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摘要】物理实验既能让学生把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认为在我们物理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其实验探究优势,尤其对初涉物理的初中生应加大实验探究教学力度,加强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实验探究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方面。
【关键词】 观察能力 实验探究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利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研究物理问题总是从观察、实验入手,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抽象,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最后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形成物理理论。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素材,只要教师做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心人,对它们合理地加以利用,一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应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
一、培养学生物理观察思考能力
观察是研究问题的基础,我们要注重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生活中以及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注意这些现象的产生及引起变化的条件,思考它们变化的原因。观察是研究物理的入门向导,没有观察就抓不住现象,就不可能发现规律,深入了解研究物理规律。例如,物理学家伽利略就是从观察礼堂吊灯的摆动中提出问题,认识了摆的等时性。生活中有大量可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如对萘加热熔化过程,先是温度不断上升,等到一定时间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为什么保持不变;把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向前吹气,纸条为什么会向上飘起呢等。所以说我们观察的目的在于发现现象,了解现象,提出问题,思考探究问题。能否达到观察的目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水平,所以在具体物理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坚持细心,有目的观察,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表现为对物理实验探究及现象的浓厚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对实验探究现象,自然现象的观察中来,培养他们自觉、有目的、细心、持久的观察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做活各种实验探究(包括演示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参与实验探究)尽可能为学生展示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营造出生活的物理情景,例如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习中[案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本演示取一只小杯子,灌入水,把一根小塑料管A插入水中,然后利用另一根塑料管B对准A管露在水面外的管口处,向B管中吹气,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他们通过现象的观察了解物理知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指导学生有目的观察,深入细致的观察。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留意写物理观察日记,写物理日记可以促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周围发生的一切物理现象,从而善于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近年来,我们班学生通过观察在日记中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化雪时比下雪时冷?为什么冬天大多数人穿深颜色衣服而到夏天却又穿浅颜色衣服?下雪时路上结冰,为什么人比平时容易跌倒?等等,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很多,并在老师的指点下对一些问题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做出科学的解释说明,通过记物理日记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感到学习物理的趣味性。
其次,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既能整体观察又能够多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地去观察,而且还能结合物理现象分析其原因。例如[案例]在讲物质的升华和凝华问题时,常做一个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被加热的固态碘慢慢有紫色的碘蒸气,当不加热一会又发现出现了黑色的固态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注意现象中的一些细节。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不仅认识了现象,而且提高了观察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善于从观察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表明观察者的观察已很细致全面,并能勤于思考,这正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因此作为教师,在观察实验探究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变化条件后?还会怎样?如在“研究冰的熔化”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对象是什么?观察冰在熔化前,熔化时、熔化后是否吸热?状态如何?温度如何变化等,通过观察获得冰熔化的特点,使学生对冰熔化时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之,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掌握科学观察方法,并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予以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这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观察态度和观察习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又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操作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手段与方法,而探究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方法,操作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兴趣。所以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几乎一切物理概念和规律都要通过实验探究才能形成和建立,没有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对学生而言实验探究操作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但是目前物理教学中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只为应试而教不注重实验探究教学,有的认为,做实验探究不如讲试验,因而教出的学生只是会用笔“写实验探究”而不能用仪器做实验探究的“空头理论家”“高分低能”便孕育而生,以致于家里灯不亮,排除故障是保险丝坏了,却不会安装打电话找电工的笑话,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操作能力,除了实验探究课堂开放于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让学生进入角色,有目的观察过实验探究、探索外;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探究”和“课外小实验探究”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如:潜水艇等。并且不定期的开放实验探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学生对基本仪器的操作和使用能力
物理现象往往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因素对物理问题的具体影响,需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有控制的观察和测量。因此,在实验时要要正确的操作和使用物理实验仪器。为什么一些甚至连字不识的菜农却能熟悉的使用戥子、台秤?而我们的一些中学生,初三毕业的学生,用秤称出物体,却不知是多重,量出体温却读不出数。这是因我们用的太少,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室的基本仪器主要是测量仪器有: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秤、密度计、电压表、电流表等等,都是学生必须准确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对这些仪器的基本性能,读数和操作方法等,都是掌握。在正常的教学中,要把这些仪器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做实际的测量工作,这样在经常使用中,不知不觉掌握领会了某种仪器的使用。这样一来,使同学们对温度 计的使用原理注意事项,读数掌握的非常透彻。
2、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能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既要善于找出每一个物理现象的特点,又要善于抓住相关现象的共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初中生毕竟还比较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不可避免的懒惰性和依赖性,尤其表现在一些困难生中,怕动,大多数是一个组中几个固定的同学做实验,其他人做旁观者,等着实验数据出来抄一下就结束。还有的女生直接让男生帮助做一下,就当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严格要求,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在动手安装和组合仪器,进行实验探究。那么该如何培养生动手实验探究能力,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商讨。
第一、将分组实验里固定分配任务转化为互换式任务。传统的分组实验是,同学们明白题意就设计一个固定实验,分组将每个同学的任务固定,做出结论就可以。但是我认为,这仅仅锻炼了个别同学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对于那些计数的、观察的、读数的等同学就失去了亲自操作的机会,所以今年来在我的实验课中,我让组员们互换任务,重新实验,这样就锻炼了每个人的操作能了,效果也非常好。
第二、变传统演示探究实验为分组实验探究,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初中物理书中,真正的学生的实验探究只有15个,大多数是演示实验探究,远远不能满足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要求。而传统的演示实验探究,大多数采用教师“边解边演示”,学生在座位静听静观的方式。这种方式教师传授知识手段对学生观察能力,尤其是操作能力的培养,约束了学生思想与行为。而“变传统演示”为“分组实验”即又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眼、口、手、脑”等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或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演示实验探究过程中,获得实验探究为学生实验探究,并且根据实验探究装置复杂程度操作难易情况,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及客观实验探究设备条件,可分别采用“协助教师式”“教师协助式”“分组指导式”和“全面指导式”(具体适合对象与作发这里不再阐述)
第三、变封闭式实验室管理转化为开放式实验管理。我既带课也管理实验室,在实验课上我发现同学们的操作能力不是很好并且互换时因为时间关系也有的同学根本没时间亲自去做就下课了,还有,一般实验室只有在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才开放,使得学生对实验探究室有种神秘感,一听说到实验探究室上课就非常兴奋,认为到实验探究室就有玩了,上实验探究课就是为了玩,使得实验探究失去了真正的作用,因此,我就尝试着将管理实验室的规定改变了一下,打开实验室大门,向学生开放,在实验桌上放上不同的实验探究仪器,让学生自由选做其中探究实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随便乱来,安排教师在一旁及时指导,释疑,并且每一个实验探究桌放置一张硬纸板注明此桌上实验探究的目的,步骤和思考题,让学生做完实验探究书写实验探究报告和心得体会。经过一年的试验效果真的很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了,也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当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操作能力并不是把实验探究全都放手给学生,相反,每次实验探究前教师都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布置学生预习有关实验探究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点,适时的指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且顺利完成实验探究,综上所述,实验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手段与方法,而探究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方法,操作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兴趣。要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必须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中学生适应社会。
第二篇:2012年青岛市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操作能力比赛
2012年青岛市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比赛
A类试题说明
(《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上必做的20个三级实验)比赛顺序:
试题分为A类题目、B类题目两种。A类题目侧重于基本的实验操作,B类题目侧重于在基本实验操作基础上的组合、探究与创造。
(1)首先进行A类题目的比赛,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熟练技能。实验题目20个,选用《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2011.9版)》上必做的20个三级实验(详见附件2或《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手册》)(或这些实验其中的一部分)。比赛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然后进行B类题目的比赛,具体题目需要入场后现场抽签决定(2个题)。B类题目是所有学生都从未接触或训练过的题目,在要求上高于初中物理所学的基本实验,是初中所学物理实验方法在新情境下的迁移与运用,这两个题分别侧重于考查“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比赛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另外,对于能够提前出色地完成A类题目、B类题目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继续解决更高难度的“选做题”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综合运用创造方法去研究各种“黑箱”问题,考查学生的“建构”能力。
五、准备的工具
每位参赛学生要自带全套初中物理学具盒(2010年版)、计算器、一个直尺、两个三角板、一只量角器。
一、测量性、操作性实验(7个)实验
一、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操作要求:测出水的温度
实验
二、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 操作要求:电路连接正确 实验
三、用伏安法测电阻 操作要求:算出电阻值
实验
四、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操作要求:算出电功率值
实验
五、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物体待定)操作要求:测出质量值
实验
六、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物体待定)操作要求:算出密度
实验
七、测量滑轮和斜面的机械效率(物重、斜面倾角待定)操作要求:算出滑轮和斜面机械效率值
二、探究规律、建构概念的实验(13个)实验
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操作要求: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操作要求: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操作要求: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四: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 操作要求:得出I与I1、I2关系
实验
五、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操作要求:得出U与U1、U2关系 实验
六、探究欧姆定律 操作要求:得出I与U、R关系
实验七: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操作要求: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实验
八、建构密度的概念
操作要求:得出同一种物质m/v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m/v值不同 实验九: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操作要求: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 实验
十、探究摩擦力大小因素 操作要求: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 实验
十一、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操作要求: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
十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 操作要求:得出液体压强规律 实验
十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操作要求:得出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注意:以上各实验(也包括B类试题和“附加题”)必须由两个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个实验后方可再合作进行第二个实验,依此类推按实验顺序逐一完成所有实验。以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第三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范文模版)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且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对幼儿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应该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幼儿时期,加强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正是未来的劳动奠定良好基础。
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幼儿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往往需要克服困难,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才能完成任务。因此,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但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我们广大幼教同行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我园根据《纲要》精神,把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在日常教育生活活动中的几点做法:
一、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在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 素的同步发展 1.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以发展孩子动作、协调、灵活及体育游戏中的操作活动,是根据幼儿特点,将动手能力培养融于体育活动之中,使幼儿在拍球、跳绳、滚圈、踩高跷、打吸力球、骑小车等活动中提高,手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如我们在小班开始,就注重孩子掌握使用体育器械,如:抛球、滚球,到中班开始练习拍球技能,远球接力跑等等。在全园进行的趣味运动会上,中班的孩子就能开展拍球比赛,并为全园小朋友做观摩表演。与此同时,中班幼儿近半数会跳绳,大班幼儿几乎人人会跳绳,促进了幼儿肢体的协调发展,同时激发幼儿参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园里的孩子人人手里一件体育器械,让孩子快乐地追逐在操场上,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在语言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纲要》中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语言活动中,创设有情景的环境,让幼儿在操作故事中的人物手偶,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如:故事《三只熊》中的对话很有趣,有韵律感,幼儿都很喜欢这个故事,教师创设一个木偶剧场的环境,让孩子亲自操作木偶,扮演角色,一起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又如,诗歌《春天来了》,孩子们边操作有动感的画面,边朗诵诗歌内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改变一往只让老师操作,幼儿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孩子真正做活动的主人,动手、动脑、动口,又其乐融融。3.在社会领域中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大带小”活动,大班幼儿表现出我是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帮助弟弟、妹妹午休后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又如:在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既培养孩子对妈妈的情感,又培养动力能力,帮妈妈拣菜、扫地、擦桌子等学习日常劳动技能。
4.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探索活动,同时也是操作活动,只有去动手操作,才能激发探索的愿望,如:认识叶子的主题探索活动中,孩子们从小院里捡起片片飘落的叶子,观察、寻找不同形状的叶子,做叶子贴画、叶子面具,到制作叶子标本等等,都体现着幼儿求知、探索、操作的愿望。又如:在科学操作活动中,用小灯泡接通电池的实验,容积守恒实验,小制作、弹力球、磁铁玩具等等,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愿望。
5.在艺术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双手表现美。
我们在美工活动中,教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玩具,如包装纸、小纸盒制作机器人,用碎布头做布贴画。教孩子用折纸、染纸、吹点画等不同的做画方法,大胆创造、想像,鼓励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练习操作不同的绘画工具,用双手表现美。
二、日常生活中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1.丰富的区域活动,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愿望。如:“小巧手”区,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对幼儿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手部肌肉得到发展,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1)充分利用现成的玩具、材料,让幼儿学习穿珠、挂彩链。(2)老师自制玩具,老师可以有目的制作一些玩教具。如:“布飞蝶”,让小班幼儿练习扣钮扣,“大辫娃娃”让中班幼儿练习编辫子,“宝宝鞋”让大班幼儿练习系鞋带。(3)提供多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以适应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如夹豆游戏有小积木块、有小石头、有玻璃球,供幼儿选择,又如“做做玩玩”区,幼儿可以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完成做做、玩玩任务,也可以按自己意愿选择手工游戏,每到这时,孩子们剪的剪、贴的贴、画的画、忙得不亦乐乎!当孩子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时装,骄傲地迈着“猫步”进行时装表演时,成功的喜悦就写在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当孩子们手里拿着自己的制作手偶在讲故事时,显然自己就是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做出象样的作品只是少数,大多数的作品很粗糙,只要我们老师能热情地对待每个孩子的每项成果,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功,就能透发幼儿动手创造的热情,使孩子树立“我能做得更好”的自信心。
2.鼓励幼儿动手参加环境创设。每当我们进行新主题活动,老师和孩子们就一起布置“主题墙”,如:美丽的春天来了,我们首先带孩子到大自然去观察,然后请孩子将眼中的春天画下来,最后把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剪下来,互相协商,贴在我们主题墙的适当位置,构成“春天的旋律”壁饰,孩子们会自豪的发出赞叹:“哇噻,真不敢相信是我们的杰作”!又如,每到节日,我们都鼓励幼儿动脑动手参与美化环境,如:粘贴彩链、拉花,设计小挂饰等等,都是孩子自己设计、分工制作的。
3.日常生活中,对操作技能加以强化,使之转化为基本的劳动技能,(1)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自制食品活动,如“包饺子”,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和面,体会水、面多少与软硬的关系,孩子们有的包、有的擀皮配合默契,兴趣浓厚,包完饺子后还能主动清理桌面,巩固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的水果拼盘”,幼儿自己动手清洗水果,选择搭配拼盘图案、味道,提高幼儿动手、动脑、审美能力。(2)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培养幼儿工作独立性和责任心。对值日生提出具体要求,如,照顾自然角,按时浇水喂养小动物,绘画每天天气情况,记录植物生长变化,做老师的小助手,发放作业,玩具,收拾餐具等,每天整理玩具柜,清擦小桌椅,修补图书等等。(3)开展种植活动,每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晴明前后,种瓜种豆”,让孩子亲自参加整地、选种、播种、管理和收获,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有利用培养幼儿认真负责,持久细心的劳动态度和良好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劳动是中提高使用工具的操作技能。收获的季节,让幼儿把收获到劳动果实拿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品尝,分享丰收的喜悦,同时,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和爱护劳动成果,产生爱劳动的情感。
三、家园合作,共同提高培养幼儿操作动手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我们首先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经验和方法。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小制作,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增进亲子情感,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家长往往包办代替的太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重要途径。
2.及时进行家园双向反馈。如:有的孩子依赖性较强,需要及时鼓励和家园密切配合,于是我们要定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进步情况,同时要求,家长在家统一要求,及时反馈在家情况,共同发展孩子操作能力。
总之,在培养孩子操作动手能力,要充分考虑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及个体水平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一日生活及各类活动之中,积极为幼儿创设有利环境深刻挖掘动手操作的多方面教育因素,将幼儿动手能力作为一种素质,切实地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对幼儿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的权利,理解和重视幼儿发展的需求,让 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作为幼教工作者和广大家长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培 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多种途径,为使幼儿成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浅谈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浅谈
谈文静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一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一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以形象的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 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似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3,l)、(2,2)、(l,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l)。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折、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 “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并通过语言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使思维得到发展。
四、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一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如教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时,由于“起立游戏”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如,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第五篇:怎样培养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
我的教师梦
梦想是一个比星空更美,比银河更为广阔的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人生也因为梦想而美丽,因为“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欲望和永不放弃的坚持。”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的梦想便是回荡在中国校园的朗朗读书声,是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的莘莘学子的全面发展,是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和一名快乐的英语老师。
我从教16年来一直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兼英语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英语老师,坚持职业操守,专注地做着自己该做的本职工作,并想方设法把这些事情做好,勤了解情况,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保持工作学习的热情,拥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学生个体性格迥异,班主任工作繁琐而辛苦,除了完成学校下达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外,大量无法量化的工作没有什么经济上回报,但学生的天真朴实,充满期盼和崇拜的目光会不断鞭策着我的行为,这些虽然逝去了我最美的青春和活力,但也磨炼了我意志和耐力,同时也让我收获了许多别样的幸福。“老师,我考取了国家公务员了,谢谢您当初的教育和帮助” “多年后,您会为有这么多永远爱您的学生们而感到幸福,我也会感恩一个永远爱我的老师而回报社会。”这些都是学生在即将走上社会或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发给我的信息。每当我看到这些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这也在鞭策着继续努力,加倍努力地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好英语,尤其在我们农村中学,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我只能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利用业余时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点快乐点,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提高教学方法多元化。坚持和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以多种形式单独谈话进行沟通。作为本上,考卷上都可以沟通。当然一个人的成长还离不开赏识教育,作为一位班主任,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美,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于漪老师八十岁了还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更何况我们这些小辈子,更应该拥有一个平和又乐观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老师。高家岭中学汪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