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守平凡的岗位 铸就不平凡的人生
坚守平凡的岗位 铸就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三平精神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是河南精神内核的生动展现和总结,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三平”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也是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作为人民教师,要以“三平”精神为宗旨,践行师德六条,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就象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没有水晶纯净,没有宝石艳丽,更没有钻石那般光芒四射。我曾经这样想过:谁愿意,将自己的才华局限在那小小的三尺讲台?谁愿意,面对着一群懵懂的孩子日复一日地传授着相同的知识?谁愿意,在一届届学生的迎来送走中看到自己的年华流逝? 可是,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能满足那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眼神,无数的教育工作者愿意。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着。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无数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实现富国、强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对我们教师而言,为实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伟大追求,必须从眼前着手、从细节做起;为实现毕生奉献的教育事业,必须保持一颗平常心,淡泊明志;为履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崇高职责,必须在平常中追求乐学敬业的境界。
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育人,学生人格的形成要靠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塑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三平精神”的践行者。
我们教师应以“三平精神”为标准,自觉提高自身,真正以身作则、诸事先行,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应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力行师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魅力,以丰富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的贡献是任何行业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培养的人才,大至社会精英、国家栋梁,小至家庭骨干、社会劳动者,一旦出现失误,会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对个人、对家庭而言则是一生之误、一家之误。因此,教师教学必须严格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教师要把“三平精神”作为基本准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给教育事业;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为了学好三平精神,争做优秀教师,我必须要做到:
1、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境界。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组织相适宜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此次学习,在极大的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我更深刻认识到: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主题。没有观念的更新,就没有创新的行动。高职教学要创新,必须转变旧的传统观念,建立新的现代学习观。由“师道尊严”向师生平等转变,建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由传授知识为主向指导自学为主转变。树立“学生会学习的学习观念”。
教好课早已不仅仅只是把头脑中的知识复制给学生那么简单,这就要求教师们转变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但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更要激发和保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及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年轻教工需要向老教工们虚心学习和讨教的。
3、加强学生管理能力
在本次学习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有了提高,而且在班级管理等方面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既要有对教育的无限忠诚,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还必须有对学生的一片爱心,通过自己无私的爱,来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比如我们平时常探讨的某些“落后”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往往是你谈我讲,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教育的一切都源自于爱”这句话便是最好的答案。如果没有爱心,却去找寻什么教育的“技巧”,终是舍本逐末之举,到头来这也只能事倍功半。
我扪心自问:我很平凡,也很平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
着平凡。追求?热情?会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呢?在“三平”精神的鼓舞下,我们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像“三平”教师那样,做“三平”精神的真正实践者!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人生!
第二篇: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人生
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们、主持人大家下午好
我是21冶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 我叫马又莙 今天我的讲题目是《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人生》。
一份不起眼的职业、一个不平凡的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或者说是一个家庭的生活保障。同时一个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企业或者社会这个大家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能尽职尽责的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一点一滴的汗水 一笔一划的认真 一身一世的执着创造着无限的价值和财富这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大家还记得今年前不久的五一劳动节吗?就在大家游山玩水的那天下午,在上海徐汇区的一高层居民楼突发大火,两名90后的消防官兵在扑救的过程中被热浪冲下13楼,英勇牺牲,坠楼瞬间,他们任然手牵着手。、、他们志同道合那无私的奉献是对岗位的忠诚,那执着的坚持是对职业的 尊重那舍命的付出是对事业的信仰。他们用年轻的生命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而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这样的一批人,
第三篇: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人生
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人生
——对吴群同志先进事迹的剖析解读
2011年7月13日零点13分,蚌埠市人民检察院民政行政检察处副处长吴群同志在与癌症抗争了一年零四个月后,带着对工作和生活无尽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检察事业。
吴群同志的离去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悲痛,而且还是我国检察事业的一大损失。吴群同志去世不久,中央政法委便在全国政法系统范围内开展了向吴群同志学习的活动,号召广大民警以吴群同志为榜样,学习如同吴群同志那般,讲理想、讲理念、讲传统、讲信念、讲奉献,牢记宗旨,忠诚履职,真正实现一名共产党员人生的最高价值。吴群同志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但他是一面鲜红的旗子,这面鲜红的旗子,代表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形象,代表着党的精魂和本色。
在平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我们所认识的吴群同志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为人呢,为什么他能够牵动千千万万党员的心?
据《蚌埠日报》报道,吴群同志在部队担任保障中心主任时,曾经接手的资金有上千万,却没有贪过一分一厘;转业时,他把70多平方米的住房坚决地让给战友,至今一家人还住在不足40平方米的、没有卫生间的“蜗居”里。在刚到检察院工作时,吴群同志为了能胜任全新而陌生的工作,刻苦学习,勤奋钻研,用废寝忘食的精神和毅力,在2002年国家规范司法考试制度后,他终于用1000多个夜晚的灯下苦读,拿下了被司法界称为的“天下第一考”,成为全市检察机关中第一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军转干部。吴群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诚履行职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申诉群众“办好案,多办案”,他始终心系群众,把老百姓当着自己的亲人,他在接待申诉人来访时,始终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坐,一杯茶水暖心,一颗诚心办事,一句再见相送”;就是在他的最后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缴纳党费,是死后不给单位添任何麻烦,是他无限忠诚和热爱的检察事业。
吴群同志学习上不甘落后,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艰苦朴素;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乐于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一直给予他莫大的精神动力,又是什么一直令他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奋斗不息的呢?
一、他具有情系百姓、执法为民的宗旨信念。
从参加工作的那天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便在吴群同志的心中扎下了根。吴群同志心里始终牢记着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日常工作中他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自身执法为民和为民服务意识,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正是他始终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
二、他具有一心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怀。
吴群同志始终围绕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来抓落实。他不仅一直保持着“小事不小”的观念,而且深入细致、扎扎实实地做好关乎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吴群同志拥有公仆情怀,真正理解“群众利益无小事”,尊重群众,以广大群众的意愿去行动。他有一颗爱心,是敬民之心、爱民之心、亲民之心的综合体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常思群众之苦,常念百姓之难,常想助民之策,常做亲民之事,最终他被人民永远铭记。这正是他永不停歇的精神动力。
三、他具有追求正义、公正严明的职业道德。
吴群同志作为检察官,“忠诚”是他一生的代名词,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和事实。吴群同志视检察事业如生命,清廉从检,忠实履行检察职能,公正执法,刚正不阿。他热爱检察工作,恪尽职守,以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为己任,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他一直认为,坚持法律就是坚持真理,维护法律就是维护生命。这样的职业操守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这正是他一如既往的动力源泉。
四、他具有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
吴群同志以他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执法为民的思想,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他始终牢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扎根基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执法为民,鞠躬尽瘁,忠实履行了一名人民检察官的神圣职责,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新时期人民检察官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正因为吴群同志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他面对生死的坚毅与无畏,以及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崇高境界,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和事业。吴群同志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工作上不断开拓进取的职业情怀、廉洁自律和从严要求的高尚情操,这样的一位人民公仆,正是我们党和人民的骄傲,我们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卫士。
吴群同志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平凡的岗位可以铸就不平凡的人生。我们要向吴群同志学习,把他的先进事迹和信仰追求传承和发扬,并以此为标准,来调整和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和人民所交给我们的事业,自觉地把吴群同志的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用扎实的工作、敬业的精神、创业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来谱写一曲自己的人生之歌。
——完——
一队 韩峻
2012年2月14日
第四篇: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人生
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人生
王刚,教育学士,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中学的中学一级物理教师,区优秀教师,所带班级曾获区优秀团支部称号。
我担任物理教师10年,任班主任工作10年。
师爱好似春雨,润物细无声;犹如春风,恬淡而惬意。多年的教学工作,是我深切的感受到,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在这教育的沃土上,在心爱的三尺讲台上,我学会了用真诚和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用执着和坦诚,去开启学生的心锁。
2002年是我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是班级里的一名男生有一天突然就旷课了。父母也不知孩子的去向,经了解由于孩子的父母工作较忙,平时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他经常去网吧,并且也认识了许多社会闲散人员,时间长了就无心学习了。我立即找熟悉孩子的同学在附近的网吧找到了该生,并联系家长,立即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跟孩子的父母聊一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建议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可没过多长时间这名学生又逃学了。找到该生后了解到孩子的思想上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落下的课程太多,怕跟不上!于是我经常帮他辅导功课,让其他同学与他组成学习小组帮助他树立信心……。学年末该生在全年级成绩上升到中上水平。我用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学生健康的成长,也实现了自己说过的话:要坚持到左后一点点,做事情就要做好,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情系贫困生,爱心润无涯。2006年任高二9班班主任,我班有一位女生。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丧生,花样年华的孩子沉默寡言,自卑不合群完全不像17岁的孩子。忧伤是他生命的主色调。在他脸上我完全看不到一个花季少年应有的笑容。于是我组织班内学生给她过生日并每月资助该生,帮助其申请困难生补助,并向学校申请减免其学费,帮助她学习和成长。就这样2年过去了。这个孩子非常上进,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市科技大学。孩子说我对她的爱心滋润将会影响他一生,以后他一定会好好学习,回报社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我用我的师爱感染了自己的学生,并将让这份爱在我的学生中继续传递!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亲情是人间最难以割舍的情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最大的憾事。作为儿子我远离双亲,10年期间只回家探望过三四回。母亲发生车祸是我不在身边,为了不影响工作,家里人瞒着我让我顺利带完高三毕业班。父亲因为胃病住院而学生马上面临高考,我每天早6点半离开家,晚上将近10点到家。白天要保证最好的精神状态留给学生。内心却承受着不能尽孝的煎熬。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半夜找不到学生而心焦如焚;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己,和读研或干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听到他们骄傲的谈起“我们老班„„”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事业的执着。我想虽然我的工作做的并不优秀,离“名师”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可能我的事业永远也不能够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我的工作充满着希望,决定着未来,所以我会始终坚持用心去做,用爱心耕耘终生。
这就是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终于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生的目标及追求,看到学生成才将是我最大的快乐。
2007年获“高三毕业班优秀教师”称号;
2008所带班级获得“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2009“动量定理”教学设计获北京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2010年《班风建设的方法》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获得三等奖;
2011年文章《中学生咋连案例分析》在通州教育发表。
第五篇:平凡的岗位不平凡事迹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事迹
在偏远的铁厂山区,有这样两位教师,一位今年59岁,头发花白,执教已有42年,他就是铁厂小学的专职音乐教师冷焱飞,一位今年58岁,多年来右手风湿严重,无法执笔写字,执教40年,他就是铁厂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梅廷高。
这两位教师,为了铁厂小学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别人眼中的副科作为主科的重担挑起来,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同时,他们为铁厂小学的教师长期供应饮水,不求一分报酬的精神,给老师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铁厂小学至今没有解决老师们的住房。全校教师在外租房。学校学生的营养午餐是未经检验的,水一烧开,就看见许多白色的粉末。老师们2013年春季以前吃水是从皇华买来的桶装水,老师们的饮水面临很大的困难,大家正准备自发组织买水喝时。梅廷高老师、冷焱飞老师给老师们排忧解难,用摩托车从大凹洞拉水给老师们喝,不要一份报酬,这看起来虽然是件普通的事,但是“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他们两人长期坚持这样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一提吗?“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是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们二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惊天不动地而十分有意义的事,并且长此以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是头发花白,一位是右手患有严重风湿的老师,他们俩不仅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们还在最后一班岗的时候,仍然勇挑重担,默默无闻地为我们老师服务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冷老师、梅老师,你们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铁厂小学的璀璨明珠。你们的精神将照耀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