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容摘要: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
内容摘要: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感恩父母的意识严重下滑,许多人对感恩父母的观念已淡漠,面对这样的现状,家庭、学校、社会必须合力起来,在学生中开展感恩父母的教育,从而使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能识恩、知恩、感恩,进而报恩、施恩。做一个孝敬父母,感恩社会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感恩 亲情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又费尽心血哺育我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们最多的便是父母。感恩父母是做人之本,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能热爱的人,又怎么能爱他人、爱事业、爱国家呢?因此,我们的教育首先要开展感恩父母教育。感恩父母的支持,感恩父母的鼓励,感恩父母的无私的爱。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谚语),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可见父母之恩的伟大。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受过度张扬自由的影响,有一些人却不懂得感恩了,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对父母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在城市,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及家人对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使他们养成了自私、冷漠、无感情等性格,对别人的帮助不知感恩,认为是理所当然。一些孩子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同学聚会,要设法把父母打发出去,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稍一不顺心就耍性子,不知体恤父母。所以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特别是开展感恩父母的教育尤显重要。
我们专门开了感恩父母的班会。班会伊始,在《感恩的心》的歌曲中,我给学生讲了《感恩的心》歌曲的由来。不知是音乐的渲染,还是故事本身很打动人,那一刻,我知道自己讲得很动情,完全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中,学生更是一个个仰着小脸,眼神大大地看着我,看着我用手语把故事描述给他们听„„
故事讲完后,教室里静悄悄地,只有那低缓的音乐在教室里轻轻地环绕着。我停了停,看向学生,然后问他们:同学们,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后,此刻,你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那个小女孩真可怜。”有的说:“那个妈妈真伟大。”有的说:“那个妈妈对女儿真好。”有的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听后的感触。
这时候,我说:“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这个故事,讲了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最无私最伟大的爱。这种爱感天、感地、感动了我们所有的人。其实,你们不要羡慕别人,因为,你们也拥有这样的一份爱,你们的父母也像这位母亲一样,用心地爱着你们。下面,老师给你们几分钟,你们来回忆一下记忆中父母爱你的情景。” 孩子们在静静的思考后,开始给大家讲自己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有的孩子讲自己小时父母抱着自己四处求医的情形;有的孩子讲自己的父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送自己来上学的情形;有的孩子讲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不吃不睡地照顾自己的情形;有的孩子讲自己每次休假回家爸爸妈妈给自己做好吃的的情形„„
孩子们的话虽然都很简短,但却足以描述出父母对自己无微无至的爱。孩子说完之后,我说:“同学们,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了这么多,那你们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我了解到的咱班同学在家在校的表现,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然后讨论他做得好不好,好在哪,错在哪? ”
事例一:一个孩子在家什么都不帮父母做,只知道向父母要钱,父母不给钱,哭着从父母手里抢钱。
事例二:晚饭时,一个孩子把自己最爱吃的菜放到了自己的面前,谁都不给吃。
事例三:一个孩子,用平时积攒的零用钱给妈妈买了一条裤子,给爸爸买了好吃的。
事例四:一个孩子,犯错误后,妈妈批评他,他瞪着眼睛说:不要你管。
事例五:一个孩子,每月的零花钱都在50元以上,有时不够花了,还向老师和同学借。
在讨论这些事例的时候,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几乎每个事例一出来,他们就猜到了是谁,被猜到的同学也羞笑着站起来,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看着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的态度,我很欣喜,也很感动。原来,不是孩子们不乐于接受批评,而是很多时候,我们做教师的没顾虑到学生的感受,只为教育而教育,而忽视了教育方法。
在讨论了学生的一些不恰当作法之后,我又设计了一系列导行小活动,让学生议一议:怎样做才是爱父母?学生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讨论之后,我又给予了一些补充:爱父母,就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体贴父母,关爱父母,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能掌握一技之长,将来不要父母担心,能独立生活,赡养父母安享晚年。
之后,我问学生:除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外,同学们知道还要感谢哪些人呢?学生说:“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帮我们的社会上的好心人!”然后,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自由发挥,讲一讲老师、同学、社会上好心人关爱自己让自己很感动的一件事。孩子们讲得都很好,也很动情,刘春艳和王小溪两名同学讲着讲着竟然流了泪„„
看到孩子们那一句句真挚感动的表白,我临时给孩子们加了一个心灵独白的小活动,让
学生对想要感谢的人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孩子们很激动,有的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有的说:“老师,你辛苦了!”有的说“爸爸妈妈,我一定考大学,挣钱给你们花。”有的说„„
听着孩子们的肺腑之言,与会的老师和校领导竟亦是眼圈混红„„ 最后,这次班会在同学们共同表演的《感恩的心》手语歌舞中悄然结束。
班会结束了,听班会的校领导没走,孩子们也没走,我的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这次班会虽然形式很单一,只是一些课件辅助,一些事例导行,但我知道它仍是成功的,而且效果远远地超越了我班会前的想象。因为,通过这次班会,孩子们受到了深深地触动,懂得了做人应该懂得感恩,明白什么叫感恩,怎样做才是感恩。
面对着这些善良可爱的孩子们,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孩子们的父母看到孩子们时的惊讶和欣喜的表情„„是呀,孩子们的世界是纯净的,孩子们的内心是善良的,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放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感恩父母的教育是一个长久的话题,是当前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之必须。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传统美德就能够发扬和传承,我们的家庭亲情就得到升华,我们的社会就能够和谐,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能很快实现。
而如何引导教育孩子保持这份纯净和善良,使他们成为一个懂得感恩,关爱他人、心底无私的人,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教育的工作是漫长悠远的,理解孩子,关爱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成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心换心,以情动情,用爱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数先贤古训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孟子说过: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礼记》有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论语》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尊亲敬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贪婪的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却常常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有一种感情,始终包围着你,以至于让你忽视了它的伟大;有一种感情,永远呵护着你,以至于让你麻木了它的厚重。朋友的嘘寒问暖让你感动;陌生人的迷途指路让你感激;师长的关爱之情让你感谢。却忘却始终如一,关怀着我们的只有父母。从只会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们喃喃学语叫出第一声爸妈,到第一次踩着小脚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着书包走向学校,第一次拿回考试成绩,第一次离开父母……也许你从没注意到在这无数次的第一次中,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爱。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败,每一次犯错误父母都会牢牢记在心头,陪在你身边,给予你默默的支持……
行动起来吧!孩子们。千万别让繁重的学习成为我们逃避亲情的借口,别让懒
惰成为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障碍。利用这个清明小长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声问候。做一个让父母暖心,贴心,省心的好儿女!
希望同学们清明放假回家后,帮父母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注视父母那日渐衰白的双鬓,摸摸他们脸上早已布满的皱纹,体会一下父母的艰辛,平凡的事,当我们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后就能体验到它的不平凡了。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感恩父母,孝亲敬老!
乌沙镇中学
2014年4月3日
第三篇: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范文
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一直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典范,让人们津津乐道,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
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范,早在我国东汉末年便有“黄香孝亲”这一历史佳话。黄香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到了夏天,十分闷热,使人晚上难以入睡,于是黄香每到睡前就给他的父亲扇凉,直至父亲睡着。他强顶着困意为父亲扇凉爽,不正是孝敬父母的体现吗?不错的,孝敬父母其实说易也易,主动做些自己能做的小事,不让父母们烦心和过度操劳,不就是很好的“孝”吗?古人用他们的行动指引了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
不单单在中国,德国思想家恩格斯同样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他父亲去世后,留下了一笔可观的遗产,引起了他几个兄弟之间的财产纠纷,当时正值他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伤心,他主动放弃了那份属于他的遗产,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现的纠纷。后来,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财产,但我永远不会有另一个母亲。”是啊,金钱财富固然是诱人的,可是父母却是永远的珍宝啊。他们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小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到教我们做人做事,这些都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因此,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就像恩格斯所做的那样,为了使他母亲平静舒适地度过余生,他毅然放弃了自已的利益。恩格斯的这种做法,体现出了“孝”的精髓,他本人也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可见,孝敬父母绝不仅仅像有的人理解为让父母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重要的是更多地给父母带来心灵的满足、安慰,尤其在吃穿不再成为困难的今天,这种意义的“孝”显得更有价值。当然,我所谈到的孝敬父母,并不是指为了顺应父母心思而一味地盲从,更不是封建时代倡导的“愚孝”。类似“郭巨埋儿”、“卧冰求鱼”等愚忠愚孝的故事,他们的孝心诚然可嘉,但他们的行为确实不敢恭维。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孝”的内涵确实也该与时俱进。对于我们还没有自立的青少年来说,我们的成长还离不开父母的抚育帮助,孝敬父母上还做不了太多,但是,我们努力做到尊敬他们,陪父母多聊聊天,多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同样也是“孝敬父母”最好表现吗?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子历来受到人们称赞,尤其在汉代,孝还和廉一起,成为士大夫被推荐做官的标准,称为“察举制”,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曹操,就是通过“举孝廉”而步入仕途,并最终一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国—魏国的。由于“察举制”是士大夫做官的唯一途径,所以,这一制度的推行大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孝和廉,尤其是孝的追捧,“卧冰求鲤”之类的孝事也纷纷被人们演绎。
伯瑜有一次犯了错,被母亲用木杖痛打,伯瑜痛哭流涕。母亲问:“以前打你的时候,没有见你哭过。今天为什么要哭呢?”他回答说:“以前被您打的时候,身上十分疼痛,但今天却没疼痛的感觉。大概是母亲您年老体衰,没有力气了。想到这,我才痛哭流涕的啊!”
这则出自《韩诗外传》的故事堪称是孝的典范,读来令人感动不已。伯瑜被母亲责打时关心的是母亲老了,并为此痛哭流泣,正是他拳拳孝心的表现。自此可见,在古代,至孝也是一种境界。
二
漫步街头,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们衣衫褴褛,要么蹬着三轮车,要么拎着蛇皮袋,流连于大街小巷中,捡起人们丢弃的饮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资源”,动作僵硬而麻木。
他们都是没有亲人的孤寡老人吗?当然不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老人,他们的子女都还“健在”,准确地说,过得还不错。但那只是他们的子女。至于他们呢?有那么一小部分被送到了养老院。其余的,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们游走于街头巷尾,构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忽然想起曾看过的一个电视纪录片。片中,身患重病的老人因无钱治疗而从医院转到家中,躺在床上痛苦不已。而老人的三个子女却在屋外为老人医药费的事而争吵不休,甚至还议论起老人的后事该如何处理。他们吵得十分激烈,最后甚至动起手来,好不容易才被邻居拉开。而屋里,面对镜头,老人流着泪说:“我还有几千块私房钱,就用这钱把的丧事办了吧!麻烦你们劝劝他们,让他们别吵了。他们都是我的亲骨肉啊!”其声悲切,一言一语,感人肺腑。
最终,老人在床上溘然长逝,眼角还挂着担忧的泪水。记者们都沉默了,屋内一片寂静,只有屋外不断传来吵闹与咒骂声。
三
母亲从小帮你们洗澡到大,你们可曾为她洗过一次脚?父亲从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亲手为他盛过一碗汤?当囚犯嚼着母亲一粒粒剥的瓜子仁时,当失意的儿子靠在父亲肩膀痛哭时,他们可曾感到父母对他们浓浓的爱意?这种爱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它应当和孝一起,充当亲子间关系最好的润滑剂。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孝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跟不上历史的步伐。虽然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孝已渐渐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它数千年的储蓄,也被物质的洪流冲得无影无踪。它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看着时代变迁,看着大权旁落,却无能为力。或许它曾奋力地追赶上了“80后”明媚的忧伤的脚步,却又眼睁睁地看着“90后”们乘着“幸福摩天轮”远去。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孝的回归,是历史的必然。虽然暂时游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终,它将重归主流之中,但愿当它搭上“幸福”的末班车时能看到“00后”们在向它招手。
第四篇: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诚信典故比比皆是,而关公就是影响最大的中华诚信美德的代言人。关公(公元160-219年)名羽,字云长,河东郡解梁(今山西省运城市解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由将而候而王而帝而圣,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以武圣之尊与文圣孔子齐名,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数千年来倍受海内外华人推崇敬仰。关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忠义诚信品质,是中华民族心仪向往和追求的典范,历来为官方、民间,儒、道、释所敬仰推崇。从下故事对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可知一二。土山三约
徐州兵败,关羽被困土山。曹操派张辽以“三便”劝关羽降曹:一者可保甘,糜二夫人的安全;二者可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关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约’:
一、今降汉不降曹;
二、请给二位嫂子俸禄,单独居住,不论何人不许入门;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辞曹归刘而去。三者缺一不可。
三约体现了关公对汉室,对刘皇兄的忠诚,在文字上约法三章,表明他对兄弟桃园结义承诺的践约之志。夜读春秋
关公《夜读春秋》是关公故事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徐州兵败后,关公与曹操约法三章,暂居曹营。“解州关公”铜像-读春秋 “解州关公”铜像-读春秋
曹操敬重关公,为了笼络他,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曹操想通过美色来诋毁关公,从而达到要挟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信条在关公身上失去了灵验。
关公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他故事
1、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她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3、汽车维修店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我今后常来!”
4、.宋庆龄有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赴约了,但宋庆龄仍冒雨前往。
5、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6、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第五篇: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人最基本的品质和本性,一个不知感恩的民族是可悲的,是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怀有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伟人邓小平曾在古稀之前这样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中迷失时,感恩会像一盏最明亮的灯为我们指明方向,感恩像一只春蚕,无私奉献,无微不至的倾注给我们热情,感恩是整个太阳,感恩是和煦的春风,感恩是甘甜的清泉,给予我们严峻的态度和细腻的爱。
感恩是一种美德,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但如今许多中学生因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个性变得自私,缺少感恩的情怀,但这一现象之严峻,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而导致未来的发展道路出现偏歧,所以迫切培养感恩这一生活态度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感恩是一种责任,是社会上每个人都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决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我们希望这一次调查,可以使学生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顺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以健全自己的人格。
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的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动。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凝聚了无数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琚”等诸多古训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而在这所有应该感谢的任何事物中,最应当感谢的人是父母,父母是人生中最大的恩人他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是最应该感谢的人,“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可是,爱父母,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我们整天沉浸在爱的海洋中,迷失了自我,即体会不到父母长辈对我们殷殷的深爱,更加不会去尝试理解父母。我们针对感恩父母这一话题为了解初一学生的感恩意识如何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40.6%的同学都清楚的记得父母的生日并且约有31%的人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了礼物。而59.4%的同学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或记不清楚。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他们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可是我们却把他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这样的我们是否太无情了呢?此外,父母为了我们美好的将来,他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供我们读书,给我们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父母每年在自己身上的花费。这个结果并不尽如人如意,只有了解自己每年要花费多少父母的血汗钱,才能使同学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父母为了自己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才能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才能使我们的感恩意识得以加强。
我想没有一个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没有一个父母不知道孩子喜欢的是什么,没有一个父母不担忧孩子的身体状况。因为孩子是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这一切,我们的学生又想过多少?感受过多少?回报过多少呢?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常常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把父母的爱,亲人的情看成理所当然。甚至面对父母时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埋怨父母,责难父母。父母十几年如一日的养育之恩与关爱之情,任凭再华丽的词藻也变得苍白。我们只有记住他们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感动与他们所付出的心血,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生活。
当然对于今天广大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对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他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和自主意识的体现。我们要从点滴做起,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一起拥有感恩之心,一起感受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