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时间:2019-05-15 15:3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第一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19、20、21班的地理课程,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具体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新课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如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重视课堂管理

做为一名教师,我十分清楚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我深知,有了一个科学的课堂管理,那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十分重视课堂管理,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质量。一般我一进课堂,就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影响全体学生,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上的我课,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完,把难点剖析清楚。接下来学生的精力开始涣散了,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我来个地理小故事或小幽默,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至于简单易懂的知识,我一般是让学生相互讨论来完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不错。

三、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是成了一个误人子弟的教书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多次的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公开课,让我有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检查自己的时机;通过梁永禄老师,张郁老师的尽心指导,各位组员的大力帮助,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要“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评好每一堂课;反思好每一堂课”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

四、教学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这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等。比如在讲到“西藏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时,以课本中的地图为素材,进行探究,并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读图分析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以上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成绩是肯定的,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虚心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其逻辑性较强,理顺一条清晰的主线思路很重要。备课时我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同时东北地区的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切题引入本课。这对于学生对本单元、本节书的理解是比较有利的。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科技等,其中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对于东北这一区域的自然特征了解欠缺,所以在分析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时就比较受局限,仅仅局限于预习课文时获取的信息,而缺乏自主性探究、拓展的信息。我个人认为课前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知识,讲课时应该比较容易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放收自如。

本课着重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4.3,读图分析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与农业发展的影响;图4.4,读图分析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图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学生能够依照设计的思路把握要点。图4.5,读图分析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难度就比较大,我在讲课的时候提示学生首先理解东北作为一个区域,在内部其自然条件是有差异的,本图是地形、积温、年降水量三个要素的组合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向东不同地方地形、积温、年降水量组合的差异,也就是自然条件差异,在自然条件差异下农业布局形成了平原地区耕作农业区、山地林业和特产区、西部高原的畜牧业区。这种提示加引导,层层深入的方式,比较容易学生接受,效果不错。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商品率高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商品率最高的原因是什么?理顺这个思路对下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引入未来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充分备课、提取主线、理顺思路、知识铺垫、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小结、穿插活动、讲练结合,是我这节课的讲课方法,从课后练习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还是不错的。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2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我把它写出来,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上只有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3

本学,本人担任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地理科任深切体会到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教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走出教材,贴近生活

教师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景,设计案例。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荆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这样不仅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4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一、 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 学会欣赏学生

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既合作完成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还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凡是积极参与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5

1、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

新课程非常重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但是,我觉得案例教学无论是采取归纳法还是演绎法,一条原则必须要把握,就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因为案例只是结论提取的材料,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取和提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掌握结论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体现。

2.注重案例的验证

近年来,我们的教学很注重反思,这其中包括对媒体、对学生、对老师本身的反思,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更为重要。如何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的案例教学来讲,我觉得教师在提取了结论和学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之后,要选取相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推导。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尽量能让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结论。而验证案例的选取可以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资源。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验证,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3.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贵在思考。在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尽量去解决,也希望能够再实践中能够拨开云雾。我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致有以下:(1)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课标要求?(2)课标与教材的矛盾如何解决?(3)知识点的难度该如何把握?(4)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该如何解决?(5)课标要求和教材真的能代表广泛的适用性吗?(6)怎样面对初高中地理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生事物的产生有一个成长和成熟完善的过程。我想,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让新课程走向成熟。只要这样,我们中国的教育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6

乡土地理知识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最能体现“由近到远”、“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乡土地理材料,会使地理课更具有乡土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能为更多的同学所喜爱。

地理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理教育的质量。而在课堂中适时运用乡土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要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高中地理教学用的虽然是图文并茂的新教材,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而对于生活在毕节的同学们来说,对很多知识没有接触或缺乏亲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组织得再精彩,学生也不可能将知识内化。乡土地理材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亲眼看得到的具体的地理事物,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这些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很容易形成具体的地理现象,对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很有好处。所以乡土地理知识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便于理解新的地理知识了。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我恰当的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一些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记得给高一年级学生讲到二氧化碳的玻璃温室原理时,教材上展示给学生的是一幅简单的示意图,文字方面没有作详细的原理解析,教参上也说明该知识点只是要求学生知道结论就行,不必过多解释,但常言道:清水煮菜无滋无味,若按教参上的教学要求,学生虽说知道了这个知识点,但教学过程是空洞而无力的,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也仅停留在表面。所以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冬天我们教室里比其他室内暖和?”学生回答:“因为人多,大家呼吸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又问:“贵毕高等级公路修建之前,从毕节坐长途汽车去贵阳,中途大家都要下车吃饭休息,车上并无一人,但重新上车时会感觉特别闷热,又是为什么?”这一问,学生沉默了,一个个都盯着老师,眼睛里写着“为什么”,这时,我才不慌不忙地给他们讲解玻璃的温室效应。夸美纽斯说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是高级事物由低级的去代表,看不见的由看得见的去代替。这节课,通过适当的加入乡土地理信息,有效防止了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

二、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有效地实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长期以来,地理课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回答问题总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专利”,因此学生不爱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再加上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直观性很强,“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应教学需要的。

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媒体与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和场所。在学到城市化问题时,我课前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调查毕节城区的环境现状,并将有关资料及图片在课堂上展示,教学时各组交叉演讲和提问,最后由教师引导全班讨论分析,由本城区存在的城市问题推导其成因,再由各组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动”,教师扮演着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是主要演员,他们详尽的介绍、流畅的语言表达、机智的现场应答、激烈的辩论,把整个课堂渲染得一片沸腾,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和本领,这种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现了宽松、开放、民主的班级风气和学习氛围。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出会学的学生,学生一旦养成自学的习惯和方法,有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乡土地理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乡土地理中的事实和现象都存在于学生周边,为学生所熟悉,教学中如果恰当地联系乡土知识,不仅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和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就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城市规划的内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毕节市地图及相关产业的布局现状,由学生说出其中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分析其原因,然后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结果学生设计的规划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心理学研究又表明,需要是产生兴趣、引发探索向上的动力。而地理学科的特点符合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当地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乐趣,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参加家乡建设的基本技术,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时,我在课堂中穿插了毕节的旅游资源,要求学生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设计一次区内旅游活动方案,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四、乡土地理中的事物和现象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实现情感教育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自觉接受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乡土地理知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模得着,能具体感知和认识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情感纽带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体现出情感的相融性。与课本材料相比,乡土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旅游地理中有一个教学要求是教育学生爱护旅游资源,如果单纯说理难免空洞说教,对学生心灵达不到震撼的效果。但学生虽对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和接触,又往往是一知半解,互不联系的,理解起来也不深刻。教学中我展示了织金洞内的景观图片,同时向学生介绍其形成的漫长地质年代,一边又展示其中某些遭人为破坏后的溶岩景观照片;接着我又展示了百里杜鹃花盛开的情景,一边介绍其游览价值,再展示景区拍下的被游人悄悄折断的花枝照片,这些材料顿时引起学生保护旅游资源的情感共鸣。

五、乡土地理的适时运用,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在学习“商业街布局原则”时,我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毕节城区商业布局,问:“咱们毕节最繁华的街道是哪里?”学生:“南关桥一带。”我又问:“我们的商品批发市场在哪里?”学生:“汽车站附近。”我接着问:“两处商业街区位有何差别?”学生:“南关桥为市中心,汽车站虽不在城中心但交通便利。”简单的几句话,学生随即明白了商业街的布局类型和原则。还有,在给学生讲解赤道多雨带的对流雨时,我引导学生回想毕节夏季的暴雨一般都出现在什么时段,学生回答:“午后两点左右。”于是,由午后两点为一天中气温最高推出气流上升加快迅速凝结成雨的结论。由于诸如此类的提问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平常生活中都比较留意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以便课堂上能当众显示自己的“广闻博见”。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7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本质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本月中旬,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讲课的活动,我所讲的课题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次讲课对我自己而言有得也有失,感受颇多。课下反思,认为自己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第一,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在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有些方面怕学生想不到等,总是不经意就把答案告诉学生了,比如在讲水循环的意义时,想同过材料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这个答案却是由老师慢慢说出来的。反思了过后我想主要问题在于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还需要教师多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教学时间的把握不理想,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教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我准备第一部分自然界的水体只用10分钟结束,重点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再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最后是课堂练习,这节课算圆满完成。但是在讲解的时候第一部分我花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节奏有点快,甚至准备要学生上黑板演示的部分都临时取消了。课下看了自己讲课的视频后,觉得自己语言不够精炼,简单知识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全部解决,所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完整。

第三,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班上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没有接触过地理,这就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地理兴趣,让班上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但在上课提问时就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怎么动手和动口,一方面可能没有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不自信不敢做声,说明了我在上课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没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没有达到新课标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我认为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第四,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但是感觉自己的教学方法仅限于教师讲解和提问,显得方式比较单一,因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反思后认为主要是自己对于知识点的剖析不够,方法掌握不灵活,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8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

优质 资源

() 优质 资源

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9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

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采用启发--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思考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地理图象功能:地理图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挖掘图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运用图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学生活动面还偏小,合作学习不够。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在理科班级上课普遍较快,而在文课班级上课较慢,所以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也有一定影响。此处,调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但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0

自从7月份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尽力摸索、了解现在高二学生地理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尽好的融入这个新的学习团队。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共处,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说得不尽完美,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一背,靠硬性记忆就可以解决问题,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还用“副科”来称呼,这种现象在理科班表现得尤为明显,殊不知这种态度已经犯了学习的“大忌”。高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明显的区别于所谓“地名学”,不是单纯的记住“北京在中国北方,广州在中国南方”等等这一类常识性的知识。而是更需要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分析、并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新课标背景下学习的重点所在。

二、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我们这一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平时,我们进行系统复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知识性的问题。

三、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用语不规范,还不能用“地理语言”来回答现实的地理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影响得分。

针对于以上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性的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地理的态度;其次,在平时和同学们说明水平学业测试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二、学练结合,注重练习

鉴于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我们高三进行文综打好基础。

三、点评到位,具体提升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规范答题用语,从严要求,从细节开始进行指导提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1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

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2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及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提问,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堂提问内容紧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高中地理《5.8传统工业基地》这一节时,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通过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和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地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很轻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最感爱好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过程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轻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5.2农业区位因素》一节,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虽知识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应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能使同学们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三、课堂提问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同学们非常感爱好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很抽象而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已经很轻易就把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很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同学们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在讲高中地理课时,找一些学生感爱好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讲《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这一节时,首先提出问题:雅典奥运会于北京奥运会天气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学生对奥运会的内容都非常感爱好,自然而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思考背景和雅典两地的气候及其气候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法,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使更多地学生参与到问题中,使每个地理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提高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的互问互答中排出了师生之间的代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3

教师的反思主要特征,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回首本学期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下面,结合地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的新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如台风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象,分析台风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可以达到目标。对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方向、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则较欠缺。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整体设计的课程理念进行开放教学和延伸教学尝试,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台风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并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最终使自己建构起对台风的全面认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践教学时,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运用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些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用了下列本地农业生产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学习的效果比原来好些。(内容略)

在复习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时,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气压带风带图画在左边,世界轮廓图在右边,可是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在第二个班时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把气压带和风带画在世界轮廓图上,这样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 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往往讲过多遍,学生仍然不明白,处于一种好象听明白了,但做题又是稀里糊涂了。去年我校把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原来教师拿一个地球仪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变,但仍不是十分理想.对此我们进行改革,在观看多媒体课件基础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弄,操纵教师所提供的特定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寻找、体验活动中得到的概念,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学生经过探索、获得经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容略)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 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讲解练习时往往不是要求学生讲出答案,而是学生要求把他的思维的过程讲出来。一方面可确定是否真的已学会,另一方面也可培养思维能力。讲例题时尤其是高考题要:分析出题能力要求,如何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链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如何去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关注自己解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做题。

在高三后阶段试题讲评时要做到

① 侧重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错),还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审题失误(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还是技术性失分(如错别字或笔误等)。通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②侧重地理能力的讲评分析。地理教学最后阶段应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要从地理学科的能力角度进行试题分析,对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

③侧重解题技巧的讲评分析。在试卷讲评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指导。

第三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一、课程安排方面

高二上期教学内容应调整为必修三和中国地理,高二下期上选修五和世界地理。而且中国地理的内容比世界地理更少,这样安排还可以缓解上期时间紧迫而下期时间又太宽松的情况。在顺序安排上建议先上区域地理,后上必修三或选修五,充分发挥区域地理“平台”的作用。

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发挥“平台”的作用,也就是要求学生熟悉各区域的区域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1.树立正确的区域地理的地理定位思想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首先应给学生讲清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如果对区域不能准确的定位,那么分析的思路就会发生偏向,答案自然就不可能准确了。所以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白区域地理的学习定位十分重要,并非简单的机械式记忆那么简单。老师可以出示一些典型的高考题,让学生体会自己去体会区域定位的重要性。我建议老师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多穿插一些读图或画图的活动。

2.认识区域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知识体系 区域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1)地理位置:经纬网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及范围等

(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地形地势概况、气候特征及成因、河流湖泊、资源等

(3)人文地理环境差异:工业生产及区位分析、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和优劣分析等、交通运输与城市、经济发展现状与格局等

(4)综合探究:结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联系实际和时事综合分析、探索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提出相应的发展举措等

建议老师们以第一个区域为例,分析介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其它的区域则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

3.充分运用比较法来学习区域地理

比较法是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别特征。在学生的导学学案中,建议老师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区域特征的比较,比如在学习南美洲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南美洲和非洲的气候特征,还可以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等等。

三、必修三教学反思

1.“必修3”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的位置

“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主要介绍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必修3”则是将这些地理基本原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并运用到一定区域的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去,也就是说“必修3”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应用研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教材内容编排特色

本册教材共5章10节。全书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组织教材,除第一章外,其他章的各节内容都冠以“以XX区域为案例”的副标题。既有国内的案例,也有国外的案例。

但教材各章内容又并不拘泥于副标题所限的地区,而是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基础,就某一个主题向其他区域延伸。例如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案例扩展到西非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案例扩展到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的开发。教材内容如此“收”“放”有致的设计,一方面减少单一案例分析可能带来的某种局限性,另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和能力迁移的平台。

3.高中地理必修3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教材内容编排与学生现实的基础知识储备间存在的矛盾

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对“必修3”内容的编排,主要是在“必修1”的自然地理原理和“必修2”的人文地理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区域,以案例的形式来探求和说明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分析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学生必须对这些具体区域的区域特征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不同版本教材对案例的编选与教师的教学选择存在矛盾

新课程的实施,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一个课标的情况下可以出现不同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排和选择案例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异,虽然这样的现象在“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中教师都曾经遇到过,但由于这两个模块主要 是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教师在教学处理上还相对容易。但由于“必修3”教材的编写基本都是围绕不同的案例进行,各种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角度和呈现形式也存在差异。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在编写思路及选择案例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上则更显困难。

4.对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策略的探究(1)作好案例教学的知识铺垫

面对学生对区域地理基本知识掌握欠缺以及地理“必修3”教材中相关区域背景知识缺失的现状,要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区域地理知识加以补充和进行必要的铺垫。以人教版地理“必修3”为例,教材选择的大多都是中国不同地区的案例,因此,学生学习案例的基础就是对中国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基本知识的了解。所以我刚才建议高二上期安排中国地理的教学内容,并且先上中国地理,后上必修三。

(2)案例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地理分析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 综观“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各条标准,基本都要求“以„„为例,分析„„”来进行范例教学。在面对各种版本教材和不同案例时,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各种教材中的所有案例拿出来进行教学。因为掌握案例本身的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教材中精选的示范性案例,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注重方法的培养和抽取地理原理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习者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注重从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抽取地理原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例如:人教版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而在其他版本出现或与此相关的例子有“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等。在教学中,教师无需对此类型所有的案例都拿来讲解,只需要精选其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该案例,最终使学生上升到学会总结分析相似类型案例的方法这一高度上来。

比如通过对“西气东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在分析资源调配时,能形成以下的基本分析方法:

对于资源分布不均与需求的差异,在教学中就需要从地质、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要实现双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和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输出地和输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学生形成了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分析同类型的案例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加以很好地分析和解决。

(3)配合练习,重点在于巩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对学生学习地理“必修3”情况进行评价,应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所不同。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来进行。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案例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三山夹两盆地,形成了新疆特有的水汽运动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加上面积巨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使新疆气候具有昼夜和季节温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特点。例如许多地方最大的气温日较差在二十到二十五度之间;在具有干旱沙漠气候特征的吐鲁番,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十四点八度,最大气温日较差曾达五十度。

1.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2.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根据新疆地理条件的特点,你认为新疆可以发展哪些特色农业生产?并说明原因。

4.你认为新疆农业的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通过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分析,请你归纳出分析某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这道题的考查并没有涉及教材中“东北地区”的任何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新地区、新案例。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并没有专门学习过新疆农业发展的内容,但该案例并没有考查区域中记忆性的内容。学生要较好地解决相关问题,关键是要在提取图像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在前面两个模块中学习的地理原理,并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考查,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是必修3教学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好的主要形式。

地理必修教材中有许多的活动栏目,一些活动栏目实际上就是一个新的案例的呈现。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内容的精心组织,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运用已有的方法储备来解决新的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呈现教材之外的自己精选的案例来实现这一目标。

第四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

优质 资源

() 优质 资源

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2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其逻辑性较强,理顺一条清晰的主线思路很重要。备课时我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同时东北地区的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切题引入本课。这对于学生对本单元、本节书的理解是比较有利的。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科技等,其中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对于东北这一区域的'自然特征了解欠缺,所以在分析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时就比较受局限,仅仅局限于预习课文时获取的信息,而缺乏自主性探究、拓展的信息。我个人认为课前应该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知识,讲课时应该比较容易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放收自如。

本课着重考察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图4.3,读图分析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与农业发展的影响;图4.4,读图分析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这两个图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学生能够依照设计的思路把握要点。图4.5,读图分析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难度就比较大,我在讲课的时候提示学生首先理解东北作为一个区域,在内部其自然条件是有差异的,本图是地形、积温、年降水量三个要素的组合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向东不同地方地形、积温、年降水量组合的差异,也就是自然条件差异,在自然条件差异下农业布局形成了平原地区耕作农业区、山地林业和特产区、西部高原的畜牧业区。这种提示加引导,层层深入的方式,比较容易学生接受,效果不错。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商品率高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其商品率最高的原因是什么?理顺这个思路对下面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引入未来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充分备课、提取主线、理顺思路、知识铺垫、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小结、穿插活动、讲练结合,是我这节课的讲课方法,从课后练习来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还是不错的。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3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本质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本月中旬,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讲课的活动,我所讲的课题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次讲课对我自己而言有得也有失,感受颇多。课下反思,认为自己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第一,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在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有些方面怕学生想不到等,总是不经意就把答案告诉学生了,比如在讲水循环的意义时,想同过材料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这个答案却是由老师慢慢说出来的。反思了过后我想主要问题在于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还需要教师多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教学时间的把握不理想,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教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我准备第一部分自然界的水体只用10分钟结束,重点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再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最后是课堂练习,这节课算圆满完成。但是在讲解的时候第一部分我花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节奏有点快,甚至准备要学生上黑板演示的部分都临时取消了。课下看了自己讲课的视频后,觉得自己语言不够精炼,简单知识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全部解决,所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完整。

第三,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班上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没有接触过地理,这就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地理兴趣,让班上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但在上课提问时就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怎么动手和动口,一方面可能没有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不自信不敢做声,说明了我在上课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没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没有达到新课标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我认为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第四,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但是感觉自己的教学方法仅限于教师讲解和提问,显得方式比较单一,因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反思后认为主要是自己对于知识点的剖析不够,方法掌握不灵活,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4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

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5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一、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学会欣赏学生

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既合作完成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还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凡是积极参与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6

我们地理和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的利用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给同学们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地理下册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我就以矿产资源为例,一方面用相关例证向学生说明,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组合状况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一些工业基地往往是建在矿产地附近(这种教学旨在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有些工业基地,如我国的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基地,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钢铁工业基地,周围并无大型铁矿、煤矿,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运,摆脱了矿产资源的地域限制(这种教学可以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这种辨证的'分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辨证的人地观。

地理新课标不仅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的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地理观。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得到提升。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4、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大量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匡正。

5、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学生做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习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思考,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经过思考,较容易地完成了这道题,并且掌握了解题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不经常反思,他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水平上。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问题,教师要及时“反思”——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通过思考,发现并清晰地表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7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及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提问,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堂提问内容紧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高中地理《5.8传统工业基地》这一节时,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通过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和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地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很轻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最感爱好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过程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轻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5.2农业区位因素》一节,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虽知识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应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能使同学们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三、课堂提问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同学们非常感爱好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很抽象而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已经很轻易就把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很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同学们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在讲高中地理课时,找一些学生感爱好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讲《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这一节时,首先提出问题:雅典奥运会于北京奥运会天气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学生对奥运会的内容都非常感爱好,自然而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思考背景和雅典两地的气候及其气候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法,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使更多地学生参与到问题中,使每个地理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提高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的互问互答中排出了师生之间的代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8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我把它写出来,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上只有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9

1、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

新课程非常重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但是,我觉得案例教学无论是采取归纳法还是演绎法,一条原则必须要把握,就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因为案例只是结论提取的材料,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取和提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掌握结论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体现。

2.注重案例的验证

近年来,我们的教学很注重反思,这其中包括对媒体、对学生、对老师本身的反思,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更为重要。如何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的案例教学来讲,我觉得教师在提取了结论和学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之后,要选取相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推导。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尽量能让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结论。而验证案例的选取可以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资源。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验证,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3.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贵在思考。在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尽量去解决,也希望能够再实践中能够拨开云雾。我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致有以下:(1)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课标要求?(2)课标与教材的矛盾如何解决?(3)知识点的难度该如何把握?(4)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该如何解决?(5)课标要求和教材真的能代表广泛的适用性吗?(6)怎样面对初高中地理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生事物的产生有一个成长和成熟完善的过程。我想,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让新课程走向成熟。只要这样,我们中国的教育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0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

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采用启发--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思考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地理图象功能:地理图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挖掘图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运用图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学生活动面还偏小,合作学习不够。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在理科班级上课普遍较快,而在文课班级上课较慢,所以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也有一定影响。此处,调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但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1

自从7月份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尽力摸索、了解现在高二学生地理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尽好的融入这个新的学习团队。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共处,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说得不尽完美,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一背,靠硬性记忆就可以解决问题,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还用“副科”来称呼,这种现象在理科班表现得尤为明显,殊不知这种态度已经犯了学习的“大忌”。高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明显的区别于所谓“地名学”,不是单纯的记住“北京在中国北方,广州在中国南方”等等这一类常识性的知识。而是更需要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分析、并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新课标背景下学习的重点所在。

二、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我们这一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平时,我们进行系统复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知识性的问题。

三、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用语不规范,还不能用“地理语言”来回答现实的地理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影响得分。

针对于以上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性的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地理的态度;其次,在平时和同学们说明水平学业测试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二、学练结合,注重练习

鉴于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我们高三进行文综打好基础。

三、点评到位,具体提升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规范答题用语,从严要求,从细节开始进行指导提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2

乡土地理知识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最能体现“由近到远”、“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乡土地理材料,会使地理课更具有乡土性、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也能为更多的同学所喜爱。

地理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理教育的质量。而在课堂中适时运用乡土材料,可以事半功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凡是有兴趣的事物,人们总要想办法去认识它、接近它、获得它,并对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如果对地理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高中地理教学用的虽然是图文并茂的新教材,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而对于生活在毕节的同学们来说,对很多知识没有接触或缺乏亲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组织得再精彩,学生也不可能将知识内化。乡土地理材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亲眼看得到的具体的地理事物,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这些事物,在学生头脑中很容易形成具体的地理现象,对进一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很有好处。所以乡土地理知识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便于理解新的地理知识了。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我恰当的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例说明,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对一些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记得给高一年级学生讲到二氧化碳的玻璃温室原理时,教材上展示给学生的是一幅简单的示意图,文字方面没有作详细的原理解析,教参上也说明该知识点只是要求学生知道结论就行,不必过多解释,但常言道:清水煮菜无滋无味,若按教参上的教学要求,学生虽说知道了这个知识点,但教学过程是空洞而无力的,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也仅停留在表面。所以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冬天我们教室里比其他室内暖和?”学生回答:“因为人多,大家呼吸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又问:“贵毕高等级公路修建之前,从毕节坐长途汽车去贵阳,中途大家都要下车吃饭休息,车上并无一人,但重新上车时会感觉特别闷热,又是为什么?”这一问,学生沉默了,一个个都盯着老师,眼睛里写着“为什么”,这时,我才不慌不忙地给他们讲解玻璃的温室效应。夸美纽斯说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原则是高级事物由低级的去代表,看不见的由看得见的去代替。这节课,通过适当的加入乡土地理信息,有效防止了单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循环,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

二、乡土地理知识可以有效地实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长期以来,地理课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回答问题总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专利”,因此学生不爱学,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再加上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直观性很强,“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应教学需要的。

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媒体与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和场所。在学到城市化问题时,我课前布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调查毕节城区的环境现状,并将有关资料及图片在课堂上展示,教学时各组交叉演讲和提问,最后由教师引导全班讨论分析,由本城区存在的城市问题推导其成因,再由各组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堂课基本上都是学生在“动”,教师扮演着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是主要演员,他们详尽的介绍、流畅的语言表达、机智的现场应答、激烈的辩论,把整个课堂渲染得一片沸腾,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愿望和本领,这种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交往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现了宽松、开放、民主的班级风气和学习氛围。

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出会学的学生,学生一旦养成自学的习惯和方法,有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对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乡土地理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要经过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乡土地理中的事实和现象都存在于学生周边,为学生所熟悉,教学中如果恰当地联系乡土知识,不仅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和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创见地认识问题或解决问题,就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在学习城市规划的内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毕节市地图及相关产业的布局现状,由学生说出其中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分析其原因,然后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结果学生设计的规划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心理学研究又表明,需要是产生兴趣、引发探索向上的动力。而地理学科的特点符合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当地日常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乐趣,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参加家乡建设的基本技术,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时,我在课堂中穿插了毕节的旅游资源,要求学生为即将到来的“十一”长假设计一次区内旅游活动方案,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四、乡土地理中的事物和现象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实现情感教育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自觉接受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乡土地理知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模得着,能具体感知和认识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情感纽带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体现出情感的相融性。与课本材料相比,乡土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旅游地理中有一个教学要求是教育学生爱护旅游资源,如果单纯说理难免空洞说教,对学生心灵达不到震撼的效果。但学生虽对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有所了解和接触,又往往是一知半解,互不联系的,理解起来也不深刻。教学中我展示了织金洞内的景观图片,同时向学生介绍其形成的漫长地质年代,一边又展示其中某些遭人为破坏后的溶岩景观照片;接着我又展示了百里杜鹃花盛开的情景,一边介绍其游览价值,再展示景区拍下的被游人悄悄折断的花枝照片,这些材料顿时引起学生保护旅游资源的情感共鸣。

五、乡土地理的适时运用,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在学习“商业街布局原则”时,我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毕节城区商业布局,问:“咱们毕节最繁华的街道是哪里?”学生:“南关桥一带。”我又问:“我们的商品批发市场在哪里?”学生:“汽车站附近。”我接着问:“两处商业街区位有何差别?”学生:“南关桥为市中心,汽车站虽不在城中心但交通便利。”简单的几句话,学生随即明白了商业街的布局类型和原则。还有,在给学生讲解赤道多雨带的对流雨时,我引导学生回想毕节夏季的暴雨一般都出现在什么时段,学生回答:“午后两点左右。”于是,由午后两点为一天中气温最高推出气流上升加快迅速凝结成雨的结论。由于诸如此类的提问经常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平常生活中都比较留意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以便课堂上能当众显示自己的“广闻博见”。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3

本学,本人担任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地理科任深切体会到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教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走出教材,贴近生活

教师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景,设计案例。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荆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这样不仅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4

教师的反思主要特征,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回首本学期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下面,结合地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的新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如台风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象,分析台风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可以达到目标。对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方向、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则较欠缺。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整体设计的课程理念进行开放教学和延伸教学尝试,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台风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并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最终使自己建构起对台风的全面认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践教学时,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运用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些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用了下列本地农业生产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学习的效果比原来好些。(内容略)

在复习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时,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气压带风带图画在左边,世界轮廓图在右边,可是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在第二个班时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把气压带和风带画在世界轮廓图上,这样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 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往往讲过多遍,学生仍然不明白,处于一种好象听明白了,但做题又是稀里糊涂了。去年我校把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原来教师拿一个地球仪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变,但仍不是十分理想.对此我们进行改革,在观看多媒体课件基础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弄,操纵教师所提供的特定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寻找、体验活动中得到的概念,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学生经过探索、获得经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容略)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 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讲解练习时往往不是要求学生讲出答案,而是学生要求把他的思维的过程讲出来。一方面可确定是否真的已学会,另一方面也可培养思维能力。讲例题时尤其是高考题要:分析出题能力要求,如何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链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如何去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关注自己解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做题。

在高三后阶段试题讲评时要做到

① 侧重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错),还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审题失误(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还是技术性失分(如错别字或笔误等)。通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②侧重地理能力的讲评分析。地理教学最后阶段应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要从地理学科的能力角度进行试题分析,对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

③侧重解题技巧的讲评分析。在试卷讲评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指导。

第五篇: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1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教师的反思主要特征,一是实践性,是指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是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二是针对性,是指教师对自我“现行的”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三是反省性,是指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四是时效性,是指对当下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意即可以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五是过程性,一方面指具体的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整个职业成长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回首本学期的工作,首先应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组长的帮助和支持。下面,结合地理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对教学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的新观念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如台风对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传统展示录象,分析台风的成因、危害、防御从知识掌握方向也可以达到目标。对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意识方向、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则较欠缺。我们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整体设计的课程理念进行开放教学和延伸教学尝试,先让学生观看或回顾台风灾害,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问题,再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材、图书、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的自主探究,形成独特见解,并将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进行整理后,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最终使自己建构起对台风的全面认知。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实践教学时,有时会发觉教学过程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我们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运用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有些事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理解不深刻。在第二次教学时我用了下列本地农业生产案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学习的效果比原来好些。(内容略)

在复习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时,在第一个班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气压带风带图画在左边,世界轮廓图在右边,可是学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在第二个班时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我让学生把气压带和风带画在世界轮廓图上,这样的调整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3.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 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二)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往往讲过多遍,学生仍然不明白,处于一种好象听明白了,但做题又是稀里糊涂了。去年我校把多媒体设备引入课堂,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比原来教师拿一个地球仪在黑板前演示大有改变,但仍不是十分理想.对此我们进行改革,在观看多媒体课件基础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弄,操纵教师所提供的特定的实物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寻找、体验活动中得到的概念,获得事物的感性认识;教师在学生经过探索、获得经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容略)从课后的练习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4.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 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在讲解练习时往往不是要求学生讲出答案,而是学生要求把他的思维的过程讲出来。一方面可确定是否真的已学会,另一方面也可培养思维能力。讲例题时尤其是高考题要:分析出题能力要求,如何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知识链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如何去掌握课本主干知识,关注自己解题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做题。

在高三后阶段试题讲评时要做到

① 侧重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错),还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审题失误(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还是技术性失分(如错别字或笔误等)。通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②侧重地理能力的讲评分析。地理教学最后阶段应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对试卷内容的分析也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上,要从地理学科的能力角度进行试题分析,对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加以重点分析和指导。

③侧重解题技巧的讲评分析。在试卷讲评时,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应重视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重视解题技巧的指导。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2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一、 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 学会欣赏学生

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才的创造素质绝对不仅反映在知识和技能的占有程度上,更突出的反映在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和创新上。基于这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设疑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发现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内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填图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地理概念、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等综合能力;通过地理课堂教具演示、多媒体演示及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及运用地理理论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地理课程中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模块一第一章的课题研究《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证据》要求学生通过连续观察、测量、记录、六次(三周之内)某一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证实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虽然该课题难度不大,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很好的完成,科学步骤必须完整,要有观测、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环环相扣,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道德、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都非常有益,甚至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做该课题的同时,还会拓展研究内容,研究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日出日落方位的影响,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科研能力;另外,这一课题的研究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这在学生学习方式上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既合作完成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别的同学的优点,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增添了地理学习的乐趣。还有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有许多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推选出组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确定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无论课题研究的结果怎样,凡是积极参与的同学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收获,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学习情感体验等许多方面。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3

本学,本人担任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地理科任深切体会到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通过教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走出教材,贴近生活

教师教学中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景,设计案例。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方式不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强,进一步有利于问题的形成,使学生达到想学的境界。

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荆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这样不仅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4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和展示的过程。课堂上科学精巧的提问,能够激活学生及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髓,通过课堂提问要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课堂提问,要使学生产生积极思维能力,积极探究能力和分析知识、归纳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课堂提问内容紧扣高中地理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内容,应紧扣课堂教授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来设计,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提问的内容要有启发性,通过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如:在讲高中地理《5.8传统工业基地》这一节时,围绕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衰落的原因、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等重点和难点设问。通过鲁尔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和鲁尔区相同的传统工业区共同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传统工业区的主要工业有哪些?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鲁尔区有哪些相同地和不同点?鲁尔区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东北老工业化基地的振兴应采取哪些措施?关于鲁尔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很轻易得出答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联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学生必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才能回答,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最感爱好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必须与教学重点内容密切相关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紧随课堂教学节奏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过程按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规律层层推进

课堂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样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非常轻易的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思维向知识纵深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是按认知的规律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分析《5.2农业区位因素》一节,从农业的自然区位因素到社会经济因素虽知识教学内容的层层推进,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应素有哪些?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逐一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政策、市场、交通和科技。。进一步分析后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变化?人类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出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区位在空间上扩大。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是?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市场需求量。这样层层设问,能使同学们把握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把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三、课堂提问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教师的课堂提问中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同学们非常感爱好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很抽象而单调,有很多是学生很难见到的或是学生已经很轻易就把握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觉得很轻易回答。觉得回答问题只是读教材的过程,这样时间一长同学们就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我在讲高中地理课时,找一些学生感爱好并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讲《2.6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这一节时,首先提出问题:雅典奥运会于北京奥运会天气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学生对奥运会的内容都非常感爱好,自然而然就会根据问题去思考背景和雅典两地的气候及其气候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的方法,避免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互问互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教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使更多地学生参与到问题中,使每个地理问题都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促进了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思维过程中,提高了全体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师问学生和学生问老师的互问互答中排出了师生之间的代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5

自从7月份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尽力摸索、了解现在高二学生地理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尽好的融入这个新的学习团队。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共处,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说得不尽完美,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一背,靠硬性记忆就可以解决问题,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还用“副科”来称呼,这种现象在理科班表现得尤为明显,殊不知这种态度已经犯了学习的“大忌”。高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明显的区别于所谓“地名学”,不是单纯的记住“北京在中国北方,广州在中国南方”等等这一类常识性的知识。而是更需要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分析、并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新课标背景下学习的重点所在。

二、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我们这一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平时,我们进行系统复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知识性的问题。

三、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用语不规范,还不能用“地理语言”来回答现实的地理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影响得分。

针对于以上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性的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地理的态度;其次,在平时和同学们说明水平学业测试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二、学练结合,注重练习

鉴于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我们高三进行文综打好基础。

三、点评到位,具体提升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规范答题用语,从严要求,从细节开始进行指导提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6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

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采用启发--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思考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地理图象功能:地理图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她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挖掘图中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运用图象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但是学生活动面还偏小,合作学习不够。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在理科班级上课普遍较快,而在文课班级上课较慢,所以对于学生的理解可能也有一定影响。此处,调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但我们很难不去考虑高考与各种质量检测,这一点是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的关键。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7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本质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知识的构建。本月中旬,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讲课的活动,我所讲的课题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次讲课对我自己而言有得也有失,感受颇多。课下反思,认为自己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第一,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方面我做的不够,在知识点讲解的时候有些方面怕学生想不到等,总是不经意就把答案告诉学生了,比如在讲水循环的意义时,想同过材料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这个答案却是由老师慢慢说出来的。反思了过后我想主要问题在于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在这个方面还需要教师多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教学时间的把握不理想,在教学设计时结合教材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我准备第一部分自然界的水体只用10分钟结束,重点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再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最后是课堂练习,这节课算圆满完成。但是在讲解的时候第一部分我花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节奏有点快,甚至准备要学生上黑板演示的部分都临时取消了。课下看了自己讲课的视频后,觉得自己语言不够精炼,简单知识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全部解决,所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完整。

第三,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班上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前没有接触过地理,这就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地理兴趣,让班上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但在上课提问时就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本不怎么动手和动口,一方面可能没有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不自信不敢做声,说明了我在上课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没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没有达到新课标的理念关注每个学生,我认为在这方面我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第四,教学方法有待改善。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但是感觉自己的教学方法仅限于教师讲解和提问,显得方式比较单一,因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面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反思后认为主要是自己对于知识点的剖析不够,方法掌握不灵活,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今后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8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

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

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9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我把它写出来,冀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教学上只有达到计划教学目标的大部分

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例如今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的最后一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教育教学没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0

1、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

新课程非常重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策略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但是,我觉得案例教学无论是采取归纳法还是演绎法,一条原则必须要把握,就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切勿只注重案例本身,而应关注案例的分析过程和结论获取。因为案例只是结论提取的材料,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获取和提取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掌握结论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学生能力的很重要的体现。

2.注重案例的验证

近年来,我们的教学很注重反思,这其中包括对媒体、对学生、对老师本身的反思,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更为重要。如何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注重的案例教学来讲,我觉得教师在提取了结论和学生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之后,要选取相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推导。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尽量能让大多数的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和结论。而验证案例的选取可以参考其他版本教材的案例资源。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进行验证,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3.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贵在思考。在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我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尽量去解决,也希望能够再实践中能够拨开云雾。我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致有以下:(1)如何才能准确把握课标要求?(2)课标与教材的矛盾如何解决?(3)知识点的难度该如何把握?(4)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该如何解决?(5)课标要求和教材真的能代表广泛的适用性吗?(6)怎样面对初高中地理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

新生事物的产生有一个成长和成熟完善的过程。我想,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就是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让新课程走向成熟。只要这样,我们中国的教育才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进步。<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1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刚到东方书院,执教高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在学校倡导高效课堂的契机下,我积极的探索高效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等等方面的东西,也从众多老师的优质课堂上学习了不少好的经验,并且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以期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大力改进之处,希望能进一步的改进。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课本内容逐渐的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阅读、思考和活动环节的实践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课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暗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

() 优质 资源

() 优质 资源

些基础知识不明确。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下载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遂川中学李田古 通过多年的高二地理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高考能力要求反思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1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学生对于本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结合前面所学的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互动较好,因此,达到了课标要求。设计由浅入......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1 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本人担任高二(4、5)班的地理课程,为了抓好教学,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课前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督......

    高二地理期末教学反思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赵娜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而,需要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从而改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跨......

    高二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一:高二地理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新教师,从教一年来,有得有失,感受颇多。很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

    二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高二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李春荣 根据高中地理内容编排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我们在高中课程教学中完成必修一、二之后增加区域地理内容教学,也就是必修三。大致利用一个学期加两......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含5篇)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默认分类 2008-12-01 16:01:25 阅读3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新教师,从教一年来,有得有失,感受颇多。很教学环节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

    高二地理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高中地理教学反思2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查哈阳农场高级中学 辛有顺 新课程改革在我们浙江已推行了三年,我也刚好完成一届班主任和地理教学的任务。从新课程改革之初的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