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基层工作经历的说明
关于基层工作经历的说明
一、基层工作经历的界定
根据法律,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基层工作经历指的是18岁及以后参加工作的经历。
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视同为党政机关),各级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这里所称的“县级及以下机关”指的是县或乡镇所辖机关及中央直管或省级直管部门的县级机关,并非指单位的行政级别(比如市农业局的行政级别为县处级,但其为市辖机关,属市级机关,而非县级机关。
基层工作经历特指在中国基层工作的经历,在境外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均不算为基层工作经历。
普通招生计划的大中专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实践,不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已经离校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这里的单位指独立单位,内设机构不属独立单位)工作的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二、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材料
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凭注明工作起止时间的相关证明(劳动合同、辞职证明、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书、同意报考证明等)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还需提供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证明。
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凭工作协议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
已经离校尚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凭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
到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凭劳动合同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注:本处所称的“劳动合同”指的是合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合法劳动合同应具备的主要条款有: 1.用人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只要具备上述9项条款的劳动合同,即可视为合法劳动合同,不必经过劳动部门认证,不必按照劳动部门的合同样本格式设计(即:具备以上9项条款的劳动合同,即使是手写的,也予认可。以上9项条款有时是在合同或者其他证明材料里分开表述,如保险有单独的保险单,也予以认可)。虽不完全具备上述9项条款但经过劳动部门认证的劳动合同,视为合法劳动合同。
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凭营业执照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
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凭本人户籍所在地的劳动服务站(所)出具的灵活就业证明材料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
在村(社区)组织中任职的人员,由乡(镇、街道)党委或政府单位出具证明材料。
第二篇:基层工作经历如何界定
基层工作经历如何界定
根据法律,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基层工作经历指的是18岁(含)以后参加工作的经历,此经历与学历条件无关。
具体来说,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及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视同为党政机关),各级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或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注意,此处所指“各级”国有企事业单位,已经明示不再区分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也就是说,省、州两级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属于基层工作经历)。特别地,普通招生计划的大中专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实践,不视为基层工作经历(这里的大中专生,特指普通招生计划的大中专生,在职攻读的成人教育学历不在此条限制范围内。如为成人教育学历,其在职期间的读书经历不影响其基层工作经历的时间计算。即:成人教育在职期间无论是否参与读书,其符合基层工作经历的工作时间视为有效的基层工作经历)。
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部队团及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这个工作经历与人员身份无关,只看单位级别。所以无论是服役人员还是文职人员,只要在团及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团以上单位工作的经历,不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报考人员为近三年来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 1
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其基层服务经历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部分定向招考的职位对基层机关公务员(含参公管理人员,下同)要求具有5年以上基层机关工作经验,这类职位要求机关公务员工作经验不能中断,同时要求任公务员(包括试用期公务员)的时间为2007年4月(含)以前。
基层工作时间精确到月,自工作月份起算,根据劳动法,工作当月即开始计薪,故工作当月计算为工作时间,截止时间为报名起始月。基层工作经历时间可以累加计算。
例1:2011年4月30日参加工作至2012年3月1日解聘的人员,算工作了12个月,视为有1年工作经历;而2011年5月1日参加工作至2012年2月28日解聘的人员,仅算工作了10个月,不视为有1年工作经历。
例2:A君,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甲公司工作(算3个月);2006年9月至2007年5月在乙公司工作(算9个月);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在省级事业单位工作(算12个月),中间间断时间在家休养。只要A君能提供以上三个单位的基层工作时间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可以累加计算,即24个月,满足2年基层工作经历。
在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员,凭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当月起算。
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中央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人员,凭服务地主管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当月起算。
到基层特定公益岗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初次就业的人员,凭工作协议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协议约定的起始月份起算。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视同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凭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报到当月起算。
到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单位工作的人员,凭劳动合同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以劳动合同约定的起始月份起算(该劳动合同的起始月份应晚于毕业时间,在读期间内的工作即使签定过劳动合同,也只属于社会实践,不计算为基层经历时间)。
自主创业并办理工商注册手续的人员,凭营业执照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自营业执照颁发时间算起。
以灵活就业形式初次就业人员,凭各级劳动部门签章同意的《灵活就业登记表》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登记灵活就业并经审批确认的起始月份起算。
村(社区)干部凭乡镇(街道)党委或政府出具的证明材料证明其基层工作经历,其基层工作经历时间从工作或报到当月起算。
第三篇:基层工作经历证明
基层工作经历证明
云南省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
兹有xiexiebang同志,年月日起至年月日在工作。
我单位的性质为:(机关、事业、企业、其他)。
我单位的行政级别为:(省级、州级、县级、乡级,不属机关、事业或国企单位)。
此证明情况属实。
证明人:好范文
联系电话:
证明单位名称(章)
年月日
第四篇:基层工作经历证明材料
证明一
***,男(或女),汉族,****年**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大学****专业),现任******。****年**月至****年**月,任*********(乡镇工作满两年)。
特此证明。
中共*州市***党委(或党工委)
20**年*月*日
镇街主要负责人意见:
组织部分管部长意见:
证明二
***,男(或女),汉族,****年**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大学****专业),现任******。****年**月起至今,在*********工作(现工作单位满一年)。
特此证明。
*******(单位)
20**年*月*日
证明三
证明***,男(或女),汉族,****年**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大学****专业)。***年**月至****年**月,任*********,***年**月至今,任**********。
同意报考省(市)直机关。
特此证明。
中共*州市委组织部
2009年2月*日
分管部长意见:
以下为您推荐更多有关工作证明:
单位工作证明
第五篇:基层工作经历证明材料
证明一
***,男(或女),汉族,****年**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大学****专业),现任******。****年**月至****年**月,任*********(乡镇工作满两年)。
特此证明。
中共*州市***党委(或党工委)
20**年*月*日
镇街主要负责人意见:
组织部分管部长意见:
证明二
***,男(或女),汉族,****年**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大学****专业),现任******。****年**月起至今,在*********工作(现工作单位满一年)。
特此证明。
*******(单位)
20**年*月*日
证明三
证明***,男(或女),汉族,****年**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大学****专业)。***年**月至****年**月,任*********,***年**月至今,任**********。
同意报考省(市)直机关。
特此证明。
中共*州市委组织部
XX年2月*日
分管部长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