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说课稿六年级(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14:4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草船借箭》说课稿六年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草船借箭》说课稿六年级》。

第一篇:《草船借箭》说课稿六年级

《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通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一件事。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二、说目标

本组教材读写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应当把这一训练重点有机地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个细节也有它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分清事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并能在学习本组教材的后两篇课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并领会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于此,教学目标为:

1、学习课文,使学生从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多枝箭的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2、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互相解决。这是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这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的方面,采用“大手拉小手”的方式进行。即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师是主导者,通过“导问、导读、导思”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深入地学习并理解、读通课文。

在学的方面,采取普遍推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积极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话。

五、说教学过程 1.导问

一般来说,提出问题复习上一课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学生温故而知新,还可以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引到新课中来。

(1)请一位同学用最简洁的话,说说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前因: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意刁难他;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

(2)诸葛亮为什么敢于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之内筹得千万支箭?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概括说明,并用上“因为……所以……”(板书:神机妙算)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2、导读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我采用导读的方式进行,也就是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学习第3—5节的时候,我向学生提问:听鲁肃说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枝箭可能是假话时,周瑜是怎么说的?学生就会在课文中找出来读:“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我又问:诸葛亮在借箭前作了哪些准备?学生又读:“诸葛亮说:……我的计划就完了。”

在学习第6—9节时,我想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于是我问:诸葛亮和鲁肃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出发去曹军水寨的?学生就读课文:“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为了让学生感受当时那种气氛,我又问:诸葛亮接近曹军水寨时,船是怎么布局的?军士和诸葛亮他们分别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很快就找到读出来:“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天亮了就回去。”接着我很自然地问道:面对诸葛亮的军队,曹操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很聪明,读出来:“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箭好像下雨一样。”最后我再问:曹操知道上当以后,要追诸葛亮,还来得及吗?为什么?学生马上大声朗读:“曹操知道上了当……要追也来不及了。”

这一环节下来,学生不仅大概了解了课文,而且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领悟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时,我就开始第三个环节的教学了。

3、导思

在学生熟识课文的基础下,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课文人物的认识。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认为文中四

个人物的性格分别是怎样的?③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④你认为通过这件事,周瑜会有怎样的改变?⑤根据曹操的性格,他知道自己上当后,又会怎么做?问题提出后,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讨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在这个环节当中,成绩一般的同学,可以回答出第①②③题,而成绩优秀的同学,则能够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回答第④⑤题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有位学生甚至说出:“老师,诸葛亮也不全是好人,他害死了马谡!”于是,我请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他知道的三国的故事。这样一来,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石二鸟了。

六、说教学效果

在这一节课当中,我做到了通过课例,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在阅读中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从某个方面来说,非常有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但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原因,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今后我将在这方面努力改进。

第二篇:《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忌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神机妙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先写了草船借箭的起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因此,教学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的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设计理念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与此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品读文中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出示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中标注出来。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1)默读课文,思考。

(2)分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如“诸葛亮知天文”(随机)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2、“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读一读,你得联系联系上文。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

(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小结:诸葛亮知天文,早已算准了三天后有漫天大雾。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诸葛亮识人心”

1、“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⑴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⑵ 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诸葛亮识人心——周瑜心胸狭窄,妒忌心强,想谋害自己;鲁肃忠厚老实,不会出卖自己,穿插在诸葛亮在笑谁的设计中。

2、“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

3、“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4、看来诸葛亮早已掌握了曹操、周瑜、鲁肃的性格特点,所以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懂地利”

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讨论:诸葛亮是怎样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

⑴“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⑵“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⑶“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

⑷“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小结: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教师揭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创造性思维)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四、链接诗句,扩展文本

1.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2.题目“草船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草船借箭”合适吗?

3.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五、布置作业

复述课文

六、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通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一件事。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的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二、说目标

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能力的培养)

2.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3.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说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说学法、教法

学法:以读为主,采用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五、说教学流程

为达到教学目的,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内容,自学生字,自主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草船借箭的准备。第二课时,重点探究草船借箭的经过,也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解疑,弄清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下面我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本课时,我安排了三大环节:联系旧知,复习导入;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总结升华,课外延伸。现在我具体说说各环节的实施: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呢?这样的导入,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激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渴望学”,从而为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二)合作交流,理解课文

因为在上节的学习和刚才的导入,同学们都知道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我并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此时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6~9自然段,读完后再小组合作,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

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有的同学说:我觉的这个句子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时,我给他投去了赞许的眼神,示意他接着说,“为什么你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有时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位同学信心十足的说:“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而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的妙计才得以实施。”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碰巧遇上大雾天气呢?我请同学们结合上文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观的渗透。诸葛亮不是神,不是能掐会算,而是凭着对事物的观察,进行推理预测。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其实是价值观的培养。我让同学们试着读,比赛读,全班齐读这几句话,因为文章的内容是由语言表情达意的,其意境是读出来的,学生能在读中悟情,悟义,悟理,在反复的朗读,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当同学们说到“诸葛亮把船一字排开,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时,教师及时充当质疑者,以谦逊的口气说:“诸葛亮怎么敢这样呢?他不担心曹操向他进攻吗?他应该有自己的原因吧?”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诸葛亮这样安排的巧妙之处。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

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那诸葛亮到底算得准不准呢?此时,我并没有让学生急于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带着学生一起去江边看看(播放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然后再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同学们通过看画面,读课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他们已经有了“不吐不快”的欲望,此时,我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从而使他们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他们还说出了很多词语来形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最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当周瑜知道诸葛亮借箭的全过程时,周瑜以后还会妒忌诸葛亮吗?那周瑜以后又会怎样做?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本意是进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适时的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从小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没有发挥“导”的功能,学生想象出周瑜会变得如何如何好,结果违背了历史,老师此时稍加引导,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六、说效果

总之,我以本课篇教材为例,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在阅读中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当然,我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那么,怎样在阅读课中实施探究性阅读呢?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我感触颇多。

一、设境质疑,触发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教学《草船借箭》,上课伊始,我设问:“这几天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课文读了近二十遍,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吗?我暂时不告诉你们,你们先仔细读读课文,猜猜困惑老师的会是个什么问题。”通过创设猜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初读探究的强烈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初读探究的自主性、主动性。

二、呈现专题,潜心探究

本节课教学,我采用了主题式问题设计。第二课时设问“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充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然后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专题具有四个特点:集中性,因为它涵盖了课文的最大内容;深广性,因为它具有相当的难度,足以让学生花一番经历研究探索;开放性,因为它答案多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逆向性,因为它必须根据文中已知内容区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教学中我也特别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或引导,或点拨、或矫正、或碰撞、或启迪,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化,探究不断深入,信心不断增强。

三、巧问妙点,深化探究

引读:“诸葛亮笑着说……”

师:同学们,诸葛亮他是怎么说的?

师:他是笑着说的。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我发现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前面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都是诸葛亮说。但是我们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你们研究研究看,你诸葛亮他在笑谁?”引导学生理解“笑”的含义。

“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

在学生潜心探究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基础上,抓住诸葛亮神秘的一“笑”和“周瑜到底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这两个关键点,适时、适度的巧问妙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大大深化了探究的成果,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第三篇: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杏山乡中心小学的李海军。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草船借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说这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激发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好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试着了解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各自的性格特点。

2、能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3、在感受文章内容及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我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四、说教法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样教才会有效呢?通过实践、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方法定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五、说学法: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

课件出示:张飞吃豆芽—— 关公面前耍大刀—— 让学生试着猜猜后半部分。并说说几条歇后语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是和《三国演义》有关的)这时我进行导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和《红楼梦》《西游记》《水游传》并称四大名著,长期以来,不仅其人物和故事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中,还产生了许多三国歇后语、三国成语、对联等。大家喜欢三国故事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草船借箭》就是其中的精彩片段之一(出示课题)。从生活出发,从原著出发,使课文的教学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自然引入,又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导学

1、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让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一读;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写下来。不仅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相互正音。然后,再交流自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3、分析课文:

(1)为了使学生避免由于思维的过于分散,影响了对文章的体会。我根据“设疑、解疑、理解重点、体会情感”的脉路分析课文内容,根据课件中出示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朗读课文。

(2)从重点段入手,加强字、词、句的训练: 避免面面俱到,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投出影像资料:(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在学生研读时,结合课件所展现的雾中借箭情景,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借箭的过程,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更能体现出多媒体资源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

(3)采用简单图解法和实物演示法教学: 演示图解起着直观的作用。使用实物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悟出各法的奥妙;对“借箭经过”配以简图,让学生充分体会诸葛亮晓地理的神机妙算。这一环节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实践性作业

1、有借必有还,“借”的箭到底有没有还,怎样还的?欲知后事如何,请利用课外时间读《三国》故事或原著。

2.收集有关《三国》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寻找生活中的《三国》”主题活动,体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三国”文化。

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产生了高度的兴趣,这一兴趣导致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这就是语文教学进一步拓展的有效契机,也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更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魁力、唤起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方”。

七、板书设计

起因: 妒 忌 识鲁肃

晓天象 知曹操 识地理

设计陷害 借助帮忙 以雾为障 逼寨受箭 顺水行船 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

准备:

才智过人

经过: 神机妙算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

八、说效果预策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的同时,再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示,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以上是我对教学《草船借箭》的一些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和各位老师指教。

谢谢!

结果:

叹息

课文解读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给树苗浇水的事情,介绍了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由此说明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特点鲜明:通过描写大自然中桃花心木这种植物的特点,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表明积极的人生态度、高远的生活志向和独特的价值取向。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设计思路

“文以载道。”入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常常通过对某一事、某一物的叙述与描写,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类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1)小学生擅长的是形象思维,对抽象、深奥的道理较难领会;(2)由于人生阅历有限,文中所表之情、之理。有待年幼的孩子用一生的经历去解读。“阅读的心理过程,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过程。”教学此类文章,可采取如下操作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领悟哲理:(1)从物入手,把握特点(出发点);(2)还原形象,心理体验(着力点);(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落脚点)。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物,感知特别的“桃花心木”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问: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长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书上写到了吗?(与屋顶一般高)

二·整体感知,感悟特别的“种树”

1.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其中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种树)。

四、细读研究

(一)感悟“奇怪” 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学生朗读3——7自然段)

2、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他的做法。

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那作者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课件出示)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二)感悟种树人的话 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1、种树人是怎么回答的?在课文的8、9自然段。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如果你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别忙,请“各位种树人”再精心地准备一下。学生个别朗读。

3、现在,哪位种树人来解答我的疑问呀?指名回答。(师问生答,您好,我到您这儿来,头脑当中装满了问号„„师从不明白,到有点明白,到还有疑问,到完全明白。请他生说时)(三个问题一起解决。当学生答到最后一个问题时,强调一下意味深长。)

4、学生评价。

教师引导: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

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你看到了什么?看看种树人的表情。(笑着说),啊,种树人为什么要笑着说呢?你们懂他笑的意思吗?

(对问者的有礼貌,宽容“我”的不知,自信他的种树技术,自信他的桃花心木苗一定能成材。)

(用一些词来形容大树:如枝繁叶茂、参天大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总结:看来这一笑,笑出了种树人的涵养,笑出了种树人的大肚,也笑出了种树人成竹在胸的独到的种树艺术,这一笑,可谓意味深长啊。

5、请各位种树人一起笑着对我说一说好吗?接读——种树的人笑了,他说。(学生齐读)

6、总结、过渡:哦,这下我全明白了,难怪你会隔三叉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哩,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

[课件出示]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真高兴,我已经学会了在土地里找水源;原来种树人不是不关心我们啊。)

[师:啊,你经得起考验,已经有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已经深化了对情感的感知,你真是一棵懂事的好苗。];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得把根扎得更深,学会自己寻找水源;我要汲好种树人浇一的每一滴水。)

[师:这棵桃花心木苗已经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你真了不起;啊,你已经学会了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你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怎么能只知道依赖种树人的浇的水呢?)[师:你虽然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了,但给其它还有你这种想法的桃花心木苗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啊。]

小结: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师:种树中的“不确定”有哪些?生活中的“不确定”呢?(师相机板书)

五、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六、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赞美、感激、欣慰、骄傲)师:把老师课前给大家发的作品《高原红柳》拿出来,课余时间自己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

七、品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感悟。

八、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是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林清玄

(借)种 树

(喻)育 人

(不确定)

(不确定)

会找水源

经受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种树育人】

第四篇:《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草船借箭》。

一、说教材。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草船借箭》是全日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巧妙地利用草船借箭,使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赞美了诸葛亮神奇的谋略。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教材编排的特点和高年级语文教学侧重于篇并且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及注重朗读的教学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等词语。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借 箭经过”的研究性阅读,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课内外联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及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 是: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 算。难点是: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诸葛亮“知天文”、“识地 理”、“晓人心”的人物形象。

(四)课时安排:

本文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二、说教法、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教为学服务”,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教学,其中还穿插运用练习法、设疑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结合教法,我准备运用以下三种学法:自学讨论法、设疑提问法、朗读理解法。

三、说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多媒体投影仪等。

四、说教学设计:

本文我打算安排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的问题。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 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 诸葛亮的什么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这一教学设计,目的是通过复习学生学过的知识,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草船借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精读“借箭经过”,领悟“神机妙算”。

1、分组研究,思考问题。(课件展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这时候的投影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给学生明确的导向、定位。)

2、学生自主研究,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3、小组快速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准备汇报。

4、交流研究成果,相机引导品读、感悟。

(根据学生的汇报,紧扣前后有联系的语句,进行灵活机动 的处理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文章层次,为理解课文中心,体会思想感情奠定坚实的基础。)

5、感情朗读,体会情感。、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感情朗读。

(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精神,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从而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三)课堂总结,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1、质疑、过渡: 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 什么?由此你觉得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创造性思 维)

2、你会怎样赞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这一教学设计,我想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突破了课文的难点,二是能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词语的组织运用能力,同时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一个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神机妙算”进行板书,把文章“借箭”与“斗智”这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用简明扼要的词语进行概括,这样的板书既能说明文章的内容,又能道出作者的真实用意。板书设计如下: 草船借箭

妒忌(因)周瑜

诸葛亮

叹服(果)

神机妙算

知天文

大雾漫天

识地理 一字儿摆开 顺风顺水 晓人心

一定不敢

果然不提

说课设计:郭榕兴 2007年3月20日

第五篇: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郝兴旺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我的说课将分四部分进行。

一、说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相关情节改写而成。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以此迫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算计,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能力的培养)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3、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体会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这是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为:紧扣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三、说教法、学法:

我准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此深入理解课文,突出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清文章脉络。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后,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最后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众多人物的形象。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以下三大环节:

(一)、交流资料,走近名著:

上课伊始,首先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和故事,然后教师小结并简单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能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在孩子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避免老师繁杂的解释。

(二)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因为崔峦老师说:“提高课堂教学,问题不在多而在精。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

因此,我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体会。

1.理清脉络。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围绕着“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三个方面来刻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的能力和提纲挈领的概括能力。

2、以点带面,授之以渔:

(1)这个环节,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诸葛亮的“识人心”。(课件出示句子)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读感悟:

a、知周瑜心。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语句“„„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我的计划就完了。”(课件出示此句)通过品读这句话,再联系第一自然段,学生很容容易就体会到周瑜心胸狭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识人心是草船借箭的关键一环。

b、知鲁肃人。引导学生拼读课文语句相关句子和重点词语“果然”)(课件出示: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词语“果然”一词,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说明诸葛亮深知鲁肃的为人顾全大局、忠厚守信,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

c、知曹操性。指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品读:“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引导学生体会出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

小结:“识人心”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关键语句,通过品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 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当学生对于本课中的三个人物的形象了解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善于归纳、提炼、总结、借鉴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钥匙,为下一环节放手自学作好铺垫。

3.举一反三,自主探究: 按照刚才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自学“知天文”和“晓地理”这两部分,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㈢拓展延伸:

1.出示阅读课文《景阳冈》。

要求:利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本单元的阅读课文《景阳冈》,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感受武松的形象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巩固学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能生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终达 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2..小练笔:写父母的一个小片段,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教材为依据,挖掘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学习教材中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积累运用,太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诸葛亮 周瑜

神机妙算 知天文

晓地理 自叹不如

知人心

这个板书设计,既显示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又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重要的是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的内容一目了然。

下载《草船借箭》说课稿六年级(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草船借箭》说课稿六年级(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草船借箭》,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

    《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十二册第三组11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

    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

    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草船借箭》。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学习目标;四说教法,学法;五说学......

    草船借箭说课稿

    草船借箭 各位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第7号,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草船借箭》。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篇课文做具体的阐述。 一,把握情感,领悟教材 《草船借箭》......

    19草船借箭说课稿[范文模版]

    《19、草船借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草船借箭》教师说课稿

    《草船借箭》教师说课稿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接下来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师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

    草船借箭语文说课稿

    草船借箭语文说课稿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