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感恩教育案例
篇一:感恩教育案例
感恩教育案例
---温水镇中学
背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对同学关心少,考虑自己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导致孩子们“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创意:把感恩教育分成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刻骨铭心的效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班会活动;反思成长的感恩日记;周末假日与家长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内心深处向善、向美、知恩图报的一面充分得到挖掘与体现。组织者: 班主任 班委成员 部分家长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感受着彭丽媛如泣如诉的《白发亲娘》,主持人用颤抖的声音宣布着活动的尾声: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精心设计的这个班会提高了学生对感恩的认识,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班会结束后,每天一篇感恩日记不可缺少,每节一首感恩歌曲唱响课前。学生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懂你》
等歌曲,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我永远忘不了您那充满激励话语的纸条;忘不了暖气片跑水时您与我们抢险的身影。写给父母的感激更是多不胜数,大部分都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到了学生离校回家的日子,我就嘱咐他们在家懂事孝顺,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长辈洗发洗脚、剪指甲,观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写出观后感。我还联系部分家长,要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通过这些工作来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
学生周日返校后把他们的收获写成了日记,交了来与我共享幸福与喜悦。有的说,回家后帮爸爸、妈妈还有奶奶洗了一次脚,还帮他们剪了指甲,奶奶都感动的流泪了;有的说,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屋子后,妈妈一个劲的夸她真的长大了。还有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学校里有这么好的老师,有这么好的同学,你一定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与同学亲如姐妹?? 这个层次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效果评析:
1、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
2、经过一周的教育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才是更加丰满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温水镇中学
2014年5月 篇二:感恩教育成功案例
感恩教育成功案例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面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草率的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因此,我针对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
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受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通过开展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如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名言,收听感恩新闻等到一系列活动,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使用权学生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提高对感恩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情感层次。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母亲》等歌曲,诗歌朗诵《父母爱》、《爱》等,排练课本剧《爱在我们身边》等活动,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
三、实践层次。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联合,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感恩行为发生的环境。如要求学生写完家庭作业给父母检查,父母给予鼓励和表扬,老师多用学习的突出表现来表扬某人的体悟父母哺育、培养之恩。这样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的孩子长大了。孩子们变化太大了,听到他们满意的回馈和欣喜的讲述,我觉得我十分幸福和自豪,其中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班里吴迪同学变化,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从前班里上课爱说爱动,爱接话,嬉皮笑脸的吴迪同学,让人谈之色变,闻之心烦,他的行为及其散漫,每天早晨从家出来一路观景溜弯儿之后才能踩着“电门”走进教室,上课经常扰得四邻不安,老师讲课总是接三扯四。在家更别提了,调皮捣蛋,不用心写作业,由于爷爷、奶奶疼爱他,就与长辈顶撞,经常向父母要钱买零食,父母不给,就打滚,爷爷、奶奶只好给钱。长期以来,助长了许多恶习的形成。可是在进行感恩教育和感恩行动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感恩思想蹦发出希望的火花。
记得那次在开展《感恩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之后,课余写作业时,我听他说:“我可要好好学习了,不然对不起我爸我妈。”简单的话语和思想的微小变化,可以看出感恩意识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萌芽,因此我十分惊喜,便小心谨慎的培植
这棵幼芽。在全班同学面前我表扬了他“吴迪同学能化感恩为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努力学习,以此来作为对父母的回报,希望同学们都能以此作为动力,用我们的行动去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对父母和老师的回报”。我的鼓励和表扬赢得了每一名同学的掌声,此时在第一颗幼小的心灵深处感恩的种子已经发芽。
变化全在细微中,吴迪同学的内心深处那颗萌动的幼苗终于开花、结果了。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他不再迟到了,不再与同学争执不休,不再让父母为乱花钱、懒惰、不完成作业而发愁,他由一个行为及差、习惯及坏的学生变成一个有自尊,有上进心,懂感情,重情意的优秀学生。他学会了体量别,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施恩于一草一木,学会了报恩。在班级劳动中抢着干脏活、累活,在扶贫活动中,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贫困生。他的改变,使我体会到感恩教育的成功感。
情感教育高于一切,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由于长期实施感恩教育,使我们这个班集体成绩不断提高,我希望那首《感恩的心》能唱响整个校园。
当今社会人与人的感情淡薄,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在校学生,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
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这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旁,你是否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某种触动? 篇三: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方案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伴随着“独三代”的到来,父母和长辈有了更宽余的时间和经济基础将全部的爱倾注到他们的身上,生活的一切重心和目标都围绕在下一代的身上,尽其所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物质环境,满足孩子的一切愿望。久而久之,骄横、霸道、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在孩子们的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有很多触目惊心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为我们的教育敲响警钟。如何教育下一代已是我们这个年代的父母不能回避的、也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自己的孩子简单的、过度的溺爱有百害而无一利,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独立生活,才能真正塑造起孩子健康的人格,才是对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爱。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幼儿时期对他们开展感恩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真善美的人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内外的不少研究也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对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然而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经过调查表明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学会感恩。感恩是爱心的沟通,爱的情感交流,是爱回报,爱的种子的发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意味着教育是生长生成不是制造锻铸。幼儿是有生命的作物,幼儿园有义务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而健康的环境,让幼儿体验感恩,学会感恩。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教育时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感恩教育应成为全部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元素。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感恩教育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目前尚无发现有幼儿园切实开展感恩教育的课题研究。
经过各种途径的搜索及查阅我们尚无发现哪所幼儿园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课题研究,而小学,中学却已开展地如火如荼。或许是在别人看来感恩教育对幼儿来说实在是太难实施了。这不禁让人感
慨:幼儿期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黄金期岂不事倍功半?幼儿园的感恩教育其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是从幼儿身边所熟悉的人和身边的感恩小细节开始着手进行教育。它的本质是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
2、社会呼吁感恩教育从娃娃抓起。
经常有报纸报道现在社会上的青年人素质低下,缺乏感恩意识,何为孝道、敬老?公交车上无人让座,老弱病残孕专座上坐着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免费公园屡招破坏??感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人性要素,是人类仁、义、礼、智、信诸美德的基础和根本。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会获得真诚的友情和忠贞不渝的爱情;我们整天高喊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美德,但我们更应该知道,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所以,社会呼吁教育要面向未来,品德教育要从小抓起,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知恩教育。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任何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处处受到恩赐: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老师对孩子有教育之恩,同伴对我们有互助之恩,所以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二)感恩意识的培养。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去珍视的爱的教
育。所以要从小抓好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幼儿年龄小,期望他们做什么特别感恩的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当前我们应从小事抓起,将感恩意识的培养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幼儿如何向感恩对象实施感恩的研究。
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包括父母、老师、同伴。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实施感恩。
1、感恩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向父母感恩是感恩其他社会成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感恩父母方面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劳动、工作状况,体谅父母劳作的艰辛不对父母怀有敌意。
(2)牢记父母的生日,并能在重大节日予以真诚的祝福。
(3)不乱花钱,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赚钱不容易。
(4)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减轻负担。
(6)对待父母有礼貌,早晚起居要问安。
(7)批评教育不顶撞,不提不合理要求等等。
2、感恩老师
(1)尊重并理解老师的教育要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
(2)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真诚给予老师祝福和帮助,对老师有礼貌,成为老师的朋友。
3、感恩同伴
(1)关心身边的同伴,不争抢玩具,能与周边同学和睦相处。
(2)团结互助,体察同学的困难,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不欺负同伴、打骂同伴,礼貌待人。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来进行。
1、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感恩教育”不只需要靠课堂或书本教育来完成,也不需要孩子正襟危坐教师一板一眼地去灌输。“感恩教育”应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作为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抓住教育时机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体会感知他人的辛苦,控制自己的消极行为,从而做出互助和感激等积极行为。
2、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安排是以主题形式贯穿进行的。小班的幼儿逐渐具备了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往。这个阶段主要让幼儿对家长、对自己有所了解,教育主题内容选择一些比较亲近的人、自我表面的认知。中班阶段的幼儿,除去自我中心化加速,对主要接触者有近一步的亲近情感,能关心同情他人,友好、助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这个阶段主题内容选择也应由识恩知恩到关爱别人 篇四:感恩教育案例
“感恩父母”教育活动总结
一·七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连动物都知道要感恩,更何况我们是人!世界上的父母是最伟大、最辛苦、最无私的。为了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父母,进而实现爱的传递,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达到道德的升华,具体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从“岳母刺字”、“孟母三迁”、《背影》等故事或文章中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另外,让学生搜集部分自己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让学生利用周末收集生活中父母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可以是照片,可以是小事件,可以是父母送自己的小礼物等。然后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及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在班级中进行展览、交流。
二、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用自己的行动去感谢父母
1、说感恩的话:当长辈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长辈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当家里来了客人或路上遇到长辈要说“您好”,平时做到不与长辈顶嘴,等等。
2、真情回放,亲情面对面:观察父母一日工作和生活;回想父
母曾经为自己做过的最感动的一件事;想一想自己与父母间发生的矛盾或最不愉快的一件事情;倾听父母的烦恼,列出父母的烦恼清单。
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操劳和养育,感受父母的辛苦和自己生活的幸福,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经过认真评比,选出最感人的事例或片段,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后,在班级宣读。有些学生文章写得很感人,如:“那两个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拿起一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真甜,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好吃的苹果了。一个苹果快吃完了,我才发现您还没有吃,我忙把另一个苹果递给你,说:“爸爸,您也吃一个吧。”您却说:“我不渴,你快吃吧。”“不渴?天这么热,您连早饭都没有吃,怎么能不渴呢?”当时,您的衣衫都湿透了,满头大汗,嘴唇干得起了皮,看到这情景,我在也吃不下去了,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4、感恩体验活动:与父母谈一次心,交流思想感情,对父母说一句体贴或感激的话,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为父母某一方面的烦恼开出“快乐处方”,帮助父母排忧解难;坚持开展家庭行孝活动,例如吃饭吃菜要礼让,先长辈后自己;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周帮忙打扫卫生、洗衣服、做饭洗碗;为父母做一件侍奉性的事,如给父母洗一次脚,或捶一次背、揉一次肩;坚持为爸、妈等长辈制作生日卡、节日卡,制作节日礼物等。
5、感悟及爱的传递: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利用作文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信,在利用班会课交流活动后的体验,相互借鉴学习,对好的做法予以表扬,营造学会关爱、孝敬父母
三、开展了“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很多孩子还是会一如继往的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敬一杯感恩酒、说一句感恩话、洗一次感恩脚等形式,将感恩付诸行动。我们开展的此次活动意在从身边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达到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目的。放眼未来,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篇五:让感恩教育走进幼儿园
让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更红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湖前幼儿园 林兰香
一、问题的提出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基石。但目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不断壮大,感恩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却日益淡化。
案例一:去幼儿园的路上,华华爸爸一路背着他,看着别的小朋友和家长在一起走着,华华在爸爸的背上很神气。到了幼儿园门口,老师问:“华华,你为什么让爸爸背你走啊?”华华说:“爸爸喜欢背我??”下午放学时,天空下起了大雨,华华爸爸撑着雨伞气喘吁吁地赶到幼儿园,裤脚湿漉漉的,脸颊都是汗,华华看着稍迟来的爸爸,心里很是不高兴,手指着爸爸的鼻子说:“你为什么迟来接我?你说,你说??”
案例二:齐齐拉肚子了,家长还是坚持把他送到了幼儿园。老师一遍一遍地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齐齐却认为理所当然,连个“谢谢”都没有;午餐到了,老师辛辛苦苦地把可口的饭菜分给幼儿,幼儿却嘟着嘴不乐意;可可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可可准备了蛋糕,老师和同伴也为他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时,可可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却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友情。
案例三:晚饭时,妈妈在给6岁的明明好吃的东西前试吃了一口,明明就大哭着叫起来:“谁让你吃的?你给我吐出来!” 晚饭后,明明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动画片,手里拿着遥控器,朝身边的奶奶命令道:“给我洗一个桃子。”奶奶洗完桃子递到他手上,说:“动画片完了之后,让奶奶看看京剧好不好?”明明说:“电视是我的??”
这一幕幕,使我的心情异常复杂: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
二、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庭育人理念的缺陷
现在的家庭结构一般是“4+2+1”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小孩是家中的全部希望,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长辈们把养育孩子当成了自我情感的满足。在生活上,他们处处给孩子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他们不愿意让孩子体验现实生活的艰辛,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压力
和艰难,对孩子所应给予长辈起码的感恩和爱心毫无要求。长此以往,孩子自然感受不到幸福生活得来的艰辛,体会不到他人付出的恩情。在对孩子的培养上,许多家长重视孩子智力发展,忽视品德教育,他们在接孩子时最关心的事是孩子今天学了些什么?儿歌会背了么?故事会讲吗?等等。如果听到老师夸孩子脑子聪明、智力好,家长就满心欢喜;如果反映的是孩子行为方面的缺点,家长往往会爱听不听的,甚至怀疑老师对孩子有成见。这些家庭育人理念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冷漠的一代”。
2.社会大环境的侵袭
当今,随着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身边的孩子,一些孩子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片面地理解所谓的“自由”,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他们漠视了身边宝贵的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精神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 “真空”。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舆论(如:“我的地盘我做主”、“我是ⅹⅹⅹ我怕谁”、“成王败寇”、“谁有钱谁就是爷”、“笑贫不笑娼”等等)也不断腐蚀着孩子的心灵;另外,某些电视、卡通、新闻、电影等公共媒介,由于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忽视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如感恩节没有像情人节、圣诞节等其他“洋节”被商家所重视;还有发达的网络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无知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的感恩意识日益淡化,甚至性情变得冷酷无情。3.学校教育的偏差
三、幼儿园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1、老师要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要让幼儿学会感恩,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为幼儿天性爱模仿,他们能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所以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时刻关心幼儿,时刻起榜样作用。记得有一次,我在带幼儿参加文艺演出途经一个十字路口时,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过马路,我立刻跑过去扶着他过马路,并嘱咐他慢走。这出自内心的一个举动,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国庆节期间,我坐公交车去探亲,恰巧我班的两名幼儿舒婷和梦琪也坐同一班次,在一个公交车停站点,一位老奶奶爬上了公交车,由于座位已坐满,老奶奶只能站在通道上,舒婷和梦琪看见了,两个人争着让座给老奶奶。眼前这一幕,使我震撼,我当众表扬了舒婷和梦琪。过后,我在想:小小的舒婷和梦琪为何有如此之举?这或许就是当初自己在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爱心种子所带来的作用。
2、老师要善抓住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点滴,对其实施感恩教育
我觉得老师对幼儿“感恩教育”无需太多的理论,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就是很好的素材。老师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如:老师在为小朋友分饭时,让幼儿看看老师头上的汗,让幼儿感知他人的辛苦,从而做出互助和感激等积极行为。又如幼儿在撕书时老师就提醒幼儿:“你把书的衣服撕破了,他多难受啊!”幼儿在揪小鸟的羽毛时就说:“小鸟哭了,你在揪他,他就不和你做朋友了。”幼儿把被风吹倒的小树扶起来了,老师就及时表扬她:“你很有爱心,小树感谢你!”这些友善的提醒和毫无吝啬的表扬,我觉得总比训斥、责怪、打骂效果要好得多。
3、老师要充分利用传统和节日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老师要不定期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等),在故事、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感恩的善根,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让幼儿亲自制作一朵小红花或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回家为奶奶锤锤背;老师还可以利用老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老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4、老师要加强家园联系,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但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甚至有的家长自己感恩意识也很不够。因此,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宣传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介绍一些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如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家长听家教讲座,使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得以提高,教育方法更科学。可以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互相介绍相关的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又能使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得以提高。也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访问、离园活动时的简短交谈、以及定期分发《幼儿发展情况评估手册》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使家长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当然老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例如对于那些比较自私的幼儿,老师建议家长把好吃的东西买回家时,要先让孩子把好吃的东西分给爷爷奶奶吃,并且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很爱你,为你做了很多事情,很辛苦,我们也要爱爷爷奶奶。”也可以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带孩子去看望一下为自己接生的医生,并送上一朵鲜花,说一句感激或祝福的话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学会感恩。
5.老师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社会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肥沃土壤,老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实施感恩教育。比如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孩子到郊外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看看油菜花,挖挖野菜;硕果累累的的秋天到了,我们可以带孩子到野外采采菊花,帮叔叔阿姨摘摘苹果。引导孩子在玩耍中感受自然界所赋予我们的快乐,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的日子;没有阳光,就没有我们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们应该感谢太阳,感谢空气,感谢大自然,感谢万物??当我们带着孩子走在干净的马路上,我们可以将清洁工人无论严寒酷暑,天还没亮就要推着清洁车扫地的事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对清洁工人心存感激;当孩子捧着白花花的米饭时要告诉孩子农民伯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让孩子对农民心存感激?? 总之,感恩是人不可少的品德,只要人人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社会才会变得更和谐,我们的民族才会变得更加兴旺发达。感恩教育虽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教育工程,但我坚信:只有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灿烂。
第二篇:感恩教育案例材料
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
——洛阳市36中学感恩教育活动创新案例简介
一、活动背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社会各界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关心和爱护。然而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只会一味地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在父母面前任性、无礼、挥霍钱财毫不怜惜、愧疚;在校厌烦学习、逃课上网;缺失得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尊敬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改变学生中独生子女感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道德缺失的现状,不让学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学年以来,学校政教处协同校团委在全校学生中积极开展以“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懂得感恩,绝不是对父母对老师之恩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又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健全高尚人格、铸造美好灵魂的体现。
二、活动目的
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争做德、智、体、情、义全面发展的公民。
三、活动范围
全校七、八、九 年级全体学生。
四、主要做法
(一)宣传发动
1、制订《36中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并下发给各班。
2、利用国旗下讲话,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
3、政教处以“感恩”为主题布臵专题宣传橱窗,各班张贴《感恩教
育活动倡议书》,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4、以班级为单位,召开“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班
会,要求制作班会课件,并将班会课件交到政教处进行评比。
5、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和手抄报,学校组织检查评比。
6、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教唱感恩歌曲。
7、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团委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讲文明、树新风、献爱心”活动
(二)组织实施及推广普及
1、感激父母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家乡、爱祖国呢?
(1)与语文组配合开展征文活动。
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校内评比。参考题目:《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等。
(2)寒假布臵爱心德育作业并设计反馈表。
①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②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③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④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⑤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3)全校举行主题班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①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
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②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③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为父母过节。
适逢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5)组织母亲节演讲比赛,主题:我最亲的人。
(6)各班利用班班通多网络搜集“二十四孝”和当代道德模范孝亲敬老楷模故事,制作班会课件在教室展示,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
(7)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一封家书活动,要求每一位在校学生以此为题,给父母写一封家信。
2、感激老师之恩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1)教师节国旗下演讲:《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
(2)举行征文比赛,参考题目:《世恩难忘,师情永存》、《给
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3)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4)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
3、感激家乡、社会、祖国之恩
教育学生要高度认识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爱国是当代民众的精神需求,爱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旗臶,爱国是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懂得爱国就要从爱家乡做起,要了解家乡的变化,这样能更清楚地感知祖国的大变化,能在内心萌生建设祖国的强烈责任感。
(1)组织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参观洛阳的名胜古迹和新区建设的辉煌成就,积极投身洛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活动,让每位学生真正了解洛阳近几年的巨大变化,了解创建的积极意义,激起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2)以“我看洛阳新变化”为题,开展社会实践征文活动。
(3)举行“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签名宣誓活动
(4)以“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为主题举行黑板报评比。
(5)牡丹文化节和河洛文化旅游月期间,团员走上街头开展青年志愿者文明助交通活动,节假日到社区慰问烈军属和五保户,打扫环境卫生,宣传文明创建知识等。
(6)国庆前夕开展“迎国庆、颂经典、唱红歌 ”合唱朗诵比赛。
4、表彰激励措施
(1)每学期学校对“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一次总结,评选并表彰“孝亲之星”、“尊师之星”、“进取之星”等等,对学生进行“就校取材”的榜样教育。
(2)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促进家校互动,了解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辐射效果。会上,不少家长纷纷谈到昔日桀骜不驯、大肆挥霍、顶撞父母等不良行为的孩子已变得乖顺、节俭、有孝心,对学校的教育感激不尽。同时也对学校搞好此项工作提出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
五、基本成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除去了学生心灵上的灰色,培植了绿色。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全校以感恩之心为核心的“感恩文化”已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父母、老师的艰辛和不易,更加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积极上进。校园迟到、旷课、上网、打游戏机的现象明显减少,热爱学习、生活节俭、尊敬老师、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现象蔚然,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现象时有发生,整个学校呈现平安、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在家里,孝敬父母,能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做家务,每个家庭盛开着灿烂幸福之花。
第三篇:感恩教育案例
篇一:感恩教育案例
感恩教育案例---温水镇中学
背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
创意:把感恩教育分成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刻骨铭心的效果。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
二、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班会结束后,每天一篇感恩日记不可缺少,每节一首感恩歌曲唱响课前。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我永远忘不了您那充满激励话语的纸条;忘不了暖气片跑水时您与我们抢险的身影。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到了学生离校回家的日子,我就嘱咐他们在家懂事孝顺,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长辈洗发洗脚、剪指甲,观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写出观后感。我还联系部分家长,要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
学生周日返校后把他们的收获写成了日记,交了来与我共享幸福与喜悦。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温水镇中学 2014年5月
篇二:感恩教育成功案例
感恩教育成功案例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受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
二、情感层次。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
三、实践层次。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联合,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感恩行为发生的环境。如要求学生写完家庭作业给父母检查,父母给予鼓励和表扬,老师多用学习的突出表现来表扬某人的体悟父母哺育、培养之恩。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的孩子长大了。
从前班里上课爱说爱动,爱接话,嬉皮笑脸的吴迪同学,让人谈之色变,闻之心烦,他的行为及其散漫,每天早晨从家出来一路观景溜弯儿之后才能踩着“电门”走进教室,上课经常扰得四邻不安,老师讲课总是接三扯四。在家更别提了,调皮捣蛋,不用心写作业,由于爷爷、奶奶疼爱他,就与长辈顶撞,经常向父母要钱买零食,父母不给,就打滚,爷爷、奶奶只好给钱。长期以来,助长了许多恶习的形成。
这棵幼芽。在全班同学面前我表扬了他“吴迪同学能化感恩为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努力学习,以此来作为对父母的回报,希望同学们都能以此作为动力,用我们的行动去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对父母和老师的回报”。
变化全在细微中,吴迪同学的内心深处那颗萌动的幼苗终于开花、结果了。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他不再迟到了,不再与同学争执不休,不再让父母为乱花钱、懒惰、不完成作业而发愁,他由一个行为及差、习惯及坏的学生变成一个有自尊,有上进心,懂感情,重情意的优秀学生。他学会了体量别,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施恩于一草一木,学会了报恩。在班级劳动中抢着干脏活、累活,在扶贫活动中,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贫困生。
情感教育高于一切,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
当今社会人与人的感情淡薄,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
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这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旁,你是否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某种触动? 篇三: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赵建军
一、案例现象: 去年“三八妇女节”,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并且要求全班学生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奇,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
爱吗?那样的话,爱也太平淡了吧,哪有伟大之处啊!听着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
三、措施与效果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 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一)在学校教育中创设氛围实施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我具体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步从感恩父母开始,制作亲情小档案。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和他们的年龄吗?你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哪一天吗?父母为你做过什么,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从中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父母的恩惠。第二步学唱感恩歌曲、写感恩日记,发感恩短信,利用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三步发挥榜样的作用。
(二)在成人的示范作用下引导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在家长会上,我会要求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尊重、理解学生,敬重同事,谦虚友善,互相帮助。平时实践活动中我在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为此我开展了许多班级活动,让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在校内,我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演讲、讲感恩故事、写感恩征文、感恩板报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外,我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让学生给老人们读书读报,打扫卫生;慰问交警,通过做好交通协管员,使学生知道交警的艰辛与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第四篇:感恩教育案例材料
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
18班杨丽娟
一、活动背景
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在父母面前任性、无礼、挥霍钱财毫不怜惜、愧疚;在校厌烦学习、逃课上网;缺失得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尊敬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改变学生中独生子女感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道德缺失的现状,不让学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学年以来,学校政教处协同校团委在全校学生中积极开展以“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懂得感恩,绝不是对父母对老师之恩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又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健全高尚人格、铸造美好灵魂的体现。
二、活动目的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争做德、智、体、情、义全面发展的公民。
三、活动范围
12.18全体学生
四、主要做法
(一)宣传发动开班会发动学生
(二)组织实施及推广普及
1、感激父母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家乡、爱祖国呢?
(1)与语文组配合开展征文活动。
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校内评比。参考题目:《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等。
(2举行主题班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①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
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②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③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3)为父母过节。
适逢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4)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一封家书活动,要求每一位在校学生以此为题,给父母写一封家信。
2、感激老师之恩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1)举行征文比赛,参考题目:《世恩难忘,师情永存》、《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2)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3)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
五、基本成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除去了学生心灵上的灰色,培植了绿色。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全校以感恩之心为核心的“感恩文化”已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父母、老师的艰辛和不易,更加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积极上进。校园迟到、旷课、上网、打游戏机的现象明显减少,热爱学习、生活节俭、尊敬老师、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现象蔚然,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现象时有发生,整个学校呈现平安、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在家里,孝敬父母,能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做家务,每个家庭盛开着灿烂幸福之花。
第五篇:感恩教育案例
感恩教育案例
---温水镇中学
背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对同学关心少,考虑自己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导致孩子们“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创意:把感恩教育分成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刻骨铭心的效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班会活动;反思成长的感恩日记;周末假日与家长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内心深处向善、向美、知恩图报的一面充分得到挖掘与体现。组织者: 班主任班委成员 部分家长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感受着彭丽媛如泣如诉的《白发亲娘》,主持人用颤抖的声音宣布着活动的尾声: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精心设计的这个班会提高了学生对感恩的认识,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班会结束后,每天一篇感恩日记不可缺少,每节一首感恩歌曲唱响课前。学生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懂你》
等歌曲,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我永远忘不了您那充满激励话语的纸条;忘不了暖气片跑水时您与我们抢险的身影。写给父母的感激更是多不胜数,大部分都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到了学生离校回家的日子,我就嘱咐他们在家懂事孝顺,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长辈洗发洗脚、剪指甲,观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写出观后感。我还联系部分家长,要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通过这些工作来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
学生周日返校后把他们的收获写成了日记,交了来与我共享幸福与喜悦。有的说,回家后帮爸爸、妈妈还有奶奶洗了一次脚,还帮他们剪了指甲,奶奶都感动的流泪了;有的说,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屋子后,妈妈一个劲的夸她真的长大了。还有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学校里有这么好的老师,有这么好的同学,你一定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与同学亲如姐妹„„
这个层次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效果评析:
1、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
2、经过一周的教育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才是更加丰满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温水镇中学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