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良的力量
善良的力量
一个杀人犯亡命逃窜了整整一年,来到小镇时,已经饥渴难耐,逃犯在一个水果摊前久久不想离开,但是他身上已无分文。是乞讨还是抢劫?逃犯慢慢把手伸向身上携带的尖刀。就在这时,几个大桔子出现在逃犯面前。逃犯感到有些意外,握刀的手不由自主地松开了。原来,摊主已注意他好久了,猜测他是想吃桔子而没有钱,便拿了几个递给他说:“你吃吧,不要钱的。”逃犯犹豫了一下,接过桔子,大口吃了起来,而后离去。两天后,逃犯又来到那个水果摊前。这次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几个桔子塞给他。同上次一样,逃犯吃过桔子又匆匆离开。晚上摊主收摊时,发现一份报纸,展开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原来上面刊登着通缉令,悬赏3万元给提供线索者,而刊登的逃犯照片酷似他送出桔子的那个人。理智最终战胜了怜悯,摊主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警察便小摊周围作了埋伏。三天后,逃犯果然又出现了,面对警察,他将所带的尖刀扔在了地上,坦然举起了双手。警察蜂拥而上便把逃犯制服。戴上手铐的逃犯忽然说:请等一等,让我与水果摊老板说句话。在警察的裹挟下,逃犯来到惊魂未定的摊主面前,小声地说了一句话:那张报纸是我放的,然后微笑着走上了警车。摊主连忙仔细查阅那份报纸,发现反面还赫然写着几行小字:我已经厌倦了东躲西藏的逃亡生涯,谢谢你的桔子,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而犹豫不决时,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举报酬劳三万块钱就算是我的报答。这个故事说明,善良所至,坚冰融化。一念之善,逢凶化吉。
第二篇:《悲惨世界》读后感600字:善良的力量
善良的力量
——《悲惨世界》读后感600字
近来,我读了一本名著——《悲惨世界》。在书店中“悲惨”二字顿时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心中的好奇令我不由自主地翻开了它。然而当我轻轻合上书时,心中却充满了悲哀。
《悲惨世界》的作者是雨果先生。他用生动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冉阿
让传奇式的一生。
冉阿让是一名苦犯。在他服完十九年之久的监禁后,他的灵魂与人品受到了一位主教的升华。冉阿让立志重新做人。他帮助、救济穷人;在当市长期间,不愿商马第平白无故替自己受害,以身顶替;他救出处于水深火热的孤儿柯赛特;救出在枪林弹雨之中不幸受伤的马吕斯;他不计前嫌,让沙威逃离死神的魔掌。他一生都是那么善良、朴素。最终,他凄凉地死去,令人潸然泪下。
当我把书合上时,脑海中浮现的一幕幕仍是书中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段。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属冉阿让救出沙威那一段。他完全可以一枪让这个讨厌的人
上西天,可冉阿让没这么做。他放了他,让人们看到了她善良的光环。善良总能让别人为之感化。因为善良,冉阿让在担任市长时深受市民喜爱;因为善良,沙威之后没有对他进行穷追猛打。
善良,也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
在英国一个村庄里,一位农夫在赶往集市的路上发现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他二话不说,立刻把男孩救了上来。两年后,一位绅士来到了农夫的家,对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在两年前救了我儿子,我该怎么报答你呢?”这时,农夫的儿子回来了。绅士灵机一动,说:“请允许我把他带走,我想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来报答你!”几十年之后,农夫的孩子发现了青霉素。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弗莱明!
善良,人生中最富有的财富!
(张诗言)
第三篇:善良才是最大的力量美文摘抄
有一次,我去录一个节目,节目组派了一个实习生来接待我,我问他以前接待过哪些明星,有哪些好玩的事。
他说今天是第一次来跟一个明星。我当时一点儿都不介意,反而觉得挺好的,给他一次锻炼的机会。
后来,节目第一个环节结束以后,大家都在换衣服时,我突然发现找不到那个实习生了,就呆呆站在空地上,觉得有些无助。
后来的录制过程中,有一个长时间休息,我就去找他,想用一下自己的手机。他把我拉到一分角落里说,对不起,手机被摔坏了。
我说没事,摔了就摔了吧,你肯定也不是故意的。
他说要赔我一个新的,我不可能让他这么做,我劝他不要总想着这件事。
下午进行到另一个环节的时候,我想喝口水,结果他递给我的杯子里装的是开水,我被烫到了舌头。我被身边的伙伴照顾得太好了,保温杯里从来都是温水,自己也基本上不用试温度就喝了。
我被烫得舌头很麻,嘴也很疼。
他说这是好久以前灌的开水,觉得可以慢慢凉下来,但是那是很好的保温杯。
中间回到酒店休息的时候,我还是因为嘴被烫了很不舒服,我的工作人员想要找电视台反映这个情况,我说还是别了。
我想到这很可能会改变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
何必为了解气,影响这个男孩的未来呢?
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想,反映问题才能帮助他成长?
很多人都把投诉别人当作帮助别人成长的方式,但我认为所有帮助成长的前提是不让人受伤害。
如果接待我的不是实习生,是一个很老练的人,你当然可以投诉,但对一个实习生来说,你让他留住,再给他这个机会就是帮他。
我想他会懂得这份善意。
类似的事,还发生在《煎饼侠》的剧组中,我第一次做导演,特别羡慕别的导演都有监制。监制会提出很专业的意见,帮助导演完成作品。
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很悲情。
导演团队是我自己组建的。其中有一个年轻人,之前投过简历给我,对电影毫无经验,但是非常有热情,肯做最脏最累的活儿。我还远赴香港,找到一位在业界帮助过很多人的专业人士,他自己已经是成熟的导演,已经很久不做副导演了,我求他帮我。他来了。
电影开拍之后,可能是因为地域文化差异,香港导演的工作开展得并不如预期顺利,有工作伙伴很心疼我。
他们让我把自己从香港请来的副导演换掉。但是作为我这样性格的人,是没有办法面对这件事的。
那个时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座孤岛。所有的人都心明眼亮,让我必须做出这个决定,我觉得自己被孤立了。
我的工作团队先于我,和香港的导演沟通说,请您回去吧。香港导演给我发了一条长长的微信,要和我再好好聊聊,我握着手机看着这条微信,很想回他说:好,我们聊聊。
但我周围的人说你不要回,你一回就一定要聊,一聊你就一定会心软。
我没有回他,那个副导演从北京回了香港,我的这一举动在大家看来是一种霸气,是敢于对不合适的人说不,被所有人称赞。接下来的工作气氛又重新回到了正轨。但那几晚我是持续失眠的。
我到现在都觉得对不起那位导演,他也同样为《煎饼侠》做出了很大贡献,只不过是否适合是更重要的事。
写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说我曾经历过多么纠结的时刻。
而是我想起,我可以狠下心请香港导演离开,但团队中有个第一次做电影、一腔热情多于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他陪我走到了最后。
他的能力肯定是不及香港导演的,但我认为应该给他一个机会,完整地接触一次电影拍摄,否则,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都会产生变化。
你是否被别人恶意对待过?我不太能觉察到一些不好的东西。
很多事情都是照镜子,你付出了别人也会回馈。你想别人坏,别人就是坏;你想他好,他就是好。
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都不一样,我知道世界一定有恶,也不是每个人对我都是喜欢和善意的。
但我似乎从来都没有察觉过,我在心里总给一些人留台阶,为他们找到最合适的理由。
例如我去录一个节目,是一个实习生来接待我,我不会偏激地去想,剧组就是看我好欺负才给我安排了实习生吧?而是我觉得真的就这么巧,我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实习生来了,正好安排给我了。我觉得这样才是正面积极去思考问题的方式。
看不见伤害,就没有伤害。做一只鸵鸟挺好的。
善良的人容易心软,心软的人容易软弱,没有力量,你怎么看?我不这么看。我并不认可这个公式,善良、心软等同于软弱和没有力量?
恰恰相反。
不一定声音大就一定是有力量的。
就拿飞机晚点来说,我看到很多人为飞机晚点闹,向航空公司投诉,非常激烈地争吵,但是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力量,也一点用都没有,当满足了起飞条件之后,航班自然就会飞了。不如平和地与人沟通,问清楚具体原因,掌握了信息,心平气和地接受,如果可以,再给辛苦工作的人一个理解的微笑,我觉得他们会感激你,还会帮助你。
善良,才是最大的力量。
第四篇:善良
善
良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未来小学
六二班
陈翰科
去年腊月二十六,我们一家三口乘坐火车到郑州看望病重的外婆。火车站人山人海,行人南来北往行色匆匆。列车一到站,旅客蜂拥而上,我们好不容易挤上列车找到座位坐下。这时我对面一位靠窗坐着的老大爷正在跟邻座的人分享他的幸运经历。原来他是到灵宝的,原本买的是无座票,进站后抱着侥幸心理事先占了个好座,没想到直到开车后都没人上来。
“我今天太走运了!”老大爷开怀不已。紧靠老大爷座椅的通道中挤着好几十个人,其中一个瘦弱的男孩,看上去十五、六岁的样子,被来往穿行的旅客挤得东倒西歪。
看到这情景,老大爷亲切地说:“孩子,这么站着遭罪哟,你应该像我这样早点上车来找个座儿的,到哪下呀?”
“我没事的,老爷爷,我到三门峡。”
“哟,那得四个多小时才到。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老大爷摇了摇头表示担忧。
过了一会,老大爷又转过脸和蔼地说:“这样吧,孩子,我到灵宝,等我下了车之后你就来坐这里。”
“嗯,好的,谢谢您啊。”小哥哥轻轻地应了一声,满脸
感激。
列车快到渭南时,乘务员前来检票。到小哥哥时,列车员看了看票又瞅了瞅小哥哥,奇怪地问:“7车12座?你不是有座吗,怎么不坐?”
小哥哥微笑着悄悄向老大爷的方向努努嘴。
“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站着会吃不消的。”
“你没跟他说?他不知道吗?”
“怎么能说?要是知道了他就该坐不踏实了。”小哥哥抿着嘴眨了眨眼。
列车员回头瞅了瞅睡着的老大爷,叹了口气,然后把票给了小哥哥。她为小哥哥沉默的善良深深感动。
............“请注意,列车快到三门峡站,有下车旅客向车门口走走......”闻言,小哥哥从座位下拿出自己的拐杖向车门走去......”
望着他的背影我震惊了!
点评:小作者的这篇习作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心灵高尚的当代残疾青年。文章构思巧妙,故事情节耐人寻味,结尾设置悬念,令人深思。
推荐意见: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独具慧眼,别出心裁地写下了旅途中看到的一件事。此事震惊了作者,也震撼了每个读者的心。中国人都能像他一样高尚,国家怎能不复兴?因此,这是一篇值得欣赏的佳作。
指导教师:侯冲仙
学校:商州区未来小学
邮编:726000
联系电话:***
第五篇:毛泽东善良是最强大的力量!
毛泽东善良是最强大的力量!
作者:庞雅夫
我只知道毛泽东,但不十分了解他,自从国庆60周年出现“毛泽东思想”方队的时候,我开始研究毛泽东思想。
研究研究,发现他的思想确实伟大而具有深刻的哲学逻辑,特别是军事思想更令人折服。研究研究,发现他对历史,对古文化很有深度理解,诗词大气磅礴,让人震撼。研究研究,发现他的“为人民服务”,为劳苦大众服务的理念很能让我这等草民兴奋。于是,渐渐地开始接受毛泽东了。后来,发现有很多人在反对毛泽东,主要是反对解放后的毛泽东,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毛泽东。我也纳闷儿,为什么拥有如此完美“思想”与“理念”的人会有反对者呢?
于是,为了自己不盲目崇拜毛泽东,我开始研究毛泽东的错误。
首先,我找到一条理由,三年自然灾害,饿死4000万人,好像袁隆平也说过这个数字,并且说正是这个数字,坚定了他研究杂交水稻的信念。
于是,我铆足劲要反对毛泽东,质问他为什么不搞粮食储备,为什么不“深挖洞,广积粮”呢?还没等质问呢,想起了爷爷改名的故事。
爷爷是地地道道的贫农,而且是“下贫农”,甚至是“下下贫农”,是新中国让他当选为第一届市人大代表。有了地位,有了尊严。和以往他见了都害怕的“长官”平起平坐,一起探讨民生,民权。一起商量建国大计,一起商量富民、惠民、尊民、养民等一系列的方案。
他感慨地说过:刚刚解放,国家底子薄啊。要不是国家、党、毛主席扳着手指头计划,要不把奇缺的物资均衡,要是没有布票、粮票,恐怕我们真的都得饿死。三年自然灾害,死了多少人啊,这要在解放前,死上几亿也许不足为奇呀。
人要有德,党就有德,毛主席就有德,人家那么大的官,有吃有喝,可人家想的是老百姓,像我这样的老百姓呀!咱当人大代表,凭什么?也得凭德呀!
后来爷爷把自己的本名“庞恩举”改成了“庞德选”,鞭策自己,以德报恩。
非典来了,地震来了,死人是避免不了的。但是能让死2人的灾难,变成死1人,能让死10人的可能,变成死2人。这将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呀。既然因为“计划分配”,才让更多的人“都没吃饱”,也让更多“没吃饱”的人免于非命。那我还有什么理由责怪毛泽东他老人家呢?
行了,我暂且不骂了,再找找其他的错误,反正你毛泽东肯定有错误,没错误,不会有人反对你。
第二次,我又发现了毛泽东的错误,他带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公有制”。社会主义虽然有很多优点,比如“公有制”呀,“按劳分配”呀,等等,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容易“平均主义”,容易大锅饭,容易让无能的人蚕食能人和精英的劳动成果。容易消磨创造财富的动力,容易产生惰性。
人家马克思都说过资本主义可以极速地创造社会财富。私有制,能调动人的本能,特别是调动人们自私的本性,调动唯利是图的冲动,调动追求“超额利润的疯狂”。试想人一旦疯狂地追求“财富”,那财富(不管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肯定会滚滚而来。
人家小岗村,就是平均主义造成的18个人没有积极性了,18个人绝对不为集体再做无为的奉献了,大家都放弃劳动了,结果整村的人都去要饭了。可后来一包产到户,人家18户人家积极性高涨了,开始“为了自己的富裕”拼命劳动了,结果大家都比原来富了。与其大家在一起受难,不如分开单干。
我刚要反对毛泽东,又有报道说了:华西村,坚持集体发展,不接受“包产到户”,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大帮小,强帮弱,男帮女,老帮幼。同舟共济,风雨与共,艰苦奋斗,一往无前。大家始终坚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理念,不怕弱者占了强者的便宜,不怕小的抢了大的劳动果实。结果也致富了,而且比小岗村富得长久,富得舒心,富得稳固。
看来“穷”不是“公有制”的错,是执行“公有制”的国家高层,没有能力教化他的臣民树立“大公无私”的信念,无法让每个人都完成“社会人”的改造。只好还原人的原始自然属性,把人从“社会人”再次回归到原始人的“自私”范畴。让“自私”再次指导人们前进,让“自私”再次膨胀成“为自我而疯狂”的争斗。让弱肉强食再次成为社会的生存法则,把社会人再次变成“赤裸裸”的动物。这样在新社会采取“畜生法则”的政策,我本身就接受不了,怎么去反对毛泽东呢?
行了,先不反对你了,我再找其他缺点。
有了,你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让许多无辜死于非命。做为中国的最高统帅,不提倡和谐发展,不提倡“稳定高于一切”,却提倡“造反有理,革命无罪”,却鼓动平民百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乱了社会,耽误祖国的发展。这是你最大的罪过,国人反对你,也主要来自于此。
可是我仔细研究发现,历朝历代,没有一个“最高统帅”号召人民与自己“革命”的,没有一个皇帝,号召臣民去“舍得一身剐”“拉皇帝下马”的。那毛泽东为什么敢这样呼喊,敢鼓动百姓“造反”“革命”呢?
其实毛泽东非常自信,自信自己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呕心沥血,坚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的信念。坚持“大公无私”的思想教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最最重要的是自己尊重了《宪法》、遵守了《党章》。
他发动“文化革命”,就是针对那些“走资派”们,在意识形态上进行一次革命。就连“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也是基于此。是要让国家的主人——人民群众参与讨论,参与辩论,从而选择正确的路线。他一再强调,“要文斗,不要武斗”也是告诉大家这是一次“争鸣式的辩论”。后来辩论双方越来越过激,特别是走资派们对群众的不依不饶,对《宪法》中的“社会主义”公然挑衅,对“工农联盟”极度蔑视,认为只有“精英”才能管好国家,像陈永贵那样的草根农民怎么也不准拥有权力,怎么也不准治理国家。
也许“精英治国”有它的理论基础。但是做为毛泽东始终认为“新中国”是全国人民的,是劳苦大众的,而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直接表现就是让他们进入“管理阶层”,让他们直接参与国家的决策。这也是思想错误吗?即使陈永贵不能胜任工作,那也不是毛泽东的错,而是一些劳苦大众确实需要学习文化,补充知识,提高素质,完善当家作主的执政能力。后来毛泽东也发现了,于是开始推举工农兵大学生了。不仅在形式上让“工农兵”坐在“台面”上,更在骨子里培养他们——社会底层的平民们真正具备当家作主的本事。再看看现在,多少地方都是“书记”兼人大主任,这样的人大,真的能完全代表人民群众的意见吗?
如果一个儿子说:“父不慈,子奔他乡,母不善,女嫁他邦”,可能别有用心。但一位父亲自己说:“孩子,如果我有错,你们可以不认我这个父亲”。那他绝对不是别有用心,是对自己的鞭策,是让儿女监督自己的行为。如果真有儿子认为老爸不慈,就痛打一顿,那只是这个儿子的素质问题,和说话的父亲何干?
草民说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也许别有用心。可是作为最高领袖毛泽东来说,那就是一种承诺,是一种坦荡,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大气磅礴。是父母官对臣民的爱戴与倾心。那我们怎么忍心去讨厌这位慈父般的领袖呢?
有人反对毛泽东,说毛泽东不尊重知识,创造了“白卷先生”。其实大家真的不研究历史,钱三强、钱学森等科学家都得到毛泽东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许多关怀。致于“白卷先生”也是个别人对当时“考试”机制的不满,认为能通过书面理论“考试”的人多数不是“劳苦大众”的子弟。“科举”是对“劳苦大众”的歧视,是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PK,是对《宪法》赋予劳动人民权力的变相挑衅。既然劳动人民在这样的PK中注定失败,那我答卷还有何用?于是,张铁生赌气不答了,于是白卷先生诞生了。这能说是毛泽东亲手缔造了白卷先生吗?
其实张铁生还是很有才气的,出狱后的他,终于“醒悟”了,终于学会“顺应潮流”了,终于不再为其他草民呼吁了,开始自己脱胎换骨了,开始进军“好猫”阵营了,开始瞪笑贫,而不笑娼了。结果不负己望,一举成了百万富翁。
有人说,毛泽东说过: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是毛对“苗”的扼杀,是毛的滔天罪行。可谁能明白,当时国家、党、人民都决定在中国种植“玉米”,却有个别人非要种植“杨树”,而且还拿出足够的理由证明“杨树”优于“玉米”。其实,任何社会形式都有它的优缺点,小岗村提倡单干,坚持“要想发,先分家”富了(据说富得短暂,想重振旗鼓却累死个沈浩);华西村崇尚“公有”,坚持“要想不受穷,拧成一股绳”也富了(据说富得长久,一直富到现在)。那“宁要玉米充饥,不要大树盖楼”算错吗?那“宁饮没过滤的水,不喝有毒的汤”算错吗?
如果人民当时选择了“资本主义”,如果党也提出“只有资本主义能够救中国”,如果《宪法》中写进“坚持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一定会比喻成: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这一点,我们应该坚信,因为我们应该坚信毛泽东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打比方的能力。
有人说了,庞雅夫先生,你其实根本不想找毛泽东的错误,要想找太多了。仅一个经济落后就足以说明他的路线的错误。
人们真的拿那时的经济和现在比吗?“当了裤子也要搞两弹一星”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想法吗?穷是历史必然,还是人为造成的呢?我讲两个故事吧。
某人饿的奄奄一息了,爸爸把自己的烧饼给他了,他没吃饱。接着妈妈又给他个烧饼,结果吃饱了。这个人能去骂爸爸而感恩妈妈吗?
还有一个人3岁时体重35斤,身高55厘米。一名强盗杀死了他的父亲,霸占了他的母亲。当然也收养了他。15年过去了,他已经身高180厘米了,体重70公斤了。提起父亲,他开始怒斥生父无能,把自己亲生儿子养到35斤,55厘米,算什么能耐?亏了他死了,要不我还是35斤呢。可是我的养父呢?他太有能耐了,他能把另一个男人的遗孤养育成堂堂男儿,是何等伟大呀。
我不是故事中的人,即使是,我也不会责怪父亲,尽管我曾经挨饿,曾经瘦小。那我凭什么反对毛泽东呢?
我也想反对毛泽东,但是实在找不到反对他的理由。如果您能在不更改《宪法》的前提下拿出足够的证据说服我,那我将“抛头颅、洒热血”到天安门城楼把毛主席像换成您的。
真的!
欢迎提供反对毛泽东的证据。谢谢
主题:香港曝光:军委副主席习近平重穿「绿军装」内幕
习近平
10月27日,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与军委主席胡锦涛一道,会见了国防大学党代会的代表。外界注意到,习近平已经与胡锦涛一样,穿上了代表军委领导职务的「绿色中山装」。
这种「绿色中山装」又被称为军便装,始于江泽民担任军委主席时期,颜色与军装相近,但无肩章、领章、胸章。建国之后的历届中央军委的领导层,除了元帅、将军等高级指挥官,其他工作重心在党政部门的高官,基本都有过在军队任职的经历。从江泽民开始,进入了文官治军的时代,作为军队最高领导人,出席军事活动时理应在服装上有所体现,由于不是现役军官不可佩肩章、领章,「绿色中山装」便解决了这一着装问题。习近平是继江泽民、胡锦涛之后,第三位身着「绿色中山装」的人。
这也是时隔30多年,习近平再次穿上了「绿军装」。因为早在1979年,他作为中央军委办公厅的现役军官,就曾身着正式的绿军装。当时,他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耿飙的秘书。去年8月26日,中央举行纪念耿飙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与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共同出席。
耿飙是中共历史上传奇式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建国以后长期从事外交工作,是最为有名的将军大使之一。1976年粉碎四人帮时,他带人接管了四人帮长期把持的电台、电视台,后一度主管中央宣传工作。1978年3月,耿飙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外交,并分管军事工业部门和民航、旅游工作。当时中央就酝酿他的工作重心从外交转到军事上来。
1979年1月,中央正式任命耿飙担任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主持军委办公厅工作,需要选配新的秘书,最终选定了当年从清华大学化工系毕业的26岁的习近平。1981年3月耿飙又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由于耿飙在国务院和军委都有职务,习近平也就成了国办、军办双料秘书。
习近平在军委办公厅宝贵的三年工作时间内,得以近距离熟悉中国军事工作运转流程、指挥工作体制、国防政策决策等重要内容。这一经历弥足珍贵,也是中国现在的高级领导人中罕有的。而其父习仲勳与彭德怀均是当年第一野战军的主要指挥者,担任过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委,军事方面的家学渊源亦可谓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