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与教育测量学 戴海琦 第三版 重点问答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1、心理测量的含义、特点;测量的含义;要素;以及测量的量表
(1)心理测量的含义:依据一定的法则,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心理测量的特点
– – 间接性:与物理的直接测量不同,从外显行为推测,以间接了解人的心理属性; 相对性:测量的结果是与其所属团体比较而言。客观性:即测验的标准化,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
(3)什么是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S.S.Stevens)事物:测量对象,在心理测量中,想测量的当然是心理能力和人格特点; 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 法则: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4)测量的要素:
参照点:①测量工作中测量对象的数量的固定原点
②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起点,如长度/高度 ③相对参照点:相对零点,如温度[水冰点]、海拔[海平面] 单位①理想的单位一是要有确定的意义,不能有不同解释
②其次应有相同的价值,即两个单位点之间差异相等。
(5)测量的量表:量表:任何可以使事物数量化的值或量的渐进系列。
①命名量表:数字仅仅代表分类,无任何意义;不可比较,如男女 ②顺序量表:可比较,没有相同单位和零点,不能加减;如名次
③等距量表:可比较,有相同单位无绝对零点,可加减,不可乘除;适用多种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等,如温度 ④比例量表:最理想的量表,有等距的的单位和绝对零点,有倍数关系;如年龄。
2、什么是心理测验,如何理解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类型;心理测量的功能;
(1)什么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
①行为样本:有代表性的题目
②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实施、计分和分数解释的一致性。
③难度的客观测量:测验的编制、实施等过程中减少主试和被试的随意性程度即标准化,测验的难度水平应确定
④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
⑤效度: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心理测验的类型:
①测验对象分: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 ②按测量方式分: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③按测验材料性质分: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④按测验功能分:成就测验与预测测验,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描述测验与诊断测验。
(3)、心理测量的功能:
(1)理论研究:收集资料,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2)应用:选拔,确定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人;
安置:进行人员和工作的最佳匹配; 诊断 评价
广泛应用于教育、人事管理、临床和咨询、社会生活以及心理学理论的研究领域。
3、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量的区别? 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内涵有很大重叠。区别①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在―名词‖意义上使用
②心理测量则是运用测验为工具达到了解人类心理的活动,主要在―动词‖意义上使用。③相对而言,心理测量的意义范围更广,能被用来实际心理测量的心理测验才是真正有效的测验工具;
但不应用标准的心理测验工具的心理测量活动也不能成为科学的测量。
4、什么是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并请各举一例说明。
量表(scale):任何可以使事物数量化的值或量的渐进系列。
(1)命名量表(nominal scale):数字仅仅代表分类,无任何意义;不可比较,如男女(2)顺序量表(ordinal scale)可比较,没有相同单位和零点,不能加减;如名次
(3)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心理测量中大部分为前3类,可比较,有相同单位无绝对零点加减,不可乘除适用多种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等如温度
(4)比例量表(ratio scale)——最理想的量表有等距的的单位和绝对零点,有倍数关系;如年龄
第二章、经典测量理论
5、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1)心理特质的含义以及可测性:
①人拥有的、影响行为的品质或特性,作为一般化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倾向起作用。②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行为的概括,抽象性;
③被看成为一种神经心理结构,是一种先天的倾向,使个体以相对一贯的方式对刺激作出反应; 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质组合、不同的特质水平;心理测量的任务就是区别不同个体在特质上的差异; ⑤特质可影响人的反应倾向,心理测量的最终目的就是测定特质、预测行为。
可测性①任何现象,只要客观存在,就总有数量性质
②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③由于心理特质的内在性、隐蔽性,无法直接进行测量,只能通过被试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特质的特点和水平,带有间接性。
(2)测量与测量误差
a、测量:①测量目的:尽量如实的反映事物的水平。
②真分数:反映客观事物真正水平的数值;一个测量工具在没有测量误差时,所得到的纯正值。操作定义:无数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③观察分数:实际测到的数值
b、测量的误差: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因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结果。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异.误差的种类:①随机误差--由不稳定因素引起,与测量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无规律,如射击时手臂抖动、风力,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一致性
②系统误差---测量工具本身引起,与测量无关的因素引起,稳定、有规律,如准星、只影响准确性
误差的来源:
①测验自身因素——验的编制过程,测验项目的代表性。
②实施过程中的因素——测试环境、测试时间、主试、意外干扰、评分方式 ③被试因素——动机、身心状态、测验经验、反应倾向等
(3)如何减少测量误差,提高心理测量的准确性?
(4)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有哪些?——测量的工具、被测对象、实测过程
①测验自身因素——验的编制过程,测验项目的代表性。
• ②实施过程中的因素——测试环境、测试时间、主试、意外干扰、评分方式 ③被试因素——动机、身心状态、测验经验、反应倾向等
(5)什么事平行测验?对于测验总体中的任意一个被视而言,若他在两个测验上的观察分数(X和X’)同时满足CTT的数学模型和三大假设,并且具有相等的真分数(T和T’)和相等的误差标准,则两个测验被称为严格平行的测验。
第三章、心理测量的使用
6、如何选择心理测验?(1)首先是选择测验的工具,符合测验目的
①不能只根据测验名称盲目选择;必须清楚的了解所选量表的真正适用范围和功效。②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③是否经过标准化:信度、效度、常模资料是否过旧 ④量表概况:量表结构、量表内容 ⑤量表适用范围:具体分析常模样本资料 ⑥心理测量学指标 ⑦适合测试对象 ⑧简便经济、普及性
(2)量表的选择:
①量表的功效:使用的量表能否全面、清晰反映所要评定的内容特征,真实性如何 ②项目定义描述;项目间平衡性 ③项目分级水平;分级标准 ④敏感性:应对所评定内容敏感 ⑤简便性:简明、省时和方便实施 ⑥可分析性:便于分析比较 ⑦通过查阅文献来帮助选择,⑧一般来说选用普及性比较高的量表。
7、报告心理测验的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使用当事人可理解的语言
②非技术、非专业性词汇,运用反馈策略保证当事人知道该量表所测量的内容 ③使其认识到分数只是一个“最好”的估计,信度、效度问题,量表并不适合每个人 ④使其知道如何运用分数,完全依赖分数?参考作用?
⑤.谨慎解释:充分考虑分数给当事人带来的影响⑥让当事人参与对分数的解释。
第四章、心理测量的编制
8、量表标准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①报告信度、效度系数②报告常模资料
常模资料一般包括平均数、标准差——主要有年龄、性别、地区常模,量表标准化:编写量表指导手册,量表名称、版本、编制者(修订者),理论基础,量表说明,测验结果解释与应用、标准化过程(编制/修订过程)、常模资料、施测说明、量表内容。
9、是否可以翻译国外的心理测验直接使用,为什么?不能,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切记不要直接将国外量表翻译过来直接使用,若有必要,需要经过修订后方可使用!
第五章、信度
10、信度的定义?——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①指被试的真实分数的可能范围,以测量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来表示; ②二指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分数变化情况,以信度系数(reliability coefficient)来表示。③因系统误差是恒定性误差,故信度只考虑随机误差。
11、研究信度有什么意义?
信度是衡量一个量表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1)反映随机误差的大小,解释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关系;(2)解释个人测量分数
12、信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是能引起测量的随机误差的因素。测试情境:噪音、光线、设备等。
被试因素:个人(身心状况、作答态度等)
团体(团体分数分布状况、样本团体异质、不同团体平均能力水平差异)
主试因素(是否按照指导手册的规定进行测试;是否给予了被试暗示或协助;主试的评分标准)测量工具(测验的难度和长度)
13、掌握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同质性信度的计算方法。(1)重测信度
①含义:重测信度,即稳定性系数,(使用同一测验,在不同时间内对同一群体测试2次,此2次测验分数的相关即为重测信度。重测时间间隔:根据测验性质和目的来定;报告重测信度时必须报告间隔时间。)②计算方法——对同一测验2次测试的结果进行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2)分半信度:
①含义: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2半,所有被试在这2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即为分半信度;描述的是2半题目之间的一致性。只需要一次测验;可看成为2个平行测验)②计算方法——计算2半测验的相关系数;
(3)副本信度:
①含义:复本信度,又叫等值性系数(以2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2个测验得分的相关。反映测量在内容上的等值性,这2个等值的测验互为复本)②计算方法——2次测试结果的相关系数。(4)同质性信度:rXXKrij1(k1)rij
①含义:同质性代表所有测验题目得分的一致性。(测题得分为正相关时,测验同质;反之,则异质。同质性是测量单一特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对一些复杂的、异质的心理学变量,不能采用单一的同质性测验,常常采用若干个异质的分测验,并使每个分测验内部具有同质性,如此,每个分测验则可用来预测异质效标的某一方面。)
②计算方法:基本公式:Rij为所有题目相关系数的平均数;K为题目数。当各题相关系数平均值较高时,则表明测验较同质。计算公式的变式:所有题目求平均麻烦
第六章、效度
14、什么是测量的效度?它与信度的关系这样?
(1)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①信度高是效度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当随机误差的变异减小时,真实分数的变异数增加,测验信度随之提高。信度的提高只给有闲变异数 的增加提供了可能。至于是否能提高效度,还要看系统误差变异数的大小。可见,信度高不一定效度就高。但一个测验要想效度高,真分数的变异数必须占较大的比重,即测验的信度必须高。
②测验的效度受它的信度制约,根据效度和信度的定义以及公式可得到。15.什么是内容效度?测验编制者和使用者应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把握内容效度?
(1)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2)测验的编制者和使用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内容效度:
①首先应该明确内容效度的含义;
②应该明确内容效度的应用范围;
③在使用时还要主要不要跟表面效度相混淆;
④对测验的编制者来说应该懂得确定测验内容效度的方法,明确确定内容效度的步骤。16.什么是结构效度?测验编制者和使用者应分别怎样把握结构效度?
(1)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或者说它是指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2)对于编制者和使用者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结构效度:
①首先应该明确结构效度含义;
②其次也应该了解结构效度的特点;
③应知道结构效度的应用范围;
④对测验的编制者来说应该懂得确定测验结构效度的方法,明确确定结构效度的步骤。
17、什么的实证效度?它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有何异同?
(1)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
(2)实证效度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一样都用于估计测验效度。
(3)实证效度与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的不同之处在于:
①它们是估计测验效度的不同方面;
②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
③确定它们的方法也不同。18.什么是效标和效标测量?
(1)效标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直接获得的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
(2)效标测量就是把我们所感兴趣的行为用数字或等级表达出来。
19、如何提高测验效度?
①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 ②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
③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 ④
选好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的使用有关公式。
第七章、项目分析
20、什么是项目分析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项目分析?
(1)含义:项目分析就是对组成测验题目的各个题目(项目)进行分析,以评价其功用的程序和方法。
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②定性分析考虑内容效度、题目编写的恰当性和有效性等 ③定量分析主要指题目难度和鉴别度分析
(2)项目分析的作用:①任何测验的信度和效度都依赖于项目分析
②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选择和修改测验题目,以提高信度和效度。
21、难度的等距变换:
(1)为什么要进行变换
①通过率为顺序变量,无法进行比较
②如何转换:转化为Z分数,若样本大,分数接近正态分布,可将P值看成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以此转换成有相等单位的等距分数,即Z分数
22、难度对测验的影响:
①测验难度影响测验分数分布形态,测验难度直接依赖于项目难度:观察测验难度考察测验分数分布,难度大,则得分普遍低,为正偏态分布;中等难度测验,其分数分布常为正态分布分数若为偏态可调整项目难度比例。②测验难度影响分数的离散程度,难度越接近.50,离散度越大
23、项目效度和内部一致性——计算方法相同,但意义有差异
①项目效度代表题目与外在效标关系,内部一致性代表题目与总分关系 ②内部一致性高的项目并不一定与外在效标有高相关; ③项目效度高与总分相关也许不高
24、常模团体必须具有什么条件?
①群体必须明确,常模团体依赖于对测验将要测试的群体的认识,群体内部有许多小团体:年级、性别、学科等,若差异显著,需要对每个小团体分别建立常模
②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若无法获得有代表性样本,会使常模资料产生偏差,使分数的解释更为困难,取样原则:随机性
③常模的时间性:常模必须定期修订,选择合适常模时,选择新近常模 ④样本大小要适当,大小无明确说明,常从经济、实用和减少误差综合考虑。
决定于总体数目:总体数目大,样本也要求大
研究需要和群体性质--越复杂,越需要大样本
若以往研究标准差过大,想提高准确度,可扩大样本
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样本的代表性
25、百分等级常模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优点:不受原始分数分布状态的影响,有可比性、为相对量数、容易计算、解释方便、易为人理解 不足:①属顺序量表,不可进行其他计算,只具有顺序性,无法说明不同被试之间分数差异数量
②单位不等:百分等级最大的不足是量尺单位不等,居中的原始分数在转换成百分等级时,其差异
会被放大,而高低两极端的原始分数在转换成百分等级时,其差异会被缩小。
③解释时只能结合特定被试团体,即不能离开特定的参照团体进行解释。报告百分等级时,必须报告参照团体。
26、常模的表示方法
①转化表
转化表即常模表,最简单、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示常模的方法 基本要素:原始分数、相应的导出分数和对常模团体的具体描述 种类:简单转化表与复杂转化表
②剖析图:图示法 即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 利用剖析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被试在各分测验上的表现及相对的位置 注意事项
使用剖析图作解释,要求各分测验所使用的常模团体必须相同,否则分数无法比较 使用剖析图时,容易夸大各个分测验间分数的差异
27、制定常模需要经过哪些过程?
①确定有关的比较团体,确定测验将用于哪个群体
依据测验群体,选择最基本的统计量,决定抽样方法进行抽样,获得常模团体
②获得该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对常模团体进行测试,获得团体成员的测验分数及分数分布 ③将原始分数转化为量表分数,确定常模分数类型,制作常模分数转换表,即常模表 并给出所抽取常模团体的书面说明,以及常模分数的解释方法。
28、相对于常模参照测验,效标参照测验有什么优点?
常模参照 解释方法是将被试的分数与有关常模团体比较而进行解释,主要以一个人在常模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来说明
效标参照 更关心被试是否达到某标准或效标,被试的成绩以是否达到标准来判断 效标参照测验的优点
①常模参照强调名次和比较,教育过程中,易使能力强者骄傲、差者遭受失败感
效标参照测验则使各人能有自己奋斗目标和希望
②常模参照无法反映出被试的真正能力和水平,对被试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无法表示
效标参照测验可发现优点和问题所在
③常模参照分数不能说明被试外在效标上的表现 ④效标参照测验更容易为教师接受和应用。
第二篇:《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
《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学时、学分及分配
课程总课时:54
周学时:3
学分:3
开课学期:4 2.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
3.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历史,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测验理论,了解测验误差的来源,以及能够根据测量误差的来源较好地减少测量误差。了解影响信度、效度的因素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来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求学生理解有关项目分析的理论,理解测验误差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各种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信度和效度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理解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常模、离差智商等概念。要求学生掌握项目难度和区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对测验进行项目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信度和效度的概念,能够运用信度和效度对测验进行比较和评价。此外,通过常用的测验的介绍和各种心理测验的使用实验,使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心理测验的使用技能,了解心理测验主试应该具有的资格,测验的选择、施测、评分和解释等一系列测验使用的知识,了解建立心理档案的意义和如何建立心理档案等。
4.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心理教育测量》
戴海崎
张锋
陈雪枫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中文参考书目:
林崇德主编:应用心理学书系。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第四版)[美] 吉尔伯特·萨克斯 著 王昌海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4.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编制的一般程序、项目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信度和效度的概念和理论、分数的解释和合成以及心理与教育测验量表的使用,试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能够对心理与教育测验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能正确地选择测验和使用测验。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心理测验的理论,主要是有关信度和效度的内容。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有:
(1)通过讲授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历史,把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的最新趋势;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从理论上通晓心理和教育测验的编制和使用方法,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等。
(2)通过开展对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社会调查、心理测验实验、SPSS数据处理的应用,初步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的适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对外语参考资料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发展的最新动态,让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验方面的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外语资料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使学生与时俱进,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大胆清楚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善于吸取别人意见中的合理部分,明辨是非,提高对客观现象的洞察力。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总评成绩由几个部分成绩决定,期末考试占70%,平时分数占30%。
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利用网络资源(心理测验网站)和已经购买的心理测验工具箱、心理测验量表安排学生实验课,全学期24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各种心理测验量表的使用和特点,巩固所学的心理测验的理论知识。
8.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后续课程为心理咨询和治疗。
二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测量的基本性质及其要素;掌握测量量表的四种水平;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及其理论基础;掌握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和测验;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意义;了解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与道德准则。
第一节
一般测量概述
一、测量及其种类
二、测量的基本要素
三、测量量表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性质
一、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
二、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
四、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量中的测验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及其功能
一、心理与教育测验的种类
二、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功能
第四节 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及道德准则
一、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第二章
心理测量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心理与教育测量
一、能力测量
二、教育测量
三、对测验理论的最初探索
第二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
二、心理与教育测量的早期探索者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
四、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当代趋势
第三节
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的发展
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前的发展
二、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建国后的发展
第三章
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假设(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什么是心理测量的误差及其种类;了解真分数的含义;了解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第一节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
一、心理特质的含义
二、心理特质的可测性
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一、测量误差的含义
二、测量误差的种类
三、测量误差的来源
第三节
真分数及其有关的假设
一、真分数的含义
二、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第四章
测验信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信度的概念;理解信度的作用;了解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了解提高信度的方法;掌握信度的几种估计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科研中的应用。
第一节 信度概述
一、什么是信度
二、信度的作用
第二节
测验信度的估计方法
一、重测信度
二、复本信度
三、分半信度
四、同质性信度
五、评分者信度
第三节 提高测量信度的方法
一、影响测量信度的主要因素
二、提高测量信度的常用方法
第五章
测量效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效度的概念及其与信度的关系;了解效度的种类,掌握各种效度的估计方法;了解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第一节
效度概述
一、什么是效度
二、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第二节
效度的估计
一、内容效度
二、结构效度
三、实证效度
第三节
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一、影响测量效度的因素
二、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
第六章
测验的项目分析(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测验项目难度的意义,难度指标的计算及项目难度对测验的影响;掌握测验项目区分度的意义,区分度的求法、区分度对测验质量的影响;了解难度与区分度的关系;了解猜测率的计算方法;掌握项目难度受猜测影响的校正方法;了解测验猜测问题的纷争;掌握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方法。
第一节
测验的难度
一、难度的意义
二、难度的计算
三、测验难度水平的确定
四、难度的等距变换
五、难度对测验的影响
第二节
测验的区分度
一、区分度的意义
二、区分度的计算
三、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四、区分度的相对性
第三节
猜测问题与猜测率
一、客观测验题中的猜测问题与猜测率
二、项目难度受猜测影响的校正
第四节
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
一、多重选择题的作用和优点
二、用多重选择题的项目分析可以解决的问题
三、对选择项的反应模式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七章
测验常模(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常摸的编制方法和常模的使用方法。理解各种导出分数及其相互关系,并掌握其计算方法。理解各种测验分数合成的方法。
第一节
分数转换
一、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
二、百分等级分数
三、标准分数
四、标准分数的变式
五、标准九分数
六、几种导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分数合成
一、分数合成的意义
二、分数合成的方法
第三节 常模编制
一、常模团体与常模
二、制定常模的过程
三、几种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
四、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
第八章
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实施(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心理测验的编制的程序及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并把握测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心理评估的方法与过程。
第一节 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测验目的
二、制定编题计划
三、编辑测验项目
四、预测与项目分析
五、合成测验
六、测验标准化
七、鉴定测验
八、编写测验说明书
第二节
测验的实施
一、测验的实施过程
二、测验分数的解释
第九章 目标参照测验(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特殊意义,掌握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以及合格分数分界点的确定的过程和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目标参照测验的产生
二、目标参照测验的定义
第二节 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
一、内容范围的确定
二、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分析
三、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第三节 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一、信度及其估计
二、效度及其估计
第四节
测验分数的解释--—分数分界点的确定
一、专家评定法
二、效标组预测法
第十章
学绩测验(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学绩测验的性质、作用和分类,掌握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编制步骤和注意事项,熟悉标准化学绩测验的性能、编制方法以及题库的建设方法。
第一节
学绩测验概述
一、学绩测验的性质
二、学绩测验的作用
三、学绩测验的分类
第二节
标准化学绩测验
一、标准化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
二、标准化学绩测验的编制
三、国外常用标准化学绩测验简介
四、标准化学绩测验的题库建设
五、我国高考的标准化试验
第三节
教师自编课堂测验
一、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特点
二、教师自编课堂测验的步骤与方法
三、教师自编课堂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章
能力测验(上)(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传统智力测验所依据的各种智力理论及存在的若干问题,熟悉书上所列举的几种个体智力测验和团体智力测验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第一节 智力测验的一般问题
一、关于智力实质的理论研究
二、关于智力评估的实践探索
三、传统智力测验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个体智力测验
一、比内量表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第三节 团体智力测验
一、陆军测验
二、瑞文推理测验
三、认知能力测验
第十二章 能力测验(下)(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能力倾向测验的性能和编制;了解典型能力倾向测验的性能;了解特殊年来测验和典型能力测验;了解创造力测验理论和典型创造力测验;
第一节 能力倾向测验
一、能力倾向测验的产生
二、能力倾向测验的特点
三、具体能力倾向测验介绍
第二节 特殊能力测验
一、音乐能力测验
二、美术能力测验
三、机械能力测验
第三节 创造力测验
一、发散思维研究与创造力测验
二、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
三、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第十三章
人格测量(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格测验的性质、分类,熟悉人格自陈量表、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人格测量的一般问题
一、人格与人格测量
二、人格测量的真实性问题
第二节
人格自陈量表
一、自陈量表的编制及其特点
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的使用
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的使用
三、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使用
四、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的使用
第三节 人格投射测验
一、投射测验及其理论基础
二、罗夏墨迹测验
三、主题统觉测验
第十四章 其他心理测验(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焦虑及其测验方法;了解兴趣及职业兴趣测验;了解态度和品德的常用测量方法。
第一节 焦虑测验
一、焦虑概述
二、焦虑测验
一、兴趣测验概述
二、常见的职业兴趣测验
第三节 态度和品德测量
一、态度测量
二、品德测量
第十四章 测量的综合应用(1学时)
第二节 兴趣测验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测量在心理咨询、人事测评和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第一节 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一、心理咨询概述
二、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第二节 测量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
一、人事测评概述
二、测量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
第三节 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一、教育评价概述
二、测量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重点与答案!!
名词解释:
测量: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测验: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记忆恢复:即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上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在吸收新材料的力量。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有意义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非正式的学生群体:是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形成的。组织者: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言语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认知结构: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禀赋优异儿童: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教学评定: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个体化社会:是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学习目标:也叫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意义深远。学习(狭义):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主动积极地去获取个体的经验。学习(广义):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象”。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水平迁移: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简答题: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表现在?
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因素,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
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
3、学校教育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5、过度学习
6、记忆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发展发散思维
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简述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知?
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就高性标准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
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3、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
2、导向功能
3、激励功能
4、聚合功能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1、分析教学对象
2、制定教学目标
3、选用教学方法
4、开展教学评价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1、教学更注重情感的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加涅关于知道学习的基本观点?
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
2、认为教思维方法,知道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培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
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
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
1、认知领域教学目标
2、情意领域教学目标
3、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如何理解学习现象?
1、人们都认为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
2、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而是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
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
5、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知?
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3、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倡发现学习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简述良好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的行为于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到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始,以己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和校外刺激因素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
1、宽大误差
2、光环效应
3、集中趋势
4、逻辑误差
5、对比误差
6、邻近误差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
2、应该是发展学生们的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面向未来性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简述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
1、准备律
2、练习律(应用律、失用律)
3、效果律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1、遗忘曲线或保持曲线
2、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
3、记忆恢复
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1、正常的对待方式
2、正确的态度
3、积极的评价
4、主动的操作简述因材施教的策略有哪些?
1、能力分班或分组
2、跳级
3、留级
4、复式教学
5、程序教学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
1、变通性
2、独创性
3、流畅性简述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简述禀赋优异儿童的教育策略有哪些?
1、加速制教学策略
2、充实制教学策略
3、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当前的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点而实施
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了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需求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
3、负责教育者不应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反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简析影响学习测量与评定的教师心理因素?
1、宽大误差(由于教师的心理作用而导致对学生学习夸大的评定)
2、光环效应(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定不适当的受到对这个学生总印象的影响)
3、集中趋势(教师自觉的避免对学生学习进行极端的评定,从而使评分有接近中点的倾向)
4、逻辑误差(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某特征之间的相似而给予同样评分的倾向)
5、对比误差(教师对和自己的倾向相反的学生给以较低评价的误差)
6、邻近误差(相对临近的几张试卷给予较一致评分的倾向)
论述题:
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合理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如何让运用感知规律来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2、对象从背静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
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
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
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
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
力?
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
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任务
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定出周密的计划
3、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
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教学中怎样促进知识的理解?
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
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
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
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
7、指导学生自学
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是?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能否正确的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
3、言语的指导
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巩固学生优良行为,有哪些心理原则?
1、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量或模式化
2、尽量强化这些行为
3、尽量引导这些行为,通过成功的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的高度根据加里培林关于智力活动阶段的研究,说明分析智力技能是如何形成的?
1、智力活动的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4无声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
2、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1智力活动的各个环节逐渐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思维活动表现出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等特点3内部言语的进行需要意志的努力较少)
3、智力技能的培养(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第四篇: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
教育与心理系列专题 网上答案 教育第一份 100分
1.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
C.教育任务
D.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做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3.请把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按上下位概念排序()A.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二、判断题
√1.教育目的的选择和制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与要求的制约。
×2.强调人的本性和人的价值、地位,是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3.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公益性。×4.教育目的的贯彻和落实,要坚持“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这“两个全面”原则。
√5.重视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是应试教育的特征之一。
教育学第二份
100分、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B.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C.年老资深的学者
D.从事教育的人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
A.实践为本
B.书本为本
C.学生为本
D.知识为本
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A.专业素养
B.专业实践
C.专业方向
D.专业理念与师德
4.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教育教学知识)基本领域对教师的要求。
A.反思与发展
B.教育教学知识
C.个人修养与行为
D.职业理解与认识
5.《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基本领域。
A.实施与评价
B.激励与启发
C.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D.教育教学与反馈活动
二、判断题
×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最高要求。
√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
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
×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专业知识维度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
√
5.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领域对教师的要求。第三份
100分
一、单选题
1.“做中学”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者是(.)A.陶行知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2.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A.独立
B.思考
C.实践
D.探究
3.下列体现了在学习中要有质疑的句子是()A.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B.尽信书不如无书
C.温故而知新
D.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是()A.枯燥性
B.示范性
C.客体性
D.瞬时性
5.互联网时代给教师带来了四种挑战:();学习个体化;应试教育退出社会舞台和创造力将成为最重要的素质。
A.信息垄断
B.信息单一
C.信息多元
D.信息分散
二、判断题 ×1.教育无所不能,教师无所不能。
√
2.教师面对所有学生的生命,要有平等相待的心态。
× 3.教师对于总是提问的学生,要持怀疑批评的态度。
√
4.教师可以通过寻找职业尊严感,来消除职业的怠倦感。
√
5.作为教师,要有艺术判断力和审美力。
教育学第四份
100分
一、单选题
1.超越教材,最保守、温和的方式就是以()的态度对待教材。
A.减法
B.加法
C.乘法
D.除法
2.()实际上是“莫里逊单元教学法”的延伸和更新。
A.程序教学
B.情景教学
C.目标教学
D.范例教学 3.自学辅导教学中“小步子教学原则”的提出者是()A.李镇西
B.王泽钊
C.王栋生
D.卢仲衡
4.“知识树”的提出者是()A.魏书生
B.窦桂梅
C.李吉林
D.万玮
5.(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简称EDM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二、判断题 √1.教师管理智慧中“民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 2.作为一名老师,只需要执行学校上级指令,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每件事就行。
√
3.教师的主动精神中,主动的含义包括创造性地执行,生涯设计与自强不息。
× 4.教育学就是教师教育学。
√
5.教师的学习途径包括拜师,阅读和研修等。
教育学第五份
100分 1.关于教师成长的四个步骤,以下排序正确的是(B.阅读-思考-改革-表达)。
A.阅读-表达-思考-改革
B.阅读-思考-改革-表达
C.阅读-思考-表达-改革
D.阅读-表达-改革-思考
2.(D.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
A.卢梭
B.洛克
C.罗素
D.苏霍姆林斯基
3.以下哪本著作属于来自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总结?(C.李镇西《爱心与教育》)A.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B.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C.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D.洛克《教育漫话》
4.“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这是(D.窦桂梅)对年轻教师的寄语
A.万玮
B.薛瑞萍
C.王金战
D.窦桂梅
5.本视频谈到,在教师成长步骤的“改革”环节,有三个境界。以下哪句诗不是描写这三个境界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判断题
√1.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
√ 2.“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强调的是教师人格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
3.《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是由一线教师王金战写的一本教育理论类书籍。
√
4.教育随笔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每天遇到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记录下来。
× 5.《班主任兵法》是由薛瑞萍所著。第六份 100分
心理学第一份 100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是心理辅导误区的是()A.心理辅导不是提供信息、资料 C.心理辅导是了解情况
B.心理辅导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交谈话
D.心理辅导不是教导
2.下列有关社交谈话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交谈话是一种聊天
B.社交谈话是彼此之间分享自己的见解
C.相较于心理辅导,社交谈话有些流于形式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社交谈话就是一种心理辅导 A.心理辅导就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 一问题的原因背景
B.心理辅导更多要关注学生提出某
C.心理辅导要关注学生提出某一问题时的情绪状态
D.心理辅导要努力使得学生的自我强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心理辅导是一种教导
B.心理辅导是为当事人对某事做逻辑分析
C.心理辅导是给当事人忠告和建议 D.心理辅导不是为当事人解决特定问题
5.下列不属于社会交往式谈话的特点的是()A.频繁变换话题 D.有一些流于形式
B.彼此分享自己独特的见解
C.包含人格化的部分
二、判断题
×1.心理辅导就是要了解学生情况。×2.要了解学生情况就要对其进行心理测评。
√3.心理辅导的结果将影响当事人的意识倾向或行为倾向.√4.心理测评的结果可能使当事人产生某种心理暗示。×5.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需要教导的。
心理学第二份 100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的说法正确的是()A.教师根据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关原理,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B.教师运用心理学有C.教师根据生活经验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理,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好奇心是外部动机 机 D.奖励是外部动机
B.表扬是外部动机
D.教师运用心理学有关原
C.成功的满足感是内部动3.下列不是内部学习动机培养方式的是()A.提供成功机会 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4.下列是外部学习动机培养方式的是()A.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成功机会
5.下列有关外在学习动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诱因来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 C.诱因来于环境因素
B.诱因来于学习者本身的外在因素
B.训练积极归因
C.创设问题情境
D.提供
B.促进动机迁移
C.创设问题情境
D.设立明
D.诱因有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二、判断题
×1.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低。×2.心理辅导中当事人不懂得如何做逻辑分析。√3.心理测评的结果不应该反馈给当事人。
×4.心理辅导的对象可以是出现任何心理问题的学生。×5.教师根据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
心理学第三份 90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人不易被工作压力压垮(能人)A.穷人社
B.好人
C.能人
D.强人
2.下列哪种人易被工作压力压垮(穷人)A.穷人
B.能人
C.孩子
D.蠢人
3.下列压力管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经济上并无关系)A.不损人害己
B.适合自己
C.悦己怡人
D.经济上并无关系
4.下列哪项不是压力应对的策略(逃避)A.直面问题
B.逃避
C.转换观念
D.自我训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缓解压力的方法时只要利于自己就行
B.尽然有序的日程安排可以消除紧张情绪
C.偶尔要学会认错
D.承认错误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判断题 ×1.选择缓解压力的方法时只要利于自己就行。
√
2.尽然有序的日程安排可以消除紧张情绪。
√
3.偶尔要学会认错。
√
4.承认错误不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
5.世上的事情不是只有好坏之分。
第五篇:教育与心理测试题目加答案
专题一 教育目的
测试题
(请特别注意每专题测试题只能做一次,且计入平时成绩)
一、单选题
1.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是(A)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任务 D.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A)做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3.请把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按上下位概念排序(B)A.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D)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判断题
1.教育目的的选择和制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与要求的制约。对
√ ×
2.强调人的本性和人的价值、地位,是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观点。错
√ ×
3.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公益性。对
√ × 4.教育目的的贯彻和落实,要坚持“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这“两个全面”原则。错
√ ×
5.重视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是应试教育的特征之一。对
√ ×
专题二 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测试题
(请特别注意每专题测试题只能做一次,且计入平时成绩)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B)A.传授知识、经验的人 B.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C.年老资深的学者 D.从事教育的人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师德为先、(C)、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
A.实践为本 B.书本为本 C.学生为本 D.知识为本
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D)、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A.专业素养 B.专业实践 C.专业方向 D.专业理念与师德 4.掌握不同年龄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B)基本领域对教师的要求。
A.反思与发展 B.教育教学知识 C.个人修养与行为 D.职业理解与认识
5.《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能力维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B)、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基本领域。
A.实施与评价 B.激励与启发 C.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D.教育教学与反馈活动
二、判断题
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中小学合格教师专业素质的最高要求。错
√ ×
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与实施建议三大部分构成。对
√ ×
3.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实施建议,分别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和中小学及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对
√ ×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的专业知识维度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错
√ ×
5.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属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领域对教师的要求。对
√ ×
专题三 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
测试题
(请特别注意每专题测试题只能做一次,且计入平时成绩)
一、单选题
1.“做中学”这种教学方法的提出者是(C)A.陶行知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奇
2.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D)的学习方式。
A.独立 B.思考 C.实践 D.探究
3.下列体现了在学习中要有质疑的句子是(B)A.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B.尽信书不如无书 C.温故而知新 D.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是(B)A.枯燥性 B.示范性 C.客体性 D.瞬时性
5.互联网时代给教师带来了四种挑战:(C);学习个体化;应试教育退出社会舞台和创造力将成为最重要的素质。
A.信息垄断 B.信息单一 C.信息多元 D.信息分散
二、判断题
1.教育无所不能,教师无所不能。错
√ ×
2.教师面对所有学生的生命,要有平等相待的心态。对
√ ×
3.教师对于总是提问的学生,要持怀疑批评的态度。错
√ ×
4.教师可以通过寻找职业尊严感,来消除职业的怠倦感。对 √ ×
5.作为教师,要有艺术判断力和审美力。对
√
×
专题四 教师需要什么
测试题
(请特别注意每专题测试题只能做一次,且计入平时成绩
一、单选题
1.超越教材,最保守、温和的方式就是以()的态度对待教材。
A.减法 B.加法 C.乘法 D.除法
2.()实际上是“莫里逊单元教学法”的延伸和更新。
A.程序教学 B.情景教学 C.目标教学 D.范例教学
3.自学辅导教学中“小步子教学原则”的提出者是()A.李镇西 B.王泽钊 C.王栋生 D.卢仲衡
4.“知识树”的提出者是())A.魏书生 B.窦桂梅 C.李吉林 D.万玮
5.()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简称EDM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二、判断题
1.教师管理智慧中“民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 ×
2.作为一名老师,只需要执行学校上级指令,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每件事就行。
√ ×
3.教师的主动精神中,主动的含义包括创造性地执行,生涯设计与自强不息。
√ ×
4.教育学就是教师教育学。√ ×
5.教师的学习途径包括拜师,阅读和研修等。
√
×
专题五 教师成长策略与教师专业成长
测试题
(请特别注意每专题测试题只能做一次,且计入平时成绩)
一、单选题
1.关于教师成长的四个步骤,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阅读-表达-思考-改革 B.阅读-思考-改革-表达 C.阅读-思考-表达-改革 D.阅读-表达-改革-思考
2.()说,“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
A.卢梭 B.洛克 C.罗素 D.苏霍姆林斯基
3.以下哪本著作属于来自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总结?()A.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B.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C.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D.洛克《教育漫话》
4.“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这是()对年轻教师的寄语 A.万玮 B.薛瑞萍 C.王金战 D.窦桂梅
5.本视频谈到,在教师成长步骤的“改革”环节,有三个境界。以下哪句诗不是描写这三个境界的()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二、判断题
1.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
√ ×
2.“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强调的是教师人格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 ×
3.《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是由一线教师王金战写的一本教育理论类书籍。
√ ×
4.教育随笔指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每天遇到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记录下来。
D.√ ×
5.《班主任兵法》是由薛瑞萍所著。
√
×
专题六 教育电影和教育小说
测试题
(请特别注意每专题测试题只能做一次,且计入平时成绩)
一、单选题
1.以下哪部影片反映了“并不是我们的孩子有问题,而是我们不懂孩子”,诠释了“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A.死亡诗社 B.天堂的颜色 C.回归 D.地球上的星星
2.阐释了“父亲到底意味着什么”的影片《回归》是在()拍摄的电影。
A.俄罗斯 B.中国 C.美国 D.英国
3.以下属于“反智教育”电影的是()A.《雨人》 B.《小鞋子》 C.《阿甘正传》 D.《公民凯恩》
4.《道德经》在世界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被()点名之后,其地位进一步得以提升。
。A.黑格尔 B.罗素 C.尼采 D.海德格尔
5.“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提出来的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二、判断题
1.康德提出了直觉哲学。
√ ×
2.小说《象棋的故事》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 ×
3.从电影 《小鞋子》与《天堂的颜色》中,我们都可以感知到“孩子的神性”。
√ ×
4.《论语今读》是朱光潜先生的作品。√ ×
5.《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是一本专门介绍美国教育制度的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