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2017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这一学期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内容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气力去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在刚开始的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纷乱,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
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这门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备好课是基础。高二在赶教学进度的同时,渗透初高中教材的内容,进而做到温故而知新。认真钻研教材,对初高中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初高中知识的逻辑关系,能运用自如。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最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而不是一味的局限于教材上的资料。尤其注意收集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料,在备课过程中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比如:在复习经线纬线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取以板图为主,以教具——经纬仪为辅的教学方法,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引导学生自己画图并相互纠错。
2、.上好课是关键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尽量使课堂语言简洁明,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3、做好课后辅导
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每周坚持进行小测试,并认真批改、讲评试卷。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5.培养兴趣爱好
随时阅读最新新闻,尤其是有关地理课堂方面的内容,并用自己所教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本校文科班学生的生源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在接下来的复习过程中,我将注意对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和落实。以避免出现教师讲过多次,但学生仍然无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学理解,而其他同学仍然不能理解的现象。不要对他们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够掌握的内容;对于难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时可以放弃。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实,才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不断学习提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恪尽职守,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冯秋芳
2017.1.4
第二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
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采用启发--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思考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地理图象功能:地理图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挖掘图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运用图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学生活动面还偏小,合作学习不够。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在理科班级上课普遍较快,而在文课班级上课较慢,所以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也有一定影响。此处,调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但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2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
优质 资源
() 优质 资源
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3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本质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本月中旬,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讲课的活动,我所讲的课题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次讲课对我自己而言有得也有失,感受颇多。课下反思,认为自己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第一,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在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有些方面怕学生想不到等,总是不经意就把答案告诉学生了,比如在讲水循环的意义时,想同过材料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这个答案却是由老师慢慢说出来的。反思了过后我想主要问题在于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还需要教师多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教学时间的把握不理想,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教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我准备第一部分自然界的水体只用10分钟结束,重点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再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最后是课堂练习,这节课算圆满完成。但是在讲解的时候第一部分我花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节奏有点快,甚至准备要学生上黑板演示的.部分都临时取消了。课下看了自己讲课的视频后,觉得自己语言不够精炼,简单知识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全部解决,所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完整。
第三,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班上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没有接触过地理,这就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地理兴趣,让班上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但在上课提问时就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怎么动手和动口,一方面可能没有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不自信不敢做声,说明了我在上课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没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没有达到新课标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我认为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第四,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但是感觉自己的教学方法仅限于教师讲解和提问,显得方式比较单一,因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反思后认为主要是自己对于知识点的剖析不够,方法掌握不灵活,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4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顾这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颇有感慨。现对这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了1班、3班、6班、7班共4个班级的教学工作。其中1班、3班是文科平行班;6班、7班是理科平行班,本学期主要教授这两个班级的学业水平科目。这学期新接手高二的班级,主要教学内容是学习必修2及必修3两本教材,时间紧迫、教学任务很重,最终在期末考试到来前如期完成教学任务。
二、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是成了一个误人子弟的教书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多次的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公开课,让我有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检查自己的时机;要“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评好每一堂课;反思好每一堂课”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
三、了解现状,发现问题
自从这学期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尽力摸索、了解现在高二学生地理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尽好的融入这个新的学习团队。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共处,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部分偏科严重,重视主科而忽略地理学习,作业没能按时完成。
2、基础知识薄弱:目前,我们这一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知识的遗忘率较高。
3、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用语不规范,还不能用“地理语言”来回答现实的地理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影响得分。
四、针对问题,深刻反思
针对于以上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性的作用。
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地理的态度。
2、学练结合,注重练习:鉴于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我们高三进行文综打好基础。
3、点评到位,具体提升: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规范答题用语,从严要求,从细节开始进行指导提升。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5
乡土地理知识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最能体现“由近到远”、“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乡土地理材料,会使地理课更具有乡土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能为更多的同学所喜爱。
地理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理教育的质量。而在课堂中适时运用乡土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要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高中地理教学用的虽然是图文并茂的新教材,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而对于生活在毕节的同学们来说,对很多知识没有接触或缺乏亲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组织得再精彩,学生也不可能将知识内化。乡土地理材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亲眼看得到的具体的地理事物,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这些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很容易形成具体的地理现象,对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很有好处。所以乡土地理知识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便于理解新的地理知识了。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我恰当的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一些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记得给高一年级学生讲到二氧化碳的玻璃温室原理时,教材上展示给学生的是一幅简单的示意图,文字方面没有作详细的原理解析,教参上也说明该知识点只是要求学生知道结论就行,不必过多解释,但常言道:清水煮菜无滋无味,若按教参上的教学要求,学生虽说知道了这个知识点,但教学过程是空洞而无力的,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也仅停留在表面。所以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冬天我们教室里比其他室内暖和?”学生回答:“因为人多,大家呼吸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又问:“贵毕高等级公路修建之前,从毕节坐长途汽车去贵阳,中途大家都要下车吃饭休息,车上并无一人,但重新上车时会感觉特别闷热,又是为什么?”这一问,学生沉默了,一个个都盯着老师,眼睛里写着“为什么”,这时,我才不慌不忙地给他们讲解玻璃的温室效应。夸美纽斯说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是高级事物由低级的去代表,看不见的由看得见的去代替。这节课,通过适当的加入乡土地理信息,有效防止了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
二、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有效地实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长期以来,地理课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回答问题总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专利”,因此学生不爱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再加上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直观性很强,“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应教学需要的。
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媒体与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和场所。在学到城市化问题时,我课前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调查毕节城区的环境现状,并将有关资料及图片在课堂上展示,教学时各组交叉演讲和提问,最后由教师引导全班讨论分析,由本城区存在的城市问题推导其成因,再由各组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动”,教师扮演着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是主要演员,他们详尽的介绍、流畅的语言表达、机智的现场应答、激烈的辩论,把整个课堂渲染得一片沸腾,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和本领,这种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现了宽松、开放、民主的班级风气和学习氛围。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出会学的学生,学生一旦养成自学的习惯和方法,有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乡土地理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乡土地理中的事实和现象都存在于学生周边,为学生所熟悉,教学中如果恰当地联系乡土知识,不仅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和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就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城市规划的内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毕节市地图及相关产业的布局现状,由学生说出其中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分析其原因,然后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结果学生设计的规划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心理学研究又表明,需要是产生兴趣、引发探索向上的动力。而地理学科的特点符合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当地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乐趣,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参加家乡建设的基本技术,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时,我在课堂中穿插了毕节的旅游资源,要求学生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设计一次区内旅游活动方案,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四、乡土地理中的事物和现象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实现情感教育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自觉接受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乡土地理知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模得着,能具体感知和认识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情感纽带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体现出情感的相融性。与课本材料相比,乡土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旅游地理中有一个教学要求是教育学生爱护旅游资源,如果单纯说理难免空洞说教,对学生心灵达不到震撼的效果。但学生虽对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和接触,又往往是一知半解,互不联系的,理解起来也不深刻。教学中我展示了织金洞内的景观图片,同时向学生介绍其形成的漫长地质年代,一边又展示其中某些遭人为破坏后的溶岩景观照片;接着我又展示了百里杜鹃花盛开的情景,一边介绍其游览价值,再展示景区拍下的被游人悄悄折断的花枝照片,这些材料顿时引起学生保护旅游资源的情感共鸣。
五、乡土地理的适时运用,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在学习“商业街布局原则”时,我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毕节城区商业布局,问:“咱们毕节最繁华的街道是哪里?”学生:“南关桥一带。”我又问:“我们的商品批发市场在哪里?”学生:“汽车站附近。”我接着问:“两处商业街区位有何差别?”学生:“南关桥为市中心,汽车站虽不在城中心但交通便利。”简单的几句话,学生随即明白了商业街的布局类型和原则。还有,在给学生讲解赤道多雨带的对流雨时,我引导学生回想毕节夏季的暴雨一般都出现在什么时段,学生回答:“午后两点左右。”于是,由午后两点为一天中气温最高推出气流上升加快迅速凝结成雨的结论。由于诸如此类的提问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平常生活中都比较留意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以便课堂上能当众显示自己的“广闻博见”。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6
本学,本人担任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地理科任深切体会到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教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走出教材,贴近生活
教师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景,设计案例。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荆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这样不仅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7
一、课程安排方面
高二上期教学内容应调整为必修三和中国地理,高二下期上选修五和世界地理。而且中国地理的内容比世界地理更少,这样安排还可以缓解上期时间紧迫而下期时间又太宽松的情况。在顺序安排上建议先上区域地理,后上必修三或选修五,充分发挥区域地理“平台”的作用。
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发挥“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1.树立正确的区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首先应给学生讲清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如果对区域不能准确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会发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准确了。所以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区域地理的学习定位十分重要,并非简单的机械式记忆那么简单。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高考题,让学生体会自己去体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议老师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读图或画图的活动。
2.认识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区域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1)地理位置: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及范围等
(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地形地势概况、气候特征及成因、河流湖泊、资源等
(3)人文地理环境差异:工业生产及区位分析、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和优劣分析等、交通运输与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格局等
(4)综合探究:结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联系实际和时事综合分析、探索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提出相应的发展举措等
建议老师们以第一个区域为例,分析介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其它的区域则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
3.充分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区域地理
比较法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在学生的导学学案中,建议老师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区域特征的比较,比如在学习南美洲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南美洲和非洲的气候特征,还可以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等等。
三、必修三教学反思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将这些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教材内容编排特色
本册教材共5章10节。全书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组织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节内容都冠以“以__区域为案例”的副标题。既有国内的案例,也有国外的案例。
但教材各章内容又并不拘泥于副标题所限的地区,而是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就某一个主题向其他区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案例扩展到西非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案例扩展到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的开发。教材内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3.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间存在的矛盾
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对“必修3”内容的编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和说明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分析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生必须对这些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不同版本教材对案例的编选与教师的教学选择存在矛盾
新课程的实施,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课标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不同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排和选择案例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虽然这样的现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中教师都曾经遇到过,但由于这两个模块主要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处理上还相对容易。但由于“必修3”教材的编写基本都是围绕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现形式也存在差异。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在编写思路及选择案例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上则更显困难。
4.对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策略的探究
(1)作好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
面对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关区域背景知识缺失的现状,要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区域地理知识加以补充和进行必要的铺垫。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为例,教材选择的大多都是中国不同地区的案例,因此,学生学习案例的基础就是对中国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基本知识的了解。所以我刚才建议高二上期安排中国地理的教学内容,并且先上中国地理,后上必修三。
(2)案例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
综观“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各条标准,基本都要求“以??为例,分析??”来进行范例教学。在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时,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种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来进行教学。因为掌握案例本身的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从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例如:人教版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现或与此相关的例子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无需对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使学生上升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这一高度上来。
比如通过对“西气东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在分析资源调配时,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于资源分布不均与需求的差异,在教学中就需要从地质、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要实现双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输出地和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形成了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分析同类型的案例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决。
(3)配合练习,重点在于巩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对学生学习地理“必修3”情况进行评价,应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来进行。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案例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运动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加上面积巨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使新疆气候具有昼夜和季节温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特点。例如许多地方最大的气温日较差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间;在具有干旱沙漠气候特征的吐鲁番,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十四点八度,最大气温日较差曾达五十度。
1、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2、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根据新疆地理条件的特点,你认为新疆可以发展哪些特色农业生产?并说明原因。
4、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通过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分析,请你归纳出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这道题的考查并没有涉及教材中“东北地区”的任何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地区、新案例。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专门学习过新疆农业发展的内容,但该案例并没有考查区域中记忆性的内容。学生要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在提取图像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在前面两个模块中学习的地理原理,并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是必修3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好的主要形式。
地理必修教材中有许多的活动栏目,一些活动栏目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案例的呈现。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内容的精心组织,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运用已有的方法储备来解决新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呈现教材之外的自己精选的案例来实现这一目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8
自从7月份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尽力摸索、了解现在高二学生地理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尽好的融入这个新的学习团队。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共处,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说得不尽完美,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一背,靠硬性记忆就可以解决问题,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还用“副科”来称呼,这种现象在理科班表现得尤为明显,殊不知这种态度已经犯了学习的“大忌”。高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明显的区别于所谓“地名学”,不是单纯的记住“北京在中国北方,广州在中国南方”等等这一类常识性的知识。而是更需要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分析、并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新课标背景下学习的重点所在。
二、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我们这一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平时,我们进行系统复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知识性的问题。
三、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用语不规范,还不能用“地理语言”来回答现实的地理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影响得分。
针对于以上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性的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地理的态度;其次,在平时和同学们说明水平学业测试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二、学练结合,注重练习
鉴于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我们高三进行文综打好基础。
三、点评到位,具体提升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规范答题用语,从严要求,从细节开始进行指导提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9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及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提问,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堂提问内容紧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高中地理《5.8传统工业基地》这一节时,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通过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和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地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很轻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最感爱好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过程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轻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5.2农业区位因素》一节,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虽知识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应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能使同学们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三、课堂提问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同学们非常感爱好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很抽象而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已经很轻易就把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很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同学们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在讲高中地理课时,找一些学生感爱好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讲《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这一节时,首先提出问题:雅典奥运会于北京奥运会天气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学生对奥运会的内容都非常感爱好,自然而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思考背景和雅典两地的气候及其气候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法,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使更多地学生参与到问题中,使每个地理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提高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的互问互答中排出了师生之间的代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0
1、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
新课程非常重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但是,我觉得案例教学无论是采取归纳法还是演绎法,一条原则必须要把握,就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因为案例只是结论提取的材料,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取和提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掌握结论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体现。
2.注重案例的验证
近年来,我们的教学很注重反思,这其中包括对媒体、对学生、对老师本身的反思,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更为重要。如何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的案例教学来讲,我觉得教师在提取了结论和学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之后,要选取相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推导。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尽量能让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结论。而验证案例的选取可以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资源。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验证,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3.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贵在思考。在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尽量去解决,也希望能够再实践中能够拨开云雾。我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致有以下:(1)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课标要求?(2)课标与教材的.矛盾如何解决?(3)知识点的难度该如何把握?(4)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该如何解决?(5)课标要求和教材真的能代表广泛的适用性吗?(6)怎样面对初高中地理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生事物的产生有一个成长和成熟完善的过程。我想,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让新课程走向成熟。只要这样,我们中国的教育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其逻辑性较强,理顺一条清晰的主线思路很重要。备课时我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同时东北地区的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切题引入本课。这对于学生对本单元、本节书的理解是比较有利的。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科技等,其中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对于东北这一区域的自然特征了解欠缺,所以在分析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时就比较受局限,仅仅局限于预习课文时获取的'信息,而缺乏自主性探究、拓展的信息。我个人认为课前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知识,讲课时应该比较容易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放收自如。
本课着重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4.3,读图分析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与农业发展的影响;图4.4,读图分析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图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学生能够依照设计的思路把握要点。图4.5,读图分析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难度就比较大,我在讲课的时候提示学生首先理解东北作为一个区域,在内部其自然条件是有差异的,本图是地形、积温、年降水量三个要素的组合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向东不同地方地形、积温、年降水量组合的差异,也就是自然条件差异,在自然条件差异下农业布局形成了平原地区耕作农业区、山地林业和特产区、西部高原的畜牧业区。这种提示加引导,层层深入的方式,比较容易学生接受,效果不错。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商品率高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商品率最高的原因是什么?理顺这个思路对下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引入未来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充分备课、提取主线、理顺思路、知识铺垫、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小结、穿插活动、讲练结合,是我这节课的讲课方法,从课后练习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还是不错的。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2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我把它写出来,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上只有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3
教师的反思主要特征,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回首本学期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下面,结合地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的新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如台风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象,分析台风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可以达到目标。对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方向、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则较欠缺。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整体设计的课程理念进行开放教学和延伸教学尝试,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台风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并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最终使自己建构起对台风的全面认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践教学时,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运用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些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用了下列本地农业生产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学习的效果比原来好些。(内容略)
在复习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时,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气压带风带图画在左边,世界轮廓图在右边,可是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在第二个班时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把气压带和风带画在世界轮廓图上,这样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 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往往讲过多遍,学生仍然不明白,处于一种好象听明白了,但做题又是稀里糊涂了。去年我校把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原来教师拿一个地球仪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变,但仍不是十分理想.对此我们进行改革,在观看多媒体课件基础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弄,操纵教师所提供的特定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寻找、体验活动中得到的概念,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学生经过探索、获得经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容略)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 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讲解练习时往往不是要求学生讲出答案,而是学生要求把他的思维的过程讲出来。一方面可确定是否真的已学会,另一方面也可培养思维能力。讲例题时尤其是高考题要:分析出题能力要求,如何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链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如何去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关注自己解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做题。
在高三后阶段试题讲评时要做到
① 侧重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错),还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审题失误(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还是技术性失分(如错别字或笔误等)。通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②侧重地理能力的讲评分析。地理教学最后阶段应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要从地理学科的能力角度进行试题分析,对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
③侧重解题技巧的讲评分析。在试卷讲评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指导。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4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一、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学会欣赏学生
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既合作完成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还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凡是积极参与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5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
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
优质 资源
() 优质 资源
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2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其逻辑性较强,理顺一条清晰的主线思路很重要。备课时我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同时东北地区的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切题引入本课。这对于学生对本单元、本节书的理解是比较有利的。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科技等,其中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对于东北这一区域的'自然特征了解欠缺,所以在分析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时就比较受局限,仅仅局限于预习课文时获取的信息,而缺乏自主性探究、拓展的信息。我个人认为课前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知识,讲课时应该比较容易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放收自如。
本课着重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4.3,读图分析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与农业发展的影响;图4.4,读图分析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图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学生能够依照设计的思路把握要点。图4.5,读图分析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难度就比较大,我在讲课的时候提示学生首先理解东北作为一个区域,在内部其自然条件是有差异的,本图是地形、积温、年降水量三个要素的组合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向东不同地方地形、积温、年降水量组合的差异,也就是自然条件差异,在自然条件差异下农业布局形成了平原地区耕作农业区、山地林业和特产区、西部高原的畜牧业区。这种提示加引导,层层深入的方式,比较容易学生接受,效果不错。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商品率高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商品率最高的原因是什么?理顺这个思路对下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引入未来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充分备课、提取主线、理顺思路、知识铺垫、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小结、穿插活动、讲练结合,是我这节课的讲课方法,从课后练习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还是不错的。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3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本质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本月中旬,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讲课的活动,我所讲的课题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次讲课对我自己而言有得也有失,感受颇多。课下反思,认为自己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第一,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在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有些方面怕学生想不到等,总是不经意就把答案告诉学生了,比如在讲水循环的意义时,想同过材料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这个答案却是由老师慢慢说出来的。反思了过后我想主要问题在于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还需要教师多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教学时间的把握不理想,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教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我准备第一部分自然界的水体只用10分钟结束,重点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再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最后是课堂练习,这节课算圆满完成。但是在讲解的时候第一部分我花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节奏有点快,甚至准备要学生上黑板演示的部分都临时取消了。课下看了自己讲课的视频后,觉得自己语言不够精炼,简单知识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全部解决,所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完整。
第三,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班上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没有接触过地理,这就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地理兴趣,让班上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但在上课提问时就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怎么动手和动口,一方面可能没有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不自信不敢做声,说明了我在上课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没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没有达到新课标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我认为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第四,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但是感觉自己的教学方法仅限于教师讲解和提问,显得方式比较单一,因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反思后认为主要是自己对于知识点的剖析不够,方法掌握不灵活,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4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
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5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一、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学会欣赏学生
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既合作完成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还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凡是积极参与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6
我们地理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利用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给同学们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就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这种教学旨在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这种辨证的'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辨证的人地观。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4、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大量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
5、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学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习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思考,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经过思考,较容易地完成了这道题,并且掌握了解题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常反思,他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水平上。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反思”——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通过思考,发现并清晰地表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7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及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提问,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堂提问内容紧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高中地理《5.8传统工业基地》这一节时,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通过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和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地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很轻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最感爱好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过程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轻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5.2农业区位因素》一节,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虽知识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应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能使同学们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三、课堂提问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同学们非常感爱好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很抽象而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已经很轻易就把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很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同学们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在讲高中地理课时,找一些学生感爱好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讲《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这一节时,首先提出问题:雅典奥运会于北京奥运会天气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学生对奥运会的内容都非常感爱好,自然而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思考背景和雅典两地的气候及其气候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法,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使更多地学生参与到问题中,使每个地理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提高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的互问互答中排出了师生之间的代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8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我把它写出来,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上只有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9
1、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
新课程非常重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但是,我觉得案例教学无论是采取归纳法还是演绎法,一条原则必须要把握,就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因为案例只是结论提取的材料,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取和提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掌握结论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体现。
2.注重案例的验证
近年来,我们的教学很注重反思,这其中包括对媒体、对学生、对老师本身的反思,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更为重要。如何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的案例教学来讲,我觉得教师在提取了结论和学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之后,要选取相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推导。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尽量能让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结论。而验证案例的选取可以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资源。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验证,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3.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贵在思考。在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尽量去解决,也希望能够再实践中能够拨开云雾。我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致有以下:(1)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课标要求?(2)课标与教材的矛盾如何解决?(3)知识点的难度该如何把握?(4)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该如何解决?(5)课标要求和教材真的能代表广泛的适用性吗?(6)怎样面对初高中地理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生事物的产生有一个成长和成熟完善的过程。我想,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让新课程走向成熟。只要这样,我们中国的教育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0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
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采用启发--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思考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地理图象功能:地理图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挖掘图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运用图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学生活动面还偏小,合作学习不够。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在理科班级上课普遍较快,而在文课班级上课较慢,所以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也有一定影响。此处,调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但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1
自从7月份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尽力摸索、了解现在高二学生地理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尽好的融入这个新的学习团队。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共处,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说得不尽完美,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一背,靠硬性记忆就可以解决问题,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还用“副科”来称呼,这种现象在理科班表现得尤为明显,殊不知这种态度已经犯了学习的“大忌”。高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明显的区别于所谓“地名学”,不是单纯的记住“北京在中国北方,广州在中国南方”等等这一类常识性的知识。而是更需要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分析、并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新课标背景下学习的重点所在。
二、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我们这一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平时,我们进行系统复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知识性的问题。
三、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用语不规范,还不能用“地理语言”来回答现实的地理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影响得分。
针对于以上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性的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地理的态度;其次,在平时和同学们说明水平学业测试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二、学练结合,注重练习
鉴于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我们高三进行文综打好基础。
三、点评到位,具体提升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规范答题用语,从严要求,从细节开始进行指导提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2
乡土地理知识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最能体现“由近到远”、“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乡土地理材料,会使地理课更具有乡土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能为更多的同学所喜爱。
地理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理教育的质量。而在课堂中适时运用乡土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要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高中地理教学用的虽然是图文并茂的新教材,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而对于生活在毕节的同学们来说,对很多知识没有接触或缺乏亲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组织得再精彩,学生也不可能将知识内化。乡土地理材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亲眼看得到的具体的地理事物,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这些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很容易形成具体的地理现象,对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很有好处。所以乡土地理知识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便于理解新的地理知识了。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我恰当的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一些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记得给高一年级学生讲到二氧化碳的玻璃温室原理时,教材上展示给学生的是一幅简单的示意图,文字方面没有作详细的原理解析,教参上也说明该知识点只是要求学生知道结论就行,不必过多解释,但常言道:清水煮菜无滋无味,若按教参上的教学要求,学生虽说知道了这个知识点,但教学过程是空洞而无力的,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也仅停留在表面。所以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冬天我们教室里比其他室内暖和?”学生回答:“因为人多,大家呼吸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又问:“贵毕高等级公路修建之前,从毕节坐长途汽车去贵阳,中途大家都要下车吃饭休息,车上并无一人,但重新上车时会感觉特别闷热,又是为什么?”这一问,学生沉默了,一个个都盯着老师,眼睛里写着“为什么”,这时,我才不慌不忙地给他们讲解玻璃的温室效应。夸美纽斯说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是高级事物由低级的去代表,看不见的由看得见的去代替。这节课,通过适当的加入乡土地理信息,有效防止了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
二、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有效地实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长期以来,地理课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回答问题总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专利”,因此学生不爱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再加上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直观性很强,“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应教学需要的。
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媒体与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和场所。在学到城市化问题时,我课前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调查毕节城区的环境现状,并将有关资料及图片在课堂上展示,教学时各组交叉演讲和提问,最后由教师引导全班讨论分析,由本城区存在的城市问题推导其成因,再由各组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动”,教师扮演着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是主要演员,他们详尽的介绍、流畅的语言表达、机智的现场应答、激烈的辩论,把整个课堂渲染得一片沸腾,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和本领,这种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现了宽松、开放、民主的班级风气和学习氛围。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出会学的学生,学生一旦养成自学的习惯和方法,有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乡土地理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乡土地理中的事实和现象都存在于学生周边,为学生所熟悉,教学中如果恰当地联系乡土知识,不仅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和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就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城市规划的内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毕节市地图及相关产业的布局现状,由学生说出其中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分析其原因,然后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结果学生设计的规划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心理学研究又表明,需要是产生兴趣、引发探索向上的动力。而地理学科的特点符合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当地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乐趣,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参加家乡建设的基本技术,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时,我在课堂中穿插了毕节的旅游资源,要求学生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设计一次区内旅游活动方案,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四、乡土地理中的事物和现象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实现情感教育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自觉接受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乡土地理知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模得着,能具体感知和认识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情感纽带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体现出情感的相融性。与课本材料相比,乡土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旅游地理中有一个教学要求是教育学生爱护旅游资源,如果单纯说理难免空洞说教,对学生心灵达不到震撼的效果。但学生虽对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和接触,又往往是一知半解,互不联系的,理解起来也不深刻。教学中我展示了织金洞内的景观图片,同时向学生介绍其形成的漫长地质年代,一边又展示其中某些遭人为破坏后的溶岩景观照片;接着我又展示了百里杜鹃花盛开的情景,一边介绍其游览价值,再展示景区拍下的被游人悄悄折断的花枝照片,这些材料顿时引起学生保护旅游资源的情感共鸣。
五、乡土地理的适时运用,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在学习“商业街布局原则”时,我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毕节城区商业布局,问:“咱们毕节最繁华的街道是哪里?”学生:“南关桥一带。”我又问:“我们的商品批发市场在哪里?”学生:“汽车站附近。”我接着问:“两处商业街区位有何差别?”学生:“南关桥为市中心,汽车站虽不在城中心但交通便利。”简单的几句话,学生随即明白了商业街的布局类型和原则。还有,在给学生讲解赤道多雨带的对流雨时,我引导学生回想毕节夏季的暴雨一般都出现在什么时段,学生回答:“午后两点左右。”于是,由午后两点为一天中气温最高推出气流上升加快迅速凝结成雨的结论。由于诸如此类的提问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平常生活中都比较留意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以便课堂上能当众显示自己的“广闻博见”。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3
本学,本人担任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地理科任深切体会到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教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走出教材,贴近生活
教师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景,设计案例。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荆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这样不仅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4
教师的反思主要特征,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回首本学期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下面,结合地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的新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如台风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象,分析台风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可以达到目标。对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方向、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则较欠缺。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整体设计的课程理念进行开放教学和延伸教学尝试,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台风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并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最终使自己建构起对台风的全面认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践教学时,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运用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些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用了下列本地农业生产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学习的效果比原来好些。(内容略)
在复习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时,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气压带风带图画在左边,世界轮廓图在右边,可是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在第二个班时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把气压带和风带画在世界轮廓图上,这样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 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往往讲过多遍,学生仍然不明白,处于一种好象听明白了,但做题又是稀里糊涂了。去年我校把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原来教师拿一个地球仪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变,但仍不是十分理想.对此我们进行改革,在观看多媒体课件基础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弄,操纵教师所提供的特定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寻找、体验活动中得到的概念,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学生经过探索、获得经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容略)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 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讲解练习时往往不是要求学生讲出答案,而是学生要求把他的思维的过程讲出来。一方面可确定是否真的已学会,另一方面也可培养思维能力。讲例题时尤其是高考题要:分析出题能力要求,如何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链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如何去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关注自己解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做题。
在高三后阶段试题讲评时要做到
① 侧重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错),还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审题失误(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还是技术性失分(如错别字或笔误等)。通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②侧重地理能力的讲评分析。地理教学最后阶段应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要从地理学科的能力角度进行试题分析,对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
③侧重解题技巧的讲评分析。在试卷讲评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指导。
第四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遂川中学
李田古
通过多年的高二地理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高考能力要求反思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一直沿袭着“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低效率”的老路。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我们应该从单纯复习知识转向“知识+方法=能力”,优化复习活动,教师讲解多启发多联系多分析,学生多思考(分析、比较、概括)、多动手(绘图,列表)、多动口(提问,讨论,交流)、多总结。例如在复习“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的相关内容时,我首先以鲁尔钢铁工业区为例,让学生回忆影响该工业区产生、衰落、再度崛起的主要区位因素,从而了解到工业布局是多种区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作用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说明影响工业区发展的因素是发展变化的。然后以上海宝钢为例,了解影响其布局的区位因素又是什么,并分析它与鲁尔钢铁工业区的布局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从而说明某种工业部门是什么指向型工业,只是针对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地点而言。同时指导学生分析影响钢铁工业布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的总体趋势又该是怎样的?最后请同学分析比较长江沿线五大钢铁工业基地,并说出它们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复习实践中,我们有时会发觉由于学生对所有基础知识已经学习过,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一定的新意和难度,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就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项和智能强项,也有与此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比如可以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文字材料,图像信息,多媒体等等,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要求。
例如在高中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果还像讲授新课那样复习,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也提不起兴趣。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试着编写了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作了一次准确的天气预报而已。
然后提出下列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类型。
(2)为什么东亚能成为世界最为典型季风气候区?
(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4)这个时候为什么会出现“欠东风”的现象?
(5)孔明为什么又能够借来东风?
(6)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这样不仅复习了天气、气候、季风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候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的多。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现在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的,学生学习也更多的是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从近几年高考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来看,直接要求完整表述基本概念、原理的采分点几乎没有,需要记忆的观点和方法论知识所占的分值和比例越来越少,往往把更多的分值放在结合材料的分析和应用上。记得有一年高考中就有让学生分析兰州化工厂布局是否合理的题目,当时就有同学只是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对化工厂的布局进行分析,忽视了环境效益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认为这是完全合理的,得出了与标准答案完全不同的结果。
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会选择一些有关材料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复习有关厂址选择的问题。我在给出了大量有关“食盐”及“食盐化工”等背景资料(略)之后,提出: 某公司正考虑在某镇附近建一新的食盐及食盐化工厂,给出了某镇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请同学对照地图和资料,讨论:图中“公司提出的地点”和“议会提出的地点”相比,哪一个方案更合理。每一大组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公司法人代表、工厂管理人员、议会代表和社区代表。讨论之后进行大组汇报。同时强调:(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利弊得失,从而优选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
在随后进行的大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扮演公司法人代表的同学,从工厂经营必须取得更大利润的角度,希望工厂建在距原工业区较近的地点;扮演工厂管理人员的学生,从方便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角度,建议工厂建在距交通线较近的地点;扮演议会代表的学生,从保护绿化的角度,呼吁新建工厂不能破坏树木,工厂应建在沼泽地;扮演社区代表的学生,从维护社区环境的角度,要求工厂建在与常年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之后,在自由发言时间,学生们比较了上述意见的利弊得失,一致认为,虽然从他们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的方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综合大家的意见,从整体、全面的角度看问题,还是公司提出的地点比较合适。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一节教学中,有一位学生提出:“我认为植树造林并不一定能解决荒漠化的问题,因为树木生长中要吸收更多的水分,从而会造成进入湖泊、河流和地下的水分变少,反面会导致荒漠化的加剧。”这个观点与教材相反,我当时作了批驳。在课后反思中我深感这样扼杀了该同学积极思考的兴趣、大胆创新的勇气,其实学生的思路也不是一点也没有道理。于是,在下一堂课中当全班同学的面作了自我批评,并在后来的教学中注意宽容各种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
这就是说作为老师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既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但也要给予及时适当的匡正。
五、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因此我注意多与同学个别沟通,了解他们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平时上课也多从他们的能力角度讲解,以求答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月相变化”教学案例与分析
为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一章后,我们选学了“月相知识”一节。该部分知识的难度不大,便于学生们联系实际理解。
虽然学生对月亮的圆缺形状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农历每月某一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什么时间可见,在天空中的哪个方位,月面(即半圆面)朝哪一个方向?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月相变化规律?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试想了三种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法。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月相成因图)可使学生加深对选学材料中文字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的空间想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月相成因示意图。我自制了一个简易的三球仪,可以演示一个月月相的变化和日、地、月三者的关系。但是,在预演时我发现三球仪也有缺陷,就是仪器太小了,而且整个演示过程中只能靠近三球仪的同学才可以看清楚。这样一来,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坐在后排的学生就无法看见。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课程进度的要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花几分钟时间近距离观看。所以,这种方法也不理想。
第三,我把皮球当月球。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皮球来代替月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相成因。上课前将一个充足气的皮球一半用白粉笔涂成白色,用来表示反射太阳光的一面。
“咦,老师,这个大皮球有什么用啊?”当我带着皮球进教室时,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我。我说“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们就先议论开了,并且猜测皮球可能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没有跟他们解释皮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产生好奇,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情况。”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皮球。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皮球的用途。我先设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并告诉他们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皮球上涂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时亮半面要始终朝向南边。当我说需要两个
助手来演示月相成因时,学生们积极要求演示,最后,我从举手的学生中选了两名同学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学生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月球”。在我的指导下,地球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八个方位作为月球移动的位置。首先,我让“月球”站在观测者的右侧,(观测者要随着月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月亮形状和月面朝向。老师的工作就是,根据学生所说的形状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画出图形。我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月相与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均一致。当这两位同学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分析:这个案例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在分析月相成因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新学知识来理解月相变化规律,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由于理论联系实际,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移动“月球”时,老师应启发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而不应由老师包办。
反思: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和规律需要我们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和研究,如何用更有效,更形象的方法去让学生们理解这些知识,是我们地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思考的问题。
江西省遂川中学
李田古
第五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1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教师的反思主要特征,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回首本学期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下面,结合地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的新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如台风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象,分析台风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可以达到目标。对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方向、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则较欠缺。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整体设计的课程理念进行开放教学和延伸教学尝试,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台风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并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最终使自己建构起对台风的全面认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践教学时,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运用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些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用了下列本地农业生产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学习的效果比原来好些。(内容略)
在复习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时,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气压带风带图画在左边,世界轮廓图在右边,可是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在第二个班时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把气压带和风带画在世界轮廓图上,这样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 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往往讲过多遍,学生仍然不明白,处于一种好象听明白了,但做题又是稀里糊涂了。去年我校把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原来教师拿一个地球仪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变,但仍不是十分理想.对此我们进行改革,在观看多媒体课件基础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弄,操纵教师所提供的特定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寻找、体验活动中得到的概念,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学生经过探索、获得经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容略)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 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讲解练习时往往不是要求学生讲出答案,而是学生要求把他的思维的过程讲出来。一方面可确定是否真的已学会,另一方面也可培养思维能力。讲例题时尤其是高考题要:分析出题能力要求,如何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链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如何去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关注自己解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做题。
在高三后阶段试题讲评时要做到
① 侧重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错),还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审题失误(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还是技术性失分(如错别字或笔误等)。通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②侧重地理能力的讲评分析。地理教学最后阶段应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要从地理学科的能力角度进行试题分析,对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
③侧重解题技巧的讲评分析。在试卷讲评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指导。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2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一、 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 学会欣赏学生
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既合作完成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还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凡是积极参与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3
本学,本人担任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地理科任深切体会到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教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走出教材,贴近生活
教师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景,设计案例。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荆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这样不仅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4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及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提问,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堂提问内容紧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高中地理《5.8传统工业基地》这一节时,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通过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和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地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很轻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最感爱好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过程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轻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5.2农业区位因素》一节,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虽知识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应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能使同学们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三、课堂提问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同学们非常感爱好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很抽象而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已经很轻易就把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很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同学们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在讲高中地理课时,找一些学生感爱好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讲《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这一节时,首先提出问题:雅典奥运会于北京奥运会天气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学生对奥运会的内容都非常感爱好,自然而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思考背景和雅典两地的气候及其气候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法,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使更多地学生参与到问题中,使每个地理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提高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的互问互答中排出了师生之间的代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5
自从7月份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尽力摸索、了解现在高二学生地理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尽好的融入这个新的学习团队。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共处,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说得不尽完美,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一背,靠硬性记忆就可以解决问题,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还用“副科”来称呼,这种现象在理科班表现得尤为明显,殊不知这种态度已经犯了学习的“大忌”。高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明显的区别于所谓“地名学”,不是单纯的记住“北京在中国北方,广州在中国南方”等等这一类常识性的知识。而是更需要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分析、并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新课标背景下学习的重点所在。
二、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我们这一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平时,我们进行系统复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知识性的问题。
三、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用语不规范,还不能用“地理语言”来回答现实的地理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影响得分。
针对于以上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性的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地理的态度;其次,在平时和同学们说明水平学业测试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二、学练结合,注重练习
鉴于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我们高三进行文综打好基础。
三、点评到位,具体提升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规范答题用语,从严要求,从细节开始进行指导提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6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
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采用启发--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思考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地理图象功能:地理图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挖掘图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运用图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学生活动面还偏小,合作学习不够。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在理科班级上课普遍较快,而在文课班级上课较慢,所以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也有一定影响。此处,调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但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7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本质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本月中旬,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讲课的活动,我所讲的课题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次讲课对我自己而言有得也有失,感受颇多。课下反思,认为自己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第一,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在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有些方面怕学生想不到等,总是不经意就把答案告诉学生了,比如在讲水循环的意义时,想同过材料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这个答案却是由老师慢慢说出来的。反思了过后我想主要问题在于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还需要教师多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教学时间的把握不理想,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教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我准备第一部分自然界的水体只用10分钟结束,重点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再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最后是课堂练习,这节课算圆满完成。但是在讲解的时候第一部分我花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节奏有点快,甚至准备要学生上黑板演示的部分都临时取消了。课下看了自己讲课的视频后,觉得自己语言不够精炼,简单知识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全部解决,所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完整。
第三,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班上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没有接触过地理,这就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地理兴趣,让班上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但在上课提问时就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怎么动手和动口,一方面可能没有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不自信不敢做声,说明了我在上课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没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没有达到新课标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我认为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第四,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但是感觉自己的教学方法仅限于教师讲解和提问,显得方式比较单一,因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反思后认为主要是自己对于知识点的剖析不够,方法掌握不灵活,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8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
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9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我把它写出来,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上只有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0
1、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
新课程非常重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但是,我觉得案例教学无论是采取归纳法还是演绎法,一条原则必须要把握,就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因为案例只是结论提取的材料,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取和提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掌握结论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体现。
2.注重案例的验证
近年来,我们的教学很注重反思,这其中包括对媒体、对学生、对老师本身的反思,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更为重要。如何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的案例教学来讲,我觉得教师在提取了结论和学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之后,要选取相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推导。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尽量能让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结论。而验证案例的选取可以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资源。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验证,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3.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贵在思考。在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尽量去解决,也希望能够再实践中能够拨开云雾。我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致有以下:(1)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课标要求?(2)课标与教材的矛盾如何解决?(3)知识点的难度该如何把握?(4)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该如何解决?(5)课标要求和教材真的能代表广泛的适用性吗?(6)怎样面对初高中地理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生事物的产生有一个成长和成熟完善的过程。我想,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让新课程走向成熟。只要这样,我们中国的教育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
() 优质 资源
() 优质 资源
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