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测量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测量练习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41分)
1、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重量单位有()、()、()。
A、克
B、千克
C、吨
4、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
B、6600千克
C、60060千克
5、回形针的长度是28()。
2、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玲家离学校1750()。
小红的身高是138();
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
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一头大象约重4()。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3、填上正确的数字
3厘米=()毫米
()米=4千米
()厘米=5分米
3厘米5毫米=()毫米
9000千克=()吨
()千克=5000克
()秒=4分
120分=()小时
75分=()小时()分
6分10秒=()秒
4、在()填上“<”“>”或“=”
2780克()3千克
7米()700厘米
800米()2千米
42毫米()4厘米
3吨()3000克
5厘米()5分米
1时()60秒
89分()2时 2分()20秒
600秒()6分
6分()350秒
5、一列火车本应10:55到站,现在晚点15分钟,将于()到达。6、4:00再过()分是4:35。6:45再过()分是7:10分。7、1人唱一首歌要2分钟,18人合唱这首歌要()分钟。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1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一袋大米重15()。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6.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7.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8.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A.6 B.5 C.30 9.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 C.40分
10.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个零件,小王用了6小时,小李用了8小时.()A.做的一样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
三、谁是谁非(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一枝铅笔长18
米。
()
2.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
米。
()
3.一头猪重100千
克。
()
4.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5.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6.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7.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8.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9.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10.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四、动手操作(每题2分,4分)
1.画一条长4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比1分米2厘米的线段。
五、计算:(每题1分,共8分)
11时50分—7时40分=
7时50分—15分=
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
11时30分—8时30分=
7时15分+45分=
2时50分—2时5分=
1时20分+40分=
六、解决问题(每题3分,共27分)
1.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 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2.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3.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4、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5、图书馆买来5本一样的书。每本厚8毫米,一共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6、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有3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7、水果店运进一车苹果和梨,苹果有900千克,梨有2100千克,这车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8、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
9、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4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一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1 教学目的: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师: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 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 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
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 例
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 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4.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6.看一场电影用了9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7.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8.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
9.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10.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
二、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4.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5.8:30:25是()时()分()秒。
6.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8.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9.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10.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11.从8:40到9:30经过了()时()分;从2:30到4:40经过了()时()分;从6:10到6:45经过了()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三、比较大小
1时()100分
60分()1时
60秒()1时
1分()10秒 2时()120分
300分()3时
5分()500秒
240秒()4分 1时()60分
1分()100秒
10分()1时
4时(5分()50秒
4时()300分
200秒()4分
400分(四、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的打“×”)1.2小时=20分.()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6.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7.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8.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9.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4分)6时
10.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11.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12.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A.6
B.5
C.30 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
C.40分
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个零件,小王用了6小时,小李用了8小时.()
A.做的一样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
六、算一算,填一填
1时=()分
1分=()秒
60秒=()分 60分=()时
118秒=()分()秒
1分70秒=()秒 1分12秒=()秒
90分=()时()分
100分=()时()分
2小时=()分
2分=()秒
1时35分=()分 65秒=()分()秒
75秒=()分()秒
1时5分=()分 80分=()时()分
1分21秒=()秒
2时12分=()分
七、计算:
11时50分—7时40分=
7时50分—15分= 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 11时30分—8时30分=
7时15分+45分= 2时50分—2时5分=
1时20分+40分=
八、应用题(解决问题)
1、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校。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
2、奶奶今天早上6:30去活动中心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0分钟。她昨天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的?
3.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 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4.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5.工人张师傅6分钟做了54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比张师傅多做2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做几个零件?
6.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7.杨师傅4小时做了36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比杨师傅多做3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8.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
10.1人唱歌要2分钟,18人合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
11、妈妈做米饭用15分钟,择菜、洗菜5分钟,做菜用5分钟,做完这些事,妈妈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12、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三年级数学倍数的认识
题型
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计算题、1、3 的 5 倍是多少?
2、4 的 10 倍是多少?
在应用题中求一个数的几倍,也是用乘法,(小数×倍数=大数平均数×份数=总数)
1、小明今年 9 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 5 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 2 元钱,买 60 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 95 只害虫,一个月(按 30 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题型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数除以小的数 1、45 是 9 的多少倍?
2、35 是 5 的多少倍?
3、72 是 8 的多少倍?
在应用题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大数÷小数=倍数)求每份数(总数÷平均数=份数)
1、小明今年 9 岁,爸爸今年 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 2 元钱,花 120 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 24 朵红花,6 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4、三(1)班共有 46 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 4 张摆一行,能摆 多少行?还剩几张?
6、一只东北虎的重量是 360 千克,大约是一只鸵鸟的 4 倍,是一只企鹅的 4 倍,是一只企鹅的 9 倍。问鸵 鸟多少千克? 企鹅多少千克?
7、买一支笔 2 元钱,花 120 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8、饲养小组有母鸡 12 只,恰好是公鸡的 3 倍,公鸡有几只?
9、图书馆买来 40 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 5 倍,科技书几本?
11、一只海狮重 378 千克,是一只企鹅体重的 9 倍。这只企鹅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2、公园运来 160 盆花,准备摆在 4 个花坛里。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
13、一部儿童电视剧共 336 分钟。分 8 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14、星光小学 832 名学生分 4 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15、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 4 天传递了 816 千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千米?
16、有 530 把椅子,分 5 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 4 次运呢?
17、丁小林家到学校有 450 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 8 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18、三年级的 225 名学生要乘 5 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同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题型
三、几倍多几(小数 1×倍数+小数 2=大数)
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 100 瓶。运来的兰墨水比红墨水多 200 瓶,运来兰墨水多少瓶?
2、一只猴子重 25 千克,一头熊猫的体重比猴子的 6 倍还多 12 千克 一头熊猫的体重是多少?
题型
四、几倍少几(小数 1×倍数-小数 2=大数)
1、王大伯前年养猪 2 头,去年养猪头数是前年的 3 倍,到年底卖了 4 头,还有几头?
2、一个牧民养了 76 只山羊,养的绵羊比山羊的 4 倍少 16 只。这个牧民养了多少只绵羊?
3、一户菜农去年收黄瓜 520 千克。收的西红柿是黄瓜的 3 倍,收的茄子比西红柿少 260 千克。收茄子多少 千克?
4、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 56 人,男生有 64 人。4 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题型
五、倍数的综合——比较问题
1、一个单位有 620 人到温泉山庄度假。1 辆大客车能坐 58 人,11 辆大客车能一次送走这些人吗?
2、小梦和小欣整理照片。一共有 238 张照片。每页可插 6 张要插多少页?如果一本相册有 24 页,1 本相 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 本呢?
第四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时分秒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20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用估算解决问题。首先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体现口算方法多样化。接下来再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自主探索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最后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习估计的策略和方法,体会估算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建议
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教学中应注意复习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学习类推学习新知识。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在教学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也要适度地给予帮助。
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课时安排 共计6课时。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4+9
35-20
98-90
78+9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9页的情景图,让学生看看能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六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3)这个算式如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①可以把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②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2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69。
③也可以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学生独立列式: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4)交流进位口算方法。
①先算39+40=79,再算79+4=83; ②先算30+44=74,再算74+9=83;
③因为30+40=70,9+4=13,所以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15+65=
18+26=
学生先独立口算,然后开火车口算校对,并说出算法。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引导学生列式并计算,说出算法,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口算。
2.经历解决口算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意识。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导入新课的教学。
34+8
32-10
3+7
61-60
42-20
15+30
60+4
88-80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教材第11页例2,让学生阅读,看一看李老师和刘老师带着同学们在去往世博会的路上讨论什么?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问学生: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先算65-50=15,再算15-4=11。
师生小结口算思路:把减数看成是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组合,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
学生完成后,教师接着问: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先算65-40=25,再算25-8=1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不同点:65-54是不退位的减法,65-48是退位的减法。注意: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尝试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小组交流完成。
三、巩固新知
说一说算理。
76-45=
58-44=
81-37=
90-74=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有哪些?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教学难点
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期间,是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的第53届世界博览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7308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我们今天就走进世博园,看看那里的纪念品商店正在卖什么?
二、新课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例3,让学生根据内容提出一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信息:上午卖出了380个“海宝”,下午卖出了550个“海宝”。问题(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问题(2):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1.解决问题(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1)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2)用竖式计算(见教材第14页)。指生板演,观察不足。
教师点拨学生: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哪一位上的结果如果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教师板书380+550=930的计算过程,故意把百位上答案写成8,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后,及时追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
(3)比较提升。
教师让学生观察口算和笔算,了解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小组交流,反馈。2.解决问题(2):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教师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么列式?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计算。(1)列式:550-380。(2)交流算法。
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见教材第14页)。小结: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
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说一说算理。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2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例4。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估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数? 196
387
518
221
学生汇报:196接近200,387接近400,518接近500,221接近200 通过练习,为估算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阅读与理解。
教师展示教材第15页例4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根据内容提出问题,再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学生阅读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要求。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信息:巨幕电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2.分析与解答。
六个年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估计过程。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21+239得多少呢?
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教师引导学生调整估算方式:把221看成220,把239看成230。
221>220,239>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坐不下。教师指导分析估算过程和结果。3.回顾与反思。
通过估算,我们利用看到,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4.巩固与提高。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按时引导学生参照前面的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反馈展示:196<200,226<230,200+230=430,430<441,坐得下。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三、知识应用
1.完成练习三第5、6题。2.写出两个数之间的整千数。
1005>()>998
2889<()<3060
7010>()>6997 3.选一选。
仓库里有712箱货物,已经运走了358箱,剩下的货物用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吗?以下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估算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取整十或整百的方法进行估算。
五、布置作业
第18页练习三第11、13题。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深对万以内数加法和减法算理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希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起去野外玩一玩,不过我们需要解决旅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信大家一定做的很好!
二、新课教学
1.温故旧知。
(1)准备运动,口算下列各题。
全班回答:4+7=
15-8=
6+9=
13-7=
个别抢答:56+24=
89-27=
650+350=
500-140=(2归纳知识点。8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①请你仔细观察下面各题哪里出错了,并改正过来。
340+580=830
800-430=370
63+36=27 ②归纳总结口算加减法应该注意的地方。
我们在计算中经常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忘记进位“1”、忘记退位“1”、抄错符号。计算时最好先估算一下,这样就会减少错误。
2.巩固知识。
(1)第一关:计算。83与73的和是多少?
最小的四位数减去810,差是多少? 学生上台板演后,教师让学生评析。(2)第二关: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4+52=
18+66=
34+53=
47-38=
320+630=
450-290= 投影学生作业,评讲。(3)第三关: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三”第4、7、8题。
第4题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教育。
第7题和第8题都是让学生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的价值。
三、课堂小测
口算抢答下列各题。
19+83=
58-16=
670+40=
600-440=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9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
1.教师出示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
完成第20页“练习四”第1题。
同桌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整理和复习”第2题。
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完成厚意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三第6题。
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技能训练
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课件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四、复习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3题。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说课文案
----通辽市扎鲁特旗巨日合中心校
一、说教材
(一)单元编排体例及目的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由主题图、例题和习题三部分内容构成。主题图由四幅情境图组成,呈现了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这4个场景,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例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除夕人们都会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蕴含了传统文化的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蕴含着交通安全的教育,跳绳和跑步蕴含了锻炼身体意识和习惯的教育。例题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学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讨论的场景,呈现“数格子”“计算”等多种解题策略,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习题的设计选择学生熟悉的活动,例如读古诗、做广播体操、系红领巾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二)单元内容结构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在认识了时、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时、分、秒:
1、认识时间单位“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
3、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解决问题
本单元先安排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量工具;接着,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估计方法;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时间单位离学生生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越困难。因此,遵循学生认知时间的“由中间向两端”和“由近及远”的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其他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对于“时间”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四次编排,具体结构如下。
一年级上册 认识钟表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认、读、写 二年级上册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1时=60分
三年级上册 时、分、秒 认识时间单位“秒”,1分=60秒,体验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24时记时法
从初步了解认识时间及时间单位,到具体感知时间的存在及可度量性,再到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感性体验,层层递进,逐步提升。
二、说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标准(2011)》规定,在第一学段要使学生“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程目标中,不仅包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包括时间概念的建立。一方面,学前阶段,儿童依据其个人经验及社会生活已经对时间的顺序、长短等属性有所认识。学龄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可以理解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即在时钟和日历上固定下来的时间。因此,应让小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时间概念:理解时间可度量的属性,掌握时间单位系统及测量工具。另一方面,体验并估计时间的长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也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学生管理时间的基础,因此,在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也应该是重要的课程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难点是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说建议
(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共3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时间单位的换算1课时,经过时间的计算1课时。
针对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由于时间非常抽象,儿童掌握时间比较困难。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将抽象的时间转化成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关时间计算的教学无疑成为了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的刻画功能,加强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学生对于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量的观念的建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长期积累,而课堂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拓展学习渠道,注意课内外的结合,适当拓展和补充教材资源。
4、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节《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达成策略:
1、除夕倒计时视频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做好充分的教、学具准备,认识秒针,认识秒表等计时工具。
3、设计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例如,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完成了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了解“1分=60秒”之后,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用多种方式体验:1秒有多长?10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30秒有多长?1分钟能干什么?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及1分的正确的时间观念。
4、增加计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度量性。对时间长短的估计容易受人的主观体验(如痛苦、愉悦)的影响,要进行比较准确的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让学生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第二节《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达成策略:
1、充分借助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2、4+V尝试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借助导学案,首先复习相关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当尝试遇到疑惑的时候,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使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习效率最大化,自学结束,组内交流讨论,以优带差,以强带弱,共享成功。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点拨,适时进行知识性的总结。再次回顾尝试题,纠错。新知探究完成,当堂达标检测。4+V尝试教学是让学生先进行尝试,再进行自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单元教学评价
1、知识技能及考察方法
(1)当堂达标检测
(2)课后作业
(3)单元过关测试
2、学科素养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就要进行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不公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参与外显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流等思维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发展。
(1)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2)数学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能力(3)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三)课程资源开发
1、课内资源:插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
2、课外资源:视频、材料收集、生活实际、手抄报
材料收集:可以让学生或去收集诸如: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约行进200米,脉搏1分约跳动75次等例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也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再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再让学生去了解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看一看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