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的写法及例文

时间:2019-05-13 14:4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记散文的写法及例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记散文的写法及例文》。

第一篇:游记散文的写法及例文

游记游记,有“游”有“记”

同学们作文存在问题:

1、只“记”没“游”(没有游踪线索)。(寇祎玮、韩佳文、陈盼望等)

2、把游记散文写成了介绍性的说明文——纯粹的介 绍,没有描写看到的景和物。(张艺鑫)

3、即使作文有景物描写,但也不抓住特点写,随心所欲,毫无层次的随便写。(凤玉欣等)

4、已经概括了看到的景物特点,但具体的内容和特点不相符甚至毫不相关联。

5、不记浏览的心情,纯写景没感情——没有融情于景,读起来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那么,我们如何写好游记散文呢?

一、游记游记,首先是“游”。怎么游?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就是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景物,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游踪线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点的变化交待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踪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抒观察到的景物描绘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对景点的特点作总的介绍,然后再分别来写,由总到分来写。

二、怎么记呢?

记心情啊,记美景啊,通过写美景来反映好心情来。这里介绍一种写景抒情的好方法——融情于景。

你知道何谓“融情于景”吗?就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独有的心境。文中的景物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为抒发主观感受服务的,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想知道如何“融情于景”吗?为倾注感情使景物传达真情,可在对自己所热爱的景物进行描绘时,要极言其美,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文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春花”的无限钟爱之情,令人读之心潮澎湃。可运用修辞使景物充满灵性,如朱自清的《绿》中,把“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比作“少妇拖着的裙幅”,比作“鸡蛋清”,比作“温润的碧玉”,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丰富“绿”这一形象,这些生动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游记散文的诗意。可运用生动的词语使景物活泼生动起来,如“鸣蝉在树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长吟”、“伏”、“窜”这些动词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动物们的情态。

三、例文

太湖山游记

太湖山是国家森林公园,离我们的学校有十多里远。它那秀丽的景色在十来开外也充满了神奇(概括特点),雨后的云朵缀着梦幻,百看不厌。曾大胆想过,独自去登太湖山峰,观竹林美景,涉叮咚泉水,拍下一张张彩色多姿的画面,留下一串串轻松的脚印。今天,梦想变成现实,我如愿以偿了。[精到的语言总写出太湖山的景色特征,为下文蓄势。] 来到山脚,望着巍峨的太湖山,我突然想大叫一声:“我来了!”但我始终没有喊出口,因为我怕打破这山间的宁静。一步步的攀登,我终于登上半山腰的凉亭里。沿途,我看见许多人在贪婪地拍着照,[贬词褒用,衬托出太湖山景色迷人的特点。]好像要把太湖山美丽的景一个不留的留在脑海中。我环顾四周,这才注意到,青翠的竹子点缀着一片寂静之境,幼小的竹笋跃动着生机与活力。美丽的鸟儿伴随着泉水有节奏的唱着歌,仿佛它们是一队组合,一队完美的组合。[寂静的山林,有了动态的鸟与泉水的加入,妙趣横生,生机勃发。]捧着清澈的泉水,我出了神,好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清澈的泉水了。泉水香甜可口,喝过后,嘴里好像依然有泉水的清香。歇了不久,我们继续向山顶挺进。山峰似乎永远走不完,依然是那么长,但是我坚信我能到达我心中的望江亭。[赏景也是心情愉悦的过程,也是心灵启迪的过程。]来到寺庙的一个许愿池里,只见一些人向池里投掷硬币,也许他们想得到祝福吧。山顶不知不觉的出现在眼前,望江亭也那么真实。从亭上俯视,一切都那么小,那么美丽。“一览众山小”的快感让人忘记了疲惫与烦恼,忽有飘飘欲仙之感。

怀着恋恋不舍之情走出太湖山的怀抱,回望着那一抹云彩,那一片青翠,我的心灵仍沉浸在美景之中„„[化用古诗常用的结尾的方式,余音绕梁。] 简评:

1.移步换景来布局。全文通过“来到山脚”“一步步的攀登”“我们继续向山顶挺进”等词句,使文章结构井然有序。

2.融真情于景物。为了将太湖山的秀美景色描写出来,为了表达对太湖山的热爱之情,作者将近景与远景、动与静相结合,将立体的太湖山展现在世人眼中。同时,作者还将心情投射到景色之中,景色描写之中传达着深情。

水帘洞洞天

一部《西游记》,令花果山水帘洞著称于世,家喻户晓,名闻海内外。[长篇小说《西游记》的问世,使更多的人知道了花果山,记住了水帘洞。]长假有幸,直奔花果山。[“直奔花果山”,交代了游踪。] 站在山门前,想起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花果山,说山上“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山的“正顶上有一块仙石”。由于我们是从正门进山的,因而无缘见到仙石。[引用《西游记》中描写花果山的内容,增添了花果山的魅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从连云港市的猴嘴镇东南进花果山,就可见一石猴蹲于巨石之上,向西北眺望,似乎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石猴迎客,交代了游踪。] 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景区内配有专门的环保车辆。如不想步行,可花15元买张车票,乘车盘旋而上,然后到你想玩的景点下车即可。为了赶时间,我们一行人买了车票,直奔水帘洞。[乘环保车,直奔水帘洞。用笔简洁,单刀直入。]

车子依山道盘旋而上,但见彩蝶飞舞,香气扑鼻,山势不算巍峨险峻,却也浓荫蔽日,翠竹、绿树、野花、怪石、潭中清流,尽收眼底。[上山途中的美景,寥寥数语,景色优美,特征鲜明。]车子停在三元宫停车场,旅客们下车后,各自朝看好的景点进军。[下车,分头活动。交代了游踪。] 穿过三元宫庙后的山路,沿着锈迹斑斑的铁链,拾级而上,便可到达花果山的水帘洞。[“穿过”“沿着”“拾级而上”“到达”,交代了游踪。] 远远地,就听到人声鼎沸,跌瀑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从听觉角度,描写瀑布。]及至到了眼前,只见一条银练悬空而下,迸起的水珠四处飞溅,验证了《西游记》中所描写的:“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观瀑布。从视觉角度,描写瀑布。“一条银练”,比喻,摹其形态;“悬空而下”“四处飞溅”,绘其动态;“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引用,歌其美态。]

水帘洞口隐在珠帘的背后,瀑布悬遮,沿壁攀石阶而上,穿过飞流而下的水帘,即可进入幽深的洞穴,虽然身上会被水珠淋湿,却不必像猴子那样“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口。”[进洞口。“隐在珠帘的背后”,述其位置的隐蔽;“攀”“穿”,叙其进洞的刺激。]洞里有一口方形小井,终年不枯,名曰“灵泉”,民间传说此井系通往东海龙宫之海眼。[介绍“灵泉”,增加洞穴的神秘。]这里宽敞凉爽,气候宜人,不愧为“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宽敞凉爽,气候宜人”,突出洞穴的特点;引用“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厚其文化底蕴。] 洞前不远处的石阶上,蹲着一只金黄色的小猴子,猴子头戴一顶印有红色“大圣”二字的帽子,身着橙黄色的衣服,手持一根像“金箍棒”的红黄相间的木棒,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与小猴子合影留念,并不时地将手中的食物递给它吃。[出洞观猴。“争先恐后”,别有情趣。]小猴子不断地被主人送到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抱中,它的小脸上始终挂着一副荣辱皆忘的淡漠表情。我想,它是孤独的,这样的场合不属于它,它应该在山涧间奔跑,在孙大圣的群猴队伍中鼓吹。[谈“观感”,耐人寻味。]

站在水帘洞前的平台上眺望,但见群峰遥峙,重峦叠嶂,连绵的云台山茫茫苍苍,各类“猴石”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如一位位默坐的智者,只把那些深邃的义理隐藏在这些山岭与云层之间,它们深知,所有的文字都会随风而逝,惟有大地的缄默才使一切拥有迷人的永恒。[眺望云台山,“猴石”如生,永恒的风景。]

简评:

1.内容真实,重点突出。文章记述了一次游览花果山水帘洞的经历,真真切切地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重点描写了水帘洞内外的景色,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游记将写景、抒情相结合,写的是“有我之境”,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花果山水帘洞的喜爱之情。

2.顺序井然,条理清晰。这篇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乘车进发-洞前观瀑-洞里观赏-出洞合影,有条不紊地把自己在花果山水帘洞所见到的景物呈现在读者眼前。

3.描写生动,语言形象。小作者善于观察,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如洞穴的“幽深”、小猴的“淡漠表情”,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章还巧妙地讲述了有关花果山水帘洞的传说,引用了《西游记》中的相关内容,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

第二篇:游记写法

如何写好游记的方法

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它通过描写记叙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如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这里向同学介绍游记的几种写法:

一、定点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观潮》一文,作者固定不变的观察点是“海塘大堤上”。观察到的钱塘大潮这一景观是: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接着是远远地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不一会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最后,浪潮奔腾西去,“余波还漫天卷地地涌来”。这些描写,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

二、定景换点法。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这是因为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自读课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采用“定景换点法”,先以“山边”为观察点,描写梅雨潭瀑布发出的响声和瀑布的远景;接着又以“亭边”为观察点,简要写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边的景物;然后又详细而形象地写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壮观,美丽的景色。

运用“定景换点法”观察一处景物,可以选择不同观察点,如远眺,近观,仰视,鸟瞰,立足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观察点,以便于读者把握文章对景物描写的角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顺序混乱,不知所云。

三、移步换景法。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如《颐和园》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

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

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课文《参观人民大会堂》,按作者参观的顺序,依次写了五处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其次写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接着写大礼堂,然后写宴会厅和会议厅。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

二、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在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我们在写游览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着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第三篇:散文写法

散文写法大全

文体一词,有种种含义,各人不同的

其一,专指文章之体制。或曰体裁。我国古典文论里的“文体论”、“文章流别论”、“文章辨体”说等,就是对文章体制(体裁)的论说。

其二,指的是文章的本性,偏重在风格上。如简炼,如舒徐,如清新,如刚健,如沉雄,如秀丽,如凝重,如流美??等等,由于文章的体制、风格。同作家的个性、人格有密切关系,所以又往往将文体同作家艺术风格联系一起,如所谓“冰心体”,周作人的“小品体”,梁遇春的“伊里亚体”,鲁迅的“杂感体”,??等等;可是,在一篇文章里,其体制上的特点,同其体性上的特点,又常常是结合着的。比如鲁迅杂感文的“体制”,同其“简炼”的“体性”的统一;再如,称梁遇有的散文为“中国的伊里亚体”,那是由于他的散文在体制与体性上,都有点像英国十九世纪散文家查理.兰姆(笔名伊里亚,著有《伊里亚文集》)的随笔散文。

因此,人们在使用“文体”这一概念的时候,有时专指散文体制;有时系言散文之体性;有时则兼有双重含义,仅有所侧重而已。

这里所论之“文体美”乃是指体制与体性统一的,以作者个性为主导,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诸种因素融合形成的散文形式美。

一、文体美之于散文

读一篇散文,我们首先触感到的是它的文体。正是通过其文体,而逐步感受其思想内容的。所以斯密兹在《小品文作法论》里这样说:在文学上,文体的可爱是无法形容,而不是超越一切的,适如栩栩的礼仪之于社交。甚至认为:“在文学史中。文体每每较思想能永垂不朽”,“一个人所说者,并没象他用什么方法说出那样重要”,“小品文作家的成功与否,是靠其文体”。为说明这一论点还作了一个比喻:如有一乡下少年,在一车房里,向你背诵哈姆莱特伟大的独白,虽则或许字字背得十分准确,然而你却觉得其平凡适如该少年;倘如由一大戏角背诵出来,则你好象“在闪电光下读莎士比亚”。

的确,优秀的文体,能够使我们在读散文的时候,产生特殊的美感和快感。李广田说,读英国散文家玛耳廷的散文,其自然而流利的文体,“每令人感到他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一座破旧的老屋里,在幽暗的灯光下,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在低声地同我们诉说前梦,把人引到一种和平的空气里”。同样,冰心的文体,常常将读者引进一个如冰雪般澄澈的境界,聆听她温柔的低诉;周作人的文体,则又仿佛把我们带到一座雨中的“江村小屋”,一面饮茶,一面听他平淡而有深味的闲话;读徐志摩的散文,犹如在华采纷呈,瞬息变幻的夕阳里,听雨后乱泉的直流,狂流;而读梁遇春的散文,则仿佛仰首夜空,看满天星珠的闪烁??。散文文体之美,确实是丰富多采,不可形容的。梁实秋在《论散文》里曾说:有上帝开天辟地的创造,又有《圣经》那样庄严简炼的文字,所以我们才有空前绝后的《圣经》文学。

《圣经》文学,是否“空前绝后”,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既有“高超”的思想、又有优秀的文体,两者完美结合,才有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这确是文章至理。

所以,我们在不断锻炼思想的同时,不可不重视锻炼自己的文体。

二、文体美之主要表现

诚然,每位作家的散文,都有自己的文体美;但是,就散文这一体裁本身来说,在文体美上有什么特殊要求。共同特色呢?

我想,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精悍、清新、流动。

2009-12-29 16:08 回复

河图有情

1位粉丝

2楼

散文文体应当是精悍的散文的文体,首先应当是精悍的。我们从浩繁的论述散文特点的文字里,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散文是一种最精悍的文学体裁。所以,仅从形式上着眼,散文的精悍,同文体的精悍是合二而一的。

散文文体的精悍,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反映生活的集中。前面已经讲过,“集中在一点上”,“尖锐地”反映事物,是散文的突出特征之一。一篇散文,总是力求把一件事物、一种感受的最精彩的一点写出来。最忌材料的庞杂、冗漫。尽管有时旁征博引,说古论今,但其材料也是经过了精心剪裁取舍的。如周作人的《山中杂记》,无论从取材,还是从行文上看,乍读都给人以支离、繁杂的感觉,但仔细一读,就会发现其“杂”中有“精”,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每一章文字,皆有一统一的主旨和情调。

二是语言的精确。我们说,散文的语言既要简炼,又要畅达,简炼与畅达统一的基础就是准确。没有语言的精确,状一物,写一事,费辞甚多,尚不能达情尽意,又何谈文体的精悍!杨朔的文体,是众所公认的短小精悍,干净利落的。显然这是同他语言上的精确、简炼分不开的。试以他对散文《海市》开头几句的加工修改为例:初稿是:我的故乡蓬莱是座偎山抱海的古城,景致却不错。不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特别是城北丹崖山陡乱壁上的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只望见海天茫茫、那种空明清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五脏六腑洗得于干净净。

经过三次修改,(一、二两次修改稿的文字在此从略),最后定稿发表时的文字是这样的:我的故乡蓬莱是个偎山抱海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特别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飞的蓬莱阁,更有气势。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

通过两稿比较,可以看出:两处较多的、重要的改动是:

(1)将初稿中的文字:“景致却不错。不是小,倒也有点小小的”删去,改写成:“城不大,风景却别致”。由原来的十五个字,锤炼作七个字。文字减少了大半,而对蓬莱古城特点的

描写,却更加准确而突出了。

(2)将初稿中的“你走到阁上,倚着栏杆一望”,改为“你倚在阁上”,既交待出观景的地点,又写出观景者悠然自得的情趣;而将那“一望”的动作留给下文:“一望那海天茫茫??”这就写出了那种放眼远望的开阔气势;又将“空明清碧”改为“空明澄碧”,而“清”作“澄”,不仅词义更加精确,而且读起来也感到音调更加铿锵和谐了。

不难看出:初稿的文字不够准确、简炼;定稿的文字,则十分简洁,故其文体也显得短小精悍了。

三是表意的透彻。透彻,这是更深刻的精确。散文的状物写景,表情达意,不只要求一般的清晰、准确,而且还总是力求做到非常的强劲、透彻。所写的内容,不光使人一目了然,而且还要有“力透七札”之感。这种透彻,也就是老舍说的“一针见血”地把事物写出来的功夫。读透彻的描写,会使人感到有着“剥去一层”的明晰,古人云:“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凿开顽璞,方始见玉”。

散文家的文字,不论是抒情、描写或议论,都应当有这种开璞见玉的透彻。

透彻同真正的含蓄并不矛盾。真正的含蓄,可以说是透彻的极致,是透彻的一种“变形”的表现。批评家们认为:艺术上的“朦胧”,是一种“深奥之明白”;“幽默”,实在是一种非凡的“机智”;“反语”,正是把真相看穿的产物。

总之,上面所说的“集中”、“精确”、‘“透彻”,乃为文体精悍的三要求。

散文文体应当是清新的美好的文体给予读者的感觉,总是十分清新的。就象郑振择所描述的那样:譬若清新的朝曙,皎洁的夜月,翠绿的森林,澄明的碧湖,今天看他是如此的可爱,明天看他也是如此的可爱,今年看他是如此的美丽,明年乃至无数年之后看他,也固是如此的美丽。?? 2009-12-29 16:08 回复

河图有情

1位粉丝

3楼

(三)性格的。构成文体美的因素,不仅有“方法的”,“语言的”,还有“性格的”。有人说:文体“绝对不是一个个别的品性,却是一个人所有智识和道德的总集合,适如光之于别的集合住而成为日球”。这话是颇为中肯的。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在文体美的构成上,作家的性格,乃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这是因为:不论是“方法的”或“语言的”选择,无不受着作家性格的制约;同时,作家的性格,又无不暗暗透入“方法的”、“语言的”因素中去。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正是结合作家性格来分析其文体、风格的。他说,鲁迅是“一味急进,宁为玉碎”,“尽是诛心之论”,表现事物,只求抓住要害,三言两 语,把主题道破,文字“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其文体“简炼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而周作人则性喜平和、中庸,作文追慕朴素自然,故其文体舒徐自在,平和冲淡。他评论冰心,曰:“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命,亦即是女土的文章之极致”。其它像:朱自清、丰子恺、叶绍钧、许地山??;其文体的特征,无不一一同其生平、性格有直接关系。

只不过作家的性格在文体构成上的作用,是暗中调合、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具体分析文体构成的诸种因素时,它常常被忽略,而不被单独拿出来加以论述。

实际上,如果我们忽视了性格的作用,那么,在文体美上所表现的异采纷呈的现象,便难以得到圆满的解释。

散文的特点与写作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一、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峰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二、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三、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

接不暇。

四、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五、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既使散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2009-12-29 18:30 回复

河图有情

1位粉丝

4楼

这里,排比、倒装、省略的句式造成一种跳荡、闪烁而又湍急的流动美。

三、文体美之构成

如前所述,文体美乃是一个“以作者个性为主导,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诸种因素融合成功”的整体美,而不是一枝一节的美。约翰生在谈到关于作家作品的研究方法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断章取义的赞扬莎士比亚,好比卖屋的人拿一块砖到市场上去做广告。研究任何人的作品,都不能以一斑论金豹,须总观全局,看它所生的总印象如何。上乘的作品的佳胜处,都在总印象,而不在一章一句的精练。

文体的“佳胜处”,即“文体美”,也都在“总印象”,而不在“一章一句的精炼”。比如前人评司马迁之文:“连山断岭,峰头参差”,“如画长江万里图”,“如大塘上打纤,千船万船,不相妨碍”;评韩非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且有“渊然之光,苍然之色”,评周作人文体,曰“舒徐自在”,“平和冲淡”;评冰心文体,曰“温柔隽丽”,“一清如水”,评朱自清文体,曰“真挚清幽”;评鲁迅文体,曰“简炼得象一把匕首”??,很显然,这些评语,都是文章给人的“总印象”,非就文章的“一章一句”而言。

作为“总印象”的文体美,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一是方法的:二是语言的,三是性格的。

(一)方法的。每个散文家都有表现思想感情的习惯方法。这方法,包括构思、剪裁、结构、描写等具体特征。

一般来看:在构思上寻找意境,或找出“焦点”的构思方法,易使文体富有“诗画境”的精致美;反之,只牵着一缕情思,围绕一个中心(题旨)即兴发展的写法,易使文体显出“行云流水”般的舒徐美。

在剪裁上对材料,严格取舍,删繁就简,再三剪裁,其文体常如疏竹、瘦石,清朗、玲珑;反之,谈古论今,东拉西扯,旁征博引,其文体也自有一种潇洒劲儿,但弄不好,就会失之于支离、散漫。

在结构上布局精巧者,其文体显得谨严有致;大开大阖者,其文体显得气势磅礴;顺势行文者,其文体显得自由流动。

在描写上工笔细描,其文体有柔腻之美;夹叙夹议,其文体有朴素之味;冷嘲热讽,其文体必使人感到严峻刻峭;反语暗喻,其文体常使人觉得蔼然有趣。总之,表现方法上的特征,都是构成散文之文体美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的。在文体美的构成上,语言的因素,似乎比方法的因素更重要。

周作人在《志摩纪念》一文里,谈到散文流派时,有这样一段话:??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归在一派,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清脆,在白话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了。确实,文体变迁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和标志,就是表现工具语言上的变化。

我们说,语言并非是构成文体美的唯一因素,但确是一个较“方法的”因素更为重要的因素。诸如:文字的精确、简炼,必然带来文体的明晰、简洁;词藻的丰富、华美,常使文体显得繁褥、浓丽;多用长句者,其文体自有一种浩瀚流转之势;而短句的排列,又使文体显得精悍、紧凑;古文成分稍多一些,其文体常有简古之风;而多用口语者,其文体自有活泼之趣。偶句,使文体凝炼。散句,使文体流动;排比,给文体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重复,给文体带来一唱三叹的节奏;?? 还有,如字音的清浊,语调的低昂,节奏的快慢等等,所有这语言上的种种因素,都深刻、有力地影响着散文文体的特色。而一个作家的性格,他的文体美,也是通过他的语言具体表现出来的。象徐志摩散文的那繁富而艳丽的词藻,那排比而自由的句式,那抑扬而变化的音调??,无疑正是徐志摩的自由华丽文体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个人主义、乍喜乍愁、热烈冲动的性格的具体体现。

2009-12-29 18:52 回复

河图有情

1位粉丝

5楼

这里,排比、倒装、省略的句式造成一种跳荡、闪烁而又湍急的流动美。

三、文体美之构成 如前所述,文体美乃是一个“以作者个性为主导,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诸种因素融合成功”的整体美,而不是一枝一节的美。约翰生在谈到关于作家作品的研究方法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断章取义的赞扬莎士比亚,好比卖屋的人拿一块砖到市场上去做广告。研究任何人的作品,都不能以一斑论金豹,须总观全局,看它所生的总印象如何。上乘的作品的佳胜处,都在总印象,而不在一章一句的精练。

文体的“佳胜处”,即“文体美”,也都在“总印象”,而不在“一章一句的精炼”。比如前人评司马迁之文:“连山断岭,峰头参差”,“如画长江万里图”,“如大塘上打纤,千船万船,不相妨碍”;评韩非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且有“渊然之光,苍然之色”,评周作人文体,曰“舒徐自在”,“平和冲淡”;评冰心文体,曰“温柔隽丽”,“一清如水”,评朱自清文体,曰“真挚清幽”;评鲁迅文体,曰“简炼得象一把匕首”??,很显然,这些评语,都是文章给人的“总印象”,非就文章的“一章一句”而言。

作为“总印象”的文体美,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三大类,一是方法的:二是语言的,三是性格的。

(一)方法的。每个散文家都有表现思想感情的习惯方法。这方法,包括构思、剪裁、结构、描写等具体特征。

一般来看:在构思上寻找意境,或找出“焦点”的构思方法,易使文体富有“诗画境”的精致美;反之,只牵着一缕情思,围绕一个中心(题旨)即兴发展的写法,易使文体显出“行云流水”般的舒徐美。

在剪裁上对材料,严格取舍,删繁就简,再三剪裁,其文体常如疏竹、瘦石,清朗、玲珑;反之,谈古论今,东拉西扯,旁征博引,其文体也自有一种潇洒劲儿,但弄不好,就会失之于支离、散漫。

在结构上布局精巧者,其文体显得谨严有致;大开大阖者,其文体显得气势磅礴;顺势行文者,其文体显得自由流动。

在描写上工笔细描,其文体有柔腻之美;夹叙夹议,其文体有朴素之味;冷嘲热讽,其文体必使人感到严峻刻峭;反语暗喻,其文体常使人觉得蔼然有趣。

总之,表现方法上的特征,都是构成散文之文体美的重要因素。

(二)语言的。在文体美的构成上,语言的因素,似乎比方法的因素更重要。

周作人在《志摩纪念》一文里,谈到散文流派时,有这样一段话:??志摩可以与冰心女士

归在一派,仿佛是鸭儿梨的样子,流丽清脆,在白话的基本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使引车卖浆之徒的话进而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文章,这就是单从文体变迁上讲也是很大的一个贡献了。确实,文体变迁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和标志,就是表现工具语言上的变化。

我们说,语言并非是构成文体美的唯一因素,但确是一个较“方法的”因素更为重要的因素。诸如:文字的精确、简炼,必然带来文体的明晰、简洁;词藻的丰富、华美,常使文体显得繁褥、浓丽;多用长句者,其文体自有一种浩瀚流转之势;而短句的排列,又使文体显得精悍、紧凑;古文成分稍多一些,其文体常有简古之风;而多用口语者,其文体自有活泼之趣。偶句,使文体凝炼。散句,使文体流动;排比,给文体增加一泻千里的气势;重复,给文体带来一唱三叹的节奏;?? 还有,如字音的清浊,语调的低昂,节奏的快慢等等,所有这语言上的种种因素,都深刻、有力地影响着散文文体的特色。而一个作家的性格,他的文体美,也是通过他的语言具体表现出来的。象徐志摩散文的那繁富而艳丽的词藻,那排比而自由的句式,那抑扬而变化的音调??,无疑正是徐志摩的自由华丽文体的具体体现,也是其个人主义、乍喜乍愁、热烈冲动的性格的具体体现。

荐荐作谈文谈

体高

考裁

作 文(500的字体)

荐作文体裁及写作方法归纳(5000荐作文的题

(精

字)选)荐高考英语各种题材体裁作文格式与范例[1]

第四篇:游记散文

一、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了这样的景色,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长江边,作者心境如水,啜饮着美酒,吟诵着关于明月的诗文,“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简短两句,把寂静无声的月亮写得宛如八九岁的小姑娘,活泼可爱。此时“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置身于朦胧月色中的作者也恍惚起来,油然而起“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奇幻想法,此景此情,也难怪老苏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了。寥寥数笔,作者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当时的江月都已成空,但读着这段文字,我们却如身临其境一般,扇动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亦能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当空,在云间穿梭,似乎和人间的儿女嬉戏追逐。要不是散文对当时明月传神的描摹,又有谁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好?

二、融情于景,动人心弦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其中描写自家庭院的明月之景,更是堪称经典。“三五之夜,月明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这段文字看似笔墨疏淡却情韵绵远。十五之夜,圆月高悬,倍感思亲,而作者的亲人却已亡故;桂影姗姗可爱,而赏景之人却“斯人独憔悴”; 景致依然,人事已全非,这样的景物读来,谁人不能体味到作者的悲凉?此外,作者以动态的景物来衬托内心的寂寥,将心底深深的无奈与对亲人的无限追思,化作清冷的月光,摇曳的树影,读来使人不禁为之心动,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于须臾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融情与景,用景物来抒写心绪,也算是游记散文中的另一番景致吧。

三、托物言志,含蓄隽永

有人说,中外游记散文最重要的不同在于,中国文人写景,不象外国文人习惯与到自然中寻找自我,相反的喜欢将景物的特点投射到自身,因而崇拜山的沉

稳,水的轻灵,大地的浑厚,天空的辽远,从而在中国的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无疑给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了山得名的由来,进山游览的经过之后,从前洞游者多,后洞游者少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从山名被误传得出学者必须“深思甚取”的至理名言。读罢此文,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务为有补于世”的文风和人格魅力。又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不仅用生动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月黑风高风及浪大的可怕恶滩险境,同时也在文章里,围绕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不断展开追问,面对前人不同的结论,作者不盲目相信其中任何一种,他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则,深夜泛舟到石钟山绝壁之下,借着月光和火把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也给了我们一条终身受用的道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加入了作者中学思索的游记散文,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表明了我国的哲学不落后于任何一个西方世界。时光流返,这些散文的光彩亦就生辉。

四、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游记散文诸多的语言特色也是必须提及的。如果写景散文是曼妙的女子,其描写的景色就是她国色天香的姣好面容,抒发的浓情就是她风姿绰约的美丽姿态,蕴涵的哲理就是她呵气成兰的优雅气质,那么优美的语言就是她恰如其分的表现伊人的得体服饰。

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在描写气势磅礴的天姥山时,用尽了夸张“天姥连天向天横”衬托“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描写奇幻的梦中仙境时,那奇特的想象:声势浩荡的“熊咆龙吟”,随后是整齐而另人惊叹的“虎鼓瑟”,“鸾回车”,最后是日月照耀着的“如麻仙人”。短短文字间,尽显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天赋。这样的才思,这样神气的游记散文,不值得我们千百遍的吟颂回味吗!又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几乎是字字用典,字字对偶,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内容,流畅和谐的音律,工整多变的句式,读来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细品之下,又能感受到作者独巨匠心所勾画出的山水美景,连韩愈都情不自禁的赞叹:“江南多临观之作,而滕王阁独为第一”。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叠词、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缘故。像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上下对偶的同时,在句中自成对偶,形成了“当句对”的特点。同时在色彩上,将碧水青天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上而下,相映成趣,远近虚实整合到一句里,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给人以无限美感,最终使得这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成为游记散文中的绝品。

像这样美不胜收的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长廊里还有许多许多,它们就像我国各地的风光景点一样,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去探索,去发现,去品读!

第五篇:如何写游记散文

导语:游记是最珍贵的记忆资产!告别这个时代的浮躁,回归自然;向那些用纸笔记录的年代致敬,那么如何写游记散文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记散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游记散文

(一)来东京之前,和虎子哥相约,要找一个晚上,去日本的居酒屋喝点小酒,体验一下日本男人的夜生活,看过了葛优、舒淇主演的电影《非诚勿扰》,对里面的“四姐妹酒吧”总是念念不忘。

只是,跟团的缺点就在这里,一天的行程早被安排的满满的,早上八点出门,晚上七点才能回到宾馆,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泡上一壶茶,滋润一下冒烟的嗓子,至于喝酒的事,还是先往后放放吧,以至于头天晚上,当虎子哥真的约我去酒吧的时候,我期期艾艾半天,还是推辞了。虎子哥失望之余,索性带着虎子嫂子去体验了一把,随后发给我的照片里,有大杯的扎啤,诱人的刺身,埋头喝酒的日本浪人,更有衣着单薄,意态撩人的制服妹,看得我心潮起伏,意绪难平,脑海里莺莺燕燕,活色生香,心里懊悔不已,怅然若失。

后来,当虎子哥说他第二天早上要起来跑步时,为弥补昨晚的缺憾,我忙不迭的答应了,我不跑步,但要和他结伴而行,已经错过了东京的夜晚,不能再错过东京的清晨。

把闹钟定在五点半,简单的洗漱后出门,一下子走入东京的夜色里,此时,虎子哥已经奔跑在东京的街头了。

天光微明,天空晦暗,冥灭之间,外面的建筑、街道都朦朦胧胧,经过了夜里的喧嚣,东京的清晨格外寂静,空气湿润清新,风有点硬,有点冷,春寒料峭,东京的天气并不比济南温暖,或许还要冷一些。

宾馆对面是一轻轨站,尽管有点早,已经有上班族出出进进,男士大多衬衣领带,西装革履,女士妆容精致,身材苗条,身着颜色素雅的职业装,外面罩一轻薄大衣,肉丝袜非常魅人,虽然穿得有些少,并不见他们有多萧瑟,反而是我,穿着厚厚的冲锋衣,依然要不时的缩缩脖子。

昨晚入住宾馆后,拉开窗帘,我就发现了楼下的这个轻轨站点,我曾经长时间的站立窗前,注视着它,沉思默想。夜色下的东京,褪去了白天的冰冷和生硬,灯光氤氲,灯火璀璨,有了丝丝暖意,以及一些说不清的暧昧。

候车大厅门口灯光尤其明亮,进出的大都是年轻人,少了白天的匆忙,多了些从容和舒展,但他们大多是游离的,孤独的,很少结伴而行,即使结伴,也少有我们这边的勾肩搭背,笑语喧哗,他们是安静的,彬彬有礼的,仿佛漫画中的人物,举止匆匆而又轻盈。

轻轨铺设在离地面几米高的桥墩上,以三分钟一趟的频率呼啸而过,站台上人影绰绰,往来不绝,她们或者他们如潮水一般,走了又来了,来了又走了,站台上始终川流不息,这些人住在哪里?他们或者她们有些什么联系?是否有电视剧《昼颜》中的女主角一样的人物?是否有苍井空、饭岛爱一样的AV女,是否有日本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所写的那些故事?我深思遐想,久久不愿离去。

宾馆位于一条小巷深处,巷子大约五六米宽,两边都是些低矮的建筑,高的不过七八层,矮的也只有三五层,有些一楼做了门面,门面紧邻马路,门口摆着一些盆栽的小花,五颜六色,叫不上名字,纤细,柔弱,在寒风中努力绽放着。在小巷的某个地方,会突然凹进去一块,这一块便做了停车场,大概能停放六七辆车,路面是异常的整洁,干净,虽然是慵懒的清晨,依然看不到丁点的碎纸屑、烟头以及枯枝败叶。

沿小巷往前走二百多米,便来到东京横贯东西的主干道,说是主干道,也不过只有双向四车道,日本的道路大多不宽,胜在小街小巷众多,沿着任意一条小巷进去,七拐八绕,都可以进入主路,有洞天福地,曲径通幽之感。路口南侧一栋高楼上垂着一块牌匾,上书“东京医学药业专门学校”,字是标准的繁体字,意思也和中国的一样,只是读音不同,可见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前行不远,便到了两国桥,再往前走,是日本桥、浅草桥,这里便是东京的老城区了。

两国桥历史悠久,其名字有出处,在古代,这条河的东西两侧分属古武藏国和下总国,这是一条边界河,江户时代,这里是下层民众嬉戏娱乐的地方,因为日本人没有男女之大忌,我们完全可以意淫一下,想象在某个夏天的傍晚,日落黄昏,暑气渐退,河里边众声喧哗,男男女女,裸泳在一起,白花花一片,那场景,令人神往啊。

河宽约一百多米,流淌缓慢,河水异常清澈,记得刚见到它时,是在行驶中的汽车里,正是上午九点多钟,天空湛蓝,天气清冽,阳光照在水面上,呈现出大海一般的蓝,一刹那,我误以为这是大海伸进城市的一角,以至于当坐在身后的虎子哥问我这是什么河时,我脱口而出,“是海水倒灌吧”,事后,虎子哥为此没少打趣我。

河两岸的建筑并不高大,大多十几层,颜色有橘红、鹅黄,淡青、白色等,因为天长日久,久遭台风袭击,海水侵蚀,墙面有些斑驳,一条白色的客船停在岸边,来往于东京内河,每十分钟一趟。河面上视线所及,并不远的距离内伫立着三座大桥,一座是铁路桥,轻轨往来频繁,两座公路桥,车辆反而稀少,日本的交通主要以地铁,轻轨为主达,几千万人的大都市,平时街面上并看不到多少行人,公交车几近于无,人多在地下穿行,想象中,地下几十米的地方,一条条钢铁巨兽咆哮着,刺破沉寂的大地,游龙一般,轰鸣着前行。

河面上一群海鸥正在薄雾中飞翔,它们伸展着优美的腰肢,或者俯冲下来,或者蜻蜓点水,往来穿梭,嘤嘤有声,有的就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见我到来,并不躲闪,这里本来就是它们的家园,反倒是我,一个异国他乡的外人,惊扰了它。

河两岸是一条甬道,不时有晨跑的日本人经过,年龄大都在三四十左右,身形瘦削弱,精壮干练,印象中日本是个小人国,抗战时的侵华日本军身高大都在一米五左右,因此才有东洋倭寇的蔑称,但几十年过去,日本人的身高已飞速增长,平均身高甚至超过了我们,只有从为数不多的老人身上,还能依稀看到以前的踪影。日本人是一个爱锻炼的民族,跑步大概是他们非常喜爱的项目,在大阪城公园,在东京皇宫外苑,在富士山下,我都能见到他们或者她们的身姿,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默默的,静静的,在蓝天白云下,在清冷的晨风里,兀自挥洒着汗水,享受着运动带来的乐趣。

正要回返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人远远的同我打招呼,紧身的黑衣黑裤,咖啡色的鸭舌帽,鲜亮的跑步鞋,外衣系在腰间,风尘仆仆,非常职业的样子,我有些诧异,自咐在东京没有相识的朋友啊,莫非对方认错人了?及至走到跟前方才发现,原来是虎子哥,从来没见虎子哥有这装扮,平日肚子腆得比我都大、身高一米八五的的壮汉穿上这一身行头,居然也苗条得像一个日本人,看来回去以后,我也有必要搞这么一身了。

虎子哥何许人也?我的一个好朋友,一个有故事的男人,一个貌比潘安,形同武松,情商堪比西门庆,赢得红粉无数的男人。

往回走的时候,天已大亮,月亮隐身为一个小白点,远远的挂在西边,迟迟不愿退场,但太阳已经出来了,周围的建筑镀上了一层金边,阳光映在水面,波光潋滟,浮光掠影,东京繁忙的一天又拉开了序幕。

游记散文

(二)日本南部多山,也多温泉,寺山公园附近的“故乡饭店”是典型的日式温泉旅馆,穿和服、泡温泉、吃生鱼片、睡塌塌米、观赏乡村美景,在这个地方都能一一得到满足。

所谓日式旅馆,就是传统的塌塌米,一进大门就得脱鞋,客人赤脚或只穿袜子入内。我和瑾姐、小晴三人被分到的房间叫“折鹤”,拿到钥匙我们就迫不及待拖着行李箱找上门去。赤足穿行在宽敞的走廊,脚下踩着平整结实的草席地坪,不经意间就能看到大玻璃窗外葱笼幽雅的庭院景致,松树、藤蔓、泉石、小径,简洁含蓄,移步换景。在走廊的一个拐角处,小小布帘后面,就有一个温泉屋的入口。

“折鹤”里面共有三进。第一进是门厅,中为过道,两侧分别是盥洗间和厕所间,浴缸笼头放出来的是温泉水,不出房间也能泡汤;第二进是很大的塌塌米卧室,没有床铺时显得空空荡荡,墙上有置物橱柜与储衣间,橱柜里有全套的被褥,等我们晚饭后回到房间,服务员已经帮我们铺好三张床,各为一褥一被一枕;第三进是个起居室,一道木格纸门与卧室分隔开,这里有席地而坐的软垫和矮桌,茶具、点心盒、电视机等一应俱全,装饰是和式的素朴简淡。最精彩的,是后侧的一道木格纸门外,落地玻璃掩映着一个青翠葱郁的庭院,门外的走廊,放着一套原木打制的桌椅,厚重的桌面挖去了三分之一,里面铺着洁白的细沙,看起来自然质朴温暖可人,在这桌边静坐、喝茶、看书、闲谈、对弈、赏景,岂不妙哉!

听翻译小陈介绍,日本人通常有“酒喝三家,澡洗三次”的习惯:洗温泉一般是晚饭前一次,可洗掉一天的疲劳;吃过晚饭后一次,可保证睡个好觉;翌日早上泡一次,可增加元气体力。在房间稍事休息后,乘着欢迎晚宴之前的空档,我们抓紧时间体会温泉。三个人赶快换上房间准备的棉质和服,扎上又长又宽的腰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为各咱的“变身”而惊喜。穿这样的和式浴衣也有讲究,一定要左襟在上,如果穿反了则会被误解为家中有丧事,后果很严重。据说这种穿法是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人认为“披发左衽”为蛮夷之邦,日本人承袭这种思想,穿浴衣或者和服一定要将衣领的方向在自己的右手边,一点马虎不得。

浴场分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中间由全景式的落地窗户相隔,等于把室外庭院的景色一并邀进了室内。进入浴池时,干净和安静是两个基本要求,我们按照事先被告知的做法,洗净头发洗净身体,再小心翼翼地浸入到幽暗神秘的“汤船”之中。水温比体温高,初入水觉得太烫,适应后是刚好能忍受的热度,整个身体被暗热清滑的水包围住,心跳似乎也骤然加快了。在汩汩的泉声里,身体逐渐松驰下来,内心也慢慢平和起来,甚至所谓的自我也悄悄地销熔开了。奇怪的是,用手随意抚摸一下自己任何一处的肌肤,都会感到别样的轻清滑腻,有种不真实感,想来白居易《长恨歌》中“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描写并非臆造啊!

汗不停地从身体里钻出来,脸上挂满了水气和汗滴,依在石壁上歇息,只觉得从内而外地涣散,时间和空间感都变得迟钝,水成为此时此地唯一的存在。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当年被伊豆的山水和温泉深深打动,在温泉旅馆写下了名著《伊豆的舞女》,此后川端康成又以汤泽温泉为舞台,创作了不朽的名著《雪国》,在散文《我的伊豆》中,还有“堪称伊豆的乳汁和肌体的温泉”这样绝妙的比喻。温泉之于大师,是人生不多的留恋之一吧。

泡了十多分钟觉得有点气闷了,转而到室外泡露天温泉。此时正好一阵微风吹过,温润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夏天傍晚的气息,让我找回了熟悉的日常感觉。室外是一个大的浴槽,石头制的浴槽里无色的泉水冒着泡泡,周围树木假山灯座都被严密地围在高高的白墙里,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如果是冬天,最好是某一个雪夜,泡在热气缭绕的温泉水里看雪花飞舞,不时有雪花无声地落进水里,人同时享受着极致的寒冷与温暖,周围是难以言传的静寂,该有多么浪漫,多么超脱!

浴温泉的轻快与舒畅,宋代王安石用“万劫付一洗”五个字表述得最是到位。据说每到冬日,农闲的日本农民就会背上一个月的食品奔赴心仪的温泉酒店,在那里悉心“疗养”一个月。他们恐怕是世界上最懂得享受的农民了。

下载游记散文的写法及例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记散文的写法及例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议论性散文写法

    什么是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

    厦门游记散文

    坐在蓝绿之间看望夏天五月的某天,我若一只飞翔着的鹭鸟,即将降落在一个陌生的鸟巢,从班机的机窗往下俯瞰,看见碧波中的厦门,如浮现在水中的,一只泛着青绿色的椰子,还没有到达地面,似......

    航天城游记散文

    几年前,在网络上认识了东风基地的网友绿影,闲聊中,便问她,怎么叫这个名字?她说:绿色军营的影子。哦,我说:你在部队?她说:我在酒泉东风基地,那我们离得很近。我上网多年,一直在军人房间混......

    戈壁滩游记散文

    【到沙尔湖捡拾玛瑙】恰逢清明小长假,终于等来了一个艳阳天,昨日还混沌一片的天空,清晨起来竟然变得清新敞亮,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大自然真是奇妙而又让人无奈!一位对奇石着迷的......

    北安游记散文

    新安保险北安游,一路狂风暴雨稠。人生当有危情日,一纸保单解心愁。因为哥们的原因,到北安来开个保险的圣会。我不想说其他,在会场我也非常认真的去听去领会。到了这个年纪,需要懂......

    大蜀山游记散文

    到每一个地方,我总有一种想登高望远的想法。这次也不例外。只要此地有山我总要想方设法攀登它,征服它,喜欢气喘吁吁地站在山巅,俯瞰脚下的美景。每一次只要有此想法,好像似有天助......

    三峡游记散文

    我们的出发地是万州港,登上“东方之珠”号游轮已是傍晚时分,伫立甲板,江风拂面,心旷神怡,此时的万州城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显得异常的美丽,我兴奋地拿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万州夜景......

    崆峒山游记散文

    早早地睁开了惺忪的睡眼,一种久久未见的激动催促着我们及早地登上了第一列开往崆峒后峡的列车,开始了为时一日的崆峒山之旅。在行进的路上,我把自己激动的心情极力地压制着,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