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母亲的鼓励》有感
听《母亲的鼓励》有感
在2013年10月26、27日这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个周末是个有意义的周末,也是个让我难忘的周末。
两天的时间,每一天都是充满期待,每一天都是心情澎湃。说来惭愧,倾听几位名师的课堂,我几度红了眼眶,被老师的用心讲解感动,被学生的精彩表现感动,被文中的人物、故事感动„„在那一个瞬间,我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呐喊着:做语文老师,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这是第一次的厦门之行,我很欣喜,我见到了几位名师的风采,被深深的震憾和折服了。陈金龙老师那柔美的《月之故乡》;戴建荣老师《小古文教学》十四年独特的音韵;王文丽老师在《手术台就是阵地》所呈现出的“亲和、醇美、细腻、清晰”的教学风格;贾志敏老师则用他那亲切的态度,生动的语文给我们上了一节牵动人心的《母亲的鼓励》;管建刚老师虽不善言辞,但他把激情都献给了课堂,很有幸地,我欣赏到他上《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所彰显的锐利、深刻、独到的思想见解„„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厦门“相约名师,聚焦课堂”的两天时间里,我看到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上课的个性,每个老师都牵扯着我的心为之跳动。但我想说,当我看到贾志敏老师出现在讲台上时,我的目光已经开始打量着他,我的心跳定格在了贾老师那三尺讲台上,并已经开始期待着贾老师的课。
当王文丽老师介绍贾老师已经七十几岁的时候,我由衷地佩服起贾老师,到这般年龄还能如此热衷教育事业,贾老师真能算是一棵|“常青藤”。
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在贾老师的讲课声中,很快就结束了。下课后,我还沉浸在贾老师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地氛围当中,我还在接受着贾老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洗礼当中„„
听完贾志敏老师的课后,有几点是最触动我心弦的:
一、教学态度亲切和蔼,语言生动
课堂从头到尾老师都是面带笑容地给学生上课,从课文的最开始让学生读“母亲”、“妈妈”这两个词语,贾老师就不断引导学生要读出词语中蕴含的情感。在课堂中只要是学生表现得好的地方,老师会微笑地表扬,让学生自信,所以贾老师的课上学生的发言都很精彩,甚至让台下的老师为学生的表现鼓掌,我想,这都离不开贾老师的亲切指导。
印象中最深刻地是这么一幕,当有一位同学念文章最后一段的时候,台下的我红了眼眶,因为学生的朗读太动人了。在我低头偷偷抹泪之际,我听见台上的贾老师对学生说:“有没有纸巾,我想让你帮我擦去我眼中的泪水”,看着学生为贾老师拭泪水的动作,他与学生之间那种亲密的举动,无间隙的情感,我为之赞叹,有多少老师能让学生这么擦泪呢?这举动中满含了师生间浓浓的关爱情怀啊,我想这与贾老师亲切的教态,生动的语文是息息相关的。
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注意力能力
整个课堂上贾老师一直把握重要一点,要学生会倾听,要培养注意力。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他要求其他学生能够复述内容;当他念完一段话后,他要学生凭记忆写下这一段话;当同学念文章时,他要求学生来评价他读得怎么样,这些都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注意力能力。课堂上的这种能力在生活中一定也会有所帮助的。
三、注重拓展延伸,启发学生思维
文章《母亲的鼓励》写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母亲对儿子的鼓励,然后就直接跳到大学,说儿子拿到清华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了。贾老师针对这个地方,提了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是作者疏漏了呢?还是作者是故意这么做的呢?中间少了一个高中时期,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念一段话,想想高中时母亲又会怎么鼓励儿子的?”贾老师把一段话念完后,让学生凭记忆写下开高中家长会时,老师对母亲说过的话,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想象,回家后母亲会怎么“鼓励”儿子。当听到这个设计点后,我脑海中也开始思考,母亲对儿子会怎么鼓励呢?果不其然,学生的发言都很精彩,“儿子,老师说您越来越优秀了,再努力一点,考上清华、北大这种重点大学根本没什么困难„„”“儿子,老师表扬你进步很快,还说你如果想考国外的哈佛、牛顿学府,是很有希望的,你要加油哦„„”“儿子„„”学生的发言让台下的听课老师们不由地鼓掌。
四、训练口语交际,精彩课堂练笔
这一堂课是一节情感丰富的课,因为母亲的鼓励,儿子能够越来越棒,越走越稳,最终走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但在贾老师的课堂上,这也是一堂令人动容的口语交际课,也是一堂精彩的作文课。他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了口语训练,同时也将写作融入其中。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男同学,当他在念他的想象母亲如何鼓励儿子的片段时,贾老师耐心地教导他,如何让他的文章更加准确地表意,更加恰当地表达出情感色彩。比如,男生说:“看见妈妈回来,他赶紧迎上去”„„贾老师就说:“把迎上去改成迎上前”,用字更准确;再比如男生说:“这种清华、北大的重点学校„„”贾老师又从旁点拨了,“这种是含贬义,应该改成这类清华、北大的„„”改一改就没有了贬义的味道;还有男生写到“儿子正在写作业,推门而入„„”贾老师马上又指导:“儿子在写作业,怎么能推门而入呢?”男同学马上会意,补上了“母亲推门而入”。
总之,贾志敏老师在课堂上适时的指导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小细节其实都给孩子的心灵注了一股清泉,让他们在以后口语交际和写作中更加懂得了如何将字用准确,如何使用词语,能够恰当地表达情感。没有刻意地笼统地教导,但是却是在无意中让孩子学得更多。我想,语文教学真的该像贾老师所做到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
五、简约而不简单
贾老师的课堂里没有现代技术里那华丽丽的幻灯片课件,但是他用一根粉笔,用他那饱含情感的朗读让同学在倾听中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鼓励》这篇课文的含义。贾老师举例说,类似《雾地晨的小画家》、《两个名字》、《惊弓之鸟》这些美文,其实只要老师有感情地指导朗读,学生也就能领会其意了,不需要再生硬地分析分析,学生不仅欣赏不到美文的乐趣,也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贾老师他引用叶圣陶的一句话来做解读,叶圣陶曾说,语文就是“口头说是语,书面写是文”,很显然,在贾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他用他那简约的课堂艺术,却表现出了叶圣陶先生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的“语文”课堂。
六、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学习了课文中母亲对儿子成长历程的鼓励,同学们都感受到了鼓励的伟大力量。这时,在课的结尾,贾老师让学生们说说:在生活中,你有给过谁鼓励吗?又或者,谁有给过你鼓励?鼓励带给了你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个同学们敢于发言的话题,果不其然,课堂再次撞击起动人的火花。学生们都能说出鼓励的力量。而此时,贾老师更是从自身的经历谈起身旁人给他的鼓励,当他说四年前他患癌症时,身旁的罗医生,他的孙子,以及他的一位好朋友给他鼓励时,全会场的人都给了贾老师最热烈的掌声。
当这动人的掌声响起时,我的眼眶湿润润的,我觉得如果可以,我想对贾志敏老师深深地鞠一躬,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做语文老师是幸福的,但要做一名好的语文老师是需要付出的。最后,我想借用贾老师的四个短句来作为鞭策,贾老师说想把语文教好,就应该做到“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认准目标,一意孤行”,如此,才是一名语文老师该做的事。愿这些话语成为我未来教师路途中的指明灯,伴我成长。
第二篇:一个母亲鼓励
一个母亲鼓励、呵护孩子的故事
说到鼓励和心灵的呵护,我又想起了一位家长鼓励孩子,呵护孩子心灵的感人故事。
有一个孩子,生性比较顽皮。第一次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宝宝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种都坐不住,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凳子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很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就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说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排在第21名的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了。孩子上初中后,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上这所大学。她儿子从学校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已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世界上只有你最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湿了手中的信封。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当你听完了这个故事后,你们的感想如何呢?难道你们不觉得,一个人之所以成功、成才、成名,一方面是自身的素质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他人的鼓励在起着关键作用吗? 可见,鼓励是人生的一剂良药,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人间的一缕春风。
心理问题专家建议考前做好10件事
心理问题专家建议考前做好10件事
距离高考或中考还有一个星期,各所学校都已停止授课,由教师答疑,但据不少老师介绍,答疑中面临最多的是考生心理问题。为此,他们建议考生做好10件事,以饱满情绪迎考。
一、制定作息时间计划。在最后一个星期内,不少考生已离校回家复习,老师们建议这些考生,把每天的复习功课、文体活动、休息与睡眠的时间安排合理,防止在家复习忙忙乱乱,按计划行事,使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增强。
二、把生物钟调向高考日。按照高考上午开始时间与下午开始时间复习功课,有助于进入高考状态,充分发挥已掌握的知识。
三、抓住最佳记忆时间。心理学研究证明,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由于不受前摄抑制、后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效果最好。建议考生在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及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复习最关键、最重要的课程内容。
四、以高考心态做卷。一些考生认为自己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卷子了,临考前一个星期不做,看看就行了,这可能会导致考试时手生,影响发挥。老师建议考前以高考的心态做些试卷,到高考时就会以平常心态做卷子。
五、参加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养精蓄锐,以稳定的、饱满的情绪迎战高考。但参加体育活动时,切忌剧烈运动,防止受伤。
六、少玩电脑和上网。玩电脑、上网容易上瘾,影响考生复习时间,也会抑制考生对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七、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疾病。考生回家复习,家长往往会给他们准备大鱼大肉,但暴饮暴食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情绪安定,不利于考试。建议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吃饭就可以,没有必要因加强营养去吃大鱼大肉。
八、调整睡眠。从现在起切忌再“开夜车”,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晚间睡眠调整到十点或十一点。考前的前一天晚上切不可提前上床,否则很容易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使心绪烦躁不安,影响考试。
九、不想考试后的事。随着高考日的临近,不少考生开始想起考后的安排了,容易分散注意力,老师们建议考生在考前应集中心思,全力以赴迎考。
十、不再做难题,不再做新的题目,以免自信心受打击。
第三篇:听《怀念母亲》有感--陈家红
《怀念母亲》的评课稿
贵定二小
陈家红
我校为期两月的教研活动已结束,听后我受益匪浅。首先还得感谢上课的老师,正是因为你们认真地准备,精心地设计,课堂上与小朋友精彩地表现,让我收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每位老师都有让我学习的地方。
其中,9月28日早上听了唐梅老师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笔触简练,感情真挚,让我感触颇深。作者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曾留学德国十年。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是我所尊敬的人!
作者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描述了作者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对祖国的怀念,文章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首尾呼应,说明了为什么会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浑然一体。
本节课唐老师采用“中心切入法”直接进入季羡林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进入一种沉思忧伤的氛围当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特别是对亲生母亲的感情,重点研读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感受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
第四篇:作文 母亲的鼓励
[作文 母亲的鼓励]当你失败是,是谁在鼓励你?当你摔倒时,是谁把你扶起?当你孤独时,是谁陪伴你?是母亲,是生你养你的母亲,作文 母亲的鼓励。她无时无刻不陪在你身边。
记得那是四年级的事了,四年级的暑假我就开始学扬琴,因为当时还没请到老师,所以就在家里练基本功。妈妈每天都在家里陪我练琴,不时地鼓励我。过了几个星期,妈妈把我带到叔叔家去,说是带我去学琴。我跟叔叔学了半年,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是按时接送我,从不叫苦叫累。后来,妈妈带我去乡里的戏团报名,跟他们一起配合在练琴,由于我家和戏团离得远,所以我们不知道戏团已经开始排戏了,等我们去时,他们已经学了一半,初中一年级作文《作文 母亲的鼓励》。◆分享好文◆因此,我比他们落后了很多,为了赶上他们,我得加班加点地练习了,这时,妈妈在我身边鼓励我,不辞辛苦地来回接送我,她似乎比我还累。但她从不说什么,经过我的努力,我很快就追上他们了。
有一次,妈妈说晚上要带我去跑台和别人一起合奏。当时,我听后心情很紧张,妈妈就说:“别紧张没问题的,我相信你。”听了妈妈的话,我还是有点担心。
晚上演奏时,由于我太紧张了,所以出了差错,虽然大家都很努力的配合我,但是,我还是失败了。
回到家后,我一直把我自己关在屋子里哭。妈妈看到我这样很心疼,便走到我身旁坐了下来,她看了看1,亲切地说:“女儿啊,妈妈觉得你就很棒了,只要你努力学习,你一定会成功的。”听了妈妈的话后,我振作了起来,我不能就这样被打败。妈妈的话给了我很大自信和鼓励,让我有勇气去面对困难,面对失败。经过额的不懈努力,后来我终于成功了。
妈妈,感谢您!感谢您无时无刻地陪在我身边;感谢您在我失败的时候鼓励我,让我再次振作起来。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不会让您失望的。
第五篇:《啊,母亲》有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读《啊,母亲》有感
相信大家对舒婷都并不陌生了吧!舒婷生于1952年,17岁下乡插队,18岁时母亲去世,20岁返城。回城第三年,她做纺织女工时写下本文。体弱、痴迷写作的她常因干活出错遭同事嬉笑排斥。她——坚忍而沉默地生活着。沉默是无奈而辛酸的,对着记忆里温柔贤淑的慈母,她含蓄而深沉地倾诉着。于是她写下这首十分感人的诗歌,以此来怀念她那逝去的母亲。
从《啊,母亲》的第一节中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对她母亲的温馨回忆。但是梦中的温馨幸福却更加能衬托出梦醒后的孤寂痛苦。
《啊,母亲》选取了许多生活的细节,例如“苍白的指尖、衣襟、身影、鲜红的围巾、儿时的呼喊”等等,构成了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她逝去的母亲的深深敬爱与痛切心扉的怀念。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是谁第一时间、不顾一切地救我们,即使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毫无怨言,是我们无私的母亲;当我们感到无助绝望的时候,是谁比我们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我们,让我们安心,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想我们回报她,(当然,母亲对我们的爱比海还深,是我们是一辈子都无法回报的),只是因为我们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她这辈子都无法割下的痛。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无疑,我们都要比舒婷幸福得多,因为我们的母亲还健在,我们不需要像舒婷那样——只能以写诗的形式来抒发自己表达失去母爱的孤苦无依,表达对母亲的深切而又持久而永恒的怀念。所以,趁着父母在的时候好好珍惜,加倍地善待我们的父母,不要等到时光流失,再感到后悔。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所有的感情都会变质,但是有一样感情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母爱。但是这样一份深沉的爱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只是我们都很幸运地得到了而已。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回报。作为学生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学习成绩,用我们的健康快乐去回报。或许,他们不希望我们为他们付出什么,只希望我们好好的生活、好好地学习、好好的做人,他们是伟大的。我不能保证在我的父母年老后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我会以我的能力,来保他们的衣食无忧,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