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作文----因为分享而永恒
学生作文
因为分享而永恒
高二理科(4)班
林肖玲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少不了与别人一起分享。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分享她们的喜怒哀乐、离别惆怅。然而,在诸多分享中,与家人一同分享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享受,而这种分享又是永恒的的,是不能磨灭的。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就一直和别人一起分享东西,与家人共享晚餐,与同学分享学习的乐趣,与朋友分享友谊的纯洁与无邪,分享正在步入礼堂的那一对新人的幸福,为他们作见证。与此同时,我也觉得自己也沐浴在他们的幸福当中,沉浸在周围的一片欢声笑语中,而这一片欢声笑语却是由千千万万个人的笑声才能组成,为了听到这一片欢声笑语,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此而努力奋斗,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那一缕阳光。
记得很久以前,妈妈为了养家糊口,整天早出晚归,忙得天昏地暗,可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总是在默默的付出,在她获得劳动成果以后,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我。她想让我和她一起分享成果,分享他的成功。而我也在一旁默默的为母亲加油打气,不断的鼓励他,希望他不要感到孤单失落,为了庆祝妈妈获得的经济支持,我和妈妈一同做了一桌菜,准备一家人一起分享我们心中的愉快。在餐桌上,我们聊了一些快乐的事情,谈谈与别人一起分享成功的滋味。大家在一起谈的很投机,更何况这一份成功来之不易,是别人付出辛勤的劳动而获得的,是多么值得一提的一件事。
在大家的谈话中,我对分享一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体味到它的真正含义。所谓的分享,是指在别人欢笑时,与别人一起分享快乐,感受快乐,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妥协。由于这种妥协,人才学会面对一切,懂得尊重他人,彼此之间构成一种良好的友谊,同时,分享也是一种情绪,是不以人的意志位转移的。没有人每天晚上都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饭菜。人生当中难免有不顺的时候,只要你懂得把握和分享精彩的每一天,世界都会因为你而感到骄傲,而人们因为分享而永恒,世界万物都会因为分享而永恒
我是不是一个弱者?
高二理科(3)班
邢增宇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之言,令人深有感触,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句话,却令人心中产生了无数疑问。我自问:我是一个弱者么?其实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在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自卑、自暴自弃。每次都是用麻醉的方式代替了内心的那一份失望。没有想过,在一次次失望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学会接受事实,勇敢的去解决问题,所以,我自问:“我是一个弱者么?”
在现实中,我听过无数的惭愧,看过无数的眼泪,也见过许多喜悦的微笑。我知道这些都是他们在为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有的人从此自暴自弃,半梦半醒之间度过一生;有的人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克服、学会了如何面对与解 决问题,而这些人最后都会是成功者。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位成功人士,无不是经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的,每一个成功的人无不是靠着一颗不懈的心去完成的。为什么我就学不会呢?也许我真的是一个弱者吧!
但是现在我发现我变了,我现在已不再是一个自弃的人,我有了理想,有了努力奋斗的心。我坚信,成熟给我带来了坚强,知识给我带来了力量,我开始学会了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失败。是什么原因让我变的这样呢?我都不知道原因。但不管是是么,重要的是我不再是一个被子里的人。我要咬紧牙关去尝试接受现实的一切喜和悲,就算不能成为一个名人,至少我还可以学习他们的做事的方法,在今后的曲折道路中,我从哪里摔倒了,就从那里爬起来。如果不行,我还会选择别的出口,人生的路有很多,我们不一定直着走,有时过河可以用一条渡船,也可以走过那架河上的桥。
所有的熟睡的人,你们醒来吧!当你看着镜子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会后悔自己曾经浪费的光阴。我希望你们和我一样,永远都很美!
宽
容
高二(4)班
符春娇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然而,现代的戴尔。卡内基也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卡内基所说的“憎恶”其实就是宽容的另一种方式。所以,安德鲁。马修斯就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宽容是一种美。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惟宽容可得人。
宽容意味着给予,给予别人能使自己别的更加丰富。宽容是有气量的表现,而刻薄却是不足的流露。
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他的果实;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和信赖是他的基石。
“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阐述了要宽以待人的道理。在我们身边充满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的摩擦、争执,若缺乏宽容之心,对人斤斤计较,遇事锱铢必较,那我们将时时置自己于无谓的争吵中,安谧恬适的生活环境与安静舒适的学习条件将不复存在。
宽容是一种美德,表现了一个人高尚的精神品质。宽容是维系人类关系的纽带,在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应学会宽容,正像大自然容纳了万物一般,像大海那样收容了每一朵浪花。
我的梦想
让一些思想死亡,另一些成熟 我贫瘠的头颅
软软的淌下一片片
梦想,穿着岁月冗长的鼻息溯游而上 我将终生泅渡的只是一个梦想平平淡淡地走了几圈
又回到西山,与夕阳一起睡去
我紧盯着李白杯中溢出的一片血红江山,醉了 在另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朝代 日光曾一度失重
用一种语言开拓这灼人的格律 更具方向,这从贫寒的枝桠也不会忘再没有花朵的黄昏或清晨保留一个带露的梦想
就这样一路寻梦而来
在案头的白纸上留下几行平平仄仄的足迹或深或浅的足印中 我把年少轻狂跺的路咯吱作响,然后,收集起所有的各自的沉默 在湿露露的春色中
把梦想推向天空,推向深邃和蔚蓝
幸
福
眼泪,不能取代一切曾有的眷恋。单纯的生活,并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舒适生活,但一定是精神上的完美生活。也许你不愿伤人,却伤害了所有人。伤害是是么?麻木。沉默。再沉默。墨,就黑的彻底;白,也白的透心。漂浮在城市上空孤零零的空荡荡的灵魂,你们还在等是么,还在犹豫是么?幸福是瞬间的美。
幸福是永恒的记忆。
幸福是一对年迈的老人在夕阳的余辉里,盛着满脸的笑容,相互搀扶走在恬静的花园里。
幸福是成了家的孩子,在工作之余,带着妻子儿女,去看已是两鬓斑白的父母。
幸福是天真活泼的孩子拿着奖状,笑盈盈的站在父母面前。
幸福是一对恋人伴着婚礼进行曲,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新婚的礼堂。幸福是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后母亲露出的甜美的笑。
欣赏你的周围,你就会发现,原来幸福是无所不在的。
我从“泪水”中学会“微笑”
人,只要活在世上,就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或幸福甜美的,或曲折坎坷的。然而,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生活经历才教会了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我的生活,教会了我是么呢?
在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离异了,这对于我来说,是多么惨痛的一件事呀。从那以后,我就跟着,我就跟着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很少来看我,于是我的字典里少了“父亲”二字。
失民心者失天下
高二理科(4)班级
孟子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是的,胡亥在临终的时候也无法向别人说是么,一代帝王以平民百姓的身份被葬于杜南的宜春苑 中,没有庙号,也没有谥号,一墓一碑,荒草凄凉。
作为您是幸运的,出生在秦朝的鼎盛时期,镶金天下的荣华富贵。并且,在秦皇帝去世以后,取代公子扶苏接任皇位。可惜,短短的三年,你的人生轨迹画上了句号,秦朝宣告灭亡。
也许您不知道,后人对您的评价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人们都说,这句话在你身上得以充分的体现。面对你父亲的残暴政策,登基的您不但没有实行“仁政”治理天下,反而变本加厉,比你的父亲有过之而无不及,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终落得个亡国昏君的名声。
你荒淫享乐,取人无术,不理朝政,一生只顾享尽繁华。人民纷纷起义,你却执迷不悟,滥用民力,修建阿房宫-----怪不得杜牧说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孟子说的很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此强大的秦国,失去民心后,天下也就不属于你了。
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起义后,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您也没能好好反思一下,依然做着您的美梦帝王。暴虐的政策没有丝毫改变,“赋敛之毒胜于虎”,这里是人民对你们秦律的评价。
在您即位后,听取小人的建议,一场血腥屠杀随即展开,像蒙恬李斯这样的大将,忠臣也不放过,使许多忠臣魂不守身。与此同时,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帝国,也同时拉开了灭亡的大幕。
您确实是一个昏君,赵高的指鹿为马,你也相信,难道你真的马鹿不分吗?直到阎乐和赵成向你射箭,这个时候,你还以为在开玩笑,还在和阎乐讨价还价。“能不能见到赵丞相?我愿意仅仅做一个郡王,那让我做一个万户侯也可以,我愿和妻子一起做平民,这总可以了吧?------”看你,多可耻,多幼稚的问题呀!此时,你才清楚,把你逼到这地步的是你的宠臣赵高。
你中箭了,秦始皇苦心经营的第一帝国在你手上三年就慢慢江山日下,直到灭亡,成了历史上短命的王朝之一。
虽然很大程度上是赵高逼你走上这条路的,但是,根本原因在于你昏庸、残暴、淫荡,没有实行“仁政”,不能得民心的结果。
秦朝灭亡了,只有秦宫旁边的渭川之水依旧东流,带着世人的声声长叹,回旋在历史的长河中。
第二篇:为学生而改变
为“生”而改变,为“实”而努力
从教以来,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于心:什么才是最好的教学?后来我有了答案: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但是,怎样做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的学生,怎样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都进步?思考不断,困惑不断。
最近有幸聆听了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 “先学后导,创建学本课堂” 的报告,又有幸得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中国新课程改革领军专家、市教育局王振权副局长的指导,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一、关于“教学”的思考
本人教了二十多年的书,对“教学”二字并不陌生。过去认为教学就是向学生传送知识、培养能力,把教学两个字静态地来看待。而韩立福教授认为“教学”在内涵上应该是经历四个阶段,即辅学型教学、导学型教学、学导型教学、学研型教学。从内涵发展变化来看,不同内涵赋予不同的教学过程思维,不同教学过程将由不同的教学思维来支持。从而看出教学过程思维也是动态发展的。应该是从“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教”,再走向“先学后导”,最后走向“先学后研”。只有这样的教学思维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先教后学”是适合小学一二年级课堂的模式,学生独立能力比较弱。小学三四年级应该尝试着“先学后教”,四年级以上是“先学后导”,我们高中和大学应该“先学后研”,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才能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基于韩教授的理论,我认为:教学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很多教育名家都阐述了这个问题。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老师仍然以一千多年前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己任,孜孜不倦地教给学生知识;以培养学生考试得高分为目的,辛辛苦苦地讲了又讲,灌了又灌,直到把学生讲得全都趴在课桌上,直到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我不得不说这样的老师师德高尚、用心良苦。但是,时代变了,学生变了,老一套行不通了,教学改革的春风已经是祖国大地吹拂了十年。
有条标语这样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不一定买你的帐;而“为了学生的一切”太过宽泛,我们很难做到。我们做教师的真正能做到的就是想学生所向想,教学生最有用的东西!为此,我们必须改变!
二、转变观念,树立“学本课堂”的理念 以往,我们说教育要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由“以教为本”的教本课堂转变为“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模式。虽然以上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可取之处,但是他们都忽视了学生在学校,在课堂学习这个特殊的环境。在这里,学生不应该以学习知识为主而应该以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学会了方法,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自觉学习,才会终身学习!我们老师千万不要一厢情愿地以为,某个学生考取了某某名校,那时自己教出来的成果,那其实是学生学出来的!正如韩立福教授所言,教师是打火机,其作用是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情之火。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一种新型而且实用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学为本”的学本课堂。
三、教给方法,为构建“实效课堂”而努力 有人说,要构建“高校课堂”,我说,先要构建“实效课堂”。韩立福教授有“五大行动策略”。即思维转型策略、角色转型策略、操作行动策略、多元课型创新策略、团队学习创建策略。只要掌握了五大要素,就能够实现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能够创建学本课堂。
作为教师,就是“怎么学怎么教”;作为学生,就是“怎么教怎么学”。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说怎么获得知识的就交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学生。比如学习文言文,老师都是通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看注解,注解没有的差工具书,然后翻译、疏通文意,理解内容,评价。那教学生也是一样。
学生走路,是自己练出来的
教育百花齐放,我愿采撷最适合自己的一朵,编织自己最美的花篮。教育星光灿烂,我愿
“”
二、重新认识课堂与“学本课堂”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递教学影响,教学研究视野受到局限,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囿于“教本课堂”范围,认为“学本课堂”不可能。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改革也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课堂,从人力资源强国的高度来探讨和研究“学本课堂”。在中国古代,春秋时代孔子讲学的课堂,主要是老师坐在中间,学生坐在周围,学习任务是读书提问。到了唐宋,韩愈总结先人经验,庄严地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千古名言。在当时这句话没有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个名言需要丰富、需要重塑、需要创新。这句话在以下方面需要研究:一是主体观方面,过分强调教师主体性,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二是教学观方面,过分强调教师权威性,突出了教师的“给”,忽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需求;三是师生观方面,过分强调了上对下的长辈关系、长幼关系,忽视了民主、平等、人文的合作学习关系。在新的视野下,应该有新的认识,现在的教师不是“蜡烛”,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我们要做好“打火机”,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点燃学生学习智力、点燃学生学习潜能。在课堂角色上,由显性主体走向隐形主体,由勤奋讲授走向智慧教学。
从教本课堂和学本课堂比较来看,教本课堂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认真记录,偶尔互动,组织课堂练习,然后布置作业,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两极分化,其结果是时间+汗水=低效。我的深切感悟是,久而久之学生便痛苦地学习、劳累地学习。而学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老师与学生发现问题,对生成的问题进行生生对话解决、师生对话解决,在解决问题基础上进行思维训练,而不是简单的训练,学习过程当中教师提供智慧型策略,师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现成功。做到面向全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人人理解,体验成功,人人灿烂。追求时间+策略=高效,其结果是实现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最后是实现素质教育。
例如在教本课堂视野下(图),许多名师在精彩讲授,依然“先教后学”,导致的结果是官本位课堂,有的高中的上午课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在睡觉,如果我们的课堂都变成这样的课堂,还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吗?还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吗?一切都谈不上。从教本课堂到学本课堂是一种科学规律,我们不是说倡导学本课堂,就完全否定教本课堂,而是从教本课堂逐步走向学本课堂,追求自本课堂,这就是教育科学。我们要挑战自我,超越现实,不能只局限于教本课堂,包括研究视野也不能只局限在教本课堂,否则,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
教本课堂和学本课堂的效果是有本质差异的,举个例子,教本课堂当中是权威教学导致专制课堂,甚至关系紧张,学生压力交大,情绪紧张、情感不丰富,多数学生不爱课堂,不爱老师。成年以后学生的社会情感、交往情感单一,性格不完善、不完整,极容易导致不会尊重他人,不爱家长、不爱家庭、不爱社会,甚至不爱国家。而学本课堂就不一样,是一种对话学习、合作学习,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关系和谐、民主课堂,师生合作,相互促进,没有紧张感、恐惧感、充满阳光。那么,学生成年以后就会表达、会交流、会思考,有一定的社会能力,会尊重他人,有社会情感,人格健全、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
今日的课堂就是明日的国家,学本课堂非常重要,这我是的感悟。在实践当中,我认为我们真正的课堂应该是真正爱学习、人人会学习、人人都学习的真学习环境。老师和学生是在生生交流、师生交往当中找到自尊、自爱、体验成功快乐,没有因呵斥、惩罚、被迫、分类、排队等原因导致的压抑、郁闷、烦燥、睡觉、逃避、厌学等现象。因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产生自信、真诚、合作、快乐。学习活动由单打独斗的消极学习转变为团队合作发展的积极学习。这种真实自然、人文生态的课堂是不到之“差生”,而是能够让学生人人都灿烂的课堂。
这里有一课堂实例,他们创造了教育奇迹,用简单的话说就是让“傻子”都会学习。(请看视频)按社会的观点或者是世俗的观点来看,这是真正的傻子,舌头也短、脑子也笨、腿也瘸,在很多学校都被抛弃的对象,但是在我们的学本课堂当中,这个人依然有了自信,依然学会了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最后取得了500多分的高分,最主要是对人生充满信心。
真正的课堂是没有“差生”的,真正的教学是让人人灿烂的教育。从动态的角度看,把课堂教学比作为学生和老师“唱戏”,分六个发展境界,即教师搭台教师唱,教师搭台师生唱,教师搭台学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学生搭台学生唱。目前,国内很多课堂,都实现了教师搭台师生唱,但是,大学和部分高中基本上处于教师搭台教师唱,“不唱”的话就不放心,怕影响成绩。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性要“教”。近几十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离实现学会学习的理想境界还有一定的距离。
其次,对于“先学后导”含义做以下诠释。“先学后导”和“先学后教”不一样,先学后导是指学生结构化学习、教师结构化备课,学生和老师共同产生问题,而后进入“导”的系统,具体是生本联导、生生互导、师生相导。“生本联导”,即学生与文本进行自我联导,不会怎么办?要进行合作学习,实现生生互导;如果还不会,就要师生相导。“先学后导”是一种教学思维,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核心是师生合作实现以问题导学为主线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这个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简单概括是以问题为主线、评价为主干、团队学习为平台的问题教学模式。对于模式框架图,在此我不解读了。本模式特点就是由单一课型走向多一课型、有多种行动策略的支持、有团队合作学习。贯彻的核心思想,即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学习问题化。而过去课堂教学也关注知识走向能力,但是忽视了问题学习,现在要实现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到问题拓展学习。从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创建“学本课堂”五大行动策略
五大行动策略:即思维转型策略、角色转型策略、操作行动策略、多元课型创新策略、团队学习创建策略。只要掌握了五大要素,就能够实现教本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能够创建学本课堂。下面从行动策略的角度来讲,介绍一下六大行动策略,只要掌握了六大策略,操作起来就有了“抓手”。
第三篇:为学生而教
为学生而教——古诗《静夜思》教学谈 2009年09月13日 星期日 20:16 为学生而教——古诗《静夜思》教学谈
张鹏飞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四、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为了巩固这节课的内容,我又设计了以下练习:
1、学生领读生字,扩词。
2、游戏:小刺猬摘苹果。(开展背诵竞赛)
3、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不知道也没关系,不做过高要求,只要有积累的意识即可。)
4、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在作业安排上,我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同时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而教!
2007、11
第四篇:读《古老而永恒的丰碑后有感》
读《古老而永恒的丰碑后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古老而永恒的丰碑后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在看一篇报纸,在报纸的最后,我看到了一则让我感动落泪的文章——《古老而永恒的丰碑》。
短文写了几件在危难之时,父母、老师都为了孩子而牺牲了自己,多么感人的故事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什么具体原因吗?有!因为爱!这是一种伟大的爱,一种为了自己的孩子、学生而不顾一切的'爱!
现代社会上,拥有这种爱的人已经不多了,在危难的时刻,人们想到的都只有自己。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篇报道:一辆公车突然起火,在公车了的乘客立刻条件反射似的涌向车门。这时,一位少女被人推倒在地,但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向她伸出援助之手,而是是从她身上踏过去。人们踩在她手上、脚上、身上,当她被送往医院时,她已经快死了,好在抢救及时,不然怎么一位正处青春的少女就通往天堂之门了。唉——人心竟是如此“黑”!其实我知道,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的反应,但也不能这样啊!眼睁睁地看着同胞跌倒在地上不说,还从她身上踏过去!
我把这两件事全部深记在脑海里,因为是这两件事让我意识到,在这社会上,拥有牺牲自己,保护他人的这种爱的人已经不多了。
我想起当时地震过后在网上被人骂到“狗血喷头”的“范跑跑”。他在地震之时丢下他的学生,自己第一个跑出教室,对学生的安全置之度外。再看看报纸:北川中学的政教处主任双手紧紧抱住讲台,讲台下藏着三位逃难的学生,他自己却不幸遇难。相较之下,“范跑跑”的行为是多么的丑恶!多么的自私自利!我联想到了林浩,这个救灾小英雄,他的事例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看完那一篇文章,我想到了很多很多。难道社会上的爱真的越来越少了吗?
第五篇:我们的事业平凡而永恒
我们的事业平凡而永恒
——《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灵水中心小学姚晓瑜
天下起了蒙蒙的细雨,夹杂着冬季的冷涩,也正如这部影片《忠诚与背叛》给自己带来的那一份沉甸甸的感受和丝丝刺痛。回忆初中读过的历史,印象中民国总是笼罩着那份阴森感。什么白色恐怖,什么血雨腥风。
回回碰触到关于革命时代的故事,心情总是说不出来的沉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前人们灌输着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了,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忠诚”与“背叛”无疑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主旋律。当忠诚与背叛面临抉择之时,有些人也许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摒弃后者。但在生与死面前,在富贵与贫穷面前,在危险与安逸面前,还会有人坚守如一,不惧牺牲吗?忠诚至上吗?那个曾雄心勃勃、满怀美好梦想的徐云天,还有那个林广顺、阿根,曾经革命也是他们至高的信仰,他们英勇奋斗过,即使这样,他们最后不是都在威胁利诱的面前屈服了吗。
是啊,或许死何所畏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却有这样一些人真实的存在着。深深地被影片中王荷波、杨匏安等人的英雄形象所折服。有这样一个镜头:杨匏安的女儿生病发烧,但生活贫困没钱上医院看病,为了不连累组织便让自己的小儿子上街卖花。那么小的孩子如果是在我们这个年代,都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里怕摔。但是心怀革命的杨匏安,“先有国,再有家”这个信仰始终是至上的。
还有王荷波,为了不误会一位忠于党的同志,他舍身犯险,结果被围捕。但是即使面临这样的险境,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正因为忠诚,才铸造了他们比钢铁还要坚硬的铁骨,纵然躯体倒在枪口下,也能达到山一样的高度,挺立起大写的人字;正是因为忠诚,他们用淋漓的鲜血、不屈的灵魂擦亮了黎明的天空。
我也想把“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送给如今在教育岗位上的我们。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一颗持之以恒、平常的心对待工作。有时发现当我们发动十足马达,下大力气纠正孩子那一手乱七八糟的“艺术字”,利用课余时间、午休时间帮助后进生补缺补漏的时候,长期以往可能会好了一阵子、进步了一阵子,但过了一阵子马上又被打回了原形,这时候我们未免会失落,会想过放弃,但是教育它不是快速面,不是速成班,不是一朝一夕,它也是一种永远的存在。
坚信吧:只有持之以恒不放弃者,才能登上最高的山顶,领略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