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时间:2019-05-13 13:1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之花长盛不衰,常开常新的奥秘。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搞好研究与教学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大量的人为编造的以致脱离实际的所谓应用题”和“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也许学到了不少具体的数学知识,但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领悟到其内在的本质,只有知识的“躯体”,缺乏知识的“灵魂”……

比如:学生难于理解的有理数,在引进负数后使人感到眼花瞭乱;纷繁复杂的“平行四边形”;捉摸不定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说理题”;时间跨度非常长的“统计知识”等“硬骨头”

正是由于这些啃不动的“硬骨头”作怪,使得许多刚刚入学、稚气未脱的学生无所适从,对本来魅力无穷、作用巨大的数学这个“最亲密的朋友”敬而远之,最终导致由好学到厌学的恶性循环。

我们怎样才能上好数学呢?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种观点:一 要上好数学课,需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把他们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那边草地上有六个人正在玩游戏,他们年龄的平均数是15岁。请想像一下是怎样年龄的六个人在玩游戏?通常人们会想像是一群中学生在玩游戏,但是,如果是一个65岁的大娘领着五个5岁的孩子在玩游戏也是有可能的吧!

再如:由两个人玩的“抢30”游戏规则如下:第一个人先说“1”或“

1、2”,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试想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游戏,能不引人入胜吗?像这样参与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学习数学是既轻松又愉快,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二 要上好数学课,需把问题故事情境化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对探究的热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生的认识兴趣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因素。

所以我在讲授“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一节内容时,就充分地把问题情境化,巧妙地用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的算术题故事:“路上走着7个老头,每个老头拿着7根手杖,每根手杖上有7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7个竹篮,每个竹篮里有7个竹笼,每个竹笼里有7只麻雀,总共有多少只麻雀?”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

试想这样的故事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生在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让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地渗入他们的脑海,在数学王国里积极地思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目的。

再比如我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节时,可试问同学们校园内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总是被踩去四支角?这个理由其时很简单,因为同学们走路总爱赶捷径,即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

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那样的和谐,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新教材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教于乐,使他们乐于智力探索,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学习,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获得新知。

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初中学生刚刚进入少年期,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要提高初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务必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这是每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能力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 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 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 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 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我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案例2:一位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连结AC; 2.作EO // DC交AC于O; 3.作OF // AB交BC于F。AE:ED = BF:FC。”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 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些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能力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 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 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 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 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我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

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 案例3:解完“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 = AE?AD”后,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处接圆的直径则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该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等三边上的高的积”通过反思,由于学生已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块,所以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口述完“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是3、6,第三边上的高为2,求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时,学生就能脱口说出正确答案是“9”。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了思维的每捷性。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初中数学——我的教学故事

过去的数学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讲,学生全堂听,现在在开放式教学理念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新理念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

小组合作应该是新理念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开始时,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学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谦虚,学会了尊重,学会了鼓励和团结。在组织活动男女生进行比赛时,我问女生表现好还是男生表现好,居然他们各不争抢,反说对方表现好,我想作为学生,这一点比学习的进步更难能可贵。

最后,了解学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学上也应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比如,成人接受知识的特点是先知后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概念去内化理解后支配我们的行动,而学生则是在行动、体验后才真正晓得、理解知识的内涵。那么面对一群教育的实体,我们应该顺应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有效教学。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待学习,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是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初中数学——我的教学故事

过去的数学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讲,学生全堂听,现在在开放式教学理念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新理念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

小组合作应该是新理念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开始时,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学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谦虚,学会了尊重,学会了鼓励和团结。在组织活动男女生进行比赛时,我问女生表现好还是男生表现好,居然他们各不争抢,反说对方表现好,我想作为学生,这一点比学习的进步更难能可贵。

最后,了解学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学上也应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比如,成人接受知识的特点是先知后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概念去内化理解后支配我们的行动,而学生则是在行动、体验后才真正晓得、理解知识的内涵。那么面对一群教育的实体,我们应该顺应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有效教学。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待学习,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是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初中数学——我的教学故事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没有经过筛选,其智商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在平时的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让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微笑的面对学生,从不板着脸上课,更不对学生大声训斥,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平时教学中,尽量运用感官总动员,尽量让学生学懂,学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知一晓十,还要能够用“联想”去学习,例如:在教学学生认方位时,让学生伸出右手向上指表示北,嘴里同时说出上北,向下指表示向南,嘴里同时说出下南,左手向左放平表示向西,嘴里同时说出左西,右手向右放平表示向东嘴里同时说出右东„„用手势立即就可以表示出八个方向,学生们学的就既轻松又愉快。在教学中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来认识方位。在教位置与方向时,我也要求学生用手势来表示任意方向,如东偏北30度600米处„„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的有趣,对知识点掌握的又快又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的数学知识扎实,喜欢学习数学知识,并自觉地运用感官总动员。这时,我都会及时进行鼓励。一位学生说:“上了胡老师的数学课,很有趣味性,我越来越喜欢做数学题了。”我听了,觉得他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望,已经爱上数学课了,心里非常高兴,为我的创新教学而高兴。

每一个故事的表演者是我的学生和我,其中我的学生是主演,导演有时是我,但更多时候是“真理”与“创新”。学生和我每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在故事中,我领悟到新课程带给我的启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各种素材,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结论,让学生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越来越喜欢有故事的课堂,也更加热爱这个有故事的职业。

我的数学教学故事

教学数学已有十几年了,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数学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不敢说自己有教学上的经验,但可以说有一些感受。

首先,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深化,也有正误辩论,有积极的合作。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小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努力改变八九十年代的教学方法方式。

第二、第一次接触数学教学,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满堂讲,学生全堂听,犹如开什么会议似的,十几年过后,幸运的赶上了生本这个时髦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学新法的学习,现在也在慢慢的摸索中和我班的孩子共同成长,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我就更加谨慎,不说大话,指望我的教法和培养方法能指引学生终生的学习,但愿我的点滴能够对孩子的发展有一点点的鞭策。在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

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新理念教学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起初,预习并不顺利,学生只是作为一项任务把它完成,农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对于挑战性的任务甚感兴趣,比如,和别人比赛谁的方法好,谁学会的快,谁能自己解决较有难度的事情,谁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优胜者。正是基于这些易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的诱因,我在预习中多加入了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兴致提高,已能慢慢主动提高作业的质量,多展示自己的想法。我在讲一道几何难题时,在我说完证明过程后,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另外的解法。”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因为这位学生

平时数学是弱项的.她大胆的走到黑板前说出了自己的证明思路。同学们也好像恍然大悟.我什么话也没说,冲她伸出了大拇指,并投去赞赏的眼神。

这是我所没有预料到的,看的出学生有着巨大的潜力,就等着我们怎么去帮助他们挖掘了。我们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鼓励都是评价,它像一缕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在我的教学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不管是哪种评价,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个体差异,构建个体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特质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成长!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

小组合作应该是新理念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学生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在小组合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发现孩子们学会了谦虚,学会了尊重,学会了鼓励和团结。在组织活动男女生进行比赛时,我问女生表现好还是男生表现好,居然他们各不争抢,反说对方表现好,我想作为学生,这一点比学习的进步更难能可贵。

最后,了解学生的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学上也应如此,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比如,成人接受知识的特点是先知后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概念去内化理解后支配我们的行动,而学生则是在行动、体验后才真正晓得、理解知识的内涵。那么面对一群教育的实体,我们应该顺应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和特点,有效教学。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是自己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数学教育教学小故事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他时刻提醒我,要爱学生,因为只有在爱的雨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是健康的。

一年前,我担任了七年级的数学教学,陈星是这个群体中最突出的一位,第一次接触,他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聪明,脑子活,反应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争强好胜,对自己过分自信,常惹事生非。当与伙伴发生口角时,他总是据理力争,从不肯吃亏,宽容在他的眼中是懦弱的表现;有时,他违反了行规,我找他谈话,他总是满脸不服气,所谓“歪理十八条”,他是条条有理,总觉得他有点“不听话”。因此,当陈星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总是静静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脸,我想起了于漪老师的一句话“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我暗暗下决心,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使他健康地成长。

终于有一天下午,教室里只剩下我和陈星。

我亲切地询问:“为什么总不接受老师对你的批评,总爱跟我对着干呢?” “你为什么总是指责我呢?”陈星还是以他一贯的强硬作风回答我。听了他的话,我回忆起以前对他的态度,一下子感到,我平时对他的指责太多,或许已伤了他的自尊心。教育家爱默逊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的确,我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也欠妥。我沉默了一下,对他说:“老师以前对你的态度有时是不好,只看到你的不足,常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你,老师向你道歉。”听了我的话,他脸涨得通红,有点激动地说:“至少我不是个坏孩子。” “那好,我们就来个君子协定,我们互相尊重,你有事我不在同学面前说,咱们私下解决,可你也要做到在同学面前不顶撞我。”

陈星一声不吭,但我依然可以从他的眼中看到“不信任”三个字。真是个个性极强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在想:师生关系是亲密的。老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还是情韵气度,都应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只有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神态热情,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我了解到他十分爱看书。我就让他当了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图书整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能很好、及时地处理一些同学们借书、还书时发生的冲突;他上课发言热烈,有一定口头表达能力,于是每堂课我都不忘让他发言,并给予鼓励,当他得到了他十分渴望得到的小红旗时,我看到他满脸笑容,十分自豪的样子,我也感到欣慰了。平时,我爱帮他整整衣服,理理书包,问寒问暖,谈谈家常,交流想法。一个月过去了,我发现他做事更认真了。想跟我说说话,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天课间,办公室里静静的。“有人打起来了!”班干部们着急的话语打破了这一阵平静。我急忙跑出去,两个孩子虽然眼中还有泪,可怒气明显已退了很多,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最让我吃惊的是,陈星气喘吁吁地坐在他俩中间,看到这一幕真的让自己很失望,难道又是他在挑唆他俩,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俩已经没事了,老师,一点小事。”这话居然是从陈星口中说出来的,我呆住了。“老师,你可别表扬我,这是我该做的。”我清晰地看到他眼中的眼神已经改变。原来,他看到两名同学在为一点小事吵架,他好不犹豫地上去进行一番劝说,并帮他俩想了个好办法„„不知怎的,我注视了他很久很久,一种崭新的情感在我们之间滋长。

圣诞节的那天早上,当我来到教室门口,发现陈星正等在门口,他高兴地向我问好,然后,悄悄地递给我一长圣诞卡,压低了嗓门说:“这是我亲手做的,送给您,老师。”我看了看他的神态,那目光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我端详着这张凝聚着爱心的贺卡,心中荡漾起一股暖流。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当我满怀爱心去对待学生时,我已在爱中获得了爱,那爱甜甜的,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故事集

医生记法

这学期我给七年级一个班代课,前两天在讲科学记数法的时候,学生们已经理解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即:a×10n。我安排学生进行自学并完成两个问题:(1)怎样表示a?(2)探究表示n的规律。一会儿,学生们都完成了。对于第一个问题很顺利,第二个问题学生们回答的结果也都是正确的。但是,当我问他们有什么规律时,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而且都比较复杂一些。最后,只有一个平时不起眼的男生还在举手,我提问了他,他的回答令我很是吃惊,他快速而又准确的回答出了寻找n的规律: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我很高兴,询问了一下他的姓名:高义生。下面有几个调皮的男生立刻小声取笑:高医生、高医生……我灵机一动,立刻向全班同学宣布:鉴于这名同学的优秀表现,我宣布将这位同学寻找出来的这一规律命名为“医生记法”。话音刚落,全班立刻沸腾,并响起了一阵阵的笑声,这些笑声里面有赞赏的,有羡慕的,还有一些嘲弄的,但是无论哪一种笑声都影响不了大家对这一规律的记忆,“医生记法”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每一位同学的脑海之中。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我不失时机的又再次强调了一下“医生记法”。事实证明,在接下来的练习当中,无论是直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还是各种变式训练,正确率几乎达到100%。即使有个别同学岀些瑕疵,经过老师的引导,也立刻能得出正确答案。伴随着同学们一张张满意而自信的笑脸,下课铃响了,本堂课大获成功。

谈谈上课的感受

要授好一节新课,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准备什么呢?教师要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教学研究中去,认真研读全册甚至全学年的教材,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再在此基础上于临教前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各地学生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不脱离课本又要离开各种教案范本,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技能水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征等)对教学内容、方法、步骤进行综合分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案,认真设计好课堂上的每个环节:导入—讲授新课—练习—测试—小结—作业,确定其所用的时间,以及上课要提问学生的问题、人数,一点心得,和大家交流。

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学期开始后,我校的教研主题就是学习杜郎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高调的参与课堂的各个环节。并且认真的分了合作小组。王尚志教授讲的从学会到会学与我们的教研主题不谋而合,我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与启发。

我校正值第一次月考的复习期间,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我用了下面的方法:A、B、C(分层作业的小组)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在本组内结对子,在数学百分百上找出20道能涵盖本章知识点的题目,明天课上给你的合作伙伴做,合作伙伴坐同桌。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你所做的题目中那几道题比较好,解此题用到哪些知识点。

2、你所做的题目中那几道题不会,你是怎样解决的?(是自己看书、与同伴交流探究、还是咨询老师等)

3、你觉得你出的题目中那几道最精彩,蕴含着那些知识点与数学思想和方法?做完题后交流,好题共享。

第二天上课,合作伙伴坐在了一起,交换了题目开始做题,做题过程中有看书的,有交流的,也有举手求助的,参与度100%。但课堂纪律显得乱,讨论声,争论声较大。第三天上课根据思考问题交流共享,并写出反思。交流课上,同学们表现得不够积极,经过再三的鼓励才有几个学生愿意到讲台上展示。我和同学们及时的给每个展示的学生掌声鼓励。

自主结对子做题交流用时三节课,同学们的感受也不一致,我仔细阅读了每个人的反思,基本观点如下:

1、这种方式能调动我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出题还是做题的过程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提升,但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2、这种方式让我们变得积极自信,在纠错改过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的沟通,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并且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答案印象更深刻,但得有足够的时间做保证。

3、这种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讲题不如老师讲得清楚、全面,也分不清重点与难点。

这些观点中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这种方式浪费时间,这也正是我的困惑。希望各位同仁指点迷津。

一定有房子,至少无外债

数学概念是枯燥的,学生如果理解不透彻,过一段时间就完全还给了老师,自己半点不留。但如果把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比如二次根式教学时,形如的式子是二次根式,这种定义太抽象,很难长时间记忆。我正愁没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时,突然听到有人谈贷款买房的问题,我灵机一动------办法有了。讲课时,我这样让学生们理解二次根式:就相当于房子,二次根号就是二层小楼,就理解为有存款或无外债,就理解为有欠账。这样二次根式就是:一定有房子,至少无外债。对于这个话题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节课学生们做的练习又快、又对、又多,就连学困生也振振有词:一定有房子,至少无外债,做题正确率也高了许多。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提到二次根式,学生们就诙谐地高声喊:一定有房子,至少无外债。呵呵,概念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啊!

“腰”哪里去了?

在学习了“变量与函数”之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习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cm,若底边长为y(cm),一腰长为x(cm)。(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学生依据已有的只是经验,很容易完成了第(1):y=-2x+12。而第二问却出现了两种答案:①x>0和②0

我并没有给出判断,而是让学生讨论一下到底哪个结论正确。有的学生说:“x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必须大于0.”有的同学补充说:“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y也必须大于0,也就是-2x+12>0,解得x<6,所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

此时,我并没有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没有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我让学生按照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画等腰三角形。我让学生画当自变量x=1时的情况,学生画了半天也没有画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经过讨论,有的学生恍然大悟,他们提出:“等腰三角形的边长都大于0这个条件还不够,还需要考虑腰和底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的大于第三边)看它们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这时,我又问:“你们同意吗?”,大家异口同声:“同意!” “好”,“那你们再试试看,重新求一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学生解答: 由题意得,x>0-2x+12>0 2x>-2x+12 ∴3

相信学生的能力,有时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奇迹

有一次,我在备课时,发现试卷上有一道题错了。认为这道题没有正确答案。来到班上讲到这道题时,我多了一个心眼,我没有上来就说这道题是错的,而是问同学们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你猜怎么样?我们班的李晓阳同学举手说选D。我又没有否定,而是问他,你为什么选D呢?他居然把道理说出来了,一下子令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一时走入误区了。通过这一件事,我感觉到,有时孩子们是了不起的,不能小看了他们。我们上课讲话还是以商量的口吻更好,省的到时候泼出去的水没法收回。

我的教学故事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老师,也喜欢上数学课。

教师,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艰辛,同样也有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当我看到学生学习进步,当家长和我说起孩子变的懂事、听话了,当逢年过节收到学生祝福的短信时,那幸福是从心里向外涌的。。。。

这不,今年暑假浩然,字欢,西倚三个孩子来看我了!刚一坐下,他们就打开了话匣子,“老师,告诉你 一个好消息,我们都考上大学了。”“老师,你怎么还那么瘦?”老师,你今年教进几年级?“是现在的学生听话,还是我们那时侯听话呢?现在还那么累吗”。。。

我们一起围坐在客厅里,一年不见他们像小大人一样,没有了以前的拘束。我们像久违的朋友一样愉快地说着,笑着。回忆着初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兴奋地谈论着高中生活,想象着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他们的 言语中流露出对我的感激之情,现在理解了当时我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明白了老师 的良苦用心。

看着字欢兴高采烈的和同学们谈论着,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当时,我教他们数学,字欢是一个特别贪玩的孩子,他很聪明,数学学得很棒,但是他不喜欢做作业,尤其是重复的作业,所以当时英语老师的作业他经常不完成。记得有一次,刚放大周回来,各科老师都在查作业,字欢的英语作业又没有完成,老师特别生气,不让他上课,到外边写作业,正好下一节课是我的数学课,我就没让他出来,等我上完课再补英语作业。我正讲课时,英语老师推门进来要字欢出去,孩子搬着凳子出去了,我心里头很不是滋味,等我上完课,我找英语老师说这事,没想到,我们为这事吵起来了,后来,有学生告诉了字欢这事,这个懂事的孩子主动找到我向我道歉,并向我保证,以后一定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不再让老师生气。听到孩子这番话,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我说,“孩子,是老师不好,老师没有处理好这事,但是,你一定要学好英语,以后才能考一个理想的大学,有一个好的前程。”

三年过去了,时间可以流逝,但记忆永存。字欢和我说,“老师,我不会忘记您对我的付出和帮助,您就是我的妈妈,我永远是您的孩子,等你老了,我就把你接到我们家去,你想我 的时候,我就飞回来陪你。”听着孩子真情的表白,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爱上数学教学

“枯燥”“乏味”“没兴趣”这是无数学生和老师们给数学课下的定义。通过这十几年的数学教学,我改变了对数学课的看法。觉得它是一项非常有趣而又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只要老师认真备课,认真背学生,原来枯燥的数学课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也可以上的有声有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我们现代的学生所淘汰,他们喜欢的课堂主角已经不再是老师,而是他们自己。给他们搭建好舞台,让学生尽情演绎。

今天我给孩子们讲了《有理数的乘方》,为了提高他们的思维,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20次,得到的高度可以超过高楼大厦。你信吗?学生们纷纷摇头,说:“不信”。爱插话的学生说:“老师,是楼房的模型吗?”看着学生不屑的表情,我说:“你们亲自动手试一试。”孩子们开始尝试起来。一会告诉我结论,“不行呀,折不了20次”。趁这个机会我引导他们:“折不了,算算可以吗?”机灵的学生已经告诉我答案:“老师,一张纸折20次,就会有1048576层。”我追问:“你怎么知道有那么多层的?”有人回答:“2的20次方。”我又问:“一张纸厚度是多少呀?”有的说1毫米,有的说不到1毫米。我继续追问:“你怎么知道1毫米?”有人说是猜的。我说:“同学们,我们的数学应该有理有据,猜,不行。”这个时候有人动手测量起来。但是久久得不到好的答案。我开始引导:一张纸不好测量,你手中有没有很多张纸呀,比如书,或者本。学生们恍然大悟,“对呀,语文书正好200页,不正好100张纸的厚度吗?”一会,答案便出来了。他们惊讶的发现,原来一张纸对折20次,大约有105米,简直太高了,这时我告诉孩子们一层楼房大约3米。他们这才相信我告诉他们的结论。

通过这个小问题的解决,那些不爱听课的孩子们也竖起耳朵,积极地参与进来。看到孩子们解决问题后,脸上露出的丰富的表情。我真的发现数学并不是枯燥,只是我们教师缺少创造,缺少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法宝。

我的教学故事

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有趣而有研究意义的工作。在数学课上,有思维比拼,也有对错辩论,有积极的合作,也有巅峰的对决。如今的教学和我们儿时接受的教学方式真的是千差万别,我们机械的模仿和固定的思维已经不能被这些小精灵们所接受和满足,他们个个使劲浑身解数,在展示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奇妙方法,像是在演绎精彩而又真实的数学童话故事。不知不觉,挑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挑战我,已经开始要求我坐到他们中间去听发言的学生讲课。在学生这种研究的劲头下,我怎么可能不被感染,也想好好研究一下这门课的教学,乐在其中,相识恨晚。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反思、总结,较深的体会有:

1、放手让孩子创新,适合他们的年龄阶段的创新。我们确实比学生考虑事情要周全,也就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包括要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想的不一定被学生喜欢和接受,所以还是让他们回归这个年龄段最真实和最自然的思维形式,自由的生成一些创新的东西。数

2、教师要教的少,让学生学的多。

这一点是生本教育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吧,封住自己的嘴的同时,意味着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学的多,怎么样学生才愿意学。课前的准备工作不言而喻是很有挑战的,如何在课前设计有趣味性、有探索兴趣的问题,这是一节成功研讨课的关键。

3、小组合作既促进学习,又增进友谊。

小组合作应该是生本教育课堂的精髓,以学生影响学生,以学生教会学生,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序有质的说好,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贪玩的好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给了我一段时间的打击,让我快对低年级的孩子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力量。于是,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并学会了帮助别人,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相信给孩子些时间和空间,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采取有效的方法,孩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就让我们静等花开。

总的说来,自己懂得数学教学方面的知识还太少,不足以满足现实教学的需要,以后的工作中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早日成为一名专业的优秀教师。

爱心呼唤真心感化

学生都是教师的希望。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生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因此,教师应该是心灵的发现者,而不是无尽的灌输者。在我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下面简述一个与大家共享:

爱护学生是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感化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感化,也唯有老师用心去感化,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班里有名女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也较快,就是成绩很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她,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几经周折,了解到她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家庭带来的心灵伤害,导致调皮,厌学,甚至没规矩。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她促膝谈心,并决定用真爱去呼唤她,用真心去感化她,在内心深处,我已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来呵护。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她的球鞋破了个大洞,几乎没法穿了,几天后,她依然没换。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其原因,她轻描淡写地说:“奶奶没钱买。”当我向她递上一双白色球鞋时,让我吃惊的一幕呈现了,她上前紧紧地抱着我,边哭边说:“老师,我只有这一双鞋,是姑姑买给我的,……,您是这世界上最最关心我的人,比我亲妈妈还好千千万万倍,……”听完她的倾诉,我已泪流满面,接着,她又说:“老师,请您相信,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学习。”此时的我们已有了心灵的碰撞,频频点头的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说;“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也许,就是那几分钟,她倾诉完了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心里话。从那以后,她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烦恼与快乐都分享给我,她变得十分听话,懂事,勇敢,自信,积极上进。一个半学期后,她名列全班第一名,全校第二名。我为她感到自豪。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被尊重,都有归属感,那么学生上起课来,有如沐春风,如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上学为乐事,且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

我的教学故事-——面对学生的一次反抗

我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任教将近20年,在我的教学中有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有快乐的,也有忧伤的,但有一件事记忆最为深刻。

那是星期五的第一节课我照常怀着高兴的去上课,一进课堂学生们表现也挺好,同学们都挺认真听课,可突然间我发现最后一名学生总在低着头忙着写东西不是数学,我本来不想发火,于是我提问了他这一排的所有同学,该轮到他了,他还忙着写着,不知道说的什么这下可把我气坏了,我走到那把书拿过来扔了出去,他一看也气坏了,把所有书都扔到了地上,这下我的脸通红通红的,这么多年我可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我说你滚外去,他马上说我不上了,说完就走出了教室。我不知所措,挺顿了半天,才追了出去,我怕他出什么事,这时他们班主任也出来了,让我先去上课。心里忐忑不安的把课上完。课会他在门外正好等我,这时我也觉得很惭愧,觉得今天的事处理有些过激。他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当时我说了几句,原谅了他。可过后总觉得这件事不是滋味。我想以后在教育学生,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学生问题时不要情绪化。

和学生一起成长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新课改赋予“教学相长”新的内涵,我的故事告诉我教学中“亦师亦生”会使教学更加多姿多彩!

――――题记

1997年8月,满怀激情与理想的我迈出大学校门,欣然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而今,走过了将近15个春夏秋冬,我有说不尽的故事,但感触最深的是“和学生一起成长”。

童心这个名字,我永远忘不了,她教会了我坚强和乐观。

“童心,好美的名字,”拿到新生名单,我被这个名字吸引了,“一定是个漂亮又能说会道的女孩子。”

想让自己的预测得到印证,第一堂课我让学生读回答问题,刚说完“童心你来答。”下面的学生一片哄笑,都用捉弄的眼神看着童心。只见童心的脸一下子红了,迟疑了一下,用手攥紧书缓缓地站了起来。我想她的声音一定像夜莺一样美,可是从她一张一合的双唇间发出的却是含糊不清的字句,像嗓子拉丝一样,怪不得学生要哄笑。我为自己的预测懊恼,打算让她停下来,可看到她在同学们的哄笑中一字一顿地读着课文,期望每一个人能听懂她的话,没有一丝胆怯和自卑,我被她的震撼了,同学们也不笑了,坐端正了,认真地看着课本,教室里只有童心的声音。

后来才知道她是先天性唇裂,上颚断裂影响发音,即使手术也不能让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可是她并不因此自卑,相反比其他孩子更乐观自信。同学们被她感染了,不再取笑她,有时还服从她。学校组织合唱比赛,班上有几个调皮的男生不认真排练,只能做“观众”的童心看到了很是生气:“你们为什么珍惜你们的好嗓子呢?”那几个男生乖乖地会到队列里,认真排练。

最后比赛取得好成绩,我在班里说:“我们的成功要感谢童心,大家说对不对?”同学们回答:“对!”并一起鼓掌,掌声中有童心的笑脸。原来一个学生的品质也可以感染周围的人,包括她的老师。

有人说:“不变的老师,流水的学生。”走过了15年的教学生涯,我要说:“老师也要变,老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才是真正的教学相长。”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2013-01-18 09:24:21|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即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指导思想。反思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的培养都有作积极的意义。反思题目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组块,可提高学思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思维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可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有研究发现,数学思维品质以深刻性为基础,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不断反思中实现的,大家知道,数学在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这种锻炼老师不可能传授,只能是由学生独立活动过程中获得。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要求作业之后尽量写反思,利用作业空出的反思栏给老师提出问题,结合作业作出合适的反思。对学生来说是培养能力的一项有效的思维活动,从所教学生来看,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按老师要求进行作业后的反思,而这部分学生95%的数学能力很低、成绩差,他们只会做“结构良好”的题目,以获得对问题的答案为目标,不会提问,这部分学生中,没有一个会对命题进行推广,而坚持写反思的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因此,培养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是作业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个例题后,启发学生对5个题目的解题过程进行类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题目:请同学们再看看例题的解题过程,特别要注意在这些过程中相同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发现这几个题表面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却有如下几点相同:⑴ 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⑵ 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识;⑶ 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⑷ 都用到了几何知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说:我通过解这几个题的过程的反思与同学们相似,我的反思结论是它们都运用了同一个解题思维策略或同一个解题模式,就是实际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据正好是刚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就把几个例题的思考过程和解题过程统一成了下列模式(板书,并解释每个箭头的意义)通过对5个例题解题后的反思,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案例2:一位同学在解完“梯形ABCD中,点E是腰AB上一点,在腰CD上求作一点F,使CF:FD = BE:EA”之后在作业的反思栏内写道:“老师,如果E点在底边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种方法,不知对否?作法,1.连结AC; 2.作EO // DC交AC于O; 3.作OF // AB交BC于F。AE:ED = BF:FC。” 同时,另一位学生在作业本中提出同样的问题,写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点E是底边上一点,那么在另一底边找一点F,使AE:ED = BF:FC,应怎样找?” 两位学生对同一个题目,提出了相同的问题,前者解决了问题,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后者虽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能准确的描述问题,两位学生都良好的运用了直觉思维,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我及时公布了两位的猜想,并鼓励他们的这种主动猜想的创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学们反映强烈,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且在讨论中思维更加深刻,问题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现了多种。第二次作业本交上来了,一位学生对在讨论中提出的新方法给出了证明,他写道:“今天江乔说,如下图,已知梯形ABCD,E是底边的一点,延长腰交于F,连结EA交AB与G就是昨天胡玲要找的点。我觉得它说的是对的;证明如下:……(证明略)” 我也即时公布了这位学生提供的江乔的发现和他的证明,并说,江乔能想到这种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说,是他对解过的P244第22题的反思在这里起了作用,因为当时作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做过的题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这种方法,因此,同学们应向他学习,解题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接下来的几天中,都有同学围绕着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并且有的同学还将此问题作了进一步引伸,如胡静在反思中写道:“任意多边形,知道一边上一点,就可以由第一位同学的那种方法,在其它任一边上找到一点,使与分得的线段的比等于这点分得的这边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只要先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后就行。对吗?”我批语道:“你已推广了胡玲提出的命题,很好,且你是对的,请试一试能不能给出证明”。鼓励学生结合解题后的反思,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这无疑对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显”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完题后经常通过反思题目的特征,加深对题目本质的领悟,从而获得一系列的思维成果,积累属于个人的知识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 案例3:解完“如图,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 = AE?AD”后,引导学生对题目本质特征进行反思,发现此题的圆可以不画出来,因为任意三角形都有外接圆,其处接圆的直径则是客观存在的。直径的位置不一定要画在如图的位置,只要有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出现,就应该有上述结论。通过对题目本质的领悟,再用自己的语言对习题进行概述就得到了“任三角形的两边、第三边上的高,和它外接圆直径四个量中任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得第四个”,“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等于外接圆直径和等三边上的高的积”通过反思,由于学生已形成了求任意三角形外接圆直径的一种特殊方法性的知识组块,所以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口述完“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是3、6,第三边上的高为2,求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时,学生就能脱口说出正确答案是“9”。促进了知识的正向迁移,培养了思维的每捷性。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下载初中数学教学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教学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小故事

    用关爱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

    初中数学教学小故事

    用爱唤醒心灵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宝贝,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待学生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光要关注他的学业,更要关注他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

    初中数学教学小故事

    用爱唤醒心灵 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宝贝,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生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因......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_________马月勤 我们都知道要做一位普通的老师不难,但是要当一位受学生,家长尊重的好老师就很难了!虽然我在老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上可能还没足够的经验......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是一名平凡的农村特岗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快一年了。回首这近一年的教育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 吴飞凤 教学数学已有六年多了,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慢慢适应了数学教学,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不敢说自己有教学上的经验,但可以说有一些自己......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柳河安口学校魏桂芳 至今为止,本人参加工作已经有22年整了,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20多年来经历了太多太多,遇到了各种类型的学生,有聪明的、......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的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初一学生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的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