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说课稿
石河中学 谭西平一.说教材。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里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比较典型的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着重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学本单元的说明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生物、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说明事理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果关系,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教材设置本单元的意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
1.使学生初步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并学习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观察社会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3.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引发学生思考祖国和人类的未来,进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4.学习以逻辑顺序安排事理的结构,并了解从多角度说明事理的方法。二.说教学设想。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多年来,我常常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我的教学之中。因此我认为,教给学生必要的常识是自然的,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方法,培养他们能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是自然的,而我对“传道”还有一个理解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且,在“授业”的过程中,一方面教给他们学习的钥匙,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进入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先浏览整个单元,包括四篇课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写作等,对本单元有个整体感知和初步了解。另外,“单元说明”是必读的,而且得用心读,做批注。因为它对本单元的学习有一定的提示性和启发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同时,它也阐明了本单元文体的有关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等,学生从这里即可了解有关常识,掌握学习的钥匙,明确学习的目标。这一步相对于以前那种通过逐课讲读、练习、总结来落实知识的传统教法有一定的突破,而且对于实践由“教”到“不教”的教学思想很有实际意义。
教学本单元,要注重整体阅读。本单元四篇事理说明文分别介绍了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前三篇侧重自然事理,第四篇侧重社会事理。四篇独立的课文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通过几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顺序也值得斟酌。如果按以往的常规思路,往往是先以两篇讲读课文为教学范例,再以两篇自读课文作为训练的文本。而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来分析,把事理说明文的文体常识融合在有一定难度的讲读课文中去实施教学,往往教学任务繁赘,课堂教学显得臃肿而拖泥带水,教学重点不突出,效果并不佳。本单元两篇讲读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文中有很多关于生物学、物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列举的有关材料,学生都很难理解和接受,需要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为了有效而轻松地实施教学,同时也为了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打破先讲读再自读的套路,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方案,就是由师生共同商定四篇课文的学习顺序。在发动学生浏览全单元之前,我先提出这种设想,学生有目的地浏览,这样学生整体阅读本单元也有兴趣和目标。浏览完后,学生谈看法,老师提建议。这个过程有趣而有效。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习顺序的确定上,我们的依据主要是难易程度和关注程度,原则上先易后难,关注率高的先学。这样就可以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兴趣。通过摸底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最关注的要数《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篇课文,看到标题,学生就想知道“海洋为什么是未来的粮仓”。而且这篇文章难度不大,即使不了解事理说明文的常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也能基本把握作者所说明的事理,而且很容易理清文章的结构条理和逻辑顺序,课后第二、三题正好便于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在七年级学习过事物说明文,有一定的阅读说明文的基础,只是对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了解得不够。如果先刻意去讲解事理说明文的常识,去比较这两种类型的异同,恐怕学生很难接受,老师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或者把很多精力放在弄懂文章所阐述的理论和列举的材料上,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以浅显的自读课文开头进行教学其实也遵循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教学《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时,先淡化文体常识去引导阅读,在学生自然地理解有关事理之后,再进一步有意识地融合文体常识去分析,归纳,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教学,是最适合于本文的教学手段。
2.注重比较阅读和迁移训练,是最实用的方法。将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比较,将课外文章与课文作比较,将课内与课外联系,从课内到课外迁移。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作用。课前浏览本单元,商讨学习顺序;课上看图片,展开想象,丰富知识;课外查资料,制课件,开展探究活动。四.说教学重难点。
事理性说明文往往都是为了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而写的,实用性很强,有明确的写作目的。教学生阅读这篇课文,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文章的目的性,文章阐释的是什么事理,想要解决人们关注的是什么问题及怎样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注重四个方面: 1.把握文章所说明的事理。
2.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3.进一步掌握不同的说明方法。
4.体会文章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特点。其中,让学生领会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以及对文章逻辑顺序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五.说教学过程。
先单元整体感知,再分五个板块进行。第一:引导阅读,快速而轻松地把握课文内容。第二:融合文体常识指导分析,把握教学要点。
(一)把握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及其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二)分析说明顺序。明确:1.段落过渡与衔接; 2.总分结构与逻辑顺序。
(三)分析说明方法:以课后第二题为例分析,侧重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
(四)体会说明语言(这一步根据课堂进展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取舍):以课后第三题为例,体会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表程度、范围、限定等方面)。第三:迁移拓展。
(一)通过图片欣赏,了解海洋食物、海洋污染、海洋环境保护等知识。
(二)想象拓展:通过媒体展示《海洋,人类未来的希望》开头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海洋是未来的 ”,意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资源。第四:课堂训练。训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栖身地》,落实文体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第五:课外活动。思考有关人与自然的主题,开展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增强海洋意识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大问题。
打印教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
石河中学 谭西平【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与思路。
2.能识别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认识海洋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与思路。
2.能识别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领会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了解事理说明文的逻辑顺序。【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感知。让学生明确事理说明文的学习目标。二.引导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10分钟左右)
(一)看图片和视频,导入课程。
(二)速读课文。讨论、交流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三.融合文体常识指导阅读,把握教学要点。(20分钟左右)
(一)把握文章所说明的事理。
讨论:1.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事理?
2.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有什么区别? 明确:1.本文说明的事理。2.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二)分析说明顺序。
思考并交流: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明确:
1.段落过渡与衔接。
2.总分结构与逻辑顺序(由果到因及事物的几个方面)。
(三)分析说明方法:
以课后第二题为例分析。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四)体会说明语言(这一步根据课堂进展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取舍):
以课后第三题为例,体会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表程度、范围、限定等方面)。
(五)小结:事理、结构及顺序、方法、语言四个方面。四.迁移拓展。(5分钟左右)
(一)欣赏图片,并得出结论。
(二)想象拓展:
展示《海洋,人类未来的希望》开头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海洋是未来的(补充:大粮仓、大矿场、大能源库、大药房、大建材基地、栖身地、地球气候的天然调节器„„)
五.课堂训练。(10分钟左右)
训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栖身地》 六.课外活动。
(一)思考: 1.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2.面对人类“下海、入地、上天”的探索,你有什么感想?
(二)探究活动:
班级分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备下一次课堂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有关新闻与图片。
自备教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
石河中学 谭西平【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与思路。
2.能识别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认识海洋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与思路。
2.能识别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教学难点】
3.理解本文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4.领会到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以及对文章逻辑顺序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感知。让学生明确事理说明文的学习目标。二.引导阅读,把握课文内容。(10分钟左右)
(一)看图导入课程。
1.图片1,图片2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图片3 :生死危机—→粮食?
2.师问:从上面的图表和文字中,大家看到了什么现状?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讨论。过渡:(第一段)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人类将从哪里获取粮食? 3.图片4 过渡:海洋——奇妙的世界 4.视频欣赏:奇妙的海洋
5.引出课题。
(二)速读课文。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如海藻=15小麦)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藻类、浮游生物、鱼虾、未开发的海洋生物)三.融合文体常识指导分析,把握教学要点。(20分钟左右)
(一)把握文章所说明的事理。
讨论:1.这篇文章阐释了什么事理?
2.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有什么区别? 明确:
1.本文说明的事理:原因(海洋为什么是未来的粮仓)2.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
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它说明的目的主要是回答“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比如海洋为什么是未来的粮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等等;而事物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回答“是什么样的”的问题,比如苏州园林、未来的桥梁、导弹、小动物针鼹等。
区别的关键:一个是具体的事物,一个是抽象的事理。
(二)分析说明顺序。
思考并交流: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
整理提纲,明确: 1.段落过渡与衔接。(扫读课文)
2.总分结构与逻辑顺序(由果到因,事物的几个方面)。
(三)分析说明方法:
以课后第二题为例分析。课文在阐释事理时,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四)体会说明语言(这一步根据课堂进展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取舍):
以课后第三题为例,体会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表程度、范围、限定等方面)。
(五)小结:事理、结构及顺序、方法、语言四个方面。
教师: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海洋为什么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明白了在说明事理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的语言要准确,可以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我们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学习,更加深了对海洋的了解,我们知道:海洋不仅是人类未来的粮仓,它还蕴含着无尽的矿藏、能源,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增强海洋意识,都有保护好海洋资源的责任和义务。四.迁移拓展。(5分钟左右)
(一)图片欣赏: 1.海洋食物。2.海洋污染。3.保护海洋环境。提问:从上面的图表和文字中,你又了解到什么令人高兴的或者堪忧的信息?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结论:1.海洋能提供丰富的食物;
2.海洋污染严重;
3.增强海洋意识,保护海洋环境,保护人类未来的粮仓。
(二)想象拓展:
媒体展示《海洋,人类未来的希望》开头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海洋是未来的(补充:大粮仓、大矿场、大能源库、大药房、大建材基地、栖身地、地球气候的天然调节器„„)
海洋,人类未来的希望
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0.8%,从这点上看,地球基本上是个“水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
”“
”“
”“
”„„ 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关系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gx/more.asp?i=1219&title=8&press=11 五.课堂训练。(10分钟左右)
训练:《海洋是未来的栖身地》 海洋是未来的栖身地
在地球人满为患的威胁渐渐向人类进逼的今天,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人类未来的栖息地也主要寄托在海洋上。除移山填海造人工岛外,建设海上浮动城市也将变为现实。日本的一些建筑商正计划在离东京120千米的海面上筹建世界上首座可居住100万人口的海上城市,估计将耗资2000亿美元,将在21世纪下半叶建成。
移居海底也是人类未来的一条栖身出路。现代科学技术已有可能把这一幻想变成现实。早在1912年,人类便开始了建造海底居民点的试验。这年,在红海苏丹港外水深14米的海底,一名叫柯斯塔的苏丹人自告奋勇地出任海底居民点的“村长”,带领20户居民共50多人移居海下。70多年中,尽管不少移居村民已先后去世,但新居民前仆后继在海底生活,人丁越来越兴旺。现代科学技术完全可以解决海底居住的一些技术难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广阔的海洋空间,开发海底资源,更大胆的设想已被科学家提出,即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将人类本身由单一的“陆地人”改造成能适应海洋生活的“两栖人”。
1.本文从、、、四个方面说明了“海洋是未来的栖身地”。
2.划线语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3.体会文章加点的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 人类未来的栖息地也主要寄托在海洋上。
② 现代科学技术完全可以解决海底居住的一些技术难题。六.课外活动。
(一)思考:
1.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现今人们保护环境的主题,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 2.面对人类“下海、入地、上天”的探索,你有什么感想?
(二)探究活动:
班级分组,讨论下列一些专题,要求人人找资料,准备下一次课堂发言。每个小组要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展示。
1.海洋生态环境的现状。
2.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有关新闻与图片。板书设计:!
逻↓
总说
海洋—————→粮仓
举例子 作诠释
辑↓
↓
?
顺↓
↓
1.海藻
分类别 列数字
序↓
分说 ———— 原因
2.浮游生物丰富
↓
3.鱼虾众多
作比较 ↓
4.未开发的海洋生物
说明顺序
事理(抽象)
说明方法
↑
事物(具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同步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栖息(qī)磷虾(líng)
B.开辟(bì)潜力(qián)
C.维生素(wēi)捕捞(bǔ)D.浒苔(hǔ tái)鹧鸪(zhè gū)
二、下列形近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A.虑:深思熟虑 虚:谦虚 B.资:资本 姿:姿势
C.鳞:波光鳞鳞 嶙:嶙峋 D.维:维护 惟:惟心
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来说是生死攸关的。海洋被污染,森林被砍伐,人类在不断地索取,也在不断地破坏。也许有一天,当我们面对着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失去了我们的生存所需时,我们——至高无上的人类才会意识到自己都做了什么。这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盲目的幻想。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对我们来说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的迫近更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我们必须为自己敲响警钟。
1、生死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满目疮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危言耸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并说明理由 A.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对海洋的研究开发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B.海洋能提供给我们的藻类、浮游生物、鱼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物。
C.深海和远洋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和开发我们还会获得更多的食物来源。
D.海洋中有大量可待开发的资源,只要人类能无限地开发利用,无限地进行捕捞,就不用担心地球上会缺少人类所需的食物。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解释说明加粗的词在句中所起到的作用
1、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他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②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1、本段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文中加粗词具体指代的内容。
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解释它的作用。
①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D
二、D
三、1、关系到生存和死亡。
2、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
3、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4、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四、D 作者是基于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条件而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五、1、“可耕”是对土地资源的限制,从而说明资源短缺。
2、“不破坏生态平衡”这个短语表明了作者的基本立场,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六、1、藻类可以作为人类的食品。
2、它们:可食用藻类。这:某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七、1、列数字,说明人工养殖食用藻类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
2、作比较 说明藻类新品种是优质营养物质。
http://www.xiexiebang.com/gx/more.asp?i=1219&title=8&press=11 海洋,人类未来的希望
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70.8%,从这点上看,地球基本上是个“水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大矿场”“大药房”“大能源库”“大建材基地”„„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关系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海洋——人类未来的“大粮仓”
…………
海洋——人类未来的“大矿场”
海洋也是人类未来的“大矿场”。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大多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据推算,每立方千米海水中,除去水分之外,还有3750万吨化学物质,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其中盐3000万吨、氧化镁320万吨、碳酸镁220万吨、硫酸镁120万吨、溴72万吨„„
在靠海岸的滨海地层里,富集着丰富的钛铁矿、金红石、锆英石等稀有金属矿物。在海底还蕴藏着大量的矿物资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现已探明海底金属结核就有锰、铜、镍、钨等40多种,每平方千米的海底下就蕴藏1万—5万吨矿物团块。仅锰结核矿,全球海洋储量就达3万亿—5万亿吨,并且每年还以1000万吨的速度增长着。其中含铜量海洋是陆地的50倍,含镍量为600倍,含钨量为3000倍。估计整个海洋的矿产资源达6000亿吨。
海洋——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
海洋又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除可以利用潮汐、波浪、海水温差等发电外,海水中蕴藏的铀约有40亿—50亿吨,为陆地储量的数千倍。海水中的氘和氚所蕴藏的总能量折成石油将超过现有海水的总体积。1千克氘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0000吨标准煤。如把海水中的氚通过核聚变方式向人类提供能源,可供人类利用几百亿年,而且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估计储量约有1000亿—3000亿吨,为陆地可采量的15倍以上。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又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的能源——冰的沼气水化物(即可燃烧的冰)。专家们估计海底下储藏的这种燃料有10万亿吨,相当于目前已知古生物能源载体所含碳的两倍,据说可供人类开采利用100万年。1997年,美国科学家还在大西洋西部的布莱克海脊发现了一个固态甲烷储藏地,其储藏量相当于150亿吨煤炭。
海洋——人类未来的“大药房”
海洋不仅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大矿场”和“大能源库”,而且还是人类未来的“大药房”。药学工作者用现代科学方法已从20多万种海洋生物中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海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1000种以上,同时还从海洋矿产和黑泥中发现和提炼出多种药物。日本科学家还从海洋动植物中分离出大约3000种有医用价值的物质。按海洋药物的用途大体可以分为:治心脑系统药物、抗癌药物、抗微生物感染药物、滋补保健药物和其他药物五大类,构成一个门类较多、数量众多、品种繁杂的“蓝色大药房”。既可用于人类疾病(特别是癌症)的防治,又可用作农牧业的病虫害防治。从河豚鱼子中提炼出一种极为珍贵的抗癌药物——“阿拉伯糖核嘧啶”。海洋中的一种多毛纲动物——海蚕,含有一种毒素,可杀死昆虫。科学家已从中分离出一种毒性很强的农业杀虫剂——海蚕毒素,杀虫效果极好。与化学农药比较,它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对人畜等热血动物无害,在土壤中也不会存留很久,是人类未来的一种理想的农业杀虫剂。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从海洋生物中还发现许多可以增强动物免疫力的活性物质。临床试验证明,将这种免疫物注入人和动物体内,可提高免疫力一倍多。
又据专家研究发现,海水中含有与人体血浆相同的成分,具有特殊的医疗功能,能治疗多种疾病。在35—37℃的温度下,海水所含的各种矿物盐和微量元素(共有70多种)能通过皮肤进入人的肌体,可促进疾病的治疗。海水中含的多种微小的活性物质,浮游生物能分泌出一些具有抗生素灭菌的物质和激素。这些物质在进入人体内部后能激起化学反应和带来生物平衡。
研究海洋生物还可破解不少人类之谜。如通过研究鱿鱼的神经细胞可能会最终找到战胜人类老年痴呆和帕金森氏病的有效途径。
利用海水、阳光和海滨空气来治疗、健身的海疗法,也是目前很有吸引力的健身疗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蓝色海洋中还会发现更多的“仙丹妙药”,为人类健康效力。
海洋——人类未来的“大建材基地”
从已发明的技术看,未来人类向大海要建筑材料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20世纪90年代,西班牙工程师豪尔赫·扎普等发明了一种生物建造法,向大海要建材。他们以金属网和电流为原料,再利用海洋中的生物(主要是贝类)制成可以完全使用的砖、瓦、管道及其他建材。首先,工程师们把金属网制成预定的形状,并将其放入海水中。接着,给金属网通上微弱的电流,剩下的工作就由海水和热带海底动物来完成,这样工程师们就可坐享其成了。仅需3个月,金属网上就会布满一层厚度为半厘米的有机物(碳酸钙),各式各样的建材便成型了,而且物美价廉,经久耐用。
被誉为“日本的爱迪生”的著名发明家藤增博士还发明了一种化学建造法,用一种凝固剂直接将海水变成坚硬的石砖。
由此看来,海洋也将是人类未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筑材料基地。
海洋——人类未来的栖身地
在地球人满为患的威胁渐渐向人类进逼的今天,人类在陆地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人类未来的栖息地也主要寄托在海洋上。除移山填海造人工岛外,建设海上浮动城市也将变为现实。日本的一些建筑商正计划在离东京120千米的海面上筹建世界上首座可居住100万人口的海上城市,估计将耗资2000亿美元,将在21世纪下半叶建成。
移居海底也是人类未来的一条栖身出路。现代科学技术已有可能把这一幻想变成现实。早在1912年,人类便开始了建造海底居民点的试验。这年,在红海苏丹港外水深14米的海底,一名叫柯斯塔的苏丹人自告奋勇地出任海底居民点的“村长”,带领20户居民共50多人移居海下,70多年中,尽管不少移居村民已先后去世,但新居民前仆后继在海底生活,人丁越来越兴旺。现代科学技术完全可以解决海底居住的一些技术难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广阔的海洋空间,开发海底资源,更大胆的设想已被科学家提出,即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将人类本身由单一的“陆地人”改造成能适应海洋生活的“两栖人”。
海洋——地球气候的天然调节器
海洋——大气系统是地球气候的巨大天然调节器,保持和保护这个系统的自然调节和平衡力不受人为破坏,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海洋调节气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量收支平衡器。海洋吸收的热量(主要是太阳辐射)和散失的热量(主要是蒸发)基本保持了收支平衡,它对地球气温保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缓解地球气候变暖。海洋是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废气的巨大容器,生长在海洋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就可以吸收大气中大约30%左右的二氧化碳,一种像虾一样专吃浮游生物的甲壳动物,在食后要沉入深海排泄,也能使有机碳在海底沉积。用卫星数据推算,海洋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11亿吨。
3向地球大气提供氧气,保持氧气同位素组分的平衡。前苏联科学家B·布加托夫,经过20多年研究,证实地球大气中的氧气除1/3是地球绿色植物释放的外,有2/3是地核通过海洋向大气提供的,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氧气在大气中混合才保持了氧气同位素组分的平衡。海藻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大量释放出氧气,参与氧碳平衡。
此外,海洋里的巨大洋流运动(特别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水温的波动,可使天气发生异常变化,为人类预报、预防全球异常气候提供了重要线索,以利人类防灾减灾。
由此看来,在全球人口不断增加、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日渐恶化的今天,保护海洋,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使它不受污染,对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何等重要啊!然而,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远不如宇宙空间,从联合国公布的数据看,人类调查过的海底还不到5%,海洋的面目究竟如何,人类还认识得很不够。更令人痛心的是,人们至今还把海洋当成填不满的垃圾场和污水坑,任意向海洋排放污水和工业废物,使它遭到严重的污染,同时又采取过度开发、残酷捕捞等手段,掠夺海洋资源,使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此,地球已在大声呼吁:是到了人类应该保护和拯救海洋的时候了,如果没有健康的海洋,人类也注定要灭亡!
人类啊,清醒吧!要时刻注意保护好自己未来的希望——海洋。(摘自《百科知识》1998)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堂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文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先总说后分说,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精致,层次清楚,水到渠成阐释事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与思路。
2.能识别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
3.认识海洋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教学重点】
1.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与思路。
2.能识别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教学建议】
1.展示地球的立体图像,感知海洋所占的比例之大,陆地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人口不断增加的现状,由吃饭问题引出课题。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依据关键语句(过渡语句)交流: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理清课文的思路及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果溯因。
4.学生研读课文的3——6段,找出其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准确的特点。
5.研读开头和结尾,找出议论性语句,理解其首尾照应的特点及作用——提示或者警醒人们增强“海洋意识”。
6.学生探究交流:海洋除了给我们提供粮食之外,还给我们提供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由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说课稿
安海中学
许文展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选自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3篇课文(自读课文),整个单元均是事理性说明文,本课主要介绍海洋科学方面的知识。说明文在上学期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基本能掌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等,教材安排本课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文的方法自学课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性说明文,主要阐释原因:即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全文主要从第二部分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原因。文章谈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而是广义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鱼虾。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式。这篇文章主要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说明方法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来写作事理性说明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之所以安排在本册还有一个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海洋国家之一,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辽阔的海域是祖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在21世纪,无论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公民来讲,增强“海洋意识”都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一大问题,文虽短,所谈的问题却很大。这篇课文的教学将是给学生带来的是一个新的体验,认识大海,了解海洋知识,对树立海洋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保护海洋,实际上是保护了人类,增强环境意识,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
由于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的过程中,要求阅读相关的海洋知识(包括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增强知识的积累,加之,学生已学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本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通过自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了解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从网络、图书馆搜集有关海洋的资料。
2、课外自读、课内自学与课堂检测相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2、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2、难点:了解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教学环境设计
1、教学媒体(资源):电脑、课件、图片、文本等。
学生在课堂上一起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海洋的知识,积极参与进来,并通过观察海洋资源图片,激发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运用多媒体信息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并注重学生引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阅读方法,提高学生与文本的亲和力,培养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其它:执教《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一课时,充分利用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多媒体的教育技术辅助下,实行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的零距离对话,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自我情感流露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观看图片,进入学习活动。学生注意观察画面,并说说“在画面中你看到什么?” 用直观形象的图片与相关资料进入教学符合初二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完成相应练习。提要求,引导学生体会题目的作用。检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相应问题。回答题目采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并利用文本材料,接受老师的提问。明确文章说明的问题、说明顺序及结构特点。学生初步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3、讲练结合进一步分析课文内容。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分析课文内容。请同学来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大意。讲练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全班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个别划分段落层次及各部分大意。回答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重视在初二年级学生中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多元化训练,做到讲练结合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的要求。
4、思考练习,巩固知识。
教师适时出示相关学习要点,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一些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并试着回答。并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样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更牢固,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5、拓展感受体验。
教师出示课件,大屏幕上出现几幅海洋受污染的图片。教师适当讲解,并带领学生感受,之后和孩子共同体验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学生观看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各自感受。体验保护海洋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练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6、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二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习识别和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以及了解《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为掌握运用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 教学难点为如何关注海洋的现状和未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简介《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是人类“未来的大矿场”,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是人类“未来的大药房”,是人类“未来的大建材基地”,是人类“未来的栖身地”------
二整体感知问题设置探究明确
1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2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明确:本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1-2)说明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二>(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粮仓的原因。
<三>(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三详读本文第二部分
设问:1。列举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粮食?
2本部分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3本部分的结构?
明确:可以提供①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远洋鱼虾,潜力巨大。(板书)
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结合课后二)本部分结构:先总后分
四分析第一部分的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好处和最后一部分议论的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的议论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最后一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照应开头。
五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表达的准确性。
①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们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②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③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明确 : 1“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六课外延伸:
1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2我国的海洋经济现状如何?
第三篇: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导学案练习参考答案
1、基础知识(1)略
2、感知课文
(1)D 理由:海洋资源是巨大的,尚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可以是无限制的。相反,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海洋的开发应是有节制的,应“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进行。
(2)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因为大海里有—— ①海藻类食物。海藻类中有多种类别的可食用藻类。数量大,品种多,增产潜力大,而且许多海藻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类所需的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海藻食品,提供蛋白。②丰富的浮游生物,加工食品。③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是人类熟悉的食物,远洋渔业还有待开发,潜力巨大。
(3)本文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效地说明了“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分类别。如介绍可食用的藻类,作用:将“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按“褐藻类”“红藻类”“绿藻类”分类进行说明,突出藻类种类之多。举例子,如,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如,“……提高了2000多倍……”“……1公斤顷……可获得20吨蛋白质……”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用列数字的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藻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最后拿1公斤水面上生产的藻类与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说明开发利用海洋的价值。又如,介绍南极的磷虾一节,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用:突出其产量高、资源丰富等等。
3、语言品读
譬如:副词在说明文语言中重要作用。
①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②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明确 :① “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又深了一层。②“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4、拓展延伸
明确:
问题1.还有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盐、氧化镁等矿产资源,潮汐、水波水能资源等等。
问题2.赤潮、石油泄漏、白色垃圾等。
问题3.增强环保意识、建立公约、立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等。
第四篇: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定稿)
语文预习资料
目前海洋开发的速度应该加快还是放缓
正方观点:目前海洋开发的速度应该加快。
理由: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预计将达90亿,人口过多与粮食不足间的矛盾将变得更加尖锐。另外,随着富裕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生命科学的发展大大延长人们寿命,人类将消费更多的高蛋白食品,社会面临的压力将变得更大。而海洋蕴含着巨大的能源潜力,它能满足人类生活发展的需要。并且海洋中还有许多未知的资源等待开发利用,人类更应该未雨绸缪,积极筹划。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正在逐步改变人类对海洋的掠夺性开发。
反方观点:目前海洋开发的速度应该放缓。
理由:众所周知,目前海洋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人类对海洋采取了盲目性、过度性的开采方式,许多生物已岌岌可危。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捕鱼量一直徘徊不前,有不少品种已经呈现枯竭现象,用一句民间的话来说,现在人类把黄鱼的孙子都吃得差不多了。要知道,海洋经济属资源型经济,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或难以再生的,如果再一味这样下去,就将会导致灾难性的毁灭。人类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进行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一轮绿色革命来满足全球快速增长的人口的需求。
老师归纳总结:辩论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通过精彩的辩论,大家对海洋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得更加清楚了,对如何开发好利用好海洋丰富的资源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见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最主要的目的。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逐步建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良性发展模式,达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专家们建议:一是在注重海洋生物技术开发的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方法的创新,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有效的利用;二是在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时,必须注意研究、保护并发展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物治理,从而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海洋开发利用管理法律法规支撑体系,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
海洋污染的现状?
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核污染对海洋生物直接造成威胁。同时过渡地开发残酷地捕捞,掠夺海洋资源,是海洋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海洋减少污染,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环节。地球已经在大声呼吁:是到了人类应该保护和拯救海洋的时候了!
理论依据:树立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的环保意识。同时树立探索海洋,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的意识
========================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
其次,生物工程技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重比对照的鱼增加了近一倍,而牡蛎、蛤、扇贝、贻贝和鲍鱼的产量则提高了25%。第三,海藻将成为未来“海洋食品农业”的重点之一。一公顷水面养殖海藻,加工后可提取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年产大豆的含量。海洋正发展为人类的“第二粮仓”。第四,向海洋要药。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研究,分离出数千种活性化合物,它们具有特异的化学结构,是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其中许多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放射性、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因此,向海洋索取新药、特药已成为全球竞相开发的热点。
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世界海洋矿产开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的开采,其产值占海洋开发总产值的70%以上。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海洋开采石油,年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30%左右;海上天然气产量已占天然气总产量的20%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表现出高速、高效的明显特点。当前仅次于油气的海洋矿产资源是滨海沙矿。已开发利用的滨海沙矿主要有金刚石、金、铂、锡等金属、非金属、稀有和稀土矿物等数十种。海洋矿产资源中还有一潜在的宝库———大洋多金属结核,总储量达3万多亿吨,其中一些锰、镍、铜和钴等主要有用金属的含量是地壳中平均含量的300多倍,有可能成为21世纪这些金属的主要来源。目前各国正在集中力量研制深海潜水器、水下居住舱以及海底采矿装置。预计从2010年开始,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商业性开采将逐渐规模性展开。对洋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也提上了日程。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据专家估计,世界海洋能的蕴藏总量高达750亿千瓦,包括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能。由于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永恒性、无污染、分布广、数量大等优越性,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从目前水平看,海洋能之中潮汐能开发技术最成熟,已接近实用化并具有一定的商业竞争能力。不少国家已建成一定规模的潮汐能电站,如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俄罗斯基斯洛潮汐电站、我国的江夏潮汐电站等。波能技术也取得很大进展,日、美、英、加等国进行过国际合作波能发电实验,挪威曾建造500千瓦和350千瓦的波能电站,我国也已在导航灯标上推广使用小型波力发电装置。海洋温差发电、海流能和盐差能的研究与开发尚待进一步加强。
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水淡化技术开发研究,其中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美国、日本等都把淡化海水作为解决淡水不足的主要办法,特别是科威特的淡水几乎全由海水淡化供应。海水淡化除过去主要采用的蒸馏法以外,利用渗透膜和分离膜淡化以及太阳能蒸馏法亦显出美好的前景。
海水还是含有多种可开发利用的元素的液体矿床。其中溶解着近80种元素,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仅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所稀少的。现代技术已能对海水中溶解的卤素以及镁、钾等资源提炼制备。预计在21世纪中对海水中大部分资源特别是海水提铀、锂、氚的研究将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提供燃料。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传统的海洋运输业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在世界上各种方式的运输中,海上运输起着主导作用,海洋为此提供了无数条不用维修的“天然铁路”。不仅洲际间往来大多依赖于船舶,而且近岸海洋在运输上也功不可没。海上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如今超级油轮的容量可达50万吨以上,当这种油轮以15海里/小时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时,相当于1万节满载的火车皮同时在轨道上奔驰。
其次是开发海上的生产、生活空间。诸如海上人工岛、海上工厂、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油库、海上公园等。科学家预测,至迟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
第三是海洋中和海底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在海底铺设电缆、建设海中隧道、海底隧道、水下航行、海底输油管道以及海洋合理倾废场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发展上述海洋开发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发展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监测技术,搞好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使海洋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 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对海洋可再生资源而言,要改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要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可持续再生产能力;对海洋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不要影响后代人的利益。
3.优化配置海洋资源,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4.海陆一体化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行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5.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重点加强陆源污染物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止破坏海洋环境。
6.保护人类平等享有海洋资源的权益。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于这一共同财产的开发要实行有偿使用。通过资产化管理的方式,对海洋资源的使用收取适当的资源税,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全社会的平等享有权利。7.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的管理协调工作,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
第五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案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2009-10-29
一、总体构思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阐释了海洋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文章虽然短小,所谈问题却很大,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海洋资源,海洋经济的科普文章,增强学生“海洋意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的结构
2.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
3.了解文章所适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培养自学浅显说明文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了解海洋中丰富的资源,畅想未来海洋的样子,增强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重点:
1. 了解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
2. 分析多种方法的运用
难点:
1.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文题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演示画面,导入新课,播放一组《海滨风光图》,伴随着乐曲《大海啊,故乡》,“小时候,妈妈对我说,大海就是我的故乡„„”大海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初到海边的人无不被海所吸引,或观海听涛、或海滨拾贝、或依岸垂钓、或水中沐浴,兴致盎然,流连忘返。
理论依据: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歌唱海洋,走近人类的故乡——大海,感受大海同人类的深情。
(二)多媒体课件展示
课件资讯:
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71%,地球基本是一个水球。而目前人类的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人口爆炸、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严重、水源危机、食物危机、资源危机,这一切都将可能给人类带来致命的伤害。摆在人们面前有三条路,上天、入地、下海、而海洋的潜力最大,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人类才得以“转危为安”
理论依据:人类在地球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危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由此激发学生堂探索海洋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相对地球表面71%的海洋而言,横亘着高山大川的陆地,只不过是或大或小的浮筏而已,可是面对着这片浩瀚的海洋,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1.请看几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大海的臣民”系列图片(学生用幻灯片一一展示)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海藻、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海洋资源的资讯。(1)五光十色的贝类(2)海中魔术师—头足类(3)身披盔甲的甲壳动物(4)川流不息的鱼类(5)温文尔雅的海龟(6)海洋的植物世界。
小结:海洋里虽无苍松翠柏,也无百花争艳,但有丰富的植物、千姿百态的藻类,形形色色的鱼类,生物2万多种,海产鱼类1500种以上,既有蛋白质含量高的藻类,又有丰富的浮游生物,既有人们熟悉的鱼,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真可谓“五谷丰登,年年有鱼”,难道不是大粮仓吗?
理论依据: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造了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5、板书(课件展示)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海洋粮仓
五
藻类
年
谷
浮游生物
年
丰
鱼类
有
登
未被开发的海洋生物
余
(四)解读探究,理解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探究,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生生互动)
2、师生探讨指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师生互动)
3、本文运用多种说明的方法,试举例说明。(课件展示)
a、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鷓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分类别说明藻类种类之多。
b、一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经过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相当。作比较,突出海洋的利用价值。
c、南极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到50亿吨。列数字说明鳞虾资源的丰富。
理论依据:把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通俗易懂,使说明文表达的效果更生动而富有情趣。
4、说明文不仅要讲究说明方法,更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体会吗?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准确性。
a、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b、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c、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理论依据:体会语言准确的重要。使用修饰、限制成分不仅准确而且简洁严密,给学生留下较强的印象。
拓展训练
一、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未来祖国之海会是怎样的景象?说说你的构想?
1、结合积累的知识,畅想未来海洋的样子。
2、收集海洋开发的资料
3、歌唱海洋,感受大海同人类的深情。
小结:日本等国对深海鱼进行加工,南极海磷虾的开发,用海藻为原料做成的食品。海洋是人类的资源,也是人类的朋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海洋作为优质的“粮仓”是大有可为。早在100多年以前,就有人指出“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有人预言“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中国正浮出水面。
理论依据:使学生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的资源,人类的朋友。未来的海洋世纪将是海洋生物的世纪。应该了解、研究海洋的生命,合理开发利用海洋。
二、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学生以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增强创新意识)
1. 海洋污染的现状?
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核污染对海洋生物直接造成威胁。同时过渡地开发残酷地捕捞,掠夺海洋资源,是海洋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海洋减少污染,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环节。地球已经在大声呼吁:是到了人类应该保护和拯救海洋的时候了!
理论依据:树立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的环保意识。同时树立探索海洋,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的意识
三、作业
当天空失去了蓝色,小鸟再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在清澈,鱼儿也离开了故乡。
当天空不再清新,花朵失去了芳香。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间将黑暗无光。
就当今人类所关心的重大问题,写一篇文章,字数100~200字。
理论依据:增强环保意识,亲近自然,融入社会。
教后心得:使学生了解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增强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的意识。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独立思考,增强了创新意识,共同研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敢想、肯想、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