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略读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时间:2019-05-13 13:1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略读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略读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第一篇: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略读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略读

井__春__无题__川江号子

篇目一 《井》

对应学生用书P4

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在厦门大学生物系借读期间,因受林庚教授的“新诗习作”课程的影响,弃理学文并开始了诗歌的创作。1940年参加西南联大最有影响的文艺社团——冬青文艺社。

他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作品有诗集《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诗文合集《海城路上的求索》等。他的作品立足本土经验和现实,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手法融于现实主义精神中,具有沉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性。

本诗写于1944年,在此诗中,“井”象征着一种坚忍、高洁的品格,这品格显然是某一类人才具有的。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上海以《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包括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位诗人。因九位诗人的作品合集《九叶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而得名,也有人以其发表诗歌作品的刊物而把他们称为“中国新诗派”。

他们的理论观念“新诗现代化”的核心主张是“新诗戏剧化”和“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在这些观念指引下,九叶派诗人写出了不少关注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刻画战争灾难后的社会现象、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表达个人心灵震颤和情感的诗篇。代表性作品有《风景》(辛笛)、《逻辑病者的春天》(陈敬容)、《滇缅公路》(杜运燮)、《复活的土地》(杭约赫)、《金黄的稻束》(郑敏)、《时间与旗》(唐祈)、《骚动的城》(唐湜)、《沉钟》(袁可嘉)、《赞美》(穆旦)等。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对应学生用书P4 [课文主旨]

《井》是一首状物抒情诗。诗人以“井”喻人,细致地写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自己的劳动。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

[语意分析]

1.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点拨] “冷寂的心灵”是指“井”的沉静沉默的心灵,而这心灵可以“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进一步显示出“井”的大度与包容精神。

2.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点拨] 本节仍然采用对比的方式(“垃圾”与“洗涤”),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默默地承受一切”。这是一种“静默”中的忍耐与“承受”。同时,“洗涤”“垃圾”之后,“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表明了“井”的高洁、自持的品性。

3.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绝不逃避,也不兴奋,/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点拨] 本节是全诗的总结和提升,再次强调了“井”的“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这几个词语准确地概括了“井”的丰富而可贵的品质。尤其是末尾的“绝不逃避,也不兴奋”“苦笑几声”,十分形象可感,“井”的不卑不亢的姿态跃然纸上。

[写法借鉴]

1.运用对比,突出意象

本诗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譬如“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但我只好被屏弃于温暖/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解人以饥渴,却被屏弃于温暖,两者之间极大的反差,写出了“井”的遭遇与精神。

2.巧用象征,表达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寄托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如“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

篇目二 《春》

对应学生用书P5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193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后留校任教;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战场;1948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3年回国后任教于南开大学外文系。著有诗集《探险者》《旗》《穆旦诗集1939-1945》等,并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唐璜》等。

《春》是穆旦的代表作之一,它主题为“春”,却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咏春之作,其中没有陈旧的“风花雪月”的意象,也没有浪漫而模糊的意境,有的是新的形象和融合在这新形象中的新的思辨。诗中的“春”被赋予了许多肉欲化的具体感性形象。“绿色的火焰”是草的欲望,他渴求着拥抱花朵;花朵的欲望则是“反抗着土地”而伸出来;春风也有欲望,“吹来烦恼,或者快乐”,透窗而望,满园全是美丽的欲望。春天的欲望被紧锁在园子里,而我们青春的欲望则被紧闭在“二十岁”的“肉体”里。诗人从春天巧妙地过渡到青春,又以许多感性形象来比喻青春的渴望和焦虑、幸福与痛苦。青春虽被点燃,却无处归依,形象与思辨达到完美结合,青春的焦灼与喜悦表现得真切而深入。

对应学生用书P5 [课文主旨]

《春》通过描写春天草原之上花草盎然的生机,表达了青春主题的复杂:其一,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富于朝气;其二,充满了无尽的渴望和追求;其三,对“禁锢感”显示出强烈的反叛或叛逆意识;其四,在“被点燃”后“无处归依”而陷于迷惘。这首诗把复杂的主题糅合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语意分析]

1.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点拨] 这不能不使人想起另一位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诗句“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开花朵的力”。春草的蓬勃滋长被诗人视为是摇曳的绿色火焰,植物和火焰的内在的强健的生命膂力从而在一个角度上彼此照亮,获得同一的内蕴。开头这四句诗为我们展开了一个特异的生命图景。春草和其他植物的生长勃发过程被超强度浓缩在瞬间完成,那咝咝作响的向上昂扬的姿态正如燃烧的震颤的火焰。这似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紧张和无奈——任何生命个体的过程都注定是短暂的,也许它曾经那么年轻富含旺盛的生命力。

2.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点拨] “如果你是醒了”这一句看似简单其内涵却是相当繁复的。你——生命个体——的苏醒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事情。可是“如果”一词的假设和限制就蕴涵了另一个角度的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内涵——有些人永远只是沉睡,精神和灵魂的沉睡。多么可怕!在这两行诗句中,“欲望”和语境构成张力关系,紧张但又和谐。“欲望”一词是极为抽象的,而观看的主体“你”又是极其具体实在的。其实,“满园的欲望”正是对以上四句的再次印证和夸赞。大地上疯长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正是“欲望”所点燃的“欢乐”。意象“窗子”更应该是欲望和灵魂在岁月尘封中终于打开的窗户,它使生命的存在在广阔的空间舒展、张扬、远望。

3.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点拨] 外界自然物的生长和生命的敞开与“我们”年轻生命“紧闭的肉体”构成一对矛盾。骚动不宁、欲望蓬勃的春天使为“永远的谜蛊惑”的生命内部的矛盾纠结更为剧烈。自然的春天和人类个体的青春构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和纠缠不已的尴尬情境。连弱小的花朵都在抗争,发泄欲望,而人呢?所谓的万物的灵长呢?生命在催生的时刻却要“紧闭”欲望,就像泥土做成的鸟,那翅膀怎能飞翔?那歌声如何表达?无望的生命徒有冲动而难以“快乐”,只能是宿命般的“无处归依”。

4.啊,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点拨] 在彷徨、苦闷、压抑的无望之地,诗人是要“痛苦”地“等待”,等待真正生命喷薄的春天,这正是坚韧不拔的顽强的不懈抗争,是另一个意义层次上的生长的春天。这也是此诗的深层意蕴所在。

[写法借鉴]

1.新奇感性

穆旦的诗,一方面具有新奇的思辨性,另一方面又极其感性。穆旦被称为“用身体写作的诗人”,他是一位典型的现代诗人。他笔下的“春”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与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三位一体,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的和思想的激荡,它们共同等待新的组合的出现。

2.矛盾手法

第二节中“紧闭的肉体”与青春期蓬勃的活力,“泥土”的滞重与“鸟的歌”的轻盈以及“点燃”与“无处归依”等,均构成了矛盾,这无疑增强了诗句的张力与密度,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篇目三 《无题》

对应学生用书P6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编辑。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在天门》《木厂》《走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诗人写这首诗时,身在香港,而心却想着人民解放战争。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了这首诗。诗名“无题”,其实是一首英雄颂歌,是一首新鲜别致的政治抒情诗。从诗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歌颂的是为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牺牲的革命先烈。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主编均为胡风)、《诗垦地》(主编为邹荻帆、姚奔)、《诗创作》等刊物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曾卓、孙钿、牛汉等。他们的作品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两集共十八册)、《七月新丛》与《七月文丛》的诗集中;1981年出版的《白色花》收录了“七月诗派”二十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以革命现实主义观念为指导,以自由诗体为基本的创作路子,其诗歌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无 题 诗

我国诗歌中,常常标有以“无题”为题的诗篇。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

对应学生用书P6 [课文主旨]

《无题》通过虚拟一种死后的情景——鲜血随着雪一起融化,流淌在五月的河里,滋润着大地上的树木和小草,而雪后的平原会出现天青、水绿、鸟飞、鱼游的景象——来表达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奉献自己一切的崇高精神。

[语意分析]

1.我们将仆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

[点拨] 起句是一个设问句,一下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紧接着这个问句,诗人马上给出回答:“是的,我们将。”十分简洁、干脆,以肯定的语气强调了问句中的事实,把“我们将”从前句的疑问,转化成后句的斩钉截铁般的肯定。这是第一层,以虚拟的情景将死亡的问题提到读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者面前,这一层为全诗定的调子很高:昂扬、悲壮。

2.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

[点拨] 表面上是沿着“天”“水”“鸟”“鱼”的思路写“风”,但作者的笔锋忽然一转,“墓碑”蓦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是全诗的点题之句,堪称点睛之笔,使诗意得以完全显现。

[写法借鉴]

1.虚拟的情景

这首诗以虚拟的情景展开全诗的诗境,充满了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先是战士壮烈地仆倒在大风雪里,然后是鲜血随着雪的融化而滋润树木和小草,再就是雪后的平原上一派安宁的景致。全诗先后有四处表示将来的用法,把这些虚拟的情景勾连起来:“将仆倒„„”“将随着„„”“会袒露„„”“将吹拂„„”这种虚拟的方式,暗含着作者的无限崇敬和希冀之情。

2.象征和隐喻

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含蓄、隽永,悲慨、怀念、平静等等复杂的意绪包蕴其中。全诗所构造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特别是“天青”“水绿”“鸟飞”“鱼游”象征着一派祥和宁静的氛围;“大风雪”写的是自然景物,实则喻指现实的残酷战争和灾难,与之相应的“雪后的平原”喻指经历劫难后的国土。

篇目四 《川江号子》

对应学生用书P7

蔡其矫(1918-2007),著名诗人,曾任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以爱情诗见长。

1918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幼年随家迁居印尼泗水,少时回国读书、生活,1937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1年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教书,以诗歌《肉搏》成名。有诗集《回声集》《涛声集》《倾诉》《蔡其矫诗选》等。其诗作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他被誉为中国诗歌界的常青树。

1957年,蔡其矫在考察汉江和长江时,川江上的号子和船夫给他极大的心灵震动,于是,他根据自己游历长江的感受,写下了这首《川江号子》。

浪漫诗派

浪漫诗派是我国诗词四大流派之一。这些诗词色彩绚丽,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笔调,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融合继承了楚辞、乐府派浪漫传统,开创了奇险新创的艺术风格。他们崇尚自我,注重情感流泻,发挥想象灵感。古典浪漫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等为代表,代表作有韩愈的《山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孟郊的《洛桥晚望》、贾岛的《剑客》、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等。现代浪漫诗派代表诗人有郭沫若、成仿吾、邓均吾、闻伯奇、倪贻德、洪为法、穆木天、王独清等,代表作有郭沫若的《女神》。

对应学生用书P7 [课文主旨]

《川江号子》这首诗源于作者游历长江的感受,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画,表达了对英雄般的船夫及其生命活力的敬仰之情。在诗中,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共同塑成了一尊强悍而悲壮的生命雕像。

[语意分析]

1.你碎裂人心的呼号,/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箭般的船上。/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向我流来,流来。

[点拨] “呼号”“悲歌”“吆喝”“长啸”等词语形象地展示了“川江号子”那种宏阔磅礴、穿透肺腑而又碎裂人心的声音,它的来源和传达空间似乎也非同一般:“来自万丈断崖下,/来自飞箭般的船上”“从悬岩到悬岩,/从漩涡到漩涡”。长江的浪潮、江上的木船、纤夫的号子、悬岩峭壁等构成一种物理空间上的雕塑感,而川江舟子千年的历史和现实在纤夫永不止息的号子声中完成了时空交错,其中的呼号呐喊和生命血泪仿佛千年如一日,使人对历史不由多了一层忧思。

2.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一支桨四个人;/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点拨] 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出者——船夫。先是“巨大的木船”映入眼帘,接着目光移向船上的“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很快,“雨点”的意象转化成船夫们“千年的血泪”,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充满悲慨的心声。

[写法借鉴]

1.巧妙地变换人称

此诗中先用“你”指船夫,在诗人与船夫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关系,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船夫,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但川江号子的声浪已汹涌而来;然后,经由“向我流来,流来”的过渡,诗中又用“我”转入对船夫的视觉感受,在此,诗人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号子退为背景;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最后,再次运用“你”,回到与船夫的对话,凸显了船夫及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2.词句的复沓与对仗

本诗运用了复沓和对仗手法。如开头三行中的两个“来自„„”,接着三行中的两个“从„„”,以及后面连续四个“我看见„„”,都以语词的复沓造成了某种语气急切的效果;而“一阵吆喝,一声长啸”“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则借助于对仗形成了铿锵的节奏。加上“上”“荡”、“啸”“潮”、“电”“点”的不规则押韵,使得这首诗的旋律感十分明显。这种旋律,与川江号子的气势是一致的。

[对应学生用书P76]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和谐 揩油 楷书 皆大欢喜 ...B.屏弃

屏息

屏风

天然屏障 ....C.漩涡

旋即

璇玑

天旋地转 ....D.融化

隔绝

打嗝

隔岸观火 ....解析:A项,xié,kāi,kǎi,jiē;B项,bǐnɡ,bǐnɡ,pínɡ,pínɡ;C项,xuán,xuán,xuán,xuán;D项,rónɡ,ɡé,ɡé,ɡé。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摇曳 泯灭 山清水绿 不胫而走 B.搏斗

绝壁

抑扬顿错

既往不咎 C.和谐

瞥见

默默承受

划地为牢 D.垃圾

揣摩

焦虑迷惘

正重其事

解析:B项,错—挫;C项,划—画;D项,正—郑。答案:A 3.(新课标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_的天职。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解析:题目中涉及“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三个成语。义不容辞: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若推辞则受道德上的、良心上的谴责。责无旁贷:贷,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强调责任不能推脱,如果推诿了,会受到制度、法律的制裁。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辞,不退让。

答案:C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①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②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③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 ④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⑤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 A.⑤②④③①

C.⑤③②④①

B.④①⑤③② D.①⑤③②④

解析:本段文字是谈外国诗歌对新诗在表现方法、艺术形式方面的影响。④句中的“这”指代的是“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应紧跟开头文字,排在第一个空白处,①⑤③谈的是新诗受外国诗歌的具体影响,②是总结句。

答案:B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

阅读《井》一诗,完成5~7题。5.“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6.请分析“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临的险峻处境,又隐含着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社会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它实际展示的是“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7.《井》中对细节的把握准确,描写传神,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例如第一节描绘“井”的世界,作者运用了“几片”“小小”“几朵”等词,既映衬了“井”的安静,也与后面的“简单”形成呼应。又如,“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把雨点敲打井面溅起水花的情形,展现得十分传神。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0题。

星星变奏曲 江 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8.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注意体会星星的“颤抖”指的应该是人的内心的颤抖。第(2)题要结合全诗来理解,重点把握“寂寞”的意义。

答案:(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心灵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得不到温暖。

(2)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9.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体会“柔软”“湖”凸显的夜的特点。

答案:“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10.“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答案: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三、语言运用

11.诗的本质是暗示,是用具体的形象去暗示作者的情志。阅读下面一首诗歌,运用想象思维还原、推测诗歌中“这一页”(或“它”)可能表达的对象和内涵,然后加以直白解说。

人生是一部书/只有这一页最温暖/读懂它的时候/我们在远方流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诗标题为“家门”,作者马明林,答题时,需先点明对象,然后加以解说。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它”可能是童年,是家乡,是母亲,也可能是祖国等。对于经历了时空转换的人而言,童年、家乡、母亲,真是让我们无比思念牵挂的对象。

12.结合个人的感情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依照示例,从所给的四个汉字中任选两个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

示例: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

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超:)“召”示你,只有不停地“走”,你才能赶越别人。(赶:)不停地“走”,不停地“干”,就会超过别人。(值:)站得“直”,“人”的身价才高。

(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精读 蛇

精读

对应学生用书P14

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说代表作有20世纪20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40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集则有《山水》《东欧杂记》。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有《冯至全集》行世。

冯至的诗到1925年趋于成熟,1926年写的这首《蛇》,便是诗人收获季节里的一颗硕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作者自己这样说:“1926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毕亚慈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它不给人以任何美感。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从内容上看,诗歌的主题来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在诗歌技巧上,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使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容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

代表诗人冯至、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

对应学生用书P14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课文主旨]

《蛇》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通过诗人对“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的描绘,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的热烈的单恋情思,寄托了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语意分析]

1.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点拨] 本句中“我的寂寞”是本体,“蛇”是喻体,换言之,“寂寞”才是作者真正要述说的主题,但这一个主题只出现在第一段第一句,当作者开宗明义地破题之后,“寂寞”一词便不再是叙述的焦点,也不再被提及,而以喻体“蛇”作为叙述的对象,写了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的“寂寞”。

2.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点拨] 本句是说“蛇”的思想与感情,将“蛇”拟人化,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蛇”的形象是热切而渴望的,而蛇的热切与渴望其实就是作者的热切与渴望。

3.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点拨] 本节诗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来表现情感。蛇行走时,就是轻轻地、潜伏式地走过,就如同作者内心小心翼翼、想引起姑娘注意的心情;最后,作者的渴望也是通过“蛇”把梦境衔来。

1.这首诗以“蛇”为题,在构思上有什么好处?

[提示] 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

2.为什么说“你的梦境”“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提示] 诗人把“你的梦境”比喻为“一只绯红的花朵”,以温暖的颜色修饰花朵,衬托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意味着姑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喜。

对应学生用书P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点击]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一是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是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通感、互文等;

三是表现手法,常见的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典故、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等。

[典题例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一无所求 泰戈尔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叮当,乳沫溢出罐沿。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1.“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几句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如何?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点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要开宗明义地点出来,不能分析了半天,还没指明用了何种修辞。如本题主要点明用的拟人的手法。

(2)分析关键的字眼。虽然整个句子用的是拟人,但哪些关键字眼体现了拟人的手法,是分析的关键。其他修辞手法的分析也是这样。如本题则要抓住“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来分析。

(3)要指明表达的作用。分析完了修辞手法只能算是答了一半,其表意作用则是另一半。表意作用要紧扣修辞格作答。如本题中的拟人则要扣住“变无情的自然为有人情”这一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不仅真切地呈现了黎明的情景,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很好地折射了“我”的内在情感。

2.诗歌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请自选角度对这一画面作简要评述。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点明表现手法。如果有多种表现手法,则要分条作答。(2)具体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析:开始点明方法,中间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这种方法最常见。如本题可先点明用的是“动静结合法”,再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动”,哪些地方体现了“静”,最后指出这种用法的表达效果。

二是结合表现手法直接点明,不做总结。一般用于多种表现手法分析时,但每种手法要分条作答。

(3)指出表达效果。可以采用边分析边指出效果的方法,也可以先分析后指出效果。[参考答案] 在描写画面时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总说)一幕生活小景,发生于乡间恬静的榕树下。从景观的动与静的关系看,这里有静的自然景观和动的人的景观。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地飞着。就在这样的情景中,“我”提着空桶子,看着“我”的女人挤牛奶。这是一幅近乎静态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这是动态的景观。(分说)动态也罢,静态也罢,这里只有客观的描摹而没有主观的评说。诗人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当诗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莫不充溢着爱意。(总结)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方法总结]1.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解答分析: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规范答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写什么”“怎么写”“效果怎样”。

3.答题步骤:

(1)分析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概括分析诗歌或诗句所写的内容;(2)分析手法:要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或哪些表达技巧;

(3)分析效果:要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以及这种手法对于传达诗歌的内容或作者的感情有什么效果、作用。

4.注意事项:

(1)手法确认上的张冠李戴:在确认手法时,有学生会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而不是根据诗歌的实际内容去认定,结果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2)手法列举时的包罗万象:出于担心采点不全,所以在解答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对手法进行多方列举,结果是包罗万象、无中生有;

(3)分析作用时的空洞无物:很多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是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实际出发,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仅仅罗列一些名词术语,显得十分空洞。

对应学生用书P80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寞(mò)

悚惧(sǒnɡ)

侣伴(lǚ)

...B.绯红(fěi)

.C.泥淖(nào)

浓郁(yù).诱惑(yòu)

厌恶(â)

温馨(xīn)...饿殍(fú)

嗟叹(jiē)

聒噪(ɡuō)..

淬火(cuì).D.摈弃(bìnɡ)

城垣(yuán)

木讷(nâ)

...解析:B项,“绯”应读fēi,“恶”应读wù;C项,“殍”应读piǎo;D项,“摈”应读bì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茂密 甜蜜 宣宾夺主 秘而不宣 B.菲薄

诽谤

和颜悦色

随声附合 C.狙击

家具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梦境

镜子

世外桃园

桃园结义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解析:A项,“宣宾夺主”的“宣”应为“喧”;B项,“随声附合”的“合”应为“和”;D项,“世外桃园”的“园”应为“源”。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正组织制订三峡水域落水集装箱打捞计划,对可能________通航的将强制打捞;对既无不良影响,又无打捞价值的,将尊重货主和专家意见再作决定。

②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________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A.妨害 必定 必须

C.妨碍 必定 必需

B.妨碍 必定 必须 D.妨碍 必然 必需

解析:“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根据语境应该用“妨碍”。“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侧重主观;“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侧重客观事实。题意表明“比赛”是人为主观控制的。“必须”指一定要;“必需”指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题意强调的不是不可少而是一定要。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使人闻后无不拍手称快。....B.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这类节目被陆续推出,热情而又认真地引领广大观众,特别是暑假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识文断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C.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解析:A项,用错对象或感情色彩不对,拍手称快,坏人坏事受到惩处。C项,功能错。“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D项,望文生义。“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门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不合语境。

答案:B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

阅读《蛇》一诗,完成5~6题。5.怎样理解诗中“蛇”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6.第一段中的“梦”字能不能换成“见”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能。这里用“梦”字而不用“见”字,显露了诗人的匠心:“梦”是姑娘在想念,而“见”则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这个“梦”字又与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联的作用。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蛇 敏彦文

蛇爬过窗口 盘住你的心灵 寂静的屋子里

灿烂的阳光打开鲜艳的花朵

激情地扬起头颅 眼中流溢绚丽的光芒 心与心之间架起温馨的彩桥

阳光汹涌 心灵的歌唱澎湃 如粮食堆满仓库 如金子铺满道路 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

在泪水中死去 心灵枯萎了 鲜花一一凋落 不等风雨洗礼

7.试分析“蛇”这一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蛇”:从到来至死亡这一过程,象征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没等经历风雨磨炼祝福而夭折的感情),一颗心从流光溢彩到渐渐枯萎的过程。蛇的闯入使心灵之门开启,心灵之间架起了彩桥;随后就到了感情的饱和点;心灵的脆弱注定了长久激动后感情的终结。

8.“寂静的屋子”“花朵”“阳光”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寂静的屋子”指空虚的心灵。“花朵”指心灵。“阳光”指人间种种美好温馨的情感。

9.“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在泪水中死去”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因为心灵的阻隔不能真的打破;②因为激发出的丰盈而细腻的情感难以持久;③因为期待原本难以完全得到回报;④因为情感的复杂、易变;⑤因为美好的感情经不起俗世纷扰;⑥因为美好的感情未受考验便已早早被拒绝了。

三、语言运用

10.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给你遮挡暑热炎凉; 厚道有如坚实的舞台,容你演绎生旦末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厚道有如母性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厚道有如宽广的大海,载你搏击风雨浪涛。

11.(新课标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参考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语文高二选修人教课标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

语文高二选修人教课标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脊髓(shuǐ)

瞥见(piē)

啮心肝(niè)...B.淘汲(jí)屏弃(bǐng)杜运燮(xiè)...C.虔诚(qián)摇曳(zhuài)邹荻帆(dí)..D.蛊惑(gǔ)船桨(jiāng)蔡其矫(jiǎo)...【答案】 B(A.髓:suǐ,C.曳:yè,D.桨:jiǎng。)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A.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宣告卡扎菲政权结束。8月22日,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也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B.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C.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D.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要让其他国家来替它承担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这种做法无异于李代桃僵。....【答案】 B(A改弦易辙: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此处不合语境:C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发展,使扩大影响。D李代桃僵:比喻兄弟互爱互助,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日常市场监管巡查中,不少工商人员虽然发现了疑点,但苦于取证、调查难度大,往往不了了之。

B.往日只知埋头钻研、不善言谈的理工科大学生们,现在却多落落大方、口若悬河,敢于在各种应聘场合“推销”自己。

C.从专家到校长,再从校长到专家,这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转换,而是他本性的一种回归。

D.该公司生产的餐盒,以玉米为原料,克服了蒸发残渣超标,有异味、渗漏、负重性能差等方面的缺陷问题。

【答案】 B(A语序不当,应为“调查、取证”、“往往不了了之”的主语应是“事情”,不是工商人员。C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是“不仅是……更是”。D赘余,“等方面的缺陷问题”重复,应改为“等缺陷”)

4.下列对本单元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狗》这首诗在中国诗坛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在新文化运动中激情四射的郭沫若,曾经被压抑的思想得到充分释放,他的诗作反映了那个时代强烈的反封建意识,表达了追求自由人格的心声。

B.《井》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与《天狗》里的“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内心的哀怨,流露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那种被侮辱、被践踏而无处伸张的怨愤之情。

C.《春》是一首写春天的诗篇。全诗只有两节,第一节写大自然的春天,第二节写生命的春天。既写出了大自然春天的迷人,也写出了生命春天的焦虑与迷惘。

D.《川江号子》这首诗采用了自由诗体,句式十分灵活,也没有严格的押韵,但读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这主要是因为诗人进行了巧妙的人称变换和运用词语的复沓与对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答案】 B

二、(9分)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啊,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A.“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小草勃勃的生机。

B.“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这里运用倒装的句式说春来了,带来万物苏醒。一个“伸”字,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

C.“你们被点燃”以下三行诗写“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从压抑到释放过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灵魂深处的跃动与诱惑,使人们更感受到春的撼动力量。

D.这首诗第一节主要写客观的春意,第二节主要写主观的感受,全诗将官能的感知与理性的思维交织成为生命的交响乐章,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美。

【答案】 B 阅读徐志摩的《黄鹂》(1931年),完成6~7题。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有——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选自《猛虎集》)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画出了色彩,更画出了动感。

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一句只画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这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

C.“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染出黄鹂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D.第一节最后两句,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希冀。【答案】 C(“惊慌忙乱”应为“惊喜雀跃”)7.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A.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极生动地刻画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并表现了诗人久蛰性灵的瞬间解脱的欢乐。

B.最后复叠的一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前面一句是写充实感,而这一句却是写幻想。

C.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的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D.此诗所表现的就是对那么一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过自由轻快生活的渴求,但诗人流露出来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

【答案】 B(不是“幻想”,而是失落感)

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刘超,字世瑜,琅邪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父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超少有志尚,为县小吏,稍迁琅琊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恒亲侍左右,遂从渡江,转安东府舍人,专掌文檄。相府建,又为舍人。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食邑七百户,转行参军。

中兴建,为中书舍人,拜骑都尉、奉朝请。时台阁初建,庶绩来康,超职典文翰,而畏慎静密,弥见亲待。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每帝所赐,皆固辞曰:“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帝嘉之,不夺其志。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常年赋税,主者常自四出诘评百姓家赀。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讫,送还县。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入为中书通事郎。咸和初,遭母忧去官,衰服不离身。(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及苏峻谋逆,超代赵胤为左卫将军。时京邑大乱,朝士多遣家人入东避难。义兴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及王师败绩,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亲侍成帝。帝时年八岁,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温峤等至,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后王导出奔,超与怀德令匡术、建康令管旆等密谋,将欲奉帝而出。未及期,事泄,峻使任让将兵入收超及钟雅。帝抱持悲泣曰:“还我侍中、右卫!”任让不奉诏,因害之。(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帝曰:“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由是遂诛让。及超将改葬,帝痛念之不已,诏迁高显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追赠卫尉,谥曰忠。超天性谦慎,历事三帝,恒在机密,并蒙亲遇,而不敢因宠骄谄,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节选自《晋书》)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 .贰:离心,背叛,这里用作名词。

B.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 .渐:逐渐,慢慢地

C.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 .寻:不久

D.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 .

遇:遇到

【答案】 D(遇:对待,待遇)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刘超“忠谨清慎”的一组是()①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 ②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

③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④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 ⑤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⑥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答案】 A(④是刘超做句容县令的政绩。⑥是帝不原谅任让的原因。)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超在做舍人时,因为自己的笔迹与皇帝的相似,所以从来不与别人有书信往来,每逢休假时也闭门不出,不接待宾客。

B.刘超家里非常清苦,可每逢皇帝赐与他东西,他都坚决推辞。皇帝对他大加赞赏,但却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

C.刘超在句容任上时,改变以前主者亲自估评百姓家财的做法,让百姓自报家产,这样所征收的赋税反而比往年多。

D.苏峻叛乱时,刘超和匡术、管旆等秘密商议带着皇帝逃跑,没到日子,事情泄漏,被苏峻的部将任让捉去杀害了。

【答案】 B(“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错,应是“不改变其志向”。)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刘章的七世孙被封为临沂县慈乡侯,他的子孙们于是在这里安家。

(2)从早到晚大哭,初一十五就步行到墓地,哀伤感动了过路的人。

(3)等到苏峻叛乱被平定,因为任让和陶侃有老交情,陶侃特别想不杀他,于是向皇帝请求(赦免任让)。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桂州腊夜 戎昱①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②。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释]①戎昱在唐广德至大历年间,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瑾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夔的幕宾。此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②赊,长、远。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主旨作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是按什么过程来叙写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孤”用得好。“分”是从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说明了诗人梦断以后直到听见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孤”字既实写诗人环境的冷清,又传达出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将诗人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2)这首诗叙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13.补写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自选五空)(5分)“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________,著有《归去来兮辞》《饮酒》等。他写的《归园田居》中有“________,池鱼思故渊”。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了蜀道艰难、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抒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寄寓了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有“________,愿乞终养”。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________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作品中也常以鸟喻人。

【答案】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但见悲鸟号古木;渚清沙白鸟飞回;乌鸟私情;莎士比亚。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看他对①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②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③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成了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了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乏。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高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人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14.在第一段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①这句话的含义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3分)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 ②提出中心论点

15.在第二段指出了新诗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外形式与内形式不可分。②无外形式,内形式失去依托;无内形式,外形式变成空壳。

16.第二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指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

17.根据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忽略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就是抹煞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B.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词语、体式、音乐、韵律、色彩等方面。C.从古典诗歌中寻根探源,不只是指向古典诗歌学习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D.诗人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是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现;诗人的造诣就在于既能熟练掌握新诗语言的规则性,又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

E.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是诗人在创作实践中,认识由模糊到逐步清晰的过程。【答案】 AE(A项把可能性说成了现实性。E项,文章没有涉及对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的认识过程,而主要谈了“确立新诗形式本体意识”的重要性)

六、(15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概话说明语段中对作家富豪榜的态度。(不超过40个字)郭敬明再次赫然排在富豪榜NO.1的位置上,看上去十分怪异。放下入榜的那些网络写手不说,郭敬明压过一批文坛大腕和实力作家成为首富,让人怀疑中国文学的论价原则。购买日常消费品还有“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难道文学是特殊商品,可以随意脱离合乎常理的定价体系?当然,去年余秋雨待在这个位置,看上去也不是很合情合理,余本人对这个“首富”的不置可否,舆论的诸多质疑,证明作家富豪榜只不过为速生速朽的中国榜单文化又增加了一个例证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富豪榜属于速生速朽的中国榜单文化,其排列让人怀疑中国文学的论价原则。19.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段的观点,不超过25个字。

灾祸与“冷漠围观”结伴 而行,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 果?

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鼓励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问题。

20.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关系,请你仿用这种方式写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具有的联系。(6分)示例:理解、信任是填平鸿沟的基石;怀疑、疏远是割开感情的利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热爱、保护是播种绿色的种子;践踏、破坏是制造沙尘的机器。(2)亲近、敬畏是浇灌花卉的清泉;远离、亵渎是摧残草木的风霜。(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七、(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成功人士在晚年曾感慨:“回首昔日,留在我记忆中的并不是那成功的喜悦;倒是曾经苦苦的追求,最能引起我的怀念。”

一位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到山顶的雪。”山顶的雪,牵引着每一个上山的人,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定的路径和方式。

追求产生于一种人生定位,追求的意义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一、着眼于“为什么追求”,即“追求的意义”、“追求的价值”,可以谈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永恒不变的追求。平庸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可以联想到语文课本上的素材,如屈原、信陵君等人物的事迹,表现追求的高尚与伟大,追求对人生的影响等。

二、立足于追求的目标,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生活中,有人追求金钱,有人追求享乐,也有人追求挑战和卓越。不同的追求,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参考《我的空中楼阁》《我有一个梦想》等篇目。

三、从追求的过程、结果入手,表达如何去追求和追求的感受。可以通过记叙亲身经历,或者虚构一个故事,想象并展现追求理想的艰难过程和美妙结果。联系教材素材:勾践十年生聚,十年发展,终于换来了三千越甲吞吴的成功;史铁生以超出常人的毅力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根据自己确立的思路不同,可以把话题的范围缩小,使写作的对象更明确,更集中。标题也要具体明确:追求奠定人生,人生需要追求;追求自我,追求沧桑,美在过程;追求并幸福着;追求是永不放弃的奔跑等。

【佳作赏读】

追求奠定人生

耿达

《论语·先进》中,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一番对话,体现了各人不同的志向。的确,正所谓人各有志,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志向。有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什么追求便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岳飞追求“精忠报国”,终使其成为一代名将,名垂青史。苏轼“立志识遍天下字”,终使其成为一代文豪,文耀千秋。

加加林从小便立志“我要跳到月亮上去”,才成就了他宇航第一人的传奇。而希特勒妄图征服世界,使他成了千古罪人,永为后世唾弃。

追求是人生的塑形剂,渴望得到什么,希望拥有什么,往往成为人前进的最直接动力。以大济天下苍生为己任,自然会“先天下之忧而忧”。

若是“性本爱丘山”,那么“采菊东篱下”便自然成了心之向往。即便只是立志做一名小丑,却也同样怀着“把欢乐传向世界”的希望。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曾经是一个性格内向、其貌不扬的颓废青年。但抱着一个“让三亿中国人说一口流利英文,让三亿外国人说一口流利中文”的宏大心愿,他更是强迫自己迈出了第一步,并坚定地走了出去。疯狂英语的国际品牌便是他不懈追求的最好证明。

日本的传奇人物松下幸之助,当他还只是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小子时,便已立下50年甚至200年的目标。尽管他自己也只活了90几岁,但他鸿篇巨制式的目标已使松下电器登上了国际舞台。

不同的追求的确会塑造出不一样的人生,关键只在于追求什么。只要是积极而有意义的,便只管认定目标持续走下去,人生注定是精彩的!

还记得那位在二十几岁便异想天开似的写下120多个宏伟的人生目标,而后最终奇迹般地完成了其中的100余个愿望的传奇探险家吗?只要你也追求,奇迹同样会发生在你身上。追求决定人生的方向,不管是志存高远,还是隐居田园,只要坚持走下去,都是精彩人生。

扬起追求的帆,人生的航船会驶得更快;点起追求的灯,人生的路途将不再茫然。及早地立下自己的志愿吧,用追求去奠定自己精彩的人生。

【名师点评】

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这句话告诉我们,追求信念的强弱,决定了你是否成功,追求的目标的高低,决定着你成功的境界。

第四篇:新课标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略读《老马》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老马》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建筑美”和“音乐美”及其平易朴素的语言风格。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析老马悲惨的形象,探究老马丰富的象征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感受老马承受的苦难,并进一步认识民族、时代的苦难,树立坚韧的精神,激励学生做一个时代的奋斗者。教学重点

1、老马悲惨的形象。

2、本诗的重视节奏,强调韵脚特点以及平易朴素的语言风格。

3、领悟诗歌象征性、多义性。教学难点

探究老马形象丰富的象征意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现在让我们共同开启今天将被诵读的经典。教师诵读臧克家的《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白板出示诗歌内容)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二、朗诵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

温馨提示:读出诗句的韵脚、顿挫的节奏、语言的力度,通过诵读感受老马承受的苦难。

2、朗诵展示:以小组为一个团队,朗诵展示。(朗读者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代表)温馨提示:其中一个团队的代表朗读时,其他五个团队的身份就是鉴赏团,认真听他们的朗读及其朗读感言,然后立足于其感触点,紧扣本诗相关内容,鉴赏诗歌。(出示大屏幕)

三、鉴赏诗歌

温馨提示:其他团队可从诗歌的语言,意象,深层的意蕴等方面进行鉴赏。教师可根据学生团队鉴赏的情况,适时地进行引导、点拨、评价,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本诗韵的交错,整齐而有变化的特点,把握诗歌深沉的感情,探究本诗丰富的象征意蕴,品味全诗平易朴素的语言风格。(出示大屏幕)学生上台展示

1、格律特点

“建筑美”:《老马》在形式上讲究“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全诗共两节,每节四句,每句基本上是八个字。

“音乐美”:《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ABAB式交错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但诗句每行的字数并不相同,也没有闻一多诗歌那种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诗句的结构和字数,突破了闻一多诗作拘泥于形式的板滞感,使格律诗走向自然。

2、在吟诵中把握诗作的形象,即老马这一意象。

赏析老马形象——诗人是如何塑造“老马”这一形象的?

【明确】本诗诗分两节,每节四行。除了第一行写车主的内心世界外,其他七行都是写老马。A忍辱负重,忠厚善良,坚忍,愚昧无知,任劳任怨,悲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 B《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3、语言品味平易朴实,口语化

比如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在咽”,如“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是人看得出这中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简而言之就是表现出老马的压力之大之重之深,假如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

还有“飘”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表现了老马受压迫的深重,平中见奇;“横竖”、“咽”字,朴素、凝炼形象地道出了老马的坚忍。

老马一诗,字字句句都经过认真的选择提炼,因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与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是分不开的。所以,同学们应该学习臧克家这种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在平时的写作中,用词炼句要认真的选择提炼,力求语言的表现力,即使一个很平易朴素的字词,把它放在最恰当的地方,会有出奇的效果,成为你作文中一道亮丽的色彩。

4、深层意蕴

启发学生对老马形象的象征意义做开放式解读,并要求说出解读的理由。【点拨】

象征中国农民:解放前的中国农民头上有大山压着,具体地说就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正像老马的超负荷,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一样。

诗人自己:我亲眼看到了这样的一匹命运悲惨令我深抱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有一种压力。因此,我写了老马,另外也写了许多受压迫的农民形象,实际上也就是写了我自己。《老马》就是对这样的生活态度的注释:当前的磨难就是你的对手,运尽气力去和它苦斗。臧克家的特点就是他不同于新月派、现代派诗人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坚忍主义”。他能严肃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生”;他能带着倔强的精神沉着而有锋棱地去迎接磨难。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苦难的中国:其实,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来看,他哪是只写自己呢?如果联系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历史背景看,把《老马》的主题推而广之,实际也是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忍受苦难的象征。

诗人本着“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避现实”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民族精神做作了一种深刻的审视,从而使其诗作“没有一首不具有极顶真的生活意义”。(闻一多《<烙印>序》)

操劳的父辈:维持家计,奔波在外,干苦力以养家糊口,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不堪重负时偶尔看看前面,只因一家人能吃饱,能活下去。像老马一样,面对生活的磨难。所有承受沉重压力的劳动者形象:

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予以鼓励。这个环节主要是使学生体会诗歌多义性的特点。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根据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一件作品的诞生,不仅要经过作家的创造,还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

小结:刚才,我们从语言、节奏及押韵、意象、丰富的象征等方面鉴赏了《老马》这首诗,从中发现,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着重写它悲惨的命运,痛苦感受和悲凉的心境,这种遗貌取神的写法,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意蕴。学生齐诵,再次理解诗的内涵。

过度:今日之我们诵读经典诗文,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去体会一颗颗诗心,与作者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

中国的文人作诗,往往带着自己的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和理想抱负,今日之我们在诵读这些作品时,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用他们的精神气度、品格修养,来光照你我当下的人生。这才是中国经典诗词的生命和魅力,也是我们真正需要传达的。

四、拓展延伸

不忘初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怀揣“救国家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的坚定信念,奋起抗争,以血肉之躯唤起民族觉醒,捍卫着祖国与民族的利益,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砥砺前行

鲁迅先生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 ◎我们的奋斗目标: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者

请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少年中国说》

男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齐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女领:美哉,我少年中国,齐:与天不老!男领:壮哉,我中国少年,齐:与国无疆!齐: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教师寄语:

我们信念如此坚定,志向如此高远,必将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脚踏实地,博学明德,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肩负起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挑起这一代青年人的担当,实现这一代青年人的梦想,在梦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五、作业布置:

借物抒情的诗歌很多,有的从外表看是咏物的,其实是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也不妨学学这种手法,选取生活中熟悉的人或物,写一首现代诗歌,表达你的诗与远方、家国天下情怀。板书设计:

第五篇: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三单元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学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海拾贝 致豫树(节选)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州人。诗人、诗评家、学者。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获《大公报》文艺金奖。1941年底发表诗作《生活是多么广阔》,在青年中影响很大。作品有诗集《夜歌》《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

2.陈敬容(1917-1989),四川乐山人。曾名懿范。早在1935年赴北京自学期间,就开始在《晨报》《大公报》上发表诗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交响集》《盈盈集》《老去的是时间》,散文集《星雨集》,散文诗集《远帆集》。为“九叶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3.纪弦,1913年生于河北清苑,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祖籍陕西。1936年秋,与徐迟、戴望舒合作,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到香港,任《平言日报》主笔兼副刊《热风》编辑、成功中学国文教师。1948年到台湾后改用纪弦这一笔名。1953年2月,将《诗志》改办为《现代诗》季刊,提倡新现代主义。1956年,发起成立现代派诗社,被称为台湾现代派诗人的“旗手”。1976年底移居美国,常住加州,著有诗集《行过之生命》《飞扬的时代》《无人岛》《五八诗草》《摘星的少年》《槟榔树》等,诗歌评论集《纪弦诗论》《纪弦论现代诗》等。

4.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他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了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1.《预言》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体现了诗人30年代初到抗战前的创作风貌,是远离现实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诗人青春心理戏剧的记录,是诗人在梦的轻波里徘徊飘忽而微渺的心灵语言。据诗人自述,他在19岁那年的夏天,曾经受到一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又凄凉又艳丽的秋光”(《梦中道路》)。这首诗就是诗人经历了爱情风暴后从心灵里流出的真纯的清泉,它倾吐了“幼稚的欢欣,幼稚的苦闷”。

2.上个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辛笛、陈敬容等一大批青年诗人,面对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的困惑和思索,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在心灵的共鸣之下提出了“诗歌现代化”,要求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同时抒写个人心绪,二者互相沟通,要求诗歌应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知性感性相融合,并大量进行诗歌实践,形成“九叶诗派”,此诗就是这种主张的一个实践。《窗》写于1939年4月,当时作者居于成都,虽为一名女性,却关心时代风云、人民的忧患,诗人的思想在寒冬里奔走,在噩梦里抗争。3.《你的名字》是一首很有新意的爱情诗,堪称“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照亮”的佳作。纪弦创造性地以恋人的“名字”作为全诗的构思中心和中心意象,并以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的比喻,围绕中心完成全诗的意象结构,像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完成一幅得意的蓝图。4.《神女峰》取材于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神话传说,这是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吟咏过多次的题材。这首诗却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因为在舒婷以前,还从未有人从女性生命的角度揭示过这一神话的悲剧性质。在诗人看来,化为石头的神女,错过了“无数次春江月明”,为前人赞扬的磐石般的坚贞,不过是“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强加在神女峰上的是陈腐的封建道德,实际上,神女峰正是男权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偶像。诗人为神女逝去的青春而无限惋惜。

朦胧诗

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因诗歌以描述诗人内心的主观感受为主,采用新奇的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诗意内涵丰富,很多人觉得不好理解,故称之为“朦胧诗”。“朦胧诗”这个名称在中国诗坛上真正见诸文字是1980年8月号《诗刊》上的一篇文章。它的主要特征是:含义深远,感情潜在,结构跳跃,手法新异,但有的流于晦涩难懂。朦胧诗的出现,主要是当时的一些青年诗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在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出于对中国文艺现代化的美学追求,而尝试着进行这种新体诗的创作。它在一定意义上起着一种文艺创新的先锋作用,但距离我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和人们的欣赏习惯较远,在文艺界曾引起一场热烈的讨论。

1.读准字音(1)单音字

①麋鹿()

②褥()

③藤蟒()④幽咽()⑤杳鹤()⑥煽动()答案 ①mí ②rù ③mǎnɡ ④yè ⑤yǎo ⑥shān(2)多音字

苔径①苔舌苔

幽咽 

②咽咽喉

下咽

答案 ①tái/tāi ②yè/yān/yàn

2.辨清字形 糜 (1)麋 靡

杳(4)沓

褥 

(2)溽

缛

寥

(3)

廖

眺

(5)朓

缤

(6)

滨

答案(1)糜烂 麋鹿 靡费(2)褥子 溽暑 繁文缛节

(3)空寥 姓廖(4)杳鹤 复沓(5)眺望 月朓(6)缤纷 海滨

《预言》

1.这首诗中“预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预言”出现在首节“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和末节“啊,你终于如预言 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通过问句质疑的方式,使“预言”传达了诗歌更为深刻、更具哲学意味的主题。这种抽象的哲思取用了一个幻美的神话故事的外在形式。何其芳在北大读的是哲学专业,但他对于人生终极问题思考的兴趣却没有消失,而是通过文学形象和诗歌语言的形式做出了独特的、更为诗性与感性的传达,这本身就是他在艺术上的鲜明特征和独特贡献。

2.“年轻的神”是什么的化身与象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预言》中把爱情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地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这首诗要表达的显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留恋,更深一层说,诗人是在通过这一与爱情失之交臂、得而复失的故事,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间的惆怅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神”又象征着必将到来又定会离去的青春。终于,青春的足音走近又消失,时间的脚步“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只给他人留下一点点“空寥的回声”。《窗》

3.“你的窗”和“我的窗”各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选择“窗”这个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你的窗/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 “而我的窗/开向黑夜,/开向无言的星空。”

“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词,它是一种沟通、开放的情感象征。4.诗人赋予“窗”这个意象怎样的新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窗”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如果说华丽绮艳之窗是女性化的,那寒窗、暗窗则是男性化的,带着文人士子的伤感。作为现代女诗人,作者从个人情绪和时代情绪相一致的契合中寻找诗材,把个人情绪展现为具有普遍象征意义的图画。通过具有沟通意味的“窗”的意象,将窗内与窗外、自己的窗与别人的窗进行诗意对比,使“窗”这个意象充满现代意味,成为一种沟通、开放的情感象征。《你的名字》

5.这首诗歌是以什么方式表达爱情的炽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使用复沓回环的手法来表现对恋人刻骨铭心、难舍难分、念念不忘的缠绵之情。在这首诗中将“唤你的名字”作为引子与收束,由实至虚,由醒入梦,浓墨重彩地描绘诗人的梦境。在一首十八行的小诗中连用十五个“你的名字”,首尾两段的重复呼应与大回环,二节与三节之间的近距回环,四节与二节之间的远距回环,使回环成为压倒之势,也可谓“前所未有”,这种手法把缠绵的情思传达得淋漓尽致,不着一个“爱”字,痴爱之情却溢满字里行间,多情又别致,外在诗美与内情运动状态的同构堪称一绝。6.这首诗歌的意象表达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诗人先后用了七个比喻和三个排句来表达自己一泻千里的感情。“你的名字”本是抽象的,将如日、如星、如灯、如钻石、如闪电、如缤纷的火花、如原始森林的燃烧这七个比喻与“你的名字”叠印,“你的名字”也就幻化成具体的形象——“发光的名字”。《神女峰》

7.怎样理解《神女峰》中的神女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关于巫山神女的神话有多种版本。战国时代楚国的宋玉有《高唐》《神女》诸赋,曾写到楚王与神女的缠绵,当然是为了迎合权力;在民间则有神女为爱情坚贞守节的说法,居 然化身为一块望夫石。精巧的神女峰是爱情价值的具象形式。这样一个凄恻缠绵的爱情神话话题,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令多少人一掬同情之泪。

在诗人眼里,神女不是神,她不相信神女的爱心会变成石头。她认为神女仍是众姐妹中的一员,是一个超越时空的中国妇女的化身。因而,在诗人潜意识里,一种背叛的洪流已在涌动,沿袭千年的伦理观终于动摇、崩塌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的人性终于得以熠熠闪现和复归。诗人运用意象化的抒情方式,凭借神女浪漫柔美的意象与诗人优雅温婉的灵性,把这份千古之爱言说得蕴藉而有分寸。8.如何理解和评价《神女峰》诗中的“新的背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诗人要勇敢地打破神女坚贞守节成为经典标本的神话,关于背叛的言说意蕴却又不仅仅止于爱情,它指向一切对正常人性构成束缚的礼教的锁链。因为这是在思想和感情还比较禁锢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个人感情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所以,为诗人所说的“背叛”就显得惊心动魄,视为“新的背叛”。《神女峰》从中国妇女的历史命运和现实处境的感受、思考出发,延伸和深入了作者“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的总主题。

《预言》

1.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情感展示。

探究 开篇一句“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立即让你憬悟起来,它道出了诗人常日里守望的孤独,憧憬的寂寥。第三节诗中,“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诗句间透出一股侵人的凄楚。诗人似乎想在恋人面前诉说自己多年苦守的愁闷。“落叶”这一意象在此特别抢眼,让人不禁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常常遭遇的孤伶与落魄。第四节诗猝然转折。一句“不要前行!”非常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与迫切心理。诗的最后一节明显地又在压抑着情感的激动,由激动冻缩为缓和,然后趋于无奈甚而绝望。《窗》

2.陈敬容的诗深受古典诗词和西方诗歌影响,常从生活的表层进入较深沉的哲理境界,写得凝练而耐人寻思。但也有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一面,能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通过形象快速反映真实生活。这首诗的两节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探究 第一节:诗人对光明的憧憬。第二节:写诗人忧郁凄苦的心境。

你的窗,也许就是希望,或者说就是憧憬。我的窗与此对应,也就是失望。第一节与第二节是基本相对称的,第一节中的“太阳”与第二节中的“阳光”,“重帘”与“重帘”,“春风”与“晚风”,“寻找”与“远去了,你带着……你的明灯”,以及“迷失”等等,但是,第二节明显比第一节更加压抑、凄凉。第一节是“静夜星空”或许尚可带给你“无忧的睡眠”,而第二节却是“不安的睡梦”以及“无言的星空”。内心感受强烈,诗风敏锐而有力。这样,本诗采用象征与联想,运用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希望与失望两种境遇下,从“寻找”到“迷失”,从“失落”到“无尽的黄昏”的心灵体验过程。《你的名字》

3.分析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探究 这首诗中,为表现对恋人刻骨铭心、难舍难分、念念不忘的缠绵之情,诗人通过复沓回环手法的运用,将“唤你的名字”作为引子与收束,由实至虚,由醒入梦,浓墨重彩地描绘诗人的梦境,把缠绵的情思传达得淋漓尽致。《神女峰》 4.“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有何情感内涵?试作简要分析。探究 “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诗人吟咏至此,已把贞节观这个压抑妇女几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彻底掀翻、打碎,收到铲除梦魇、大快人心的效果。这是新爱情观的凯旋,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

美文精读 舒婷和蔡其矫

舒婷的家庭是一个非常美满幸福的家庭,父亲在银行工作,母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知识女性。1969年“上山下乡”的洪流席卷至南国美丽的小岛——厦门鼓浪屿,舒婷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眷恋插队落户到闽西上杭太拔公社。面对狂热的红色风暴、贫困的山村和善良的房东大娘,初涉世事的舒婷受到强烈震撼,她发誓要写一部艾芜的《南行记》那样的作品,为牺牲的整整一代人作证。于是,她开始认真地记日记,抄各种中外诗人的作品,有意识地去寻找各种各样的书来读,此时,她顺手写下的几首诗开始在知青中流传开来。1971年,一个思想仍然被牢牢禁锢的年代,舒婷与一位学政治经济的大学生有过一次关于诗的政治的长谈,此次长谈对舒婷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它让舒婷认识到,文学是有思想的,是承担着社会使命的,为此,她写了《致杭城》,这是收在诗集《双桅船》里最早的一首诗作。

1972年,舒婷回城。1974年,一个对舒婷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出现在她眼前,他就是蔡其矫,一个依旧被流放在福建永安县坂尾林场监督劳动的老诗人。蔡其矫是在读了厦门黄碧沛寄来的舒婷的诗歌《致大海》后,开始了与舒婷的通信。1975年3月,满怀热心的老诗人蔡其矫亲自来到厦门,与舒婷见了面,这次见面,让舒婷深受鼓舞。在以后长期的交往中,舒婷与蔡其矫常以唱和的形式探讨与交流诗歌,长期的通信与交流,使他们两人渐成忘年之交。蔡其矫特殊的家庭背景与个人经历,使他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外国文化。在认识蔡其矫之前,舒婷的诗歌主要受何其芳《预言》的影响,在认识了蔡其矫之后,蔡其矫总是不厌其烦地、整页整页地为舒婷抄写惠特曼、聂鲁达、波特莱尔、洛尔伽等外国著名诗人的诗歌,并加以点评,舒婷在这样的阅读中,开阔了自己的艺术视界,使她的诗歌创作有了极大的长进。1976年“文革”结束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出现许多重要变化,原来处于“地下诗歌”的“潜流”开始走向公开,并在诗歌内容与形式上出现“反叛”的姿态。但由于当代诗歌观念与长期形成的审美习惯的延续,这些表现出“异质”的诗歌很难得到“主流诗界”的普遍认可,因此大多数作品难以在由国家控制的报刊上登载,因而自办诗报、诗刊、自印诗集成为重要的手段。与舒婷有着直接关系并对她产生重要影响的,便是北岛、芒克主办的民间刊物《今天》。《今天》创刊于1978年12月23日,以诗歌为主,兼有小说、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在创刊号上署名“本刊编辑部”(北岛执笔)的《致读者》,引用了马克思的论述来批判“文革”中实行的“文化专制”,表达了诗歌革新者对社会的理解和诗歌的理想,并由此宣言:“‘五四’运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一时代必将确立每个人生存的意义,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由精神的理解:我们文明古国的现代更新,也必将重新确立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的地位,我们的文学艺术,则必须反映出这一深刻的本质来。”这批诗人,主要有北岛、芒克、食指、江河、方含、杨炼、顾城、严力、林莽等,被称为“今天派”。

最早将舒婷引进“今天派”的,还是蔡其矫。早在1977年经蔡其矫介绍,舒婷与北岛已有书信往来。1979年10月,舒婷从工厂请假上北京,蔡其矫带着北岛到火车站迎接。接触了北岛、芒克、杨炼、顾城等的作品,舒婷“不啻受到一次八级地震”,因此舒婷很快就加进了“今 天派”,并开始与一个特定的词“朦胧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此舒婷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中国诗歌的历史深处。

赏析 舒婷曾说:“我很幸福,到今天仍有许多人记得我,我应该感谢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我中了一个大大的彩票。……诗歌是带有自发性的民间艺术,没有任何一种社会力量能阻止它。我热爱诗,因为我爱美。我写散文,我认为是对语言的一种翻耕,是对语言的一种重新获得。”我们认为诗人最应感谢的人当属蔡其矫,是他把她引上诗坛的。当我们走向成功时,别忘了我们的引路人。素材积淀

北大女硕士当油漆工

33岁北大女硕士苏黎杰在北京就业连连受阻后,回到家乡南阳另谋生路,结果又是一再受挫。最后,她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和农民工一道学习油漆技术。硕士生当油漆工,类似这种高学历者与农民工“抢食”的新闻,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已屡见不鲜。而在北大学子中,像苏黎杰这样有惊人之举的,也早有先例。比如,北大先后有陆步轩、陈生等人卖起了猪肉。陈生卖猪肉两年已将猪肉连锁店做到了2个亿的营业额。这些“奇人”的惊人之举,每一次出现都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运用指南

正所谓“心态决定成败”。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职位不同。苏黎杰最后选择了当油漆工也并非可耻之事,只是改变了心态而已。其实,只要我们摆正心态,且对未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从最底层做起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下载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略读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略读 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