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贾志敏的《母亲》有感——简单的背后
简单的背后
——有感于贾志敏老师执教《母亲的鼓励》一课
丁强富阳市永兴学校小学部
不久前,我听到了贾老师执教《母亲的鼓励》一课,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抓住‘读、写’这两条主线不放,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贾志敏老师的这一堂语文课,就是抓住了“读”和“写”两条主线展开,过程简单,环节清晰。学生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语文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1、导入新课,学习词语
课堂伊始,贾老师请班上一位写字比较好的同学到黑板前板书两个字:“母亲”。然后以“母亲”为话题,引导学生谈一谈对“母亲”的看法,说一说有关“母亲”的故事。
贾老师先自己说了两则:一则是在汶川大地震时一位母亲为了孩子,用自己身躯护着孩子,自己遇难的故事;一则是是一位母亲为了医治孩子的病,坚持长跑训练七个月,消除自己的脂肪肝,给儿子进行肝移植的故事。两个故事非常感人,贾老师抛砖引玉,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话匣。
之后,接着是词语教学。课前,贾老师已经把词语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词语如下:
好动、妈妈、羡慕、黯淡、破天荒、两鬓斑白、悲喜交集
课上,贾老师先指名学生朗读容易读错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个别词语的含义,过程十分简单,毫无纷繁杂乱之感。
2、指导朗读,读写结合词语教学完毕,开始朗读课文。此环节,贾老师首先自己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待老师读完后,再指名同学来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贾老师一边认真倾听同学朗读课文,一边作出评价与鼓励。
第四自然段朗读指导之后,贾老师质疑:文章写母亲的鼓励,一共写了几次?文章写这三次鼓励,其间,老师和母亲分别说了什么?在问题导引下,贾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读好老师和母亲的话。在朗读中感悟母亲的鼓励。
在此基础上,贾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高中快毕业了,老师开家长会时会说什么?母亲又会怎么对孩子说呢?贾老师以此为话题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堂课的第二大板块,先朗读后练笔,过程简单至极,便于教师学习!
3、课堂回顾,点亮人生
课堂进入尾声,贾老师一边擦黑板,一边引导学生回顾这堂课的学习收获,从字词积累到内容理解一一回顾。最后,黑板上只留下“鼓励”二字。贾老师此时指着“鼓励”二字,问学生:“平时,你得到过谁的鼓励?”当学生面呈难色时,贾老师顿了顿,立刻说起了自己得到过医生、孙子以及张老师等人鼓励的事例。学生在贾老师的激发引导下,立刻小手林立,滔滔不绝,直至下课。
纵观贾老师课,环节如此简单,过程如此清晰,这样上语文课,真简单!贾老师用这一次课来告诉我们:阅读课,教师应该以课文为例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读写训练,教会学生读书、作文,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本领,这样的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
二、教语文,其实不简单
那么,教语文,真这么简单吗?其实不然。贾志敏老师在《教语文,其实不简单》一文中提及:语文课,要体现三个“实”:真实、朴实和扎实。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朴实,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教风;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要体现三个“实”,怎会简单?
1、真实的课堂教学
贾老师的语文课堂是真实的课堂,在整一堂课中,处处透露出语文的本真,课堂的本真。
在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贾老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写“母亲”二字,贾老师说:“请你来写两个字——母亲,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而后再请一位同学写“鼓励”两个字,贾老师又说:“鼓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这两句话如此简短,但在学生心中已经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播下了做人的种子。如此引带,自然有效。
当学生板书这两个词语时,贾老师又是一边看一边说:“母字一横要稍长一些„„鼓励的‘励’左右两边要一般长„„”待两位学生把字全部写完,贾老师又评价道:“很明显,第一位学生的书法功底不错,第二位同学还不够,要多加练习才行!”一句话的评价,多么真实,多么感人!
“母亲”二字的教学,贾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妈妈”和“母亲”有什么区别?当学生陈述出自己的观点之后,贾老师又引导学生说:“同学们去看一看,文中妈妈这个词语出现在那些句子中,而母亲这个词语有出现那些句子中?”学生在贾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就明白了,“妈妈”是出现在人物对话中,一般在口语中使用;而“母亲”出现在描述性语言中,一般在书面语中使用。“母亲”“妈妈”两个词语的教学能够做得如此到位,这才是真实的语文教学。
真实的语文教学还表现在贾老师的课堂引入和课堂结尾。
课堂一开始,贾老师先给学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关于“母亲”故事,讲述的都是真实的事例,很快就感动了所有学生,学生的记忆迅速被唤醒;在课堂的结尾,贾老师依然采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先讲述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之后,得到医生、孙子以及张老师的鼓励之后的事例,感动了所有的学生,感动了所有在场的老师,贾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去唤醒学生的记忆,这种身先士卒的做法,是真实有效的。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这种做法看似简单,实则是一种教育智慧。语文教师应该也必须认识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文本是教材,教师也是教材,是活生生的教材。要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
2、朴实的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离不了朗读教学,《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反复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特别是指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贾老师的课,这是用实践再告诉我们这一点。
透过贾老师的课,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而这,也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贾老师指导学生读词语,当学生朗读词语“羡——慕——”时,两个字的读音都拖得较长,贾老师马上纠正““羡慕,跟我读,羡慕!”贾老师的朗读指导就是如此朴实,没有娇柔,没有造作。
再看贾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一环节,贾老师先进行范读,范读完了提出朗读要求:“读课文要读得自然,不要拖腔带调,自己读读。”当贾老师指名一位学生朗读时,这位同学读得特别好,贾老师马上点评:“当你读到人物的语言时,感情流露得很自然;当你读到陈述性的语言时,你的语气、语速、语调都变了。读得不错,大家要向她学习。”此处既是评价,又是引导。之后,贾老师又请了一名同学朗读,这位同学读得特别好,贾老师如此评价:“你读得最好的是最后一句话,请你再读一遍给大家听听„„听到了吗?你读得非常好,别人要想超过你,得下一番功夫了。读书就应该这样!”
贾老师的朗读指导,就是这样的朴实有效,没有华丽的表扬,没有感人的音乐,更没有气氛的渲染„„有的只是朴实的范读和自然的点评。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而这,恰恰是语文课上老师要做的事儿。
3、扎实的语言训练
语文课要上得扎实,必须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教师要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语言特色,从而进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训练。在每一堂语文课上,若是都能扎实有效的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而要做到这一点,又何等是一件易事?
这一堂语文课,贾老师结合文本,发现了文本表达上的一大语言特色:每一
次老师讲的话与妈妈讲的话,意思虽然接近,但表达效果却截然不同——老师的话中,多半是批评和不抱希望;而母亲的话语中,透露出的是满环希望和充满信心。
课堂上,贾老师紧紧抓住这一点,首先让学生找到这些语言,进行朗读体会;然后质疑:高中老师会对母亲说什么?母亲又会对儿子说什么?这一环节地读写结合训练,实在巧妙:这既是文本留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切入口,又是积累文本语言进行语言迁移的最佳训练点,还是文章情感得以升华,人物形象得以丰满的最佳切入点。如此巧妙地设计,这是一件的易事儿吗?
更不简单的是贾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语言训练,采用了非常传统且有非常有效的方式——“听写”——听写老师跟母亲说的话。这种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之后,母亲又是如何鼓励儿子的呢?这一写话训练,是对老师说的话换个角度的表达,更是一种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这样的教学设计,扎实灵动,有谁会说这是简单的教语文呢?——简单的背后是老师的教学智慧、语文功利和教学经验。
三、教语文,其实要简单
时下,有诸多的语文课,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等,凡此种种,都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削弱了语文学习的时效。这样做,偏离了语文教改的轨道,令人担忧。教语文,其实要简单。
贾志敏老师曾在诸多场合强调: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在《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提出:教语文,主要应该做好三件事——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而且还反复指出:不要把语文教学搞得很复杂!
这一堂《母亲的鼓励》,贾老师给了我们以很好的示范——语文课堂,要真正做到教学环节简单,语文味道浓郁!让语文教学真正变得简单,让语文学习变得简单。这是贾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也是于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第二篇:听贾志敏老师课有感
返璞归真语文课
——听贾志敏老师课有感
9月20日,我有幸观摩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爸爸的老师》。贾老师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扎扎实实地展示了一节本色语文课。他以身示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实”、“朴实”、“扎实”的,他向我们诠释了语文课该怎么教,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语文。他的教学环节十分简约,但是简约的背后却是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语文课是什么?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语文课上需要做什么?叶圣陶早就说过,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用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来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语文课要上真实的课,上朴实的课,上扎实的课。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老师教风之所在,扎实是我们教学目标的落实。老师要简简单单、认认真真地教语文,学生才能喜欢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真语文系列活动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总结真语文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王旭明强调,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找回语文本真。
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年逾古稀的贾志敏老师,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真”人。他对语文教育现状说真话,认为教师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不该做的事却认认真真地在做,导致与语文的本真背道而驰、南辕北辙;语文教师应该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上真实的公开课。
举几个教学片断,我们来看看贾老师如何教真语文。
《爸爸的老师》这节课第一个环节,贾老师问学生喜欢过节吗,学生当然喜欢,因为过节可以不上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由喜欢过节聊知道哪些节日。先问哪一天是国庆节、六月一日是什么节,再问一个九月十日,引出教师节来。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从而引出“教师”。接着提问“老师”和“教师”的区别,学生回答,“教师”是书面语言,“老师”是口头语言,就像“爸爸”和“父亲”一样。贾老师又让学生读爸、爸爸、爸爸的、爸爸的老师,并提示学生第二个“爸”读轻声。随后又在“爸爸的老师”几个字上加上书名号,导入新课。整个导入环节流畅、朴实、自然,且让学生了解了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这样的导入贴近儿童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做“语文”的事。再比如词语教学时,“鞠躬”一词,贾老师带学生练读后,请一生上台演示鞠躬的动作,这名学生刚开始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这时贾老师说:“哎,不好随便鞠躬,应该向尊敬的人,向老师、师长鞠躬,向谁鞠躬啊?”结果,那位学生马上像贾老师深情地鞠了一躬。随之,贾老师从“鞠躬”出发,向孩子解释了东方和西方在礼仪上的区别。贾老师教给孩子的是一个词,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更是做人之道。课中,一名学生得到贾老奖励的橘子,他不仅说了“谢谢”,还向贾老师鞠了一躬。都说现在的孩子太自我,可从贾老的语文课上,我悟道:问题不在孩子,在于当今的孩子缺失了教育。
有人说:“当贾老师的学生是一种福气,听贾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贾老师朴实无华的授课,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孩子们和现场观摩的每一位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设计的精妙、教学的智慧、人格的魅力。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平和无以执着地前行,贾老师把平凡的教学做得如此出色!课堂上贾老师的每一句话语,像清澈的溪水轻轻流入我们的心田,让人不禁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贾老说上公开课最重要的就是像平常的课一样,千万别做假。教师要记住八个字:目中有人,目中无人。“目中有人”指的是教师要关注听课的学生,“目中无人”就是说教师要忘记台下听课的老师,但也不能不重视。借班上公开课如何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呢?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让学生猜猜我是谁:“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有一个小朋友知道,你怎么知道的?”“大屏幕上写的。”“真聪明,还会观察”……都是废话。跟语文无关的话就是非语文、泛语文,在语文课上一个多余的字都不要说。贾老的讲话没有引经据典,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娓娓道来的是朴实的话语,然而朴素的语言是最美的,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深刻的。
语文之道,在于返璞归真!简简单单上语文、扎扎实实搞学问!拨开云雾见青天,吹尽狂沙始到金!贾老的课是真语文课,贾老是真语文教师,贾老是真教语文,贾老是真爱语文!贾老师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他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他那科学、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
听完课,我一直在想:贾老的语文课留给我们最宝贵是什么呢?是语文课的本真——教什么?怎么教?不全是的,这不是贾老的初衷。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语文课堂痴心不改,执着追求的精神;是一种对母语的热爱,一种传承母语文化的责任意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修身做人,因为一切一切的所谓敬业、操守均与此有关,否则将“行而不远”!
第三篇:听贾志敏老师
听贾志敏老师《脚印》一课有感
半壁山学区佛爷来小学 白春艳
利用两天的空闲时间,我听了贾志敏老师的《脚印》一课,在这里首次听说了“真语文”一说,到底什么是“真语文”呢?为了解答心中的疑问,我又到网上查了查,才知道“真语文”就是语文教学不搞花架子,倡导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用最原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多读,多写,多思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贾志敏老师也在课后的讲座中说到:真语文就是老师要真教,让学生真学,做真人。小学语文不是要培养作家、记者,而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一些切实的语文知识,最后落实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上。语文课上少提问,多读书,现在语文教学需要的是回归。
纵观贾老师的《脚印》一课,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普通,不摆花架子,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整堂课都没有现在的多媒体,可一样的精彩,一样的赢得了我们佩服的掌声。
在这节课中,贾老师先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单人旁、双人旁、提手旁和月字旁的特点,自然地导入课文《脚印》。课堂上,贾老师没有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学习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在深入的思考、说话中进行语言逻辑的训练。
贾老师的“小鸡、小狗和小鸭的脚印像什么”的说话练习,先把“小鸡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鸡的脚印”去掉“了小鸡”三个字,让学生去读,学生读后发现句子不通了,老师就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加上“像”字,让学生再说话,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像竹叶”,然后再变换后两个句式,学生练习了比喻句。在这里可见贾老师不一般的教学艺术和评价,当学生说出一句时,贾老师就说:“谁能一下子说出三句?”“他用老师提醒了三次,哪个学生不用老师提醒?”极大地激励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接着提出把“小鸡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的脚印像竹叶。小狗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的脚印像梅花。小鸭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的脚印像枫叶”三句话与“小鸡、小狗和小鸭全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句话连起来这一要求,学生回答不太到位,然后贾老师引导他们在中间加上三个字“是因为”,再连起来说。最后,调换语序,引导学生用上“所以说”来表达。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训练了学生说话要完整,还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从不断地提示,到学生自如地表达,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以读为主,形式不同,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把“识字、认词、读句、读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授给孩子,孩子无形中提高了各种能力。我感叹于贾老师认真的教态;羡慕贾老师设计的精巧。
想想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确实存在很多弊端,用专家的话说,“假语文”充斥着我们的课堂。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语文的情感,把语文课上成了品德课;再就是缺乏语言文字的训练,或者少之又少;还有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许多老师依靠大量的题海战术,这必然会让学生们失去对语文的兴趣。我想这些现状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语文教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到底应教给学生些什么?”
贾老师的这节课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精美的课件,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为我们演绎出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语文课该怎么教,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孩子潜在的学习动力。作为当下的我们一定要多给自己充电,一定要多向我们的前辈学习,上好真真实实的语文课,让我们的孩子学好语文,爱上语文。我会为之而努力的!
第四篇:听窦桂梅老师和贾志敏老师讲座有感
听窦桂梅老师和贾志敏老师讲座有感
听窦桂梅老师和贾志敏老师讲座有感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机会,非常有幸能再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聆听大师的语文课堂,以前都是从视频中看窦桂梅老师的课,今天到现场,如诗般的语言,一下子我竟然忘记了记听课笔记,我在想,这样美的课堂,当窦桂梅老师的学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绘本《我的爸爸是焦尼》,学生们在她的带领下都走进了爸爸和焦尼的世界,整堂课她引领孩子在学习语文,更在感悟语文。她强调读书要读出自己的味道,要读出韵味,读出思考。通过反复朗读爸爸和焦尼的两句话,并创设不同场景的描述,感悟父爱的伟大,每个孩子都沉浸在爱的怀抱里。听她的课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深情的教师语言,听她的课,让听者不得不为之动容,心不得不随着课的高潮迭起而时时激动。是的,听她的课更多的是激动,那种澎湃着讲课热情的激动!窦老师的课不仅仅是在教孩子,还在感动着在坐的每一个人。她让我们知道:我们教语文,不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还要教会孩子们生活。窦老师本着为学生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从知识中获得情感升华的思想,让每一位学生从小开始奠定坚实的基础。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贾志敏老师的《烛心》中,在理解基础知识后,他单刀直入的引入习作,让学生
明确学习任务,提出把小说中的阿姨变成“我”——小男孩来转述。这是贾老师将帮与放结合起来,说出了一个开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情 表达,当学生的表达出现失误时,贾老师不失时机的机遇指正,学生描述精彩时,贾老师又会用平实的语言鼓励学生。经贾老师的指导,学生的表述变成了大家的范文。贾老师顺势提出下一个要求:根据这篇只有280多个字的小小说,写出500字左右的习作。就这样,一次练笔在学生的奋笔疾书中完成,谁还会说没东西可以写呢?光是写好作文还不够,题好文一半,贾老师安排作文题目展示这一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题目,不仅仅是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还是吸收别人优点的中重要环节,起到示范作用。
第五篇:听贾志敏老师讲课
听贾志敏老师讲课,讲他人老,已经76岁了;讲课手段老,粉笔板擦黑板和老师的—张嘴;讲课方式老,老师讲学生听和练,一个老人呈现的老课。然而朴素的表达真诚的教学和逻辑严谨的环环相扣以及对学生实实在在的引导,都令都令人耳目一新。贾老师的课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动听的音乐,也没有眼花缭乱的画面,没有煽情的话语,每一句话都真实自然,每一个指导都恰到好处,每一句点拨都能让孩子有所进步。当下有太多的形新实老,太少的形老实新,误国误教误人。
老师上课,就是借教材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写话训练。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
贾老师给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讲阅读与写作课前他用工整的板书在黑板上(没有加标点写下当天要讲述的古文,内容如下:“贫生卖画,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日可售。试之,然。
33字的小文在贾老师的讲授里简直幻化成短文、学生和老师的三重交响曲,真实、和谐、动听而引人回味。贾老师首先由古字说起,明句、释意。他说到古文的三大特点无标题、无标点、语言简练,然后让学生练标点并指导学生诵读。特别值得说的是学生―听说要求诵读,就开始摇头晃脑地诵,拿腔拿调地读。贾老师立刻止住,说“不要拿腔拿调,就要按照正常人说话那样读”他又点了几个学生读,学生还是习惯地拉着长音“贫~生”他说,“不是贫~生,就是贫生!”纠正后,让全班跟着他一起学“贫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发出的不是假声,而是真声,是活生生真人真的生活中的样子,真好!
在分析短文教学时,贾老师紧紧扣住文本内容讲解,既不添枝加叶,也不虚张声势,真真切切说文,实实在在讲课比如讲“贫”字的理解,让学生用成语表达,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贫困潦倒一,学生用了一串,忽―生说,他家里穷极了。
老师马上说意思对,但不是成语。又如恐字,学生分别答恐怕、可能、也许一,有生说恐惧,贾老师马上纠正你再看原文,这里是害怕吗?贾老师的分析抓重点字、词,抓重点字、词在篇章中的理解和运用,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也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在指导学生练习上,贾老师简直达到调度有余、出神入化之境地。他先要求学生用十分钟时间将古文扩展成五百字的文字,然后让学生当堂练习,有的念开头,有的念中间,有的念结尾。
贾老师的评价不仅真,而且实。有学生说,他好不容易爬到山顶,贾老师说,你这是废话,思维不清楚,该写的不写;有学生说,他穷得像乞丐一样,贾老师马上止住,别瞎夸张,这位画家是穷,但不是穷得像乞丐一样;有学生又说,他的家贫穷得布满了蜘蛛网,贾老师马上说,蜘蛛网不是穷,是脏。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但却得到了真实的语言感受。
他夸学生也同样真实。有学生说,这位画家画了一天卖了一年也没有卖出去,而画了一年的那幅栩栩如生、人见人爱,贾老师特别表扬这个孩子“人见人爱”用得好―――。贾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真实的批评与表扬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提升与锻造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贾老师的语感特别好,这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也是传家宝,但现在像要失传似的。有学生说到年轻人和青年人,他和学生说,可以说年轻人但你是“青年”后面就不用加人了。还有最后让学生给这段小古文加题目,诸如一个画家的故事、一幅画的故事、果然如此、倒过来试试、成功的秘诀、慢工出细活学生们一个个题目蹦出,老师都点头称是,不去逼学生说主题、提升思想,感受语言之美,尽情尽意。(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有语言敏感性,而且要高度敏感!还要有文字洁癖!)
我一向以为,赏识教育不是对学生—味说言不由衷的好话,甜得发腻的夸奖,真正的爱应兰是“严格”加“赏识”,表扬与批评:而贾慧婴单迷堂上充满了这种严格教学和慈悲关爱相结合的真爱之氛围。
读课,读人,读语文,当以贾老为镜,洗去繁芜见真淳,心无旁骛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