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xiexiebang推荐)
1、伤痕小说: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王亚平《神圣的使命》、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宗璞《我是谁》。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3、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5、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6、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9、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10、新写实小说:(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11、知青小说:指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作品。或描写知青生活的苦难,揭露文革非常历史岁月的黑暗,凭吊流逝的青春岁月;或表达“青春无悔”的理想情怀等等。代表作家有梁晓声、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等,代表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
一、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
问题
(一)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
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这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拨正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如,政治性大批判运动等没有了,作家具有较为宽松的写作环境。(2)解放了文艺创作生产力。右派作家复出。(3)带动了文艺界思想大解放。逐步恢复文学是“人学”的观念。清除过去的清规戒律,特别是“三突出”与“高大全”的错误创作模式。
问题
(二)如何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共存格局?
答:①在纵向上呈阶段性变化:
1、80年代初期的现实主义占主导。叫新时期。
2、80年代中期以后的趋向多元化格局。叫新时期后期。寻根文学出现了,新写实主义小说出现了,先锋小说也出现了。
3、90年代的多元化格局。叫后新时期(张颐武等提出)。
②、在横向上呈多元并存与交叉:
1、精英文学、大众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并存。(1)精英文学:特点一是话语的先锋性,即思想上的现代意识或现代人文精神。相对权力话语和主流话语而言,具有异质性。如张承志、莫言、余华等人的小说。二是形式的先锋性。注意使用限制叙事,象征,意识流,反讽、元小说叙事等现代小说技巧。(2)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是面向市场消费的文学,娱乐性与商业性是其最大特点。如王朔声称他的小说就是为了赚钱。(3)主流文学或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是国家意识形态观念在文学上的体现。也叫主旋律文学。现实主义冲击波或当下反腐文学,如刘醒龙的《凤凰琴》、张平的《生死诀择》,电影《孔繁森》即是。
2、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文**流的并存。现实主义: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浪漫主义:张承志、张炜的小说。现代主义:朦胧诗、先锋小说或新潮小说。后现代主义:王朔小说。马原的小说。新生代诗歌。王安忆等精英作家的小说。
3、各种具体文学创作潮流的并存。新写实小说、新现实主义(即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新历史小说、女性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等的并存
4、各种文**流的混合交叉。(1)现实主义呈现开放姿态,容纳现代主义表现技巧。如伤痕小说——宗璞《我是谁》,受卡夫卡《变形记》影响很大,含有现代主义夸张、梦幻、心理描写等手法。(2)先锋小说回归故事形态,吸取现实主义小说故事性的优势。余华《活着》。(3)纯文学采取通俗文学的包装——内包装,使用招徕性文字。《白鹿原》、《废都》。
二、伤痕小说
问题
(一)什么是伤痕小说? 答:伤痕小说是指:(1)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出现的,(2)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的小说作品及创作潮流,(3)其名称来源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4)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张贤亮《邢老汉与狗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问题
(二)伤痕小说的基本特点
答:
1、创作方法:回归现实主义。卢新华的《伤痕》当时被指责为暴露文学,恰恰也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些尖锐的问题,揭露了文革非人的一面。
2、主题话语:人道主义色彩。表现:呼唤人性,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包括尊重个体的生存权利与人格尊严。宗璞的《我是谁》结尾:“只有‘人’回到了自己的土地,才会有真正的春天。”
3、社会功能:提出和关注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刘心武的《班主任》提出教育孩子的问题——“救救被‘四人帮’坑害的孩子。”《我是谁》提出尊重知识分子的问题。
问题
(三)试析《班主任》中的宋宝琦、谢惠敏形象 答:《班主任》是刘心武的作品,这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宋宝琦、谢惠敏是其中的两个主人公。小说中描写的两个畸形儿形象。宋宝琦:愚昧无知的中学生典型。谢惠敏:深受极左路线毒害的学生女团干部形象。
三、反思文学
问题
(一)反思小说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答:概念: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张炜的《古船》等。与伤痕小说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反思小说的主要类型:
1、干部问题反思小说。代表作家王蒙。
2、知识分子问题反思小说。——张贤亮、谌容(《人到中年》)。
3、知青问题反思小说——梁晓生、史铁生、张承志、王安忆等。
4、农民问题反思小说——茹志娟、张一弓、高晓声。
问题
(二)如何理解茹志娟、张一弓、高晓声的反思小说 答:一,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反思小说开山之作)。表现从农民的历史曲折中反思干群关系的变化。结论:部分干部随着形势的变化与地位的变化严重脱离群众的倾向,这是导致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是交粮、砍树,但在两年时代却有了显著不同的内涵。
2、开拓新的叙述方式:(1)交错叙述与强烈的对比效果。(2)意识流与幻觉。老寿的幻觉。二,张一弓的反思小说。一是展示历史的非理性状态。具有新历史主义色彩。如作品:《张铁匠的罗曼史》、《黑娃照相》及《远方的驿站》。二是从农民的历史苦难中反思极左路线的危害。如作品《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三,高晓声的反思小说,从农民个体命运中反思历史的曲折。如其作品《李顺大造屋》。农民李顺大一生造屋的曲折经历。(1)第一次:大跃进将造屋材料全部充公。(2)第二次:造屋之钱被文革被造反派头头骗走或抢走。(3)第三次:文革中买造屋材料处处碰壁。(4)第四次:改革即将来临的1977年,终圆造屋梦。其小说的艺术特点表现为:(1)叙述从容,笔调幽默;(2)白描手法写人物简洁传神;(3)语言朴素。
问题
(三)王蒙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答:反思类的主题内涵:《坚硬的稀粥》——现实改革的讽刺寓言。早餐改革最终失败,还是稀粥加馒头片及大头菜,最后还是爷爷说了算。《冬天的话题》:荒诞与中国问题透视。沐浴学权威朱慎独与海(加拿大)归派赵小强的争论。长篇:《活动变人形》:从中西文化比较角度反思中国人的文化人格。静珍:守寡与性压抑;受虐与施虐。倪吾诚形象。《恋爱的季节》:理想时代的爱情故事。所谓少女情怀。《失态的季节》:反右斗争中知识分子的人生塌陷。是钱文(有作者自己影子)等青年革命知识分子人生经历的变奏。《踌躇的季节》:失态的季节的续篇。写62年后阶级斗争扩大化以后钱文等的人生经历或国家形势。《狂欢的季节》:文革叙事。对文革的书写,钱文远走新疆。改革类:《春之声》:改革的春之讯息。王蒙小说的艺术特点:
1、自叙传色彩。
2、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东方意识流)。
3、气势之美。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
4、幽默、反讽等。《坚硬的稀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儿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主义”。问题
(四)张贤亮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与艺术特点 答:张贤亮的反思小说的主题内涵分别表现为:《肖尔布拉克》:苦难对人生的锤炼;《绿化树》:非常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获救;《灵与肉》:永不割弃的民族之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的奇特情感历程;等。
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点:
1、自叙传色彩;
2、多样化的叙述方式与文体样式。第一人称(潜对话)叙事。《肖尔布拉克》:司机自叙——向一个虚设的搭车的记者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元小说叙事:《浪漫的黑炮》。注释体叙事。《我的菩提树》。
3、哲理思辨。张贤亮:“没有思考和分辨,作家就无法驾御他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思考和分辨能力,只能来自学习。”《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与宋江的对话、与庄子对话、与马克思的对话。
四、改革小说
问题
(一)蒋子龙改革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
答:
1、蒋子龙改革小说的主要内容。《乔厂长上任记》:吹响工业现代化与改革的口角(乔光朴形象)。告别政治衰老症(石敢),走出文革历史怪圈(郗望北)。集权管理模式。《拜年》:行为管理模式。总调度室主任冷占国只讲数字与任务,车间主任等不服。副主任胡万通春节后扫厂门拜年。注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胡万通因此被选为副厂长。
2、蒋子龙改革小说的艺术特点:(1)理想主义色彩。《乔厂长上任记》。(2)注重改革家形象塑造。乔光朴:雷厉风行的改革家。解净: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改革者。(3)豪放悲壮风格。(注: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陈奂生出国》等
问题
(二)李向南形象分析
答:李向南是小说家柯云路小说《新星》中的主人公。其形象主要表现为:(1)向官僚主义者宣战的勇士。将顾荣的干将——横岭峪公社代理书记潘苟世就地免职。(2)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解决横岭峪小学危房。(3)胸怀大志的改革家。雷厉风行的作风。
问题
(三)高加林形象分析
答:高加林是路遥的改革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人生》表现了农村青年人生道路选择及其复杂矛盾。
(1)高加林进城:农村青年人生道路的选择。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回到乡里当了一个民办教师。不久又被人挤回家里当了农民。刘巧珍对他的关爱。到县委宣传部任通讯干事。接受中学同学黄亚萍的追求,断绝与巧珍的爱情。取消公职,重回到农村;黄亚萍与他分手。孑然一身回村,流下了痛苦、悔恨的泪水。
(2)农村青年人生道路选择的复杂矛盾:一方面他留恋乡村的淳朴,更留恋与巧珍的感情;另一方面又厌倦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向往城市文明,希望能在那里实现自己新的更大的人生价值。
五、寻根小说
问题
(一)《棋王》的文化意蕴 答:阿城的《棋王》是对庄禅文化的精髓的推崇,显示庄禅人生哲学的文化内涵。王一生是其主人公。王一生的下棋,又是有文化的深刻含义。(1)以下棋对抗文革乱世。“何以解忧,唯有下棋”。“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天运》)(2)棋艺中深含道禅精神。捡垃圾老头说,棋道中“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王一生同意与冠军老者握手言和,也体现了一种平和宽容的文化精神。还有无为的哲学精神。(3)庄子的道。即人有精神的追求,精于某种技艺。
六、新写实小说
问题
(一)如何理解刘震云、刘恒的小说
答:关于刘震云的小说:他的主题是书写权力等级结构中的人生世相。如:《一地鸡毛》:小人物生存的窘迫和变形的抗争;《官人》:权力欲和人性的蜕变。刘震云小说的主格调是反讽:如《一地鸡毛》:“原来以为坐班车是公平合理,单位头头的关心,谁知道是沾了人家小姨子的光。”揭示权力的社会本质及其异化;“没想到孩子进幼儿园,也是为了给人家陪读。”(给隔壁“印度家庭”);查水表老头经常说“他年轻时曾给某位死去的大领导喂过马。”(备注:代表作:短篇:《塔铺》等;中篇:《新兵连》、《单位》、《官场》、《官人》等。长篇《故乡天下黄花》等。)
关于刘恒的小说:其小说主题主要提示了食色的生存内涵。
1、对农民基本生存困境的关注:创作思想简析;
2、粮食或吃:作为生存基本需求的内涵——《狗日的粮食》。
3、性与伦理的剧烈冲突:《伏羲伏羲》。
4、以贫嘴消解生活的酸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问题
(二)如何理解池莉、方方的小说 答:关于池莉的小说:总体上说,池莉是一个为市民生活代言的小说家。其小说主要提示了如下观念:
1、市民烦恼人生的生存景观。如她的小说《烦恼人生》、《太阳出生》、《不谈爱情》等。
2、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执着、坚韧地活着。——《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3、市民的生存哲理之二:世俗生活责任的承担。
4、女权主义的典型文本。《小姐你早》:妻子戚润物与李开玲、艾月等联合起来斗负心丈夫王自力。(姐妹情谊)《生活秀》《有了快感你就喊》。(备注:主要作品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是好》、《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等。其中《烦恼人生》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关于方方的小说:作为新写实早期代表的女作家。
1、《风景》:低层市民的生活状态与的生存策略。(1)亡灵视角。(第八子)(2)低层市民的卑微生存状态。(3)不择手段往上爬:七哥的生存哲学。(4)诗意的栖居的总体上不可能。
2、《祖父在父亲心中》:上辈两代知识分子人生命运与时代反思。
3、《乌泥湖年谱》: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曲折人生道路与命运。
4、《奔跑的火光》:审视当代女性悲剧命运的文本。(1)时代的悲剧:金钱社会与物质时代。(2)女性(命运)的悲剧:择夫(贵清)的失败。(3)文化的悲剧:公婆的男权思想。
第二篇: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一、填空题、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
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二、单项选择题、《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自信
B、能力强
C、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杨朔
B、秦牧
C、刘白羽
D、周涛、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A、《“锻炼锻炼”》
B、《小二黑结婚》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
4、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A、绿原的《重读 <圣经> 》
B、公刘的《哎,大森林》 C、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5、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C)。
A、《红灯记》
B、《白毛女》
C、《沙家浜》
D、《龙江颂》、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A)。
A、杨朔
B、秦牧
C、史铁生
D、周涛
7、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D)。
A、新写实小说
B、寻根小说
C、新历史小说
D、先锋小说
三、名词解释
1、“三突出”
“三突出”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2、“三红一创”
《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红旗谱》(梁斌)、《创业史》(柳青)。
3、干预文学
干预生活,体现独立思考,冲破写作禁区。
四、简答题
1、十七年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答:(1)宏伟的建构和史诗的追求。“三红一创”
(2)纪实性的品格。
(3)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
2、郭小川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1)战士诗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充沛的革命激情。思想大于形象,议论多于描写。
(2)富有深邃哲理和浓郁的诗情画意。
(3)重视诗歌的形式:民歌体、格律体、自由体,是诗歌形式改造的探索者,善于运用“楼梯体”。
3、《创业史》的艺术特色
答:主题: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形象。
梁三老汉:当代文学史上塑造最经典的中国传统农民的形象。他动摇与集体和个人两条道路之间:一方面自私,一方面希望儿子成功,而儿子越成功与他的思想距离却越远。
梁生宝:典型人物的代表,具有进取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他把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全部无私地献给了党。
(2)将宏大的结构,精细的心理描写,柳青式的议论结合在一起。
①宏伟的结构,高度的视角
②对比手法:1.梁氏父子之间的矛盾;2.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农民与扶农、重农之间的矛盾。
(3)对比手法:人物语言口语化,叙述语言书面化。
五、论述
1、《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1)作者:杨沫
(2)主题: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3)艺术特色
①两条中心主线,均以林道静为中心展开:第一条主线是她的自身成长,第二条主线是她的革命道路。②丰富的人物形象:
正面人物:卢嘉川、江华(英雄形象)、林道静 反面人物:余永泽(自私,平庸)、戴愉
林道静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经过自身成长,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人物形象。
③浓郁的抒情笔调: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面。尤其是杨沫作为女性作家的丰富细腻柔情的笔调。
2、《茶馆》的艺术特色
(1)作者: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2)主题:埋葬三个时代
①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
②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混战同这下的民国社会 ③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3)场景:裕泰茶馆(4)人物:
王利发(老板)——左右逢源,典型的北京商人的形象。他勤奋、重利、心肠不坏,小资产者的思想。
秦仲义(民族资本家)——爱国,希望民族振兴,搞工业救国。
常四爷(满清遗子)——入过狱,加入过义和团,后认准自力更生:卖菜、打猎维持生活,但最后仍逃脱不了残酷的命运。
(5)艺术特色
①侧面透露法(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历史)
ⅰ民族地方的特色:北方茶馆
ⅱ各色人等的出现,集体亮相:掌柜的和伙计、受宠的太监、特务、打手等。ⅲ各色人等均可在此暴露社会矛盾: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等
ⅳ象征意味:茶馆本身就是一个象征——旧社会的缩影。②人像展览式,超越一人一事。
③结构:坐标式的结构——二维式立体感。有纵有横,有虚有实,纵是三个时代的历史变迁;横是每个时代的矛盾冲突,三个时代的横断面。老舍的作品追求荒诞性和怪异性,这也是作品情节的小高潮。“康六卖女”、“太监娶媳妇”、“两个逃兵买一个媳妇”都体现了老舍家与戏剧的能力。
④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有名有姓的有70多个任务,让人一遍就记住的有50来个人物。
杨沫的《青春之歌》
(一)作者介绍: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一九一四年出生在北平(今北京)一个大学校长兼大地主的家庭里。她早年在北平读书,在中学接触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作了准备。为了逃脱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她离家独自谋生,在河北省香河县做过小学教师,此外还做过家庭教师、书店店员等,在奔波迷惘之中,她找到了党。这些经历,给她后来写作《青春之歌》打下了生活基础。抗战爆发后,她参加了冀中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做过妇女工作。后又到《黎明报》、《晋察冀日报》作编辑,主编过文艺副刊。解放后,她先是作《人民日报》编辑,后转北京市妇联任宣传部长。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及《东方欲晓》、《芳菲之歌》等。
(二)《青春之歌》的主题:
《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品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党所领导的北平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对林道静从寻求个人出路到自觉参加革命,从苦闷彷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这一艰难历程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在阶级斗争、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分化,展示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表明了青年人只有走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由此也可以说,《青春之歌》是一曲歌颂党、歌颂革命青春的赞歌。
(三)、林道静的成长经历:
主人公林道静是30年代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小说重点描写了她由一个充满幻想的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艰难过程。她的成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离家出走到与余永泽的结合。这一阶段的林道静,一方面有着小资情调,幼稚、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又秉持劳动者的倔强、善良。这种矛盾的性格决定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付出超过常人的痛苦与磨练。第二阶段:
从参加东北学生的除夕聚会到第一次被捕。在这一阶段她渐渐从个人的郁郁寡欢中走出来,但单纯、狂热导致了第一次被捕。这次被捕促使她逐渐成熟。完成了思想上的一次飞跃。第三阶段:
从第二次被捕到“一二九”运动。在这一阶段中,她已经由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
在一年的铁窗生活中,林道静的思想感情和革命理想都有了新的升华。她经受住了毒刑拷打,用坚定的意志战胜了肉体上的痛苦。共产党员林红为她讲述得许许多多共产党人为真理而献身的故事使她深受启发,懂得了革命的真正意义,思想也更趋于成熟。出狱不久,她就入了党。后来,党又派她到北大领导学生运动,终于成为虽不完善却异常坚强的革命战士。
小说通过对林道静性格成长的三个历程的描绘,表现了知识分子走向革命之路的艰难曲折,概括了那个时代许多爱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共同道路。深刻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把自己投入到整个民族的解放斗争中去,才会获得真正的青春。
除林道静外,作者还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的形象。他们是以“党的使者”的身份出现的,对林道静走上革命之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作家杨沫为更加形象地揭示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之路的艰难性,还塑造了堕落为时代渣滓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经不起磨练的白莉萍,在物欲的诱惑下叛变革命的戴愉等,他们与林道静、卢嘉川,以及几经动摇最终走向革命的许宁、王晓燕祥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青春之歌》的创作特色:
《青春之歌》布局严密,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作品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清节,贯穿众多人物、复杂的事件,概括了广泛的社会内容。繁而不乱,有条不紊。
作者善于选择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善于通过对比来刻划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如卢嘉川的献身精神与余永泽的自私自利,林红的傲雪寒梅的高洁与白莉萍的腐化堕落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的展现了人物不同的精神境界。
茹志鹃
(一)作者生平:
茹志鹃(1925—1998),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杭州,生于上海。幼年父母双亡。一九四三年参加新四军。一九五五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主要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百合花》等。长篇小说: 《她从那条路上来》等。散文集: 《惜花人已去》等。
(二)《百合花》的思想内容: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文学史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撷取解放战争时期一支动人的小插曲,再现了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作品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刻画了一位憨厚、质朴的可爱的小战士和一位羞涩、美丽而又善良的新娘子的动人形象。
(三)茹志鹃小说的独特性
1、取材和切入生活的角度是别致的。她不描写生活的巨流大波,而是撷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加以精细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折光。
作品虽然取材于解放战争,但作者却借助“我”与小战士去往前沿阵地包扎所的路上的情感流动及在前沿阵地包扎所小战士向当地群众借被子这一平凡的事件,展开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富有诗意的描写。
2、善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回旋,并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
3、茹志鹃的小说中有一股浓浓的抒情意味。
1、政治抒情诗: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是在50年代末期或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有独立形态的诗的体式,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政治抒情诗中,“诗人”会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究节奏分明、声韵铿锵。当代诗人中,郭小川、贺敬之被认为是这一“诗体”的主要写作者。或(主要出现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创作体式,产生的背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在作家和人民心中激起的革命豪情和政治热情,受三十年代红色政治鼓动诗影响。代表作家是贺敬之的《放声歌唱》和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主张诗反映时代和重大政治事件,重视抒情主人公的塑造。)
2、天安门诗歌运动
指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广大民众为自发悼念周总理,批判和谴责四人帮而用广义的“类诗歌”形式从事的政治性抗争运动。(1分)运动中所创作的作品后来编成〈天安门诗抄〉,有的并不是诗词,还阔大量的挽联、悼词、祭文等,诗词中,也以不严格遵守格律的旧体诗、词、曲居多。民众利用旧体诗的现成形式或思想资源,隐晦地表现其政治历史观点。(1分)天安门诗歌运动,是“文革”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诗歌政治化在另一个向度上的体现。虽未能给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创造增添新的经验,但创作主体的真诚,以及对于独立的思想和独立写作方式的坚持,对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持久启示意义。(1分)
3、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在经济大跃进的背景下,毛主席提出了有关文艺的两项主张:搜集民歌和两结合的创作方法。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此方法成为后来文学创作的规范。导致了浪漫主义的浮泛化。
4、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9日,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主要内容:大会听取周恩来、郭沫若等的报告,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出了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联领导结构。大会期间,茅盾作《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周扬作《新的人民的文艺》即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周扬特别强调了解放区的文学传统。(2分)全面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确定了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与人民大众想结合的文艺总方针。(1分)
5、文艺黑线专政 :由江青等人在《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在《纪要》中,江青等人污蔑文艺界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上没有执行党的政策,被一条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30年代文艺的结合。在“文艺黑线专政论”中,江青一伙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同时指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作品“黑”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文艺队伍“黑”。这一论断,践踏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为推行“左”的思想、政治和文化路线制造了理论根据。
一、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30 分)1、小说《百合花》的独特情调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百合花《百合花》的独特情调体现在没有正面直击战争,而是从人性美的角度讴歌了战争中军民的美好心灵,同时体现了独特的女性视角。具体表现为:
1、反宏大叙事的女性个人化审美视野,2、对战争、英雄以及女性的别样理解,3、对理性化观念化的情节构建和
红色修辞的反拨重建现代历史的叙事,4、诗化、感性化的语言、郭小川诗歌《望星空》的独特意义在什么地方?。
答:《望星空》前半部分写作为革命战士的“我”面对浩瀚的星空时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超越时空的思绪,显示了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凭借这一独特的角度展开了抒情:“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时间的洪流中,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第三、四章回到人间,看人间,抒发豪情壮志,但显得虚浮,言不由衷。从全篇来看,《望星空》是郭小川对人生、对艺术的思索开始成熟的标志之一。在当时一派豪情万丈的放声歌唱中,郭以独特的风格从另一层面书写人生。但是,诗人的这种思索由于整个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能深入发展,这就造成了《望星空》在艺术上的不平衡。前半部以宇宙星空为参照物,着重对自我心灵世界的自剖和审视,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执着、强烈的求索和百折不挠的进去精神;而后半部诗人又回到豪言壮语的模式中,把前面的个性化描写当作个人虚无主义思想进行谴责和否定,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望星空》是一首典型的体现了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的政治抒情诗,包含了诗人对个体生命与巨大的历史洪流之间的矛盾的敏锐感受。、简述闻捷的诗歌主题及艺术特点。
答:1:主题:(1)首先表现了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两相对比,表达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的歌颂,和建设新社会的热情。(2)表现了当地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并借爱情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2:艺术:(1)异域风情的融入,牧歌式的创作情怀。(2)擅长描写色彩鲜明的场面,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避免直抒胸臆,常常在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和情节描绘中,流露对生活的诗意感受。
第三篇: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现代文学的转向(转换时期的文学,延安文艺座谈会)三,文艺批判运动
四百花文学
第二章
转换时期的小说(农村小说,赵树理。孙犁。丁玲和周立波。柳青,王蒙
冯宗璞红豆。茹志鹃《百合花》
第三章 转换时期的诗歌(政治抒情诗;郭小川 刘白羽 秦牧 贺敬之 文捷公刘)
第四章 转换时期的戏剧老舍的《茶馆》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
一、文化寻根意识与现代主义思潮、文学观念的变革 文化寻根意识
新时期以来的小说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与寻根文学 高晓声的小说 路遥的小说
寻根文学原因: 汪曾祺的高邮系列 言的小说创作
三、先锋小说
四、女作家的小说创作、王安忆的小说 第二章 现代文学的转向
一、转换时期文学(意指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延安文艺运动到建国后的30年文学。)
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成果:实现国统区与解放区文艺会师;确定文艺方向和指导方针(工农兵方向);成立文联组织。
2、40年代社会主义文学主要特征:一体化的文学生产方式和同质化的文学形态。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 1、1942年5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此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遵照这次座谈会制定的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这次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2、主要内容: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即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即“革命的功利主义”;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需要开展思想整风运动。
3、意义:《讲话》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其正确性、权威性以及统一思想;《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对一些文艺理论基本命题的建立曾有过和继续起着重大的作用;《讲话》有些属于政治策略性的提法不宜在其他历史条件下任意引申;《讲话》仍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一种方向。
4、局限性:忽视了文艺自身的一些规律,在建国后继续被引申推广,产生一些偏颇和不利影响。
5、文学体制一体化的体现:文学生产的管理模式;文学传媒的管理模式;文学接受的管理模式。
三、文艺批判运动
1、对王实味、丁玲的批判
2、对《武训传》的批判影响:文艺界对历史观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文艺家同时感到了一种来自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压力;以政治运动方式介入文艺的思想斗争,将文艺问题强调成一场政治斗争,给中国当代文学史创作带来不利影响。
3、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及胡适思想批判的影响: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大到思想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强调了对俞平伯这一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斗争,学术问题被淹没到政治斗争中。
4、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主观战斗精神、精神的奴役创伤、对五四文学的看法。
5、三突出创作原则:三突出是中国文革期间的文艺指导理论之一。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之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7、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四、百花文学
1、“双百方针”:百花齐放(艺术),百家争鸣(科学)。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从而促进艺术繁荣和科学进步。
2、成果:第一,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以来,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规范下的解放区文学传统间无形中形成的隔阂;第二,在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人道主义传统;第三,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第二章
转换时期的小说
一、农村小说
1、两种趋势:一是对表现“现实斗争”和生产劳动的强调。二是作家在立场、观点、情感上力争与农民相一致。
2、作家队伍:
• a、赵树理等的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包括马烽,西戎,孙谦,李来文,胡正等。
• b、柳青等陕西作家群,包括王汶石等。
• c、其他重要作家,孙犁,周立波,李准,浩然等。
二、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1、山药蛋派:是40年代解放区形成的以赵树理为核心的山西作家群,(1)在创作构成上,多取材于山西乡村生产生活和民情风俗;(2)在小说“社会功能”上,提出“问题小说”的观点,为了劝人,能产生指导现实的意义;(3)在写作方式上主要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重视故事叙述的完整性;(4)语言上,提倡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
2、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登记》、《锻炼锻炼》等。
3、作品分析: •(1)《小二黑结婚》:三类人物,新青年小二黑、小芹,老一代农民二诸葛、三仙姑,农村基层政权中的反动人物金旺、兴旺。•(2)《锻炼锻炼》:农业社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
四、“小腿疼”(劳动积极性低)、“吃不饱”(物质生活贫困),工作方式的对比,先进与落后的对比。
4、评价:
• a、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的巨大变化,并揭示了这一历程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
• b、小说语言和艺术形式的民族探索; • c、农民的立场和革命的功利主义。
三、赵树理的评价史
• 1、40年代,1946年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独创的大众风格和人民艺术家,1947年“赵树理方向”,1956年“语言艺术大师”。
• 2、50年代一方面作为榜样,一方面提出了质疑“落后面”缺乏自觉意识,典型化不够《三里湾》,1959年关于《锻炼锻炼》的讨论,歪曲了农村现实,污蔑了农村妇女干部形象。
• 3、60年代现实主义深化的典型,重新得到高度评价。
• 4、文革时期,全面质疑和批判,没能用饱满的革命热情描画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
• 5、新时期,重新评价赵树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艺术成就上打通了新文学和农民之间的道路,具有“大众化”特征。
四、孙犁的小说创作
1、创作:孙犁小说大多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地农村乡镇为背景,以生活在这里男男女女为描写对象。
• 成名作《荷花淀》发表于1945年,是他“白洋淀纪事”系列短篇小说中的一篇,通过编席、告别、寻夫、遇敌、战斗等场面和细节,描写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冀中水乡女性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既识大体又不乏儿女情长的美好品质。• 《山地回忆》通过战争期间所认识的阜平山区一老乡进城开会前来探望“我”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关于“我”在战争年代与一户山区普通农家尤其是他们的女儿妞儿之间深厚情谊的深情回忆。
2、风格特色:a、寄时代风云变幻于乡土诗情画意。在战争背景下描写乡土风情和爱情故事,呈现出“战争田园诗”和“战地浪漫曲”。b、塑造了一批既有时代新品质又具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如水生嫂、吴召儿、妞儿、春儿、九儿等。c、散文化结构和诗话语言。在温和或明朗的革命历史叙述中流露出一些淡淡的感伤和怅然。这一审美风格影响了后来的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形成了“荷花淀派”。
五、丁玲与周立波的小说
• 两部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曾同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1951年)。
1、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通过华北地区一个叫暖水屯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后一个月里发生的变化,展现了土改运动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巨变和人际关系的重组,并揭示了这一过程中不同阶层农村人物所经历的深刻心理变迁(丰富性与复杂性),同时也涉及了土改干部的不同工作方式和作风,在解放区小说中独具特色和意义。主要人物:地主钱文贵、李子俊老婆,农民干部形象张裕民、程仁,土改干部文采,农民侯忠全,复杂人物黑妮。艺术上,结构和场景宏大开阔,善于捕捉刻画人物心理,注重细节和场景描写。
2、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 描写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力作,分上下两部。第一部以赵玉林为中心,一心为公,敢于斗争,描写了元茂屯人斗地主、打土匪等运动;第二部以郭全海为中心,通过分马、参军等典型事例描写了他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中间人物赶车老把式老孙头诙谐幽默、阅历丰富、见风使舵、贪小便宜。工作队长萧祥立场坚定、作风朴实。反面人物地主韩老
六、杜善人。艺术上,在生活场面与细节的展开及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东北地方语言的使用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六、柳青的小说《创业史》
1、思想内容:梁生宝带领蛤蟆滩人们走合作化道路,借贷、买稻种、分稻种、进山割竹、栽种。•
2、人物塑造:
• 梁生宝:社会主义新人,大公无私、胸怀坦荡,对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严家炎指出梁生宝形象刻画的“三多三不足”:写理念活动多,性格刻画不足;外围烘托多,放在冲突中表现不足;抒情议论多,客观描写不足)徐改霞与梁生宝的情感纠葛或明或暗地构成了小说第一部的另一条重要线索,寄寓了柳青关于特殊年代女性和爱情问题的思考及其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矛盾心理。在《创业史》的第二部,柳青为梁生宝安排了贤淑稳重的刘淑良作为他的生活伴侣。
• 梁三老汉:动摇徘徊的老一辈农民典型,自私狭隘、落后保守,勤劳善良、务实耿直,拥护党的领导,想个人发家致富,想做“三合院瓦房的长者”,集中体现了中国几千年农民的精神负重。
• 反面人物:郭士富,富裕中农;姚士杰,地主分子;郭振山,蜕变分子。•
3、艺术特色: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心理、对比、细节描写,结构严谨。
七、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1、这篇小说写的是青年教师被调到区委会后,在工作和斗争中怎样碰壁和怎样遇到挫折的故事。它触及了我们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揭露了我们党委机关内部已在滋长并亟待克服的官僚主义现象。
2、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篇小说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它真实而深刻地塑造了一个新式官僚主义者刘世吾的形象。
刘世吾的性格比较复杂,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人物。他身上带有严重的官僚主义的作风和习气,但他并不那么惹人讨厌,有时他还令人感到可亲和钦佩。他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还知道“是”一定战胜“非”,又知道“是”不能一下子战胜“非”。但他并不热爱“是”,憎恨“非”,并帮助“是”去战胜“非”。他取笑缺陷,却并不愤懑,更不想克服它;他欣赏成绩,却没有热情,也并不想去巩固和发展它。是与非,成绩与缺陷,在他心中都不过是“就那么回事”。他经常讲的“就那么回事”,是他的口头禅,又是指导他工作和生活的哲学,因而在“就那么回事”的背后掩盖着刘世吾可怕的冷漠与麻木的心态和病症。他仿佛是一个看透一切的“哲学家”,成了对事业、对生活的旁观者。他没有热烈的爱,也没有强烈的憎。他容忍一切。他整天也忙忙碌碌,但只不过是机械地做着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八、宗璞《红豆》
作品通过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讲述的却是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爱情虽然是故事内容的主要承担,但并不是作品的主题。作家要想表现的就是这种人生在“十字路口的搏斗”。世事纷争,岁月留下了一些难以忘却的记忆。当江玫不期然而面对那两颗色泽依旧“十分匀净而且鲜亮”的红豆时,一段不寻常的往事如潮般涌上心头。宗璞的《红豆》是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激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在短小的篇幅内可贵地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浮光掠影,却隐晦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突现出作者在当时特殊年代对青年的爱情观和心理活动的人性关怀。
九、茹志鹃《百合花》
《百合花》是茹志娟的代表作,小说创作于1958年,得到了茅盾先生的大力支持。纵观《百合花》,可以看出在全文朴实自然,在处理细节、刻画人物性格上匠心独运,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而其富于诗意的叙事风格则把作品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茹志娟的《百合花》更是百花中的奇葩,无论从选题,还是叙述上来看,都有着独特的美感与特色。
1、万绿丛中几点红——独特的取材角度;
2、真实之处最动人——朴实的叙述 茹志娟在《百合花》中,为我们展示了谱写了一曲纯朴的诗篇,展示了人间的真挚感情,情节单纯明快,色彩柔和宜人。宛如孟诗笔下的田园,圆润柔美,不加雕琢,疑似天成。她不写战斗的激烈场面,也不写战士的残酷抗争,却选择了“百合花”这一独特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书写人间的纯洁和真情。在茹志娟的作品中,没有悲天悯人的政治家的苍凉,没有站在时代高度指点江山的睿智,没有气势雄浑的庞大叙事,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很小很小的细节,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每次想起却又那么的温情。从生活中的小人物,小细节出发,不去故意的雕琢渲染,真实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第三章
转换时期的诗歌
一、政治抒情诗
1、现代新诗的抒情传统 五四时期:郭沫若《女神》 二、三十年代:新月派诗歌(闻一多、徐志摩等)、左翼诗歌(殷夫、穆木天等)四十年代:抗战诗歌(艾青、田间、七月派)五、六十年代:政治抒情诗(郭小川、贺敬之等)
2、政治抒情诗
50年代至70年代,诗人以阶级或人民代表人的身份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和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映。在诗体形式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大量运用排比句式,讲究节奏和声韵,代表诗人贺敬之、郭小川等。
二、郭小川的诗
1、代表作: 抒情诗:《致青年公民》、《甘蔗林与青纱帐》、《祝酒歌》、《致大海》、《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
叙事诗:“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将军三部曲》(《月下》、《雾中》、《风前》)、《一个和八个》
2、艺术特色:
(1)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昂扬的战斗精神。(2)深刻的哲理和浓郁的诗情。
(3)艺术形式的创新——“新辞赋体”。
三、贺敬之的诗
1、代表作:《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等。
2、《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3、艺术特色:
(1)善于从历史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诗风,具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豪迈的艺术格调。
(2)通过众多优美的意象构成动态的画面,使抽象的政治语言变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大大增强了政治抒情诗的艺术感染力。
(3)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浓烈的情感,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彩。(4)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创造。如信天游形式、新格律体、楼梯时(凸凹体)。
四、文捷的诗
1、闻捷(1923-1971):原名赵文节,江苏丹徒人。主要作品:《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生活的赞歌》、《闻捷诗选》等。
2、《天山牧歌》:由《博斯腾湖滨》、《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天山牧歌》四个组诗和九首散歌及一首小叙事诗《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组成。这部诗集称得上是我国第一部真实表现边疆少数民族农牧生活的田园牧歌集,反映了生活在新疆的哈撒克、蒙古、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炽热的爱情,美好的理想,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崇高情感。古老的情歌渗入新时代的因素。
3、艺术特色
(1)用牧歌笔调处理政治性问题。
(2)长于叙事,将叙事和抒情完美结合,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中对事件细节进行单纯化提炼,增加情感表达空间
(3)活泼轻快的语言形成清新柔美风格。
五、公刘的诗 首先,他的诗意象奇特,想象丰富。他善于捕捉生活场景中的特殊细节,带有生动性、具体性,如《上海夜歌》。
其次,公刘的诗构思奇巧,富有哲理意味。他善于从一个极其平常的生活场面出发,由实到虚,由感性描绘升华为一种明晰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第三,早期作品,细致的感觉,绮丽的想象,清新的语言,热烈直白,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后期作品(文革后),沉郁愤恨,对历史现实感悟,富有哲理色彩。
第四章
转换时期的散文
一、杨朔的散文
1、代表作:散文集有《万古青春》、《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中篇小说集《洗兵马》、《锦绣山河》等,短篇集《月黑夜》、《北黑夜》等。其中散文名篇有《香山红叶》、《雪浪花》、《茶花赋》、《荔枝蜜》等。
2、艺术特色:a、结构上从平凡的生活和人物中发掘不平凡的意义,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风景中的人物,通过比兴、象征、提升出宏大的政治意义 b、表现手法上,利用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c、语言上,讲究诗意境,锤词炼句。
d、局限性:模式化,呆板生硬“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
二、刘白羽的散文
艺术特色:a、鲜明的革命主题,强烈的时代精神。b、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充满激越的感情。c、语言壮美绚丽。如《长江三日》写江轮穿越长江三峡的见闻感受。作者从三峡壮美风景的描绘中透露出自己的哲理思索,洋溢着革命战斗的豪情,使人不是陶情于山水,而是为了“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三、秦牧的散文
艺术特色:a、知识性、思想性,被誉为“知识的森林”。ß b、联想丰富,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结构上“形散神不散”。c、语言清新流畅,善铺陈。
第五章
转换时期的戏剧
一、老舍的《茶馆》
1、思想内容:通过裕泰茶馆在清末1898年“戊戌变法”后、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等三个时期的变化,表现了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化。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
2、人物形象:王利发:精明圆滑求全,终上吊自尽,表明社会残酷,顺民意识的失败;常四爷:刚强耿直,爱国心,处社会底下层;秦仲义:房东,深受维新思想,相信实业救国,卖厂子终破产,表明在强权政治下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
3、艺术特色:(1)“侧面透露”法,用小人物反映时代风云变化。(2)“人像展览式”戏剧结构,主要人物贯穿始终,次要人物延续出现。(3)幽默含蓄的语言风格。在某些喜剧因素下面隐藏着深刻的悲凉情调,在悲凉和绝望中又包含着对光明的确信。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文学 第七章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
一、文化寻根意识与现代主义思潮
1、文学观念的变革
“反思的文学”变成了“文学的反思”,作家普遍表现出由“人的自觉”转向“文的自觉”,批评家关注的重心由“外部”转向“内部”,“文学的注意力第一次回复到它自身。在“方法热”、“观念热”的同时,展开了“主体性理论”和“重写文学史”的讨论。
2、文化寻根意识
所谓寻根意识,表现为对民族文化身份的体认、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追认。
背景:80年代初,世界性的寻根文**,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长篇小说《根》。国内“文化热”。
• 这一文学思潮的动因动势表现为:
• 其一是从历史反思走向文化反思,从而成为面向文化的求解; • 其二是从反思文学走向文学反思,从而成为面向文学自身的求变; • 其三是对以现代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学的反拨和顺应。
3、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艺流派的总称。其具体表现形态大致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意象派、心理主义、新感觉主义、未来主义、荒诞派、存在主义、黑色幽默派、魔幻主义等。
第八章
新时期以来的小说
一、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
1、伤痕文学
对“文革”期间所受伤害的描述和对极“左”思潮罪恶的揭露与控诉,具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和浓厚的悲剧意识,但缺乏理性的深入,最初带有“贬义” 2、1977年11月,刘心武在《人民文学》发表《班主任》,张俊石、谢惠敏、宋宝琦,揭示了“文革”对青少年身心的伤害。1978年8月,卢新华在《文汇报》发表《伤痕》,王晓华母女的悲剧。
3、关于伤痕文学的评价:
(1)是对文革时期伤痕的抚摸,具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和浓厚的悲剧意识,但主要是对四人帮表面的揭露,缺乏理性的深入。
(2)伤痕文学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在叙事方面大多借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的发展来表现政治伤害的叙事结构,虽然在艺术上并没有多大的创新,但标志着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恢复和新时期文学的开始。
4、反思文学
是伤痕文学的进一步深化,这些作品开始对“文革”乃至17年悲剧产生的思想动机、行为方式、心理基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较深的历史纵横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常常借人物的命运遭际来反思社会历史。反思小说的创作,主要是针对社会政治层面的,关于建国后的历史问题,反思的对象主要包括干部、知识分子 和农村问题。
5、代表作品: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黑旗》 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宗璞的《我是谁》 古华的《芙蓉镇》(胡玉音)
6、历史反思中的“知青小说”:
由知青作家创作的,主要反映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既包括上山下乡的经历也包括返城后的生活。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
7、关于反思文学的评价:
(1)有较深的历史纵横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借人物的命运遭际来反思社会历史。
(2)艺术上,是对现实主义的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吸取了一些现代派手法(意识流、象征、暗示)。
8、王蒙
艺术上不断探索创新,以现实主义为主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派手法。A、手法与结构上,意识流手法的运用。B、语言上,幽默讽刺、夸张变形。
C、多理性见识,少生命体悟,机智灵活有余而韵味不足。
9、张贤亮
两类题材:一部分写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感、命运,如《邢老汉和狗的故事》《河的子孙》(魏天贵);
另一部分写与他命运相似的知识分子的苦难经历,具有较强的自叙传色彩,如《灵与肉》(许灵均、秀芝)、《绿化树》(章永璘、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永璘、黄香久)等。
既有对中国政治问题的反思,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也有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艺术上:强烈的思辨色彩;细腻的艺术感受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10、古华的《芙蓉镇》 “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以胡玉音的命运遭际为线索,反映政治运动对普通人物的伤害并对人的社会本质及人性进行了社会反思。
二、改革文学与寻根文学
1、高晓声的小说 代表作品:《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系列(《“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等)。
2、《陈奂生上城》将反思与改革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陈奂生:勤劳、善良但又狭隘落后保守,表现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落后的精神状况。通过幽默的叙事风格,以第三人称的方式,用传统讲故事的语言,将人物几十年的生活影响,浓缩进某一个生活焦点,对其心理进行深入的开掘,产生了一种悲喜交加的效果,被称作是“高晓声式叙述风格”。
3、路遥的小说
《人生》塑造了改革初期不甘平庸、努力奋斗的农村青年形象。在一个爱情故事的框架里凝聚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生活变动的诸多信息。
《平凡的世界》通过孙、田、金三家农民的命运变迁和矛盾纠葛,展现了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变化。艺术上:重大的社会主题;大量的生活细节;深沉热烈的议论;恢宏壮阔的气势;细腻而凝重的语言。
4、寻根文学原因:
一是反思文学进一步深化,从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层面思考民族悲剧未来。二是对改革文学的合理反拨,传统的陈旧观念、文化心态和改革阻力。
三是走向世界意识的觉醒,试图在诸多民族文化的参照中重新认识民族文化。四是与文学主体观的强化有必然联系。(自身的美学价值,摆脱政治)五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传入、刺激与影响。
5、汪曾祺的高邮系列
其小说多写童年、故乡(高邮)的人和事,淳朴、自然、清新、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力求淡泊,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受戒》:一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风俗描写,如描写当地“当和尚”的风俗,明海出家小庵里的生活,英子一家人的生活,明海与英子朦胧纯洁的情感,当地和尚与妇女私奔的风俗等。在恬淡和谐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的欢乐。淡化了一般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注重的是风物和情感。艺术特色汪曾祺说;“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象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太真实了。”因此,他的小说更多地接近于生活的原貌,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散文化、诗化的艺术风格。淡化情节编织,注重风物描写;在结构上,不求严谨,追求自然,只是把人物、事件从容地还原成生活原来的样子,再娓娓道来的讲出;语言上,既追求生活口语的鲜活,又讲究文学语言的精妙简雅,具情趣美和诗意美。
6、莫言的小说创作
艺术特色:莫言作品大多主要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其作品在两个方面展开:现实世界的荒凉暗淡与想象世界的热烈辉煌,爱情与死亡是其作品的华彩乐章。其作品以梦幻般的自由想象为契机,以充满声光形象的视觉画感为中心,具有神秘色彩和虚构性,把口语、文言句式、外来语汇和富有时代特征的语言熔于一炉,如《红高梁》、《大风》中的狂风,《丰乳肥臀中》上官的恋爱症,《红蝗》中铺天盖地而来的蝗虫,《秋水》中的滚滚洪水。具有感性化的风格。对民间历史空间的开拓。生机盎然、热情奔放的民间状态、民间理想与民间粗鄙形态的结合,呈现了奇异的美感。如:残酷的杀戳、刺激的暴力。
三、先锋小说
表现手法:非典型化(人物性格,主题模糊,情节淡化)
表现手法借鉴西方现代派手法(意识派,感觉,魔幻现实主义),探索小说非理性色彩和多元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思想解放起作用,为先锋小说提供必然文化逻辑。
先锋小说审美特征
进行叙事革命,元叙事手法(叙事时指涉小说本身);虚构性;互文性(几部小说直接关联);叙事上片断式连接,打破结构完整性,暗示现实的不可知性、不确定性,马原的叙事圈套,《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格非迷宫式叙述,《褐色鸟群》;语言实验:杂语体,诗化、音乐化等倾向。
四、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1、女性文学的内涵:①从作品的表现对象界定,只要作品表现的是女性;②从创作的主体:指女作家创作的一切作品;③二者结合:女作家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较为科学的界定是:由女性作为写作主体,具有一种独立的女性意识: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和描写,显示出与男作家不同的观点、态度和语言表达方式,以构造出自身完整性的女性经验世界。
2、王安忆的小说
追求新的叙事风格,通过对个人经历、家族身世、都市生活变迁等的叙述,思考时代、文化等因素对个人生存的影响。
《长恨歌》借一个女人的生活故事演绎一段都市历史的变迁。40年代,16岁的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淑女,一个偶然机会她去片场试镜,结识了摄影师程先生。程先生把她的玉照登在《上海生活》杂志,从此她成了“沪上淑媛”,之后又当选1946年“上海小姐”第三名。当红的王琦瑶被军政要员李主任看中,成了他的“外室”。不料,1949年李主任因飞机失事身亡。王琦瑶又过起普通人的生活,与邻居搓麻将度日。在她为远房亲戚康明逊怀上孩子之后,康却消失了,一直暗恋王琦瑶的程先生则扮作孩子“父亲”。1966年“文革”开始,程先生病死。转眼间女儿薇薇到了豆寇年华,王琦瑶跟着年轻人重回社交圈。她的经历博得了一位叫“老克腊”的小伙子的同情,两人发生了关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最终被女儿的朋友长脚失手杀死,命丧黄泉。第九章
新时期以来的诗歌 第十章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
一、反思散文
1、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以一批老作家的忆旧反思拉开序幕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尤其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使得他们在共同的政治文化语境中获取了类似的人生体验和反思意识。他们或回忆人生过往,或追怀亲友故旧,或反思社会历史,或剖析个人情怀。
2、巴金的《随想录》
主要内容:a、揭示“文革”灾难;b、追忆亲朋故旧;等; c、自我反思与忏悔。名篇《怀念萧珊》、《怀念胡风》、《纪念雪峰》、《怀念老舍同志》、《“文革博物馆”》等。
艺术特色: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作者往往从一件小事或一位故旧说起,娓娓叙谈,不蔓不枝,寓深沉于平淡,融炽热于冷静,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3、文化散文
它是八、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一些文化研究工作的学者,在学术研究研究之余创作一批融合理性思考和感性表达的散文作品,具有特别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原素。代表作家:余秋雨、金克木、张中行、王小波、季羡林等。《文化苦旅》凭借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真谛,反省民族文化和古代知识分子人格构成。并进而表现出了强大厚重的文化沉思,更改批刺和现代工业精英知识分子人格重构,理想的启蒙精神,“人文山水”。《道士塔》通过王道士的无知将理性的矛头指向当时封建知识官僚阶层。《西湖梦中》批刺了“隐逸文化”
《都江堰》长城与都江堰,秦始皇与李冰父子,对比反思。
余秋雨散文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功在于理性思考的深厚凝重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而表现出一种“大散文”风范。
4、史铁生
作者用朴素动人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对人生、母爱等的思考。提出“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将一已生命脉放在天地宇宙间考察,对自我的超越。
第四篇: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范文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时间是()A、1949年7月2日 C、1949年10月1日 B、1949年8月1日 D、1949年12月2日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时间是()A、1949年10月1日 C、1952年3月3日 B、1950年5月3日 D、1956年5月2日
3、《红旗谱》的作者是()A、陆文夫 B、邓友梅 C、梁斌 D、陈翔鹤
4、杨沫的代表作品是()A、《青春之歌》 B、《黑白》 C、《苇塘纪事》 D、《东方欲晓》
5、《三家巷》中作者着意刻的一个中心人物是()A、区桃 B、陈文雄 C、陈文婷 D、周炳
6、茹志娟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是()A、《百合花》 C、《剪辑错了的故事》 B、《静静的产院》 D、《如愿》
7、《回延安》的作者是()A、艾青 B、臧克家 C、郭小川 D、贺敬之
8、《阿诗玛》这部长篇叙事诗是()A、满族 B、蒙古族 C、壮族 D、彝族
9、被称为“语言大师”的是()A、曹禺 B、老舍 C、叶圣陶 D、沈西蒙
10、巴金的《随想录》是一部()A、诗集 B、小说 C、散文集 D、戏剧
11、下列作品是舒婷的有()A、《回答》 B、《致橡树》 C、《纪念碑》 D、《雪白的墙》
12、《乔厂长上任记》的作者是()A、蒋子龙 B、陈世旭 C、茹志鹃 D、方之
13、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是()
A、长篇小说 B、中篇小说 C、短篇小说 D、小小说 14贾湘农是党的领导者形象,这个形象出自小说()A、《三里湾》 B、《创业史》 C、《红旗谱》 D、《青春之歌》
15、《有的人》是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作者是()A、臧克家 B、艾青 C、何其芳 D、公刘
16、历史话剧《蔡文姬》共有()A、三幕 B、四幕 C、五幕 D、六幕
17、刘白羽的代表作是()A、《红太阳颂》 C、《日出》 B、《伟大的创业者》 D、《长江三日》
18、郭小川原名()A、郭恩大 B、郭苏 C、郭登云 D、郭湘云
19、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于()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20、《沉重的翅膀》获矛盾文学奖是第()A、一届 B、二届 C、三届 D、四届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报告文学的有()A、《歌德巴赫猜想》 C、《三门李轶闻》 B、《大雁情》 D、《月迹》
2、下列属于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的有()A、《人到中年》 C、《狗日的粮食》 B、《蝴蝶》 D、《天云山传奇》
3、建国后写成的剧本有()A、《一只小马蜂》 C、《蔡文姬》 B、《茶馆》 D、《关汉卿》
4、下列作品是古华的有()A、《杏妹》 B、《芙蓉镇》 C、《莽川歌》 D、《贞女》
5、巴金是现当代著名的()A、诗人 B、小说家 C、戏剧家 D、散文家
6、刘白羽散文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是()A、1949至1958年 C、1979年10月以后 B、1959至1965年 D、136至1949年
7、田汉改编了京剧()A、《白蛇传》 B、《文成公主》 C、《西厢记》 D、《谢瑶环》
8、《吐鲁番情歌》是一组以爱情为题的短诗,包括()A、《苹果树下》 C、《金色的麦田》 B、《葡萄成熟了》 D、《告诉我》
9、王愿坚的小说有()A、《党费》 B、《七根火柴》 C、《映山红》 D、《三人行》
10、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有()A、《东方》 C、《将军吟》 B、《李自成(第二卷)》 D、《冬天里的春天》
11、下列属于“先锋文学”的有()A、《我别无选择》 C、《我是谁?》 B、《透明的红萝卜》 D、《冰河》
12、郭沫若解放后创作的历史剧主要有()A、《蔡文姬》 B、《武则天》 C、《屈原》 D、《虎符》
13、下列属于“写实文学”作家的有()A、刘亚洲 B、郑义 C、梁晓声 D、残雪
14、下列属于赵树理作品的有()A、《小二黑结婚》 C、《铁木前传》 B、《李有才板话》 D、《荷花淀》
15、下列人物出自《青春之歌》的有()A、林道静 B、林红 C、江华 D、卢嘉川
16、《草木篇》这组托物咏怀散文诗包括()A、《白杨》、《梅》 C、《仙人掌》 B、《藤》 D、《毒菌》
17、下列属于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的有()A、《格萨尔》 C、《嘎达梅林》 B、《阿诗玛》 D、《吐鲁番情歌》
18、《茶馆》里的人物有()A、王利发 B、秦仲义 C、常四爷 D、祥子
19、“天安门诗歌”的艺术特点有()
A、朴素真挚 B、壮烈悲愤 C、机智泼辣 D、形式多样 20、下列属于知青作家的有()A、韩少功 B、张承志 C、史铁生 D、贾平凹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陈毅市长》这个剧本的作者是沙叶新。()
2、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
3、“伤痕文学”的旗号最先由王蒙发表的《青春万岁》引起的。()
4、第四次文代会于1978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
5、《谁是最可爱的人》表现志愿军英雄行为,优秀品质及其崇高的思想境界。()
6、江姐是《红岩》里的女主人公。()
7、柳青原名刘蕴华。()
8、《回延安》是公刘的诗歌。()
9、《茶馆》中刻画了一个民族资本家叫王利发的形象。()
10、“天安门诗歌运动”爆发于1976年9月。()
11、徐怀中的《西线轶事》属军旅小说。()
12、《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是李存葆。()
13、《“漏斗户”主》写的是陈奂生吃饭的问题。()
14、熊召政的《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副题为“致陕北人民”。()
15、艾青《光的赞歌》发表于1980年。()
16、舒婷《致橡树》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17、《报春花》的作者是崔德志。()
18、《陈毅市长》发表在1980年5月号的《人民文学》上。()
19、《大雁情》是黄宗英报告文学的代表作。()20、刘心武的《班主任》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四、简答题。
1、简述小说《红岩》情节发展的线索。
2、简述诗歌《阿诗玛》的艺术特点。
3、简述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艺术特色。
4、简述《茶馆》反映了三个令人诅咒的时代。
5、简述《吐鲁番情歌》的艺术特色。
6、简述《回延安》五个小节的标题。
五、论述题。
1、试论《蔡文姬》的主要艺术特色。
2、试论小说《芙蓉镇》的艺术特色。
第五篇: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时间是()
A、1949年7月2日 B、1949年8月1日 C、1949年10月1日 D、1949年12月2日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的时间是()
A、1949年10月1日 B、1950年5月3日 C、1952年3月3日 D、1956年5月2日
3、《红旗谱》的作者是()
A、陆文夫 B、邓友梅 C、梁斌 D、陈翔鹤
4、杨沫的代表作品是()A、《青春之歌》 B、《黑白》 C、《苇塘纪事》 D、《东方欲晓》
5、《三家巷》中作者着意刻的一个中心人物是()A、区桃 B、陈文雄 C、陈文婷 D、周炳
6、茹志娟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是()A、《百合花》 B、《静静的产院》 C、《剪辑错了的故事》 D、《如愿》
7、《回延安》的作者是()
A、艾青 B、臧克家 C、郭小川 D、贺敬之
8、《阿诗玛》这部长篇叙事诗是()A、满族 B、蒙古族 C、壮族 D、彝族
9、被称为“语言大师”的是()A、曹禺 B、老舍 C、叶圣陶 D、沈西蒙
10、巴金的《随想录》是一部()A、诗集 B、小说 C、散文集 D、戏剧
11、下列作品是舒婷的有()A、《回答》 B、《致橡树》 C、《纪念碑》 D、《雪白的墙》
12、《乔厂长上任记》的作者是()A、蒋子龙 B、陈世旭 C、茹志鹃 D、方之
13、赵树理的《锻炼锻炼》是()
A、长篇小说 B、中篇小说 C、短篇小说 D、小小说
14贾湘农是党的领导者形象,这个形象出自小说()A、《三里湾》 B、《创业史》 C、《红旗谱》 D、《青春之歌》
15、《有的人》是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作者是()A、臧克家 B、艾青 C、何其芳 D、公刘
16、历史话剧《蔡文姬》共有()A、三幕 B、四幕 C、五幕 D、六幕
17、刘白羽的代表作是()A、《红太阳颂》 B、《伟大的创业者》 C、《日出》 D、《长江三日》
18、郭小川原名()
A、郭恩大 B、郭苏 C、郭登云 D、郭湘云
19、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于()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20、《沉重的翅膀》获矛盾文学奖是第()A、一届 B、二届 C、三届 D、四届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属于报告文学的有()A、《歌德巴赫猜想》 B、《大雁情》 C、《三门李轶闻》 D、《月迹》
2、下列属于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的有()A、《人到中年》 B、《蝴蝶》 C、《狗日的粮食》 D、《天云山传奇》
3、建国后写成的剧本有()A、《一只小马蜂》 B、《茶馆》 C、《蔡文姬》 D、《关汉卿》
4、下列作品是古华的有()A、《杏妹》 B、《芙蓉镇》 C、《莽川歌》 D、《贞女》
5、巴金是现当代著名的()
A、诗人 B、小说家 C、戏剧家 D、散文家
6、刘白羽散文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是()
A、1949至1958年 B、1959至1965年 C、1979年10月以后 D、136至1949年
7、田汉改编了京剧()A、《白蛇传》 B、《文成公主》 C、《西厢记》 D、《谢瑶环》
8、《吐鲁番情歌》是一组以爱情为题的短诗,包括()A、《苹果树下》 B、《葡萄成熟了》 C、《金色的麦田》 D、《告诉我》
9、王愿坚的小说有()A、《党费》 B、《七根火柴》 C、《映山红》 D、《三人行》
10、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有()A、《东方》 B、《李自成(第二卷)》 C、《将军吟》 D、《冬天里的春天》
11、下列属于“先锋文学”的有()A、《我别无选择》 B、《透明的红萝卜》 C、《我是谁?》 D、《冰河》
12、郭沫若解放后创作的历史剧主要有()A、《蔡文姬》 B、《武则天》 C、《屈原》 D、《虎符》
13、下列属于“写实文学”作家的有()A、刘亚洲 B、郑义 C、梁晓声 D、残雪
14、下列属于赵树理作品的有()A、《小二黑结婚》 B、《李有才板话》 C、《铁木前传》 D、《荷花淀》
15、下列人物出自《青春之歌》的有()A、林道静 B、林红 C、江华 D、卢嘉川
16、《草木篇》这组托物咏怀散文诗包括()A、《白杨》、《梅》 B、《藤》 C、《仙人掌》 D、《毒菌》
17、下列属于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的有()A、《格萨尔》 B、《阿诗玛》 C、《嘎达梅林》 D、《吐鲁番情歌》
18、《茶馆》里的人物有()
A、王利发 B、秦仲义 C、常四爷 D、祥子
19、“天安门诗歌”的艺术特点有()
A、朴素真挚 B、壮烈悲愤 C、机智泼辣 D、形式多样 20、下列属于知青作家的有()
A、韩少功 B、张承志 C、史铁生 D、贾平凹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陈毅市长》这个剧本的作者是沙叶新。()
2、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
3、“伤痕文学”的旗号最先由王蒙发表的《青春万岁》引起的。()
4、第四次文代会于1978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
5、《谁是最可爱的人》表现志愿军英雄行为,优秀品质及其崇高的思想境界。()
6、江姐是《红岩》里的女主人公。()
7、柳青原名刘蕴华。()
8、《回延安》是公刘的诗歌。()
9、《茶馆》中刻画了一个民族资本家叫王利发的形象。()
10、“天安门诗歌运动”爆发于1976年9月。()
11、徐怀中的《西线轶事》属军旅小说。()
12、《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是李存葆。()
13、《“漏斗户”主》写的是陈奂生吃饭的问题。()
14、熊召政的《举起森林般的手,制止!》副题为“致陕北人民”。()
15、艾青《光的赞歌》发表于1980年。()
16、舒婷《致橡树》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17、《报春花》的作者是崔德志。()
18、《陈毅市长》发表在1980年5月号的《人民文学》上。()
19、《大雁情》是黄宗英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20、刘心武的《班主任》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关汉卿》中,关汉卿是一个(C)。
A.演员形象 B.军官形象 C.戏剧家和战士形象 D.侠客形象 2.《石室之死亡》的作者是(C)。
A.余光中 B.罗门 C.洛夫 D.郑愁予 3.《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中心情节是(B)。
A.林震与刘世吾的冲突 B.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 C.林震与韩常新的冲突 D.林震与刘慧文的交往
4.因诗集《玉门诗抄》等被称为“石油诗人”的是(A)。A.李季 B.王希坚 C.梁上泉 D.严辰
5.下列作品是以晚清为背景,对杀人刑罚极尽描摹的是(C)。
A.《四十一炮》 B.《透明的红萝卜》 C.《檀香刑》 D.《丰乳肥臀》 6.下列哪一作品是张洁创作的“改革小说”?(A)。
A.《沉重的翅膀》 B.《花园街五号》 C.《男人的风格》 D.《三千万》 7.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品,如《班主任》、《人到中年》、《春之声》、《绿化树》等,其中,《绿化树》的作者是(C)。A.王蒙 B.谌容 C.张贤亮 D.刘心武 8.贾平凹的《秦腔》采用的叙述视点是(D)。
A.内视点 B.内视点为主,外视点为辅 C.内外视点结合 D.外视点 9.刘心武的《班主任》是(B)思潮的先声之作?
A.反思文学 B.伤痕文学 C.改革文学 D.寻根文学 10.京剧“样板戏”除了两部作品外,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这两部作品是《海港》和(A)。A.《龙江颂》 B.《智取威虎山》 C.《红灯记》 D.《奇袭白虎团》 11.下列哪些作品是韩少功的寻根小说?(B)。
A.《远村》 B.《归去来》 C.《沙灶遗风》 D.《异乡异闻》 12.苏童为“重述神话”国际项目而创作的小说是(C)。
A.《米》 B.《蛇为什么会飞》 C.《碧奴》 D.《妻妾成群》 13.新时期大力用于描写工业改革题材的作家是(D)。A.张承志 B.梁晓声 C.余华 D.蒋子龙
14.短篇小说创作曾是“十七年”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区域,也出现了一批现在看来仍有艺术趣味的作品,如《山地回忆》、《红豆》、《百合花》等。其中,《红豆》的作者是(B)。A.赵树理 B.宗璞 C.茹志鹃 D.孙犁 15.小说《青春之歌》的时代背景是(C)。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九·一八”至“一二·九”’ D.“文革”十年 16.水生嫂是下述哪篇作品中的人物?(D)。
A.《边城》 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C.《小二黑结婚》 D.《荷花淀》 17.在朦胧诗人中,最早得到大家认同的诗人是(D)。A.顾城 B.江河 C.北岛 D.舒婷 18.“由微笑到沉思”是著名评论家黄秋耘对哪位作家的艺术风格在“文革”前后的演变所做的概括?(B)。
A.宗璞 B.茹志鹃 C.陆文夫 D.高晓声 19.诗歌《有的人》是为了纪念(A)。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郭沫若 20.散文《巩乃斯的马》作者是(C)。
A.季羡林 B.张承志 C.周涛 D.余秋雨
第二部分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卞之琳的代表性诗集是()。
A.《珠贝集》 B.《三秋草》 C.《鱼目集》 D.《十年诗草》 2.在革命历史小中,()是对革命“起源”的叙述。
A.《红岩》 B.《红日》 C.《红旗谱》 D.《三家巷》 3.下列作品中,老舍在解放后创作的有()。
A.小说《骆驼祥子》 B.话剧《茶馆》 C.小说《正红旗下》 D.小说《四世同堂》 4.王安忆写都市的三个中篇是()。
A.《逐鹿中原》 B.《文革”轶事》 C.《香港的情和爱》 D.《米尼》
5.汪曾祺写得最好的小说都是属于童年回忆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有()。A.《受戒》 B.《大淖记事》 C.《异秉》 D.《岁寒三友》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20世纪40年代后期___________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获得了很高的赞誉。2.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和赵树理的___________堪称双璧,代表了5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3.《座谈会纪要》的要害是林彪、江青合伙炮制了一个耸人听闻的__________。4.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___________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5. ___________是徐迟新时期的代表,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6.新历史小说,以苏童____________、《红粉》,刘恒的___________,乃至陈忠实的_____________等作品为代表,采用写实手法,借鉴寻根意识,改变既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观,展示20世纪前50年的社会现实、人生命运。7.《伤痕》是使风行一时的____________获得正式名称的作品。8.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的倾向可以追溯到文革末期,__________的出现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从地下付出水面的一个标志。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海子信奉存在主义的先驱、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诗歌是“澄明之境”的观点,他也欣赏海德格尔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关于“人,诗意地栖居”的钟情。()2.《随想录》的独特之处,在于作家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作家自我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
3.沙叶新的戏剧创作具有探索性与创造性,他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段对生活、人生、人类进行思考代表作有《绝对信号》《车站》《野人》。()4.莫言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为地域背景,以仁义村白、鹿两个家族的历史及其斗争为基本观点,描绘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5.《陈奂生上城》全面地显示了高晓声的艺术才华。在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他都作了可贵的探索和革新,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新成就。()
四、简答题。
1、简述小说《红岩》情节发展的线索。
2、2、简述诗歌《阿诗玛》的艺术特点。
3、简述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艺术特色。
4、简述《茶馆》反映了三个令人诅咒的时代。
5、简述《吐鲁番情歌》的艺术特色。
6、简述《回延安》五个小节的标题。
五、论述题。
1、试论《蔡文姬》的主要艺术特色。
2、试论小说《芙蓉镇》的艺术特色。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现代文学的终结当代文学开始。是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的一次团结的大会也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的会。
“干预生活”小说“干预生活”的文学的主张是对“歌颂和暴力”禁区的一次突围其特点是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进行揭露针砭和讽刺赞扬正面形象与积极力量具有批判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意义。代表作品有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李准的《芦花放白的时候》 “爱情题材”小说这些小说写“家务事儿女情”写悲欢离合借以拨动人们的“情弦”歌颂高尚的情操歌颂新社会抓住爱情生活所特有的内容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大胆探索人物内心的隐秘鞭挞自私和丑陋的灵魂批判旧世界发人深思对50年代前期颇为流行的概念化公式化的作品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如宗璞的《红豆》、邓有梅的《在悬崖上》
新辞赋体是郭小川独创的一种诗体句子长20多字而每段行数少2、3、4句长廊式、长句体格局较严谨章节大致相对称大量采用铺陈排比自然流畅音调铿锵的长句体和短句体铺张渲染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内部的严整强化了诗歌的形式美节奏美和抒情气氛形成了一种宏阔澎湃的气势。是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一大贡献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清明以诗歌的形式悼念总理反对极左路线为主题的天安门“四五运动”是亿万中国人在极左路线统治下的初步觉醒和抗议呼声是文革十年最重要和真实的诗歌现象是“文革”期间美学日常生活化和政治化的一种典型表现在艺术表达上十分通俗易懂就艺术创作而言没有提供多少经验但却意味着独立思想和独立写作的表达的再次复苏。
伤痕小说是指1977年开始出现的以“文革”时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主旨在于揭示文革悲剧展示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生活苦难和精神创伤控诉“四人帮”极左毒害的小说创作潮流是新时期文学浪潮的第一波。发端于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相继有一批文学作品问世短篇小说成就最高。
反思小说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的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
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伤痕文学:自1977年始,一大批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创伤的小说相继问世,这些小说沉痛地揭露出十年**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带给人的悲惨遭遇和内心创伤,深刻地提出了一系列与千百万群众命运休戚相关的社会问题,并引导人们去思考悲剧的原因。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是伤痕文学开先河之作。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二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是促进文艺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理论与批评十分活跃,尽管受到各种干扰,在一年左右时间里,文艺创作的主流还是健康的,可惜,文艺界的这种现象,很快被反右斗争扩大化化掉了,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双百”方针才被写进“宪法”
先锋派:当代的“先锋派”虽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流派,但最低限度的意义是指马原以后出现的那些具有明确创新意识,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的年轻作者。他们主要有: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娃、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北村、叶曙明等人,此外还有一些正在崭露头角且颇有潜力的新秀。《九月寓言》:对田园乡村文明的向往与挽歌。
1、乡村愚昧与落后的故事。如第六章“首领之家”,写村长赖牙在乡村的无限权威或淫威。同赖牙老婆大脚肥肩虐待儿子、媳妇的惨剧——大脚肥肩虚待儿媳三兰子致死;金友虐待妻子小豆。全村生活的极端贫困,所吃或赖以活命的食物,就是地瓜糊。
2、小村的浪漫与传奇故事。如流浪汉露筋与瞎眼女闪婆浪漫野合的故事,农民金祥千里买鏊子改变了小村的食物方式的故事,独眼义士三十年寻妻的传奇,庆余要饭被金祥收留。对乡村那种自由、充溢生命力、执着的生命形态的张扬。
3、小村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故事。而当小村边煤矿的开发后,小村便不存在了。体现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所谓乡村文明的挽歌。
写实文学: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刘亚洲的《黄植诚少校》、郑义的《冰河》刘心武的《5.19长镜头》等均是写实文学的优秀作品。“七月”派:“七月”派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人这一时期的创作,则强化了生命意识,在其名诗《悬崖边的树》、《半棵树》、《重读圣经》等作品中,他们超越了自己40年代的作品中的强烈的社会功利意识,而思考在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与牛汉的《半棵树》显示出处于逆境中的生命的不屈的意志。归来诗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批在新中国诗坛上一度被冤屈而消失了的诗人重返诗坛,唱起了“归来”的歌,他们被称为“归来诗人”,其名得之于艾青诗集《归来的歌》。
先锋小说中国当代文学中先锋精神的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诗歌与小说领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叶才形成了强大的阵容和声势。马原、莫言、残雪等人的崛起可以当作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稍晚于他们也被人们看作是先锋小说家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到90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先锋小说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与生存探索这三个层次上的推进,对以后文学创作的影响大。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百花文学: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女性文学:女性文学研究本是一种西方的文学批评观念,它产生于80年代末的欧美。以美国的格蕾·格林和英国的科拉·卡普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企图“改写所有由男性文化体系衍生出来的种种规范、典律”,“揭开久经压抑、掩藏的躯体、无意识以及文化、语言中的深层欲望”;其分析方法则“结合了语言学结构主义理论、马克斯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论”。我国的女性文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指的是关注女性生存状态与主体思想的文学作品,其作者不一定是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源于英美,带有女权主义色彩,代表人物如波夫瓦以女性关心话题为主题、面向女性读者的文学。
无名:所谓无名,是指当时代进入比较稳定、开放、多元的社会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变得丰富,那种重大而统一的时代主题往往拢不住民族的精神走向,于是出现了价值多元、共生共存的状态。“寻根小说”:
80年代中期由一部分青年作家有意识地发起和自觉推动的一股创作潮流,其直接的动因是因为前一阶段以反映改革为主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由于在艺术上面临着诸多难以处理的现实问题和改革本身的发展艰难曲折、复杂多变,迫使作家由现实问题转向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希望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寻找现实问题的答案、吸取现实变革的精神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寻根”作家的影响极为深远。因此,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就意味着当代文学开始了一个对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新发现和重新铸造的艺术追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寻根为宗旨的小说创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使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此以后成了小说创作主要的艺术旨趣。这种追求同时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的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写实文学: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题材有相应的真实性,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艺术抽象和艺术反映,溶新闻性与哲理性于一体,是新时期文学的一大贡献。刘亚洲的《黄植诚少校》、郑义的《冰河》刘心武的《5.19长镜头》等均是写实文学的优秀作品。《望星空》:作于1959年,该诗通过宇宙的“浩大无比”,“没有涯际”来对比人间与人生的有限和不足,从而潜在地表达了诗人对被主观狂热所左右着的现实的忧思,并且以倾斜与平衡,错位与和谐,躁动与平静的对立统一传达出一种启人深思的艺术张力。
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茹志鹃生卒年为(1925—1998),生于上海。两岁时丧母失父,随祖母撰于上海、杭州。祖母死后曾一度入孤儿院,40年代初随兄参加新四军。长期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1957年从南京转业到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刊》编辑,有短篇小说集《高高的白杨》、《静静的产院》、《百合花》等。最早以《百合花》的“清新、俊逸”风格受到茅盾的称赞。进入新时期,茹志鹃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她从那条路上来》的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如愿》、《春暖时节》、《静静的产院》为代表、等作品。《剪辑错了的故事》对于“大跃进”有所反思,在写法上引入了现代小说的某些技巧,一度引起文坛的关注。“新生代”诗人: 80年代中期,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发生了新的转移,加上“朦胧诗”的讨论和新潮诗歌长时间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一些“归来”诗人的创作渐趋沉寂。与此同时,推动新潮诗歌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后期创作,也更加热衷于艺术实验,迷恋抽象观念,因而也愈来愈远离现实生活和读者的感性经验。加上其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先后脱离国内诗坛,或转向其他体裁的文学写作,“朦胧诗”的创作和讨论的浪潮也开始消歇。在这期间,从新潮诗歌内部孕育生成的一股新的更年轻的创作力量,开始登上诗坛。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诗人。
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重要作品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由中共中央主持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根本上阐述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即文艺的方向)和“如何为”(即实现文艺方向的途径)的问题。《讲话》从生活,思想,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民文艺的必须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总结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我死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有一次深刻的变动。共名所谓共名,是指时代本身含有重大而统一的主题,知识分子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材料都来自时代的主题,个人的独立性因而别掩盖起来。与共名相对立存在的,是无名状态。朦胧诗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文革”后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如北岛、舒婷、顾城、杨炼等人
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先锋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流撞击的产物。它的创作摆脱了传统小说的写法,或运用意识流结构手法,通过联想进行时间空间对比;或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描写人物精神深处的荒诞性;王蒙的《夜的眼》是先锋文学的发韧之作,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张贤亮的《临街的窗》、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是代表作。新写实小说: 1989年3 月,《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专刊,从而使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年青作家被推到了众人瞩目的前台,其中的代表有池莉、方方、刘震云、范小青等。“新写实”三个字从此成为众多理论者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以往传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和教化责任,经过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变形,而成为一种“伪真实”、“伪现实主义”。为了纠正这种倾向,“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和实践者开始追求生活的本来面目,力求不再对生活作人为的矫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热衷于进行近乎自然主义的“生活流”细节描绘,并刻意避免在叙述中掺杂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在这种主张之下,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新鲜的气息,一时成为读者喜爱的新的小说形式。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