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案例
感恩案例:爱,撑起一片蓝天
案例描述:
今天上语文课,我们实行小组合作,比赛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在课间,由于罗焕延所在组的一个成员马文彬因为上课开小差,小组被扣掉一面小红旗。罗焕延当时很生气,趁我在黑板上写字时,就拿了马文彬的尺子,并哭着骂马文彬,还出手打马文彬。当我转过头来看到这一幕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责怪罗焕延:“你怎么又欺负同学了?快把尺子还给他!”我当时想把尺子从他手夺回,但他就是不给,还很委屈的样子,很想向我解释,却又被我说回去了!后来,为了正常教学,我安抚了他几下,他竟然置之不理,嘴里还嘟哝着“就是因为你,我们才被擦红旗的!我就不还你尺子,我也不想比赛了„„”为了不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我就没有再去安抚他,他就独自一人在发脾气,一节课都没有安静下来。案例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方式。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员之间的彼此影响,孩子的行为问题并非单纯就是他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才知道罗焕延是爸爸妈妈在路边捡来的孩子,由于出生的时候患了病,亲生父母没钱治疗就抛弃了他,他的养父母看着他可怜,带去医院进行治疗,治疗好了之后养父母就把他收留下来。由于罗焕延的养父母工作时间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就把他寄托在阿姨家。俗话说:“3岁看大”,3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3岁前第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他没有及时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且阿姨要照看的孩子较多,没有对罗焕延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和熏陶,加上他在童年时代没有充分地玩,导致现在的行为怪异。因为调皮、性格古怪,母亲对他在家的表现也很不满意,每次都以暴力来纠正孩子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正因为这样,孩子出现了更偏激的行为。
二、教师同伴的疏远(爱)。
由于他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或出现攻击性行为,于是逐渐在教师心中成了“问题儿童”,当他拿别人东西时,我会下意识的想到把他手中的东西拿回来,以至孩子做出叛逆行为。同时由罗焕延平时的霸道、蛮横,小朋友们都对其敬而远之。久而久之,罗焕延感到孤立无援,成为同伴心目中的“坏孩子”,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朋友,逐渐地被同伴所孤立或抛弃。小朋友不喜欢和他玩,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他一起坐。所以他的这种“友好(爱)”的表达方式,并不为同伴所认同或接受,于是同伴们逐渐疏远了她,还有的小朋友还故意躲着她。教育措施及实施过程: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可以“对症下药”。根据罗焕延的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制定以下纠正措施:
一、家校配合,和培训机构共同协商,共同教育。
我采用家访、面谈、电访、家联手册等各种交流形式,向家长敞开自己的思想,告诉她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忙,但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能疏忽。二年级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阶段,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希望你们能抽出时间来多陪陪他,多喝孩子谈谈心。如果我们不能解决问题,可以争取外援:找专门的咨询机构,和我们一起来解决孩子的问题。”罗焕延的父母也十分支持,他们表示一定配合学校的教育。于是,我和罗焕延的父母时刻保持电话联系。由于罗焕延的情况特殊,我们在学校面对的是集体教学,在对孩子行为纠正上难免会有所疏忽,我们想去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并寻找有效解决的方法。于是,我和罗焕延爸爸去顺德找了“金色雨林培训机构”咨询,并和老师制定了一套适合罗焕延的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及时地给她们反馈罗焕延在校的点滴进步,以便及时鼓励、表扬,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和金色雨林共同配合,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以便教育效果的更好达成。
二、协调关系,提高能力。
多年的教育工作告诉我罗焕延是个自尊心较强,但又缺乏自信的孩子。他希望被同伴所接受,只是他不懂如何用什么方法与人交流。所以每当遇到无法与别人交流时,他会用拳头来代替说话。当他想与小朋友一起玩同一物品时,他不会礼貌地征询别人的同意,只会一把上前去抢夺。所以要处理好这类事,首先要努力提高她的各方面交往技巧,如: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礼貌用语等。比如在平日里我允许孩子从家中带些零食与同伴一起分享,前提是你如果喜欢某样东西,必须要征得别人的同意;零食要相互交换分享,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学会用礼貌用语,提高孩子的交往技巧。还有在区域活动时,我也十分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游戏时懂得互相谦让,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在区域活动请孩子们自己管理,促进孩子在每个活动中注重自己的礼貌用语、对人礼节、与人谦让等,并请罗焕延也做小裁判,使他也从中体会礼貌。
三、控制情绪,正确诱导。
在面对上述情况时,更重要的是要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教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当罗焕延在抢夺别人的东西时,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申辩的机会,让他说明产生此行为的原因,只有深入了解冲突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公正、公平。
四、共同努力,建立自信。
为了让罗焕延在别人的心目中建立新的印象,逐步提高他的自信心,协调好他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当小领导的机会,同时提出适当的要求,即;自己先表现好才能当值日生,帮老师管纪律、分点心等。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发挥作用,使他的每一份精力都发挥实效。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中,我就让他担任卫生小组长。让他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小朋友,友好地提示组员搞好个人卫生。记得有一次,他发现组员曾嘉俊没有摆好桌椅,就出去玩了。他把曾嘉俊叫回来摆桌椅,但是曾嘉俊当时没有理他,于是,罗焕延自己就帮助他把桌子摆好。这一幕被我发现了,我当即表扬了他,他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于是,我把曾嘉俊叫到面前来,教导他以后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出去玩,对于罗焕延的友好提醒也一定要记住在付出行动。这样帮助罗焕延树立了自信,也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热情。结果与思考:
通过一年半的家校配合,罗焕延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现在的焕延,已经很少看到他打人了,而且平时她也会把家中的零食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们也愿意和他一起游戏。罗焕延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也认可了他,成绩各方面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的认可,他也自信了许多。罗焕延的转变让我深深体会到“爱”的无形力量。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们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爱”教育,那么他们就会闪闪发光。老师以爱、以耐心来关注、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同时又以一颗宽容的爱心来对待孩子。以老师的“爱”换得孩子的“爱”,这不是教育的最好回报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
感恩教育案例
感恩背景:
感恩是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需求。感恩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它是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铭心之谢„„而人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所以感恩应该年年、月月、时时、刻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达到和谐相处;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但这种基本情感的形成需要从小培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当然也肩负着这个责任。
感恩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二)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式式的犯罪。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思维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向往奥运>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倾诉衷肠——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
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可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
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第二篇:感恩教育案例材料
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
——洛阳市36中学感恩教育活动创新案例简介
一、活动背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社会各界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关心和爱护。然而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爱的误区”,许多家长只会一味地付出,不求孩子的任何回报,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在父母面前任性、无礼、挥霍钱财毫不怜惜、愧疚;在校厌烦学习、逃课上网;缺失得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尊敬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改变学生中独生子女感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道德缺失的现状,不让学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学年以来,学校政教处协同校团委在全校学生中积极开展以“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懂得感恩,绝不是对父母对老师之恩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又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健全高尚人格、铸造美好灵魂的体现。
二、活动目的
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争做德、智、体、情、义全面发展的公民。
三、活动范围
全校七、八、九 年级全体学生。
四、主要做法
(一)宣传发动
1、制订《36中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并下发给各班。
2、利用国旗下讲话,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
3、政教处以“感恩”为主题布臵专题宣传橱窗,各班张贴《感恩教
育活动倡议书》,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4、以班级为单位,召开“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班
会,要求制作班会课件,并将班会课件交到政教处进行评比。
5、各班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和手抄报,学校组织检查评比。
6、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教唱感恩歌曲。
7、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团委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讲文明、树新风、献爱心”活动
(二)组织实施及推广普及
1、感激父母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家乡、爱祖国呢?
(1)与语文组配合开展征文活动。
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校内评比。参考题目:《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等。
(2)寒假布臵爱心德育作业并设计反馈表。
①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②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③给父母过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④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⑤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3)全校举行主题班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①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
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②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③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为父母过节。
适逢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5)组织母亲节演讲比赛,主题:我最亲的人。
(6)各班利用班班通多网络搜集“二十四孝”和当代道德模范孝亲敬老楷模故事,制作班会课件在教室展示,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
(7)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一封家书活动,要求每一位在校学生以此为题,给父母写一封家信。
2、感激老师之恩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1)教师节国旗下演讲:《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感谢您,老师》
(2)举行征文比赛,参考题目:《世恩难忘,师情永存》、《给
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3)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4)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
3、感激家乡、社会、祖国之恩
教育学生要高度认识爱国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爱国是当代民众的精神需求,爱国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旗臶,爱国是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懂得爱国就要从爱家乡做起,要了解家乡的变化,这样能更清楚地感知祖国的大变化,能在内心萌生建设祖国的强烈责任感。
(1)组织积极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参观洛阳的名胜古迹和新区建设的辉煌成就,积极投身洛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活动,让每位学生真正了解洛阳近几年的巨大变化,了解创建的积极意义,激起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2)以“我看洛阳新变化”为题,开展社会实践征文活动。
(3)举行“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签名宣誓活动
(4)以“创建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为主题举行黑板报评比。
(5)牡丹文化节和河洛文化旅游月期间,团员走上街头开展青年志愿者文明助交通活动,节假日到社区慰问烈军属和五保户,打扫环境卫生,宣传文明创建知识等。
(6)国庆前夕开展“迎国庆、颂经典、唱红歌 ”合唱朗诵比赛。
4、表彰激励措施
(1)每学期学校对“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一次总结,评选并表彰“孝亲之星”、“尊师之星”、“进取之星”等等,对学生进行“就校取材”的榜样教育。
(2)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促进家校互动,了解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辐射效果。会上,不少家长纷纷谈到昔日桀骜不驯、大肆挥霍、顶撞父母等不良行为的孩子已变得乖顺、节俭、有孝心,对学校的教育感激不尽。同时也对学校搞好此项工作提出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
五、基本成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除去了学生心灵上的灰色,培植了绿色。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全校以感恩之心为核心的“感恩文化”已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父母、老师的艰辛和不易,更加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积极上进。校园迟到、旷课、上网、打游戏机的现象明显减少,热爱学习、生活节俭、尊敬老师、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现象蔚然,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现象时有发生,整个学校呈现平安、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在家里,孝敬父母,能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做家务,每个家庭盛开着灿烂幸福之花。
第三篇:感恩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一、基本情况。
通过考调我调入了耳闻已久的一所学校——某某学校,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担任了2014级2班的班主任。班上共51名学生,男生30人,女生21人。不久后班上一个小男孩(某某)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与众不同的一个学生,头脑灵活、聪明,挺招人喜欢,但有一个致命缺点——爱打小报告,与班上学生无法相处,没有同学愿意与他做朋友,大家都觉得他特讨厌。通过进一步了解,我觉得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对同学关心少,考虑自己多。借学校感恩课题的东风,我对该生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拟定了感恩教育计划,并给予落实。
二、个案分析。
由于该生备受家长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加之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其思想、情感、心理等问题极少过问,不懂得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以至于变得无能又无情,自私自利,别人对他付出的再多,在其眼里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对于这样的学生可想其将来怎么能够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三、过程。
(一)、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我首先让某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对此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父母以身作则。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并以此对某某同学进行耐心地教育,使其真正明白,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
2、培养家庭责任感。根据某某这种情况,我与其家长结合,并取得了家长的配合,指导其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中,使他真正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3、生活处处实践“分享”。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告诉他不随地乱抛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属于大家……
(二)、感谢老师、同学教育、帮助之恩
1、着力培养某某感恩意识。告诉他不要好高鹜远,指导他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老师有礼貌,尊重老师,乐于助人,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其感恩意识。
2、以“感恩作业”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把德育具体量化为生活中一件件感动人心的细节小事,布臵感恩作业,如“今天你最感激谁”、“今天你是否惹人生气”等,通过这种感恩反省作业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三)、感谢社会关爱之恩
学会感恩,不只是一种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更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内化过程。
1、坚持正面引导,确认社会两重性。某某这样的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社会的启蒙阶段,在各方面都不成熟,对当前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在介绍“社会”的时候,既要让他们看到社会是一个相融的、平等的、开放的“大家庭”,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变的、多元的“万花筒”,防止教育过分理想化。要让学生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
2、确立现代意识,增强社会相融性。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一个现代的人,而现代人就必须不断确立现代意识,不断提高与社会的相融能力。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校扩大教育渠道,丰富教育内容,实现学校德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来到社会上,走近大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平时,尽可能提供更多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凝聚起他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学生通过一次次社会实践,接触现实,拓宽视野,实现德育一体化。
四、成果。
我一直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在学校感恩课题的引领下,经过一阶段我与其家长的共同的努力,通过对某某进行的感恩教育,现在他有了明显的变化:
1、对老师有礼貌了,当犯错误后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在课堂说话等违纪现象少了。
2、从与其家长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他学会了关心父母并能主动帮大人做一此力所能及的家务,和过去相比,小李同学开始变得懂事了,懂得了家长的爱不是理所当然的,和父母顶嘴的次数少了,沟通交流的多了。从中不难看出开展的感恩教育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某某同学现在对我班学困生和遇到困难的同学,能主动帮助。过去常口出粗言烂语,爱打闹的他,如今变得待人有礼貌讲话也文明了。
五、总结
我相信我们教师只要不时的在日常教学中将感恩教育融入到授课中,我们的学生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的改善,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自己会拥有幸福,也会给别人带来幸福,这些都是我们所希望到的。
2014级2班班主任:某某
2012年10月
第四篇:感恩教育案例
篇一:感恩教育案例
感恩教育案例---温水镇中学
背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
创意:把感恩教育分成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刻骨铭心的效果。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
二、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班会结束后,每天一篇感恩日记不可缺少,每节一首感恩歌曲唱响课前。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我永远忘不了您那充满激励话语的纸条;忘不了暖气片跑水时您与我们抢险的身影。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到了学生离校回家的日子,我就嘱咐他们在家懂事孝顺,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长辈洗发洗脚、剪指甲,观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写出观后感。我还联系部分家长,要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
学生周日返校后把他们的收获写成了日记,交了来与我共享幸福与喜悦。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温水镇中学 2014年5月
篇二:感恩教育成功案例
感恩教育成功案例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受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
二、情感层次。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
三、实践层次。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联合,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感恩行为发生的环境。如要求学生写完家庭作业给父母检查,父母给予鼓励和表扬,老师多用学习的突出表现来表扬某人的体悟父母哺育、培养之恩。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的孩子长大了。
从前班里上课爱说爱动,爱接话,嬉皮笑脸的吴迪同学,让人谈之色变,闻之心烦,他的行为及其散漫,每天早晨从家出来一路观景溜弯儿之后才能踩着“电门”走进教室,上课经常扰得四邻不安,老师讲课总是接三扯四。在家更别提了,调皮捣蛋,不用心写作业,由于爷爷、奶奶疼爱他,就与长辈顶撞,经常向父母要钱买零食,父母不给,就打滚,爷爷、奶奶只好给钱。长期以来,助长了许多恶习的形成。
这棵幼芽。在全班同学面前我表扬了他“吴迪同学能化感恩为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努力学习,以此来作为对父母的回报,希望同学们都能以此作为动力,用我们的行动去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对父母和老师的回报”。
变化全在细微中,吴迪同学的内心深处那颗萌动的幼苗终于开花、结果了。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他不再迟到了,不再与同学争执不休,不再让父母为乱花钱、懒惰、不完成作业而发愁,他由一个行为及差、习惯及坏的学生变成一个有自尊,有上进心,懂感情,重情意的优秀学生。他学会了体量别,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施恩于一草一木,学会了报恩。在班级劳动中抢着干脏活、累活,在扶贫活动中,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贫困生。
情感教育高于一切,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
当今社会人与人的感情淡薄,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
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这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旁,你是否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某种触动? 篇三: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赵建军
一、案例现象: 去年“三八妇女节”,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并且要求全班学生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奇,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
爱吗?那样的话,爱也太平淡了吧,哪有伟大之处啊!听着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
三、措施与效果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 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一)在学校教育中创设氛围实施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我具体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步从感恩父母开始,制作亲情小档案。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和他们的年龄吗?你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哪一天吗?父母为你做过什么,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从中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父母的恩惠。第二步学唱感恩歌曲、写感恩日记,发感恩短信,利用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三步发挥榜样的作用。
(二)在成人的示范作用下引导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在家长会上,我会要求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尊重、理解学生,敬重同事,谦虚友善,互相帮助。平时实践活动中我在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要让孩子学会感恩,作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为此我开展了许多班级活动,让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在校内,我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演讲、讲感恩故事、写感恩征文、感恩板报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在校外,我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让学生给老人们读书读报,打扫卫生;慰问交警,通过做好交通协管员,使学生知道交警的艰辛与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第五篇:感恩教育案例材料
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
18班杨丽娟
一、活动背景
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在父母面前任性、无礼、挥霍钱财毫不怜惜、愧疚;在校厌烦学习、逃课上网;缺失得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尊敬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改变学生中独生子女感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道德缺失的现状,不让学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学年以来,学校政教处协同校团委在全校学生中积极开展以“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懂得感恩,绝不是对父母对老师之恩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又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健全高尚人格、铸造美好灵魂的体现。
二、活动目的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争做德、智、体、情、义全面发展的公民。
三、活动范围
12.18全体学生
四、主要做法
(一)宣传发动开班会发动学生
(二)组织实施及推广普及
1、感激父母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家乡、爱祖国呢?
(1)与语文组配合开展征文活动。
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校内评比。参考题目:《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等。
(2举行主题班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①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
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②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③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3)为父母过节。
适逢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4)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一封家书活动,要求每一位在校学生以此为题,给父母写一封家信。
2、感激老师之恩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1)举行征文比赛,参考题目:《世恩难忘,师情永存》、《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2)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3)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
五、基本成效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除去了学生心灵上的灰色,培植了绿色。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全校以感恩之心为核心的“感恩文化”已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父母、老师的艰辛和不易,更加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积极上进。校园迟到、旷课、上网、打游戏机的现象明显减少,热爱学习、生活节俭、尊敬老师、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现象蔚然,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现象时有发生,整个学校呈现平安、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在家里,孝敬父母,能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做家务,每个家庭盛开着灿烂幸福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