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怀念下雪的日子专题
忙活了大半天,才知已是中午时分。走出办公室,几片雪花飘在我的肩头。中午睡上一觉醒来,望一眼窗外,飘飘洒洒的瑞雪,已把外面染成了一片银装素裹。这场久违的瑞雪,让我心中不禁一阵惊喜!
也许是我降生在冬天的缘故,在春夏秋冬四季中,我喜欢冬天,尤其钟爱白絮飞舞的冬雪。
小时候,总盼望着下雪。下雪了,学校就快放假了,同时也就意味着快过年了。俗话说,大人望插田,细伢崽盼过年,一年四季,乡下孩子只有过年才能吃几顿白米饭,穿上新衣服,也才能痛痛快快地玩上一段时间。
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年关总是伴随着几场冬雪而至。下雪的日子是最容易让我们这些农家孩子们欢欣鼓舞的。当我缩在被窝中美美地睡上一觉,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雪花漫天飞舞,遍地银装素裹,山里成了洁白的世界时,我就顾不上吃早饭,第一个蹦着跳着跑到那地坪里,用手作喇叭筒,拼命地叫喊着:下雪了,下雪了,快出来玩啊!我的那些还躺在被子里的同伴们,一听到下雪了的叫喊声,就一骨碌爬起床,响应我的号召,纷纷跑出来玩耍。虽然我们这些农家孩子衣裳单薄,衣不遮体,有的脚上只穿着半截胶鞋,但我们毫不放过雪天这样的机会,尽情地玩,打雪仗,堆雪人,写雪字,抛雪球,玩得是那样开心快乐,那样忘乎所已!大人们一遍又一遍地叫我们回家吃饭,我们总是那样依依不舍地久久不愿离开。
下雪的日子让我高兴,但也有使我难堪的时候。有一年冬天,一个雪花纷飞的早晨,我生了冻疮的双脚又红又肿,鞋子也穿不进去。母亲看到我们家离学校有一里多路,我走路一跛一拐很吃力,就让我在家看看书,不去学校了。我正求之不得。母亲给我烧了木炭火,我坐在炭火边看了一会儿书,就有些坐不住了。等母亲去菜园里时,我就跑到外面的雪地里,做了一个很大的雪人。正当我得意洋洋地自我陶醉时,刘校长站在我身后,拍着我的肩膀说:这雪人像谁呀?我转身一看,见是刘校长,我满脸通红着,准备着挨一顿骂。没想到刘校长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走,带上书包,你的脚肿成那个样,我背你去学校,晚上就和我睡在一起。刘校长拉着我就走,去学校时,因路上冰冻,刘校长背着我显得很吃力,他手中的木棍一下没撑稳,突然摔倒在雪地上。他为了救我,自己仰面巴叉滚到了小河中,一身湿漉漉的。我心里十分难过地哭了起来。刘校长一边爬起来一边打趣地说:流什么猫尿,这不是好好的吗。说完他蹲下身子让我伏到他背上。我不好意思再让他背,自己往前走,他一把拉着我,硬把我拽到他背上,一直把我背到了学校。我真有些无地自容。从那次起,无论有多大困难,我都没有再缺过一次课。
当我长大成人,从大山里走出来,到城里读书,后来就再也很少体味家乡那下雪天的乐趣了。在城里居住了二十多年,下雪日子也是屈指可数,尤其是近些年来,很难见到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更谈不上有什么鹅毛大雪了。于是我就想:城里怎么就不下雪了?老天怎么就不赐给我们一场瑞雪呢?有时我真想到乡下去住上十天半载,看看家乡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丽景色。可是我常打电话到家乡,我的兄长说,家乡这些年也很难见到像过去那样的大雪了。
由此,我有些怀念那一个个下雪的日子。虽然我们再不是幼稚无知的少年,也不一定在下雪的日子里去堆雪人,打雪仗,但我还是多么想目睹那雪花飘飘的银色世界,放飞那份珍藏在心中许久的童真和乐趣。
第二篇:初冬,怀念那些下雪的日子散文
我们的欢呼声惊醒了村庄,惊醒了田野,惊醒了山峦,也惊醒了飞鸟,惊醒了关在牛栏、鸡笼里的鸡鸭头生(牲畜)。村里青砖绿瓦上,铺满了雪,好像一床一床雪白的棉被,给人温暖的感觉,喜悦的心情。
初冬,怀念那些下雪的日子。
——题记
居住南方的人,冬天是极少看到雪的。下雪,下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对于南方人来说,是极珍贵、极热爱、极兴奋激动的,可以说不亚于过年过节那般欢喜、高兴。也有点像歌词所唱的“千年等一回”那种等待的感觉。等待是一种复杂、焦急,无以言说的味道。在南方人的眼里,一场雪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不像北方,初冬便有了雪花飘满天的雪景。雪对于北方人来说,太平常、太普通了,就像我们穿衣吃饭一样,是一场持久旷远的雪花飘舞的情景。
在我的记忆里,还不曾有十场雪的记忆。居住南方的人们,到了冬天喜欢盼雪,盼一场鹅毛大雪。南方的人们会如同过节一样跑到冰天雪地里欢呼、玩雪,那是怎样欢欣鼓舞的心情,北方人绝对不能去想象的。
记得幼年时候,那是八几年吧,一场大雪不期而来,在深夜悄无声息地走进南国城市、乡村。一夜之间白了屋脊、山头,全世界突然白花花的一片。村里天未全亮,却变得热闹起来。村里的孩子全是父母亲叫嚷着“下了大雪了,起来看雪了!”的吆喝声中起床的。南国难得看到大雪的场景,孩子对雪的印象几乎是空白的,雪的景色是什么样?只有在父母的故事里有过。《白雪公主与七个矮人》的童话故事里,有雪的场景,白雪公主就出生在白雪飘飞的日子里,那个美丽而又幸运的白雪公主,曾给我幼小的心灵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自从听过《白雪公主与七个矮人》的童话故事,我就盼着一场雪的到来,一场雪的美丽景象,一场带着灵气轻舞的雪,竟成了我的期盼。曾无数次想象飘雪的日子,在我幼小的心灵竟是那般热烈和渴望。直到我九岁的时候,我才看到有生以来第一场大雪。母亲有早起的习惯,无论春夏秋冬,她都会在凌晨五点左右起床梳洗,做好饭菜,煮好喂猪的猪食,天亮了就吆喝着孩子们起床、吃饭上学。那一天,我与我的妹妹们五点钟就起床了,母亲看屋外的天,明晃晃的亮堂,以为天亮了,呼叫我们起床看雪景。母亲也许是激动的,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我与妹妹们穿着清一色的蓝色棉衣,走出家门,踩在厚厚而松软积雪上,感觉到雪发出“吱吱……”的声音。我俯下身子,叫我的妹妹们踩着积雪给我听,我大声的叫喊:“我听到了雪的声音了,好好听哦!”我妹妹们也说,他们也要听,也让我走在积雪上,踩给他们听。其实我们谁都可以听到踩积雪的声音,是我们太天真、太童真罢了。
“好大的雪,好漂亮的雪啊!”我们走进村子,走进那些屋子间宽阔的空间平地里。村里的小孩子几乎全出来了,大家迎着还在飘洒的雪花,脸被吹得红扑扑的,嘴里冒着热气,在空气里久久不散。我们的欢呼声惊醒了村庄,惊醒了田野,惊醒了山峦,也惊醒了飞鸟,惊醒了关在牛栏、鸡笼里的鸡鸭头生(牲畜)。村里青砖绿瓦上,铺满了雪,好像一床一床雪白的棉被,给人温暖的感觉,喜悦的心情。
我们整个村子转悠、呼叫,把雪白的雪踩得乌七八糟的。我们时而抓起地上的雪,揉成一个大大的雪球,互相追打;时而堆起一个雪人,村里的空地里被我们堆了好多的雪人,用木炭做眼睛,用红萝卜做鼻子,用红纸剪成嘴巴的模样,还会找来家里不要的破帽子给雪人戴上。笑眯眯的雪人甚是可爱,望着我们憨憨的笑。
我们跑啊、笑啊,村里跑完了,我们跑到村对面的山峦上,扬着红彤彤的手,踩着枯萎小草上的积雪,顽皮嬉戏。早上我们玩到大人们大呼小叫我们回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吃饭。上学的上学,那些还未上学的回家之后,大人不许再跑到雪地里去了,担心把衣服裤子弄湿了,会生病。那可是我幼年最快乐的一天,最让我难忘的一天。俗话说:“瑞雪兆丰年”。那时候,大人们看着雪花,眼睛里洋溢着笑意,飞扬着快乐的心絮花语。我们孩子爱雪,大人们也爱雪,孩子爱雪的美丽,雪带来的快乐心情;大人们爱雪带来的福音,爱雪给予丰收的希望。如今想起那场大雪,还是那么的记忆犹新,兴奋不已。
花季年华,十八岁冬天,我找了份工作,就是帮别人卖米粉,快餐。每天五点起床打开炉火燃火烧卤水,做到晚上七点钟,特别累,几天时间我的手就生了冻疮。其实我只做了七天就不再做了。然而那个冬天,下了一场大大的雪,也就在那七天的里面下了一场大雪,我说好不容易等到一场大雪,真是难得。中午时分老板娘回家里了,店铺里只留下我们三五个打工的女人。我跟与我差不多一样大的女孩子说:“我们到一板大桥去照几张像,好不好?老板娘不在,我们去一会儿就回来。”那个女孩子比我稍微矮一点,皮肤粗燥,样貌很普通,但是个性格温和的女孩子。我在那儿做事,没几天我与她无话不说,就成了好朋友。她在店子里做了大约一年了,店子里的人比我熟识,她犹豫了一会,就对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说,我们出去一会。大家都是打工的,中午生意基本没有,阿姨不许我们去的太久,不然老板娘来了不好交代。我们一一答应,我就用单车搭了她到十字路口,看到路上像过节一样走满了人,男男女女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居多,穿得花枝招展的,手里拿着相机。我们是最没钱的人,我的穿着很普通,一件宽松的牛仔外套,记得裤子也是牛仔裤,很土的那种款式。那个女孩子穿着一件细格子假呢子对开扣子外套,黑色的西裤,也很土的穿戴。到了十字路口,我停下到转角照相馆请了一个四十来岁的照相女人,请她帮我们到一板大桥桥头照几张相片。要知道下雪,很多象我这样的人会请照相馆的人照相的。即使我们只照一两张,她也会去的。因为我们照的时候,有人会请她照相的,生意会不错的。
十字路口离一板大桥一百米左右,街道上的雪早已被踩得融化,桥上桥墩上零星的粘着一些积雪。雪停了,天有了亮色。一板大桥的右手边直目可见湘江,湘江里停泊着几艘乌篷船。湘江的对岸楼房矗立,屋檐上白雪斑驳,韵味十足。楼房的后面便是白雪覆盖的电视塔,灌木纵些许未被白雪盖住,露出一丛丛的绿,在雪的衬托下,展现着生命的生机和绿的丰腴。一眼我就看中那有意境的场景,我走到桥头的桥墩边,手里拿着吊着绒线球的单车锁匙,用手枕着脸颊,露着浅浅的笑,身子斜歪着,有ps的姿势。我与那个女孩子也照了一张,我们站在桥头,我独自照的那个老地方,很正真、严肃的照了一张,虽然也笑了,但是有点做作的味道。可惜我的照片因为家里漏雨淋湿弄坏丢了,要不一定拿来晒晒。十八岁,青葱的花季年华,无论怎么照相,我想也是美丽的,再说还有那么美丽的雪的背景,怎么不是一副画里的美人丽人呢?自嘲哦!
结婚之后,2002年那一场雪,实在大。那个傍晚就开始纷纷扬扬的飘起了雪花。我们院子里的女人们在院子里吆喝着说:“下雪了……”我步出家门,看到一条线的巷子里的天空中,飘着羽毛状的雪花,叫老公、儿子出来看雪。儿子跑到门口,伸出小小的双手,说要接住雪花。儿子站在屋檐下,使劲地接,雪花一落到他的小手上,就融化了,嘟着嘴巴生气。我说:“明天早上,我们再看门口,一定会有厚厚的积雪,明天我们就堆雪人,最好玩了。”儿子听我这么一说,我们期待明天的到来,一起回到家里烤炉火,似乎可以听到雪花落到屋脊瓦上的“簌簌……”声,其实飘雪是无声的,但在我们心里是有声的,像一首婉约、动听的音律流荡旋转在我们的心头。我说唱首歌吧,儿子鼓掌欢迎,老公斜眼看着我,窃笑我。
“你那里下雪了吧,面对寒冷你怕不怕,可有炉火温暖你的手,可有微笑填满你的家……”儿子烘烤着小手,把手伸到我的身边,说:“妈妈,我有炉火温暖我的手,我笑,我幸福,我开心。”我把儿子的手握住,放到脸上问他:“妈妈的脸,温不温暖?”儿子说:“温暖,好温暖呢。”下雪的夜,我们一家人围着炉火,可以聆听雪的声音,因为雪是灵动的精灵,听雪只有用心才感受到雪是有生命的,仿佛聆听一首来自天籁的美好江南丝竹乐曲,雪花的声音轻盈灵动,犹如精灵一般,让人欢喜、热爱。如那样的夜,我煮了一锅淡茶,叫老公到超市买了一些零食。雪夜陋室、暖炉、淡茶,加上我们一家人,乐乐融融的喝茶吃零食、看电视,幸福是不是就这么简单?晚上枕着雪的声音入睡,一夜温暖。
第二天起床,门口的巷子里铺满了两寸来厚的积雪,儿子心里许是记着雪落满大地的场景,也早早起了床,看着凝脂般的白雪,他精神振奋,恳求我:“妈妈,我们堆个雪人吧,这么好的雪,不堆多可惜啊!”只要生在南方,就懂得我们南方下了蒲雪不过一天,便是晴天的预兆,并且会晴许多日子。这么好的雪,好多年才能遇一回,不堆个雪人当然可惜了。
于是我叫儿子从家里拿了一把铲子,儿子拿了一把小小的铲子,我们母子一起铲起巷子里的积雪,堆在我们的棕榈树边。一边堆好,一边用铲子拍紧,儿子用小铲子弄光滑,雪人身体弄好了,儿子找到两个彩色的小圆球做眼睛,嘴巴鼻子都轻而易举的也弄好了,儿子专门把在学校搞活动发的小红旗插在雪人的手臂上,走得离雪人远一点,左看右看,说:“这雪人真是蛮精神,笑眯眯的,挺高兴的模样哦!”我觉得儿子定是很有成就感,觉得很开心。
时间不早了,儿子背着书包去吃早点,说要告诉所有的同学,他跟我堆的雪人特别的阳光,是个笑哈哈!我也准备好东西与老公去摆摊。那天的生意特别好,我的心情也特舒爽。
知道吗?南方下雪的时候,街上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拿着相机去采风,去留住这些美好的雪景。我那天的围巾,越厚越好出售,帽子手套年轻人抢着要。最后围巾卖完了,我到楼上扯了几仗毛毯之类的布料,裁成一条一条的围巾,各种色道都要了几米,花花绿绿的,色彩缤纷,又吸引了好多顾客过来购买。
那天下了那么大的雪,真的很冷,冻得我要麻木了,但我的心里温暖如春。傍晚时分回家时数了一下钱包里的钱,大家猜猜,我卖了多少钱?一千零九十九元,好彩的数字,扣着指头一算,我赚了差不多五百元,差不多一个上班族一个月的工资,我能不高兴吗?回家的时候,我踩着脚踩三轮车在超市里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花了差不多一百元。“瑞雪兆丰年”这场雪不仅仅是农民的希望,还是我这做小贩的丰收日哦。
自从2002年那一场雪,我再也没看到过那么大的一场大雪。那年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唱疯了,唱得大街小巷全是这歌声。多么怀念那些下雪的日子,那些流年里有雪的时光。我明了,下雪的日子,幼年有幼年的乐趣,花季年华有花季年华的心情念想,成家之后有雪的日子,有家的温馨,有那份来自雪的给予,一个丰收的日子。多么期待一场雪的降临,为一场雪去精彩!纷扰、平淡的日子,为一场雪去聆听雪的足音!
第三篇:十二月有奖征文:怀念下雪的日子
十二月有奖征文:怀念下雪的日子
泛黄了的枯叶
带走了枯萎的季节
冬天来了
却没有带来下雪的寒冷
怀念下雪的日子
那飞舞的旋律
恢复了冬日原有的宁静
缓缓飘落
带给了大地一片晶莹
看着昔日的伙伴们
再也回不到童年的乐趣
当我还沉浸在回忆里
迎面而来的风
从我脸庞掠过
没有雪
没有一如既往的白色
没有刺骨的寒风
唯一留下的是回忆
滴滴答答…………..却看不见下过雪的痕迹
朦胧的雾在眼前弥漫
我寻找不到冬天的足迹
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不会停留
想想下雪的日子
那雪的颜色
是最纯净的颜色
也是最容易被污染的颜色
它不似那春机盎然的绿
它不如那骄阳似火的红
它不像那硕果累累的金黄
冬天没有了雪
也就没有了白色
季节的变换
秋去冬又来
时间如行云流水般流逝
怀念下雪的日子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初中部二十七班初二:尹婕芬
第四篇:怀念……的日子
【教学目标】:
1、明白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2、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具】:多媒体
怀念的日子
【题目】怀念
的日子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解题】
1、理解题旨,精确补题。“怀念”,是对失去的(或过去的)时光、人、事、物的思念,是一种美好的、承载着情感的思念。“日子”指的是一段时光,在审题时须明白,横线上所填词语是修饰“日子”,并不是直接怀念的对象,切不可曲解了命题者的意图。而且,文章的重点应放在描写那段“日子”的特点上,而非只写一人或一事,单纯地怀念某个人或某物。
2、巧妙选材,写出真情。对于这个作文题,可写的内容很多。若写怀念与某人相处的日子,则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表达对这个人的怀念之情;若写怀念有某件物品相伴的日子,则点明该物对你的影响、给你带来的情感上的冲击,表达对该物的怀念之情;若写对某段日子的怀念,则说明这段日子带给你的“非一般”的感悟„„写作时要做到情真意切,以抒发感情为主。【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怀念”一般是指那些失去的、有意义的、美好的人或者事情,所以只能写过去的人或事,不能写眼前之景;从“日子”两个字来看,应该写一段时间,不能只写一个瞬间、一次场景等。写作时,采用倒叙方式的记叙文最好。在写作内容和技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回忆往事,抒写对朋友、亲人的思念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关此类“怀念”的文章很多,比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鲁迅的《藤野先生》等。围绕“亲情友情”,我们可以从时间上,怀念童年生活的美好,感受朋友之间真诚的友谊;也可以从空间上,怀念远方的亲人,表达真切的思念之情。
二、关注热点,感受时代气息
抒写个人的情怀没有错,但是,如果能跳出个人的小圈子,从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入手,立意上会更胜人一筹。如“怀念小河清清流淌的日子”,“怀念蛙声一片的日子”,写出来的是对环境日益被破坏的忧虑;再如“怀念荠菜飘香的日子”是写对今天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满等。
三、以小见大,借物抒怀
要学会以小见大,可以围绕一件物品,以物为线索,托物抒情,写出对曾经的美好或温馨的回忆。如“怀念琴声相伴的日子”是围绕学钢琴,写既辛苦又幸福的时光;“怀念白开水的日子”是写妈妈为了“我”的身体健康而每天给“我”烧白开水,受到了“我”的误解却没有一点怨言,“白开水”是叙事线索,对妈妈的感谢和理解是感情线索。
四、逆向思维,写出新意
中考作文要取得高分,立意新颖很重要,很多时候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取得这一效果。同样是写亲情友情,可以巧妙地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立意,争取写出点与众不同的鲜味。如“怀念生病的日子”,其实是写因生了一次小病而得到同学们到病房去看望的机会;“怀念停电的日子”原来是写停电后一家人能在一起说话的温馨生活;“怀念妈妈唠叨的日
子”是写妈妈出差后对妈妈的想念等,这些文章视角新、思路新,会以独到的见解取得成功。
另外在角度上也可以创新,以一棵树、一条鱼的口吻去“怀念”,更能表达丰富的寓意。
【满分佳作】
怀念有葱油饼相伴的日子
那个老人,那张笑脸,那有着淡淡香味的葱油饼,总会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让人无限怀念„„
一段日子里,生活匆忙而枯燥,心情烦闷到了极点,连早餐也是随便应付。那个卖葱油饼的老奶奶周围,总是站满了人,出于好奇,我便加入了这个队伍。
终于排到我了,只见老奶奶在摊前忙活着,我有些惊奇,这么多生意,竟然只有她一个人在忙。我惊讶于老人有一双灵活的手,那双手在雪白的面团上跳跃着,将一团团洁白的小精灵揉成规矩的球状,轻轻一拍,就成了圆圆的饼子。老奶奶拿一个小刷子,抹上金灿灿的油花,再放进油锅里,便听到了美妙的嗞嗞声„„我看得入了迷,不觉奶奶已经把一个饼递到了我面前,“给你!”听到老奶奶的声音,我的目光才从她的手上滑到了她的脸上。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眼睛如星星般闪烁着快乐的光芒。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微笑打动了,心底悄悄流过一股暖流,痒痒的。我低头咬了一口手中的葱油饼,那里面分明夹着快乐。我从此记住了那个微笑,记住了她的葱油饼,我成了那里的常客,只要一有空,我就会给自己买一个葱油饼,感受到的,除了葱油饼的香味,还有一份快乐。
随着买葱油饼次数的增加,我对这位老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儿女远在南方工作,前些年相伴多年的老伴也离开了她,剩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但是她的笑容始终没有消失过,她永远是那么乐观,永远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每一个葱油饼都是她的孩子,她将爱心和感恩用灵巧的手揉进葱油饼中,再将它传递给别人。
望着忙碌的老奶奶,我忽然感觉到很羞愧,自己经历的一些小小的挫折算什么呢?生活让她饱经沧桑,却无法磨灭她乐观的精神,她始终带着祥和的笑去对待生活,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这不正是对生活的感恩吗? 如今,我已经变得开朗而自信,老奶奶的摊位也不在了,或许是她跟随自己的儿女去了吧。但我依然怀念老奶奶那飘着香味的葱油饼,怀念那段有葱油饼相伴的日子。【评点】
作者以“葱油饼”为线索,写出了一段温暖而又快乐的时光。这篇满分作文,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一、眼界开阔,关注他人。作者不仅写自己,而且更关心社会中的人物。在作者眼中,老奶奶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着许多人,从而也使文章立意深刻。
二、细节描写细腻传神。文章老奶奶的形象是通过她自己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尤其是老奶奶烙饼的一段文字,观察细致,语言生动,“跳跃”“揉”“拍”“拿”“抹”“放”等动词的连续使用,写出了老奶奶的动作娴熟,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三、叙事抒情,相得益彰。作者总能够在叙事之后,进行恰当的抒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怀念童年的日子
题记:童年是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声声叫着夏天„„”随着这悦耳动听的音乐响起,我渐渐从书海中走了出来,开始聆听这令人动情的音乐。这优美的旋律,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深恋。慢慢的,我开始陶醉在这曼妙觉悟的乐声中,心灵与之共鸣。它也拉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拉引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不错的,儿时的我带着好奇心与乐趣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去发现美,创造美。也曾像鲁迅小时候那样,有自己生活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也常常在我自己家中的那片园子里,与蚱蜢一起跳跃,和青蛙一起对唱,与百虫争鸣。当我玩累了的时候,还会直接躺在地上休息,用帽子遮挡太阳,创造出一片“黑暗”,与虫蚁共眠。有时,当我醒来,发现天已向晚,该起身回家吃饭了,于是我就依依不舍地同我的虫朋蚁友告别了„„
在我的童年时,我不仅有动物朋友,我还有很多活泼可爱的人类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其实只不过是一些生活小事罢了,但我们确实快乐。这种乐趣超过了在初中生活里,我与同学品《三国》、论《水浒》英雄时的快乐。我感到了“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满足,也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初中紧张无聊的生活冲淡了儿时之趣;一身的任务,也让我无法再享童年之乐。我也意识到,现实已把结局注定——我的童年已去,它已如梦般消失。
童年给我留下深深的回忆,在我心中,它犹如一朵夏花,永远灿烂,永葆青春。每每想起,它都能带给人一种真、善、美的享受。我想当我毕业之后,我定会一一捡拾童年的梦,再创一部《朝花夕拾》来让我对童年的回忆,定格在书上,永不褪色。
怀念过去的日子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噙满泪水的歌。漫漫长路,布满荆棘,满身重负,艰难前行。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无数次想过逃避放弃,无数次鼓动起继续前行的勇气;无数次的泪水夺眶而出,无数次在亲人、老师、朋友的鼓励中迈出又一步带血的足迹。——咸咸的、涩涩的,唱着这首歌,我学会了顽强,学会了坚毅。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幸福快乐的歌。回荡在吹响胜利号角的运动场,奏响在布满鲜花与掌声的领奖台。没有复杂的装饰音,无需庞大的伴奏器,辛勤的付出换来胜利的喜悦,再没有什么能比这使人更高兴。——蜜蜜的、甜甜的,唱着这首歌,我体会了成功,更激起了继续奋斗与追求的动力。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情意浓浓的歌。涌出在我第一声啼哭后妈妈的热泪里,打响在我第一次淘气后爸爸的尺子下,闪烁在我第一次为父母过生日时的烛光中,幸福在全家人欢聚一堂热热闹闹的筵席上。——暖暖的、浓浓的,唱着这首歌,我感受了关怀与温暖,也学会了体贴与付出。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值得回味的歌。快东过与小伙伴一同戏的分分秒秒,痛苦过与好朋友无缘无故的争吵,凝聚在集体努力换来的“世纪金杯”里,感动在严寒中大家手挽手肩并肩的温暖中。——真真的、实实的。唱着这首歌,我体味了人世间的真情,走进了与人相处的大社会。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成长的歌。唱首唱着,我走到了,走到了十八岁的今天。
第五篇:下雪的日子散文
大雪在夜里如约而至。虽然不如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风光,却也有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韵味。目之所及皆被大雪覆盖着,房屋、道路、田野、小山丘以及上面的大树小树,无一例外。仿佛置身于白雪王国。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下雪的日子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说北方落雪了,我也慌张着起身来看外面落着的雨,竟发现雨丝里也夹带了飞舞的雪花。雪,标志着一年里冬天的真正开始,然而在这一连串暖和的日子里,我以为冬还离得老远。
雪对于北方人该不算什么稀罕的物什,可对于生长在南方的人,却是一年难睹几回面的。我爱雪,爱在雪天里到外面走走,即便在平时看来普通不过的地方也放射出一种美来。落雪的湖边是极有看头的,雪落在湖里,自然得悄没声息,无影无踪。可落在岸上的雪,绒绒厚厚的,仿佛给湖心围了一件暖和的羊毛项圈。我愿意对着披雪的树看,高矮不同,仿如花团锦簇。门前的凤凰山上多为柏树,这些在强风暴雨面前从不低头的硬汉,在雪面前却愉快地低下了头。雪是温柔的,但雪也是厉害的,它一点点地加给你分量,直到你承受不了折弯了腰,雪有时真似温柔一刀。谁能经得住这温柔一刀呢?大概所有的古树都曾受过雪的温柔一刀吧。有一次,我在云龙山兴化寺后面看到一株千年古柏,它消瘦劲挺,寥寥可数的几根枝子一点也不繁茂。从它身上盘旋扭曲的纹线上,有清晰可辨的撕裂痕迹,仍可想见当年那股摧折的力量是何等巨大,这力量出自谁手,不是风狂雨骤,一定就是雪了。为了生存,这株古柏从生活里学到了求生的方法,那就是去繁就简,寡欲少欢,不上雪那温柔一刀的当。不过,在这样的老树身上看雪,同样也有意想不到的美感,更能领略到老树的苍劲与不屈。一棵树能学到这样的求生知识并不容易,很多时候,它会为一时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而起了太多贪欲,放养出太多的枝叶,走向盛极而衰之路。
仍然是在从前,一年中总不忘在最初的大雪日子里去踏雪访梅。记得那片梅林隐藏在泉山的山坳里,梅林不大,梅树也不大,多为灌木丛生。也不知是谁栽种了这片梅,而今无人管教,一任它自由地野着。想起西湖边的林和靖,妻梅子鹤,真是世上头一等高人。而这片梅似乎不得什么要领,从不懂得夸耀,平时很少有人光顾。我也是一次偶然来这里歇脚,惊讶这里有一片梅的。那是在我为一件事情最伤脑筋的时候,我以为我被全世界抛弃了,没有人在意我,最后连一个人的爱也留不住,于是忧伤把我带到那儿。我在那里静静地想,想人生的一些事情,后来还是那片梅林教育了我:人活着是为自己的性情闲适和自然,而不必去计较其他。那片梅林,虽然没有几个人知道它的存在,但它依然日日美丽,认认真真的花开花落,从不马虎对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生命。
仍然还记得,那天的茫茫大雪里,它柔性的枝条弹去了雪的压迫,露着弹性的玉枝,只有在着花处仍有雪的伴留,梅红雪白,更可见雪的晶莹和梅的高洁。还记得在那一片雪地里,什么也没有,连鸟雀也不见踪迹,雪地里只有我歪歪斜斜的几行脚印。天很晚很黑了,我仍不忍去。可我必须得走了,否则就有冻死荒郊之虞。既然带不走那片雪梅,那就折一枝含苞吐艳的梅枝,回来插在瓷瓶里,当作案头清供,用清水细心地养护,好让它来烘香我的一段日子。后来,对那片梅林,我虽然也有过几次造访,但全不在花期,不着花的梅林一点也不好看,甚至都让我怀疑:它们是不是那次我造访过的梅林?
更小时候的雪天情形,我已经记得不太多了。只记得一点,下雪了,我们就会跟着大人到野外去追逐被雪光障碍了眼的野鸡野兔。那时的山里还是这些动物的家园。追逐虽然少有收获,但我们感兴趣的只是满山遍野地野跑;或玩玩打雪仗的游戏,把待在树上的雪摇下来,落在行人的颈项里,以此为快乐。大多时候,我们还是躲在家中烤火,那红红的砻糠火,带着一股好闻的烟味,薰满了整个屋子。我们在火里炸黄豆和花生,或者埋一个黄芯的山芋,耐心地等着……这些小把戏,把我们孩子的冬天也熏香了。等到雪霁天晴,我们一群聚在老屋的敞厅里晒太阳,望着屋脊上空空的燕巢,猜南飞的那一家燕子现在落身何处。于是几个人打赌,赌它们来年还认不认识这里的家。我们听屋檐化雪的滴漏,叮叮咚咚的,敲打着我们的日子。我们还任由那只家猫赖在我们腿上假睡,有时我们也同它开个玩笑,突然抽空了腿,看它惊慌失措的样子,等它明白过来只不过是一场玩笑后,就又“喵……喵……”地爬到我们身上来。这种时候我们最爱听老人们讲故事,三国、水浒、三侠五义,于是我们也“桃园结义”,平添了做人的几分豪气。家门的那个老伯,耳朵从年轻时就背了,他虽然并不认识字,可有一肚子故事。我们央求他讲,一个接一个,不让他停歇。他的故事多为小姐和公子的故事,宣扬的是美好的人性,使我们早早就知道人性的善恶和美丑,知道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知道了积善聚德的道理。有时他讲累了,不想讲,我们就哄他,给他捶背倒茶,于是他又开始讲了,还是公子和小姐,还是那些恩恩爱爱的事。孩子要哄,这话不假,现在来看,其实老人更要哄呢。在我的老家,就有一些老人,他们所知道的事情真能胜过半部聊斋,只是没有人重视,没有人妥善地把他们一辈子的经验总结下来,他们多像野外的那片梅林,开自开,谢自谢。我的那位家门老伯,就是这样的老人,可惜他讲的那些故事我大多都忘了,偶尔能记起来的一星半点,就更让我怀念那悠远的童年日子。那日子虽苦,可真好啊!
南方的雪是年年渐少了,冬天跑到水面去溜冰的情形已经成为今天孩子们的梦想,屋檐下拖一条条长长冰凌的情形再也见不到了,下雪的日子已经走进了人们的记忆深处。它们走远了,轻易不会再回来。虽然我爱雪的天性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总不如从前那样能与它作一番肌肤相亲。这不仅是长大之后心情上的迁变,更主要还是身体上的病弱,我这豆腐渣一般的身体恐怕再也经不住雪天的寒气所勒了,即便是待在有暖气的房间,那些从门缝里钻进来的凉风,仍然会弄痛我后背上的那几根骨头。尽管如此,可我还是很怀念从前那些有雪的日子,还打什么诳语呢,是真的怀念呀。
今天,望着窗外飘扬的雪花,我头脑中又断续明灭地想起从前下雪天的光景。然而,隔着三十多年的风雨之路,我还能回得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