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读后感
读《大学语文》感受
上了大学,我们还要学习大学语文。我的专业是英语,主修是旅游英语。因此,母语功底要好。
在接触这门课之前,以为在大学不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不用学大学语文,尤其是我们主修外语专业的更是认为高中毕业后就不会再课堂上学习语文课。因此,在得知我们要学习大学语文时大家都很惊讶。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只有熟练地掌握我们的母语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汉语是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学好汉语显得相当重要。与中小学学习汉语不同,中小学学习语文多少带点为应付考试的目的,而大学里学习的语文课完全是纯粹的提高自我修养,是读者们完全以提高自我的目的去学,不像中小学时学语文是为高考服务,学习心态的不同也会影响对这门课的学习成效。另外,中小学所学的是以打基础,而大学生学语文是要提高个人修养。
在中国大学里,有些专业的学生很悠闲,除了上课,课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科研活动,大部分同学用电脑上网聊天打发时间,或是玩网络游戏,整天泡在电脑前。大学图书馆一般都建设的很漂亮,但走进去你会发现,在里面看书的没有多少人,只有临近期末,大家才为不挂科而“强迫”自己去图书馆复习。学校专开这门课,使我们再次接触并学习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文化,从这点来说对我们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学习语文,让我们以学习民族文化代替网络游戏,以读书代替浪费时间。
我很荣幸能在大学期间再次有机会学习语文,这也让我想起以前学过的一篇文章《最后一课》说的是法国沦陷时,纳粹德国对法国文化的控制,作者描述表达对母语的热爱之情。当然,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现在生活于和平年代。但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我们的语言。大学语文于我这个主修旅游专业的学生很重要。大学语文课本里所选要的文章涉及很多方面,这对我们来说是拓展知识面,更是从德才兼备教育角度选用。上这门课我们都感觉很轻松,不仅因为他是我们的母语,更重要的是课文里的文章都很有教育意义,也很吸引人。从这能看出本书编辑者付出很大精力去选材料。
《大学语文》中所言对我最具有影响的是曾国藩的两封家书,从文章里我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父爱,以及一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学问上要有所成就。这是父辈对子女教育最好的模范,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对子女教育的经验。一个重视教育的家长可以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孩子。这个家庭将充满兴旺发达。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并要坚持的。
以前读书是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语文,要背书中的内容,这是为应付升学考试需要,完全没有认认真真去思考、去领悟书中作者所要带给读者的真正思想内涵。而《大学语文》中学培根的《论读书》再次提醒我们大学生读书的意义,以及如何读书等……很多人并不是学不好知识,而是根本不会学。当我们学得不好,学习没有效率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思考思考:我是否该转变我的学习态度,改变我的学习方法? 总之,《大学语文》于我们很重要,不管是从掌握母语运用能力,还是启迪我们思考人生问题,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等都很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吸取书中所能授予我们的知识。
第二篇:大学语文读后感
大学语文读后感
------教育院 应用心理学 马媛萍
书目:《女心理医生》《手机》《我叫刘跃进》《黄金时代》《动物庄园》《唐璜》
《人生》《活着》《嫁给风的女孩》《红与黑》
一.《女心理医生》陈玉春
这本书的作者陈玉春女士的作品多以女性题材和社会敏感边缘问题为主。而这本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奉安安是一家大医院的心理医生,而他的丈夫王刚患有多年的抑郁症,而且为人十分吝啬,多疑,对安安百般挑剔,最终离婚!偶然的机会,安安结识了与初恋男友长相极为相似的大二男生阿坚!在与阿坚的交往中,安安逐渐放下心结,对婚姻的恐惧逐渐褪去„„就在两人准备开始幸福生活的时候,王刚冲上门来,想杀了安安,结果被阿坚挡下,最终阿坚死了,王刚也自杀了,安安深感抑郁症的危害,最终在医院成立心理干预中心。安安的好友陈菲尔任区主任,一直想成为副市长,她拜托报社小记者许晖出版自己的作品巴结上司!最后在出卖了自己的肉体之后却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告发了上司„„小记者许晖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经历的一场痛苦的恋爱之后自杀,后被安安救下并治愈,最终恢复正常也收获了美满的爱情!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安安的生活为线索,刻画了三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女性,她们性格迥异,有时也会对生活失去希望,但最终都能重拾信心,迎接美好生活!同时,这部小说也写到了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增加,抑郁症越来越多,却不被关注的事实!抑郁症并不可怕,只要患者有治疗的意识,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一定能够治愈。作者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但是只要往前走一步,总有一天会在这段旅程中找到另外一种幸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着希望走在人生的旅途上,这样你会发现,往前走本身就是幸福!
二.《手机》刘震云
这部小说讲述了某电视台“有一说一”著名主持人严守一的故事。严守一的父亲不爱说话,和朋友老牛一起卖葱为生,后来两人发生一些不愉快就散伙了。后来外村的吕桂花嫁给严家庄的牛三斤,和严守一一群孩子要好。镇上装了第一部电话,吕桂花和严守一去镇上打电话,这段短暂的童年经历令他印象深刻。严守一成为主持人之后,偶然酒席上认识了话里有话的大学教授费墨,两人成为朋友,之后和不爱说话的于文娟结婚,和爱说脏话的伍月出轨被发现,由此与于文娟离婚,后来又和年纪小,爱说傻话的沈雪相识相恋,带她去见爱说真话的奶奶,又因为伍月的短信就此结束。小说第三章讲述了严守一爷爷严白孩那个年代,因为捎口信而引发的一段故事。
这部小说重在刻画一群失去真实的现代人,我们利用着手机这样便捷的通讯工具,却沉浸于各种各样的谎言之中。小说的主人公严守一最后说“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个卑鄙的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价值观发生扭曲,严守一内心的孤独是这个社会社会的产物,甚至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小说中费墨一段话说的在理,“还是农业社会好哇”,“那个时候,一切都靠走路。上京赶考,几年不归,回来你说什么都是成立的。”“现在„„近,太近,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刘震云先生的小说话语一贯诙谐幽默,简单却又耐人寻味,而这部小说也是之一。
三.《我叫刘跃进》刘震云
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在工地上做厨子的民工刘跃进人生的奋斗目标便是在北京赚点钱,回老家开一家小饭馆。有一天,倒霉的刘跃进在街上装大款,结果包被抢了,包里有四千多块钱,还有一张离婚证,离婚证里有一张六万块钱的欠条。四千块钱是他所有的积累,离婚证里的欠条是他用老婆换来的,那是他彻底改变命运的希望。为了找到自己的包,刘跃进跟踪深夜入室抢劫的小偷青面兽杨志,没有找到自己的包反而拣到一只包。结果第二天便有人找到刘跃进要找丢失的包,包里有一只U盘,U盘里藏着天大的秘密,牵涉到上流社会的几条人命。自此,刘跃进的身边出现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人,而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那只U盘,刘跃进的生活因为这只U盘居然变得精彩起来„„
刘跃进像一只无辜的羊,意外地闯入了狼群,他自认倒霉却不悲观。问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狼,都把自己打扮成羊,和蔼可亲,俗话说,“披着羊皮的狼”;而世界上所有的羊,又在装大尾巴狼,装腔作势。刘跃进做人没有问题,但偏偏造化弄人,一切都让他始料未及。刘震云用异常冷静的口气,向人们讲述了这个玩笑。不过,你可能当时没有笑,在合上书的时候笑了,过后想起又笑了,这种独特的“刘氏幽默”,在《我叫刘跃进》中达到了极致。刘震云的小说大都塑造社会上的农民和普通小市民的形象,他们都狡猾,爱计较,耍小聪明,但在面对重大道德问题时,他们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像这里的刘跃进,爱耍小聪明,但在发现U盘里的之后反而变得真正小心谨慎。
四.《黄金时代》王小波
这部小说是王小波最经典的作品。小说主人公王二被安排到云南一个偏远的村落插队,饱受“领导”排挤。偶然去诊所认识了“破鞋”陈清扬,两人逐渐了解成为朋友,陈清扬极力向大家澄清自己不是“破鞋”,但大家都不理会她。后来她和王二发生性关系,并且一起跑到山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两人被组织批斗,并被要求写材料澄清两人的错误,王二百般无奈,只好在材料中描述两人做爱的过程,但组织组织没有停止批斗他们。最后,陈清扬写了一份材料上交之后,组织释放了他们,王二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两人甚少见面联系。多年以后,两人偶然重逢,在重温当年“伟大友谊”的时候,王二得知当年陈最后的材料中承认自己的错误是爱上了王二。
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有两大亮点,第一个是关于性这一话题的提出和描写。这部小说成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人经历文革的思想压迫的阴影还没有从群众心头散去,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中,王小波大胆提出性爱这一话题,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一种强烈的新鲜气息。第二个是对于中国人心理的刻画。陈清扬一开始并没有与其他人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但被人们叫做破鞋,反而在她将自己的所谓罪名落实之后,反倒没有人去再叫她破鞋,作为看客群体的中国人,这种心理特点描写的很出彩。小说的文笔也带着一种黑色幽默,别具一格!高中时代提起小说,多数人很推崇王小波,但当时真的不知道他是何人,何种风格,在上次看了老师放的纪录片之后,对他产生了极大兴趣,是因为他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王小波,以前是教书的,现在是写小说的。”简单的一句话透漏出他对于人生的参悟,简简单单。于是去读了这本书,王二虽然受到各种折磨与不公的对待,但最终不免感叹,“那是我的黄金时代”,一种对于人生的豁达穿透纸面,扑面而来。五.《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
农场里的一头猪老少校(Old Major)在提出了“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的理论之后死去,若干天后,农场里掀起了一场由猪领导的革命,原来的剥削者——农场主斯密斯被赶走,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尝到了革命果实的甘美,农场更名为“动物庄园”并且制定了庄园的宪法──七诫。但不久领导革命的猪们发生了分裂,一心为庄园出谋划策的猪雪球被宣布为革命的敌人,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拿破仑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特别待遇,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最终蜕变成为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庄园的名字也被放弃,动物们的生活又回到了受剥削和压迫的农场主时代。
奥威尔一生的写作都与政治密切相关,在后来总结自己的写作时,他坦然:“过去的十年中,我最想做的,就是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读奥威尔的作品——政治寓言体小说——角色的个性特征很明显,比如说农场里任劳任怨的拳师和苜蓿,他们对于猪上校提出的理论积极支持响应,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为农场解放做出了很大贡献,象征着广大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的额像一部童话故事,但其中映射的却是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种种历史事件。我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并不熟悉,但这部作品从多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社会之下的有限的自由,公平,到最后变形,深入浅出,意义深刻,值得思考。
六.《唐璜》拜伦
原以为唐璜是一部无聊的长诗,但从诗的第一章起,就被她的故事吸引。主人公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唐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救。两人一见倾心,坠入爱河,正当两人准备举行婚礼时,海盗归来,阻止他们结婚,并把唐璜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后被卖入土耳其苏丹的后宫为奴,逃出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立下战功后被派往彼得堡向女皇叶卡捷琳娜报捷,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后来因他在后宫中放荡不羁而致病,医生劝他外出旅行,于是女皇派他访问英国,进入英国上流社会,他的美貌与才干为他博得许多贵妇的青睐。当他正在一个英国乡村 经历着浪漫奇遇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
阅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读《红与黑》的时候,部分章节的之前引用了《唐璜》的句子,被吸引,真正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深有体会。本书通过唐璜的冒险、艳遇和各种经历,广泛地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对此,由于我对当时的欧洲历史知之甚少,所以只从文字方面赏析。首先文中大量娴熟引用了古希腊神话神话中的典故,足见作者之才。其次,文中作者长于运用句子前后反差,使得文章读起来别有趣味,比如在第一章中,描述唐璜父亲之死,“情感和自尊心逼得他无可奈何不是离婚就是死——他选择了后者。”最后,全文字里行间都有种别样的美感,作者有着睿智的眼光和极强的表达力,创作出极富哲理性的诗句,例如,“不羡慕别人,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快乐或者保持快乐的方法”,“只在初恋时,女人爱她的恋人这以后,她所爱的就只是爱情”。
七.《人生》路遥
故事发生在一个农村青年高加林身上。高加林是是一个有思想的新青年,高中毕业以后成为村里小学的一位教师,至此,虽然心有不甘,但他已经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然而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给了高加林无限的慰藉。而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重新回到了城市,并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俩人文化背景相似,经常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时高加林开始在巧珍和黄亚平之间选择。与黄亚平相比,没有文化的巧珍让高加林感到巨大反差,他最终委婉拒绝了巧珍,被伤透了心的她回到了村里嫁为人妇。但生活总是充满意外,高加林托关系到县城工作的事被揭穿,他又回到了土地,原以为乡亲们会嘲笑他,但迎接他的是家乡人亲切的安慰,善良的为他争取做教师的资格„„最后他跪在土地上嚎啕大哭。
小说以高加林回到土地,重新进城,最终回到土地为线索,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的一段人生,但那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人生总是充满各种意外,有风霜雨雪,也有阳光彩虹。高加林极力融入城市的生活,最终输给了现实。他敢于向命运挑战,勇敢勤劳,同时有着伟大抱负,但现实总是与他的理想背离。农村中像高加林这种类型的人物尽管有时带有好胜虚荣的个人动机,并不是—种完人,但他们却是特定时代对农村落后惰性的一种冲击力量,是能推动这个时代变革的—个因子。正是都市文明和乡村的落后、愚昧对立中产生的矛盾才造就了高加林这样的边缘人物。
八.《活着》余华
小说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读完这部小说时,内心十分激动(舍友是哭着读完了这本书)。生活留给富贵的是苦难与孤独,当他学会如何真正去生活的时候,苦难接踵而来。活者便成了生者唯一的念想。当福贵和牛坐在阳光下讲述他的故事的时候,活,就是最后的追求。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九.《嫁给风的女孩》 莉莲安·古戎
小说描述了一段美丽而又坎坷的爱情长跑。普罗旺斯的阳光少女路易丝与吉普赛流浪艺人约什卡一见钟情!约什卡是个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琴声使所有人如痴如醉。只是,习惯了流浪的约什卡不会停留,他就像是一阵风,不停地离开;而路易丝则是嫁给风的女孩,只能用绝望而绵长的爱来等待,坚守心中的爱。浪荡不羁、酷爱自由的约什卡因为轻率给路易丝带来了厄运,并且遭受了牢狱之灾。她在狱中为约什卡生下一个男孩。所有这一切,约什卡都不知道。在身心遭受了巨大折磨之后,路易斯选择逃避,她决定忘记约什卡。虽然,此时的约什卡正成为国际乐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约什卡终于回来找到了她,于是两人开始了辗转各地的爱情奔波。约什卡演出不断,路易斯一直陪着他,他们又有了两个孩子。直到老年,他们一起安居在群山怀抱,过着安静满足而幸福的生活。
《嫁给风的女孩》被誉为罕见的爱情经典,它所拥有的爱的力量,让我们坚定面对此生,让每个人都从容相信真爱。这一段绵延半生的爱情落下帷幕之后,留给读者的只有对于爱情的倾慕和对爱的力量的震撼。小说的文笔细腻,对于主人公心思的刻画也极为精致,将两个恋人内心因相爱却不能相守的痛苦表达给读者,让我们也随他们一起难过,又因为他们的相守而幸福。小说中约什卡对路易斯说,“可是亲爱的路,我是风,风吹过你的身子,毫不停留。”短短一句,印象却十分深刻。
十.《红与黑》 司汤达
《红与黑》的故事比较简单,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的儿子,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成为市长夫人的情人,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在教会的策划下,市长夫人被逼写了一封告密信揭发他,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而德磊纳夫人,在于连死后的第三天,抱吻着她的儿子,也离开了人间。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同时也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这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化。从表面上看,于连蔑视当时法国社会的一切道德规范。但他所践踏的,却是在那个腐败社会中,人们仅仅挂在口头上、谁也没有意愿真正遵守的虚伪的道德信条。于连是一个大胆的说谎者,但这是因为欺骗和谎言已经成为那个腐败社会中人人借以谋生的手段。他公然宣称自利是人的本性,但那些高官显贵们正是在“为社会服务,为公众献身”的招牌下,为自己及家族肆无忌惮地谋取私利。最后被收入监牢时,他明明可以选择活,但是当他知道德雷纳夫人是被逼迫写下给爵侯的信揭发他的时候,他和德雷纳夫人彼此饶恕。最终于连拒绝上诉,也拒绝做临终祷告,以示对封建贵族阶级专制的抗议。
第三篇:大学语文 《赤壁赋》读后感
《赤壁赋》读后感
苏轼在政治上是一个失意的人,谪迁伴随着他的一生,直到被发配到海南——这个在宋朝确实是“天涯海角”的地方。最后虽逢大赦,却客死在北归的路上,一代文豪的悲惨命运令后人哀叹不已。也许是穷而后工的原因吧,苏轼虽然命途多舛,却留下了那一篇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令后人称赞。《赤壁赋》就是这样的一篇蕴含哲理的佳作。
起初,朋友相陪在江上游乐,景致很好。但是朋友吹和的箫曲却带来了痛楚和凄凉。朋友认为,人的一生过于短暂,英雄豪杰也不过享有一时的名声和地位,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我们的追求、希望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朋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人生感慨是非常痛苦的,也是消极的。
说到赤壁,说到曹操,让我也想到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细细地想来,其实这阕词的内容和情感与《赤壁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滚滚长江向东流,一去不再回头,多少英雄豪杰像浪花般消逝,是非成败,都是短暂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每天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古今往事,都成了笑谈。
这阕词的上阕也表达了一种对英雄豪杰、功名伟业消逝的叹息,唯一长久的只有自然的江河,与《赤壁赋》中客人的话有些相似。但是下阕情感转折,它纵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与《赤壁赋》中苏轼回答客人的话观点又有些相近。
下文中苏轼认为客人的观点太消极,站在历史的和变化的立场看问题,人生当然是非常短暂的,但是站在不变的立场看问题,我们和万物同在,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有太过分的要求,“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的遭遇和冤屈令我们同情,但是他的那种豁达的胸襟更值得我们叹服。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应该乐观的面对人生、充分地享受生活。像苏轼那样,既不用羡慕长江没有穷尽,也不用哀叹人生的短促。人生是短暂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珍惜这短促的人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不管我们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最终都不会摆脱死亡的命运,这是自然的规律,强求只会成为笑柄,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曹操曾经写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这曹操早已经看透。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人生起伏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就是豁达的对待,在巅峰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低谷的时候平静心态,寻找摆脱的道路。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纵使最终殒落,也要立志来创立像曹孟德一样的丰功伟绩。曹操是豁达的,在赤壁大败后回北方继续发展经济,为后来晋武帝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苏轼也是豁达的,在屡次的发配中仍想着造福一方百姓,心怀天下。人生就应该这样,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精彩地走着人生的路程。
第四篇:大学语文 大浴女读后感
灵魂的救赎
——《大浴女》读后感
在上近代文学之前,我一直都未读过铁凝的小说。趁此机会,我拜读了这位当代女作家的小说——《大浴女》。读后的感受良多,却是零星杂乱的,无法系统的归纳起来。
小说是从尹小跳和尹小凡两姐妹对她们同母异父的妹妹尹小荃的死感到愧疚开始的。随后小说角度切换到主人公尹小跳身上,慢慢展开故事情节。当被下放到农场的母亲靠出卖肉体换来了一张张假病假条时,当母亲违背先给妹妹小凡织一件玫瑰红的毛衣的诺言而给唐医生先织时,当小凡深夜发高烧痛苦难受而应在家的母亲却在外面会情郎一夜未归时,尹小跳内心十分挣扎,出于对爸爸的愧疚,对妹妹和自己家庭的保护心理,小跳给爸爸写了一封告发妈妈婚外恋的信,并要求爸爸赶快回家。结果妈妈熬夜织毛衣而憔悴的面容使得她后悔了,想去拿回自己的信,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的开玩笑,在小跳最糟糕的时候碰见了陈在,在最不愿意碰见人的时候碰见了陈在,这也注定了后来他们之间的纠缠。
尹小荃,这个在特殊年代出世来的美丽的私生女是整个悲剧的线索。她受到两个姐姐的强烈排斥和不满,尽管她俩有着不同的原因。尹小跳深知小荃是她家的耻辱的见证,是她妈妈背叛家庭的证据,所以对她恨之入骨,小帆却是因为小荃的到来剥夺了她以往专宠的地位。因而,当两岁的尹小荃颤颤微微地走向那个开着盖污水井时,那个会吞噬她生命的地狱时,本来有时间阻止她的两个姐姐却不约而同地看着她,谁没有开口,谁也没有行动,一直手拉着手,而且小跳还用自己冰冷僵硬的手微微用力的按在了小凡的手背。尹小荃的死就像一袭面纱飘落,赤裸裸地揭开了尹家人的罪恶心理。
姐姐小跳暗示动作就成了多年以后,小凡的一个有利武器,使她可以对姐姐肆无忌惮地索取,物质上的,感情上的,甚至爱情上的,她一直生活在害死妹妹小荃的阴影里,她一边安慰自己是姐姐拉住了自己的手,潜意思又知道自己也不想救尹小荃,她到最后都没有放开自己,也一直活在姐姐尹小跳的阴影里,是自我灵魂的放逐。
而尹小跳则在良心悔恨的驱使之下开始不停地没有节制地以各种方式进行赎罪并且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救赎,她原谅了有着虚伪面孔的方兢,原谅了背叛家庭的母亲,原谅了夺取自己一切的妹妹,原谅了她的父亲,最主要的是她原谅了自己。她承认尹小荃是她害死的,承认她的工作是靠好朋友卖身得来的,承认自己的错就放下了怨恨。在最后甚至放弃了和最爱的陈在结婚,因为她知道了比爱情更深厚的感情,她不愿意去伤害这种感情。
蹲了27年监狱的曼德拉说过一句话,“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不得不说,曼德拉是聪明的,他让自己解脱了。而小说中的主人翁小跳也选择了最好的方法,救赎了自己的灵魂。
第五篇:大学语文学习心得和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大学语文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大学语文,是厚硕的双翅,让我搏击长空;大学语文,是心灵的回响,让
我走向高贵的殿堂;大学语文,是几许清风细雨,让我享受云开月朗的爽洁。
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平台,是经验收集的去处,是灵魂升华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