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爱职中(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爱职中(600字)作文
人生如海,刚进职中大门的时候,我心里十分沉重,不是懊恼,就是失望和迷茫,但渐渐的,当我在这里适应了一段时间之后,竟爱上了这所学校。
这里环境清幽雅静,四季如春,老师的呵护,真诚的关怀,让我如沐春风,在这里,我学到了文化知识,还掌握了专业技能,其乐无穷,我感觉到自己仿佛解脱,重新又找回了重前那活泼成功的我,找回了学习的快乐,在这里,我拥有了自己的蓝天,编织着美好未来。
于是我心中充满了希望,心中燃起熊熊的自信之火。
这里,我们有展示才华的舞台,内练技能,外练形象,这是职中学习的口号。
看,一模拟餐厅里,学习酒店管理的同学,用自己的巧手魔术般,眨眼功夫就把一块块普通餐巾,变成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孔雀,一朵朵盛开的洁白莲花,让你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裱花班的同学,一桶桶各种颜色的奶油,在他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俏皮可爱的卡通人物,活泼可爱,千姿百态。
听,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大觉山参观旅游,请允许我代表未来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真挚的欢迎&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啊,是导游专业的同学正在进行模拟导游呢,甜美的声音,灿烂的笑容。
光阴如箭,我对职校学习生活越来越珍惜,感情也越来越深。是职中给了我挥洒青春的豪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深信,经过了职校生活的磨砺,明天会更美好!
最后让我由衷的高喊一声,职中,我爱你!高一:廖正 篇一:中职作文职中生活
我的学习生活
我喜欢读书与写作。每天吃完午饭,家人都休息了,就翻出各种各样的书来读,有图书馆借来的,有自己花钱买的,可谓来源之广。这些书中,有教人如何维护自尊的《简·爱》,有展现一代女皇风采的《武则天》,还有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世界名著固然精彩纷呈,但包罗万象的杂志也令我爱不释手,我看我的最爱《读者》、《演讲与口才》,一本好书在手,一切烦恼都抛于脑后。每当读过一本好书,总是希望有人与我分享。,这样就能跟全国各地的朋友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与心得,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我觉得,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驾驭这个世纪,网络已占去了我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电脑网络丰富了我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
我的学习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中职生学习生活体会
有人说中职生的学习最没有压力,最清闲~~唉,可是面对中考失败而走进中职校园的学生而言又是否真的清闲呢?
我个人认为不是的,或者在我们走来的路上看到的是更多的掌声和鲜花馈赠给那些上了高中的同学,大多数人认为高中生压力的重大往往超越了中职生。是的,他们是有压力,面对着学校给予的压力、家庭给予的压力、自身以及各种外来元素给予的压力、最重要的是面对着高考的压力。他们有着目标,有着前进的方向,有一句明言――人有时就像一艘失去航标的船,不知驶向何方,生活必然黯淡无华。就体现了人的心声。高中生会为自己的大学梦而努力,那么中职生为什么而努力呢?
如果不是一次次的失败,那么还会不会有人选择中职生涯呢!会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爱好,可是大多数的中职生对自己的前途是一片渺茫。这样的生活多么没趣啊!
没有目标的生活是多么黯淡的。可是没有目标是否真的能清闲呢!我想没有目标的生活比有目标会更有压力,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每天做着同样的事,上学、放学,连复习,做作业都没什么兴趣。青春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这样白白的浪费了,以后回想起来真的不会遗憾吗?如果每天活得充实,有着目标,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就算失败,也会觉得甘心!
每个中职生都应该为自己负责,为将来负责,不应该因为失败而失去目标。应该为自己打照属于自己的目标,去努力。
学习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习中获得的点点滴滴,应用到生活中,就能给你带来欢乐。广泛的阅读,虚心的请教,细致的思考,是快乐学习的三种手段。
爱阅读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快乐。对于我来说,读书是快乐的,我可以尽情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一边获得乐趣,一边领会到知识的真谛,这样知识会在我的脑海里积少成多,这种快乐的学习方法让我得到了与《我的“长生果”》作者同样的回报。从二年级开始,写作成了我的爱好,每当我拿起笔,平时从书中积累起来的成语犹如一个个小泡泡,连续不断,你争我抢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的笔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欲罢不能。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使我获得了知识的同时,也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
另外,我还有一个让生活快乐的学习“高招”,那就是敢于请教,“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每个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掌握了所有的知识,所以我们要不知则问,不懂则学。多问老师,多问
同学,多问家长是必不可少的,在请教知识的过程中,你可以获得新知,但你也许没想到,请教别人的同时,也会使你的生活更加完美: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问题,能让友谊长存;师生之间,在请教问题的同时,能让老师多一份对你的信任和了解;母子之间,在请教问题时能让父母觉得你勇于索求,难道有了这些快乐的因素还不能使生活如同笑脸吗?
还有一种方法,能让我快乐学习的同时快乐的生活,嘻嘻,你猜的到吗?让我来告诉你答案吧,那就是善于思考,一些自己不会的问题又没有人可请教,那怎么办呢,当然是思考啦!不懂的问题,经过自己的冥思苦想后迎刃而解,我想在你揭开谜底的一瞬间一定会觉得自己了不起吧!你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报酬而快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几千年前的圣人孔子,就告诉了我们学习的乐趣。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习是快乐的,那么生活就是快乐的!
三年的中专生活终于结束了,回想一下三年的校园生活,有很多的无奈、很多的遗憾、也有很多好笑好玩的事啊。毕竟人的一生也许只有夹杂着这些东西才能体会到它的滋味吧。
2003年9月的深秋季节,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带着陌生的的感觉和莫明其妙的恐惧以及对中专三年生活的美好憧憬,走进了这所学校。注完册,拿到了宿舍的钥匙,换了一个新家,带着一丝丝的恐惧住进了301。之后才发觉原来将和我相处三年的同学他们大多数都来自专洲县。那会想这下一定完蛋了,不要说相处了,可能就连最基本的沟通都有问题呀。那时觉得自己很孤单,很无助,只有少数的那几个同学和我是“同类”。但是人总要学着慢慢的适应环境呀,没过多久,发觉也没想象中那么差呀,和他们交往中发现,大部份语言双方还是听得懂的,再怎么说大家都是中国人嘛。然后就是一心一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了,但是这三年所学的课程,给我的感觉就是太杂了。老师呢好像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上理论课就跟着听,做实验就跟着做,我们呢也是一样。但是自己总想好好的学点什么,却怎么学也学不会,只有跟着老师做了,混点评时分。但是我觉得这三年来我真的学会的东西那可能就是上网了,学会了上网就想整天在网络的世界里漫游,尤其是聊天,可以把你想说的话都向网友一一诉说。但毕竟网络是虚的,人是实的呀。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慢慢的发现虽然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但是有很多东西我是因该要向他们学习一下的。但是可能就是因为大家的性格或是习惯不同,班里面偶尔会有一些小的矛盾发生,有些矛盾积累久了,来一次“爆炸”也是在所难免的呀。当然那时可能因为大家还不是相处的很长,或者是还不太懂事,过于冲动吧。才会造成当时的种种误会,当然现在这种事就不会再发生了。其实对我来说这三年比较快乐的时光我觉得就是每天晚上宿舍熄灯之后大家躺在床上谈论着今天的话题,然后就会引出很多很好笑的笑话出来。但是这种感觉随着毕竟的脚步声也慢慢的疏远了。大家
开始忙着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虽然学校帮你分配,但是还不是要中意的呀。填志愿表,个人简历,大家开始忙了。但是还好,到现在大家都找到了一份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工作呀。在大家工作兴奋之于,也是要离开学校的时候了,办理了所有手续之后,带着一丝丝的伤感,大家都用微笑、告别的言语来演示着内心的冰凉。毕竟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唉~~~~~~~~~~~~~~~~~!
三年的中专生话就是这样渡过的,由陌生开始,从相知结束。追问:
帮我一个忙我有作业 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如何渡过三年的中专生活,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回答:
这是切身体会,你可以参照一下,主要是结合你的专业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你参照这个自己写才真实。
追问:
自拟题目
回答: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
我爱我的教师职业
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是的,我们是孩子们理想风帆的导航者,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今天,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衷情党的教育事业!记得上学时,我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切实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烦琐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我苦恼过迷茫过,周围同事们的工作精神感化着我、震撼着我,和学生们共同欢笑,共同烦恼,我周围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着,他们像春蚕,象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那是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那是一段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最严厉的触及。
而今,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摇摇晃晃地在这条路上已走了八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学生们远远地面带微笑叫我“老师”;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我喜欢拿起粉笔,为年轻的航船导航,为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 当在一个春天,我从一个对我“防范甚严”的学生脸上读到笑靥,当在一个夏日,我从一个曾看武侠小说入了迷的学生手里接到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在一个清晨,我听到一个学生说“我错了”,当在一个黄昏,我听到一个学生说“我会努力”,那真的是一种幸福。
当在教师的节日里,我收到学生们给我的一支花,一张贺卡;当在中秋团圆的日子里,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当在静静的夜里,读着这样的话
“老师,您是我们永远的老师和朋友。请您相信,即使参天大树也忘不了细细根须;即使浩荡大海也会铭记那小小源泉。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不会羡慕建筑师,因为即使再出色的建筑师也永远不能从他的作品里得到爱的回音。我希望我是心灵的雕刻家,永远也展不出作品,却可以把爱存起来,收获数也数不完的利息。
我为什么要做老师?我无数次地问自己: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在深夜孤灯下认真批改我们不认真的作文!是因为我看见过我的老师脸色苍白地在讲台上深情地讲我们的祖国!是因为我看到了一颗颗纯洁的心在对我纯洁地诉说;是因为我理解了我的老师为什么甘愿寂寞;是因为我理解了我的老师为什么孜孜执着。是因为我深深懂得爱是老师最美丽的语言啊。
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播撒着爱的阳光,我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创造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篇三:职中生晨颂散文四篇
1、繁星
巴金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1] 背景 编辑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芳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塞。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赏析 编辑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繁星》写于1927年作者赴法留学途中。
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 阅历 心情)和客观条件(时间 地点 氛围)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
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作者使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转来化成了有情物,物与我融二为一,让人们从鉴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暴雨曾来冲刷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也曾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坚持着。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的景象。
这是祖国大地对劳动者的回答: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衣裳,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葱绿的田园,沼泽变成了明镜般的湖泊,险峻的山峰低头臣服,易怒的江河也愿供奔走。
祖国的山河对我们总是有情的。我们对它们每唱一首歌,它们都总是作出同样响亮而又热情的回响。
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体会最细微的感情,捉摸耐人寻味的思想,感受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言外不尽的神韵,更陶醉于诗人们对大自然叹为观止的描画。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地反复吟哦,悠然神往。
祖国的语言多么神奇!它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尖一起跳跃。
哪怕是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森林、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
大自然的季节的变换,催促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新一代的昆虫,正在以人们所熟悉的语言庆祝它们新生的快乐。
繁盛的花木掩映着古墓荒冢,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瓦废砖。人世有变迁,而春天则永远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充满着生机!它青青的草色,一直绵延到春天的足迹所能
达到的辽远的天涯„„
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遐思。
夏天的清晨,薄雾飘荡的乡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边,轻轻地汲满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她的鲜红的双颊„„
这是多么淳朴的劳动者之美啊!
秋天,到处是金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露出树木些微的倦意。
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明灭闪烁。
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吗?你看它是否比荡漾在涟漪的水面上的睡莲更娇艳?
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拥吻着每一个树梢,它的笑是金色的。
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里。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明早起来一看,它早已无影无踪,只看见万丈红霞捧出了初升的太阳。
你也许曾经在花下看见细碎的日影弄姿,你也许曾经在林阴道旁看见图案般的玲珑树影,不过,你最好到森林深处去看一看朝阳射进来时的光之万箭的奇景。
我曾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的怀念。这怀念是痛苦而又是幸福的。痛苦,是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有这样伟大的祖国供我怀念。
我曾躺在扬子江边的大堤上,静听江涛拍岸的声音。
最先它不过是雪山冰岩下面滴沥的小泉,逐渐才变成苍苔滑石间的细流,然后是深谷里跳跃着喜悦的白色浪花的溪涧。它在成长,在变幻,一时它是萦回在牛羊牧草之间澄澈的清溪,一时它又是沸腾咆哮、素气云浮的瀑布,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狭谷之间的险滩。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和起伏,最后它才容纳了许多清的和浊的支流,形成了茫若无涯的、浩浩荡荡的大江。
我也时常约伴去登山。
我们登上了山头,回头看看所经过的曲折盘旋的小径,看看在脚下飞翔的鹰隼,就不觉要高呼长啸。
爬过几个山头以后,又看见前面还有更高的山俯视着我们。登上最后的顶峰,周围是耸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苍松。脚下是苍茫的云海,云海的间隙中是缩小了的村镇,是游丝一般通往天边的道路„„
我们曾在大海的近旁度假。
碧绿的海水吐着白茫茫一片浪花,蔚蓝的天空像半透明的碧玉般的圆盖覆在上面,海鸥翱翔在晴天和大海之间。太阳就睡在我们的脚下。
还有黄果树的瀑布。
远离瀑布还好几里,就先听到丘壑雷鸣,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近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水冲到潭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浸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生平到过不少的名山大川,但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秀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还有一阵一阵的风,吹来了断续的残笛„„
小溪流唱着愉快的歌流走了,它将冲击着一切涯岸流向大海。静静的群山,则仍留在原来的地方,目送那盈盈的水波远去。
流水一去是绝不回来了,但有时也会化作一两片羽云瞭故乡。
作者简介
黄药眠(1903—1987),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有散文集《美丽的黑海》、《动荡——我所经历的半个世纪》、《黄药眠散文集》、论文集《批判集》,还有作品《面向着生活的海洋》、《沉思集》等。
3、山村的早晨
张肖洁
夜合花启开了她那闭着的花瓣,露出一脸盈盈的笑意,正在偷看着夜神给她挂上的珍珠,在漂亮的花冠上摇曳。憩在村边棘丛的小鸟试着轻吟了两下,立即,招来了许多同伴的和鸣。于是,山村的早晨揭开她的罩帘,以美丽的姿态呈现于人们面前„„
几根银丝从东方天际射露出来,微明的晨曦映照在村头的一株大槐树上,正巧照着一窝蠕动的春燕。村周山坡上的树林在微光中正显出一片朦胧。山腰一层纱似的灰白的云,飘飘逸逸,正象有一群仙人在那里徜徉;山,只露出半块的巅头,又多似狮虎驾云腾跃呢。
这一切,就象银幕上的陪衬,而那美丽的山村,真如一个羞涩的少女,不情愿地隐在丛林之中,只露出一角丰润的肌肤——白白的墙,暗红的瓦,„„ 鸟儿们就在她的周围啾啁,象在催促着她快些儿出来。
忽然漫天洒下一层金红,一切都染上了红彤彤的色,林坡、田地、鸟儿,„„ 都披上了斑斓的彩衣。这时候,山村再也藏不住了,低着头,羞红了脸,局促地站在面前。
她,多么好看的装束,多么动人的美貌啊。看那翠黛柳叶,该是她飘散的青发吧;红红的霞色,是她昨晚偷抹的胭脂;闪闪的电线,是她漂亮的拢发结„„
嗬!小鸟儿唱得多欢哪!连赶来看的云朵也乐红了脸。
村里响起了轻盈的拖拉机声,飘出了青年们欢乐的笑和歌,山村上空升起了袅袅的炊烟。嗬,可爱的勤快的山村哟!山头上身着彩衣的山鸡呼唤起来: “哥哥,快快起„„”
快起,快起,快抽出你那精致的银笛,唱一曲你最心爱的 《小山花》„„
4、小 河
徐 刚
面对长江大海,我时常想起小河。
下页 余下全文篇四:职高生作文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职高生作文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作者:潘耀东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
二、采取的对策 1.关注课文生字词,强化落实书写基本功。在平时学习课文过程中,让学生找出属于自己的生字词,记住读音和字形;教师可以进行形近字比较的指导,避免出现错别字;还可以通过听写比赛来掌握生字,提高识字效果。课余时间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钢笔字帖,每天临写,提高书写水平。
2.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培养基本组文能力。学生也许对写作一篇作文感到困难,可能会选择抄袭应付或迟交来逃避,而对于写一段作文也许会比较容易接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对象就某一中心意思进行练习,教师可以选择一两段作文进行评点批改。另外,教师可以就课文的一个典型段落适时进行点拨,意在引导学生加深对段落的认识。当学生明白了一段文字也有中心,学会了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表达时,也就具备了组段成篇的基本能力。
3.借鉴课文或范文结构,提高学生的逻辑意识和结构意识。指导学生研究一篇文字的结构是语文课常见的任务。总分总的结构、并列结构、递进或层进结构等,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结构,教师也要点拨某一种结构的使用方法。比如并列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中心展开;递进结构要层层深入,逻辑性才更强。
4.注重观察,加强阅读,注意积累梳理。不接触信息,大脑就会一片空白。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内心的感应,积累的体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注意生活细节等,作文就有了生活源泉。生活是作文之源,阅读是作文之流。引导学生进行由课内到课外的阅读,可以进行相关阅读,或就某方面问题进行搜集资料集中阅读,并注意读后梳理归纳,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为作文提供材料。关键要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持之以恒,积久自会见功效,学生写作时就能避免空洞无物的问题。
5.结合课文中心培养主题意识。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结合课文中心可以培养学生确立文章主题的能力。课文中心不像数学公式明显,它是隐性的、内在的,通过反复阅读,才能领会课文的中心。在学生初次阅读过后和学完一课后,引导学生谈文章中心或主旨,学生渐渐会明白一篇文章,无论长短都应该有一个中心,这样在写作时就不至于离题万里了。另外,不同体裁的课文,表达中心的方法不同:记叙文的中心包含在记叙中,议论文的中心包含在论点里。结合不同体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的中心或主题意识就会加强。
6.注重审题训练,意在笔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作也一样。经调查,很多学生写作中不注意审题,或稍加思考就动笔,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没有整体考虑,出现很多问题。写作中,审题很重要。确立怎样的中心,选择哪些材料,适合什么题材,怎样安排的结构等,作一番考虑后,写作往往更加顺畅。平时要求学生多花费一点时间去审题,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作文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能力的高低。今年语文学科对口考试发生变动,提高了写作的分值,教师要对作文足够重视,既为考试,更为了学生的将来。
第二篇:我爱我家--孝字当先
我爱我家----孝字当先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望和策鞭, 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个人的理解,所谓家训、家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德行休为。现在“家训”、“家规”、“家风”这样的词在很多家庭都已经很陌生了,感觉它似乎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普通的、没有祖辈留下的成文的家训、家规来传承的家庭来讲,我认为,父母的经验教训就是家训,父母的道德规范就是家规,父母的行为做风就是家风,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做到言传身教.孝字当先。“孝敬父母”我们时常挂在嘴边,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却很空洞,如果看不到大人如何做,单靠听大人讲,他不会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存在问题父母,这让我想到了从小就听老辈人讲的一个关于不孝的故事。有一个男人要用车子把不中用的老母亲送到离村很远的山沟里,想让她自然死去,因为路途坎坷,男人便让儿子帮忙。送到地方后,男人想把车子也扔在那里,可儿子却不干,非要把车子再拉回去。男人不解,问儿子干嘛非要把车拉回去。儿子说:“日后,等你老了不能干活的时候,我也好用这个车子把你拉到这里来啊!”男人听了儿子的话,羞愧难当,当即又把老母亲拉回家,并孝敬有加,直到老母亲老去。这个故事说明,父母的榜样力量非常大,我们孝敬父母,孩子才会孝敬我们,否则,就别怨孩子将来长成“白眼狼”了。
我和爱人创业初期正好赶上女儿出生,所以父母一直在我们身边帮衬着,女儿自然也是父母帮着带大的,一直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在我和爱人心里,一直觉得亏欠了父母很多。父母辛辛苦苦带大自己的孩子,现在年老了,还要帮着儿女看孩子,所以,我们会时常告诉女儿,一定要孝敬姥姥、姥爷,记得姥姥、姥爷对你的好,学会感恩。说的再多不如做。转眼天渐凉了,今天我和爱人带女儿回家看望父母,车子转进胡同,就看到家门口堆着一大堆煤,父亲拿着铁锹和土篮儿一点点地向院子里挪,手上、脸上、衣服上到处都是煤屑,已经看不清原本的肤色。爱人停好车,不由分说便帮着父亲干了起来,女儿见状也拿起扫把和铁锹帮着爸爸和姥爷干了起来。煤屑落在身上脸上,她都不以为然,能帮到爸爸和姥爷,对于她来讲,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要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孝顺的人,家长只需要做到孝顺就可以了。孩子会在日常生活中,把父母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逐渐内化成日后自己的行为。
教育专家孙云晓曾在他的微博公开向广大博友征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的建议,首条就是家长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那我们家长在给孩子做好孝敬父母的示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年轻家长,每天临走前和回家后要主动跟父母打招呼,这便是《弟子规》所说的“出必告,返必面”。自主自立,主动承担家里的家务劳动和财务责任,不做“啃老族”。
第二,如果和父母分居两地,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让孩子感觉到虽然祖辈们不在跟前,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关心他们的。节假日有条件就带孩子回去看看。
第三,父母年老时要尽赡养义务,而且要义无反顾,没有条件地去做。
这一切,看似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在教给他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还会从各个渠道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但是无论日后了解的孝道是什么样的,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还是他小时候看到的家长的做法,这些定会潜入他内心深处,达到润物无声却很显著的效果。
第三篇:爱字成语
爱字成语
爱不释手,爱才好士,爱才如命,爱才若渴,爱财如命,爱富嫌贫,爱国如家,爱民如子,爱毛反裘,爱莫能助,爱人好士,爱人以德,爱日惜力,爱素好古,爱屋及乌,爱惜羽毛,爱远恶近,爱憎分明,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第四篇:作文:我爱
作文:我爱
教学要求:
1. 培养学生敏感的观察力,喜爱周围的物品,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紧扣“爱”字,运用正确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喜爱的物品的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好习作例文,同时准备好电话机。
2. 学生事先准备好自己喜爱的物品,并根据习作要求,准备好这一物品的写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 审清题义。
1,谈话揭题: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会了写介绍物品的文章,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写好这一类文章,不仅要写出物品的特点,还要写出对物品的喜爱之情。
今天写作的题目是我爱2.审题:
(1)学生自己在练习纸上剖题。(2)说说题目的意思和要求。(3)交流评议。(4)教师小结。
# 作文题型:半命题作文,根据要求补充某一物品的名称。# 剖题(板书或投影):
我爱(物品)
第一人称非常喜欢多指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东西(自己)
# 用第一人称写自己喜欢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一种物品。
二.明确习作要求。1. 揭示习作要求。
(1)师:我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习作要
求向我们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写作要求。(2)打开书,让我们读习作要求。
# 写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不仅要写出物品的特点,还要表达出自己喜爱的感情。
# 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并描写物品。
2. 小组讨论:本次作文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写作要求? 3. 学生交流,评议。4. 教师小结:
# 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物品中选出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 物品一般写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东西,食品、果品不要写。# 要抓住物品的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方面来写物品的特点。
# 在写作时不仅要通过描写物品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爱,还要选择写“为什么爱 它”、“怎样爱它”的具体事例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例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思考。(1)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故乡的杨梅树?
(2)作者写出了杨梅的哪些特点?
(3)选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 交流讨论。
4. 教师小结。
5.四.文章的写作提纲。
我爱
1. 交代物品的名称。
2.()的()形状、颜色、滋味、用途„„特点名称质地、材料、作用„„结构、„„
3.我爱的事例。(1)(2)
4.感受。
五.学生自己研究自己的写作。
1. 师:我们通过审题和学习习作要求,通过学习例文,明确了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现在我们要来研究怎样来写自己的文章。
2. 分组活动:
(1)各人写什么物品?拿出自己的物品。
(2)物品的特点是什么?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
(3)你用那些事例来反映你喜爱的思想感情?(4)自己列写作提纲。3. 交流、评议。4. 教师小结。六.学生进行写作。
第五篇:我爱作文
我爱作文
谢冰莹
那是我初进女师大①的第一年,国文老师对我们说:
“现在你们是大学生了②,作文题目可以由你们自己拟,每学期至少要交七八篇文章③,多多益善;但是有个条件,篇篇都要好文章,不可敷衍。”“老师④,不会作的怎么办呢?”
有位不知姓名的同学忽然这样问。
“不会作,怎么考进大学的?你们的文章,在中学时代应该早就写通了,到大学校来,老师不过是指导你们做更深一层的研究;文章写得好不好,还得你们自己努力,我是无能为力的。”
“老师太客气了。”
是另一位同学低微的声音。
“老师,我们的作文是在课堂上作,还是在课外作呢?”
这是我这个乡下姑娘发出的愚问⑤,有几位同学望着我笑了;可是我并不感到难为情,反而觉得她们的笑是多余的。
“随便,爱在课堂上作的,就在这里作好了,写你们最爱写的题材,我走了。”望着老师的背影,消逝在长廊的转弯处,于是有三分之二的同学也跟着走了;一位坐在我右边的同学悄悄地问我:
“你作什么题目?”
“《望断天涯儿不归》。⑥”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她。
“是小说吗?”
“不!是一篇抒情的小品文。”
我高兴极了!真的,做了大学生的第一个好处是:有了许多自由,譬如作文,就是一个例子。记得我在中学读书的时候,最感到伤脑筋的是:国文老师临到作文课时,才在黑板上出一个题目,有的一次出两三个,可以由你自己选择;有的只出一个,什么《温故知新⑦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⑧论》;《国庆感言》„„一类的题目,叫人一见便头痛。我喜欢老师在作文的前几天就把题目预告,而且最好多出些抒情、描写、记述一类的题目,少作议论文;因为青年人最热情,他欢喜读抒情、描写一类的文章,也喜欢发挥自己的情感和抱负。我们只有写自己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思想,真实的生活,才能把文章写得好;如果硬要由脑筋里压榨出一些什么空空洞洞的理论来⑨,不但文章写不好,而且对于这些学生,简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虐待⑩!在学生时代,我喜欢写自己最爱写的东西;后来到了我当教师的时候,就深深地记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格言,我绝不伤害他们的脑筋⑾;有时一次出二三十个题目,由他们自由去选择,或者干脆由他们自己作主,爱写什么就写什么。他们写的情书,偶然也给我修改;说真话,那比他们平时的作文写得流利多了。
前面说过,我当了大学生之后,别的没有什么高兴,最使我觉得快乐的是我有了写作的自由。这个时期,我的生活苦极了,又穷又忙;穷的连坐电车的钱也没有,忙到夜以继日地改卷子,预备功课,还不能把工作完成。原来当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兼了两班中学国文;说起来真太冒险了,自己还是个刚跨出中学不久的乡下姑娘,去教那些又高又大的北方青年⑿,怪不得他们要叫我“孩子先生”了⒀。
I Love Composition
Xie Bingying
At the beginning of my first year at Peking Women’s Normal University, our teacher of Chinese said to the class,“Now that you’re university students, you may write on any subject of your own choice.You must each hand in for each semester at least seven or eight compositions.The more, the better.But, mind you, each composition should be well written, not slipshod.”
“Sir, what if it’s beyond my ability to do so?” a classmate, whose name was not personally known to me, suddenly asked.“Beyond your ability? Then how did you pass the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 to the university? You’re supposed to have learned composition as long ago as your middle school days.A university teacher’s job is little more than giving you guidance in advanced studies.It’s up to you to improve your writing ability.I’m in no position to do much to help you.”
“You’re too modest, sir, ” mumbled another classmate.“Sir, shall we do the writing in the classroom or after school?”
That was a silly question raised by my humble self, a country girl.Some classmates started giggling at me.But I wasn’t embarrassed at all.On the contrary, I thought their giggling was totally uncalled for.“Do as you please.It’s OK if you want to do it in the classroom.But write on a subject most favourite to you.Well, see you!”
We watched him passing out of sight around a corner of the long corridor.Thereupon, two thirds of the students also left the classroom.A student sitting on my right asked me in a whisper,“What are you going to write about?”
“Mother’s Longing for the Return of Her Wandering Child,” I answered without the slightest hesitation.“A short story?”
“No.It’s a lyrical essay.”
I was overjoyed at the advantages enjoyed by university students.First of all, we were given more freedom to do what we thought best.The composition class was just one example.I remembered what had annoyed me most in middle school was that the teachers of Chinese then never gave us composition subjects in advance.They would write a subject on the blackboard at the last minute when they came to meet the class.Some of them gave two or three subjects for us to choose from.Some gave us only one subject like Learn the New by Reviewing the Old, The Destiny of the Nation Is the Concern of Every Citizen, Thoughts on National Day, etc., all of which I found extremely boring.I preferred our teacher to make public the composition subject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class met.I preferred lyrical, descriptive and narrative subjects to argumentative ones because being enthusiastic, young people are fond of lyrical and descriptive writings and also eager to write about their own emotions and aspirations.Only by giving a true account of our feelings, thoughts and life, can we
produce good writings.Forcing students to do hollow theorizing in composition will not only fail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 but also subject them, so to speak, to an ordeal of invisible mental abuse.In my school days, I chose to write on whatever subject I liked best.Later, when I became a school teacher, I, by keeping firmly in mind the maxim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always took care not to impose on my students anything that would cause mental torture.Sometimes, I would set 20-30 subjects for them to select from.Sometimes, I would just let them decide on a subject by themselves so that they could write about anything as they pleased.Occasionally, they even let me polish up the love letters penned by themselves, which, to tell you the truth, would read much more smoothly than the compositions they usually did.As mentioned above, after I became a university student, there was nothing more agreeable to me than the freedom I enjoyed in writing.During this period, being poor and busy, I lived a hard life.I was so hard up that I couldn’t even afford the streetcar fare.And though I worked nonstop day and night, I still felt hard pressed for time to finish correcting papers and preparing lessons.That was because while I was a first-year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I concurrently taught Chinese at two middle schools.Just imagine a country girl fresh from middle school having the audacity to teach those husky young northerners!They certainly had every reason to call me “Child Teacher”.点评
谢冰莹于1929年5月从上海到达北平,不久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我爱作文》是她在这时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对当时学校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①“女师大”指当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故译Peking Women’s Normal University。
②“现在你们是大学生了”意即“由于你们是大学生了”,故译Now that you’re university students,其中Now that(或Now)作“因为”解,等于Because。此句也可以这样处理:Now, as university students…。
③“每学期至少要交七八篇文章”译为You must each hand in for each semester at least seven or eight compositions,其中for each semester也可简化为each semester。
④“老师”不宜译为teacher,因teacher还没有变成Dr.、Judge、Professor等有尊敬含义的习用称呼,故译为Sir(姑且把“老师”定为男性)。
⑤“这是我这个乡下姑娘发出的愚问”译为That was a silly question raised by my humble self,a country girl,其中用my humble self(敝人)代替myself,略带俏皮,符合原文的内涵。
⑥“望断天涯儿不归”译为Mother’s Longing for the Return of Her Wandering Child,是参照作者当时为逃避母亲为她包办的婚姻而流落他乡的背景而译的。⑦“温故知新”译为Learn the New by Reviewing the Old,等于Learn New Things by Reviewing What Has Been Learned Before。
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译为The Destiny of the Nation Is the Concern of Every Citizen,其中The Destiny也可改用The Rise and Fall。
⑨“如果硬要由脑筋里压榨出一些什么空空洞洞的理论来”意即“如果强迫学生在作文时从事空洞的议论”,故译Forcing students to do hollow theorizing in composition,其中hollow和empty同义;theorizing的意思是“议论”。
⑩“而且对于这些学生,简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虐待”译为but also subject them,so to speak,to an ordeal of invisible mental abuse,其中插入语so to speak或so to say是成语,作“可以这么说”、“恕我直言”等解,用以表达原文的“简直”。又an ordeal(折磨)是译文中的增益成分,原文虽无其词而有其意。
⑾“我绝不伤害他们的脑筋”意即“我绝不强迫他们做伤脑筋的事”,故译took care not to impose on my students anything that would cause mental torture。⑿“说起来真太冒险了,自己还是个刚跨出中学不久的乡下姑娘,去教那些又高又大的北方青年”意即“自己是刚从中学毕业的乡下姑娘,竟敢去教那些又高又大的北方青年”,故译Just imagine a country girl fresh from middle school having the audacity to teach those husky young northerners,其中Just imagine(想一想)是译文中的增益成分;fresh from…的意思是“刚从„„毕业的”;having the audacity to…的意思是“胆敢从事„„”
⒀“怪不得他们要叫我‘孩子先生’了”,意即“他们完全可以喊‘孩子先生’”,故译They certainly had every reason(或good reason)to call me “Child 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