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我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三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我当时并没有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是把问题转向全班学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还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
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我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篇二: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全集
二下语文教学反思 1找 春 天 2 古诗两首 3 笋 芽 儿 4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5 泉水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9《日月谭》教学反思 10《葡萄沟》教学反思:
园地三教学反思:
13《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15《画风》教学反思: 16《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17《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18《雷雨》教学反思: 19《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21课 教学反思: 22课教学反思: 23课教学反思: 24课教学反思: 25课教学反思: 26课教学反思: 27课 教学反思: 28课 教学反思: 29 数星星的孩子 30 爱迪生救妈妈 31 恐龙的灭绝 32阿德的梦 1找 春 天
本课是新开学的第一课,教学中注意了学法的指导,不仅让孩子熟悉课文,更让学生将生疏了一学期的学习方法加以熟悉。本课描写的是美丽的春天,可以用画图结合讲解,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开始就激发孩子求知欲,用疑问的语气说:小朋友,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打开书本大声地朗读起来了。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个别、男女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准字音。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顿时笑声一片,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字词理解字义。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 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生对古诗已经不再陌生,所以在本学期教古诗时除了要引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三步学习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情景,体感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由于古诗的琅琅上口,学生多数比较感兴趣,我感觉效果很不错。3 笋 芽 儿
教学反思:
本课生动有趣,故事内容吸引着学生。可以利用情景表演,让学生都来当小笋芽,体会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从而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春景,事实证明,用这种办法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本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使学生学习融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节课识字方式多样化,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还利用游戏识字,增强了识字兴趣。
阅读课文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阅读形式多样化,以读为本,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中的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与开放,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自己喜欢画的画、说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个性得到张扬,朗读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得到提高。4 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反思:
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的哲理。
一、追求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首先,对话的关系是平等的。《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不太容易的,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学中,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中,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激活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教师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 一只蟋蟀跳过来,他说── 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她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语文园地一
本单元是第一单元,所以在学完后要注意学生识字方法的巩固,记忆。在做练习时应积极给予学生指导,尤其是方法的指导。
本次我的发现的设计能通过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联想,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有趣的活动中,在联系已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读读背背”中“我会填”的练习,让学生在自学生字中发现规律,在空中运用语言,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性。本次口语交际设计,学生能充分参与交际的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全体同学参与的条件,激励学生在多向互动的动态式活动进行对话,发表独特感受,培训口语交际能力。而在“展示台”这个环节,学生自选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春光美丽,语言的勉力。在宽带网栏目中拓展知识,学习收集、处理、加工信息,培养主动自学的能力。
本次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的练习设计,主要是尝试和开拓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第一学段写话教学不容忽视的三个核心问题。
其一,兴趣情感问题。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有利于克服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因为学生对春天都不陌生,因此要求对春天有新的发现并写出来,没有兴趣及情感的支撑是不行的。本设计注重从兴趣入手,以歌激发情趣,以画调动情感,以评价激励使其兴趣持久。学生有了较浓的兴趣,当然就会轻松愉快地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新发现。
其二,联想想象问题。设计让学生画出和说出自己发现的春天的景物之后,想象它们想干什么,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写出自己对发现的景物想说的话。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把“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要求落到实处。
其三,话语条理问题。让学生规范而且有条理地用自己的话说出和写出春天里的新发现,既能扩展他们写作思路,形成思维上的飞跃,产生灵感,又能体会到话语是要合乎习惯,要讲究规则美的。只有这样,他们口里笔下才会有“小草探出脑袋来,想和我一起玩”之类的美句,从而得到语言上锻炼。设计用“发现什么样的景物+它想干什么”的顺序说单个景物;按一定条理说一组景物;用“美丽的,我想对你说”的方式来表达感情,正是让学生在作文起步的路上轻松而有条理地说话写话,抵制“信口开河”的伪“自由写话”,把作文的底子打好。5 泉水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伴随着叮咚的泉水声,教师深情描绘泉水的美妙。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泉水的冲劲,引导学生想象泉水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看到了什么。音乐的渲染,朗读的感受,导语的创设,让学生初步走进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接着老师通过学生听教师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文本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具体可感的画面,让孩子产生迫切去读课文,去体验泉水那甜美生活的冲动。
精读课文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以读文本,读中对话,移位体验,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股泉水。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山里姐姐那一部分,教师当作姐姐,和学生对话,学生很快进入泉水的角色,热情地招呼姐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了愉快的体验,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了,一个孩子质疑:“天然是什么意思?”其他孩子纷纷发表意见“就是大自然”“是自己流出来的”教师此时说:看来我不需要说什么,你们都明白了。孩子们是都明白了吗?我看这是教师在处理这些偶尔问题时一种不负责任的推辞。确实,从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来看,他们确实能悟到天然的意思。再如读到果园那一部分,让孩子们想象果树喝了泉水后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作为泉水的那种自豪,那种付出的快乐自然表达得淋漓尽致。篇三: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全集[1] 二下语文教学反思 1找 春 天 2 古诗两首 3 笋 芽 儿 4 小鹿的玫瑰花
语文园地一 5 泉水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7 我不是最弱小的 8*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语文园地二
9《日月谭》教学反思 10《葡萄沟》教学反思:
园地三教学反思:
13《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14《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15《画风》教学反思: 16《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17《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18《雷雨》教学反思: 19《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教学反思: 21课 教学反思: 22课教学反思: 23课教学反思: 24课教学反思: 25课教学反思: 26课教学反思: 27课 教学反思: 28课 教学反思: 29 数星星的孩子 30 爱迪生救妈妈 31 恐龙的灭绝 32阿德的梦 1找 春 天
本课是新开学的第一课,教学中注意了学法的指导,不仅让孩子熟悉课文,更让学生将生疏了一学期的学习方法加以熟悉。本课描写的是美丽的春天,可以用画图结合讲解,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开始就激发孩子求知欲,用疑问的语气说:小朋友,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打开书本大声地朗读起来了。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个别、男女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准字音。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顿时笑声一片,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字词理解字义。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 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生对古诗已经不再陌生,所以在本学期教古诗时除了要引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三步学习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情景,体感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且由于古诗的琅琅上口,学生多数比较感兴趣,我感觉效果很不错。3 笋 芽 儿
教学反思: 本课生动有趣,故事内容吸引着学生。可以利用情景表演,让学生都来当小笋芽,体会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等,从而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春景,事实证明,用这种办法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本课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使学生学习融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节课识字方式多样化,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还利用游戏识字,增强了识字兴趣。
阅读课文能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阅读形式多样化,以读为本,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中的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与开放,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自己喜欢画的画、说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个性得到张扬,朗读能力、表演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得到提高。4 小鹿的玫瑰花
教学反思:
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的哲理。
一、追求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首先,对话的关系是平等的。《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不太容易的,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学中,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中,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激活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教师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 一只蟋蟀跳过来,他说── 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她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语文园地一
本单元是第一单元,所以在学完后要注意学生识字方法的巩固,记忆。在做练习时应积极给予学生指导,尤其是方法的指导。
本次我的发现的设计能通过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联想,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有趣的活动中,在联系已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读读背背”中“我会填”的练习,让学生在自学生字中发现规律,在空中运用语言,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性。本次口语交际设计,学生能充分参与交际的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全体同学参与的条件,激励学生在多向互动的动态式活动进行对话,发表独特感受,培训口语交际能力。而在“展示台”这个环节,学生自选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春光美丽,语言的勉力。在宽带网栏目中拓展知识,学习收集、处理、加工信息,培养主动自学的能力。
本次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的练习设计,主要是尝试和开拓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第一学段写话教学不容忽视的三个核心问题。
其一,兴趣情感问题。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有利于克服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过程中产生的畏难情绪。因为学生对春天都不陌生,因此要求对春天有新的发现并写出来,没有兴趣及情感的支撑是不行的。本设计注重从兴趣入手,以歌激发情趣,以画调动情感,以评价激励使其兴趣持久。学生有了较浓的兴趣,当然就会轻松愉快地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新发现。
其二,联想想象问题。设计让学生画出和说出自己发现的春天的景物之后,想象它们想干什么,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写出自己对发现的景物想说的话。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把“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要求落到实处。
其三,话语条理问题。让学生规范而且有条理地用自己的话说出和写出春天里的新发现,既能扩展他们写作思路,形成思维上的飞跃,产生灵感,又能体会到话语是要合乎习惯,要讲究规则美的。只有这样,他们口里笔下才会有“小草探出脑袋来,想和我一起玩”之类的美句,从而得到语言上锻炼。设计用“发现什么样的景物+它想干什么”的顺序说单个景物;按一定条理说一组景物;用“美丽的,我想对你说”的方式来表达感情,正是让学生在作文起步的路上轻松而有条理地说话写话,抵制“信口开河”的伪“自由写话”,把作文的底子打好。5 泉水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伴随着叮咚的泉水声,教师深情描绘泉水的美妙。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泉水的冲劲,引导学生想象泉水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看到了什么。音乐的渲染,朗读的感受,导语的创设,让学生初步走进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接着老师通过学生听教师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文本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具体可感的画面,让孩子产生迫切去读课文,去体验泉水那甜美生活的冲动。
精读课文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以读文本,读中对话,移位体验,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股泉水。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如,山里姐姐那一部分,教师当作姐姐,和学生对话,学生很快进入泉水的角色,热情地招呼姐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了愉快的体验,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了,一个孩子质疑:“天然是什么意思?”其他孩子纷纷发表意见“就是大自然”“是自己流出来的”教师此时说:看来我不需要说什么,你们都明白了。孩子们是都明白了吗?我看这是教师在处理这些偶尔问题时一种不负责任的推辞。确实,从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来看,他们确实能悟到天然的意思。再如读到果园那一部分,让孩子们想象果树喝了泉水后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再让学生读书,学生作为泉水的那种自豪,那种付出的快乐自然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同学独立考虑、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同学已知入手,研讨未知。强调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布置自学环节,鼓励同学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同学创立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效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同学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沛地让同学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局部同学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同学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同学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发明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同学学习的需求动身,尊重同学的个性差别,激发同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同学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同学品味诗句意境和理解后的再发明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只要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学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发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争辩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争辩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同学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同学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同学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协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同学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同学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同学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同学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和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发明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同学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同学由此和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同学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沛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同学学习古诗的兴趣。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只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依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同学注意听,和时发现同伴的优点。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身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由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身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誉的是,对同学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考虑,解答,不代替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大家怎么想?
生:因为这里还有发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学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发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干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身放开声音读一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想!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身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方能用自身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同学,让同学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师:画画的同学可以继续画,选用其他方式的同学能先汇报一下吗?
生:我用说的方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谁能帮助?
生:应该说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
师:可以这么说吗?
生:可以。
师:请你继续。
生:门口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不错。其他同学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进去,可以怎么说?
生:在翠绿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鹏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师:描述得非常生动。
生:一行白鹭悠闲地飞上了蔚蓝的天空。从窗口望去,远处的西岭上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的东吴去的船只。
师:理解得好。谁知道“含”的本义是什么?
生:包括!
师:刚才这个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生:他说得自然生动,不死板。
师:对,这样解释就把诗的意境描述出来了。还有用其他方式汇报的吗?
生:我用读的方式……
师:画画的同学停下笔来,我们一块儿来欣赏。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
师:两只小鸟欢叫跳跃,这句诗该怎么读呢?你们试一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
师:对前两句,有没有不同的读法?
生:“两个黄鹤……”
师:好啊!连诗人愉快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大家再试一试。
师:这景象在同学的笔下也已经画了出来。谁来展示?
这几个回合中,老师的激励语言很精彩,同学学得很开心。
师:请你用诗句描绘一下你的画。
生:这是“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这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那诗人在哪儿呢?
生:诗人应该在房子里。
师:干什么呢?
生:在望着窗外的景象做诗。
师: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师:假如我们给这幅画添上颜色,可以加上哪些颜色呢?
生:柳树可以添上绿色。
师:什么样的绿?
生:翠绿。黄鹤可以加上黄色。
师:好,这样的色彩才够明快。再看诗句,还有没有?
生:天要画成蓝色,白鹭和积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黄色的。
生:房子是……
师:千万种颜色都画得出来,你们再看诗句,诗中有什么是画不出来的呢?
生:黄鹂的叫声画不出来!
师:对,这是听不到的。继续找。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白鹭飞时的动作画不出来。
师:诗人不是画家,但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的想力。咱们来一次画配诗,同学们可以用诗句来描绘这幅画。
第三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春雨》的意思,感受作者赞美春雨的思想感情。2.“乃”“随”的笔顺要掌握。教学重难点:掌握“乃”“随”的笔顺。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二首
二、自读古诗
1、解题:《春雨》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2、自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nai
sui
run
乃
随
润
2、指名读:注意润的音。
3、自学生字的开,借助笔顺记住“乃”“随”的笔顺
4、在书上描红。
四、品读古诗:
1、指名朗读。
2、看图细读。
(1)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2)图文对照自悟朗读。(3)指名朗读试说诗意
3、理解生字的意思:
当:正当,就在乃:就
潜:暗中,悄悄地
4、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指名试说诗意。(3)师:“春雨”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4)诗人为什么说它是“好雨”呢?(来得及时)(5)齐读第一句诗。
(6)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7)指名试说诗意。
师:春雨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8)齐读这两名诗。
三、指导朗读。
1、指出重点的词语:“好”、“知”、“当乃”、“潜、细、无”
2、教师范读后学生练读。
3、指名读。
4、试背古诗。
四、写字: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三个生字。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学会“晓、眠、觉”三个字,知道这几个字在诗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晓的字形。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春雨》。
2、默写:乃、随、润。
二、揭题: 板书:春晓
解题:晓:早晨
春晓:春天的早晨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三、读古诗,学生字。
1、指名读古诗,其余同学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学:
春眠
不觉晓
啼
3、检查自学情况。
4、师范写“晓”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细读古诗:
1、看图读古诗,试说古诗的意思。
2、理解单字的意思: 眠:睡觉。
不觉晓:晓指天亮。不知还、不觉天就亮了。间:听到。
闻啼鸟:闻鸟啼,听到鸟的叫。
3、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联系单字的意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4)齐读一、二两行诗。(5)指名读三、四两行。(6)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7)齐读这两句诗。
4、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节奏、韵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3、老师范读。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五、指导背诵。
1、自由练背。
2、配音背诵。
第四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该篇课文两首诗皆为送别诗,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教学开始,自然而然的就导入送别的话题,创造一种离别情绪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进入诗境,体会情感。
具体来看,本科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来疏通诗意,体会情感;二是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第一首诗由教师去引导学生去诵读、想象、体会、给学生展示学习诗歌的方法;第二首诗则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由学生,让他们根据兴趣自由结组,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诗歌,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同时,拓展了各方面的能力,教学反思《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第五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课后反思
教学二下年级第2课《古诗两首》,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特别是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