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作者简介(推荐)

时间:2019-05-13 14:5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作者简介(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作者简介(推荐)》。

第一篇:古诗作者简介(推荐)

唐诗作者简介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2.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3.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4.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5.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但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中进士。青年时豪放不羁,能写歌词,自歌自舞。他在文坛受到后辈的尊重,杜甫将他和李邕并提,以“王翰愿卜邻”为荣幸。他的歌行写得风华流丽。绝句是他最擅长的,一首《凉州词》即把他推向了唐诗坛的高峰。《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6.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近于不惑之年,始中进士。少伯七言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尤称神品。

7.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8.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9.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10.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官至工部员外郎。后人也称“杜工部”。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11.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

12.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13.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14.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15.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16.韩(han)翃(hóng)(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官至驾部郎中。在大历十才子里,韩翃和李益也许是最著名的两个。这并非是由于他们的文学造诣,而因为他俩都是传奇里的有名角色。见《太平广记》卷肆捌伍许尧佐《柳氏传》。

17.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18.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19.孟郊,唐代诗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20.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21.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22.李绅(772—846)汉族,毫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23.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4.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25.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26.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7.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28.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9.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30.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31.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诗歌淡雅而有壮逸之气,为当时诗坛所推崇。在描写山水田园上,孟浩然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

第二篇:古诗作者简介[推荐]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但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中进士。青年时豪放不羁,能写歌词,自歌自舞。他在文坛受到后辈的尊重,杜甫将他和李邕并提,以“王翰愿卜邻”为荣幸。他的歌行写得风华流丽。绝句是他最擅长的,一首《凉州词》即把他推向了唐诗坛的高峰。《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刘长卿(大约726~大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唐代著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韩(han)翃(hóng)(754年前后在世),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官至驾部郎中。在大历十才子里,韩翃和李益也许是最著名的两个。这并非是由于他们的文学造诣,而因为他俩都是传奇里的有名角色。见《太平广记》卷肆捌伍许尧佐《柳氏传》。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孟郊,唐代诗人,汉族。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李绅(772—846)汉族,毫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其亦擅长诗词,流传最著名的莫过于〈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第三篇:小学生必背古诗作者简介

小学生必背古诗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他七岁就能写诗,号称“神童”,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他晚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去向。

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他少年时就有才名,20岁时考中进士.后来,他做过很多官,一直做到监察御史.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代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其中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孟浩然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以描写田园风光为主,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质朴感人。

王翰

字子羽,晋阳人。王翰的诗大多吟咏沙场少年和欢歌饮宴等,常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代表作《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王维(701--761)

字摩诘,人称“诗佛”,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祖籍陇西西城纪(今甘肃天水),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有“诗仙”“诗侠”之称。

高适(700--765)

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直抒胸臆,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向上,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字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盛唐时期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反应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本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他博览有识,好谈论,为文不事雕琢.《枫桥夜泊》是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韦应物(737--792)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孟郊(751—814)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孟郊一生困顿,性情耿介,所写诗大多描写民间疾苦和世态炎凉.孟郊的诗现存五百多首,大多明白好懂,但语言又不平庸,显出他作诗的用心,他和当时的韩愈并称“韩孟”,和后来的贾岛被苏轼评为“郊寒岛瘦”。

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张志和(730?—810?)

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他曾为朝为官,后弃官归隐,自号烟波钓徒.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大力十才子”之一。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他的边塞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唐代中晚期文学家、哲学家、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胡令能

唐代诗人.他家境贫寒,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显现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

李绅(772--846)字公垂,唐朝亳州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的诗歌揭露社会时弊,关心民间疾苦,以《悯农》最为著名。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贾岛(779--843)字浪(阆)仙,河北范县(今河北涿州)人.他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唐代诗人.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好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他的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罗隐(833--909)原名横,字昭谏,唐代诗人,新城(今浙江桐庐)人.他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因直言讽谏而落第,于是愤而改名为隐.罗隐小时候在乡里就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浙江)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正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多次被贬。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

李清照(1086--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陆游(1125--1210)字务官,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人,南宋诗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今江西吉水)人,南宋大诗人.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朱熹是宋命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林升

字梦屏,南宋温州平阳(今属浙江),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滁州龙泉(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被收入《四库全书》.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和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王冕(1287--1359)字原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今浙江绍兴)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代忠臣,民族英雄.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四杰”。

郑燮xiè(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清朝人.袁枚(1761--1797)字子才,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他是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后期诗人.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编章他的很多抒情诗,表现了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后人因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刘长卿

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他擅长五律,工五言,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力十才子”。

温庭筠(约801--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才思敏捷,精通音律,善于吹笛弹琴,尤其擅长填词作诗.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的词大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做品.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高邮(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曲家.他生于富裕家庭,好读书,终生不做官,纵情于山水酒诗.

第四篇: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文娟(1965.1),女(汉族),籍贯山西,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我国城镇拆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文娟 王浩先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1)

摘要:

房屋拆迁最核心的问题是补偿。目前我国的房屋拆迁补偿立法凌乱而不成体系,实践中也存在严重损

害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本文论述了我国城镇拆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即城郊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补偿程序、补偿范围、拆迁补偿标准、房地产评估市场、公共利益目的表述等。并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 决方案。

关键词:拆迁补偿;问题;对策

引言

城镇房屋拆迁补偿,是指在城镇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由于拆除房屋而给予房屋所有权人 的补偿。由于城镇房屋拆迁制度是我国特有的制度,因此,上述关于房屋拆迁补偿的定义也 只是根据我国现有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得出的。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专门的城镇房屋拆 迁制度,一般是采用土地征收制度。

当前,我国城镇发展迅速,城镇改造、房地产开发在各大城镇积极地展开,而上述目标 大都通过我国特有的城镇房屋拆迁制度进行,但由于城镇房屋拆迁涉及到诸多重大利益:被 拆迁人赖以生活的房屋且往往是其最大宗财产;城镇发展的急迫需要;某些政府官员追求“形 象工程”、“政绩工程”;开发商的利润最大化追求等,因此拆迁纠纷日益增多,且酿成了多

起严重事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1]。2003年9月15日,安徽某农民因多次协商未果的房 屋拆迁纠纷实施了过激行为;另外南京的某拆迁户因被当地拆迁办公室强行拆毁家园也走了 极端。2004年江苏常州的铁本事件导致违法占用的6000多亩土地已无法复垦和部分非法占地 合法化,导致近万农户失地少地,农户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即使补偿了也是一张“法律白条”,很多农户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情况不容乐观。2004年湖南嘉禾强制拆迁事件,更是有人提 出了“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霸道口号,尽管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分,但是一大批被强制拆迁的户主能够恢复以前的生活吗[2] ?此外,上海、北京也发生多起强拆

事件,2000年2月还发生过10357名被拆迁户联名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

万人拆迁诉讼事件。在北京酒仙桥拆迁工程中,由于双方没有就补偿标准达成一致,拆迁工 程一拖再拖,即使拿出了拆迁公投的方法也无济于事。这些还仅仅是全国成千上万拆迁纠纷 中的冰山一角。毋庸置疑,房屋拆迁纠纷己成为值得高度关注、待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城镇拆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

1.1 城郊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不合理

缺乏充分的制度保障。我国《宪法》授予政府征用权,但对补偿未做任何规定,从根本上 导致公民现有土地权利保障不足;难以正确体现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种植结构、农业耕作 水平的差异,无法反映被征土地的区位价值;补偿标准偏低。相比较农民已有的经济基础和 今后的需要,现有的补偿标准难以保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的保持或改善,导致农民对征地的 不满[1]。

1.2 补偿程序不透明 作者简介:王文娟(1965.1),女(汉族),籍贯山西,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由于房屋拆迁补偿确定的程序不透明,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尽管在房屋拆迁补偿过程中,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但是由于拆迁人经常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且处于强势地位,因而被拆迁人实际上处于一个不平等地位。拆迁人很少与被拆迁人协商解 决补偿问题,常常是发一个公告就完事。被拆迁人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也造成一些人为了多得 到补偿,千方百计托人情、拉关系,从而使得拆迁人之间也处于一个不平等地位。补偿程序的 不透明,也是拆迁经常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补偿范围不合理

根据2001年的《城镇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24 条规定:“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

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3] 实践中,旧房的评估价值通常不包含土地出让金、装修设施及材料 的价值、搬迁的合理损失费和原居民应可获得的适当救济补偿以及其他一些隐形损失等。但 开发商兴建的商品房的销售价格,除土建成本外,通常包含了土地出让金、市政建设配套费、支付给原居民的补偿费、装修成本、经营成本及开发商期望得到的利润。因此通常造成这样 一种后果,被拆迁人获得补偿款后却买不起房屋可住或者产权调换后却支付不起新房比旧房 面积大的价款。

1.4 拆迁补偿标准笼统

城镇房屋拆迁补偿的规范标准就是国务院《城镇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及一些地方性法 规,由于相关法律的缺位和法规的不合理,与被拆迁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补偿和安置问题 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这是纠纷产生的根源。通过对该行政法规和一些地方法规的审视,我们可以对目前的拆迁补偿领域的问题进行剖析。首先,补偿标准的规定太笼统,不利于实 际操作和被拆迁人利益的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

可以实行产权调换。除本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被拆迁人可以选择拆迁补偿的方式。第24 条规定:货币补偿的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 评估价格确定。具体方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第26条规定:实行房屋产权 调换的,拆迁任何被拆迁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第24条的规定,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

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产权调换的差价。从《条例》的规定看似乎全面考虑了被拆迁人的利 益,体现了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实际上由于《条例》的规定过于抽象,弹性太大,在实践中 并不具有可操作性。

1.5 房地产评估市场不规范

目前在实践中,存在大量不规范的非市场化拆迁评估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估价方法问题;估价机构缺乏独立性,正常价格活动受到干扰。有的城镇政府为了降低补偿 标准,直接干预评估价格;拆迁评估混乱无序。第一,不具备拆迁评估资格的机构做评估。第二,评估机构为了承揽评估业务,违规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第三,部分城镇评估存在不正 当竞争现象。

1.6 公共利益目的表述模糊

由于“公共利益”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因而一些地方政府借 “公共利益目的”之名,将公民的房屋、土地征收,然后将土地批给开发商,谋取自己的不正 当利益,导致实践中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屡屡发生,并且伴随着腐败的滋生,在社会 上引起极其恶劣的影响。在该制度设计之初,确实是由于国家需要进行城镇建设而拆迁,主要 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住宅建设[4]。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很多城镇建设,特别是居

民住宅建设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来完成的,这就造成开发商必然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按照公共利益的房屋拆迁对房屋所有人给予补偿,这实际上是开发商借国家的权力对他人房 屋所有权进行剥夺和损害,当然这也是我国长期以来“重建设、轻补偿”思想所造成的。

作者简介:王文娟(1965.1),女(汉族),籍贯山西,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改进我国拆迁补偿工作的对策

2.1 以物权法理论为基础完善城镇房屋拆迁法

新《城镇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对城镇房屋拆迁的管理,维护拆迁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由于是从管理角度立法,而不是房

地产权利的确认和保护的角度立法,城镇房屋拆迁立法中存在着过多行政干预和过多国家利 益的保护倾向,造成行政权力与民事权利不分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立法指导思想上的 原因和实际操作的原因。

这些带有浓厚行政管理色彩的城镇房屋拆迁法律、法规对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和推进城镇 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 城镇房屋拆迁法的功能将逐渐地转换为保护房屋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平等主体之间 的法律关系。这种转变是城镇房屋拆迁法的立法的指导思想、思路、理论基础等的转变。

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任何主体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 务。同样在拆迁中,也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法制体系来规范各征地主体的行为.因此要尽快出 台《拆迁法》,来规范拆迁行为,而制定这部法律至少应该包括下面内容:

第一,明确房屋拆迁目的,区分公益项目与商业项目,不同项目规定不同的管理方法; 第二,.明确规定房屋拆迁必须给与公正的补偿,而且还要详细规定赔偿的具体标准。这一 点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赔偿标准,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法律规定的标准;第三,规 定管理房屋拆迁的政府机构和行政级别,并对那些企图超越其行政权力的机构进行惩罚;第 四,明确房屋拆迁的程序规则。以法律形式规定的程序,才有可能对政府权力有较大的约束。并尽可能详细地规定房屋拆迁程序的实施细则,在某些因市场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的细则方 面,一定要建立制度化的监督机制5]。

2.2 公开拆迁政策和行政程序

为了确保政府不滥用房屋拆迁权,法律必须明确规定相应的行政程序。在制定行政程序 时,首先应当坚持公平原则,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时要在程序上平等对待当事人各方,排除各种可能造成不平等或者偏见的因素。公平实质上是指在程序上平等对待所有当事人,保证他们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以及机会均等。其次,应当坚持公开原则,重大的行政行为或 者与公民权利义务直接相关的行政行为,应当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让公民了解。公开原则是 政府活动公开化在行政程序上的具体化,是公民参政权的延伸。第二,在保证相对人基本权 利和公平行政的前提下,应当保证行政活动的效率,这就是应当坚持效率原则,行政程序的 各个环节应当有时间上的限制。对城镇房屋拆迁行政程序的规定应当包括以下程序(在确立 土地征收制度的国家,是在土地征收程序中进行规定的):

①申请。尽管土地征收是为了公共利益,但国家不可能直接从事土地征收工作,一般是 由需要使用土地的人向政府提出申请,他要证明所从事的建设是符合法律规定和城镇规划要 求的,并应当提供详细的征收计划书、征收土地图及土地使用计划。需要申请人提供哪些材 料,法律应当明确规定,这就是要求申请事项公开。

②政府审核、批准。政府在收到申请书后,对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最后是以颁发房屋拆 迁许可证的形式确定是否能够进行房屋拆迁。政府在审查时,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申请人,并 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子答复,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应当说明理由。同时,审查中关 键的问题是所需要建设的项目是否是为了公共利益,这是政府行使房屋拆迁权的基础。在这 个过程中政府除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镇规划的要求,还应当广泛听取意见,举行听证会,如果在权衡利弊后,有更好的建设方案,则不能行使房屋拆迁权。在房屋拆迁行政许可的发 放过程中,必须强调公民的参与作用。政府决策者需要知晓公众的要求、期望以及制定的决 策在实际中的执行情况。作者简介:王文娟(1965.1),女(汉族),籍贯山西,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③公告。政府在发放许可证后,应当进行公告。公告的目的在于向权利人明示政府批 准此房屋拆迁项目,明确具体房屋拆迁范围和房屋拆迁期限,有关权利人据此领取房屋拆迁 补偿资金。

④补偿资金的发放。在规定的时间内政府给权利人发放房屋拆迁补偿资金。

⑤搬迁。权利人在领取补偿资金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搬迁,以便政府尽快进行 房屋拆除工作。

2.3 拆迁的补偿范围应予以完善

根据《城镇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补偿范围为房屋所有权、附属物所有权和收益

权,应予补偿的收益主要有三种:租金、生产经营预期收益和拆迁产生的费用。而具体规定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这就导致在许多地区补偿价格只包括规定的补偿价格中 的一部分。例如北京对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价格只包括两部分内容,即房屋区位补偿价和地 上物补偿价,未有生产经营预期收益。另外,对房屋的租金收入也未列入补偿范围。因此应扩 大拆迁补偿范围[6]。

针对各个地区规定的补偿范围普遍偏小的现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对于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同规定应给与严格的监管,对于不合理的或者是不符合《城 镇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补偿范围的,应提出整改意见,责令其从新修改;其次,鼓励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制定各自法规时,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尽量扩大补偿的范 围,以保证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2.4 科学界定补偿标准,保障被拆迁人利益

中国的拆迁补偿标准在国际上是比较低的,并且近几年由于拆迁上访的无非是因为补偿 数额太低。国外在这一方面,都采取政府从商业利益的项目中淡出,由开发商直接和所有权 人进行谈判,达成协议才能够拆迁,因此就不存在补偿数额过低的问题。但是在界定补偿标 准方面,国外充分考虑了被拆迁人的利益,这一点我们应该充分借鉴,科学界定补偿标准。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拆迁地补偿标准应该规定:

1.在补偿的主体方面上,除了所有权者外,还应包括与财产相关的其他受益人,例如 财产的承租人。

2.在具体可获得的补偿的对象上,除了财产本身的现实价值外,还包括财产由于长期经 营或其他原因而存在的无形资产,并且考虑将来存在的增值可能。

3.在对补偿对象价值的估算上,补偿的价金应以完全的市场评估价为基本的依据,而不 存在按照由政府制定的评估规则来进行评估的规定。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地产商要搞拆迁,首先要做到公平。拆迁要按照市场价格,或者略高于市场价格,略高于的原因就是买个自愿。这种拆迁大多不是自愿的,所以价格应 该比市场要高。”具体要高多少,这个应该根据各个地方不同情况来规定,如果政府单纯出 台提高补偿标准的政策,而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跟进,短期内可使被拆迁户受益,但长期的 政策效果却降低了拆迁的发生率,减缓了旧城改造的步伐。因此要科学界定补偿标准,保障 被拆迁人的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2.5 规范房地产评估市场

规范拆迁评估市场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拆迁评估价格。房屋拆迁评估价格为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拆迁估价的价值标 准为公开市场价值,不考虑房屋租赁、抵押、查封等因素的影响。

拆迁评估方法。拆迁估价一般应当采用市场比较法。不具备采用市场比较法条件的,可 以采用其他估价方法,并在估价报告中充分说明原因。拆迁估价应当参照类似房地产的市场 交易价格和市、县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定期公布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结合被拆迁房屋的 房地产状况进行。市、县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市场交易价格,至少每年作者简介:王文娟(1965.1),女(汉族),籍贯山西,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定期公布一次不同区域、不同用途、不同建筑结构的各类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

拆迁评估机构运作。拆迁估价机构的确定应当公开、透明,采取被拆迁人投票或拆迁当 事人抽签等方式。大型城镇建设拆迁项目要推行房屋拆迁招投标制度。估价机构开展拆迁估 价活动应当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拆迁估价 活动和估价结果。

但是,房地产估价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采取的方法不一样,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有 很大的差别,从而对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利益都有很大的影响。房地产估价的方法主要有: 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重置成本估价法、假设开发法、路线价法等方法。在估价人员对 房屋进行估价的时候,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将影响估价因素的内部因素(如

土地的位置、面积、地形、地质、形状、用途、交通、环境,建筑物的用途、质量、附属设 备、完损程度、楼层、朝向等)和外部因素(如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经济因素、政 治因素等)都应该考虑进去,规范房地产评估市场。

2.6 明确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征收征用行为

《城镇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第三条规定“城镇房屋拆迁必须符合城镇规划,有利于城 镇旧区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这条规定表明只要是符合城镇规划、旧区改 造、生态环境改善、保护文物古迹的,都可以认定是为了公共目的,可以对私人的房屋财产 进行征用。而这种规定也并没有将商业项目从公共项目中区分出去[7]。

依据宪法修正案,无论是国家对土地的征收或征用以及对私有房屋的征收或征用,其目 的都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因此,对“公共利益”进行立法解释,并对其范围进行明确 界定是非常必要的。按照国际上公认的标准,世界各国认为“公共利益”严格限定在国防、环境保护、公共活动场所等方面。世界上法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一般 可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土地征用制度或有关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范围没有明确限 定,但其可以通过其它法律对私人土地或财产给与充分保护。如澳大利亚征用法规定,“公 共目的”是指议会有权力制定法律来限定的用途;第二种形式是在土地征用制度或有关法律 中,采用列举法严格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如日本将公共利益目的的范畴严格限定在关系国 家和民众利益的35种公益事业项目,其中包括依据道路法进行的公路建设;以治水或水利为

目的在江河上设置的防堤、护岸、拦河坝、水渠、蓄水池及其他设施;国家、地方团体进行 的农地改造与综合开发所建的道路、水渠等设施;铁路、港口、机场、气象观测、电信、电 力、广播、煤气、博物馆、医院、墓地、公厕、公园等等。根据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应 该采取第二种形式来界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必须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它关注 的应该是这个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采用列举法规定公共利益,有利于防止政府滥用征地 权力,和防止被征地农民和房屋所有权者受到侵害[8]。

在明确了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就可以以此来判断一个拆迁项目是否有利于公共利益;是 否符合拆迁的前提条件,从而杜绝那些打着公共利益的幌子来为自己或某些利益集团牟利的 行为,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的隐患。

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水平也日益提高,这一方面带来 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同时也给我国的社会带来的各种问题。我国城镇房屋拆迁中的 补偿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而且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加。本文通过对拆迁补偿的 初步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城镇房屋拆迁安置是一项非常 复杂的工作,它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只分析了目前拆迁补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拆 迁实施中,对其他方面存在的拆迁问题也应当进行分析、解决。

作者简介:王文娟(1965.1),女(汉族),籍贯山西,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军.关于城镇房屋拆迁中土地使用权补偿的思考及建议[J].工程与建设,2006(4),146-199.[2] 周静.对城镇房屋拆迁补偿机制的分析与思考——以上海为例[J].中国房地产,2005(8),55-59.[3]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城镇房屋拆迁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3-58.[4] 王霞,尤建新.城镇土地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1版,19-60.[5] 陈正华.论建立和完善我国拆迁补偿安置房屋预告登记制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6(1),123-126.[6] 师华.城镇动拆迁价格补偿的法律分析——以上海世博会动拆迁为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4),57-62.[7] 夏筠.试论城镇私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34-39.[8] 金龙保.城镇房屋拆迁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3-130.The problems and tactics of house relocation compensation

Wang Wenjuan Wang Haoxian

(The School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The core problem of house demolition lies in compensation.Where compensation laws are still in quite a disorder, many house owners interest is at the risk of being violate in practice.Here the article below devotes 2 main parts to the research of the house demolition compensation system.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of house demolition, including the suburb collective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ory regime, the compensation procedure, the compensation range, the relocation compensation standard, the real estate appraise the market, the public interest goal indication.The second part aims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the questions which in the first part proposed.Key words: relocation compensation;problems;tactics

第五篇: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张勤,字楚枫,号一林(一0),夕阳名乙山,一力,楚烨,紫枫堂主人。男,汉族,1944年11月生于湖北钟祥罗集,晚年随子居住荆门掇刀。一生在农村从事畜牧工作,高级牧医师,国家干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湖北省科技写作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科技传播学会常务理事,钟祥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曾在《中国牧业通讯》、《中国兽医杂志》、《湖北农业科学》等10多部杂志报刊发表畜牧科技文章400余篇,获奖10多次,参编合著《畜牧兽医适用技术百科全书》、《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技术指导》、《商品蛋生产新技术》等,后者获省农业实用技术丛书特等奖。1998年第二期《中国牧业通讯》曾以《张勤在基层科普中闪耀》重点报道,同时《湖北农业科学》杂志、《湖北农民报》相应多次报道。曾任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中国诗词家联谊会,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首),获奖20多次,并出版文集《樱桃红了》、《枫叶红了》。同时,一生爱好书法,作品入选、入展、入编、收藏600余幅,获奖200多次,已出版《壹林书法作品集》。曾为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中国国学协会、中国书法艺术委员会、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宝延轩书画院院士、并聘为荣誉副院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荆门市书协理事、荆门市掇刀区书协(含老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楚简书法专业委员会主任,掇刀区首届文联委员、书协顾问等职。曾发表书法论文20余篇,并有多篇获奖。传入《国学艺术大典藏》、《中国书画人才大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20多部书典,并被授予“少林国际知名艺术家”、“中国书法百杰”、“当代中国实力派书画家”、“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曾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殊誉。

下载古诗作者简介(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作者简介(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者简介

    中国当现代作者简介1、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在北京大学学 习时参与“五四”运动,曾经参与发起“中国新诗社”和创办《诗》月刊,为文学研究......

    2017作者简介.doc

    作者简介 · · · · · ·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

    作者简介

    邹韬奋简介 邹韬奋(1895~1944年),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1922年应黄炎培聘请,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10月任......

    作者简介

    1. 《山中访友》。李汉荣:1958生,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3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

    作者简介格式大全

    作者简介格式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不写),某省某市(县)人(籍贯),现职称/职务,何年何月毕业于何校何专业,最高学历,现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的方向。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最......

    《千字文》作者简介(精选合集)

    《千字文》作者简介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下面是关于《千字文》作者......

    朝花夕拾作者简介

    朝花夕拾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千字文》作者简介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下面是关于《千字文》作者简介的内容,欢迎阅读!千字文【作者】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