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说明文阅读理解技巧
说明文阅读理解技巧
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1)说明性: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用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因此说明文首先具有说明性的特点。为了把事物、事理说明得更明确、生动、形象,也可以用其它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2)知识性:说明文要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就自然成了说明文的重要特点,说明文给人的知识是直接的、集中的。
(3)科学性:说明文是向人们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事物或事理的实际情况,所以说明文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4)通俗性:说明文是向广大群众传授科学知识的,要使大多数人易于接受,文章必须通俗。
3、说明文分类
A 根据说明对象不同来分:
事理说明文--旨在讲明事因、物因;如:《万紫千红的花》是事理说明文,说明的是花为何会有那么多颜色及花为什么会变色等原因,《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蜘蛛》、《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转基因花。B 根据写作目的和语言风格来分(1)实用性说明文 --如说明书之类。
(2)科学小品文 --主要以介绍科技知识为内容。(3)平实性说明文 --语言平实。(4)文艺性说明文 --语言生动。
4、说明文四要素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
二、说明文常见题型——(一)关于“说明对象” 考查题型:
1、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答题思路;(1)从题目中找;(2)从文中找,一般开头即点明。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2、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题思路:(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3、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答题格式:(1)点明了★★说明对象;(2)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答题要点:(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练习1:辨析说明文类型
1、《中国的石拱桥》
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3、《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苏州园林》
5、《向沙漠进军》
6、《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7、《统筹方法》
8、《死海不死》
9、《人类的语言》
10、《松鼠》
练习2:阅读下面说明文语段,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2分)
答案:
常见题型——
(二)关于“说明顺序”
1、文段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具体解说之。
2、文章中的某段与某段能否颠倒?为什么?
解答方法: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建筑物布局),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可以综合运用。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介绍一种东西的发展演变,比方说介绍镜子的发展,灯的发展,印刷术的发展,用时间顺序较合适,因为按时间顺序写能够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b.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c.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练习:
1、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
2、(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3、光辉成就→首先—其次—再其次
4、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
5、介绍三人:东坡(中)→鲁直(左)→佛印(右)
6、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 ;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从„„
练习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常见题型——
(三)关于“说明方法” 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有两个方向:
①会判断(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举例。)②会分析其作用(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多为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具体准确(多为列数字)/清楚明白(各种均可)/条理清晰(多为作诠释)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果是打比方、引用或摹状貌,还有第二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下定义:科学、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3.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4.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5.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6.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7.列(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8.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增强文章说服力。9.引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0.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练习
1、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和
。“逻辑”指的是事物发
展的内在规律,从()()、从()到()、从
()到()
到()、由(练习
2、说明方法主要有()、()、()、()、(、从()到()到()、()、(、()、从()等。)、()、(十种说明方法。)))
第二篇:说明文阅读理解
例1.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③第二步上蜡。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在上蜡前,先要熔蜡。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⑦最后是烘干。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1.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2.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空间顺序 B.工艺流程顺序 C.由主到次的顺序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4.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例2.阅读选文,完成1—6题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1.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吞碳吐氧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3.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
5.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两例。
6.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武汉市政府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
模拟练习:
(一)有趣的彗星世界
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一般彗尾巴只有几千公里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公里,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发现临近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是伊拉斯—阿拉基—阿尔科克彗星,它在1983年5月11日,距地球只有500万公里,可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彗星究竟诞生何处,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外环则超出了冥王星轨道。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由于太阳系中各大星球错综复杂的引力作用,“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游子”因太阳强大的引力,朝着太阳方向飞去。途中,冰块等物质受太阳光热而蒸发,并在太阳风的作用下飘成扫帚状,成为它美丽的大尾巴。
人类通过对彗星的遥测,发现彗星能释放X射线。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有关研究小组揭示,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科学家们还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而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1.文中第一段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哪一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文字中“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下定义的方法说说什么是“彗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前途似锦的光纤通信
①唐代诗人王之涣由长安回并州(今太原)路经蒲州时,曾写了一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这首诗描述了两个光学方面的重要现象:第一,太阳光是白色的;第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当然一千多年前的人是无法对这两个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光的认识逐步深化,这两个现象也就容易理解了。③太阳光为何是白色的?原来光是波动的一种形式,不同的色光对应有不同的波长,太阳光大约含有300纳米到900纳米的波,波长由短到长,依次按紫、蓝、青、绿、黄、橙、红的次序排列,各种颜色的光混到一起,所以阳光呈白色。④为什么站得高看得远呢?原来光是按直线传播的,地球表面是个球面,由观察点对球面做条切线,切线下面所对应的弧长就是所能看到的距离。所以离地越高,看得也就越远。⑤人们在揭示了白色的奥秘之后又不断地对单色光进行研究,终于在1960年制成激光器而产生了激光。激光是一种频带很窄的单色光,是用特殊物质受激光辐射产生的。激光比白光的能量容易集中,它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进行激光通信。激光通信的优点是用小天线便可产生窄波束,光的方向集中,比探照灯要强许多倍,如同一个神枪手可瞄准5公里之外苍蝇的眼睛,激光通信的另一优点是通信容量大,一个激光通信线路,可同时供一万多对用户打电话。直接利用激光通信的方式称为大气激光通信。大气激光通信也有其缺点,主要是激光传播易受雾、雨、雪等气候影响。近年来又在大气激光通信的基础上发展了光纤通信。⑥光纤通信就是用纯净的高透明度玻璃做成光学纤维输线,它只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的粗细,让激光在光纤中传输,用以传输信息进行通信。光纤通信实际上就是有线的光通信,但比现在的有线电通信容量却大几万倍;况且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代替了铜、铝等金属制成的导线,不但成本低廉,而且原材料比比皆是。光纤通信的另一优点是不受电磁波的干扰,比较安全可靠,线路也很轻便。光纤通信目前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关键是如何制造出透明纯净、传输损耗小、柔软可曲的光学纤维及其它配套设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纤通信将会日益普及。可以说它是一种前程似锦的通信方式。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开头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明文写作也讲求详略。激光的产生属于___________写,激光的重要用途、激光的优点是属于___________写。详略写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顺序中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5.文中第⑥段可分几层?怎么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光纤通信具有哪些优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中第⑥段加点的“它”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
(三)智能材料
人或动物的皮肤划破出血或者骨折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愈合;蚯蚓、石龙子、海参等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
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科学家称智能材料为机敏材料。它把高科技的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人们将导电性能较好的碳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等集束在一起,制得的智能材料,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扭曲时,其中的碳素纤维因较脆而首先被部分或全部折断,从而使材料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可预测出该材料受损的程度。再如在混凝土材料中,预先埋入大量装有裂纹修补剂的空心纤维,当混凝土受压开裂时,这些空心纤维也会裂开一个小口子,从而释放出修补剂,把裂纹重新粘接起来。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这种智能材料在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收到信号后即会发出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之类的物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
智能材料尽管仅仅是起步,但它代表着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研究智能材料的数据的线索。
1.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功能的材料是智能材料。
2.第三段中的两个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前最先进的智能材料是如何制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中“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这句话和第一段中的哪句话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智能材料尽管只有短短几十年历史,但已经能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这种说法是否符合文章原意?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媒体一词出自英语的“media”。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信息,媒体是帮助我们表达、存储、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报纸杂志上的文字、广播电视上的声音、图像等。从原始语言,到活字印刷,到当代的音像技术,是媒体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②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到处都是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所以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③但是,植物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着全球的植物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地球进入了严寒期。④动物又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而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⑤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再次反击,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⑥过去约4000万年来,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⑦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使地球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⑧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地参与其中了。1.为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约束()碰撞()参与()2.第⑤段中“再次反击”照应的是前文的哪一句?(用原文回答,限1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地球逐渐降温”一句中,为什么用“逐渐”一词,请在本段中找出根据简要说明。(限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植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高;动物越发展,地球温度越低 B.动物和植物均衡发展,就能使地球避免温室效应和严寒期 C.青草比森林保存的二氧化碳多,所以草地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含碳量还多 D.“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大片森林消失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 5.指出本文所使用的三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后,你联想到当今人类关注的一个什么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你觉得人类应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植物的“爱恨情仇”
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
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驱赶相互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出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间作,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罗兰,能使结出的葡萄香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进花繁叶茂;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四天;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作,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
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此水火不容。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郁金香和毋忘草、丁香花、紫罗兰都不能生长在一起,否则会互不相让;麦、玉米、向日葵不能和白花草、木樨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这些作物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番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种在一起。
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同居,以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1.本文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全文,用平实的语言解释第①段中的“和睦相处”和“冤家对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四天”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有什么作用?(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本文的说明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仙人掌与健康
几千年来,对仙人掌有着宗教般情感的墨西哥人,像中国的神农尝百草一样试吃各种仙人掌,并且培育出了无刺、无毒、口感极佳、营养丰富的可食用仙人掌。
眼下,食用仙人掌已作为一种新型保健蔬菜,正以稳健的步伐进入中国市场,可望成为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0世纪后期,“富贵病”开始困扰人类,人们开始注意寻找“灵丹妙药”。而美国人先行一步。他们在一次对墨西城居民与纽约城居民健康状况的对比中发现,墨西哥城“富贵病”患病明显低于纽约。这是否与墨西哥人爱吃仙人掌有关呢?经过科学试验,证明了他们的推断的正确性,于是美国人抢先引进了墨西哥米邦塔仙人掌。而后,法、美、英、意、德、日、韩等十几个国家争相效仿,在这些国家迅速引起了“仙人掌”热。对此,英国著名的《太阳报》曾醒目地写到:“对人类的健康而言,仙人掌菜在该出现的时候,它出现了。”我国1999年引进种植,受到许多知名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和评价,目前,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大中城市,已掀起了“仙人掌热”。
科学家研究发现:仙人掌含有独特的高钾低钠、高纤维素、低糖又几乎不含草酸。米邦塔仙人掌兼具美味、营养、保健三大作用。其口感清香,微酸不刺口,营养丰富,强身健体。其组织中独有的抱壁莲、角蒂莲、玉芙蓉等成分,可增加人体免疫力,对肝癌有防治作用。此外,还有降血糖、降血压功效,能够活血、解毒、消炎、生肌、明目、美容等。特别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类常见的肥胖、冠心病和环境污染、超负荷、快节奏的工作压力造成的身心疲惫、情绪低迷的“亚健康”状况有特别针对性改善,是一种十分难得的超级健康食品。现在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在我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已经有一家仙人掌酒楼问世。(选自2003年3月26日《济宁日报·生活周刊》)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2.食用仙人掌的特点是___________。
3.从全文来看,仙人掌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仙人掌热”会不会在我市掀起,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①什么是彗星 ②彗星的运行周期 ③彗星的尾巴 ④临近地球最近的彗星 2.彗星诞生何处及彗星和彗尾的形成原因 3.摇篮 婴儿 游子 4.这个“摇篮”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 5.看人们能否证明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一致
6.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由冰块和石块组成的,形状象扫帚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
(二)1.光纤通信产生,发展及具备的优点 2.引用诗歌,引出下文 激起读者阅读兴趣。3.略,详,依说明的中心内容而定。4.逻辑顺序。从特点到用途 5.分三层①②③④/⑤/⑥
6.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7.比现在的有线通信容量大;成本低廉;不受电滋波的干扰,比较安全可靠,线路也很轻便。
8.纯净的高透明玻璃做成的光学纤维输线。
(三)1.发现故障 自我修复 2.第一个例子说明智能材料“发现故障”的功能;第二个例子说明智能材料“自我修复”的功能。这种方法更具体地说明了智能材料的特征。
3.科学家将体积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中 4.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 5.不符合。因为智能材料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只有十几年历史;智能材料只是刚刚起步,尚未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中。
(四)1.多媒体 多媒体的应用 2.A 3.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据 作比较 4.逻辑顺序(从特点到用途,从概括到具体)
5.„„应动而生了。‖„„进行信息的存或传递‖„„ 6.不能,“大多数”表示并非“所有的”,去掉后就会让人以为是“所有的”,表意就不准确了。
(五)1.答案应兼有第③段的有关资料的后文的相关内容。如:从资料中找不到成群的吃植物嫩芽的雀鸟,而现在一些雀鸟为了生存居然改变了习性。
2.读懂第④段内容回答,答案应立足于本段,不能发散到前后文。如:在农业区能够保持种群的雀鸟不是靠吃虫子而生存的。又如:成群的雀鸟已没有虫子可吃。3.如:不能。(1)成群的雀鸟吃植物的嫩芽,就会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最终难逃灭顶
之灾。(2)成群的雀鸟吃植物的嫩芽,会导致大量植物的灭绝,没有食物的雀鸟最终也会遭到灭顶之灾。
4.扣住“怎样保护生态平衡”来回答,如: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能只为自己眼前的利益而任意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
(六)1.它能吸收对地球生物有害的紫外线,不让它到达地球表面,起到保护地球的作用。2.不能删去。因为它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动物“盔甲”对自身的保护作用,从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暗示了臭氧层的作用。3.B 4.D 5.本文说明了臭氧层的有关知识及其受破坏的情况与原因,强调了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性。例如:禁止生产有氟冰箱与空调等;研制新型制冷剂和发泡材料,收集近地臭氧,通过卫星送入高空,填补高空臭氧空缺,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七)1.shù pèng yù 2.植物进行了反击。3.因为这是从约4000万年前到200万年前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4.B 5.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6.环保问题(或:“生态平衡问题”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温室效应问题”等,符合文意的答案均可。)人类必须控制自身的行为(或:人类必须控制自身的发展),积极自觉参与对环境的调节,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八)1.介绍植物间的相生相克现象以及研究这一现象的价值 2.“和睦相处”指能种植在一起,“冤家对头”指不能种植在一起。
3.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把能够“和睦相处”的植物种植在一起,有利于它们的生长。4.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农作物种植
5.先概括说明植物的相生相克现象,然后分别举例加以具体说明,最后说明了研究这一现象的意义和价值。
(九)1.仙人掌与健康
2.无刺、无毒、口感极佳、营养丰富
3.“富贵病”和“亚健康”的出现引起人们对仙人掌这个“灵丹妙药”的重视。仙人掌的主要作用有:美味、营养、保健,可增加人体免疫力,具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等作用。4.这是道开放性试题,答“会”与“不会”皆可,但都要说明理由。答案举例:①不会,一是因为我市没有食用仙人掌的习惯;二是人们也认识不到仙人掌对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重要性。②会,一是因为仙人掌是一种难得的超级健康食品,二是因为在生活富裕的今天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答案: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
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
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参考答案:1.制作过程;2.B;3.分类别、列数据;4.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D 解析:这篇文章共有六道题,全是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有词语的表达、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题目的侧重点是理解文章内容及知识的拓展与创新。答题时,要通览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精读有关部分,捕捉信息,提炼要点。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注意语言的运用。
2.参考答案: 1.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的水源。②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2.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②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3.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4.时间之短 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5.示例:①水土流失 ②动物家园遭受破坏,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均可。6.略(提示:建议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标语用语要简明、得体,有一定的警示性)
第三篇:燕子老师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怎么做
上一次分享,我讲解了记叙文的答题方法,那么今天我来讲解一下说明文的答题方法。
我们先来看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往接触的文章不一样。既不是写人,也不是叙事。
只是单纯地介绍一个事物,看了之后呢,获取了一些知识。这种文章体裁我们叫做说明文。
接下来我具体说说,这类文章该怎么阅读呢?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介绍事物,给人以科学知识的一类文章。我们身边最常见的药品说明书其实就是说明文。
我们小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经常会碰到说明文。而且说明文也是初中阅读的重点。
说明文是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功能,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初中阶段,我们还会接触到事理说明文】
我们来看一下,刚才我发的那篇文章,它介绍了哪一种事物呢?这种事物有什么特点呢?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
这就是我们阅读说明文时,给自己提出的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你如果搞清楚了,那么说明文阅读就变简单了。
但是呢,到底怎样做才能搞明白这三个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本文介绍了哪一种事物?
更专业一点:说明文重点介绍的事物,我们叫做:说明对象。
我们来看这篇文章。读读,然后分析一下,主要介绍了哪一种说明对象(事物)?
这里插一句:特别鼓励家长们,当孩子阅读完一篇文章后,试着让孩子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不全不要紧,可以提醒孩子。慢慢地锻炼孩子的概括能力。好,言归正传,这篇文章介绍的说明对象(事物)是新型玻璃。
如何去找出说明对象?可以通过文章的标题、每段围绕的核心内容、每段的中心句等等来分析得出。
这就要求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认真地阅读全文,抓住每段中心句(基本要点),了解每段中,具体介绍了什么;
当然,这个感知重点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在日常中多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另外还有两种比较好的方法推荐给大家:
设问:本文从从哪几方面介绍了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有什么特点呢?
说:说明文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读完后可以按照顺序把重点内容复述一遍。
好,整体感知内容后,我们需要用一定的格式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格式是:
格式:本文说明了(介绍了)+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
听过我分享的家长,应该比较熟悉了。这个格式我做成了一个类似公式的形式。为的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事物)呢?
以上是常见的说明方法。
这几种说明方法中,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经常考到。
简单地说:举例子就是列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比较抽象,作者列举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更生动形象。
列数字:用数字来说明文事物的特点,既能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也能更有说服力。(数据往往是经过科学验证的)作比较其实就是记叙文中的对比。
在说明文中,我们把对比叫做作比较。
特别要指出的是,一定要注意这种文体间知识点的差异。
我隐约记得是哪个群里的家长问过我,打比方和举例子怎么区分。
孩子区分不开,是因为概念不清楚。
再加上,在我们的口语当中,经常会用“打个比方”来进行举例说明。
那么今天我们必须告诉孩子,打比方是说明文的一种说明方法。是用比喻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特点的一种方法。
再简单明了一些: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比喻手法 好,我们来看一个练习
1、出现了很多数字,用数字来准确说明各国机器人的数量。所以答案应该是 列数字。
2、螃蟹的脚和挖土机有相似点;钳子和推土机有相似点,所以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那么属于说明方法中的打比方。
3、为了说明虎鲸的胃口大,举了例子,也使用了数字,所以这道题目有两个说明方法:举例子和列数字。
4、有个关键词:相当于,这是比较的意思。所以应该是作比较。
以上是说明方法的介绍和讲解。我们来看几篇文章,具体讲解一下说明文该如何做。
这是给低年级的学生准备的文章。可以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
通过阅读和概括,我们得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鲸
那本文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呢? 大
具体是怎么说明鲸 大的呢?
那我们回到文章中看一看,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关键词:比。使用了作比较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里有很多数字,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里把鲸的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进行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为了更生动,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鲸大的特点。
好,我们再来看一篇稍微有些难度的文章。
竹叶青酒
① 竹叶青酒和名盛千年的汾酒,同产于汾阳杏花村汾酒厂,在第二、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许为全国十八大名酒之一。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入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② 竹叶青酒远在古代就享有盛誉。当时是以黄酒加竹叶合酿而成的配制酒。梁简文帝萧纲有“竹酒澄芳”的诗句,北周文学家庾信在《春日离合二首》诗中有:“三春竹叶酒,(古书上指形状像鹤的鸟)弦”的佳句。《水浒》中写道: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可见,竹叶青,很早以前就成了宫廷御酒。
③ 现代的竹叶青酒用的是经过改进的配方。据说这一配方是明末清初的爱国者、著名医学家傅山先生设计并流传至今的。傅山先生关心民间疾苦,精通医道,他寓良药于美酒,使竹叶青酒成为今天名冠全球的佳酿。竹叶青酒以汾酒为底酒,保留了竹叶的特色,再添加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以及冰糖、雪花白糖、蛋清等配伍,精制陈酿而成,使该酒具有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之多种功效。
④ 解放以后,杏花村汾酒厂的广大职工进一步发挥了聪明才智,从精选药材,浸泡兑制,到勾兑陈酿等工序都建立了完整的竹叶青酒生产工艺,使竹叶青酒具有酒体完整,谐调匀称,虽有多种药材香气,但其中的任一种香气成份均不吐露的特色,在全国配制酒类中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年平均出口量近千吨,远销五大洲,在海外一些国家被誉为“仙酒”。1975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杏花村汾酒厂推广优选法,对浸泡工艺等进行了反复试验和优选,改进了操作规程,使竹叶青酒的优质率由百分之三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二。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竹叶青酒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燕子老师-小学阅读提分宝 2017/4/21 14:53:27
篇幅较长,但是依然是按照我们讲解的那三个问题来分析文章。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从标题可以看出来,说明对象是 竹叶青酒。
竹叶青酒的特点是(在文中找)
该酒色泽金黄透明而微带青碧,有汾酒和药材浸液形成的独特香气,芳香醇厚,入口甜绵微苦,温和,无刺激感,余味无穷。
摘抄文章原句即可。
改进了操作规程,使竹叶青酒的优质率由百分之三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二。【这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相对记叙文来说,比较简单,大多数答案都在文章中可以找到。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第四篇: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类别、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说明文、事理(常从概念、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说明方法,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假设。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形象性、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标志性词语有:例如、比如、再如。①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事例进行说明。例子前面常有“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地说明事物。
②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分类别的作用是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标志性词语有:有几种(类)情况,一是„„,另一种是„„
③列数字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其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标志性词语有:表约数、概述的数词。
④作比较是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更能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明效果。标志性词语有:比、和„„相比。
⑤画图表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其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⑥下定义是用科学性语言对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做周全而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个判断句,用“„„是什么”,也可以用“„„叫什么”的形式来表述。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也能成立。下定义的作用是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属于概况说明。标志性词语有:„„是„„,或叫„„ ⑦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标志性词语有:就是„„,是„„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可以互换就是下定义,如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⑧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其作用是增加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标志性词语有:像、是、如、类似等。
⑨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⑩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其特点是语言生动形象,句式排列整齐,事物特点细致具体,多用排比句。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
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的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特是多种多样的。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第五篇: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阅读技巧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食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用途等等。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点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
三、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 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 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咐(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
四、说明顺序
类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 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 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 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考点之
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 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 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考点之
六、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 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 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考点之
七、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之
八、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考点之九:中心句
[类型1]直接让考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考点之
十、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嘱: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 方法谈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 手法谈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 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 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考点之十一: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可分为: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如《苏州园林》采用的是总分式;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如《向沙漠进军》;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附:
一、中考常考点:
1、把我说明对象特征。
2、说明方法及作用。
3、说明顺序的判断。
4、理解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5、理解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