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雾的作文:山城的日出
关于雾的作文:山城的日出
摘要: 站在阳台上,透过窗户放眼南望,灰蒙蒙的天空,衬出了群山的轮廓。那山,从上到下,由黑到灰再到浅灰色,渐次淡下来。山腰下,雾蔼茫茫。那雾,依着山形,一长绺不规则地飘散开。雾浓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随着马路上车辆的不断增多,山体轮廓渐渐明晰起来,高高低低的楼房也从薄雾中显露出自己魁梧的身姿
冬日。晨曦微露。
站在阳台上,透过窗户放眼南望,灰蒙蒙的天空,衬出了群山的轮廓。那山,从上到下,由黑到灰再到浅灰色,渐次淡下来。山腰下,雾蔼茫茫。那雾,依着山形,一长绺不规则地飘散开。雾浓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随着马路上车辆的不断增多,山体轮廓渐渐明晰起来,高高低低的楼房也从薄雾中显露出自己魁梧的身姿。
东望是连绵的群山。由于没有雾的笼罩,灰黑色的山峰后,衬托了一点微红的天光,使群山的轮廓更加清楚了。眨眼工夫,太阳就从山坳露出橘红色的额。稀薄的云轻抚着太阳漂亮的额头,飘逸着,像梦中仙女随风而舞的长袖,给人带来无限遐想。还没来得及好好端详它,太阳就已经露出了半个脸,红红的,像大红盖头下新娇娘的脸颊。这时候,你总会想起在中学作文课上洋洋自得地摆弄着的许多华丽辞藻。渐渐的,太阳由橘红到橙黄,红的也浓,黄的也厚,透不出多少光,也就不显得有多刺眼。那山顶上高高低低的树,在太阳光的映照下,越发明晰了。远山和山脊上树木多姿多彩的倩影,像一副精心皴点的水墨画,静静地展露着山的伟岸,树的从容。这时候,四周的峰峦也像衬着一层橘黄色的帷幕,最上面是深色的幕边,然后,越是接近山峰的地方,颜色越淡越薄,直至化成淡淡的、轻轻的云烟,看不到一丝颜色。
在我凝望山峰的刹那间,那轮红日已跃然升起,只是由于空中的云太厚,它竟静静地钻进云里去了,只露出下半部的一点点、金黄的美丽的弧线,巧妙地画出自己的身影,那轮廓,像一轮精美的上弦月。正慨叹它的美呢,就只剩下一点淡淡的红色的光了。山后背景的帷幕也渐渐暗了下来,降下来了,直到只剩下山顶上细细的一条浅红的线,微亮的。最终,这帷幕完全沉下去了,只是那山的轮廓比远山的影像要清楚些,也透着些生气。
这平凡中蕴含着的震撼人心的美,怎能说一瞬不是永恒呢?
美是无处不在的,就像这冬日的清晨,就像这山城的日出。
第二篇:山城的雾教案
山城的雾教案
山城的雾教案1
学习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感受雾景之美丽,雾景之奇。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城重庆的火锅世界闻名,又称火锅城,重庆每年平均170天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雾弥漫,所以它又有一个别称是雾城,雾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城的雾。
二、自主阅读理解。
(一)了解雾之美
出示两幅有关雾景的图片。
(1)同学们对雾的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带来了两幅与雾有关的图片,看图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你想怎样赞美这美丽的雾景呢?
2、作者在欣赏了山城的雾后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自由读读这一首诗?
3、交流重点句: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
(1)在这一句中,作者想把雾中的美丽景色绘成美丽的图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们来找一找,雾景中都有哪些色彩?
(2)雾中的美景是由雾中一件件景物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雾中的`哪些景物?它们美在哪儿呢?(注意与挂图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
4、(朗读)你能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来向人们展示雾城之美吗?并让学生说说雾美在哪儿?
(二)理解雾之奇
5、再现两幅图片:赏不完雾之美,写不完雾景之奇,在作者的心目中,山城的雾又是无比奇幻,看着这朦胧的雾,翻卷的雾,让作者想到了什么?相机指导两个比喻句。
A、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
B、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1)你是怎么理解雾之奇呢?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帷幔”以及“水漫金山”的来历。
帷幔:即帷幕,挂在较大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三、谈谈阅读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城雾的奇幻,他亦温柔亦汹涌,相信一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山城的雾教案2
编排意图:教材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阅读自我检测提供材料。在教学中,《山城的雾》可以配合第一单元的教学,要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要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鼓励学生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鼓励学生乐于阅读拓展材料。当然也可以配合期末总复习用,可把选读课文作为综合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熟练地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通过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及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文简介:《山城的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满怀激情,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山城重庆的雾所特有的、无比奇幻的景致。诗歌共分八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概括地、直接地写出了作者对山城的雾的赞美和感受;第二节则概括地写了整个山城的雾的景致:雾如帷幔,山城如宫殿;第三、四、五、六节分别写了雾中景物:雾中太阳,雾中的车辆和行人,雾中山顶和电视塔尖,这些景物有能看见的,有不能看到的,有能听到而不能见到的,凡可以看到的都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以上几节基本上写的是雾中山城的景物,虽然写的都是雾中非常具体的景物和事物,未直接写雾,但这些景物所发生的变化皆因雾而成,雾和物紧密结合,由此使人感到雾那样神奇,那样的浓密。第七节直接写雾:如汹涌翻滚的波涛,在整个山城奔腾。由此观之,山城的雾的特点是奇特,奇特又体现在浓密和流动上。置身于这样的雾气中,作者自然会发出“无比奇幻”的赞叹。
学习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雾景之美丽,雾景之奇。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多媒体出示
花城哈尔滨
春城南京
冰城广州
石城重庆
山城岛城
岛城昆明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能说出屏幕右边分别是哪一个城市的别称吗?(根据学生回答连线)
2、山城重庆的火锅世界闻名,又称火锅城,重庆每年平均170天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雾弥漫,所以它又有一个别称是雾城,雾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城的雾。
二、自主阅读理解。
(一)了解雾之美
1、出示两幅有关雾景的图片。
(1)同学们对雾的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带来了两幅与雾有关的图片,看图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图一:雾如帷幔
图二:雾如水漫金山
(2)你想怎样赞美这美丽的雾景呢?
2、作者在欣赏了山城的雾后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自由读读这一首诗?
3、交流重点句: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
(1)在这一句中,作者想把雾中的.美丽景色绘成美丽的图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们来找一找,雾景中都有哪些色彩?
(2)雾中的美景是由雾中一件件景物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雾中的哪些景物?它们美在哪儿呢?(注意与挂图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
4、(朗读)你能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来向人们展示雾城之美吗?并让学生说说雾美在哪儿?
(二)理解雾之奇
5、再现两幅图片:赏不完雾之美,写不完雾景之奇,在作者的心目中,山城的雾又是无比奇幻,看着这朦胧的雾,翻卷的雾,让作者想到了什么?相机指导两个比喻句。
A、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
B、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1)你是怎么理解雾之奇呢?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帷幔”以及“水漫金山”的来历。
帷幔:即帷幕,挂在较大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水漫金山》
出自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金山寺法海禅师,为拆散许仙与白娘娘的美满姻缘,强留许仙在金山寺出家。白娘娘上寺索夫,遭到法海拒绝,乃召集众水族,水漫金山寺。法海请来天将,也抵御不住。白娘娘救回许仙,夫妻重获团圆。
6、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这么说,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啊,当漫天的大雾升腾起来,弥散开去,远远望去,雾天一色,青山绿水都像是被一层白色的帷幔包住似的,小楼、梯田、竹林在雾中时隐时现,是大自然让山城显出了一份神秘感,感受到雾的飘渺和温柔。走在了朦胧的路上,踏在了翻腾的雾上,真使人有点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之感,让我们领略到了雾的汹涌。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首诗。感受山城雾的奇幻。
7、是啊,山城的雾真是无比奇幻,像,像()。
三、谈谈阅读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城雾的奇幻,他亦温柔亦汹涌,相信一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课外阅读积累。
山城的雾教案3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对山城的雾的赞美之情。
2.读懂诗歌,感受山城的雾的奇幻。
2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诗歌接触较少。而《山城的雾》写的是重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雾的奇特。
3重点难点
1.读懂诗歌,感受山城雾的奇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山城的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就是中国!中国疆土辽阔。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神奇。昆明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城”;哈尔滨的冰雕、冰灯举世闻名,被称为“冰城”;苏州古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条河,因此,苏州被称为“水城”。而重庆依山而建,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可以称为什么呢?
2.板书:山城。
3.重庆每年平均170天以上都是大雾弥漫,是世界上大雾最多的城市,所以它又可以称为?(雾都)
4.板书:的雾
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去看看山城的雾。
二、初读诗歌
1.听录音范读。
轻轻地翻开书本139页,听录音范读。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
(你们心里一定觉得读得不错吧?心动不如行动,赶紧自己读读课文吧。)
2.自由读。
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帷幔、罩住、哒哒、枇杷、汹涌、绘成)
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当当小老师,读读诗中的词语。
4.分小节指名读。
这些调皮的词语来到了句子里。哪些同学想要来读读课文?
(刚才几位同学悦耳的朗读声,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山城的雾。)
三、读“奇幻”的雾
1.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出一个最能概括山城的雾的特点的词语。(英雄所见略同。看来同学们真把这首诗给读明白了。)
2.板书:奇幻。
(奇是奇异、奇特,指难得见到的,不一样的,幻是虚幻。)读!
3.诗中哪些地方写出山城的雾无比奇幻?
默读诗歌,诗中哪些地方写出山城的雾无比奇幻?边读诗边勾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把你的感想写在边上,让小文字点缀其中,让这首诗更加美丽,这种学习方法叫做“批注”。
4.同桌交流。
看对方勾画的是什么地方,互相交流下你的意见。
5.哪非常奇幻?
老师要请你来说说你勾画了什么?听得同学认真听!学会倾听也是一种美德!
A.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板书:谜〕。
1.这句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美丽。美美地读一读。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2.帷幔是什么?帷幔:即帷幕,挂在较大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3.可见,雾真是太大了 !(板书:大)
帷幔让山城变得朦朦胧胧,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多么奇幻呀!读读!
4.真想多欣赏一会儿这如帷幔般的大雾,看着帷幕来读一遍。
5. 会背吗?闭上眼睛,带着想象来背一遍。
(听声音,我仿佛看见了朦朦胧胧的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
(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雾是无比奇幻的?)
B.太阳一出山便被罩住,天空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圆。
1.这句诗有什么奇幻?你说说。你来读读!
2.太阳被什么罩住了?
3.什么是罩?演示一下:假如你的左手是太阳,太阳慢慢,慢慢升起了,一出山,右手就罩住了。这个“罩”字怎么样? 诗人用词真准确!
4. 本来抢眼的太阳光被雾给罩住,变成了怎样的圆?淡的反义词是?浓!这雾不仅大,而且还很浓!〔板书:浓〕
5.男女分读!
(再来找找,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雾的无比奇幻?)
C.大车小车都提着红灯笼,像老爷爷走夜路,缓缓向前。
1.其实,我找的奇幻的句子跟这位同学完全一样。为什么找这句?读读!
2.车灯比喻成?(红灯笼)大车小车比喻成?〔老爷爷〕
真贴切呀!雾中,老爷爷提着红灯笼走夜路,不像叔叔阿姨走路,不像爸爸妈妈走路,也不像你一样走路。老爷爷是走得那样?慢!那样小心翼翼,缓缓向前!
3. “缓缓”可以换个什么词?〔慢慢〕慢慢地走。
4.缓缓读起来!
5.缓缓背一遍!
(你还勾画了什么?)
D.只听见雾中哒哒的脚步声,看不清路上行人的脸。看不见枇杷山顶的`红灯,看不见电视塔的塔尖……
1.听见了什么?哒哒是一个象声词。
2.你知道哪些象声词?描写声音的词用在文中,文章就更奇妙了!
3.诗人明明听见了脚步声,为什么近处看不清行人的脸?(雾大、雾浓)
4.近处行人的脸是看不清的。而枇杷山顶的灯,电视塔的塔尖却是看不见的。
(先来了解一下:枇杷山是重庆市一座公园的名字,叫枇杷山公园,它的海拔是345米高,算4米一层的话, 红灯大概在86层的高楼上。重庆的长江之珠电视塔高为618米,154层楼那么高。我想这么引人注目的红灯和塔尖应该一眼就能看见吧?为什么看不见呢?
(这又大又浓的雾真是奇幻呀!你读读吧!谁想挑战一下他?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吧!)
(你还有话要说吗?)
E.汹涌的雾在翻卷,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1.什么是“汹涌”?(水势翻腾上涌,形容波浪滚滚。)
2.汹涌的什么?(汹涌的海浪,汹涌的大海)
3.汹涌的海浪在不停地翻卷,该怎么读?
4.和作者一样,看见这汹涌的雾,不禁让我想起了“水漫金山”的故事。谁能来讲讲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中国神话故事《白蛇传》。传说金山寺的法海禅师,为拆散许仙与白娘娘的美满姻缘,强留许仙在金山寺出家,白娘娘到寺里要回许仙,遭到法海的拒绝,于是她召集全体水族,施展法术,让大水淹没了金山寺。
3.这就是水漫金山!汹涌的雾在翻卷,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4.一起来看视频。
5.千言万语不必说,咱们读起来!
6.“!”读起来!
(老师感受到了朗读的力量,雾海真的就在翻滚!)
F.配乐齐读
(忍不住让我想要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奇幻的雾)
山城的雾朦朦胧胧 -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
山城的雾妙不可言 -太阳一出山便被罩住,天空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圆;
山城的雾真是无比奇幻 -大车小车都提着红灯笼,像老爷爷走夜路,缓缓向前;
山城的雾真是又大又浓 -只听见雾中哒哒的脚步声,看不清路上行人的脸;
看不见枇杷山顶的红灯,看不见电视塔的塔尖;
这山城的雾真是太大太浓了-汹涌的雾在翻卷, 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描绘成美丽的画面。
四、小练笔
1.诗人从太阳到车,从行人到红灯、塔尖,按照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了山城雾中的奇幻景色。他恨不得把他眼前所有的奇景都写进这首诗里,可是他写完了吗?
3.他还想写吗?“省略号”
4.拿起你的妙笔生花,插上想象的翅膀,又大又浓的雾景中还有哪些奇幻?
山城的雾真是无比奇幻——
五、小结
1.同学们,依山而建,总是大雾弥漫的山城——重庆,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2.最后,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再次感受雾的奇幻!
六、板书设计:
山城的雾
奇幻 大 浓
1 山城的雾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 山城的雾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山城的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就是中国!中国疆土辽阔。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神奇。昆明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城”;哈尔滨的冰雕、冰灯举世闻名,被称为“冰城”;苏州古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条河,因此,苏州被称为“水城”。而重庆依山而建,山即是城,城即是山,可以称为什么呢?
2.板书:山城。
3.重庆每年平均170天以上都是大雾弥漫,是世界上大雾最多的城市,所以它又可以称为?(雾都)
4.板书:的雾
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去看看山城的雾。
二、初读诗歌
1.听录音范读。
轻轻地翻开书本139页,听录音范读。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
(你们心里一定觉得读得不错吧?心动不如行动,赶紧自己读读课文吧。)
2.自由读。
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帷幔、罩住、哒哒、枇杷、汹涌、绘成)
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当当小老师,读读诗中的词语。
4.分小节指名读。
这些调皮的词语来到了句子里。哪些同学想要来读读课文?
(刚才几位同学悦耳的朗读声,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山城的雾。)
三、读“奇幻”的雾
1.睁大你的火眼金睛,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出一个最能概括山城的雾的特点的词语。(英雄所见略同。看来同学们真把这首诗给读明白了。)
2.板书:奇幻。
(奇是奇异、奇特,指难得见到的,不一样的,幻是虚幻。)读!
3.诗中哪些地方写出山城的雾无比奇幻?
默读诗歌,诗中哪些地方写出山城的雾无比奇幻?边读诗边勾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把你的感想写在边上,让小文字点缀其中,让这首诗更加美丽,这种学习方法叫做“批注”。
4.同桌交流。
看对方勾画的是什么地方,互相交流下你的意见。
5.哪非常奇幻?
老师要请你来说说你勾画了什么?听得同学认真听!学会倾听也是一种美德!
A.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板书:谜〕。
1.这句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美丽。美美地读一读。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2.帷幔是什么?帷幔:即帷幕,挂在较大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3.可见,雾真是太大了 !(板书:大)
帷幔让山城变得朦朦胧胧,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多么奇幻呀!读读!
4.真想多欣赏一会儿这如帷幔般的大雾,看着帷幕来读一遍。
5. 会背吗?闭上眼睛,带着想象来背一遍。
(听声音,我仿佛看见了朦朦胧胧的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
(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雾是无比奇幻的?)
B.太阳一出山便被罩住,天空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圆。
1.这句诗有什么奇幻?你说说。你来读读!
2.太阳被什么罩住了?
3.什么是罩?演示一下:假如你的左手是太阳,太阳慢慢,慢慢升起了,一出山,右手就罩住了。这个“罩”字怎么样? 诗人用词真准确!
4. 本来抢眼的太阳光被雾给罩住,变成了怎样的圆?淡的反义词是?浓!这雾不仅大,而且还很浓!〔板书:浓〕
5.男女分读!
(再来找找,还有哪些地方写出雾的无比奇幻?)
C.大车小车都提着红灯笼,像老爷爷走夜路,缓缓向前。
1.其实,我找的奇幻的句子跟这位同学完全一样。为什么找这句?读读!
2.车灯比喻成?(红灯笼)大车小车比喻成?〔老爷爷〕
真贴切呀!雾中,老爷爷提着红灯笼走夜路,不像叔叔阿姨走路,不像爸爸妈妈走路,也不像你一样走路。老爷爷是走得那样?慢!那样小心翼翼,缓缓向前!
3. “缓缓”可以换个什么词?〔慢慢〕慢慢地走。
4.缓缓读起来!
5.缓缓背一遍!
(你还勾画了什么?)
D.只听见雾中哒哒的脚步声,看不清路上行人的脸。看不见枇杷山顶的红灯,看不见电视塔的塔尖……
1.听见了什么?哒哒是一个象声词。
2.你知道哪些象声词?描写声音的词用在文中,文章就更奇妙了!
3.诗人明明听见了脚步声,为什么近处看不清行人的脸?(雾大、雾浓)
4.近处行人的脸是看不清的。而枇杷山顶的灯,电视塔的塔尖却是看不见的。
(先来了解一下:枇杷山是重庆市一座公园的名字,叫枇杷山公园,它的海拔是345米高,算4米一层的话, 红灯大概在86层的高楼上。重庆的长江之珠电视塔高为618米,154层楼那么高。我想这么引人注目的红灯和塔尖应该一眼就能看见吧?为什么看不见呢?
(这又大又浓的雾真是奇幻呀!你读读吧!谁想挑战一下他?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读吧!)
(你还有话要说吗?)
E.汹涌的雾在翻卷,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1.什么是“汹涌”?(水势翻腾上涌,形容波浪滚滚。)
2.汹涌的什么?(汹涌的海浪,汹涌的大海)
3.汹涌的海浪在不停地翻卷,该怎么读?
4.和作者一样,看见这汹涌的雾,不禁让我想起了“水漫金山”的故事。谁能来讲讲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中国神话故事《白蛇传》。传说金山寺的法海禅师,为拆散许仙与白娘娘的美满姻缘,强留许仙在金山寺出家,白娘娘到寺里要回许仙,遭到法海的拒绝,于是她召集全体水族,施展法术,让大水淹没了金山寺。
3.这就是水漫金山!汹涌的雾在翻卷,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4.一起来看视频。
5.千言万语不必说,咱们读起来!
6.“!”读起来!
(老师感受到了朗读的力量,雾海真的就在翻滚!)
F.配乐齐读
(忍不住让我想要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奇幻的雾)
山城的雾朦朦胧胧 -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
山城的雾妙不可言 -太阳一出山便被罩住,天空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圆;
山城的雾真是无比奇幻 -大车小车都提着红灯笼,像老爷爷走夜路,缓缓向前;
山城的雾真是又大又浓 -只听见雾中哒哒的脚步声,看不清路上行人的脸;
看不见枇杷山顶的红灯,看不见电视塔的塔尖;
这山城的雾真是太大太浓了-汹涌的雾在翻卷, 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描绘成美丽的画面。
四、小练笔
1.诗人从太阳到车,从行人到红灯、塔尖,按照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了山城雾中的奇幻景色。他恨不得把他眼前所有的奇景都写进这首诗里,可是他写完了吗?
3.他还想写吗?“省略号”
4.拿起你的妙笔生花,插上想象的翅膀,又大又浓的雾景中还有哪些奇幻?
山城的雾真是无比奇幻——
五、小结
1.同学们,依山而建,总是大雾弥漫的山城——重庆,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2.最后,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再次感受雾的奇幻!
六、板书设计:
山城的雾
奇幻 大 浓
第三篇:山城的雾课文原文
《山城的雾》是一首诗歌。作者满怀激情,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山城重庆的雾所特有的,无比奇幻的景致,我们看看下面吧!
山城的雾课文原文
山城,清晨的雾,真是无比奇幻——
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
太阳一出山便被罩住,天空只剩下一个淡淡的圆。
大车小车都提着红灯笼,像老爷爷走夜路,缓缓向前。
只听见雾中哒哒的脚步声,看不清路上行人的脸。
看不见枇杷山顶的红灯,看不见电视塔的塔尖…….汹涌的雾在翻卷,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
山城的雾课文原文解析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易懂,而且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儿童诗歌,《山城的雾》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首。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并不喜欢读诗,究其原因:因为它不像童话、小说那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不像历史故事、科普知识那样能让孩子阅读以后有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成就感;所以孩子们对阅读诗歌的兴趣并不高。所以这堂课我打算从诗歌的形象性入手,让孩子感悟诗歌的语言美,使孩子的思想与诗的内容形成共鸣,体会山城的雾的奇幻之美;培养学生喜欢读诗,能试着写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以图片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雾的奇幻之美,并着重分析诗歌语言所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感悟到诗歌语言的形象美。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课前,我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且精心准备了教案,自认为学生听课后,肯定会有收获,这才开始上课。但实际并不像我预料的那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太少,兴趣也不大,课堂上更多的是我在引导、启发,学生参与的人数较少,而且有的内容学生根本不明白,所以这是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回想起来,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一、遵循新课标理念,结合文本特点,进行教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应以读为主。诵读,对学生掌握诗歌主题,培养语感,具有很大的帮助。《山城的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应该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而我在上这一课时,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只是让学生齐读诗歌,再指名朗读。虽然我意识到要阅读课文应该培养学生各种读的能力,设计了自由读、默读,却没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读”,以致于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朗读诗歌是开启理解诗歌大门的金钥匙。当然也并不是单纯的反复无目的的读,老师要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仔细揣摩。在设计《山城的雾》教学时,我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句的画面,感受山城雾的奇幻。如“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变成了谜一样的宫殿”,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雾把山城笼罩的像谜一样的宫殿,并且读出景物在大雾的弥漫下朦胧的美感:“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神奇创造的赞美之情。
二、调整角色地位: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我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走入了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不仅使学生成了教材的奴隶,也使自己成为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价值,并且也没有成效。
再者,“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学了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学,要学什么。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只着重从分析诗歌语言入手,告诉学生这句诗的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借鉴学法进行自我学习,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我应该让学生自己谈看法,学认识。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我的满灌式的教学,照本宣科,“牵”着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我挖好的坑里,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让我感悟道:以教师讲解诗句含义和写作技巧为主的教学,只能是培养出能回答各种练习的解答机器,而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一学习目标。
我还意识到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提问:你觉得诗中那句最能表现山城雾的特点?
当时这样设计问题动机在于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但经反思:学生的答案可以是多样化的,学生有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况且这个问题一提出就圈定了学生对诗歌理解的范围,不利于学生的自学自悟。我应该做的是有意识地营造气氛,让他们自己在品读诗歌中发现诗歌的美;让他们亲身体验学习过程,鼓励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真正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出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
三、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而我对三年级的学生了解太少。
我在备课中通常比较重视备教材和教法,但对于备学生,虽然知道很重要,但是真正用于实践之中的却是很少。经过《山城的雾》这一课教学,我充分认识到备学生的重要性。
提问:你觉得诗中那句最能表现山城雾的特点,为什么?
由于上课前我没有更多的接触、了解学生,因此对学生我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及其理解能力把握不太充分,导致教学设计过高,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可能句子回答要简单些,但 “为什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相当大的难度了,况且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好。这样一来,我的教学也打击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这一点值得我深刻反思。这同时也说明的我的教学机智还不够,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充分。在课堂上,当学生已经出现理解上的障碍时,我就应该发现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太难,应该及时进行调整。比如改变提问的方式:“你觉得作者用这样的语言描写恰当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就会降低难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虽然《山城的雾》这节课上的不是很好,但是收获甚多。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发现了可以提高的机会。我是一名刚走出校门的新老师,除了在大学时期进行过半年形式主义的实习之外,可以说毫无工作经验。但我相信,吃一堑长一智,我错了,经过反思进而改进会进步得更快。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还会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并在教学中进行实际尝试,做到快学快用。同时努力研究好新课标,提高教学效率,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教师。
第四篇:关于雾的作文:山城晨雾(共)
关于雾的作文:山城晨雾
关于雾的作文:山城晨雾
一大早听见鸡鸣,我便起床了,打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朦胧的晨雾,给这座美丽的山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走到马路边,俯视体育场,一瞬间只觉得像走进了人间仙境,到处都是缥缥缈缈,若隐若现,让人感觉一不小心就会碰上“天兵天将”。一阵风吹来,一缕缕轻烟似的雾随风飘动着,时不时包裹着天边刚露出头的太阳。
这真像是一个童话的世界。冬爷爷在不断地冒着冷气,大地上的万物都沉睡了,只有雾,像新娘子一般,一会儿披上白色的婚纱,一会儿戴上粉色的纱罩,一会儿又像一个t台模特,在不断地展现着它自身的无穷魅力。
你瞧,它一会儿变成了庞大的大象,一会儿又变成了凶猛的狮子„„“真是奇雾啊!”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赞叹道。
乳白色的雾越来越浓,天地间仿佛被一张巨大的纱帐笼罩着,浓雾之中,万事万物都沉浸在与雾儿的亲密接触之中,车辆与行人都变得温柔可亲„„太阳越升越高,这时,雾渐渐散了,它化成一股淡淡的白烟,从阳光明媚的天地之间消失了!
哦,这美丽的山城晨雾!
第五篇:作文: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
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
董力萍 指导老师:许丹虹
一望无际、蔚蓝的大海令人心旷神怡,加上波光荡漾,就成为一幅美画,画中点缀着一个冉冉升起的太阳,就成了一幅点睛之画,我就欣赏过这幅画,这幅美丽、富有诗意的风景画。
这天,为了看日出,我早早的起床,叫起爸妈,一起来到海边看日出。我们三人,静静地坐在沙滩上,揉揉蒙眬的睡眼,相互依偎着,一切都静谧极了……
突然,一丝光亮如一根针划开了寂静的暮布,“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我高兴地大声尖叫。只见太阳像一个羞涩的少女,悠悠地从蓝蓝的大海升起,顷刻间,整个大海红光满面,连沙滩也红了,我惊讶地看着,嘴呈o型,不敢出声,害怕太阳会因此而被吓跑。太阳越升越高,天上的白云被染成了玫红色,看起来软软的,活像一个棉花糖,令人谗涎欲滴,可口极了。“喔喔——”的鸡鸣声叫了起来,太阳好像十分害怕,连忙跑到天边躲着,我举头高望,看见太阳不再害羞,大方地把光亮、热量射向大地,我看了看,不禁叹道:“美呆了!” 过了一会儿,大海又恢复了蔚蓝,沙滩又变成了金黄,海风吹过,一丝悦意,云儿如玉,一切因为这个太阳生机勃勃!
看到这迷人的日出之景,我深深陶醉。这幅“画”真得好美好美——诗情画意!这自然的美景,自然的画真得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