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边的感动作文800字时间(精选)
身边的感动作文800字时间:2013-06-14 18:12来源:未知 作者:情话王子 5
篇一:身边的感动
在我们的世界里,有不少高尚的人,有日夜为学生操劳的老师;有为国家贡献英勇的身躯的警察;有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清洁工„„这些都是我身边高尚的人。但我觉得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的人才是高尚的人,这种人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个呢?
这样的人不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梁某某,她本来是和我同一班的,但现在我们已经分班了,虽然联络少了,但我们也会偶尔找对方出来讨论学习上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我和她去逛街,我才发现她是个高尚的人。我们要坐公共汽车去逛街,那时,车上的人很多,我们上车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位置坐下来,但她看见了一位孕妇,她就立刻站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那位孕妇。下车前,那位孕妇亲切地对着她说:“谢谢你。”她望着那位孕妇点了点头,微一微笑就下车了。
在逛街的时候,她看见了前面一位年轻的姐姐在拿手机的时候掉了一张一百块,就拣起掉在地上的一百块,跑上去给回那位姐姐,那位姐姐看见了我们就摆出一副怀疑的样子,说:“你们不会是骗钱党吧?”她就说:“我们不是骗钱党,而是你掉了钱。”那位姐姐看看自己的手袋有没有少了钱。那位姐姐看完自己的手袋后,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啊,小妹妹,我不应该怀疑你们的,真是不好意思啊。因为最近有很多骗钱党,所以„„”她用亲切的声音回答说:“没关系,如果这些钱是你要紧的话,那你就会很伤心拉,是你的毕竟是你啊。”那位姐姐说了数声谢谢就走了。那位姐姐走后,我问她为什么自己不要?她回答说:“要是你掉了一百块钱会怎么办啊。如果你有急事,必须要这些钱,你该怎么办啊?我听了她的回答后,就没有说话了。
在我们回来的时候,要坐公共汽车回家,上车的时候,虽然人不多,但已经满座了,和我们一起上车的那位领着自己孙子的老婆婆,那位老婆婆上车后看了看。这时又被她看见了,拉着我一起站起来让座了。
当她每次帮助别人的时候我被深深感动了,她是那么高尚啊!
篇二:身边的感动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篇三:寻找身边的感动
在我印象中,感动似乎只是大难的携带品。然而平凡生活中,感动是否也无处不在?
每天中午,路过省泰中高中部时,马路边上一排排整齐秀丽的粉笔字,走到那里总想走到这粉笔字的源头及写它的人,想看一看是谁这么有闲情逸致竟能在马路上写字。可惜,很难如愿。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在我快淡忘这个粉笔字的时候,我却看到了这个“奇人”。但我一看见他的那一瞬间我怔住了。他是一位残疾人,没有双腿,在他所“坐”的平板车上有一台音响,我起初以为他是卖磁带的,可看见他手上的粉笔后才知道,他就是我一直想找的“奇人”。突然,路边的树上潇洒的飘下几片深黄的叶子,这是我才觉得有些凉意。
他的音响里放的不是什么流行歌曲而是黄梅戏!听了顿觉有点伤感。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那位残疾人正在写到粉笔字,且字字端正,他旁边站着不少围观的人,我大致看了一下他写的内容,全部是戏词!那么多,那么长!全是手写的!旁边有人看不下去了在他的车上放了几十元钱,并随口问道:“累不累啊?写这么多!坐下歇会儿吧。”此话一出,一位老大爷推了他一下。我本以为那位残疾人会说出什么悲伤的话,或怨天尤人。可我错了。
他微笑着说:“谢谢你,但对我来说,我无时无刻不在休息,又何谈‘累’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确实不需要休息。如果你站累了„„”话未说完,他艰难地往车边上做了点儿,还拍了拍车,接着说:“就坐我车上吧,别嫌脏啊!”我听了他的话后,匆匆的走了,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来„„
我这绝不是多愁善感,也绝不是娇揉做作。只是在这个“人人为我”思想影响着我们时,竟有如此朴素的人!他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的心灵是美丽的。正如英国着名哲学家培根所说的“美德好比宝石,他在朴素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我虽只用一件事来证明我的疑惑,可这足以证明,生活中的感动真的无处不在!
篇四:我们身边的感动
还记得我儿时有一个很好的玩伴——小雅,她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在她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得了绝症,她那时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当她得知母亲的寿命只剩下一个月的时候,她更加爱自己的母亲。
每天放学后她都央求爸爸带她来医院看妈妈,每当她看到妈妈憔悴的面容,泪水就不由自主的涌出来,她强忍着泪水,每次都以微笑面对母亲,她从不会在母亲面前掉一滴眼泪,让妈妈增加负担。而母亲却认为自己是小雅的累赘,每次看到小雅都躲着她,自己却在悄悄地落泪。眼看已经过去了一周,小雅再也忍不住母亲对自己的躲避了。有次中午,小雅自己偷偷地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后看到妈妈正在睡觉,她一声不吭,静静地守着母亲。妈妈出汗了,她给妈妈轻轻地用毛巾擦汗,整整一下午她都握着妈妈的手,陪在妈妈身边,到了护士叫醒妈妈吃药的时候,小雅把在纸上写好的“小雅爱妈妈”五个字放在妈妈枕边,悄悄地离开了。可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早就醒了,她叫住小雅,把小雅紧紧地抱在怀里再也不肯松手,母女俩哭成一团。之后的日子里,小雅的妈妈身前总有一个忙碌的小身影——小雅。她终于明白了小雅需要自己的爱,她心里不再是想着早点离开这个世界,而是对这个世界充满遗憾,她舍不得小雅,一刻都不想离开小雅。
在那之后,小雅的母亲有了一个念头,她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她的,一点是能够使别人重见光明,而更重要的是希望这个用自己的眼角膜重见光明的人能够代替自己看着小雅。小雅的妈妈在“人体器官捐献同意书上”签字的时候,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小雅的妈妈虽然走了,但是她留下了眼睛守候小雅。人死了,眼睛却“活着”,为自己的女儿活着。
神圣的母爱,像阳光一样,能够照耀到人生任何的角落,薄冰挡不住母爱,亲情在灵魂深处复苏。因此,亲不要辜负母亲的爱,用心去体会。因为过去了,就永远追不回来了!
感动,就在你我身边„„
篇五:身边的感动
感动是什么?字典里给的定义是: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身边的感动是什么?是发生在身边的、使人有所感悟的事。
在我的生活中,就有许多让人感动的事:累了,父母削个苹果;渴了,同学帮你打水;伤心了,朋友替你分忧„„人,往往是最容易被感动的生物。
我每天中午放学后都要坐公交车回家。今天在站牌下等了好长时间,才有一辆珍惜动物般的一路公交车驶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往上挤。我凭着娇小的身材和敏捷的动作,成功地抢到了座位。我得意洋洋的看着为数不多的座位和拥挤的人群,心里想着这些座位上的人会是什么样的面孔。不一会儿,原本空空的车厢就挤满了人:有学生、年轻人、老师、工人„„最后,缓缓地上来一位年过花甲、满头白发、双手提满了菜的老奶奶。车上昏昏欲睡的人们闻到了新鲜的蔬菜味儿夹杂着清新的泥土味儿,一下子都转过头来看着这位气喘吁吁的老奶奶。紧接着司机一踩油门,老奶奶站立不稳,一个趔趄倒在了地上。旁边站着的人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坐着的人无动于衷。我想: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给这位老奶奶让座吧!可又转念一想:从学校到家有很长一段路,站着还不把人累死啊?可是,这个老奶奶也是站着且双手提满了菜,她比我更累啊!我正在“让”与“不让”之间徘徊,忽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了起来:“老奶奶,您坐这儿吧!”喧闹的车厢顿时安静下来,几十双眼睛一齐向发出声音的方向扫去,原来是我的同学小昊。可那个老奶奶哪里肯坐?他们推让了半天,老奶奶才一边笑着夸他一边坐下。此时此刻,车上的人都看着他们,眼里流露出赞许的目光。咦?一向霸道的小昊今天怎么一反常态,不为座位大打出手、袖手旁观呢?正当我们郁闷时,车到站了,他若无其事地拂袖而去。在座的人们看着他的背影都被感动了,好一阵车厢内鸦雀无声。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感动,而是缺少一颗会被感动的心。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六:身边的感动
童年的记忆是多么美好,记忆好比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朵,摘一多粉红的康乃馨,一起品味它的芬芳„„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正巧和我在一个小区,正巧在一楼养了一只我喜欢的鹦鹉,正巧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能经过那里来看看那只可爱的鹦鹉!
瞧!它那可爱的样子——乌黑的羽毛、水汪汪的眼珠子,大家都知道,鹦鹉是有一种特异功能的,对,就是说话!都说“鹦鹉学舌”可是,几乎每一只鹦鹉都不大爱说话,而这只是聪明而又灵活的,所以经过了我的培养,成为了一只擅长说话的鸟!
每当放学是,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在这停一停,拍拍手把黑黑的注意力转回来,对它说“你好,你好!”每天我都坚持着,哪怕是刮风下雨也无法阻挡!一开始,黑黑压根就不吭声,可是也蛮争气的,几星期后奇迹般地学会了!此时,我越发喜欢它了!过了一年,它经过了我的淳淳教导经学会了“你好,我爱你!哈哈!”等词了!它的主人也是我的同学与我的关系也从普通朋友一下变为了要好的朋友,从此我们形影不离!
一天天过去了,黑黑不问自说,每当我经过那,总会对我说:“你好!我渐渐明白了:原来鸟类也有情感!
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黑黑失踪了,我原来丰富的生活突然间化为灰色,那个朋友似乎怀疑是我害死了它,对我沉默,经常碰面但好想视而不见,我的心快要碎了!她竟然还对我骂道:“你不就是个小偷吗!”从此我们像互不相识一样!
但又发生了转折,彻底改变了我俩的关系!那天我们恰巧遇见了一片黑色的羽毛,旁边是一摊血!过了半天我才明白:这是黑黑,一直通人性的鹦鹉!当时她伤心地跑开了„„
第二天,我在家门前偶然发现了一只白鹦鹉和一封信,写道:sorry!我错怪了你,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我难以接受眼前的一切!
朋友虽然难免会有错怪,但是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承担负责一切!这种友情令我感动,令我记忆犹新,这种友谊一直到永远永远„„这友谊是触动心灵的一点光明!
处处留心皆感动,风雨中的小树就能感化我的心灵,给予我希望和梦想,激励我不因危机的面临而放弃永生的信念。让我们多留心周围的人和物吧,只要你是一个细心的人,是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原来感动就在我们的身边,温暖就在我们之间。
我也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抱怨生活的枯燥无味。一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原来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着令人感动的事情。
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家做作业,忽然天色一下子暗下来,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只见天上布满乌云,还拌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地上的行人都纷纷加快脚步,躲避即将到来的大暴雨。一会儿,粗大的雨点儿落下来了,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街道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白花花的全是水,简直成了一条流淌的河,上面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无数的水花。我饶有兴趣地看着,忽然一棵小树映入我的眼帘。小树在风雨中摇曳,一次又一次被风吹弯了腰,一次又一次坚强地挺起,利用自身的韧性巧妙地渡过难关。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小树没有一丝的退缩,依然顽强地战斗着,毫不气馁地寻找着生机。小树触动了我的心灵,它面对危机时顽强求生的精神感动了我。它让我看到一个人面对困难时所必须具有的勇气、毅力和极好的柔韧性,它用它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处理困境时的最好方法。
感动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的话,就一定可以感受得到平凡人的世界
没有头衔
更没有开场白
(一)罗平林
罗平林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小山村里,与所有农村里的孩子一样,当她刚学会走路后,她就天天上山捡拾柴火、拔黄花菜、採蘑菇,放牛„„帮家里分担家务,同时照顾好弟弟妹妹。之后,罗平林成年了,因为老家很穷,19岁的她,远离家乡来到上海打工。一本皱巴巴的上海地图,一双布鞋,成了她全部的家当。风餐露宿,躲城管,睡外滩。初入大城市的她,什么都不会,当洗碗工,当配菜工,“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她一直都懂。
摆地摊,做餐饮,做过挡车工,当过质检员„„罗平林开玩笑地说,除去小偷,她什么行业都做过。26岁那年,罗平林嫁给了上海青浦郊县的一户本地人家,她也终于在当地一家毛纺厂里,获得了她的第一份正规工作。2009年,受行业影响,原单位效益不好,她也成了下岗女工中的一员。听闻上海中福会养老院正在招护理员,她再次转行,接触到养老护理员这份彻底陌生,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
山里的妹子,老实、本分、踏实、肯干。罗平林最为显著的性格,便是在于她那份自小养成的质朴、勤劳与坚毅。山里人的那份纯真,始终没有被城市化的喧嚣所侵蚀。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所有的事情总是那么的简单和纯粹,她有一颗孩子般晶莹剔透的心,把老人的怪脾气看得简单些,把老人的过重的话想得淡一点,把周遭的闲言碎语当做是不经意间的一阵微风。
罗平林在刚做护理员时,简直是养老院的“问题大王”,面对老人的不同性格,她不知道差别化、个性化的对待原则。文化程度同样影响着沟通的水平,硬碰硬的交流方式,经常会导致老人的投诉。记得有一次,她给卧床老人喂餐,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注意到食品内部温度,滚烫的鸡蛋顿时把老人的嘴巴烫了一个大包。
她不聪明,但她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她虽然不善于交际,但她总是习惯于感恩。她虽然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是肯下苦工,敏而好学。别人不愿意吃的苦,她愿意主动承担。有时候,和她对话时,你会在她简单的词句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
她曾利用一个周末,从市郊青浦挤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上海书城淘一本养老护理的书籍,认真学习并与其他护理员分享。她在钻研如何照顾好老人的同时,也教会班组中的姐妹们使用巧力,保护老人和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不受伤害。每当她发现书里的一个护理技巧,她总是认真琢磨,仔细推敲,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试着实践与探索。虽然说,她不算聪明,但她却是最好学的。因此,她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
几年后过去了,看看如今的罗平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反而给她带来了人生的财富。她的交班记录是记得最详细、最规范的。同时,她的夜班巡视总是做得最深入而到位的。细致的服务标准流程,她已经牢记在心,工作记录和规范化的操作,降低了她犯错的可能。有时候,别人会说她“笨”,说她不懂得偷懒。而她却不这样认为的,她一直把小时候父亲的话牢记心中——“人可以穷、可以没有文化,但一定要诚实。”她有一颗全心全意、设身处地关爱老人的心,她也有一颗坦然面对老人、任劳任怨的习惯。
有一次,院内一位老人得了急病,被送往市区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子女都在海外,老两口一个病、一个弱,医院里一时半会儿护工又找不到。当晚十点多,实在无路可走的老人,打电话给院长寻求帮助,向院方提出了聘请个护理员的需求。要知道,养老院的工作与其他职业不同,劳动强度大,每一个排班都环环相扣,晚上有空的只有白天刚下班的护理员。由于事态紧急,院长亲自给在家休息的护理员挨个儿打电话,大多数的护理员都以路途遥远、家务操劳为由,婉拒了院长的要求。唯有罗平林,二话不说,立即就开始准备洗漱用品和被褥,往医院赶,这让电话那头的院长深受感动。
事后,也有人问了她当时的想法,她却抱持着一颗感恩的心,回答说,“爷爷有十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部位严重变形,平时发病疼痛时,他都选择默默抗争,不轻易向护理员们诉苦。有时候,我们在护理老人的时候,总会有些遗漏或不称心的地方,他总能体谅着我们,照顾着我们的工作。”我想,“如果这次我不去帮助他,我肯定要后悔一辈子的。”正是这样一种发自于善的举措,感动了老人,也将这份关爱传达给了其他工作人员。
自从考出了中级养老护理员资质之后,罗平林在护理楼里就更忙碌了,“眼中有活的人总有做不完的事”,她身边的护理员们,也因此对其充满了信任。罗平林对于本职工作,倾注了超越普通人的注意力,这种专注,源自于她对于养老护理员这份工作的认同感。她说她自己也时常在思考工作的意义,她认为“人活着,就是要为社会做点贡献”。每每想到现在的工作就是帮助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她就会偷偷露出傻傻纯纯的微笑。
或许,那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
(二)徐春香
刚见到徐春香,她正为院内一位老人吸氧器的使用问题而跑上跑下,一丝停下来耽搁的时间也没有。“我是这栋楼的小组长嘛,自然要多做一些。”她笑笑说。
徐春香今年已经45岁了,然而她涉足护理老人的领域只有区区五年。当被问及当初是怎么想到要做养老护理员时,她说:“当初也是纯属偶然,只是想试试看这份工作,没想一直做到了现在。”就这样,徐春香误打误撞地成为了中福会养老院的一名护理员。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她身上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自省和真诚。
她说:“我刚来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的老人文化层次比较高,可能最初和他们打交道会有些问题,但是我还是能从老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的确,在工作伊始,徐春香也经历过委屈、出现过心态问题,甚至私下哭过好几次。“但是,我一直都记得养老院里的一位老人,告诉我的两句话。”她说着,拿过一旁的报纸,在空白处写下——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两句话不仅工作中要牢记,平时生活里我也一直记着。”徐春香就是这样一个当面临挫折时,会自我反省、自我成长的人。在刚开始护理老人、为老人洗澡时,有些老人会反抗拒绝,此时,徐春香不仅不会嫌老人“作”,相反她会去寻找内在理由,反思自己,“我会想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因为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她试着去了解每个老人的生活习性,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不同的老人。果不其然,老人们不再是拒绝,而是坦诚地接纳了她。
徐春香总能看到自己身上的诸多不足,认为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她认真地说:“首先,还是要和老人再多增加一些心灵上的交流。然后我希望自己能在技能上、服务技巧上更加深入,像在疾病观察、紧急救助这些方面的知识,我都还很匮乏。”徐春香坚信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工作,得到到更多的收获,而她也正是这样地一如既往。由于个人优异突出的表现,她曾经跟随养老院一起去台湾进行交流学习。那次台湾之行,使她感慨良多:“台湾在养老服务方面,毕竟比我们起步早,有很多护理的经验值得借鉴,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徐春香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真诚。“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是有感情的,你拿真心待他们,他们会看到的。”工作后不久有一次,她原本是出于好意劝告一位老人不要开电动轮椅以免危险,没成想老人竟很生气,致使血压上升。因为此事,她还被领导批评,也就是这样,她才知道,原来老人晚年为数不多的爱好就是开着电动轮椅,在养老院兜风。“我虽然是好心,可是在和老人沟通的时候没有掌握好分寸。而且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老爷爷仅有的喜好。”徐春香感到有些懊悔,因此,在第二天一早上班,她就急忙来到老人房间里,跟老人赔不是,承认是自己太过着急,并为昨天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道歉。老人也被她的真诚所打动,不仅不怪罪她,相反也和她道了歉,说自己也有做的不对之处。“所以你看,老人们都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徐春香笑眯眯地说。
徐春香虽然只是一名小小的养老护理员,然而在工作的过程中,她收获到了成长,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学习到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她觉得充实而快乐。当笔者问:“听上去,现在你在工作中都没碰上不开心的事?”
“工作中当然会有开心也会有不开心,但是我会努力改正自己能够掌控的错误,让不开心的事少发生。”
“那工作中什么让你最开心呢?”
她低头想想,随后抬起头笑着说:“还是和爷爷奶奶们之间的感情吧。”
也许正是情感上的牵绊,让徐春香在养老护理员的岗位上,愈加成熟起来。她从一名普通的护理员,转变为一名担负起近90多位老人生活照料,同时管理着楼内30名基层护理员的,称职的护理组长。
(三)朱芬华
朱芬华今年30岁,做养老护理员已经第五个年头了。2001年毕业之后,她曾先后干过电子厂工人、商场营业员等多份工作。那时,她从未想过,自己今后会从事这样一份职业。转变的契机来源于几年前家中的一场变故。
几年前,朱芬华的婆婆住院生病,她在照料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护理方面的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当看到婆婆被病魇痛苦地折磨,而自己却束手无策时,她感到很无力。“从前在乡下,婆婆平时会嚷嚷痛,但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以为没什么大事,就一直拖着。后来才发现是脑梗,可是为时已晚。”朱芬华有些懊恼地说:“之前因为我们无知,不重视小毛病,失去了家人。现在我有机会能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保护帮助我的父母和家人,平时在生活里,还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
就这样,在2008年5月份的时候,朱芬华来到了中福会养老院,那年,她26岁。
刚开始时的一年里,养老院还在前期筹备阶段,她只是担任一些保洁员的工作,负责卫生打扫工作。经过了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以及养老院提供的内部护理知识培训之后,她正式成为了一名养老护理员。
问起刚开始工作时的情况,朱芬华笑笑说,她曾遇到过许多麻烦,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刚开始我性子可能比较急,有时候没有考虑到老人的心理和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误会。”然而朱芬华努力去摸索、适应老年人的特点,总结出了工作中的两个注意点:倾听和把握细节。原本,在大众的印象中,养老护理员的主要职责,应该是照料老人的生活日常起居,然而朱芬华却说,要学会倾听老人,与老人心与心的交流才是护理的基础。“最主要的是要倾听,让老人感到你重视他。只有对老人的内心有了了解后,老人的配合度才会提高。” 朱芬华说,在护理过程中还需注重细节。刚开始做护工的时候,由于生活背景和经历的原因,她做事和想法都比较简单和直接,而这与院内老人要求普遍较高、追求精致细琐显得格格不入。因此,她开始学着怎样细心地去了解老人们的需求。比如,有时老人并不会从正面提出什么意见,需要别人去猜去估摸老人所要简介表达的意思。朱芬华就需要透过细节,了解老人的内在需求。在这一方面,朱芬华有她自己的口诀——“想一想,念一念,再琢磨着去做。”
在这5年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朱芬华也有属于自己的别样收获:“我觉得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快乐。”她说:“如果要让老人相信自己,首先自己要相信自己。”当在进行一些如洗漱、扶老人上下床之类的护理工作时,她总显得神态轻松、自信满满,因为这样可以让老人相信她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此外,她也收获到了老人们的赞誉和感谢。她平日里的付出和辛劳,老人们、同事们有目共睹。一位同事这样评价她:“她这个人十分热情,而且关心老人。比如老人要到市区看病,她总是会帮忙叫车;一看到她护理,老人们也都很安心。”而最令朱芬华感动的还是老人们的真诚和善良。夏天的时候,当朱芬华到屋里给老人们换床单,有些老人尽管自己怕冷,但仍是为她提早开好了风扇和空调。这让朱芬华感觉到,“老人真的也很关心自己,我们之间就像家长和小孩一样。每当看到他们那么做,我心里也都是美滋滋的。”
尽管朱芬华在护工的岗位上已经小有经验,然而她仍然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到位。我们这层楼有八十几个老人,我还没能完全了解他们的需要。”正是出于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老人的无私奉献,才使得朱芬华对自己的工作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而当被问到平日里家人如何看待这份工作时,她笑笑说:“或许有些人会歧视护工这份工作,但是我老公很支持我、了解我。我也很喜欢在这里工作。”
虽然,社会上对于养老护理员还存在着偏见,甚至连朱芬华的母亲也建议她换一份工作。但朱芬华却打从心眼里接受了这份工作,因为她感到快乐和幸福,她说她会一直做下去,只为着中福会养老院里和谐的气氛,只为着老人们对于她的付出回报的真诚和感激,只为着这用细节和真心串联起的一个个美好而动人的故事。
(四)顾秀红
与大多数护理员一样,出生在上海青浦区金泽镇的顾秀红,原先是一名普通的服装厂工人。下岗之后,迫于生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怀着为老人奉献的爱心,她成为了一名中福会养老院里再普通不过的养老护理员。
服从统一安排。顾秀红一到单位报到,就被派去了护理强度最高的护理楼工作。这里的老人身体情况差,一个转身,一次起立,甚至是吞咽进食,都离不开他人的照顾。帮助洗漱、喂饭、如厕、康复锻炼,天天年年,周而复始,繁重而又枯燥„„养老护理员这份工作,又脏又臭、又苦又累,更不用提及各种精神上的负担。老人的怪脾气和难以预知的行为,家人的评判和无来由的质疑,加之越来越高、愈加严厉苛刻的要求,都给护理员们带来了远超过于身体疲劳之外的精神压力。顾秀红也同样如此,几年间,在付出辛勤劳动的汗水之余,不知道红了多少次眼眶,流了多少泪水。
中福会养老院有个特点,住养的老人文化水平高,既往生活经历各异。有离休干部、大学教授、厂长经理、科研人员、医生律师,他们大多都是知识份子,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他们对养老服务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与理解„„由于服务的对象特殊性,院方对身处基层一线的护理员们,提出了更为严格与细致的工作要求。
在养老机构中,老人故意挑剔、刁难新护理员的事情时有发生。顾秀红刚到养老院工作时,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
王奶奶患有帕金森氏疾病,身体、手指、腿脚僵硬,难以正常屈伸,无法独立行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依靠护理员。可让顾秀红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满怀爱心的她,第一次进入老人房间,亲切地搀扶着老人到卫生间小便时,却遭到了老人的强烈拒绝。老人怒斥她,说她手脚重,裤子提得快,还没等顾秀红反应过来,老人紧接着便是劈头盖脸的脏话和一顿臭骂。顾秀红护理好老人后,哭着走出房间„„别人安慰她,她都沉默不语,泣不成声。
又有一次,为了确保安全,顾秀红和另两位护理员一起帮助老人洗澡,没想到又是遭遇到老人的一番指责,说“洗个澡那么多人,当我是展品啊”。还有一天晚上,顾秀红帮助老人上厕所,不知道是老人心情极度郁闷,还是有一股怨气无处释放,居然冷不丁在她手上咬了一大口。深深地牙印,伴着阵阵刺痛,留在了她的手上,但更痛更深地伤口却留在了她的心中。
对于新入职的顾秀红,王奶奶甚至还会说:“我不要你来,你怎么还来,你这个人脸皮怎么那么厚”此类云云,更是给之前从未接触过养老服务的顾秀红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一次、两次、三次„„脾气有些古怪的王奶奶还是不能接受她。
也许其他护理员遇到这种事情,大多数都会选择放弃。在接二连三的碰壁之后,顾秀红还是用慈善和宽容来理解老人的行为,对着无缘由的责备和抱怨,她没有看轻自己,没有气馁,没有自我放弃,反而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细心的她,在每次护理老人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记录下老人行为方式的工作习惯。她把所掌握的每一个细节性信息,都化作老人个性化的服务要点,牢记在心。杯子的位置,抱起老人的角度,毛巾使用完毕后归位的地方,开水的温度,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能说的分寸掌握,等等等等„„但即便如此,每次听到王奶奶房间传出的呼叫铃声,顾秀红心里总还多少有一些紧张、害怕甚至是担忧。但这块“硬骨头”一定要啃,即便老人对自己百般挑剔,顾秀红还是坚持“硬着头皮”去为老人开展护理工作,她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用热情和真诚打动王奶奶。
两个月的坚持不懈,一次偶然的机会,顾秀红得知,原来王奶奶的无名火,可能与家庭中的琐事密切相关。这些琐事,长期地影响着老人的内心,因此,老人才会闷闷不乐。王奶奶原先是位人民教师,教学水平高,擅于书画,热爱自然,自尊心强,曾经带过很多“差生班”,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疾病后行动不能自如,性格上产生了变化,一丁点儿芝麻绿豆大的不顺心,都容易导致老人情绪失控,脾性乱发。因此,这样子的行为,就愈加造成了老人与邻里甚至是家属的内心隔阂。在与王奶奶沟通时,顾秀红慢慢理解了老人难以自禁的偏激与暴躁的行为,经过与老人熟悉的交谈,她也慢慢地走进了老人的内心,老人也逐步接受了她。
工作的时间久了,顾秀红逐渐掌握了护理老人的重要法则。她能够根据每一位老人的个性差别与疾病情况,有区分性的、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自己每天的护理工作。有位老人,退休前是一位国家级运动员,由于长期从事体育运动,造成了其晚年腿脚不便,步履维艰。在一次护理老人的过程中,细心的顾秀红发现老人的沐浴椅已经产生了裂缝,存有安全隐患,敏感的她,立即叫来后勤维修人员上门更换,避免了一场院内意外跌倒事故的发生。
就是这样,在工作的磨砺中,顾秀红已成长为一名称职、优秀的护理员,她不仅掌握了基础的养老护理知识和技术,懂得了解老人的内心,还具备了与其沟通的技能。她面向老人施予不求回报的关爱,让老人在机构中感受到最专业、最贴心的呵护,让老人尽情地享受晚年生活。这种关爱,不可替代亲人,却胜于亲人。
第二篇:我身边的感人事
我身边的感人事
刘家庄小学 李笑琰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几年前,我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走出了大学,成为了一名普通、平凡但神圣、伟大的人民教师。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师,您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宽容他们的小脾气,原谅孩子们的恶作剧,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看看身边的前辈们,一个个为了这份爱,为了备好一堂课,认真钻研教材几遍甚至几十遍;有时,为了批改作文,对简短的习作她们反复琢磨,细细推敲;有时,为了转化后进学生,冒着严寒出去家访;有时,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紧急任务,甚至放弃休息直到很晚。她们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我总是好奇:“会不会觉得累而厌烦?”前辈们总是笑笑:“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还有带着病坚持着工作的老师,谁曾因为他疲惫的病容就觉得他缺少魅力呢?不,他身上浓浓的书卷味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只会让人想要亲近他,想要信赖他;一样翻转的年轮,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永远被铭记。
曾被报道过的常州金坛市的殷雪梅老师面对一辆疾驰而来的小轿车,奋不顾身地用身躯护住自己的学生,从“虎口”夺下了六七位小朋友的生命。殷老师是爱学生的,她的感人事多的数不清。2003年秋,班上学生周盼不幸患了白血病,殷老师急得几天几夜没有睡好觉。她向校长建议,并发动班级学生捐款,自己带头募捐一百元。此后,她曾先后两次乘车去苏州市儿童医院看望周盼,让学生父母深受感动。他们即使在孩子过世后,仍专程到学校表示感谢。二年级学生表达能力不强,但他们在自己的写话本上这样写:“为了我们,老师的额头上有了许多皱纹,头发也花白了。但是,她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目中永远年轻漂亮。我爱我的殷老师!” 在殷老师住院抢救的这段日子里,学生们制作了心意卡,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感人,一个学生都在苛求他们的老师早日康复。“老师你快回来!”、“祝老师早日健康!”、“老师,我想你!”„„语言质朴但真挚。殷老师参加工作近三十年,先后多次获得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殷老师去了,但她却教会了很多人爱到底是什么。身边的感人事总是有很多很多,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的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胸怀。
每天早上看见前辈们自信的笑容,从容的脚步,我想,你们一定已找到幸福的所在;而我,仍像一只小鸟,有时低落有时高翔,那是我还在寻找;年轻的同事,请不要为一时挫折蒙蔽了视线,为自己的选择找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吧!
第三篇:时间管理学后感
《时间管理》学后感
本月我主要学习了《时间管理》。在视频中老师分析了先对时间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时间具有“供给毫无弹性”、“无法蓄积”、“无法取代”、“无法失而复得”等特性,所以时间是最不为人们理解和重视的,也正因为如此,时间的浪费比其他资源的浪费就更为普遍,也更为严重。
然后进一步对分析传统的时间管理观念,耗时因素分析,在时间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并剖析人们对时间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时间增加和备忘录、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排列优先顺序以追求效率、以重要性为导向,价值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最后向我们介绍了提高个人成效的六大方法,并结合人们的工作实际,从一些细节方面提出提高时间管理效率的方法。
我觉得我的工作经常忙得晕头转,但忙了一天却觉得自己只做了很少事情。学习了“时间管理”我觉得我学到最重要的有:
做事一定要有优先顺序,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抓最核心、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抓鸡毛蒜皮的事情,这样才能尽快把工作做好。比如在过合同审核流程时,最重要先把合同审核好,并提取底价单,售后备查表和底价单归档等相对不重要的事可以等到空闲或下班后再处理。这样就可以合同审核流程变成A类事件。
对任务的每一个部分,都要明确预期结果和时间限期,计划越具体、越详实,任务落实起来就越实际,处理起来就越有条理。计划越详细越好,最好是详细到大家都能够听明白,简洁到大家都能够听懂,不会产生歧异,所以在详细和简洁之间,要求得一个平衡。计划要做得很详细,同时要充分沟通,然后一步一步实施。完成以后要进行奖励,当然在执行的中间要进行检查和监督。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但要意识到时间很重要,要去抓点点滴滴的时间,要注意做事情的数量和速度,同时还要追求价值,要多、快、好、省。
第四篇:身边的故事 最为感动人
身边的故事 最为感动人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老师;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在我们东燕幼儿园里有许多爱岗敬业的好老师,她们共同肩负起神圣的责任,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互帮互助,形成有朝气、有凝聚力的团队,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下,终于顺利通过了省优质园的验收。
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有困惑、有失误、有收获更有感动。想起那仅仅两个月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全新的幼儿园,记得暑假后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幼儿园还正当在搭建以及装修,十月份才能搬进去使用。验收原计划是在十二月份左右,出乎意料的是一下子提前到了十月份底,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时间短任务重,幼儿园无论是园所环境方面,还是硬件设施、保教队伍方面,和省优质园的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压力就是动力,王园长带领我们全园教职工,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全身心投入于这次验收活动的准备工作中。
我们结合幼儿园的民间特色,在家设计环境版块,通过交流整改,设计方案。我们放弃了周末休息的机会,为创建省优质园做努力。在我们园长的带领下,全园上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的热潮中连续奋战。从那一刻起,我们真正走上了这条艰难的创建之路。
一个幼儿园就好比一个大家庭,每个班级就好比一个小家庭。我们知道环境是特别重要的,理想的活动环境应该是静态与动态并重,美化和内涵兼备。为此,我们加班加点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大环境小环境的布置。大环境是由我们的园领导统一设计的,在各班的室内小环境中,我们各班老师也很积极的设计与教学有关的主题板块,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参与环境创设,使幼儿从环境的观察者成为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习着,在健康、舒适、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快乐成长着。我们靠我们集体的智慧,虚心向姐妹园学习,向支教老师请教,发挥教师的最大潜能,使得园环境更加完美。
档案资料的整理也是一项巨大的任务,我们资料组成员要做好班级的环境创设还要做好档案资料。在王园长和徐园长的正确指引下,我们从档案中查漏补缺,抠字眼,改数字,档案翻了一遍又一遍,白天事情太多,要布置环境,我们就放在晚上排查,或者能带回家的就拿回去加着干。所有的一切用一句话说就是“恨不得把一个人分成几个人来用”,上楼梯都是一步两台,走路是连蹦带跑,真的是屁股从来都没有挨过板凳,但我们无怨无悔。资料终于做得差不多了,最后两位园长依据评估标准反复琢磨、推敲到目录的制定,再到一份份的资料进盒子,这个过程不是用简单的辛苦或者劳累可以代替的。看着满满一柜子的档案资料,那可是一字一句书写出来的,一张一张的纸装订成册的,一份一份的资料累积起来的,更是我们大家一滴一滴的汗水凝结而成的。
大家在迎接验收的这些日子中不顾休息、不怕脏、不怕累,按照园领导的部署进行环境创设,制定教学计划、装订档案、整理材料等。虽然一天忙下来大家已是腰酸背痛,一直要很晚才回家,但是第二天都能准时上班;在这过程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刘海娟老师,身怀六甲,还在坚持和大家一起努力,因为她知道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时间紧迫啊。尽管非常疲惫,可她从不言语、坚持工作,硬挺着做好每一件事情。全园上下风雨同舟,工作措施更实,效率更高,满满的行囊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点滴有形的创建成果,更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以及持久不衰的工作动力。
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者,那就是后勤食堂人员,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因为我们老师要加班,所以他们上午要为孩子们做好可口的饭菜,下午要洗碗打扫卫生,晚上又要为我们老师准备饭菜,等我们吃完后他们又要重新打扫。这无形中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因为他们只有三个人。吃饭时我对黄保英老师说:“这么晚,你们还要为我们做饭,实在是太辛苦了!”她却笑呵呵地说:“你们在班上,白天既要带孩子又要布置环境,晚上又要加班很晚,你们才是最辛苦的。我们这点算不了什么。”我听了这番话后,心里暖洋洋的,是啊,大家都是辛苦的,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大家都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当然我们这次的创建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记得我们搬新家的时候,那是国庆节后的第一天,我们必须将所有的物品从原来的旧教学楼搬至新教学楼,可是我们每个班只有两位老师,关键还有那么多的一群小不点,我们要顾及孩子的安全又要做好搬迁工作。家长得知后,个个主动帮忙,比较重的物品,他们就自由组合,在炎炎的夏天,头顶着烈日,满头大汗,衣服被汗水浸湿了,可是他们没有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哪怕是喝一口水。终于搬完了,他们没有说一句累,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一幕让我深深的为之感动。在送走了省级幼儿园评估验收领导小组成员的那一刻,说实话,腿好软,好想就地躺下去,可是我们都依旧坚持着,坚持着……因为我们听到评估组专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就是最好的结果,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创建过程是锻炼人的过程,是提高的过程。俗话说的好“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集体,离不开团队的力量。虽然创优工作已圆满结束,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也不能因此而松懈,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提高自我,团结一心,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第五篇:我身边的老师感动了我
我身边的老师感动了我
丁曰霞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可爱的孩子们步入小学融入了新的集体,我们一年级的教师也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小集体。在我们这间可称为“斗室”的小小办公室里,有两位自谦为“老太太”的老教师和六位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一个学期的融洽相处,老师们之间亲人般互相呵护、互相帮助的暖暖情意和勤奋好学、一丝不苟的教研态度深深感动了我。
温馨、和谐是我们办公室的主基调。每天清晨,在彼此的亲切问候中开始每天繁忙的工作;暖水瓶空了,总有人及时打满;地面脏了,总有人主动清理;下课了,总有一杯凉的刚好的开水等在桌上;教一年级,嗓子发炎是家常便饭,每当这时,杯中总会多出一枚绽放的胖大海或金银花;班级管理中遇到难题了,总有老师们抛出的锦囊妙计来相助;有烦心事了,也总有人在耳边耐心的开导,直到心情晴朗。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小家庭里,老师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让原本辛苦的工作多出了许多的快乐与甜蜜。
更让我感动得还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学习与教研态度。远程研修中,徐老师和薛老师虽然年龄较大,但她们的学习热情丝毫不逊于我们年轻教师:发帖、跟帖评论、作业,每一项都一丝不苟。在两位老师的带动下,其他老师更不甘于落后。远程研修的一段时间里,无论什么时间走进办公室,看到的都是老师们坐在电脑前时而凝神沉思,时而手指在键盘上快活的飞舞。平日里,大家讨论、交流最多的也是教学工作。谁遇到问题了,抛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你一言,我一语,往往妙语连珠,有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最后总能够得出最佳结论。
一学期的时光在同事们的关爱、帮助、激励下悄悄溜走。我所能记录下的只是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在这些点点滴滴中,我收获了友情、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感动。真诚的说一声谢谢,愿时光永远在这温馨的空气里穿梭,愿我亲爱的同事们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