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情怀的几点思考
关于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情怀的几点思考
(本文作者系 常德市鼎城区石门桥镇中学教师 刘剑)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孩子的灵魂是我们的首要责任。中学时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已成当前德育教育中迫在眉睫的课题。在这里,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香港轩辕教育基金会来石门桥中学验收时的情景)
一、重视感恩情怀的启蒙教育,开启学生感恩之心。
只有知恩才能感恩。教师首先要从心灵上启发,引导孩子用心感恩。
1、组织孩子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善心和爱心。教师要利用各种场合,不失时机地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尊重,懂得负责,懂得与人为善。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
2、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的教育。初中教程中的思品课程、语文学科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一个蓝本,让学生受到感恩的熏陶;其他学科,能涉及到类似的感恩教育,老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教育。
二、创设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酝酿学生感恩之情。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营造感恩氛围,让学生从活动中受到爱的熏陶,懂得如何报答,如何感恩。感恩氛围的创造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开展主题班会。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形式多样的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去年,我校 08 级 6 班开展了一个关于感父母恩的主题班会,题为“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班会是家长会的一个环节。当时全班家长都当了观众。班会上,一系列关于父爱母爱的歌曲、诗歌,都令孩子和家长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另外,最有感染力的就是一个叫“真心话”节目。平时孩子们都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在这个节目中,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哪一次伤了父母的心,哪一次因为赌气,明明错了还嘴硬,有的孩子说到动情处,跑到台上大声的说出:“爸爸妈妈,我爱你!”更有的孩子径直走到自己的父母面前,抱头大哭。全场一次又一次的沸腾了。
班会的最后,孩子们都庄严地写下自己的誓言:“爱自己就是爱爸妈,爱爸爸妈妈就是爱学习!”“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立志成才,报答爸妈”等等。事后,我听班主任旁老师讲,班会以后,孩子们有了惊人的变化:学习刻苦了,对老师有礼貌了,与同学闹矛的几乎没有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也很好。由此,感恩教育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讲感恩故事,创办“感恩”小报。教师可引导学生演讲班上最感人的感恩故事,让学生评出最具感恩之心的“孝星”,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同时,引导学生将故事整理后,创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小报,全班交流,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具备一颗感恩之心。
3、在实境中体验别人的辛劳,懂得换位思考。针对用钱大手大脚,不顾及父母挣钱辛苦的学生,一定要让他在家多做家务事,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让他参观一下父母的工作之地,亲自了解父母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真正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教师还可以调动班上不听讲、调皮捣蛋的孩子,让他当组长,亲自体验有人不听话时自己的挫败感,从而体谅老师教育孩子的苦心。
这样的活动,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为孩子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让他们自愿参与“感恩”活动,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
三、落实感恩图报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感恩之德。
1、让孩子学会及时感激。表现感恩之情,从会对别人说“谢谢”开始。中国人喜欢含蓄,对于感恩,往往讳莫如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教会孩子们学会感恩,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得到别人的帮助,记得说“谢谢”,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教养的试金石,也可以检验一个人是否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要告诉孩子:一声温馨真诚的“谢谢”,会带给他人一份美好的心情。
2、帮助孩子与父母建立沟通的桥梁。建议学生每周跟父母通电话,或者写信。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爸爸妈妈,你们身体好吗?”“你们今天过的愉快吗?”等等。也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工作和生活情况。如果遇到自己的生日,要记住给爸爸妈妈送礼物,或者以别的方式表示感谢。
3、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将感恩付诸实践。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圣诞节、国庆节、感恩节„„这一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受到过父母、老师等人的哪些恩典,自己应该怎么去感恩,并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通过这些节日,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表达感恩的平台,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4、将“感恩”迁移到爱社会,爱党爱国等更大范围。如开展“团旗在我心中”的文明活动,为孤儿院小朋友们送温暖,课余时间清扫“白色垃圾”,清除“牛皮癣”等等,以此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爱党爱国的情怀,以感染孩子,懂得感恩。
“绿叶不能忘记根的情谊”。初中生是一棵棵正茁壮成长的幼苗,我们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使他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待别人,懂得回报,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更和谐!
作者简况:刘剑,男。37 岁,大学本科,主教初中语文,从教 15 年
第二篇:怎样培养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
我的教师梦
梦想是一个比星空更美,比银河更为广阔的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人生也因为梦想而美丽,因为“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的梦想便是回荡在中国校园的朗朗读书声,是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的莘莘学子的全面发展,是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和一名快乐的英语老师。
我从教16年来一直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兼英语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英语老师,坚持职业操守,专注地做着自己该做的本职工作,并想方设法把这些事情做好,勤了解情况,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保持工作学习的热情,拥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学生个体性格迥异,班主任工作繁琐而辛苦,除了完成学校下达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外,大量无法量化的工作没有什么经济上回报,但学生的天真朴实,充满期盼和崇拜的目光会不断鞭策着我的行为,这些虽然逝去了我最美的青春和活力,但也磨炼了我意志和耐力,同时也让我收获了许多别样的幸福。“老师,我考取了国家公务员了,谢谢您当初的教育和帮助” “多年后,您会为有这么多永远爱您的学生们而感到幸福,我也会感恩一个永远爱我的老师而回报社会。”这些都是学生在即将走上社会或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发给我的信息。每当我看到这些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这也在鞭策着继续努力,加倍努力地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好英语,尤其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我只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利用业余时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点快乐点,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提高教学方法多元化。坚持和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以多种形式单独谈话进行沟通。作为本上,考卷上都可以沟通。当然一个人的成长还离不开赏识教育,作为一位班主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美,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于漪老师八十岁了还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更何况我们这些小辈子,更应该拥有一个平和又乐观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老师。高家岭中学汪华琴。
第三篇:怎样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怎样培养孩子学会感恩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每个人应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心怀感恩,世界才会美好,学会感恩,生活才会快乐。感恩是笑傲人生的前提,感恩是收获成功的条件,感恩是照亮迷途的灯塔。曾经有伯牙断琴,报钟子期的相知相识之情;荆轲刺秦,报燕太子丹的礼遇之恩;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刘备的知遇之恩。可见感恩之情古已有之,学会感恩是人性本善的起码要求,他们的感恩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需要从小进行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父母的道德品质、生活习惯、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感染力相当大。作为家庭教育主体,如何让孩子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尊师重教美德,传承中华民族孝义,我觉得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与老师和家长们共勉。
一、身在福中需知福,用对比感恩社会。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很多家长就是过分溺爱孩子,放在口中担心融了,拿在手上担心掉了,男孩子视为心肝宝贝,女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很多的孩子生活在优裕的家庭之中,认为幸福是与生俱来的,缺乏对社会的感恩。如何让孩子身在福中知福呢?一是要利用爱 国小故事进行教育。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精忠报国》、《为振兴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激发孩子爱国主义热情,让孩子主动去学习一些小故事。二是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用过去的贫、苦、弱与现在的富、甜、强,加强“有国才有家,国富则民强”的思想教育,培养孩子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的高尚情操。三是利用清明节扫墓、烈士陵园观赏、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游玩,加强孩子爱国主义教育。
二、力所能及帮家庭,用理解感恩父母。
一则公益广告给我的感触很深。一个镜头是媳妇每晚都把热乎乎的洗脚水端到婆婆的房间,为婆婆洗脚。另一镜头:媳妇的儿子才四、五岁光景,颤颤巍巍地端着洗脚水给他妈妈洗脚。很感人的两组画面,这就是无声的教育!一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二是用历史文化作载体正面教育。利用“十月怀胎”、“二十四孝”等小故事教育孩子懂得孝义。三是利用节日作媒介。生日感恩。生日,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就意味着香喷喷的蛋糕、亮闪闪的烛光、精美的礼物。在庆祝的同时,让孩子懂得养育之不易,工作之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鼓励孩子勤俭节约,尊重父母劳动成果。“母亲节”、“父亲节”感恩。“是娘崽,痛娘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鼓励孩子做平常点点滴滴的家务、对孩子细细微 微的话语表扬,对孩子乱发小脾气、打东西、损坏物品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
三、尊师重教守纪律,用学习感恩老师。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智慧的大门。一是要尊重老师。见到老师问声好,多说一声“辛苦了”。多用“麻烦、请、可不可以”等语言,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到温文儒雅,听老师的安排和教导。二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平常注意多和老师交流,做到不耻下问。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老师。三是懂得回馈。在“教师节”等节日,向老师赠送贺卡,传达祝福。
四、团结同学促进步,用友爱感恩集体。
小孩子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在与各种人交往的过程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否宽容坦荡,则对他以后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一是胸怀要宽广。胸怀宽广的人能赢得众人信服,而小气的人只会斤斤计较、目光短浅,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广交朋友。二是能忍让。古语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里的“退”就是要有忍让之心,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感染他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人。三是善于换位思考。我们有时候会对别人所做的事评头论足,对他人的错误不依不饶,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因此被人疏远,为何不进行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呢?宽容就是谅解别人的过 失,宽容就是一种理解和尊重,宽容还是一种胸怀气度,当我们宽容别人时,便架起通向感恩之心的桥梁。通过换位思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增强孩子集体荣誉感,同时鼓励参加学校举办的“感恩”活动、文体活动,为孩子健康成长付出作为家长应有的努力。
第四篇:关于感恩意识及感恩意识培养的思考
关于感恩意识及感恩意识培养的思考
陕西省镇安县永乐镇结子初级中学 李瑜芝
在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中,郎铮被救出时的一个军礼,他感激子弟兵给自己获得新生;唐山孤儿的巨额捐款,他感谢政府对自己多年来的养育子恩;无数子弟兵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救援行动,他们感恩社会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从这些事例中,人们不难理解感恩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感恩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恩惠和方便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来自心灵,不假外求,近在咫尺,关键只在一念之间,就是感恩意识。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做人之本。我们的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古代文化中:“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鹿乳奉亲”,它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在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百善孝为先”感恩意识的培养首倡感恩父母。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附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又尽心血哺育我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最多的是父母。孝的源泉是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人类最朴素、最自然的情感。因此,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从爱惜自己的生命,理解服从、努力认同、立身行道、扬名后世到生前侍奉丧葬祭祀、慎终追远都是感恩父母。对父母的感恩是儒家精神的
根本性意识,是一种心理情感的境界。《论语》、《礼记》、《孝经》等儒家经典,以自然性血缘关系的原初情感为基础,进而赋予了“孝文化”丰富而具体的内涵和意蕴,无可置疑地将孝推崇到教育理论的范畴而存在。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
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石。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和祖国给了我们和谐安定的良好环境,我们自然要回报社会,感恩社会。古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尽忠报国。今又涌现出无数象孔繁森、徐虎、徐洪刚、李向群等的好干部、好工人、好战士及历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着对社会的责任。“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这样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们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还有多少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丰厚利禄,而冲破重重险阻,依然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古往今来,和谐社会离不开这些有责任心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很多中学生,在校生活奢侈,挥霍浪费,对父母的说教“横眉竖眼”,甚至打骂,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努力学习去回报。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心在自己的心目中已打折扣;也有许多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唯“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享受别人带给自己的
快乐,不知感恩戴德。众所周之,曾以13年的心血,资助过40名贫困学生的老人,当他双眼失明,卧病在床时,却从未收到过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生们的来信。深圳歌手从飞,耗资300万元,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当他离开人世之前,又有几个受其恩惠的学子去看望过他?更有诸多学子们,在祖国滋养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却总觉得外国的月亮圆。他们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只是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他们为何忘掉恩人?到底是什么使学生们失去了感恩的心呢?
感恩意识的缺失,家庭、学校、社会难辞其咎。
首先,家庭极少数孩子们感恩。在家里,子女是家人们关注的中心,他们享受的权力无限,尽的义务是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盯的只是孩子的学习,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重要,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孩子们处在宠溺的家庭环境中,受人恩惠不懂得知恩图报。这种感恩意识确实的深层根源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我为中心,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
其二,学校教育又都是“填鸭”式的知识教育,而在德育上往往拿一些“高、大、全”的人物来给学生做榜样,孩子们养成的是茫远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对身边的生活与小事缺乏感受,体验不到“感恩”的情绪。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没有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播下对身边的人或事感恩的种子,这样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学会为他人着想,去关
心他人,也就不具备感恩之心。
其三,当前社会正处在转轨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土壤。现代意识强调的是权利义务关系、契约关系。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蚕食了人们的良知。人们普遍太自我关注,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不在意别人的发展。感恩意识在现代发展观中势必被削弱。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自觉做到明礼诚信,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情同手足。“恩情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接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撑起一个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感恩意识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关键环节。
培养感恩意识,需要教会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意识培养的前提是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从父母的培养、师长的教导、同学的帮助和付出,到大自然的恩赐,安定的社会氛围及国家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点点滴滴,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获得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教育者可通过课堂教育进行渗透,也应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唤起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让他们逐渐克服耍性子、挥霍浪费、顶撞师长、自我为中心的习惯,逐步成为懂得感恩的无私奉献的社会人。
培养感恩意识应注重知恩于心。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从情感入手,让学生体会,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
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蓬勃的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是一片荒原。“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活着”。这情中之一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人们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感恩意识的培养是一种情感活动,教育者应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得到的情感,逐步使学生感到他人的恩惠并产生欲求报恩的感念行为。教师应通过开展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等活动,激发学生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而成为和谐社会中应具备一定道德素养的公民。
培养感恩意识应关注感恩于行,培养感恩意识要从空间角度去引导。在素质教育转型的阶段,教育者仍忽略了应试教育所略去的“纪念革命烈士”“走向军营”“为敬老院献一份爱心”“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的实践空间。感恩意识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恩道德意识,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教育者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一周节约一元钱”“实现半期的学习目标”“爱绿化标语一则”,将感恩培养落实到日常行动中。教育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在社会教育转型期,道德教育、感恩教育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实施,局部地区将“学会感恩”列入《中学生守则》,这些做法对公民增强感恩意识,改善社会风气将起
到积极的作用。愿家庭、学校、社会能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培养感恩意识的良好环境,让感恩意识走进生活,走进和谐社会。
第五篇: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心理咨询师您好!我的孩子上初二,对我特别逆反,不断地报怨我们家长对他不好,对我们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顶撞和拳脚攻击!看到其他孩子和父母关系那么融洽,挽着手和父母逛街,我很难受,我的半辈子辛苦换来的却是这种结果,不知道是我错了还是孩子有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谢谢!
心理咨询师刘建伟:首先很理解作为母亲你现在的感受,我们现在的孩子因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对他们倍爱有加,导致溺爱,所以产生了自我意识过强,自制能力很差,社会适应能力很弱的心理特点,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在孩子的心中,家长做到一切都是应该的,付出的再多也是欠缺的,不只是你有这样的伤心,我们12355接到的热线里面,许多家长都有类似体会,在此我不过多分析其中原因,给家长提供几种做法以供参考:
1、身教胜于言教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更何况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首先要示范出感恩的生活来。记得要经常向孩子说“谢谢你”。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用感谢来满足别人的人性需求,不但简单又有报酬。学习感谢是迈向自我实现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我们教育孩子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2、化态度为行动
一个小举动,像是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像是一封贺卡永远是受欢迎的。当一个孩子在家帮忙把碗盘放好,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家庭与食物的感恩。当一个学生帮助老师提录音机,就是以行动表达了他对学校与老师的感恩。中国早有名训“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形式就会到感悟。
3、加强社会实践
让孩子经常注意和体会社会上还有一些没房屋住的家庭,父母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的。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舒适的生活又会是另一种体会吧。忆苦思甜,社会实践可以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家长的艰辛,感恩之心自然会循序渐进的得到培养。
本栏特邀心理专家刘建伟: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宝鸡新青年教育中心校长,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宝鸡辅导站站长、共青团宝鸡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台长、宝鸡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