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自学互帮导学教案(共5则)

时间:2019-05-13 12:5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自学互帮导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陵君窃符救赵》自学互帮导学教案》。

第一篇:《信陵君窃符救赵》自学互帮导学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导学教案

自学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

3、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一、有关背景常识。

1、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被删节的部分有:①信陵君有客能知赵王阴事;②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平原君客(同版本第10—11段);③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④将五国兵破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⑤魏王曰闻毁言,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以下略叙魏亡及汉高祖常祠公子。

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得到发挥。

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大约是指前266年以后的事。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窃符救赵,又是违背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公子仍不敢回来。留赵十年,秦军“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的职务。“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卒后18岁而魏亡。

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

2、课文中以较大篇幅描写侯嬴,这涉及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士,即知识分子。这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他们或走公室,或入私门,以自己的才学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其中一些最杰出的人物能以布衣而取卿相。

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司马迁为四君立传,都提到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如《孟尝君列传》中提到冯瑗,《平原君列传》中提到毛遂,《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朱英。但比较起来,信陵君最善于结交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大。

读史传要注意传中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窃符救赵推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这是信陵君对六国反秦斗争所作的杰出贡献。这贡献是在侯嬴的帮助下作出的,也是信陵君善于养士的最有力的证明。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有关的背景常识。

二、朗读全文并作补充解释。

基本方式:逐段进行(较短的段落可以合并)。

步骤:先作补充解释,接着朗读,读后让学质疑并作解答。补充注释如下:

1、方数千里——不是确数,泛指全国各地,古人计算土地用截长补短的方法,凑成正方形。方数千里,就是每一边都是数千里。孟子说“天下方千里者九”,可见“方数千里”是指全国各地说的。

2、今日嬴之为(wéi)公子亦足矣——课文注释只有合注,无分注。关键是这个“为”字,照译文容易误读为wèi。其实,此“为”字应训“助”,古书中多有此训,译为“为„„尽力”“为„„效劳”都是对的,《集解》训为“羞”,非是。

3、留军壁邺——课文注释训“壁”为“驻扎”,误。古时说军队驻扎皆用“军”(如“沛公军霸上”),即环车为营,是临时性的。“壁”,这里用作动词,筑壁垒的意思,表示要做较长时间的停留。

4、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shùi)王万端——下句主语仍是“公子”,意思是信陵君跟宾客辩士一起劝说魏王(出兵救赵)。

5、我岂有所失哉——课文注释用“过失、错误”解释“失”,不确。此句与上文“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对针,“失”即“不备”,意谓失察或考虑不周。

6、屏人间语——间,应训“隔离”。课文注释以“悄悄地”释“间”,不确。“间”在此句中可以引申为“秘密地”,间语即密谈,这样才符合下文内容。

7、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文注释有误。袖四十斤铁椎,意思是袖子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袖,藏于袖。“椎杀”的“椎”,是名词做状语,不是动词,意思是用椎打死晋鄙。

三、分析结构层次

1、学生概括各段大意(板书可只写出其中加黑的字)。(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

(2)介绍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3)详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经过。(4)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

(5)交代秦国攻打邯郸,魏王派救兵而持观望态度。(6)平原君让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7)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8)写朱亥与公子俱行。(9)写朱亥椎杀晋鄙。

(10)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11)写侯生北乡自刭。

(12)写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2、讨论本文的结构层次。

(1)提问:哪几段是写窃符救赵的? 明确:5自然段至12自然段。

(2)这部分是按怎样的层次写的? 明确:

5自然段写事件背景 6自然段写情节开端 7、8自然段写发展。9、10自然段写高潮和结局。11、12自然段是故事的尾声。(3)前四段跟这个部分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

第1自然段是史传体裁的体例。第2自然段介绍主人公思想作风,“仁而下士”一语为一篇之纲 第3自然段为下文写侯生建策设伏。非信陵君能“下士”,侯生不会建此策并以死相报。

第4自然段由结交侯生而兼及朱亥,为下文写椎杀晋鄙设伏。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

3、小结。

《信陵君列传》主要通过两件大事来表现信陵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一是这次却秦救赵之段(前257年);二是十年后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直抵函谷关。前者得侯生之助,后者归功于毛公、薛公之劝;前者是抗魏王之命而行,后者不过受任一时,他的军事才能并末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信陵君的悲剧。司马迁是怀着深刻同情来写这个人物的,读本文时应注意这一点。

四、阅读第一部分(前两段)。

1、开篇交代身份,有什么作用?

明确:下文说的“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致食客三千人”都与此有关。补充:魏安釐王不敢重用信陵君,也与此有关,因为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明确:

2、信陵君为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仁而下士”。补充:“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是对“仁而下士”的解释。这一点,平原君、孟尝君和春申君都不及他,例略。

五、诵读第二部分(主要是第3段)。

1、学生齐读一遍后,复述故事情节。

2、给第3段划层次。

(1)信陵君为什么要宴请侯生? 明确:侯生不愿受“厚遗”,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他的敬意。要求注意“虚左”“自迎”“执辔”“坐上坐”“遍赞宾客”等语。)(2)侯生用怎样的方式来试探信陵君? ]明确:“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愿枉车骑过之”;“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3)试探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就公子之名”。要求注意“于众人广坐之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等语。)③本段关键是哪一句?(“能下士也”。)划分为三小层:

①概述侯生年龄、职业及不受公子厚遗一事(开头至“受公子财”); ②详述信陵君自迎侯生经过(“公子于是乃置酒”至“宾客皆惊”); 可加评点:“摄敝衣冠„„不让”后加“一试”;“愿枉车骑过之”后加“二试”;“故久立与其客语”后加“三试”;“宾客皆惊”后加“侧面写信陵君。” ③写侯生自述试公子之目的并赞公子之“能下士”(“酒酣”至段末)。3.分层练习诵读第3段。重点是诵读第2、3层。读熟一层,检查一层,最后连贯背诵全段。

六、阅读第5、6段。要求弄清两点:

1、赵国的危急情况:“已破赵长平军”,意味着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殆尽;“数遗魏王及公子书”“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表明求救心切。

2、魏王的观望态度:“持两端”指的是救魏和自保(担心秦军攻魏),“留军壁邺”已暗示了这一点。正因为“留军壁邺”,军队远离首都,又接近邯郸,这就给信陵君创造了窃符救赵的有利条件。

七、诵读第7段。

1、诵读的准备。

先通过答问弄清本段基本内容:①信陵君辞决时,为什么侯生不趁此时献计?(信陵君以大队人马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意:且此时耳目众多,亦不便说出。)“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这两句是否有深意?(这两句话听起来十分淡漠,这是反常的,跟侯生的为人不相合;“不能从”又暗含不能从其“与赵俱死”之计,意在促其醒悟,并断定信陵君醒悟后必复返问计,所以下文说“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②信陵君行而复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醒悟出自己失计,“一言半辞”就是指“计”说的。)“复引车还问侯生”和“公子再拜,因问”中的两个“问”字含义相同吗?(前一个是问何以“无一言半辞送我;后一个是“当用何计。”)③从什么地方看出侯生的计策是早已想好了的?(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还考虑到合符后晋鄙的态度。)

然后划分层次:①信陵君辞决侯生;②信陵君复返问计,侯生定窃符之策;③计成。

2、诵读练习。

诵读重点是第2层,特别是要熟读侯生说的两段话,即“公子喜士„„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和“嬴闻晋鄙之兵符„„此五霸之伐也,”要求边读边体会侯生的出众智慧,对有关的情况了如指掌,料事如神,而“五霸之伐”一语更表现出他的高瞻远瞩,真是一席话而使人茅塞顿开。

八、诵读第8段。

九、阅读第9至12段

①写晋鄙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照应上文“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再次证明侯生料事如神。

②朱亥椎杀晋鄙,照应上文“不听,可使击之”。③“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照应上文侯生的最后一段话。④古代写战争的文章,大多略写战争进程,本文亦如此。⑤“赵王及平原君„„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此“人”字专指信陵君)这段话突出了信陵君救赵的历史功勋。

十、总结全课。

1、信陵君的形象。

本文主要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

关于“下士”,前面已经作过具体分析,这里只要求学生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虚左自迎侯生;②数请朱亥;③辞决侯生后,省悟出自己“有所失”,而复返问计于侯生。

关于“仁”,也可以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知侯生家贫,欲厚遗之;②急赵之困。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③闻侯生“不听,可使击之”而泣;④勒兵,令三种人归家。

2、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①典型材料的选择

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人,为什么专写侯嬴一人?

讨论后小结:此传是写信陵君的,要突出他的历史功勋,这功勋是在侯生帮助下取得的;而信陵君结交侯生、问计于侯生又最能体现他“下士”的作风。附带提一下,信陵君的另一个重大历史功勋是败秦军于河外,这是十年之后的事。当时信陵君在赵,许多人劝他归魏,他不听,甚至下令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后来毛公、薛公对他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立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信陵君立即归救魏。

②烘托手法的运用

可以先将烘托手法分为两种: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然后让学生举例,只要求举出最主要的。

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刭、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

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

③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关于信陵君、侯嬴、朱亥等人的语言动作,前而已作分析,不再重复。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关于晋鄙的语言、动作描写。

“举手”,表示他深信自己的判断正确——魏王不会在此刻派人来代他将兵。

“国之重任”,说明他意识到这次将兵责任重大。关系到魏国的命运;魏王欲易将,不会让别人“单车来代之”。

寥寥数语把一个深沉、老练的将领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第二篇:《信陵君窃符救赵》自学互帮导学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自学互帮导学教案

四川省华蓥中学

彭爱明

自学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

3、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自学互帮导学步骤

一、有关背景常识。

1、本文虽是节选,却占原文三分之二篇幅。被删节的部分有:①信陵君有客能知赵王阴事;②留赵后,却赵封,与赵处士毛公、薛公游,倾平原君客(同版本第10—11段);③秦日夜伐魏,魏数请信陵君,乃归国;④将五国兵破秦军于河外,逐秦军至遂谷关;⑤魏王曰闻毁言,使人代公子将,公子病卒。以下略叙魏亡及汉高祖常祠公子。

从传记的大体内容可以看出,信陵君是个悲剧人物。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但并未得到发挥。

课文中说:“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这大约是指前266年以后的事。尽管如此,“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窃符救赵,又是违背魏王意愿的,虽然取得很大胜利,但公子仍不敢回来。留赵十年,秦军“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才迫不得已请他回来,做了上将军;可是击败秦军后又免去他的职务。“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卒后18岁而魏亡。

信陵君的悲剧命运跟魏国的衰亡过程是相始终的。

2、课文中以较大篇幅描写侯嬴,这涉及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士,即知识分子。这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他们或走公室,或入私门,以自己的才学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其中一些最杰出的人物能以布衣而取卿相。

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司马迁为四君立传,都提到门客的事迹,重视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如《孟尝君列传》中提到冯瑗,《平原君列传》中提到毛遂,《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朱英。但比较起来,信陵君最善于结交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大。

读史传要注意传中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窃符救赵推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这是信陵君对六国反秦斗争所作的杰出贡献。这贡献是在侯嬴的帮助下作出的,也是信陵君善于养士的最有力的证明。要充分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有关的背景常识。

二、朗读全文并作补充解释。

基本方式:逐段进行(较短的段落可以合并)。步骤:先作补充解释,接着朗读,读后让学质疑并作解答。补充注释如下:

1、方数千里——不是确数,泛指全国各地,古人计算土地用截长补短的方法,凑成正方形。方数千里,就是每一边都是数千里。孟子说“天下方千里者九”,可见“方数千里”是指全国各地说的。

2、今日嬴之为(wéi)公子亦足矣——课文注释只有合注,无分注。关键是这个“为”字,照译文容易误读为wèi。其实,此“为”字应训“助”,古书中多有此训,译为“为„„尽力”“为„„效劳”都是对的,《集解》训为“羞”,非是。

3、留军壁邺——课文注释训“壁”为“驻扎”,误。古时说军队驻扎皆用“军”(如“沛公军霸上”),即环车为营,是临时性的。“壁”,这里用作动词,筑壁垒的意思,表示要做较长时间的停留。

4、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shùi)王万端——下句主语仍是“公子”,意思是信陵君跟宾客辩士一起劝说魏王(出兵救赵)。

5、我岂有所失哉——课文注释用“过失、错误”解释“失”,不确。此句与上文“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对针,“失”即“不备”,意谓失察或考虑不周。

6、屏人间语——间,应训“隔离”。课文注释以“悄悄地”释“间”,不确。“间”在此句中可以引申为“秘密地”,间语即密谈,这样才符合下文内容。

7、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课文注释有误。袖四十斤铁椎,意思是袖子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袖,藏于袖。“椎杀”的“椎”,是名词做状语,不是动词,意思是用椎打死晋鄙。

三、分析结构层次

1、学生概括各段大意(板书可只写出其中加黑的字)。(1)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

(2)介绍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3)详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经过。(4)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

(5)交代秦国攻打邯郸,魏王派救兵而持观望态度。(6)平原君让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7)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8)写朱亥与公子俱行。(9)写朱亥椎杀晋鄙。

(10)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11)写侯生北乡自刭。

(12)写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2、讨论本文的结构层次。

(1)提问:哪几段是写窃符救赵的? 明确:5自然段至12自然段。

(2)这部分是按怎样的层次写的? 明确:

5自然段写事件背景 6自然段写情节开端 7、8自然段写发展。9、10自然段写高潮和结局。11、12自然段是故事的尾声。

(3)前四段跟这个部分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

第1自然段是史传体裁的体例。第2自然段介绍主人公思想作风,“仁而下士”一语为一篇之纲 第3自然段为下文写侯生建策设伏。非信陵君能“下士”,侯生不会建此策并以死相报。

第4自然段由结交侯生而兼及朱亥,为下文写椎杀晋鄙设伏。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

3、小结。

《信陵君列传》主要通过两件大事来表现信陵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一是这次却秦救赵之段(前257年);二是十年后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直抵函谷关。前者得侯生之助,后者归功于毛公、薛公之劝;前者是抗魏王之命而行,后者不过受任一时,他的军事才能并末得到充分发挥——这正是信陵君的悲剧。司马迁是怀着深刻同情来写这个人物的,读本文时应注意这一点。

四、阅读第一部分(前两段)。

1、开篇交代身份,有什么作用?

明确:下文说的“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致食客三千人”都与此有关。补充:魏安釐王不敢重用信陵君,也与此有关,因为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

明确:

2、信陵君为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仁而下士”。补充:“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是对“仁而下士”的解释。这一点,平原君、孟尝君和春申君都不及他,例略。

五、诵读第二部分(主要是第3段)。

1、学生齐读一遍后,复述故事情节。

2、给第3段划层次。

(1)信陵君为什么要宴请侯生? 明确:侯生不愿受“厚遗”,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他的敬意。要求注意“虚左”“自迎”“执辔”“坐上坐”“遍赞宾客”等语。)(2)侯生用怎样的方式来试探信陵君? ]明确:“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愿枉车骑过之”;“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3)试探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就公子之名”。要求注意“于众人广坐之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等语。)③本段关键是哪一句?(“能下士也”。)划分为三小层:

①概述侯生年龄、职业及不受公子厚遗一事(开头至“受公子财”); ②详述信陵君自迎侯生经过(“公子于是乃置酒”至“宾客皆惊”); 可加评点:“摄敝衣冠„„不让”后加“一试”;“愿枉车骑过之”后加“二试”;“故久立与其客语”后加“三试”;“宾客皆惊”后加“侧面写信陵君。” ③写侯生自述试公子之目的并赞公子之“能下士”(“酒酣”至段末)。3.分层练习诵读第3段。

重点是诵读第2、3层。读熟一层,检查一层,最后连贯背诵全段。

六、阅读第5、6段。要求弄清两点:

1、赵国的危急情况:“已破赵长平军”,意味着主力部队已被消灭殆尽;“数遗魏王及公子书”“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表明求救心切。

2、魏王的观望态度:“持两端”指的是救魏和自保(担心秦军攻魏),“留军壁邺”已暗示了这一点。正因为“留军壁邺”,军队远离首都,又接近邯郸,这就给信陵君创造了窃符救赵的有利条件。

七、诵读第7段。

1、诵读的准备。

先通过答问弄清本段基本内容:①信陵君辞决时,为什么侯生不趁此时献计?(信陵君以大队人马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意:且此时耳目众多,亦不便说出。)“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这两句是否有深意?(这两句话听起来十分淡漠,这是反常的,跟侯生的为人不相合;“不能从”又暗含不能从其“与赵俱死”之计,意在促其醒悟,并断定信陵君醒悟后必复返问计,所以下文说“吾固知公子之还也”。)②信陵君行而复返说明了什么?(说明他醒悟出自己失计,“一言半辞”就是指“计”说的。)“复引车还问侯生”和“公子再拜,因问”中的两个“问”字含义相同吗?(前一个是问何以“无一言半辞送我;后一个是“当用何计。”)③从什么地方看出侯生的计策是早已想好了的?(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还考虑到合符后晋鄙的态度。)

然后划分层次:①信陵君辞决侯生;②信陵君复返问计,侯生定窃符之策;③计成。

2、诵读练习。

诵读重点是第2层,特别是要熟读侯生说的两段话,即“公子喜士„„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和“嬴闻晋鄙之兵符„„此五霸之伐也,”要求边读边体会侯生的出众智慧,对有关的情况了如指掌,料事如神,而“五霸之伐”一语更表现出他的高瞻远瞩,真是一席话而使人茅塞顿开。

八、诵读第8段。

九、阅读第9至12段

①写晋鄙的神情、动作和语言,照应上文“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再次证明侯生料事如神。

②朱亥椎杀晋鄙,照应上文“不听,可使击之”。③“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照应上文侯生的最后一段话。④古代写战争的文章,大多略写战争进程,本文亦如此。⑤“赵王及平原君„„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此“人”字专指信陵君)这段话突出了信陵君救赵的历史功勋。

十、总结全课。

1、信陵君的形象。

本文主要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

关于“下士”,前面已经作过具体分析,这里只要求学生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虚左自迎侯生;②数请朱亥;③辞决侯生后,省悟出自己“有所失”,而复返问计于侯生。

关于“仁”,也可以归纳出它的具体表现:①知侯生家贫,欲厚遗之;②急赵之困。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③闻侯生“不听,可使击之”而泣;④勒兵,令三种人归家。

2、史传中常见的写作特点。①典型材料的选择

信陵君门下食客三千人,为什么专写侯嬴一人?

讨论后小结:此传是写信陵君的,要突出他的历史功勋,这功勋是在侯生帮助下取得的;而信陵君结交侯生、问计于侯生又最能体现他“下士”的作风。附带提一下,信陵君的另一个重大历史功勋是败秦军于河外,这是十年之后的事。当时信陵君在赵,许多人劝他归魏,他不听,甚至下令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后来毛公、薛公对他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立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信陵君立即归救魏。

②烘托手法的运用

可以先将烘托手法分为两种:一是以人物烘托人物,二是以事件烘托人物。然后让学生举例,只要求举出最主要的。

前者的例子有:以侯生之故作傲慢烘托信陵君的谦恭;以侯生北乡自刭、朱亥效命烘托信陵君之“能得士”;以魏王“持两端以观望”烘托信陵君“急人之用”。

后者的例子有:以信陵君虚左自迎生和“宾客皆惊”烘托侯生的不同寻常;以平原君之急切望救、魏王之观望、信陵君之欲赴秦军死烘托侯生巧设奇谋。

③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关于信陵君、侯嬴、朱亥等人的语言动作,前而已作分析,不再重复。这里,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关于晋鄙的语言、动作描写。

“举手”,表示他深信自己的判断正确——魏王不会在此刻派人来代他将兵。

“国之重任”,说明他意识到这次将兵责任重大。关系到魏国的命运;魏王欲易将,不会让别人“单车来代之”。

寥寥数语把一个深沉、老练的将领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十一、课文后面练习。译文: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爱而尊重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差的,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以自己的富贵(身份)慢待士人。几千里内的士人都争着归附他,招来食客(竟达)三千人。这时候,诸侯由于公子的贤能,又有很多食客,十几年不敢兴兵谋取魏国。

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个人,前往邀请,想送他厚礼。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重视操守品行,终究不应因做守门人贫困而接受公子的钱财。”公子于是摆酒大宴宾客。(宾客)就坐之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坐在左边的上位,并不谦让,想用这(一举动)来观察公子(的情态)。公子手执辔头,(表情)愈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公子便驾着车马进入街市,侯生下车拜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偷看(公子),故意地久久站着与朋友闲谈,暗中观察公子(的表情)。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等宾客坐满了厅堂,等待公子开宴。街市上人们都观看公子手拿着辔头。随从的人都偷偷地骂侯生。侯生观察公子的脸色始终没有变化,才辞别朋友上车。到公子家中,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把宾客一个个介绍给他,宾客们都很惊讶。酒兴正浓的时候,公子起身,到侯生面前祝酒。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侯嬴为公子(打算)已经足够了。侯嬴(我)本是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身委屈车马去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间,(我本)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事情,现在公子却特意地(同我)去访问朋友。然而,侯嬴是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才故意使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街市里,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的态度)却愈加恭敬。街市的人都以为侯嬴是个小人,而以为公子是个宽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于是酒宴结束,侯生便成为上等宾客。

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者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世人不了解他,所以才隐居在屠市之中。”公子拜访朱亥,多次请他,朱亥故意不回拜,公子感到奇怪。

魏安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击破了赵国长平的军队,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部队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攻打赵国,朝夕之间将可攻下,诸侯(有)敢于援救(赵国)的,(待我)拿下赵国之后,一定调动军队先去攻打他。”魏王恐惧,派人制止晋鄙,使军队留在邺城筑垒,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观望双方(的形势)。

平原君的使者车马相连地往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赵胜(我)所以自愿地攀附(公子)并结为婚姻的原因,是由于(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节义,是能够解救他人的危难的。现在邯郸城朝夕之间将要归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况且,公子即使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归服秦国,难道不怜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这件事忧虑,多次请求魏王(出兵),他的宾客有辩才的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怕秦国,终于没有听公子(的劝谏)。

公子自己估计终于不能说服魏王,决计(自己)不单独生存而让赵国灭亡,于是约请宾客,准备车骑百余辆,想带着宾客前往抗击秦军,与赵国同归于尽。(信陵君)路过夷门,见到侯生,把想同秦军去拼死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侯生)。然后,(与侯生)诀别而起程,侯生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随从(前往)。”公子走了几里路,心中很不舒服,想道:“我对待侯生的礼节也算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我将要战死而侯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送我走,我难道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于是又带领车骑返回,询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原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欢士人,名声传遍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到同秦军去拼死,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要门客做什么呢?然而公子对待我很优厚,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公子连拜两拜,请教(侯生)。侯生才屏退众人悄悄地说:“侯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每天)出入魏王的卧室,以她的条件能将这东西偷出来。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立意报仇已经三年,从魏王以下都想为她父亲报仇,没有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公子派门客斩掉她仇人的头颅,献给如姬。如姬想为公子去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只要公子开一开口,请求如姬(相助),如姬必定许诺,那么,就可以得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启程时,侯生说:“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公子合上兵符之后,如果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而再次请示魏王,事情就一定很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晋鄙如果听从,极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前去,恐怕(他)不听从,那就要杀掉他,因此才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我所以没有回报,是(我)以为微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有了危难,这正是我效命的时机呀!”于是与公子同行。公子到侯生那里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以此给公子送行。”公子于是出发了。

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现在我率领十万部队,在边境屯军,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从(公子)。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士兵,在军中传达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生子没有兄弟的,回去赡养(父母)。”于是得到精选的士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兵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境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为公子作向导。赵王拜了又拜说:“自古贤德的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把自己同信陵君相比。

公子与侯生诀别之后,到了(晋鄙的)军营,侯生果然面朝北方自杀了。

魏王对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很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他击退秦军保全赵国之后,派将领统帅军队回到魏国,他自己却与门客留在赵国。

第三篇:信陵君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1)公子(2)无忌者,魏昭王(3)少子,而魏安釐(xī)王

(4)

异母弟也

(5)

。昭王薨

(6),安釐王即位

(7),封

(8)

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士以此(20)(9)而下士(21)(10),士无

(11)

(12)

不肖

(13),皆谦而

(14)

礼交

(15)

(16),不敢以

(17)

其(18)

富贵骄谋

(19)

士。方数千里争(27)往归(22)之,致

(23)

食客

(24)

三千。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夷门

(37)

(29)

(25)(26)

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臣公子执辔(33)曰侯赢,年七十,家贫,为大梁(34)

(28)

监者

(38)(43)

(30)

。公子闻之

(44)

(31),往请,欲厚遗

(45)

(32)

之。不肯受,(46)修身洁行数十年,终(35)

不以

(36)

监门困故

(50)

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直上

(51)

(39),大会宾客。坐定,观

(47)公子从车骑(40),虚左(41),自迎夷门侯生,故(68)(56)

(42)

。侯生摄敝衣冠

(49)

载公子上坐

(52),不让,欲以公子。宾(48)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55)

在市屠

(58)

中,原

(59)

枉车骑过

(53)

之。”公子引车不变,乃

(65)

(54)

入市,侯生

(61)下,见其客朱亥,俾倪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家,公子引“今日赢之有所过(80)(67)(74)久立与其(69)

(57)

客语,微察

(63)

公子,公子

(71)

(60)

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

(64)(62);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遍赞

(70)(76)

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谢

(66)

客就车。至谓公子曰:

(79)侯生坐上坐(75)(81)

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夷门报关者公子之

(84)(90)

(78),公子起,为寿

(72)

侯生前。侯生因

(86)

(73)为公子亦足矣过之!赢乃

(77)(83)

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

(85),今公子故(82)。赢欲就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

(87)

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赢为于是(92)(88)小人,而(89)以公子为长者上客。,能下士也

(91)。

罢酒(93),侯生遂(94)为(95)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数(104)(96)屠者

(97)

朱亥,此子

(98)

贤者

(99),世莫

(100)

能知

(101),故隐

(102)

屠间耳

(103)

。”公子往,请之(105),朱亥故(106)不复谢(109)(107)

。公子怪之

(110)

(108)。

(111)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114)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116)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

(126)

(112)

弟平原君

(113)

夫人,数

(128)遗(115)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下(121)

十万众

(117)

救赵。秦王使使者

先击之

(127)

(118)

告魏王曰:“吾攻赵,旦,魏

于魏,让

(137)暮留(119)且(120),而(122)诸侯敢救赵者(140)

(123),已

(124)

(125)

赵,必移兵

(135)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

(136)(129)军壁(130)邺(131)(139),名(132)为救赵,实持两端者(141)

(133)

(134)

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能急人之困

(153)(157)

(145)

魏公子曰:

(147)“胜之(138)所以自附(148)为婚姻,以

(142)

公子之高义公子纵

(143),为

(144)

。今

(146)

邯郸旦暮降秦而救不至,安在(156)公子能急人之困也(149)

!且

(150)(151)

(152)

胜,弃之降秦,独

(154)

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数(shuò)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shuì)王万端。魏王畏秦。终(158)

不听公子。

(164)公子自度(167)终(159)不能得之于王(169)

(160),计

(161)

不独生

(162)

而令

(163)

赵亡,乃请宾客

(165),约

(166)

车骑百余乘

(176),欲以(168)客往赴秦军(184),与赵(170)

(171)

死。行过

(186)

(172)

夷门,见侯生,具

(173)

告所以

(174)

(175)

死秦军状

(177)

。辞矣(178)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191)(198)(185)(179)

!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

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

(193)

(201)

(180),曰:吾所以待侯生

(188)

(181)

者备

(182)(183)死,而侯生曾

(192)(200)

(187)

有所失

(204)

(189)

?”复引车

(195)

(205)

(190)

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故(196)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虎,何功之有哉如姬

(219)

(194)

天下。今有难,无他端客?然公子遇

(213)

(222),而,公曰:

(215)欲赴秦军(207)(197),譬若(216)以(199)肉投馁?尚

(202)

(203)

事臣厚

(206)子往而臣不送,以是(223)(208)知公子恨之(217)

(209)

复返也。”公子再拜

最幸

(220)

(224)

(210),因

(211)

(212)

。侯生乃能窃

屏人

(214)

间语“赢闻晋鄙之兵符杀,如姬资之如姬之(226)常在王卧内,而(228)

(218),出入王卧内,力

(225)

(221)

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

(233)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227)

能得。如姬为耳

(231)

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

(237)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

(229)

未有路

(230)

。公子诚

(232),则

(234)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235),此五霸之伐也

(238)

(236)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

(240)

盗兵符与公子。

(242)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而复请子泣(243)

有所不受

(239),以便国家。公子即

(246)(250)

(241)

合符,而晋鄙不授;不听,可使击

公子兵,泣耳,岂

/ 11 之,事必危矣。臣客(244)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

(zè),大善

(247)(248)

之。于是公(249)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

(251)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252)市井以(257)

(253)

鼓刀

(254)

屠者,而之秋

(262)

(255)

公子亲数(shuò)存

(268)

(256)

之,所

(263)不报谢者,以为小礼(259)无所用。今公子有急(264)

(260),此乃臣效命

(266)

(261)

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北乡

自刭

(269)

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公子遂行。

至邺,矫(271)

(265)

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

(267),以

(270)

送公子。”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来代之,何如哉(283)(278)

(272),举手视

(273)

公子曰:“今吾拥四十斤铁椎椎

(274)

十万之众,屯

(275)

于境将

(276)

上,国之重任。今单车得选兵栏矢(285)(277)

?”欲无

(286)

(279)

听。朱亥袖

(287)

(280)(281)

杀晋鄙。公子遂

(288)

(282)(jiàng)晋鄙军。勒兵(290),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遂救邯郸,存

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

(292)

(284)

。”

(289)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291)

界,平原君负

(293)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

(295)

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魏王怒(296)[1](294),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298)公子之盗其兵符,矫(297)

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

(299)

秦存赵,使将将

(300)

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2注释译文编辑

作品注释

1.魏:战国时国名,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魏晖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2.公子:诸侯的儿子,后来官僚的二子也称公子。

3.魏昭王:名遬(古“速”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95~前277年。

4.安釐王:名圉(yǔ),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76~前243年。釐:也写作“僖”。

5.异母弟:同父不同母的弟弟。者„„也:最常见的判断句式,可译为“„„是„„”。

6.薨(hōng):周代,诸侯死了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7.即位:指帝王登位。

8.封: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9.仁:仁爱。

10.下士:恭谦地对待士人。下:谦让。

11.无:不论。

12.贤:有才德。

13.不肖:无才德,于贤相对而言。

14.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15.礼交:按一定礼节与人交往。

16.之:他们,代“士”。

17.以:凭仗。

18.其:他的,代信陵君。

19.骄:骄傲地对待,形容词用作动词。

20.以此:因此。此:代上句内容,甚言区域之广。

21.争:争先恐后。

22.归:投奔,归附。

23.致:招来。

24.食客:亦称门客,指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并为主人效劳的人。

25.加兵:施加兵力,及发动战争。

/ 11

26.谋:图谋,做侵犯的打算。

27.隐士:封建时代称隐居民间不肯做官的人。

28.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29.夷门:大梁城的东门。

30.监者:守门人。

31.之:他,代侯赢。

32.厚遗:丰厚地赠送,即赠送丰厚的礼物。遗:赠送。

33.臣:我,秦汉前表示谦卑的自称。

34.洁行:使品德纯洁。洁:使„„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5.终:终究。

36.以:因为。

37.监门:指看守城门。

38.故:缘故。

39.置酒:备办酒席。

40.从车骑(jì):带着随从车马。从:使„„跟从,动词的使动用法。

41.虚左:空出尊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

42.生:先生的省称。

43.摄敝衣冠:撩起破旧的衣服。摄:拉、拽、撩起。敝:破旧。衣冠:衣服。偏义复词,冠没有意义。

44.直上:径直上(车)。

45.载公子上坐:把自己安置在公子左边的尊位上。载:安置,搁。上坐:尊位,上位。坐,同“座”。?

46.以:凭借,“以”后省宾语“之”。之,代侯生上述行动。

47.观:观察。

48.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亲自驾车)。

49.客:这里指朋友。

50.市屠:肉市。

51.愿:希望。

52.枉车骑(jì):委屈“您的”车马随从。

53.过:访问,看望。

54.引车:带领车骑。

55.俾(bì)倪(bì):同“睥睨”,斜着眼睛看,表示旁若无人的傲慢神态。

56.故:副词,故意。

57.其:他的,代侯生。

58.语:说话。

59.微察:偷偷地观察。察:与上文“观”互文见义。

60.颜色:脸色。

61.宗室:与国君或皇帝同一祖宗的贵族。

62.举酒:开宴的意思。

63.窃:暗地,偷偷地。

64.终:副词,始终。

65.乃:副词,用于后一分句之首,表示衔接,可译为“然后”“于是”。

66.谢:告辞。/ 11

67.引:导引。

68.上坐:尊位。坐:同“座”,名词。“上坐”前的“坐”为动词。“上坐”前省介词“于”(在)。

69.遍:周遍,一个一个地。

70.赞:见(xiàn),这里是介绍的意思。“赞”是使动用法。

71.酒酣:饮酒兴尽畅快。

72.为寿:也叫上寿,意思是向尊者献酒,并致辞祝颂。“侯生前”之前省介词“于”(向)。

73.因:于是。

74.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

75.为:难为,作难。

76.足:够。矣:啦,表示事物的既成状态,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77.乃:(仅仅)是。

78.报关者:名词性“者”字短语,守城门的人,即负责开关城门的人。关:门栓。

79.不宜:不应该。

80.有所过:有逾越常礼之处。所过:名词性“所”字短语,作“有”的宾语。过:逾越。

81.故:特意。

82.过之:逾越常礼。之:代词,指向侯生“遍赞宾客”一事。

83.就:成就。

84.之:的,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表示领属关系。

85.立:使„„立,动词的使动用法。“市中”前省介词“于”(在)。

86.过客:访问朋友。过:访问。

87.以:介词,后省宾语(之)。

88.以„„为„„:文言中表示意谓意义的格式。以:是表“译文”意义的动词,与“为”字相配,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表示对人或事的看法或判断,相当于“认为„„是„„”。

89.而:连词,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

90.长者:有德性的人。

91.也:表肯定语气。

92.于是:承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

93.罢酒:结束宴会。

94.遂:就。

95.为:成为,做了。

96.所过:名词性“所”在短语,意即“访问的”。

97.屠者: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可译为“屠夫”。

98.子:古代男子的尊称。

99.贤者:有才德的人。

100.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

101.知:了解。故:所以。

102.隐:埋没,作“隐居”讲,也通。

103.耳:助词,表示范围的仅此性,相当于“而已”,这里可不必译出。

104.数(shuò):多次。

105.请:拜访他,代朱亥。

106.故:故意。

/ 11

107.复谢:答谢,问访。

108.怪之:以之为怪,意即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属意动用法。之:指代上面两句的内容。

109.秦昭王:即昭襄王,名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06~前251年。秦破赵长平军,在公元前260年。秦昭王命白起为大将军,在长平大败赵军,活埋赵军降卒四十万人,赵国大为震惊。

110.长平,赵地,在今山西省高平县。

111.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112.赵惠文王,赵孝成王的父亲。

113.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任赵相。公元前259年,秦兵围邯郸,他组织力量坚守。

114.数(shuò):多次。

115.遗(wèi):致送。

116.将(jiàng):统率。

117.众:这里指军队。

118.使使者:派遣使者。前一个“使”为动词,派遣。后一个“使”与“者”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用来指代人,意即“出使的人”(使臣)。

119.旦暮:早晚间,形容很短时间。

120.且:副词,表示动作行为马上或将要发生,可译为“就将”,“将要”。

121.下:动词,攻下。?

122.而:这里用为假设连词,如果。

123.者:语助词,用在表假设的分句的末尾,可译为“的话”。

124.已:时间副词,可译为“在„„之后”。

125.拔:攻克,与上文的“下”为近义词。

126.移兵:调动军队。

127.之:它,代“诸侯”。

128.止晋鄙:叫晋鄙停止前进。止:使„„停止。

129.留:使„„停留,都表使动。

130.壁:原义是营垒,这里是安营驻扎的意思。

131.邺:魏地名,靠近赵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前省略介词“于”(在)。

132.名:名义上。

133.持两端:手握两头,比喻对双方采取两面手法,不敢得罪或支持哪一方。

134.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

135.观望:怀着犹豫的心情,观看形势的变化。

136.冠盖相属:指使者相连续。冠:帽子,借指礼服。盖:车盖,借指华美的车子。冠盖:指使者。相属(zhǔ):连续不断。

137.让:责备。

138.胜:平原君(赵胜)自称,可译为“我”。

139.自附:自愿地依附。

140.婚姻:亲戚,因男女婚嫁而结成亲戚。所以„„: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缘故”或“之所以„„”。

141.者:表句中停顿,并提示下文将有所说明。

142.以:因为。

143.高义:高尚的道义。

144.为:是。

/ 11

145.急人之困:为别人的困苦焦急操心。急:形容词用作动词。

146.今:如今。

147.而:然而。

148.安在:(表现)在哪里。安,疑问代词,表处所,作动词(在)的宾语,倒置。

149.也:与(安)配合,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150.且:连词,况且,表转换话题。

151.纵:连词,纵然,即使。

152.轻:看不起,形容词用作动词。

153.弃:抛弃。之:我,代平原君。

154.独:副词,可译为“难道”“竟(然)”。

155.邪:吗。

156.患之:为这件事担忧。患:忧虑。之:指赵求救而魏王不肯救。

157.终:始终。

158.度(duó):估量,推测。

159.终:终究。

160.得之于王:从魏王那里得到给赵的援助。之:贷出兵救赵的事。于:从。

161.计:决计,打算。

162.不独生:不独自活着,即下文“与赵俱死”的意思。

163.令:使,让。

164.乃:副词,于是,表示前后两个分句的衔接。

165.宾客:止门下的食客。

166.约:准备。

167.乘(shéng):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168.以:率领。

169.赴秦军:赶去与秦军拼命。赴:奔走以从事,这里有舍身投入的意思。

170.赵:指赵国将士。

171.俱:副词,一同。

172.过:经过,与上文“过客”“有所过”等的“过”,含义不同。

173.具:备,都,完全。

174.所以:表原因,这里可译为“之所以”。

175.欲:将要。

176.死秦军:与秦军拼命,与秦军同归于尽。

177.状:情况。这是个双宾语句,省近宾语“之”,“之”代侯生。译时用“把”字将远宾语提到谓语“具告”前。

178.辞决:辞别,告别。辞:告。决:通“诀”。

179.勉之:努力。之:为凑足一个音节,无义。矣:吧,表祈使语气。

180.快:痛快。

181.所以待侯生:名词性短语,意即“用以对待侯生的礼节”。

182.备:完备,周到。

183.矣:了,表肯定语气。

184.莫:没有谁,无指代词。

/ 11

185.且:副词,将要。

186.曾:副词,表示事实出人意外或已达到某种极限。竟(然),简直。

187.岂:难道。

188.所失:名词性“所”字短语,这里用来指代“礼节不周到的地方”。失:失礼,礼节不周到,与上句的“备”字相对而言。

189.哉:与“岂”配合,表反问,可译为“吗”。

190.引车:率领车骑。

191.故:副词,早已,本来就。

192.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

193.名:声名。

194.闻:传布。“天下”前省略介词“于”(到)。

195.他端:别的办法。

196.而:却,表转折。

197.赴秦军:舍身投入秦军。

198.譬若:好像。

199.以:拿。

200.馁:饥饿。

201.何功之有:即“有何功”,有什么作用。之:起着把宾语“何功”提前的作用。哉:与“何”配合,表疑问,可译为“呢”。

202.尚:副词,还。

203.安:为什么,何必。

204.事:用。

205.遇:对待。

206.厚:优厚。

207.而:却。

208.以是:因此。

209.恨之:对我的行为感到遗憾。恨:遗憾。也:表示肯定语气。

210.再拜:连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反映求计心切。

211.因:于是。

212.问:咨询,请教。这一句省略的成分比较多,全句的意思是:于是向侯生请教救赵的计策。

213.乃:就,于是。

214.屏(bǐng)人:叫旁人走开。屏:使„„退避,动词的使动用法。

215.间(jiàn)语:密谈,私语。

216.兵符: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用铜玉或竹木做成,状如虎,又成虎符,上刻文字,剖成两半,彼此相合。一半授给出征将帅,国君有命令,派人持留下的半符前去传达,两相吻合,命令才能施行。

217.卧:卧室,寝宫。

218.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219.如姬:安釐王宠妃。

220.幸:旧指得帝王宠爱。

221.力:能力。

222.窃:窃取,偷到。

/ 11

223.资之:为这事悬赏。之,代“如姬父为人所杀”的事。一说,资,做“蓄”解;资之,蓄为父报仇之心。

224.莫:没有谁,无指代词。

225.为:对,介词。

226.之:用于分句的主谓之间,表语意未完。死:这里是献出声明的意思。

227.无所:是表示否定的动宾关系的习惯格式,相对于“没有什么„„”。无,是个动词;所,与后边的动词相结合,作“无”的宾语。

228.辞:推辞。

229.顾:只是,但是。

230.路:途径。

231.耳:罢了,表限止语气。

232.诚:副词,果真。

233.许诺:答应。

234.则:就(会)。

235.却秦:使秦军退却,意即打退秦军。却:使„„退去,使动用法。

236.伐:功业。

237.果:果然,真的。

238.主令:国君(或天子)的命令。

239.有所不受:有时(可以)不接受。吕昌莹《经传衍义》:“有所,谓有时也。”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

240.便:利。

241.即:连词,即使。

242.授:授给,交给。

243.请:问,请示。

244.臣客:我的朋友。

245.与俱:跟(您)一起去。介词“与”后省宾语“之”(公子)。俱:与“偕”同义,一路同行。

246.听:听从。

247.大善:很好。“使”后省兼语“朱亥”。

248.击:打死。

249.泣:流泪,低声哭。

250.嚄(huò)唶(zè)宿将:意思是叱咤风云很有威望的老将。嚄:大笑。唶:大叫,很有威势的样子。宿将:有威望的老将。

251.是以:因此。

252.乃:副词,帮助表判断。

253.市井:古代指做买卖的地方。

254.鼓刀:动刀,操刀。

255.而:可是。

256.存:问候。

257.所以„„:相当于“„„的缘故(原因)”。

258.报谢:答谢。

259.小礼:指“所”字短语,意即“用处”。

260.急:急难之事,形容词用作名词。

/ 11

261.效命:贡献生命。

262.秋:时机。

263.过谢:登门拜谢。

264.请:请让我。

265.数(shǔ):计算。

266.行日:行路的日程,行程。

267.以至晋鄙军之日:介宾短语作状语。以,在。

268.北乡(xiàng):是“乡北”的倒装,意即面向北方。乡:同“向”。晋鄙军驻地邺在大梁北边,故侯生说“北向”。

269.自刭:刎颈自尽。

270.以:送,介词,以(此)。这里有报答的意思。

271.矫:假传,诈称。

272.疑之:怀疑这件事。

273.视:这里指瞪着眼睛仔细观察。

274.拥:持,掌握的意思。

275.屯:驻扎。

276.境:边境。邺,靠近赵国,故说“境上”。

277.单车:指单单有乘坐的车辆,没有跟随的士兵,犹言单车匹马。

278.何如哉:(这是)怎么回事呢。何如:表示对情况的询问。哉:表疑问语气,也有感叹的色彩。

279.无:不。听:听从。

280.袖:藏在袖子里,名词用作动词。

281.椎:通“锤”,是用以击人的武器。前一个“椎”是名词,做宾语。后一个是动词,用椎打,“杀”是它的补语。

282.遂:于是,就。

283.勒兵:约束,整顿军队。一说,检阅军队。

284.归养:回家奉养父母。

285.选兵:经过挑选的精兵。

286.解去:解除包围,撤离赵国。去:离开。

287.存:保存。

288.于:到。

289.负:背着。

290.栏矢:简筒和弓箭。栏:盛简的器具。

291.先引:在前引路,是隆重的礼节。

292.及:比得上。及公子者: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比得上公子的人”。

293.自比于人: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人:指信陵君。意思是邯郸被秦军围困,平原君自己不能像信陵君那样早日击退秦军,因而自愧不如。

294.决:同“诀”,话别。

295.果:果然。

296.怒:恼恨。

297.矫:即矫令,假传(安釐王的)命令。

298.知:后面省宾语“之”,“之”代上句的内容。

/ 11

299.却:使„„退却,使动用法,可译为“打退„„”。

300.将:前一个是名词,将军,后一个是动词,率领。原文译文

魏国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死后,安釐王登上王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待人仁爱,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凡是士人,不论德才高低,公子都谦逊地有礼貌地同他们结交,不敢凭仗自己的富贵对士人骄傲。因此,方圆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着去归附他,他招来了食客三千人。在这个时候,各国诸侯因为公子贤能,又有很多门客,有十多年不敢施加武力打魏国的主意。

魏国有位隐士,名叫侯赢,七十岁了,家里贫穷,做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这么个人,就去拜访他,想送他一份厚礼,侯赢不肯受,说:“我修养品德,保持操行的纯洁,已经几十年了,终竟不能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于是办了酒席,大会宾客。(宾客)坐好以后,公子带着车马,空出车上左边的座位,亲自去迎接夷门的侯生。侯生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走上车子,坐在公子的上座,毫不谦让,想借此观察公子的态度。公子握着缰绳,(态度)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肉市里,希望委屈你的车马去访问他。”公子就驱车进入肉市。侯生下了车,会见他的朋友朱亥,斜着眼睛傲视着,故意久久地站着跟他的朋友谈话,(一面)暗暗地观察公子,公子的脸色更加温和。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相和贵族以及其他宾客坐满堂上,等待公子开宴;市上的人都看着公子握着缰绳驾车,公子的随从都暗地骂侯生。侯生看见公子(温和的)脸色始终没有改变,才辞别朱亥登上车子。到了公子家中,公子领侯生坐在上座上,向侯生一个一个地介绍宾客,宾客都很吃惊。酒喝得正痛快的时候,公子站起来,到侯生面前为他举杯祝寿。侯生于是对公子说:“今天我难为您也算够了。我不过是夷门的看门人,公子却亲自委屈自己的车马,亲自迎接我。在大庭广众之中,不应该有逾越常礼之处,但今天公子特意逾越常礼。然而我想要成就公子爱士的美名,(所以)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久地站在市场中,借访问朋友来观察公子,公子却更加恭敬。街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认为公子是有德性的人,能够谦虚地对待士人。”

于是结束宴会。侯生就成了公子的上客。侯生对公子说:“我访问的屠夫朱亥,这个人是有才德的人,世上没有哪个人了解他,因此隐居在屠户中间。”公子就前往朱亥家,屡次向他问候。朱亥故意不答谢。公子对此感到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打败了赵国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围攻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王请求救兵,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援救赵国。秦昭王派使臣告诉魏王说:“我进攻赵国(都城),早晚将要攻下来;如果诸侯有敢援救赵国的,我在攻克赵国后,一定调遣军队首先攻打它!”魏王害怕了,派人叫晋鄙停止前进,把军队驻扎在邺,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两面讨好,以观望局势的变化。

平原君的使臣连续不断地来到魏国,责备魏公子道:“我之所以自愿高攀您结为姻亲,是因为公子义气高尚,是能够关心和解救别人困难的。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还没有来,公子能关心和解救别人的困难这一点又表现在哪里呢!况且公子即使看不起我,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公子为此事发愁,屡次请求魏王发兵,同时让自己的门客和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公子。

公子自己估计,终究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救兵,决计不独自活着而使赵国灭亡,于是邀请门客,准备了一百多量车,想率领门客去同秦军拼命,与赵国人死在一起。走过夷门时,会见侯生,把打算去同秦军拼命的情况和原因全告诉侯生。告别出发,侯生说:“公子努力吧!我不能跟您一道去。”公子走了几里路,心理不愉快,说:“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现在我即将去死,可是侯生连一言半语送我的话都没有,我(对他)难道有礼节不周到的地方吗?”便又调转车子回来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公子会回来的。”接着说:“公子喜爱士人,名称传遍天下。现在有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赶去同秦军拼命,这就像拿肉投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公子还用门客干什么!然而公子待我恩情深厚,公子前去(拼命)而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对此感到遗憾,一定会再回来的。”公子拜了两拜,说道:“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宠爱,经常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能够偷到它。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如姬悬赏请人报仇有三年了,从魏王以下,都想办法替她报杀父之仇,但没有人

/ 11

[1]能够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下她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愿意为公子(出力,即使)献出生命,也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兵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边救援赵国,西边打退秦国,这是五霸那样的功业啊。”公子依从他的计策,去请求如姬。如姬果然偷出兵符交给公子。

公子出发时,侯生说:“将在外,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的对国家有利。公子即使合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队交给公子,再向魏王请求,事情就一定危险了,晋鄙听从,那很好;不听从,就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起来。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泣呢?”公子说:“晋鄙是位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去(接他的兵权),恐怕他不会听从,必定要杀死他,因此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市场上一个操刀宰杀牲畜的人,可是公子多次亲自来慰问我,我之所以不回谢,是因为我认为小的礼节没有用处。现在公子有急难,这就是我替您贡献生命的时候了。”于是他就跟公子一同前去。公子又去向侯生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您去,年老了,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公子走路的日程,在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我面向北方自杀,以此来送公子!”

公子于是就出发了,到了邺城,假传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晋鄙合了兵符,对此感到怀疑,举起手来注视着公子,说:“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的重任。如今你单车匹马来接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想要不听从(命令)。朱亥拿出袖子里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锤,用锤子打死了晋鄙。

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整顿队伍,给军中下了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回家奉养父母。”(这样,)得到经过挑选的精兵八万人,进兵攻打秦军,秦军解围而去,于是救下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城外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给公子引路。赵王拜了两拜,说道:“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啊!”(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拿自己和信陵君相比。

公子与侯生分别,到达晋鄙军中那天,侯生果然面向北方自杀了。

魏王恼恨公子偷了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些情况。已经击退了秦军保存了赵国之后,公子派部将率领军队回归魏国,他独自和门客留在赵国。

/ 11

第四篇: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史记及人物传记的写法

2、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3、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4、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二、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教学目的的第1、4点。教学难点是对“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的理解。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导读、提问、讨论等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讲读第一、二部分。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报任安书》,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对《史纪》写作目的概述,大家知道在这本书中作者都为战国那四位公子作传吗?(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我们今天要学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司马迁在这篇列传中,亲切地用了一百四十七个“公子”,叙述信陵君“仁而下士”,终于得到游士、门客的帮助,抵抗了秦国的侵略,救赵存魏,振奋诸侯的故事。

二、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为举动。迎侯生

第三部分:第5—12自然段。记述信陵君窃救赵的全过程。

第1层:(5、6自然段)写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不能。第2层:(7、8自然段)写侯生献奇谋,朱亥慷慨领命。第3层:(9—11自然段)写合符椎杀晋鄙,公子破秦救赵 第4层:(12自然段)写魏王怒兵符被窃,公子留赵不归。

三、研习新课

(一)讲读第一、二部分

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士无贤不肖(xiào才能低的)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公子往,数请之(shuò多次地)

②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坐”能“座”)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动词

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B、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C、动词的使动用法

 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④一词多义

 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引:

 公子引车入市(带领)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就:

 乃谢客就车(上,登上) 赢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劝学》) 使归就戮于秦(接受《殽之战》)

以:

“不敢以其富贵族骄士”:凭

“士以此„„”的“以”,作“因此”讲;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的“以”作“认为”讲。

2、句式解析 A、省略句

 欲以(之)观公子(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遍赞(于)宾客(省介词) B、判断句

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王异母弟也

(二)回顾这两部分,要求学生回答:

(1)提问:这部分的两个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

明确: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分:“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二)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

明确: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篇赞宾客。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分及“仁而下士”的品德。第二部分: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铺垫)

公子(位显达贵)侯生(位卑贫寒)

虚左、执辔 坐上、不让

引车、色和 入市 访友

色终不变 与客久谈

引为上坐、为寿 坐上坐 第三部分:信陵君窃符救赵。

椎杀晋鄙──情节高潮

信陵君却秦救赵——情节结局

第五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授课日期: 月 日 周 星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司马迁《史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无忌公子“仁而下士”“能急人之困”的品质 ●教学方法:

预习导读,自读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品士无贤不肖(xiào 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bì 破旧的)

公子往,数请之(shuî 多次地)

品公子姊为赵惠文王„„(zǐ 姐姐)

冠盖相属(zhǔ 连续)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u 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ï 揣测,估计)

约车骑百余乘(shèng 量词)

今有难(nàn 危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g 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杀晋鄙(chuí 动词 用铁椎打)

矫杀晋鄙(jiǎo动词 假托„„命令)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jiàng 统帅。lē 文中作“检阅”讲)

嚄唶宿将

(sù jiàng 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北乡自刭(jǐng 用刀割脖子)

②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坐”能“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动词

品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营垒──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

B、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着

总课时序号__

授课日期: 月 日 周 星期

第二课时

一、文言基础知识

1、句式解析

A、判断句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王异母弟也

B、被动句

赢闻如姬你为人所杀

2、难句解析

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以”,“因为”的意思。全句译作:(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急人之难。

②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所以”表示“„„的原因”。“秦军”前省略“于(跟,同)”。全句译作:见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军拼命的(这种)情况的原因都告诉了(侯生)。

]③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者”是“用来„„的”意思。全句译作: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

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恨”字有“遗憾”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之(我)”可以解释为“不满意”。“恨之”就是“对我很不满意”。“以是”是“因此”的意思。

⑤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求”字的宾语应该是“人”如姬想找到一个能帮她报父仇的人,但一直没能找到。因此可以理解为“欲求极其父仇(之人)。”

⑥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行日”,行程日期。“以”后省“公子”。全句译作:让我计算公子的行程日期,在你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将)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动)报答公子。

二、内容主旨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总课时序号__

授课日期: 月 日 周 星期

第三课时

一、写作方法

1、对材料的处理上,精心安排详略。

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这里写得越详细,我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与朱亥的交往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的表现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

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则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

2、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

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时,除了直接写他的言行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作侧面烘托。如“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市人对侯生的傲慢态度难以忍受,就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诚和难能可贵。

二、资料补充

1、关于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好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2、信陵君为何厚待侯嬴

《信陵君窃符救赵》是《史记》人物传记名篇之一。文中写信陵君听说魏国有一个叫侯蠃的穷隐士,立刻去用财物接济他,遭到谢绝后,对侯嬴很是器重,“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其礼遇之高,不仅表现在赴会的宾客地位,“皆魏宗室将相宾客”,更表现在魏公子信陵君对侯嬴态度的谦恭上。侯嬴提出要公子“枉车骑”去拜访在市中当屠夫的朋友朱亥,公子就“引车入市”,在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以及家中客人“待

下载《信陵君窃符救赵》自学互帮导学教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陵君窃符救赵》自学互帮导学教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二)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三)......

    《信陵君窃符救赵》练习

    《信陵君窃符救赵》练习《信陵君窃符救赵》 (一)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 好 (“坐”能“座”) 2、俾倪 (通“睥睨”,斜着眼睛看。)3、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乡”通“向”)......

    信陵君窃符救赵6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目的要求  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合集)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设计 【自读导言】 1. 进一步了解人物传记(史传文学)的特点与写法。 2.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辨清文章的主题思想。 3.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汇总9篇)

    篇1: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目的要求】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3.了解信陵君礼贤......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5篇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目的要求 一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和侯嬴以死报知己的思想感情及他超凡出众的智慧。 二了解本文运用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2 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教学教案

    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好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文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