着,活着才能体会大千世界的美好,才会体会到亲人之间的亲情,才能体会到朋友之间的友谊。二是活得要有质量、有价值。

绿草茵茵、树影婆娑象征着生命的繁茂,虫鸣鸟叫、人群喧闹代表了生命的蓬勃。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也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

勇敢召唤死神的老人

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他老伴去世了,两个儿女也相继死去。他孤孤单单地生活着。

疾病折磨着他,他的身体太弱了。依靠乡亲们的接济,老人才勉强活下来。

可是,倔强的老人不愿接受人们的施舍,他要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于是,他十分努力地干活。

一天,老人拖着疲惫的身体上山砍柴。费了很大的力气,他才砍好一担柴。

老人艰难地挑着一担柴往家走。天黑了,他实在挑不动了。他放下柴,想休息

一会儿。他想: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呢?他想到了死,开始呼唤死神。

死神问:“你为什么呼唤我?从来没有人主动找过我。”

这时,老人忽然觉得生命是那样的宝贵。于是,他编了个理由,让死神走了。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多困难和挫折,只要鼓足勇气,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它们。任何时候都不要选择死,因为,生命是最珍贵的!

感悟:

五月的德育故事

尊重劳动、勤俭节约

1、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2、毛泽东的女儿上学时,吃窝窝头时只把里面的枣掏了,其余的都仍掉.要知道,当时有不少人连饭都吃不上.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主席,毛泽东严厉地批评了她女儿.从此,她再也不浪费食物了.3、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4、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8日到21日将展开他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美国之行,这也是近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盖茨三道菜夜宴胡锦涛,前菜,烟熏珍珠鸡沙拉;主菜,华盛顿州产黄洋葱配制的牛排或阿拉斯加大比目鱼配大虾任选其一;甜品,牛油杏仁大蛋糕。作为世界头号富翁,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为了表示对胡锦涛主席的盛情,为了感谢中国对他的支持,盖茨完全可以以最丰盛的夜宴来为胡锦涛主席接风洗尘,但是,盖茨却仅

仅给胡锦涛主席上了三道再普通不过的饭菜,但是就是这三道菜,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盖茨的吃喝哲学和人格魅力,给中国富豪上了一堂生动的荣辱教育课。

5、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感悟:

六月的德育故事

文明礼貌、人际和谐

礼仪之邦 仁者爱人

中国是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所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重振礼仪之邦 社会之良否,系乎礼俗之隆污。故弊礼恶俗,亟须厘正,以固社会根基。礼,是人的脸谱。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即从一个人的礼貌,便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素质。礼,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有礼就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无礼则使人远去。中国人喜欢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殊不知中国还有句话已经传了两千年,那就是:“多行无礼,必自及也。”这里的“及”字是惹祸的意思,那就是说,经常不讲礼貌的人,一定会惹出祸来。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如果说,在古代汉语中,“中国”更多地属于一个地域的概念,“华夏”则更倾向于代表一个文化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并引导它繁荣、进步的价值基础,是“礼”和“义”。两千多年来,“礼仪之邦”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圣君贤相所崇慕和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经由他们长期努力和奋斗而为中国赢得的誉称。

价值失衡 惟利是图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竞争意识、奋斗意识等新伦理观盛行一时,但也出现了很多“价值失衡”,有的人处处奉行“惟利是图”的价值标准,市场秩序混乱,偷税、漏税、缺乏诚信时有可闻。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等,存在分

配不公和机会不均,更由于法律不建全,使一些人对传统的忍让、节俭和谦逊产生怀疑,而崇拜金钱、讲究享乐成为了目标,一些人为此往往不择手段。有钱无礼 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道德失范导致腐败,使市场经济陷入无序竞争,有碍改革开放,也不利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而光用法治的强制手段,不能全面实现安邦治国,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有着重要作用。

道德振兴 荣辱三味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明确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马脑子·虎脑子·人脑子 一个真正的大国,必须在文化、在人类的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文化力量。如果文化上不自觉,精神上不自立,只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的身后,不用别人的“文化侵略”,我们自己既然已经自废“武功”,那么,马马虎虎,我们会不会重蹈“马”与“虎”的覆辙呢?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说明人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何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性格。人生,包括人的生命体和人的生活两个方面。重要的不但是活着,而且是怎样活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人生每一步都是选择的结果,也是下一步选择的开始。“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了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自己的选择呢? 王国维谈到做诗为人的三大境界,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有个逐步的过程。知荣辱 明是非——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是否知荣辱,一心向往正确的荣辱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人格,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所以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一个基本要求,又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它要求我们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有踏实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

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

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感悟:

下载毛泽东尊师小故事(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尊师小故事(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尊师小故事(五篇模版)

    科学家尊师的故事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名人尊师小故事

     名人尊师小故事: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病......

    名人尊师小故事

    名人尊师小故事!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

    尊师故事

    马晶:贝多芬曾说过:‚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育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业了。‛今天,让我们小组为大家带来感动的盛宴,各种人物的各种尊师故事…… 张媞:我为大家讲的是《纵使功成名就,一......

    尊师故事

    程门立雪 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宏伟独到的学术(即理学),在黄河洛水之间的地区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

    尊师故事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

    尊师故事

    名人尊师传佳话 毛泽东向老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 毛禹珠不胜荣幸,感......

    尊师故事

    古今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 作者: 来源:转载点击数:13380 发布日期:2012-09-08 10:34:47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