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残疾人旗下讲话:共享一片蓝天
共享一片蓝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共享一片蓝天》。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能够唱歌,能够欣赏音乐,还能在美丽的校园里读书……当我们再一次沐浴在阳光的温暖之中;当花草又吐露着醉人的芬芳时,也许,你并没有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可是,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可能永远都看不见花儿的笑容;永远都听不到鸟儿的歌声;甚至永远都没有“站起来”的权力。他们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残疾人,他们带着残缺的身体在这个世界上艰难地活着,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经历过无数的磨难,他们哪怕要取得一点点的成绩,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但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用自己的意志去拼搏、去创造,为自己的人生谱写出了壮丽的篇章。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一次春节晚会上那动人的舞蹈——《千手观音》吗?看完精彩的节目,你们可能很难想象,它是由聋哑女孩邰丽华领着20位聋哑演员排练出来的。《千手观音》这个节目,整齐度是非常高的,因为21个人的手要呈现出“千手”的姿态,就要求每个人的手要非常准确的到位,你高一点低一点都是不允许的。这个舞蹈甚至要求二十个人的呼吸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呼吸不能有快慢,否则就会影响动作的整齐划一。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排练时,邰丽华等二十名聋哑演员每天都一起围着录音机,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地板上,贴在音响上,靠着震动来感受音乐的节拍。
同学们,《千手观音》的成功演出告诉我们:残疾人跟正常人一样,只要靠着他们不懈的努力,只要我们给予她们机会,正常人能做的,她们同样也能!
五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助残日”。在此,我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手拉手,齐努力,关心、爱护、尊重残疾人,向同在一块热土上生活的残疾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我们和残疾人共享一片蓝天!
第二篇:共享一片蓝天
共享一片蓝天
——毛李小学“留守儿童”规范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我国有近二亿农民工,他们长年在外,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因为种种原因,子女不能随行,留守在家的儿童或独自生活,或由祖辈、亲戚托管。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其他儿童不尽相同,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引导不得法等原因,许多孩子萌生了“自己不如别人”、“被人遗弃”的思想,对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让每一名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让每一名留守学生得到关爱,共享一片蓝天,我镇“留守儿童”工作站通过成立一个领导组,建立两份档案,设立三个中心,开展四项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毛李小学服务于九村一镇直,适龄在校就读学生630人,其中留守儿童257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这其中还不包括单亲在外务工子女。这些留守学生大部分由祖父母隔代抚养,少数寄养在亲戚家中,由于留守儿童的处境特殊,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失,这种缺失容易形成他们不健全的人格,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具体做法
成立一个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李华忠为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确立“爱心妈妈”,为此项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立两份档案:
通过深入调研后,为便于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的开展,由各班设置了一份“留守儿童”统计表,将我们留守儿童的总数、性别、包班领导、班主任、爱心妈妈责任到人;各班由班主任牵头,建立一份班级留守学生详细档案,内容有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监护人姓名、住址、与留守学生关系、联系方式等。
设立三个中心:
一是在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帮扶中心,关心帮助特困留守儿童,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各部门的爱心捐赠,全校仅今年上半年就得到各类捐赠款物折合人民币近4000元。
二是设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关注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满他们的生活,学校对住校“留守儿童”进行全程跟踪管理,除和别的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正常活动外,放学后,由专任教师组织他们参加近两小时的各种活动,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唱歌、跳舞、看书、看电视。早、中餐尽量提高标准,让孩子吃饱、吃好,关怀之周到,令家长孩子感动不已。他们不再孤单、不再寂寞。渐渐地笑声多了,歌声大了,家长也放心了。
三是设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成立由班主任负责的关爱小组,挑选富有爱心、富有责任心的同学参与管理。留守学生的生活在班级居多,从早上上学到下午放学,近十个小时。老师们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们。曹顺同学是六(1)班的同学,该同学乖巧、聪明、学习成绩优异,深得老师的信任,可是去年冬他妈妈病逝,爸爸外出打工挣钱,把曹顺交由姨奶奶照顾,从此曹顺低迷不振,上课无精神,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且学会说谎,放学后泡在游戏厅,并谎称留校作业,经常骗姨奶奶的钱上游戏厅,班主任毛良凤老师看到此情况,多次家访,了解情况,经常与曹顺交心谈心,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用一颗慈母心终于唤醒曹顺的回归,在毕业考试中名列全年级第二。
开展四项活动:
一是开展结对活动,2007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对妇女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开展“五老”人士与特困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学校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具体到人帮助留守儿童。毛李小学校长李华忠把留守儿童周杨接到自己家里,拿出自己孩子的衣物送给他,还给他购买学习用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校长的带动下,全校老师纷纷给自己的帮扶对象送钱、送物、送温暖,和自己的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交朋友。
二是开展造福温暖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或在资金上给予帮助。2007年6月,副县长李珩为周杨等6人,每人捐助500元,共计3000元;2007年6月,县民政局工会主席李连志,县民政局扶贫办主任梁飞旺为王凤鸣等人捐助学习用具金额达400元;2008年春《楚天都市报》为胡宋轩等二人各捐500元;2007年6月,镇妇联主席宋宏玉代表镇政府为李雨涵等人捐款2000元,学校也为留守特困生减免作业本费、生活费近3000元,确保留守儿童在校安心学习、安心生活。
三是组建“爱心妈妈”队伍,聘请社会上有经验、有爱心的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我们主动与镇直各单位联系,将符合条件的28名热心人士聘为“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儿童。毛李小学六(2)班张平同学,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对孩子疏于教育管理,几次转学,该生纪律焕散,污言秽语,出口成“脏”,提起他人们就烦。罗云芳老师成了“爱心妈妈”后,利用女同志特有的细心,从帮他剪指甲这样的生活琐事做起,用爱心、用细心、用恒心感化他。一次,张平把当月的生活费花光还赊欠杂货店的钱,店老板找到了学校告状,罗老师了解情况后,替张平还清了欠款、补齐了当月的生活费,并对他进行耐心教育,张平想到罗老师在他危难之时替他解围,很是感动。今年“六·一”,张平用一首《感恩的心》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感谢。期末毕业考试考了全镇前100名。张平的妈妈暑假回家专程看望罗老师时,深情地对罗老师说:“我这个妈妈远不如你这个‘爱心妈妈’,我从内心里感谢你,感谢政府,感谢这个好年代。” 四是以镇福利院为德育基地,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关爱他人”教育,让留守儿童多一份孝心,多一份责任心。我们除了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外,更注重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到福利院为老人扫地、擦窗、为老人梳头、洗脚、为他人表演节目,听老人讲革命传统故事,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受助的人再帮助更多的人,把爱心接力棒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虽然我们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一些工作,但他们的成长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让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来关注我们的留守儿童,让全社会携起手来,切实行动起来,持之以恒,才能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二00九年十月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
——祝阿镇实验小学留守儿童帮扶实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现象已开始逐渐显现,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正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既是社会民生问题之一,也是当前教育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为此,学校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结对帮扶活动。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结对帮扶活动主要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现将有关留守儿童帮助情况记录如下:
首先,要注意采集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等信息。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其次,班主任要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生活概况,制定帮扶计划、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再次,教师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另外,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引导、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上、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这时班主任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绪,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
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总而言之,作为学校,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要更加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名单
第四篇: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学生,共享一片蓝天
————乌江中学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人民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打工谋生。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父母的关爱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学生,就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留在了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在当地读书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过早和父母分开的缘故,所以得不到更多的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的表现出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因此,近年来,“留守学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621人,其中留守学生229人(男生139人,女生90人),占学校总人数的36.88℅,这个比重在农村中学也是很少见的。在全部留守学生中,父母一方外出的110人,父母双方外出的119人。
留守学生的上课搞小动作,讲话,玩手机,睡觉,旷课,逃学,考试作弊,早恋,乃至打架斗殴的现象都比其他同学多。有少数学生一年到头大小问题不断,错误屡教不改,令教者非常为难。留守学生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留守学生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以致亲情缺失。
2.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由于亲情缺失,学生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学生表现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缺乏自信、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严重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3.留守学生道德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在很多地方由于家庭和学校的管理不善,导致留守学生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给社会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4.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上网成瘾,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监护人)教导,顶撞祖辈,在校自私自利,我行我素,不服管理。
5.留守学生安全问题严重,安全感差。部分留守学生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由于大部分留守学生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6.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出现教育困难的问题。
7.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面对学习,他们失去了家长的监督,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认真完成。在上课时也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也不积极。
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学校从校长开始到每一个教师,都充分的认识到关于留守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由校长亲自领导的“留守学生”管理组织,组织成员由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副主任,以及全校各年级班主任担任。组织机构如下:
乌江中学留守学生领导小组:
组长:周小东 校长
副组长:周星星、罗文辉
组员:施小斌、熊文兵、全校各年级班主任
2、在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学生坚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留守学生学会生活上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开展“五个一”活动
⑴、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为每一个留守学生建立“档案”,实行一人一档,有一部电话,一台计算机,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并利用时间组织留守学生在“家”中开展各种活动。
⑵、坚持“师生一同住”
学校在安排学生住宿的时候,非常重视“留守学生”这个群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教师和学生同住一栋宿舍楼,有些教师还和学生住在同一楼层,甚至部分教师把存在问题的部分学生安排和自己同住。这样,方便教师及时关心学生,也给“留守学生”增添却失的“父爱和母爱”。
⑶、开展“一帮一”活动
各班对留守学生进行一次成绩测试和身心调查,让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当“小老师”,给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学生安排一名小伙伴————学习上是好帮手,生活上是知心朋友,上课时提醒、督促其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课余时帮他自动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快乐时和他聊天,为他排忧解难。
⑷、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积极实施“德育教育”工程,开展多姿多彩的认为关爱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⑸、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留守学生”管理组织全体成员,积极引导“留守学生”在每学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借以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性格,使学生养成活泼、积极、阳光、健康的身心状态。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用爱心来浇灌“留守学生”枯萎的心花,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在爱的滋润下健康的成长。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学生吧!
让我们所有的关注、爱心,为留守学生托起一片蓝天,并让这片蓝天永远湛蓝!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关爱留守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 “留守儿童”。
我县是一个人口大县,由于整体经济比较落后,是遵义市有名的贫困县。改革开放后,我县农民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到经济开发区去打工,成为了全国有名的人口输出大县。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打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校有1650名学生,其中就有50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老年人抚养带来的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年人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就会被孩子模仿,形成老年人的一些心理特征。一是思想固化。老年人已经到生命后期,其思维的模式已经成型和固定,缺乏了灵活性,就会表现在生活之中。孩子长期的生活和学习,往往出现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和行为,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容易形成人格障碍。二是性格惰化。老年人由于年龄大都喜欢安静,照看孩子不能出去运动,大多时候在家中与孩子交往,长期的安静就会使孩子缺乏活力,不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从而造成孩子视野狭窄。这对于孩子养成开阔的胸怀,宽容的性格受到限制。三是心理老化。老年人心理特点是担心忧虑较多,对于变老、死亡时常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年龄变老,呈现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使孩子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在困难面前缺乏勇敢顽强的斗志。四是信心退化。老人抚养孩子,常常缺乏教育孩子的心理知识,又因父母不在身旁,过分的溺爱,为孩子承担起一切,应该孩子的承担责任,又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会使孩子变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
2、缺少父母关爱带来的心理问题
长期留守的儿童,有的一年与父母都难见到一面,缺少父母关爱和温暖,他们的负面情绪情感体验比较深刻,有的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交往。一是焦虑。长期留守与老人生活,父母与孩子难于建立亲子关系,致使这些儿童表现出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容易激动、与伙伴难于相处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有事闷在心里,不轻易向人表露,有时容易冲动。二是抑郁。长期的压抑,会使留守儿童性格过于内向,孤独离群,难于适应集体的生活,交往困难;情绪低落,没有开心的感觉,爱发脾气,经常的内疚和自责;行为退缩,逃学、打架、不听话等;如果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转化为攻击行为。三是自卑。自我感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经常暗示自己较差,就会引起不良地的情绪反应,认为自己不美满、不得志,命运不好灰心丧气,情绪低沉,抑郁寡欢,缺少知心的朋友,对学习没有兴趣,生活也不快乐。如果需要父母参加的活动,这些的儿童的自尊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失去心理平衡,自卑越发的严重。四是孤独。长期的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儿童感到寂寞和孤独,首先是语言减少,而且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在行为上缺乏社交的技巧,情感淡漠。儿童孤独最初的表现是语言和情感方面的问题,时间久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那时后果更为严重,儿童的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3、家庭教育弱化带来的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的在外,一段时期内家庭的功能就会弱化,影响孩子心理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一是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如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接人待物也有差距,人际交往不良,这些儿童基本的生活功能不算健全。二是自控能力低。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往往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对待为人和处事缺乏正确的思考,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容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三是学习成绩差。由父爱母爱的缺失,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到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在由心理问题在转变为生理问题这样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地情绪情感和环境下成长,在缺乏父母的管理,在学习上没有人员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终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四是价值观念扭曲。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的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十元、二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五是行为不端,自控能力差,无视纪律,甚至于违法犯罪。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给孩子行为上以正确的指导,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多溺爱放纵,致使孩子小错不断,听之任之。好多孩子学会了抽烟喝酒,在社会上学校里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陷入犯罪的深渊。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一)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在挣钱的同时,多想想孩子,不要无视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同时,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这比挣钱,更有价值——因为有孩子才有将来。
(二)学校加强管理、教师讲究科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辅导
针对留守儿童,我校政教处专门为其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生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2、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要常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我校就专为留守儿童开通“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活动室,亲情交流室,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QQ聊天、视频等,加强了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同时经常检查留守儿童洗脸、刷牙、洗脚,作息习惯等行为习惯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
3、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
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4、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因此我校特地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学生进行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同时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不单单我们学校就能独立完成,它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心理和社会等专业人员要积极的关注。让我们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幸福安康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