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13:2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说课稿》。

第一篇:历史说课稿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说课稿

王春艳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走向完善,皇权大大加强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专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本课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四、说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说学法

学生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意义容易理解,措施和带来的利弊不易理解,教师要逐条分析讲解举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

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2.讲授新课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同时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2)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弊: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灵,故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政府效率低下。

(3)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弊:造成地方贫困。

3.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教师设问: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央集权制度)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归纳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史。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以髙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将文人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对象,这个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贯穿整个宋代。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学习此内容时,可结合P31《宋人科举考试图》介绍:北宋科举制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政权基础,同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出台。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人仕。而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髙。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诸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方面成果累累,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学艺术也发展到新的水平,涌现出的众多的文学家、画家和词人,宋代的名著和名作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燦的明珠。5.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这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主要是从积极的一面来说的,也应该看到它的不利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四)总结: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以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接受赵普的建议,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柄双刃剑,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 现象,也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七、说板书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第二篇:历史说课稿通用

历史说课稿通用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 》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是说教材的内容、地位:

本节课出自中华书局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 八年级下 册第__ 单元第__ 课。

本节课(处于这一单元的 位置),共分____个板块内容,主要讲的是:_______ 个内容,这几个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充分体现本课题 的思想内容。也是形成这一单元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中的知识点在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常有体现,因此本课是中国现代史的重点课之一。

这节课在课标要求是

其次,我根据课标要求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通过„„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能力;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的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我准备引入一系列阅读材料,通过对历史文献材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评价

„„

时,我准备适当引入史学界的论证,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自我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4、其中根据课标内容我确定出

教学重点是 难点是

5、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

对于重点难点突破处理上,我主要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初中 生认知程度,对 这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史料进行相应补充,结合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布置了相应的预习,请学生利用图书馆、课外书、网络收集相应的图片、资料,增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使其更加丰满生动,加上教师的强调说明,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内容;在难点上,适当增加学生讨论方法,控制初中生认识的程度,点明事件的关键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

第二方面是说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已学习了七年级历史,在领略了独领风骚的古代中国辉煌后,便进入了屈辱的、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经过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进入中国现代史。通过先前的历史学习,学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深刻感受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是多么重要。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图像直观教学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在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另外,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历史知识,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学法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结合课本史料,充分利用我们教材中现实材料,特别是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发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学生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正待点燃的火把。”所以采用自主性发展这样一个根本目标,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四方面是说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共分为:新课导入、启发式谈话与小组合作探究、当堂练习三大环节。其具体设计如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 导入目的:

1、图片、故事导入: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历史故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中。

2、问题导入,设置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对本课基本知识的梳理,和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可以说该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教什么——怎么教——达到的效果

1、小组合作探究 先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评价时,老师要坚持开放性、包容性的原则,对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解答。

2、启发式谈话 老师由浅入深的设置几个问题,(„„具体的问题)层层推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

3、表格、图表、提纲法 提纲:让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明了化,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表格、图表:让繁琐的知识简明化,让不同史实间的对比更具针对性。

4、编写历史小故事 当今初中生是新世纪的新新人类,传统的说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将„„„„这一宏大历史事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有助于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一历史概念。

5、角色扮演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同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史实。但在设计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切不可把深沉的历史娱乐化、庸俗化。

6、史料分析法 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

7、对比分析法

让学生领略不同史实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习惯。

(三)当堂演练 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可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设计几道选择题,通过本课不同层次的练习设问,巩固重难点,拓展思维能力,并检查学生的听课效果

五、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第三篇:历史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辛亥革命》说课设计

说课教师:杨泽华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探索”中的第3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就中国近代化艰难历程的又一段新的历史体验。本课与教材前两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办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教学重点:同盟会的建立以及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意义。重点体现方案: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的内容,对比媒体展示的“兴中会成立简表”,自己设计“同盟会成立简表”。教师强调同盟会成立的意义,并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教学难点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是成功的。但革命果实又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又是失败的。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以完成目标的和未完成的目标,再结合辛亥革命的结局,从而认识到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

三、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学,采取提问讨论、分析综合、、创设情景、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收集历史证据和观察图片,了解辛亥革命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重要事实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认识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学生合作探索、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说教学构思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显示孙中山画像,学生介绍孙中山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要提示学生,只是简单介绍。)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以课本两个大标题为依据,通过辛亥革命的组织准备和发展——高潮——结局——历史意义四个环节开展教学)

一)、组织准备和发展——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用媒体展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创建人、革命纲领以及性质,并指导学生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地点》,让学生想象宣誓场景。教师强调: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必然建立。

2、同盟会的建立:首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参照《兴中会成立简表》自己设计《同盟会成立简表》;学生完成后,教师强调,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政党,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提出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进行活动与探究:

(1)如何理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和“三民主义”的关系?(提示学生结合第37页小字内容分析)

(2)(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探究课文第37页的“动脑筋”的问题。二)、革命高潮——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起义:

多媒体展示武昌起义的形势图、教师根据形势图简要讲述武昌起义经过:(不展开讲解)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全国(清朝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的成立:

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学生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 和领导人 设问:

1、中华民国是什么性质的政权?(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2、鲁讯的作品《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到“民国十五年”,你知道是哪一年吗?(来了解民国纪年法)

三)、革命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袁世凯出卖维新派等劣迹。并结合视频材料和查询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袁世凯作为一个反动人物,为什么可以窃取革命的果实呢?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的原因。(多媒体展示结论)四)、辛亥革命的意义

指导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结果,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的目标和结果”,要求学生对比辛亥革命的目标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革命已完成的目标和未完成的目标。进行讨论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成功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并做进一步的分析说明。

课堂小结:利用媒体展示本课的知识结构,教师简单概括。巩固练习:媒体展示习题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通用模版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通用模版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 _》。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请老师指导:

第一方面:是教材分析: 首先、是说教材的内容、地位: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 八年级__ 册第__ 单元第__ 课。

1、本节课(处于这一单元的 位置),共分____个板块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_______ _个内容,这几个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充分体现本课题 的思想内容。也是形成这一单元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其中的知识点在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常有体现,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点课之一。

这节课在课标要求是

其次,我根据课标要求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方面:

2、能力培养方面:

3、情感价值观认识方面:

4、其中根据课标内容我确定出

教学重点是 难点是

5、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 对于重点难点突破处理上,我主要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初中生认知程度,对 这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史料进行相应补充,结合网络、多媒体的视频、图片、相关资料的播放,增强直观认识和理解,使其更加丰满生动,加上教师的强调说明,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内容;在难点上,适当增加学生讨论方方法,控制初中生认识的程度,点明事件的关键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二方面是说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八年级学生在已学习了七年级历史,在领略了独领风骚的古代中国辉煌后,便进入了屈辱的、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经过先烈的斗争,现在又是民族觉醒的关键是期),而此时的青少年学生恰恰最容易接受情感性的东西。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图像直观教学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另外,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历史知识,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第三方面是学法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结合课本史料,充分利用我们闽西乡土教材中现实材料,特别是让学生讨论自己家乡相关的革命历史资料,让学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发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认识“学生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正待点燃的火把。”这一道理,而本课又正是宣传革命思想(党的政策),弘扬民族精神、撒播火种的一课。所以采用自主性发展这样一个根本目标,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第四方面是说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第一部分:为导入新课上: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我先总结(提问)上节与本课相关内容,再联系当地相关有事件,设计问题进入本课内容

第二部分:.新课开始: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第三部分 练习巩固与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不同层次的练习设问,巩固重难点,拓展思维能力,并检查学生的听课效果。总之,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史实为基础,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研究分析、对比,使每一个学习者都经历了一个主动性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五篇:历史19课说课稿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19课《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本课主要讲述了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司马迁与《史记》、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三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列举古代绘画、雕塑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分析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主观因素,感知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史记》的体例,了解《史记》在史学上的影响,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感知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时间,调查佛教和道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社会调查及处理调查结果的方法。,学会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价值观:了解司马迁忍辱写《史记》,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基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佛教广泛流传和道教兴起的2、司马迁与《史记》

3、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难点

1、佛教广泛流传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原因

2、司马迁与《史记》 四,教法和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课前的引入、师生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与过程。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师生对课文内容的交流学习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内容并在课堂上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我提供有关资料,并给学生以直观简单的感受,从而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此课内容的印象.五,课堂流程

1、课前引入

(1)上节课我们所学课文的标题叫什么?

(2)上节课我们所学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什么?什么时候出现的?谁改进了造纸术?他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3)东汉时期成书的反映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书是什么?

(4)东汉时期最著名的医生是哪两位?他们各有什么重要成就?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指出其中的不足。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第19课 秦汉时期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2、检查学案

由各组长负责检查及汇报本组完成情况。教师对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

3、讲授新课(师生合作交流)(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2)司马迁与《史记》

(3)秦兵马俑和马王堆帛画

4、合作探究并展示

通过师生对课文内容的交流学习后进入到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讨论并对其进行展示。

(1)说一说佛教起源于那里?是何人何时传入我国的?

(2)佛教主要宣扬什么?

(3)道教兴起那个时期?宣扬的思想是什么?

(4)《史记》由谁所作?并简述一下《史记》的有关知识点。

(5)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6)列举秦汉时期史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他各组认真听取,可以质疑,可以对质疑进行补充。为了激励学生,在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给予鼓励或加分。

5、课堂小检测

以学案上最后的7个选择题为检测目标,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记忆。

6、归纳反馈:

先由学生自主归纳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加深学生的知识巩固。

7、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列举秦汉时期史学和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2)实地了解一下,我们附近有没有佛教寺院和道教胜地?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人有哪些思想观念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同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历史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历史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历史七年级下册说课稿1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成......

    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通用)[5篇范文]

    初一历史上册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初中九年级历史说课稿[推荐阅读]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九年级历史说......

    人教版历史秦朝说课稿(最终五篇)

    人教版历史秦朝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历史秦朝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人教版历......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 社会历史的主体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的第2......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一、说课标 1.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说课稿内容预览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