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爬山虎的启示
小爬山虎的启示——材料作文导引与示例
【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缘了。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他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象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里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
生命是多元的。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应该也有类似小爬山虎的见闻和感受,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只要抓住最后小爬山虎陷入沉思这一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就可以出现不同的立意点。
思路一:可以从小爬山虎的角度来写。小爬山虎在长大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当妈妈告诉他屋顶有美丽的风景时,小爬山虎对风景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希望能早点到达屋顶。于是,他沿着墙壁往上攀缘,但是,墙角的竹笋和路边小草的嘲讽使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帮助下,他终于爬上了屋顶。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美景,产生了失望和怅惘的情绪。而楼里孩子由衷的喜爱让小爬山虎终于发现了自己就是美丽的风景,而美丽的风景是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这个材料实际上写出了小爬山虎心理成长的过程,这和人的成长过程是一样的。面对成长,我们该怎样看待别人的批评或者表扬呢?对待同一件事,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去分析、解决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写“要学会变换角度看待问题,才会出现新天地”,“要学会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只有不断攀登,才能见到峰顶的风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等。
思路二:可以从小爬山虎妈妈的角度来写。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小爬山虎的沉思中可能有对妈妈教育的深刻理解。正是妈妈希望小爬山虎有远大目标,才使得小爬山虎想爬上屋顶,看到美丽的风景,从而成就了自我。联想我们的家庭教育,在成功者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者,而是孩子成长中的引路者。再想想那些“溺爱”下的孩子们,他们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等等。由此,可以写“教育孩子要树立正确的目标,才能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不畏惧艰险,取得成功”等。
思路三:可以从墙角的竹笋、路边的小草角度来写。小爬山虎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墙角的竹笋、路边的小草就可以说是反对者。这种批评会让他失落,甚至停滞不前。但是,小爬山虎最终顽强地爬上了屋顶。小爬山虎的成功,可以说明适时的批评能成为人们前进的动力。在生活中,老师、家长的批评,可能语气较强硬,语言较尖酸,但是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们,他们是希望我们明天会更好。由此可以写“批评的价值和意义”,“在批评中学会长大”等。
思路四:可以从牵牛花、太阳伯伯、风姑娘的角度来写。小爬山虎的成功是与牵牛花的赞扬、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与支持分不开的。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就没有小爬山虎前进的动力。联想到生活中,一些成功人士的身后总会有很多幕后英雄,正是这些幕后英雄的支持与鼓励才成就了成功人士的辉煌。由此,可以写“鼓励与信任才能成功”,“成功的背后”等。
思路五: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来写。小爬山虎最终心里甜甜的,是与这个孩子的话分不开的。“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小的爬山虎能为人类提供阴凉,这就是他的价值,这就是他的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来看待生活中的人或事,发现我们忽 视的美丽。由此,可以写“要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要心胸宽广,容纳万物”等。
【例文1】
人生·奋斗·成功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但人生的路上也布满了荆棘,一颗火热的奋斗之心将带你走向成功。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却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编织出洁白的梦想?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而我敢言:“那是一个热情的小伙子搏动着的奋斗的心。”
人应该在奋斗中成长,就像小爬山虎,为了追寻屋顶美丽的风景一直怀抱好奇与向往,为了寻找自己的梦想,他人的嘲讽也改变不了它奋斗的决心,虽然它曾经有过矛盾和哀伤,失望与怅惘,但如磐石的意志会带给它辉煌和成长。小爬山虎如此,而我们人类呢?
宋代抗金英雄岳飞,从小立志精忠报国,其母刺字,更激发了他奋斗的意志,为国为民,甘愿身先士卒。据说岳飞有一方砚,背刻着这样一句座右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意思是要保持玉石一般坚硬、洁白的本质,决不让黑色所玷污,象征了他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后来,这一方砚又转到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手中,他在上面也刻了一句座右铭:“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这坚守的心又何尝不是一种奋斗啊!
奥运火炬手金晶让人们对奋斗的定义有了新理解,她在9岁时就面临生命的考验,切除一条腿是唯一保命的方法,人们或许认为悲伤将会带给她巨大的阴霾,但事实却不是那样,她的乐观超乎人们的想象,在不懈的奋斗中,她逐渐成长为一个护卫火炬的“爱国勇士”,一个在击剑赛场上笑对成败的“智者”,一个感动中国的青春风铃的“奏响者”。
当你扬帆远航,遇上风雨的阻挡,请你奋斗,为了那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当你迈步前行,陷入荆棘的困境,请你奋斗,为了那铺满鲜花的旷野大道;当你攀登高峰,感觉双眼迷茫,请你奋斗,为了那积翠如云的壮美山色。
生命不息,奋斗不已,只有不断攀登,才能见到峰顶的风景。
评点:在立意上,文章写得积极健康,能够写出一个年轻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告诉我们,“人生只有奋斗,才会取得成功”,能够给我们以警示。在内容上,材料丰富,感情真挚。文章由“小爬山虎”的材料引发出对“奋斗”的深刻感悟,列举了冰心的名言,岳飞、文天祥的方砚,并用金晶的材料表达“奋斗”的价值所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奋斗”精神的褒扬。语言生动、流畅,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内涵。
【例文2】
坚持挥洒美丽
苍鹰的美丽在于天空给了它舞台,让它展示了自己矫健的英姿,如箭的速度;雪的美丽在于大地给了它舞台,让它展示了自己纯洁的身躯,如水的灵魂;星星的美丽在于夜空给了它舞台,让它展示了自己璀璨的光芒、如梦的神秘;人类的美丽在于社会给了我们舞台,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挥洒青春,铸造未来。也许前进的路上会布满荆棘,泥泞难行,但是只有不断地坚持,才能克服艰难险阻,才能走向成功的殿堂,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才能挥洒美丽,收获璀璨的人生。
吉姆·福瑞克,是美国著名的高尔夫球星之一,他在年幼时就经历了许多苦难。母亲去世,让他失去了母爱的呵护;他后来只能和祖母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亲关注的日子让他认识了艰难的生活。可是,命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他,而是一次次地为他制造了麻烦,生计的窘困,致使他频繁更换住所;学习的迷惑,致使他每次考试几乎居于末位。他想改变,但一次次的努力,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失败,他陷入了极度的自卑中。
就在他情绪低落的时候,他发现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高尔夫球。他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这种东西,出于好奇,他提出了参加,结果连续十杆,他都打得很成功,他第一次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回家后,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祖母。接下来几天,他自己做了一根球杆,一个人在草地上练习。祖母看了,认为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于是把他送到了佛罗尼达一个职业中学,因为那里每年都有一场顶级高尔夫比赛。在祖母的鼓励下,他开始了学习高尔夫的生涯。经过不断的努力,执著的坚持,他终于在2000年的佛罗尼达职业比赛中一举成名。
高尔夫球给了吉姆·福瑞克一片希望,让他忘记了学习的失败,振作起精神。在自己的努力下,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他表现着,展示着,坚持着,成功着,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让我们有所得:只要不灰心,不气馁,不断地坚持,终有一天你也会找到自己的舞台。
一星陨落遮不住满天星辰,一花凋谢也荒芜不了整个花园。暂时的失意,也许是磨难的开始,但磨难终将过去,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可以挥洒出别样的美丽。
评点:文章立意较好,在人生的舞台上,“坚持挥洒美丽”。我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坚持就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全文以吉姆·福瑞克的例子来说明观点,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并且不断地坚持,能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光彩。开头的排比形式较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坚持挥洒美丽”的观点,文章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
【例文3】
慧眼·美丽·世界
当厚厚的冰水化成浩荡的江河时,当光秃秃的土地变成绿莹莹的地毯时,当高傲的梅花低头微笑化为春泥时„„同样有着新春气息的小爬山虎也舒展着筋骨,沿着墙壁往上攀缘了,它只顾向上爬,完全忽略了它肆无忌惮的身体遮住了窗的一角,挡住了阳光„„这时,窗被推开了,“多好的爬山虎呀!夏天我们有阴凉了。”楼里的孩子有一双慧眼,他没有介意爬山虎遮住了阳光,而是看到了夏天的阴凉„„
其实,人们若有一双慧眼,可以让世界更美!
谁说春雷顽皮,无端惹哭漫天的云?可那云的泪却创造了地上一望无际的绿,因此,春雷是美的。谁说夏雨暴躁,像发怒的孩子痛哭?可哭完后是笑脸,是彩虹,因此,夏雨是美的。谁说秋果高傲,要牺牲一树的绿叶红花才肯露面?可那果实沉淀着成长的意义,因此,秋果是美的。谁说冬雪自私,将所有的一切覆盖?可它正孕育着生命,创造着新绿,因此,冬雪也是美的。
上帝是公平的,更是慷慨的,他在赐予生物美的同时,也赐予了人类一双慧眼,让人们去寻找美、体验美的真谛。三毛就有一双慧眼,她在那一望无际的撒哈拉沙漠中,发现了美的踪迹„„
灼日下滚动的沙丘美吗?可她却看到了沙丘上傲然挺立的仙人掌的不屈美。孤寂的夜里一轮冰冷的月美吗?可她却看见了有繁星陪伴的幸福美。皮肤黝黑,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的土著居民美吗?可她却看到了那粗糙脸上绽放着笑容的朴实美。
我羡慕三毛那双慧眼,万物在她笔下皆有了美的意蕴,于是我在梦里,似乎看见了三毛,她笑着对我说:“美无处不在,只要用平和的心去体会,你也会有一双慧眼。”
为什么冰冷的泉水里有一种甘甜?因为天使在里面洒了冰糖。为什么带刺的玫瑰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因为蜂儿为她镶了清香。为什么冷漠的夜空有繁星点缀?因为上面有月亮粘上去的星„„
世界上虽然有很多坎坷,但你若拥有一双慧眼,就能发现坎坷中深藏的美丽。
评点:文章从小男孩不介意爬山虎遮住了阳光,而是发现了它能提供阴凉这种美导入,进而抒发了“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一主题。自然界有四季美,人类有生活美,其实,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并且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世界就充满了美。本文最大的优点就是语言优美、流畅,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得当,让人读起来韵味十足、诗意盎然。
材料作文“鲸与沙丁鱼”写作指导与例文
作者文集:会员
类型:作文教学
加入时间:2011年3月8日20:6
材料作文“鲸与沙丁鱼”写作指导与例文
【作文题目】: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感悟,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④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允许考生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仍然具有话题作文的特征但因为没有明确的话题,审题不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作文就不再是以“话题”为范围,而是以“材料”的含意为范围
材料含意具有多向性,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
可以从鲸的角度立意在水中庞大的鲸无疑是强大的,而当它无所顾忌的对沙丁鱼穷追不舍时,却没有想到危险逼近,自己原来的优势在沙滩上就成了要命因素由此可以立意为: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要有忧患意识„„
也可以从沙丁鱼的角度立意身体瘦小的沙丁鱼向沙滩方向游去是十分聪明的,善于利用自身条件和有利地形而引强敌于困境由此可以立意为:用智慧战胜强敌;智胜于力;善于凭借才能以弱胜强;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
还可以从鲸与沙丁鱼的关系着眼确立文章主旨在深水中前者强大而后者弱小,在浅滩上却强弱异变由此可以立意为:强与弱、优势与劣势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努力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才是智者;在有利于自己的环境中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无论从什么角度立意,作文都不能就鱼说鱼,而必须由鱼及人,联系社会生活,表现现实意义
写感悟类作文,“感悟”、“思考”极为重要:
1.辩证分析就是运用辩证的观点对作文材料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思考
2.类比联想就是由此(具体的自然现象)及彼(普遍的社会本质)的类比思考
3.推理想象在感悟思考中,依据原材料的暗示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想
4.综合比较这一方面是指写作前要对写作材料及写作提示进行深入的综合比较,提炼出较好的立意;另一方面,是指由于思维形式(取向)不同(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顺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发散思维 或聚合思维),可能出现多角度多层面的立意,因此要通过综合比较进行分析、筛选而确定最佳立意
写感悟类作文的要诀:读懂材料,把握材料寓意;看清提示,明确写作范围;选择角度,确定文章主旨要大中取小,选取自己感受最深切、思考最深刻、材料最丰富而又能写出新意的角度,大题小作,开口小些,挖掘深些
【精彩例文】:
强势背后的危机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一种清醒的自我认识也许你的羽翼足够丰满,也许你的意志足够坚强,但强大并不意味着战无不败,一种貌似强势的背后会隐藏着更大的危险
就像一条鲸鱼很容易落到沙丁鱼的圈套中一样,缺少冷静的思考会让强势缚住自己的手脚因为强大,可以藐视弱小,可以不屑以智取胜骄兵必败,亦是这个道理三国的刘备扎营六十里,以滔天排空之势怒对东吴,但他没有观察形势,认清利害,为一时悲痛所误,酿得火烧连营,托孤白帝的悲剧当历史的卷轴再次打开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失意的战争,更是惨重代价之后,国衰难兴的悲剧有时,拥有强势更需要谨慎,一时大意便可满盘皆输
强者的失败有时亦是一种功利之心在作怪面对弱者,如果不能干脆利落的搞定,便会使人产生一种急躁心理强者,最大的诱念即在于得到世人认可每一个人都想竭力地证明自己,因为强大可以让人得到所谓的尊重与优越感这种功利心越强的人越容易走上歧途这些人甚至是脆弱的,他们害怕失败,因此不甘心放弃纵然身处险境,也会选择声嘶力竭的做一支末势之强弩强势,意味着一旦失败,便是全盘崩溃,强者所谓的尊严会让他不堪东山再起,也不会想到为自己留下后路纵观历史,霸王项羽的兵败垓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手握强势,更意味着发展进步的艰难强者一旦被认可,便失去了为强的动力既然已经做到最好,为何还要前进?殊不知身后多少曾经的弱者正在觊觎第一的宝座历史上多少盛世强朝不是在歌舞升平中沦陷的么?商纣、夫差、秦始皇,一个个枭雄最终只能把江山拱手送人历史就是如此残酷,纵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倾野之势,不思进取,最终只会被淘汰
强势实际上考验了承载者的运用能力它有时更像一个包袱,会成为一个智者的百宝囊,也会压垮一个勇夫,一个懦夫强大的力量需要拥有一颗更为强大的心!
【点评】:
作者从鲸的角度立论,论证“强者背后”的危机,给人警醒文章从3个方面展开论证:“缺少冷静的思考会让强势缚住自己的手脚”;“强者的失败有时亦是一种功利之心在作怪”;“手握强势,更意味着发展进步的艰难”分别举刘备,项羽,商纣、夫差、秦始皇为例,事例典型,论证有力文章总起总收,中间分而论之,思路明晰,层次清楚
就文章本身来看似乎没有问题,但细察可以发现,文章第四段,也就是论证第三分论点的部分,与材料并不契合,鲸是以“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而陷入困境,文中“既然已经做到最好,为何还要前进”、“不思进取”等语句与之相抵触
灵巧制胜的技巧
与体型巨大的鲸相比,沙丁鱼瘦小不堪,本来强弱悬殊的一场较量,结果却令人跌破眼镜,为什么?因为沙丁鱼灵巧它灵巧,在它遇到鲸之后,立即向岸边游去,那里可以发挥它的优势,它灵巧地运用了自身的条件,战胜了庞大的对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愿意成为鲸还是沙丁鱼呢?你可能会说既然沙丁鱼那么灵巧,当然是沙丁鱼了但其实显然不是这样,我们谁不愿成为庞大有力的鲸呢?注意了,灵巧只是在我们生活中制胜的技巧,而不是制胜的全部因素,如果鲸能够冷静点,一万条沙丁鱼也敌不过它,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过于 注重技巧而忽视了实力
但在有实力或某些不可抗拒因素的情况下,灵巧的技巧依然是制胜的法宝二战时有一群坦克战队,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堪称不败之师,对方的将帅没有办法对付,怎么办呢?这位聪明的将领想了一个好办法,当时是在沙漠之中,他就让几个人雇了一些骆驼,假装是沙漠中的商人,向坦克走去,坦克军起先没有当回事,就让他走进了阵列,谁想,这些人刚进去,就把护卫的士兵打死了,坦克只能干瞪着,距离太近,不能发炮,就这样,一队坦克就乖乖地被制服了这无疑是军官的灵巧的作战方法创下的功绩,以己之巧,攻彼之滞,这就是灵巧的力量
当然,除了斗争与战争之外,其实灵巧在经济商业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据英国的一家报刊统计全世界排名前20的巨富中一半都是零售业联合连锁公司,而且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采用贩卖小商品的理念来经营,而在排名50的巨富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搞庞大的汽车与地产之类的企业,像飞机制造类的工厂更是一个也没有这种面向大多数人的一种销售模式,可以根据人们需要而调整经营,灵巧成为制胜的法宝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努力成为“鲸”,便去拥有雄厚的实力,但我们应该记住沙丁鱼的胜利,运用灵巧这一成功的法宝
【点评】:
作者从沙丁鱼的角度立意,确立“灵巧的技巧是制胜的法宝”的主旨,主要从战争、商业等方面展开论证作者在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肯定鲸的实力强大,强调要“拥有雄厚的实力”,突出“灵巧只是在我们生活中制胜的技巧,而不是制胜的全部因素”,这样辨证的看问题,避免了偏颇从全文看,还应该加强“说理”
第二篇:小故事大启示
小故事给我们的警示 通过集团公司安全视频会和学习销售公司下发的安全检查的通报,对照我们的日常工作的一些情况,都不难看出部分违章违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
先讲小故事吧:“有一个刚入佛门的小和尚学剃头,老和尚让他削冬瓜皮来练习,每次练完之后他就随手把刀扎在冬瓜上,老和尚多次劝说,小和尚都充耳不闻,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养成了坏习惯。有一天,老和尚让他给自己剃头,小和尚完事后照样顺手把刀插在老和尚的头上。可怜人脑不比冬瓜,这样一刀下去,老和尚自然一命呜呼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启示,一些平时不注意的不良行为,任凭其发展下去,渐渐形成坏习惯,最终可能酿成大祸。一个人学好不容易,学坏却不难,而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也许人的天性就是如此。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试想,小和尚第一次将刀扎在冬瓜上时,如果老和尚能严厉批评,加大惩罚力度,改正小和尚的恶习,也不会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在加油站,经常有往塑料壶加油、不提醒摩托车加油推行4.5米以外再启动等违章现象。也正是我们对自己行为的放纵,新员工看到老员工不按《操作规程》随意违章操作,既省事又没事,也会跟着做;有的员工看到站经理也有章不
循,随意指挥,就会跟着学、照着做;还有一些员工总喜欢在日常工作中找捷径,习惯简化操作程序。这样,工作时间长了,违章行为也看惯了。长此以往,造成危害的影响面之宽、影响力之长和危害之大,将不可低估。平时,只有坚持不懈抓住违章现象产生的根源,引导员工从平时工作的点点滴滴入手,养成按规章办事、按照规程操作的好习惯,彻底改变“小和尚学剃头”这类违章行为适合生长和发展的环境,安全管理HSE目标一定会得以顺利实现。
罗卫国
第三篇: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二、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三、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德育目标通过理解课文的词句,了解爬山虎叶和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变化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五、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六、过程与方法:
(一)、谜语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谜底打一植物,请仔细听:“青藤弯弯细又长,绿叶密密两相傍。藤上长出卷胡须,轻轻松松爬高墙!”谁知道是什么?生:爬山虎!师:对!是爬山虎。
师:你见过爬山虎吗?查找资料了吗?谁来介绍一下。生回答。
师小结:爬山虎是一种攀援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它是怎样爬上高墙的?今天我们就
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生:动物有脚,怎么植物也有脚?生: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生:它是怎么爬的?„„师:同学们很动脑筋,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小问号来读
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师: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了,你知道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吗?
生:有5个自然段。
师:请你推荐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看是否把生字的读音读准确了。
2.轮流读
生评价。师:大家听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遍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
山虎的脚?
生:3、4、5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3、师:请大家把这三个自然段再细细地读一读,想想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个问题?
(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生2:我知道爬山虎的脚开始是嫩红色的。
生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师:你怎么知道?生3:要是不费一点劲,休想拔掉
它的一根茎。
生4:爬山虎的脚还会发生变化,巴住墙的,脚的颜色变成灰色;没有巴住墙的,逐渐枯萎,后来连痕迹也不见了。师:是吗,你读得可真仔细。
生5:我还知道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师:说说看。生照书念: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
师:像我们人一样一脚一脚交替着爬吗?
生纷纷摇头: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再往上长,又长出一只脚又巴住墙。
师赞扬:同学们很会读书,自己就能解决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那么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
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我们先来看第3自然段。
(三)、感悟课文
1、第3自然段
师:自由读,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知道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
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蜗牛的触角。
师:你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板书:(位置:茎上)在茎上的具体什么位置?
生: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生:我还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生:爬山虎的脚应该是嫩红的。
师: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生: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看这段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部分去掉,好吗?比较着
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去掉就不知道爬山虎的脚有多细。
师:这里用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比喻。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
师: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地描述了爬山虎脚的样子,我们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师:同学们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生画画,并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画得对吗?请看正确答案。(放课件)
师:再看这一段话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生:从位置、形状、颜色三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师: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而且抓住了每一部分的特点,我们在读时就要把
这些关键词读清楚,让别人一听就记住。谁能把这一段话读一读(指导读)
师:你能快速背会吗?有什么诀窍?
生1:我看板书上的关键词背。
生2:我看图背。
生3:我多读几遍就能背会。
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指名背、齐背)
过:我们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它是怎么爬的?哪个自然段可以找到答案。(4自然段)
(二)第4自然段
1.默读。(用“_______”划出关键句,用“△”标出动词)小组交流
2.你找的是哪个句子?
3.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
4.指名读,找到动词:触、变、巴、弯、拉、贴。
5.动作演示:伸出你的胳膊,现在你的胳膊就是爬山虎的一根茎,五根手指相当于六七根细丝,手指尖相当于小圆片,同桌的后背就是墙壁。请你做一做,小组研究爬山虎是怎样
爬墙的。
指名演示
师:原来如此,谢谢你给我们表演。让我们看看真正的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吧。(播放课
件)
6.这么短几组镜头,作者就连用了7个动词,这几个动词颠倒顺序或去掉一个行吗?为什
么?讨论
生:不行,假如没有触,它就不可能爬墙。
生:假如不变成小圆片,它就不能巴住墙。
师:这些动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7.爬山虎长出一只新脚就巴住墙,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它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所以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作者用词多么准确!我们写作文也
要注意这一点。
8.背诵。(加动作)
四、总结课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知道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也知道它是怎么爬墙的。
生2:写作文时用词要准确。
生3:平时一定要留心观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它的脚还会发生变化呢,下节课再学习。
教学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我在本课将努力体现以下几
点: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教师转换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还回到学生中去的教学思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指导背诵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把个人活动、小组学习、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组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本课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作者用了一连串动词,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我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作演示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愉快的参与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
创新实践的能力。
三、力求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本课让学生画出爬山虎的脚,并进行生生互评,在小组交流中探究爬山虎是
如何爬墙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
此外,我还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
基础。
第四篇:爬山虎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
【教学要求】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3、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⑴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⑵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⑶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⑷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⑸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颜色:嫩红(灰色)
的
脚爬触→巴→拉、贴(牢固)《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叶子)
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
(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
(放录像,教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
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指导朗读)
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抓重点词,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过渡:它又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用什么方法?
(抓重点词:触、巴、拉、贴。教师板书)
3、学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演示中理解词语“一脚一脚”:
⑴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让学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⑵评议学生演示得对不对。
⑶教师小结:
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多媒体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动画,学生复述,指名背诵。
5、过渡:
那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2、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怎样?
六、总结
1、我们知道了在爬山虎美丽的叶子下面,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样子和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进行细心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是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爬山虎的脚》,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
(边看录像,指名读课文)
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
(靠脚)
爬山虎确实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打开书本,回忆课文哪几自然段讲爬山虎的脚?(3~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3~5句)
2、指读这三句话,思考:
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位置、样子、颜色)板书。
3、交流:
位置:
⑴看实物。
⑵位置在哪儿?(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
⑶多媒体显示。
样子:
⑴看课件。
⑵是什么样子的?
(六七根丝构成的枝状的,每根细丝象蜗牛的触角。)
⑶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蜗牛的触角见过吗?有什么特点?
(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的。(投影显示)
颜色:
嫩红色。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齐读课文3~5句。
5、看着图,跟老师说。
(按课文顺序说说看。)
6、同桌独立练说,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指名说,齐说。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第六句话起了小结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写了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有第一,二句呢?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指读)
点拨:“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因为不知道爬山虎怎样爬,今年特别留心观察,原来是有脚的,说明作者正是因为如此注意观察,才能把脚的形状、颜色写得生动。)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脚往上爬的呢?
(板书:爬墙)
1、默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读第1、2句,其余同学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几个动作的词。
(板书:触、巴、拉、贴)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动画:
师讲解。(为什么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
原来爬山虎是这样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读1、2句话。
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
(指名说。)
(齐说。)
5、如果仔细看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为什么?(看实物,颜色、有力、脚在墙上的样子)
6、课件演示。
7、填空。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第四自然段通过一些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那么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1、指读,思考:
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变化。)
(板书:变化萎了牢固)
2、分读:
想想这两种情况下爬山虎的脚有哪两种不同的变化?
3、怎样相当牢固?
(齐读)
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
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
5、齐读。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学生交流,后齐读。
2、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
(最能说明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段。
3、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叶圣陶爷爷无论写叶子,还是写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观察细致)
六、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内容写一个片段,把这个特点写清楚。
【板书】
位置
样子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爬墙触、巴、拉、贴
变化萎了牢固
第五篇:成长 爬山虎
成长·爬山虎
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
七年级(14)班
程桂贞
我出生的那年,妈妈给我栽下了一株小小的爬山虎,它见证着我的童年生活。两岁,咿咿呀呀的我,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一天把爬山虎刚发出的几片嫩叶摘掉了,还放在嘴边猛舔。也许是因为我弄痛了爬山虎吧,那年我莫名的生了一场大病。
四岁,爬山虎周围的土,成了我唯一的乐园。拿着小铁锹刨啊刨,把爬山虎的根都给弄断了。
六岁,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让我们做书签,我便像宝似的将爬山虎保护起来,因为老师夸了我,说我做得最好,我是用爬山虎的叶做成的,它是个大功臣呢!
八岁,爬山虎密密麻麻得爬满了墙壁。夏天的晚上,繁星点点,守着一大片的绿,现在想想都觉得惬意!
十岁,老师教我们画风景画,爬山虎便成了我的“私人景物”。那一颗颗垂下来的、浅蓝的果子,好像一颗颗玛瑙,在风中摇摆。
十二岁,想成为科学家的我,整日在爬山虎旁观察。那翩翩飞舞的蝴蝶,色彩鲜艳的“金老牛”,贪婪吸食爬山虎叶的青虫,都勾起我无限的好奇。十四岁,我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小孩,我已成为一个小小少年,我走过了我的童年。我不再只满足于这个铺满爬山虎浓密叶子的这片狭小的墙,开始涉足更广阔的天地。
但爬山虎依然在,童年的记忆,也在。
风儿吹起,爬山虎叶摇摆着,好像孩提时的我的手,在肆无忌惮地摇啊摇。爬山虎叶终于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指导教师:李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