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妈妈的话——读《母亲的诗》有感
娄底市博远学校 23班 童昊
看完《母亲的诗》这篇文章后,我不断反思自己:我为母亲做了什么?我报答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吗?我也会留下永久的痛吗?
回想母亲关心我的每一个记忆片段,还有我一次次的反叛,我感到曾深深地伤害了母亲,而母亲却每次都宽宏大量地原谅了我。
有一次,我和妈妈赌气。原因是我多次去吧打游戏且不思悔改。妈妈要我跪下,我不听从反而离家出走,还用身上仅有的14元钱又上吧玩了一天。一天下来,我肚子饿得饥肠辘辘,但又不好意思回家。这时一个小面摊的老板看出了我的心思,给我下了一碗面。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一天没有吃东西,再差的东西也咽得下,更何况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可口的面条呢?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后来老板问我眼睛上的黑眼圈是怎么来的,毕竟她也送了一碗面给我,我不能骗她,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她。“你还是回家吧!一碗面你就这样感激莫名,那个天天为你做饭的人,你又怎么感激呢?”听了老板的话,我幡然醒悟。回到家,看到母亲那双红肿的眼睛,我为自己的行为深深的自责。
第二天,妈妈带我去吃早餐。我们又碰上那位女老板。我打算给她昨天的面钱,她却说:“不用了,你妈妈在你之前就已经给过了。”我回头看了看母亲,她脸上挤出了尴尬的笑容。回想起母亲的眼睛,我落泪了。眼泪没有在我脸上留下一丝泪痕,却成为我心中一道长长的伤疤,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我真后悔自己的错误行为,我能象母亲一样原谅别人的错误吗?我深深地责问自己。
第二篇:读《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有感
读《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有感
1709班 黄惠婷
当我们身着光鲜亮丽的衣服时,当我们享受着各种美食时,当我们住在一栋栋高楼大厦时,当我们一次次踏上高速的列车时,你是否曾想过是谁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美好的今天?她,就是我们最可爱,最可亲,最可敬的——中国共产党!
小的时候党在我心中,党是由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组成的;渐渐的我长大了、懂事了,党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一个个英雄和一串串故事,现在我明白,党在我心中已不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一座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丰碑。
新中国的发展充满坎坷,但同时也在积蓄力量。从嘉兴南湖的烟雨迷蒙,到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三年内战的激烈斗争;从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誓,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世界博览会的顺利闭幕。每个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都挺身而出,不忘初心,竭力合作为人民服务。这注定党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光匆匆,岁月流逝,我们将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七周年生日。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了风风雨雨的九十七载;他们一起抵御天灾,一起抵挡天敌,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今,我们扬眉吐气,翻身做主,让全世界刮目相看。雏鹰一样的我们,努力、刻苦地学习,一定会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走出亚洲,飞向世界。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一样:“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人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总书记曾经说过:“听党的话,就要沿着党所指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要了解这条道路的基本内容,树立坚定的信心......”这不光是总书记对全中国提出的殷切期待,也是总书记对青少年提出的殷切期待和嘱托。
总书记也曾经说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全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又是何等艰巨!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十三亿同胞共同的梦,我们都应为实现它而努力拼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远帆济沧海。“让我们发挥智慧与风采,与时俱进,全心全意,听党话,跟党走。与我们的党 我们的国家,共同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读给妈妈听的诗
读给妈妈听的诗
读给妈妈听的诗 妈妈
您无助无耐的呐喊
您左呼右盼的救助
您歇斯底里的伸手
在我满布泪弦的脸边
滑过 您临熄灭的叮嘱
常同昙花再现
在等待奇迹的旅途
不时鼓励 妈,能否有条小路,能轻轻走近您呢?
妈妈
所有的日子和世俗
都在您面前不再
还记得那永忘不了的一夜
您的眼角还残留的泪珠
一颗两颗
我惊喜的叫道 涂满了一世的沧桑
时隔春秋数载
我才渐懂 您留在心扉门上 的字迹 您被不幸之神罩住的无助
妈妈,无论风怎么吹
都不能带走我的歌声吗?
妈妈
在铺满棘荆的今生
再次用您的叮嘱
把握自己
直到让您读到我的诗
怀念妈妈
有一种怀念无法忘却
深深地被写入历史
有一种怀念只是瞬间掠过
那就是永恒
有一种怀念只在心头
孤独人家时相对
有一种怀念挂在嘴边
好似昙花一现
有一种怀念会是哭泣的呐喊
在无力无助的岁月中
有一种怀念是沉默的羔羊 却像夏日满树的蝉鸣
有一种怀念是心中的圣地
无力走进,却也无力走出
有一种怀念温馨依旧
那就是天国的妈妈
尽管她已在水一方
没有承诺,没有责任
怀念已去的亲人
早已是人生的一种信仰了 献给母亲的方类碑
您随风儿去了
华灯刚上,霓虹闪烁
当我哭惫时
在枕边睡着
梦见了桑树,潺潺的河水
泪人儿在您的眼角
朦胧朦胧
您随风儿去了,亲爱的妈妈
黑暗缠绕您身旁
而我睡着了,风
悄悄进来 在您的灵床上
落满了调谢的 百合花
您随风儿去了
却不能如风儿
一样自在让环绕您的日子
漂流无依
让寻觅您的踪迹
含着眼泪
告诉您,您一手照料
过的树木已长大
为了怀念您
又怎忍心破坏
您随着风儿去了,亲爱的妈妈
现在我是多么想念
如果我在身旁
凭青春,幸运的力量
能不能在黑暗中把您夺回
而现在
我只能在人心靠近泉源的地方
为伟大的您 立一块永恒的方类碑
第四篇:读《母亲》有感
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写过许多举世闻名的文章,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母亲这篇小说则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
《母亲》描叙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反帝国主义分子行动和人民的觉醒。这篇小说曾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母亲》的主人公是巴威尔。巴威尔是反帝国的首领,他们经常散发传单和传阅进步的革命书籍,当巴威尔的母亲知道这件事时非常支持。在儿子的影响下,她也加入了这场战争。
《母亲》这本书我虽然看不透澈,但从对人物的刻画、人物语气和神态的描写以及周边环境的体会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状况,理解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心情。他们每完成一次任务都冒着很大的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暴露,一不警惕就可能掉进陷阱,他们每天都在生死之间游动。我非常佩服他们,为了众人的幸福他们不惜牺牲自己······。
这本书十分感人,我很喜欢。希望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把他们的精神永远铭记。
第五篇:读《母亲》有感
读《母亲》有感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就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母亲》带给我的思考:要有好的生活就要有好的知识,要学好知识就要学会学习与实践。当然,读一本好书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整个寒假不见得就只学作业不看书吧!这样也未免太浪费时间了吧!我翻了翻书架,想找本适合自己看的书,对了,就是它——《母亲》。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虽然在高尔基前,有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对工人的生活都有所表现,但是那些作家总是把工人描绘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而《母亲》他第一次深刻的反映了工人阶级在其政党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历史地具体地描写工人阶级革命时期的典型个性和典型环境。
《母亲》让我深刻地感受了母亲,巴威尔及其其他无产阶级的人物,他们也有自己的英雄形像,同时我也在深深的思考,为什么在其他作家的眼中工人就是社会的牺牲品?难道工人生来就是当牺牲品的吗?难道工人就没有自己的英雄形象吗?难道工人就应该低人一等吗?不,在革命时期工人也有自己典型性格和环境,他们也是支撑社会的英雄。我脑中又泛起曾经有过的一种想法:革命者没有感情吗?这本书却十分肯定的推掉我这种想法,“它”通过描写革命者美好的情操和无产阶级人性美,深刻揭示了革命者的精神世界,让我不得承认革命者是有感情的,而且他们的情感世界比平凡人来的丰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