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许家湖三小 李乾霞 第四组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设想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收看教师制作的《战争中的儿童》专题片。内容包括战争中涌现的著名的小英雄的故事,现代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悲惨的生活等。以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本单元的专题,激发他们学习本组课文的欲望。
二、教学建议
(一)《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
两篇课文都是讲的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可以整合起来上成一个专题《战争中的小英雄》。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更多的书,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小英雄。这两篇文章虽然都很长,但是很通俗易懂。这样的故事也很能吸引学生,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两篇课文都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夜莺的歌声》中有写句子含义比较深,需要学生读进去,联系全文才能理解,可让学生把这类句子都找出来一起体会。这一课开头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这个问题不可讲得过深过细,让学生对比着多读这几个自然段,感受文章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特点。
接下来的学习就更具有个性特点,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
推荐文章:《撒尿小男孩》《鸡毛信》《王二小》《马背上的小红军》《珍贵的教科书》等
推荐书目:《红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保卫延安》《小兵张嘎》《安妮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读之催人泪下。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
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一课的教学和语文园地的“小小新闻发布会”结合起来,课前布置学生从报纸、电视上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战争硝烟地区的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和工作状况。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教学本课时,要把“情”贯穿始终。开课,可设置情境,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配以一些战争带来灾害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情感。在读课文时,则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心情,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为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世界上总是战争,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样能调动学生自身体验来理解文本,内化情感,深刻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诗歌鲜明地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企盼,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世界上目前仍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生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激起学生对这些地区和儿童的关注和同情,激起对战争的反对情绪,激发渴望世界和平的心愿。在此基础上,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以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感情,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可组织一些段落的配乐朗诵,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传达诗歌的情感、韵味。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些小节或诗句,熟读成诵,并摘抄下来。
学习这首诗歌的同时组织学生认真读“阅读链接”的《儿童和平条约》,从不同的语言形式感受呼唤和平的共同的心声。
三、拓展活动
本组课文学习的结束应该是孩子们走向另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的开始。本组的学习激起的是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留下的是无尽的思考。对战争与和平这个重大的问题,孩子们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新的体验,孩子们或许有一些自己的心声要通过多种形式表达。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让孩子把学习的感受尽情抒发。可以唱一唱有关的歌曲,看一看有关的电影、电视。可以演一演小英雄的故事,可以给仍处在战乱中的小朋友写封信,可以办一期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小报,可以做一个“战争与和平”的专题采访„„让孩子们在这些语文活动中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并进一步坚定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3.难点“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二、合作学习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体态小巧玲珑,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
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搭拉:向下垂。
2.简介时代背景,初读课文。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三、品读体验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 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3.造句即便„„也„„ 4.抄写人物动态的句子。板书设计
歌声 诱敌上钩
歌声 巧传情报
夜莺的歌声 协助歼敌 成功脱身
歌声 投入新的战斗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与、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深刻含义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并发出得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2)、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争。
(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战争中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3、看到这些场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4、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命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5、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特别指导“凯、姨、健、康、罪”等字。(3)、联系字典理解词语意思。凯旋:战胜归来。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这里指战火还充满着一些地区。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牺牲:为正义舍弃自己的生命。
贡献:把自己的财物、才智等不计回报地献给国家或公众。健康: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灵柩: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三、品读体验
1、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2、集体交流。教学步骤,师相机引导。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望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怎么想?
(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花语,他心情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特别是划线部分该用怎样的心情读。(3)、反复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他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①朗读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面对划线部分的内容,你心情怎样?又该用怎样的感情读。④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
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①哪些同学对这段话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感受。②“本来„„却被 ”,说说这句话意思。
③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集体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素质。”
④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保卫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爸爸,集体读二、三、四自然段。
过渡:雷利写信给秘书长仅仅是为了缅怀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3、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让学生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最难理解,请用“——”线画出来。
4、引导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①出示战争中被威胁的儿童的课件。②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③结合收集的资料,举出事例,请你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理解。④指导感情朗读,特别是划线部分。
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只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妖嫩的“和平之花”。
5、出示难民儿童画面及资料,让学生小声读一读。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6、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7、师总结: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不幸,此时,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联系自己实际谈)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呼吁。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边读边体会作者情感,用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你们和平的期盼,也感受到你们对和平也充满爱,请大家跟着音乐,唱一唱“让世界充满爱”这道歌曲。
3、同学们行动起来,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板书设计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和平!和平!和平!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
语文园地四
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三课时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2.同桌交流。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第二篇:语文三四单元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三四单元教材通研
第三组
大自然的启示
一、本组教材有哪些特点
本组教材为科普性文章,教材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共编排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综合性学习和一个语文天地。在前几册所学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课文基础上进行拓展,并赋予新的内涵。其中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和前两组教材不同的是另安排了一个指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现象并从中发现或得到启示等内容的综合性学习。
二、教学本组教材应该要完成哪些任务?
1.认识30字生字,会写26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朗读课文,理解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三、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朗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开展综合性学习,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
四、本组教材为科普性文章,教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合理整合和安排本组的教学内容?
1.联系以前所学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在教学内容上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可以把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课文学习中的心得以展示台的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出来。展示台教学时不必局限于课文中的三个例子,可引导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开发出更多的活动内容,创造更多的活动形式。
2.要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3.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重在激发兴趣。充分肯定他们的发现,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
4.充分利用课文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见闻。激发探究大自 然的规律的兴趣。
5.本组教材在“我的发现”中添加了对比有副词和没有副词的句子,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放到相应的课文中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体会并总结归纳副词的作用。
6.本组多篇课文涉及到一些科学常识,但在课上,不要对这些科学常识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要切合实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成语文课而不是自然常识课。
7.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要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性文章,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相应的科普知识,以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8.综合性学习应该贯穿全组的教学,从第一课教学就开始布置,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9.根据本组课文选编的目的和课标对中年段的要求,在教学中并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可以读全文扣住课题归纳,也可以联系课文重点句子来归纳等。自然之道
一、本篇课文的选编意图是什么?
《自然之道》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选编本篇文章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针对教材选编意图,我们应当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应放在哪里?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企图、情愿、蠢事、返回、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本文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这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遵循什么思路? 根据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以下教学思路供老师们参考:
(一)预习探究:自主预习,自由朗读。运用已获得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二)合作交流:学生小组交流预习收获后,老师通过检查、交流、讨论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疑惑。
(三)品读体验:突出重点,精读研讨,感情朗读,结合具体的语境交流,指导学生从中受到启示。
(四)巩固延伸:回顾小结,布置综合性学习活动。
四、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重点、难点呢?
1.可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读整篇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再一部分一部分细读,了解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最后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抓住一些关键句子,如:“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向导的话等,引入重点段落3至5自然段的学习。
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探出、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等重点词语,结合上下文,想想幼龟这样做的原因。
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可将向导的行为和“我们”的举止进行对比,并结合“泡泡语”中的内容,抓住描写向导态度的词语“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等以及向导的语言来理解向导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的。从而得到启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五、如何处理课后题三?
1.根据课文内容。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描写的场景,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向导的思想感情。2.句子对比。
如: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对比读,并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一、《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它的显著特点是运用数字等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祸河但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方案。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难点应放在哪里? 1.认识“侵、蚀、祸”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本文的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可参考以下步骤来进行教学:
1.预习探究:揭示课题,初读全文,提出疑问。
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师生共同抓住重点问题,如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
2.合作交流:默读课文,思考重点问题,小组交流。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圈点勾画,批注感受,再在小组内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小组内了解情况。
3.品读体验:全班交流,读中点拨,解决问题。
品读中可围绕重点问题: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来理解课文。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原因,二是社会原因,就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而泥沙问题又是核心问题。重点理解社会原因,通过图片、图示等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在这环节可让学生畅谈从文中受到的启示,如: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等。在畅谈启示、交流问题,朗读重点段落中,激发环保意识与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4.巩固延伸:①小结学法,延伸探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本课所采取的方法,如:以各种读为手段,以疑问为线索展开。②布置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四、课后资料袋内容如何处理? 可结合最后一段,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结合资料袋内容,激发学生“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可 在父母的帮助下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
蝙蝠和雷达
一、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很强,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写科学家的三次试验,第三部分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从而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放在哪里?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3.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重点、难点是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在本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课可以引导学生读全文扣住课题归纳,也可以联系课文重点句子归纳,如:“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尽量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概括,但也不果急于求成。
四、在教学中用什么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本文的重难点的突破可以抓住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选用多种学习方法,教学时可大胆放手并善于组织调控,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用填空法或填表法、画图法等,还可以创设“仿生学科普知识展览”的情境,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介绍,使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与口语交际整合起来,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来学习。
第一步如: 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表格。了解科学家对蝙蝠的三次试验。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先在小组交流,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读读课文,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再介绍。
第二步: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第三步:提问: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之间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七、八自然段,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可以用图示法,来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第四步:出示课后第三题: 填空,来看图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五、资料袋的内容如何处理最恰当?
课后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可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前作为资料来阅读,或在学习了本课后,来补充仿生学知识,了解人们由自然界中某些生物的奇特构造、功能得到启示并模仿,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2※大自然的启示
一、本组最后一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本篇文章也是本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文章既有课题又有小标题。包揽了本组的两方面启示。《“打扫”森林》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会好心办坏事,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老师》虽短小却充满趣味,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二、根据本课特点,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重难点: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本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不要把研究蜻蜓、鲸等身体结构此类型的问题深究不止,而应体现阅读教学的特点,注重积累感悟。教学中引导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学生通过读书、交流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怎样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 课的教学可以结合本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一)熟读课文,自主学习:(根据预习提纲:
1、自由读书,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每篇短文说了什么主要内容,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读读:自由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认读。2.说说:默读课文后,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3.自主学习: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二)交流收获
交流的重点是以下两个方面:(要注意:交流与读书要结合起来,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要把文本学习与课外资料交流结合起来)重点之一:交流感受深的语句,交谈受到的启示。如:“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可采用结合上下文,画生物链示意图等方式理解。
重点之二: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可以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如结合“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交流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学完课文后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或“展示台”,集中展示交流相关资料,畅谈受到的启发。
(三)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推荐有关仿生学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激励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继续 落实好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语文园地三
一、口语交际、习作如何教学?
1.本次口语交际、习作没有分开安排,整合在一起,与本组的综合性学习紧密相结合,因为在本组教材的学习中,对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了解,所以可以“学习成果汇报会”的形式,要求学生充分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说说自己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2.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或讲述一些这方面有趣事例,导入习作。
3.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4.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5.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二、“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如何进行教学?(一)我的发现
1.读一读,自己悟一悟。2.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在朗读时,引导学生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3.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在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举类似的例子。(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2.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3.多种形式积累: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4.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展示台如何进行教学?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个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栏目等,形式自定。2.行动,筹备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各小组小组长的作用。3.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鼓励。第四单元
战争与和平
一、本组教材设计的内容和意图是什么?
本组教材围绕着“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编选了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讲的是战争年代机智勇敢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少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来呼吁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3.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能力。4.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本单元有两篇课文篇幅较长,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长文短教? 对于本单元的两篇篇幅较长的课文不必要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深挖细读,《夜莺的歌声》是讲读课文,不但篇幅很长而且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引导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对于这一点后面还要详说)。《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但是文字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抓住重点部分多读,结合《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体会比喻句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然后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并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五、在我们这样和平的国家,现在的孩子离战争比较遥远,如何进行本单元的教学?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教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进战争,进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和平的呼唤。具体提出以下教学设想: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作品。
夜莺的歌声
一、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提出以下设想仅供参考)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交流读后印象(机智勇敢)精读课文
1.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2.学生边读边找出相关句子。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德国官兵看见他这样说、这样做会怎么想。先自读下列句子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3.交流讨论方法。
逐句讨论交流。讨论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边做动作边朗读。(附:句子的解析如下,供参考。
①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②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③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谩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④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学夜莺唱,学杜鹃叫”,以便后来他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⑤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带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小夜莺的答话是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叙述的重点,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相间,颇有童味,加上小夜莺一系列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在这些言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⑥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同时还告诉我们文中叙述的故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巧遇。小夜莺在村口放哨这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则是他和敌人进行斗争的特殊方式。这样我们对“小夜莺”就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五、本课在写作手法上用了首尾呼应地方法,对于这一点如何处理? 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这个问题不必讲的过深过细。让学生多读这几个自然段,感受文章以夜莺的歌声开篇,再以夜莺的歌声结束,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六、如何进行本课的拓展?
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的文章:《撒尿小男孩》等
14※ 小英雄雨来
一、本课的内容及设计意图是什么?
本篇课文讲的是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掩护革命干部机制的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较快的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复述课文。
3.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4.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四、本课是略读课文而且篇幅较长教学时如何把握?
教学本课时,每部分的内容不需深挖,只抓住重点的段落多读,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能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能简单复述这个故事。(关于小标题有如下设想,仅供参考)可以让学生概括内容加,如: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勇斗鬼子。⑤宁死不屈。⑥机智逃生。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语句作为小标题,如:①望着妈妈笑。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③把缸挪到原地。④什么也没看见。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感情强烈,包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文章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1.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2.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表达维护和平的情感
四、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2.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五、课文以书信的形式,语言感人肺腑,意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如何进行本课的教学?
可以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然后让孩子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封信的内容,理清叙述顺序: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发出呼吁。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讨论交流等手段,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爸爸张着嘴的,仿佛在呼唤什么”可以让学生想象,爸爸在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又如“但是世界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可以补充一些材料,可以是数据材料(以下材料供参)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补充一些真实的可信的音像: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对于重点句子的理解见教学用书87、88 页。另外,关于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是:潘基文,韩国)
六、本课如何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给仍处在战争中的孩子写封信。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一、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体裁比较特殊,它是一首诗歌。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富有韵律感和饱含强烈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强烈渴盼,以及对战争的极度憎恶。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和给人类特别是孩子造成伤害,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如何进行本课的教学?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有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有关的录像片。
2.本诗的教学,不宜逐词逐句讲解,可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材料,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的平民百姓、妇女儿童生活状况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为理解诗歌的意思作铺垫。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表达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心愿。
3.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朗读指导,一是要注意将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读、想想、说说、读读。如第一节,在读的基础上,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战后是什么情景,想象后说一说: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说后再读。二是要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4.课后“阅读链接”,安排了“儿童和平条约”。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可在本课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诵读“儿童和平条约”,以进一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
五、如何进行本课的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可以唱有关的歌曲,推荐有关的电影,可以办一期“战争与和平”的小报,来呼吁维护世界和平。
语文园地四
一、对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如何操作? 1.口语交际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和搜集天下大小事,是训练搜集材料能力的继续;二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是通过组织发布新闻和评议新闻的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非常广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话可说的机会。教学时,可先布置学生去广泛搜集新闻,然后创设情景,召开“新闻发布会”。学生发布新闻时,一是要帮助学生把新闻讲清楚、讲明白,二是要组织学生互听、互问、互评。最后,评出“头条新闻”、“最佳新闻”、“热点新闻”„„评价时,要从儿童关注的热点,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评出他们真正喜爱的新闻。2.习作
经过了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战争与和平”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本次习作训练,紧扣本组的专题,编排了一次看图写文。指导学生习作时,可先指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回顾了解到的战争情景,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影视等传媒,把学生引入战火纷飞的年代。然后出示照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接着以图中废墟中的孩子为重点,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想象:这个小孩的外貌、年龄,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未来的命运等。最后,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3.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安排了4个比喻句,要求学生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带点的部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编排的意图,一是照应本组的语文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了解比喻句的特点。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带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情感。(前三句在前面学习课文时已经提到过)再由此发散开去,从课内外的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交流一下理解这些句子的方法。
关于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教师点到即可,不要过多讲解。4.日积月累
本次“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可先让学生查找这些成语故事,再召开一次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会,让学生在讲故事中理解和记住这些成语。(下面成语的意思供参考)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般都说“知己知彼”,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声东击西:声,声张,宣布出来。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唐·杜佑《通典·兵典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看见东晋军队布阵整齐,“望八公山,草木皆人形”,非常惧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风声鹤唳:唳:鹤叫。《晋书·谢玄传》记载,北方的秦王苻坚带兵来攻打东晋王朝,在安徽淝水一带,被晋军打得大败,往回逃的路上听到风声鹤叫,都以为是晋军来追击他们。后来就用“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5.宽带网
本次“宽带网”围绕本组专题“战争与和平”,列举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这是本组课文学习后的拓展和延伸。教学时,要开辟活动的空间,给足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缅怀那些为消灭战争、保护和平而战的英雄,激发学生从小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意识地突出本组专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 中“口语交际” 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本组的四篇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灰雀》、《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对话。
3.在对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7.学会通过事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34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本组教材用12—14课时。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五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且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在教学本组教材时,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正确读写5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4、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
5、“习作” 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0个生字、会认36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让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拍案叫绝;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中,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习作”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日积月累”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展示台”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本组教材用15-17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东方之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6、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7个生字、正确读写44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3—15课时。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篇课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课文,《好汉查理》为略读课文。
课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下获得了成功;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自称“好汉” 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小女孩的同时,也改正自己的缺点。一个“爱” 字贯穿全组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问处处洋溢着人间真情。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课文中有所涉及,但本单元内容有所扩展,内涵更加丰富。从爱家人到爱朋友、爱同学、爱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都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内容。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的关爱主题下,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涵着“信任与理解” 的思想。
本单元的各个环节的教学都体现了爱的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能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感情。例如,导语告诉学生: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所选课文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爱的故事;口语交际也是通过夸奖身边的同学来表达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围绕专题组织教学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会写41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正确读写5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我们献出自己的爱,生活一定会变得更美好。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第四篇:语文第六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关爱他人”这个主题,选编了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6”选了几组词语的反义关系,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故事《窗前的气球》,让学生懂得对别人要时时关心的道理;故事《假如》,让培养学生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故事《日记两则》、让学生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培养写日记的兴;《古诗两首》,让学生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忧伤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懂得珍惜友情,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
三、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含义和道理。
3、激发、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和愿望,把自己要说的话有条理地连起来并写出来。
四、课时安排:
识字6
2课时 窗前的气球
2课时 假如
2课时 日记两则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语文园地
4课时
识字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9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树立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识字学习、流利地朗读学习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为主学习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讲一讲平时看到的认为美的或丑恶现象的小例子。
2、引导归纳,谈话导入
二、朗读课文
1、小组内初读感知
⑴自读课文,组内圈出生字学一学
⑵朗读展示,把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同伴听。正音,评议
⑶引读课文感受词语的意思及反义词的特点
2、小组之间再读入情
(1)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讲讲身边助人为乐的人和事。
(3)朗读单元引言
三、小组比赛学习生字
1、小黑板出示相关词语,认读正音
2、小组自学要求认识的字
(1)组内自学生字的拼音并互相指读
(2)组内学习生字的笔顺并书空,不会的或拿不准的做标记(3)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3、教师教学学生不准确的笔顺的生字
四、熟读课文,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复习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评议纠正
2、多种形式读词语
3、读其他生字
4、组词,扩展说话
二、诵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1、同桌读
2、自由选择伙伴读
3、读给伙伴听
4、自己小声读边读边品位课文的思想和韵味
三、指导写字
1、结合范写,观察字形
2、描红,临写
3、展示,评议,四、扩展活动
收集反义词,试着组成几句对子。教学反思:
窗前的气球
教学目标:
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
4.懂得珍惜友情,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课前准备:课件、识字卡片、关爱他人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并揭题
(一)师: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爱心》让我们的心中怀着那份浓浓的爱,进入今天的课文学习。
(二)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写会写的字。齐读课题。
(三)师:窗前的气球代表着怎么样的爱呢?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静听。
(二)组内学生自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出认识的生字。
(三)生字识记
1.出示生字卡片,利用拼音读准字音。
2.选其中的几个生字,给它们组组词。
3.你觉得哪个字最好记?你是怎样记住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4.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想办法记住它,然后告诉全班同学。
5.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同桌互抽识字卡片认记;听音辨字;换境认记等)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一)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二)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请同学帮你评一评。
(三)男、女生接读课文,读完后简单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一)出示生字新词,认读巩固。
(二)学生观察各个生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字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些什么。
老师相机点拨,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户:独体字,点在竖中线上,方框要写得扁,最后一笔竖撇要立起来。
亚:中间是两竖,两边的点和撇要向上。
周:中间的上面是“土”,不是“士”。
病:介绍病字旁的写法:一点居中央,一横略上扬,一撇长长的,一点低着头,一提向上方。
(三)学生跟写、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一)出示课后习题“读读写写”中的句子,齐读。
(二)比较“可爱的”、“高兴地”:“的”、“地”读音相同,字不一样,“的”后跟的一般是东西,“地”后跟的一般是动作。
(三)联系生活,选择“可爱的”或“高兴地”说一句话。
(四)把句子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小组合作、探讨
问题:科利亚为什么不能和小伙伴玩耍?他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 小组学习方法:
1.小组内自由读课文找答案 2.小组内总结
3.把找到的答案读给组内成员听 4.小组展示:
三、教师点拨:
(一)体会“孤单、寂寞”
1.请你细细地读这两段话,文章中的哪一句话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了科利亚的“孤单、寂寞”呢?找出句子读一读。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填空:科利亚想到以前课余、午休时_______,_________,而现在_______,所以他感到孤单、寂寞。
(指名多生回答,拓宽学生视野,在联系中深刻体会“孤单、寂寞”。)
3.师生接读第二段。
(二)音乐渲染,感情朗读
1.病中的科利亚是那么地孤单、寂寞,那就请你自己先读读这两段话,把他的孤单、寂寞表达出来吧!
2.指名两生配乐读。
3.配乐齐读。
(三)观察插图,体会心情的转变
就在科利亚感觉真没意思的时候,忽然,一只红气球出现在他的窗前,他仔细一看,然后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出示图片)
1、能看着图片中科利亚的表情,来说说此时他的心情吗?(板书:高兴、快乐)
2.交流。
出示填空:因为科利亚知道(看见)
______________,所以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指名多生回答,从不同角度理解心情变化的原因)
3.科利亚猜对了吗?这会不会只是一只偶然飘过他窗前的气球呢?
四人小组讨论,在文章中找依据。
交流。
出示填空:窗前的气球______________,代表着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并上台板书。
5.教师依据学生的板书,进行激情小结,升华情感。
6.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三——五段,体会科利亚的高兴心情。
四.编写小诗,积淀情感
(一)编写诗歌,归纳课文内容
1.(出示小诗)四人小组合作编写
病房有个_________,谁也不能_______。
躺____,望_____,________想回家。
科利亚,别难过,你的同学有办法。
________,飘来啦,祝你_______________!
2.小组汇报交流
(二)出示完整小诗,全体学生感情朗读
病房有个科利亚,谁也不能来看他。
静静躺,呆呆望,孤孤单单想回家。
科利亚,别难过,你的同学有办法。
红气球,飘来啦,祝你快快康复早回家!
(三)总结升华,情感深化
有了同学们的问候和祝福,有了那只可爱的气球的陪伴,相信科利亚一定能早日回到大家的身边。
五.拓展性作业
(一)如果你是科利亚的同学,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去探望他?
(二)课后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演一演这个感人的故事。
(三)在你的身上,一定也发生过类似很感人的事,和老师、同学说一说吧!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同学团结友爱的快乐,也体会到了同学友谊的珍贵。让我们都来关爱他人,献出爱心,使我们的集体永远成为一个温暖的家!
假如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
1故事导入课题: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马良得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
3、板书课题:《
23、假如》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课件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小组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组内齐读课文。
3、组内互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3、分组学习
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5、交流自学情况、感悟句子
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课件出示句子)
7、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B、多种形式朗读。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扩展活动
小组讨论: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板书设计:
太阳
23、假如
画 谷粒
一双好腿
„„ 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合作意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日记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规范写日记的格式。
4、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继续培养写日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贵州所在地,了解那的一些情况。
2、准备生字卡和相应的一些课件。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己读课文划出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认识生字。
(常规读文识字法)
四、流利读文,熟识生字。
五、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六、巩固生字,写字指导。
1、巩固13 个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小组内自读自悟,探究发现,朗读深悟。
1、自读自悟,自己有什么发现。
2、把自己的发现与感悟,与小组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点播导思,感悟朗读。
(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汇报
1、“我”做了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2、“我”的梦没实现的心情读出来。
3、引导体会二则日记,“我”的心情并指导朗读,并相机出示课件,帮助感悟。)
4、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三、延伸拓展
1、出示日记格式,规范日记写法。
2、指导学生按正确格式写日记。
3、组织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日记。
四、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我
梦想白纱裙—妈妈不给买—不让妈妈买
(喜欢)
(生气)
(高兴)教学反思: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关心有困难的人,也了解了日记的格式,并激发了学生的写日记热情。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偶鬓衰六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情感目标: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课件)
2、介绍背景。(出示课件)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4、据题质疑:
⑴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副板书,并梳理归纳)㈡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⒈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⒉检查反馈:(课件)
⑴①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②齐读生字新词。
⑵①指名读诗②范读(出示课件),生画节奏
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㈢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⒈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
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板书:少小、老大、音无改、鬓毛衰)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
生1: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
生2: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以上问题让其他生来回答)
(5)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会读,还会思考。那么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6)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⒉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运用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行诗的?
生:(试说:我是抓住„„。师补充口头提问:客在这里指谁?[结合看图]何处是什么意思?谁再来说说?)
师:幻想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
生:(略)
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3)指导朗读古诗
3、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
(指名讲,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思乡)
⑶小结:是啊,“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⑷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挖掘课程,欣赏佳作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
(出示课件,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㈣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学得真起劲,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
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与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1、(1)分角色试练表演。(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⑶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2、齐背古诗,并边背边想象情景。
㈤示范指导,培养习惯
1、让生找出本诗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确书写。
2、出示课件中的生字书写顺序,师边讲解。
3、学生试写(每个生字各写2个),师巡视,生写后互检。
三、自主选择,培养能力。(任选一题)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拔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题。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2005年4月14日(8周四上午)
反思:
1、渗透学法:从扶到半扶,学会自学。
2、创设情境:激发想像,融入诗境。
3、开发课程:立足课程,拓展延伸。
4、理解表演:引导合作,再现诗意。
5、尊重个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语文园地六
教学要求
1、发现汉字结构特点。
2、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3、积累词组。
4、学会填标点。
5、朗读儿歌。
6、口语交际。
7、才艺展示。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形同音不同的特点。
2、感受情境,填写标点。
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献爱心的思想与行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爱的奉献》的歌曲磁带,画面。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别字形
1、出示生字,学生拼读,朗读词语。
2、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3、学生仿照例子写一写。
4、教师擂台读
5、学生结合此特点想想还有哪些熟字是这种构字特点。
6、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7、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分一分。
二、我会填
1、学生读句子,并拼读要填写的字。
2、学生填写教师指正。
3、引导学生说说:多音字的特点。
4、说说哪些是多音字?
5、教师小结。
三、课堂回顾:
1、学生朗读生字词,说说特点。
2、朗读句子,举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先自读词语,找出不认识的字。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多想多说。
3、小组读,全班读。
二、我会填
1、学生试读句子,体会语气。
2、请学生读,大家指正。
3、请学生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问号。
4、请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表达可以用感叹号。
5、同桌之间试用问的语气和感叹的语气对话。
三、我会读
1、结合字音,学生自读。
2、分组朗读短文。
3、同学们理解:藤和瓜为什么很好?
4、看图朗读。
5、想象情景朗读。
6、看课文插图朗读。边读边表演。
7、教师与学生一起读。
8、同学们说一小段话,交流评比。
9、教师引导,学了短文后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游戏导入,深入感受
1、让学生扮演盲人,然后让他们说说看不见有多么不方便。
2、让学生扮演残疾人,让他们说说生活是多么痛苦。
3、小组讨论,我们和残疾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4、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二、想想说说
1、谈谈自己在路上会看见有哪些残疾人,有哪些行动的不便。
2、出示图片,想想如果你看见了,会怎么做?
3、教师引导指正,大家评论。
4、残疾人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会怎样帮助他们?
三、实际演练
让一位学生扮演盲人过马路,另一位同学给他帮助,把说的和做的表演出来。
四、提出倡议。
第四课时
一、歌曲跟唱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跟唱。
2、学生感受歌曲意境。
二、认读歌词
1、教师出示歌词。
2、学生试着读一读,教师指正。
三、展示日记
1、学生朗读自己的日记。
2、大家评一评日记写的好不好。
四、意境升华
1、合唱歌曲,谈谈你的感想。
2、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该怎样做,举例说说。
第五篇:浅析小学语文备课
浅析小学语文备课
田清珍
课前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同样,教学反思则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因此,结合本人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积累,对备课作出如下初浅的分析,。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需要”,注重“激趣”。这样一篇风光如画的美文,怎样能使孩子投入这其中呢?我深深地思量,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读书的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这书香中品到自然的气息、看到这如画的美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咬文嚼字,感受语言之美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雨后春笋、群鸭戏水、月明人静”的自然质朴、活泼风趣、人间天堂的美!在诵读中让学生感悟农家生活的独道之处。
(二)、联系生活、感悟想象之美
由农家的鸡群觅食想开去,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品味城市生活不及田园生活的和谐美。通过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这种品读中,我和孩子们也确实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了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着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
多给孩子品读的机会、想的机会、说的机会,学生收获的则是智慧、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中,口语交际从未缺席。但是要想让学生说得好,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先学会“听”。例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 “怎样保护有益动物”这一训练内容时,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了训练。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听”。即在上课的时候,多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课堂上除了让学生说,我还设计了教师示范的环节,让学生注意听老师示范。并要求学生听完以后根据要求提出自己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认真听,养成听的习惯。因为只有认真听了以后,才能提出与要求相关的问题。
(二)、让学生在说的时候学会“听”。也就是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完的时候,其他学生提出听到的错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因为学生在说的时候,不仅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做到“耳到”。听到的信息马上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也就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时还锻炼了“听”的能力。要给足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要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总之,要上好每一堂课,其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并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加之以灵活的符合本班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们语文科成功的教育教学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