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年的收音机》观后感(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童年的收音机》观后感(600字)作文
前几天,我们全家一起看了一部名叫《童年的收音机》的电影。经过短暂的90分钟,我感慨良多。
这部电影里的柱子,小眼镜,新刚等院子里的几个小伙伴为了做出一台矿石收音机,而几番周折:有的筹钱买矿石检波器,有的筹集铜丝,有的帮忙找来吸铁石&&最终制作出了那个小院的第一台收音机。
影片中的两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看到柱子为了拿到他爸爸的鞋油盒而多番绞尽脑汁,编出各种理由来取得这个小铁盒时,我惊呆了:那时候的物质资源是多么缺乏,连一个小铁盒都少见。对于长期生活在小康环境,想要一个普通的铁盒,是何止容易,家里的月饼盒,茶叶盒&&数不胜数,而我平时总是只顾着玩,把发明创造抛在脑后。哪便是开始有点想法了,可一遇到困难就选择放弃。比起柱子,他的那种百折不回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还有一次,小眼镜想为收音机添一个矿石检波器,但是当时小眼镜没有那么多钱,于是他去找新刚商量,新刚听后毫不犹豫的说:只要还有希望,我们就得坚持下去。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却深深的触动了我,60年代的儿童真执着!再看看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像他们一样,始终坚持不懈?我想,如果他们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凭着他们坚持不懈和强烈的求知感,一定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60年代的儿童们的某些精神是如今我们这代新少年所缺乏的,这种精神,是坚持,也是执着。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向60年代的儿童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各种品质,各种精神,为自己建起一条成功之路。五年级:学生陈镛 篇一:童年的收音机
由于老师布置了一项观后感的作业,我今天看了《童年的收音机》。这个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末晋西南的一个小镇,围绕以“小眼镜”,柱子,新刚等几个小伙伴制作矿石收音机的故事展开。王国庆戴着一副小眼镜,因此有了“小眼镜”这个称号。他是伙伴们中的孩子王。他的年龄也是伙伴们中最大的,学问最高的,经常讲一些深奥的问题,又因此得了“小科学”的称号。有一天,“小眼镜”和新刚柱子等伙伴玩完斗拐后,去新刚家喝糖水。新刚趁她奶奶不注意去偷白糖,弄了好多勺到碗里,本来还想在弄,却被奶奶发现了。而小眼镜趁新刚不在,拿了他的《十万个为什么》。
新刚因此被他爸痛打了一顿。
我就在想,“小眼镜”为什么不告诉新刚是他拿的呢?为什么要瞒着他呢? 这里运用文章的为后文他和柱子装收音机作伏笔。
之前我还在想小眼镜为什么找柱子帮忙,而不找新刚呢?看到后面才明白,小眼镜是有预谋的,是冲着写油盒来的。
在这我觉得“小眼镜”好坏!不过,看着看着,我对他的看法慢慢的改观了。他向戴眼镜爱踢毽子的小女孩借铁石,竟然想到用鸡毛做成毽子去换小女孩的铁石。我不的不说他很聪明。对小眼镜小小年纪,有惊人的智商而感到惊讶不已。或许换成我,遇到这些困难,可能就被打倒了,不会向他一样想尽方法获取材料。
在结尾时,村里的孩子来看“小眼镜”装收音机,他们还嫌弃新刚,不让他听收音机,新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小眼镜”说:“要是,没有新刚家的《十万个为什么》,我能把收音机装起来吗?”他们全哑巴了,说:“新刚,对不起,我们刚刚都是开玩笑的。”新刚不计较的说“没事,没事”尴尬地笑着。这里我对“小眼镜”又不讨厌了,因为他有好事会和大家分享,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他也看重和新刚的友谊。
新刚嘛!太爱哭鼻子了!不过他很大方,不轻易计较小事。
收音机在他那个年代是稀有物。所以孩子们对收音机的渴望是我们理解不了的。我们想要的东西或许和爸妈讲一下,撒一下娇就得到了。
我们这个年代收音机又不流行了。都在网上看新闻为多!很少人听收音机了!时代变化的真快!
篇二:观后感
观《童年的收音机》后感
六(1)班 子越
暑假里,我观看了《童年的收音机》这部电影,看完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那些孩子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这部电影这要讲述了“小眼镜”发现了一张做收音的图纸,和柱子,新刚一起收集材料制作收音机的故事。“小眼镜”是他们的头儿,十分聪明,很有当领导的范儿。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制作一部收音机是多么“异性天开”的事儿,他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还是成功了。电影当中,他们收集材料的艰辛过程,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共同经历了凑零用钱,卖报纸、卖杂物等,千辛万苦才收集了收音机的最后一个零件——矿石。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开始制作收音机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非常细心,一点儿也不马虎可是也会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这些问题也难不倒聪明的“小眼镜”。最后,他们童年中独一无二的收音机“出炉”了!此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引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就想起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平时学习中遇到一些难题,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选择逃避,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喜欢坐享其成地等待老师在课堂上讲答案,导致我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今后,我要端正学习态度,不断积累学习方法,做一个积极向上、刻苦努力的人。
篇三:高尔基《童年》观后感
这次寒假我们的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去看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 并且写一篇观后感。带着不知道是任务还是真的被吸引的感觉 我把这本书一读再读。文章的手法细腻。成功塑造了人们自私,残暴,贪婪等多重人物形象,如有时自私,残暴,有时温柔体贴的外公,仁慈善良勇敢但很迷信的外婆,还有面对恶势力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阿廖沙等,充分地写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阴森恐怖,以沉闷的环境为背景写出了当时生活在这种可怕地方的人们心中无限的压抑和痛苦,也写出了当时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这篇文章写着阿穆纱惨绝人寰的生活 光明与黑暗不断的交织冲刺。从文章里读到他的外祖父如何贪婪、残暴,有一次竟将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结果大病一场;还曾疯狂地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发针都扎进了她的头皮里;他的舅舅为了争夺财产,把阿廖沙的爸爸推进冰窖里,还残无人性的折磨自己的老婆,害死徒工小茨冈。他们冷血得连禽兽都不如。我认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个阶段,可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
当然命运的齿轮并不是一味的不公平在阿穆纱的悲惨生活中 可以说 她的外婆就是他那无比灿烂的阳光一直给着他生活的希望。外婆乐观开朗,虽然干着很重的家务也依然乐观的面对生活,她经常讲正义和光明的故事给他听,外婆的精神鼓舞着阿廖沙,外婆的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温暖着阿廖沙弱小的心,让阿廖沙成为坚强而善良的人。正如文中写道的:“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她给予阿廖沙知识和战胜黑暗的力量,给予他迎接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为一个坚强、善良的人。同时,也应该避免跟外婆犯同样的错误,不能像外婆一样迷信,对上帝盲目顺从,懦弱,对恶势力隐忍,屈服,虽然说外婆也有许多缺点,但是这样并不影响外婆的整体的光辉形象。
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在是太悲惨了!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去做吗?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篇四:夏吟 童年的收音机
童年的话匣子和动画机
夏吟
七四年的一天,父亲从李叔叔家回来,带回了个长宽约三十厘米的暗红色的木盒子,我一看,很像十院的王县长家的那台收音机。王县长的女儿曾经在家里无人时,带我去她家骄傲而神秘的指给我看过她家的收音机,让我们羡慕不已。一问父亲,果然是台收音机,只不过这台收音机是父亲做了机箱,买了配件,请六院的李叔叔安装组合的。
自从有了这台收音机,我童年的记忆里就有了外面世界的声音了,那是台只能收两三个台的长波段收音机。李叔叔安装技术很高吧,从没出故障,声音也很清晰。晚上,父亲就收给我们听,大多数节目我们都总是听得津津有味。那时广播里还没有广告,我们一般都听得十分顺利,我印象中唯一让我们感到枯燥乏味的是,批评投降派宋江的评论和批林批孔的长篇大议论。小说连播和小喇叭节目对我们最有吸引力,是我们迫切等待的节目。特别是冬天停电的晚上,一家人围着火炉,妈妈做着针线,我们听广播,十分温馨。
有时,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与父母的交好的叔叔阿姨都来我们家一起听广播谈消息,然后他们就低声的议论着什么。我奶奶把这个收音机叫话匣子。她总是向我们的乡亲们说道,儿子家既有缝纫机自行车,又有收音机,夸我们的日子是神仙日子。其实家里的缝纫机完全是妈妈的生产工具,它是我们家的一半的生活来源。而自行车也因父母单位不远,不久卖给了一个在绿荫堂上班的叔叔,而这台收音机算得一件省了钱的奢侈品。
我
孩子们也搬了小凳子来看电视,电视常中断或闪烁,大人们把电视上长长的天线摆来弄去,我们还是看不清楚,看的电视多数是打仗的,要不就是样板戏京戏。我们一直把电视叫“动画机”,相信可能有许多小人在机器后面为我们表演,我们绕到后面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小伙伴们一直在讨论为什么电视能放映出人来,自己能不能上电视,绞尽了脑汁设想。因为李叔叔会装收音机和修理电视机,我们就去问他,他给我们说了一些我们莫名奇妙的词语,看我们听不懂,他告诉我们中学好好学物理,就能弄懂。李叔叔特别的技术赢得了我们特别的尊重,我甚至相信李叔叔是个科学家,有些崇拜李叔叔。那一年,朱德元帅和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打倒“四人帮”等消息和场面,我们也是在这个小黑白电视里看到的。
八三年,父母借了些钱,托五金公司的熟人帮忙,买了一台二十一寸东芝彩电,刚买时,整个单元的人,都集中在我家看排球女将和日本电视连续剧等,那时二十一寸的东芝是最好的电视。
奶奶已去世多年,我常想,若她今天还在,看到我们的周围的大多数家庭都是彩电几台电话几部,还有摄影机、冰箱、空调、摩托车、微波炉等等无数家用电器,还有汽车、手机和家用电脑。她会说我们的日子赛过神仙呢。
第二篇:童年回忆 永远的收音机
童年回忆 永远的收音机
生命中总有一些事物,虽然消逝,但因为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相伴你一生,无法忘却。
我的童年正值“文化大革命”中后期,可资娱悦耳目的寥寥无几。当时,除了课本,家中唯一的书是父亲的拖拉机驾驶技术手册和母亲的缝纫机使用说明书。我总幻想,在祖父居住的阁楼的墙缝中,珍藏着一大摞名著什么的,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祖辈从未显赫过。
对于拥有收音机的梦想开始于村办厂来了两位上海老师傅。男的姓丁,七十多岁,瘦弱;女的姓张,六十多岁略胖,如电影《黑三角》中的女特务。村里人羡慕他们的是工作轻松,拿着一个月七十元的高工资,每天早上和傍晚携手到江桥小镇去买菜和散步。而我最眼热的是他们有一架半导体收音机,常在吃饭的时候播放。有段时间,我经常去他们那里,一边帮他们剥毛豆、刮芋艿什么的,一边听当时最爱听的“小喇叭”节目,当收音机里传出“嘀嘀嗒,嘀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熟悉的声音,我便出神地放下手中的活,跟着小主持人一起神游中华大地和童话王国,童真的心飞翔得好高好远„„丁师傅他们回上海,临行时曾想把收音机留赠给我家,被父亲谢绝了。
后来,同学的姐姐即将结婚,添的嫁妆之一就是一只“东海”牌收音机。于是,我几乎天天往他家跑,有时候睡在他家。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大雪天,两人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响着收音机,从“小喇叭”到“星星火炬”,不管什么节目,都全神贯注地听,直至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小喇叭”的故事,曾是我们童年生活中摇曳的花朵,那缕精神的暗香至今温馨宜人。
读初一时,我以要跟广播学英语的理由,向父亲提出了买收音机的要求。父亲出差上海时,买来了当时堪称时髦的“红灯”牌收音机。于是,我的兴趣爱好、学习状态乃至生活习惯为之一新。早上六点左右,收听初中英语同步的广播节目,我的英语基础较扎实特别是发音比较准与听英语广播有关。之后是《每周一歌》,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王洁实、谢莉斯的《我多想摘下一片白云》。到普安寺读初中,每天中午仍要回家,原因之一就是要听评书《说岳后传》、《杨家将全传》,那单田芳的沙沙哑哑的嗓音、刘兰芳铿锵起伏的声韵那么的有磁力,在侧耳倾听中,英雄形象栩栩如生,浩然正气油然而生。那时候,没有电视,十二点十五分和晚上九点四十五分的《体育节目》我是必听的,许多体育转播,也是凭借宋世雄炒豆似的解说,展开想象的翅膀,亲临烽火连天的赛场,在金戈铁马中领略体育之美。
“红灯”也一直照亮了我的青春时光。上高中时,出完早操,与同学站在拥挤的寝室里,边吃饭,边收听《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培养了身居陋室、心怀天下的豪情壮志。晚上的“听众点播”是我们的最爱。熄灯了,冒着被“大魏老师”训斥的危险,把收音机放在被窝里,轻轻地跟着吟唱朱晓琳、张明敏的歌。高二年级时,迷上了听《电影录音剪辑》,晚上十点多,与同学军同一被窝,在童自荣、乔榛、丁建华的精彩配音里,步入缤纷多姿的世界电影之林,感受人间冷暖和人性善恶。不知道现在离乡背井,远在南半球艰苦创业的军,是否记得当时一起欢笑和流泪的情景。历经艰苦的高考,大学时代就显得较为自由和轻松。有段时间,我养成了午休的习惯,目的是为了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在李也默淳厚深沉的叙说中,静静聆听并憧憬着那西北黄原城这样一个外部世界,为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田润叶们的爱情、命运魂牵梦绕。不知道时隔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有多少人能理解省委领导的女儿田晓霞与煤矿工人孙少平之间的爱情?有多少文学爱好者还在尊敬并怀念着用生命写作、真诚生活的作家路遥先生?不知道还有没有一部文学作品能如此地震撼我,如此地对我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乡村中学任教,打发寂寞的业余时光的便是听着收音机练大字。后来,流行FM调频广播,“红灯”被一个小小的随身听取代,“西湖之声”中姚洁甜甜的“心灵之约”曾风靡一时。但是,用耳塞总是不舒服,于是我又买了一只小的收音机。婚后,便很少听了。现在也只有值班了,还听听《伊甸园信箱》中万峰气急败坏的骂娘声„„现在据说同乡安静在主持一个有关什么健康的栏目,反响不错,但收了一下,无缘听到。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那是你我早已熟悉的旋律„„” 永远的收音机。
作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们来说,童年的时候,大多都与广播有着难以泯灭的不解之缘。而对于我来说,和广播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甚至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可以说都是由广播串联起来的。从“小喇叭”、“星星火炬”,到“午间半小时”、“青春年华”、“439播音室”,这些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名牌节目,伴随我走过了难忘的岁月。今天忽然想起这些往事,是因为对“今晚八点半”的追忆。
有人说,区分不同时代生人的最好方式是歌曲,因为歌曲总是最直观地反映着不同年代的人们的所思所想。我认同这个判断,就好比看到“超级女声”成都赛区这两期的比赛选手唱那些老歌让我感动一样,但同时,我还想说,广播大概也是划分时代变迁的一个鲜明特征吧,一如我们对某些广播节目的追忆。
刚才搜索了一下资料,才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晚八点半”是从1987年1月1日才开始创办的,而那一年我已经即将小学毕业了,也就是已经到了童年的尾声,但在记忆中,却还是童年的感觉。当时,每到晚上,听完8点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现在好象叫“全国新闻联播”)节目后,我就期待着那个舒缓的旋律在夜空中响起,然后是主持人淡淡的声音:“听众朋友,您好,八点半到了,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文艺节目今晚八点半。”虽然那时候还小,但我仿佛已经被吸进了其中,所思所想非今天这等拙劣的文字可以表达出来。
“今晚八点半”的经典栏目(在我看来)是“听众点播”,因为那时候年龄小,很多全国各地的地名我都不甚了了,所以,就在虚幻的想象中感受着这个国家的辽阔。最难忘的一次是来自云南思茅的朋友点播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云南,思茅,《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些组合都成为令我多年以后回味悠长的元素,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个地方叫思茅,知道有那么一首好听的歌曲。2000年五一,我曾和同事在昆明到西双版纳的盘山公路间蜿蜒前行,当看到思茅的标志时,很自然地就回想起“今晚八点半”,想起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每天晚上一个小时的节目,只要有时间我都会仔细地从头听到尾。而听节目的一个难忘场景是有一年的秋天,家里收割回来的玉米放在场院上,吃过晚饭,一家人在院子里剥玉米皮,高高的玉米皮堆在那里,我和弟弟在上面张跟头玩,而伴随着这一安宁祥和场面的就是“今晚八点半”。
今晚八点半好象换过几次主持人,而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上雅坤,一个是月明,他们的声音都很特别,尤其是雅坤,当时根本想不出她已经是个上了年纪的人。后来也有过男主持人,但印象不是特别深刻,或许,雅坤的声音与“今晚八点半”的音乐融合得太恰到好处了吧。
后来,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更多的来自本文开头提到的“青春年华”、“439播音室”、“午间半小时”等节目。
午间半小时是一档社会类的节目,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也正是在那里我知道了汪永晨的名字,所以后来在一次报纸策划一个选题时我想到了她,今天她已经是中国民间环保的著名人士了。
青春年华的主持人张悦,如今已经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了,而她的声音还是那样清纯,记得曾记过青春年华中读的某些文章。
后来的439播音室也是对青年人的节目,主持人叫肖玉和卫东(不知道这两个名字是否写错),这个节目开始词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忆犹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39播音室(女声),439播音室(男声),这是你我共有的天地(女声),这是你我共有的天地(男声),让我们一起,架设理解的桥梁,探索青春的奥秘,感受青春的风采,探索人生的真谛——”。当时想象中,肖玉和卫东应该都是青春当年的姑娘和小伙子(从声音判断),那么现在他们又都在哪里呢?
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是我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忆,而对地方台,我所在家乡的吉林人民广播电台,还有很多很多的感触。我曾在大学一年级那年录下了很多很多广播节目的开始曲,包括一天24小时之内我能听到的所有电台的节目内容,已经很久没有听那盘磁带了,不知道放在老家的磁带是不是都潮湿了呢?
想来人生真的很奇怪,每一件经历的事情,都可能承载着我们生活中难忘的回忆。
第三篇:字观后感作文
字观后感作文(精选多篇)
《云图》观后感400字作文
《云图》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很多人都受故事很多没有看懂,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云图》中讲述了六个故事吧!
这六个故事如果单独拿出来拍电影是这样的:
1.奴隶买卖+航海旅行+庄园主家庭纠纷+财富阴谋+男主角心路历程 古装历史片
2.同性恋情+作曲家+作品的诞生+老少摩擦 音乐文艺片
3.无畏记者+大公司阴谋+谋杀+杀手 悬疑侦探片
4.潦倒出版商+黑帮追债+养老院
+彪悍女护士+“越狱” 喜剧片
5.克隆人+逃亡罗曼史+极权政府+反叛军+高科技动作场面 画面型科幻片
6.末世后蛮荒+宗教信仰+高度文明来客+史前遗迹 神秘型科幻片
但是按照云图的这种叙事方式加上转世的情节 就显得特别新奇 而且非常耐人寻味 每个故事就散发出完全不同的味道了,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那个故事呢?
小编导语:《龙卷风》是一部好莱坞经典灾难片,让人感觉到影片的气势相当磅礴。更多关于《龙卷风》的观后感尽在巨人作文网。
同一些类似于外星人、地心危机、超级大地震的灾难片有所不同的是,龙卷风是现实世界里是很容易发生的。尽管强度上可能比不上影片所说的那些,但是不可否认它存在的真实性。它的摧毁性还是相当的大,4月18日的这一天,龙卷风没有预约就突然袭击了三水,虽
然强度不大,但依然造成一定的毁坏,造成一定的恐慌。在此,只是希望受灾人群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早日走出伤痛。龙卷风来临让许多人措手不及,气象部门没有及时发出相关的预警,然而对龙卷风的详细的勘测也是一大难题。
龙卷风的暴戾和神秘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深入研究,深入风暴中间是最危险的行为,但亦是探索龙卷风最有效的方法。《龙卷风》中乔和离婚的丈夫比尔就是这类“与龙共舞”的科学家,即使他们感情已经破裂,但出于对龙卷风研究的痴迷,他们还是决定共同追逐一场俄克拉何马州的飓风,并把新研制成功的探测仪“多萝西”放到龙卷风中心收集数据。《龙卷风》这部影片与很多充满着末世情结的同类型影片不同,没有过多的描述龙卷风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人类面对灾难的恐慌氛围和死伤情况,而是以一种很积极向上的态度,描写人类与龙卷风斗争的过程片中人物以一种很极的心态在去主动的挑战灾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突出了一种无所畏惧的积极思想。确实,灾难给受灾人群带来很大的痛苦,但更重要的是,面对灾难,我们要勇于挑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受灾之后那种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对能在死神手下逃生的欣慰,对顽强生命力的延续。
片中人物是追逐研究龙卷风的年轻人,他们实质是富有激情甚至有带着疯狂的科学家。包括经历过龙卷风而失去自己丈夫的梅格阿姨依然坚强,在女儿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告诉她鼓励她,追逐龙卷风是她的的使命,要不屈不饶的追求下去,而不是像寻常人一样,害怕在失去丈夫后再失去自己唯一的女儿。这一点让我为之敬佩,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伟大母亲的博大的胸怀,睿智的眼光。她看到了人类更需要像女儿一样的去追逐心中的梦想,为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
女儿乔,比男人还强悍的她一直在狂热于她的测量龙卷风的仪器,几次险
些丧命。即使你毁了自己也不能换回所求,保护自己,然后追求。她是影片中让人血脉喷张却又最最揪心的人物。她的执着让我为之感动,对科学研究者的态度的又一次致敬。
影片里的角色各都可圈可点。动作,特效,想象力,剧情,波折,矛盾冲突都丰富多样,看起来惊喜不断,好久没有如此大呼过瘾的灾难片。
结尾两个人在喷水中湿吻想起了《恋恋笔记本》炽热的湿吻。也许,许多在现实当中不敢面对亦或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还爱着对方,或许在灾难中相濡以沫,在经历生死之后
这种爱情就会得到更加完美的诠释与表白。所以在我看来,灾难见真情就是这样,在灾难中,你也许保护的不是她,还有更加脆弱的生命需要你的保护,但是在经历过后,谁在你心中是你更愿意选择去一起面对的那个人,才是埋藏在你心底的人。
虽然这是一部十四年前的电影,可
至今这部电影的场面依然振奋人心,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拍摄公司过硬的技术。其实全片的特效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每次在两个主角靠近龙卷风的时候,特别是在经历f5龙卷风的时候,毫发未伤,是夸张不符合现实。经典,不要太苛刻,这片子有些地方是有点夸张不符合现实,但科学家们对了解大自然的疯狂追求却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是现在科学都无法掌握龙卷风的动向,它体现的是种理想,是种追求
不得不说,工作在前沿的科学家们,那种敢于冒险、不顾生死、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人们应为之所自豪!为了提前预警,减少更多的经济、人员等等的巨大损失。不惜一切代价,刻苦钻研。很受震撼!一个团队如此默契,拧成一股绳。怎能不惊叹成功呢。向科学家们致敬!
《雷锋》观后感作文500字
雷锋叔叔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偶像,从小老师和家长就教育我们学习雷锋叔
叔的精神,对于雷锋叔叔的故事我其实了解的并不多,在我看过了雷锋叔叔的电影之后,对雷锋有了更深的认识。雷锋叔叔小时候,成了一个孤儿。长大后,他成了一名解放军,他一直为人民服务。
在电影里,让我最感动地是:有一天,他去治洪水,还偷偷地把一百元放在别人的桌子上,那时候的一百元可不是我们现在的一百元。那时候,雷锋叔叔一个月的工资才5元钱。他自己舍不得买新袜子,袜子破了也不扔,继续穿着有破洞的袜子。如果是我,别说出100,出10元都有点舍不得。现在的我,经常乱扔东西,不爱惜东西,还乱花钱。二阿姨说:“你省下来的钱都可以帮助好几个山区的孩子读书了。”所以,接下来,我绝不乱花钱,把钱存起来,捐给需要帮助的人,像雷锋叔叔学习。
现在的人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可我们身边也有人在做好事。比如:有一次,我们放学了,所有人都回家了。只有李悠然在教室里,拿着锤子在修那
坏掉的柜子。
虽然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可是他那精神一代代相传,永不灭。
《雷锋》观后感作文300字
雷锋是我从小的偶像,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今天,看过《雷锋》电影后,让我更加的喜欢雷锋了,电影里面讲了许许多多雷锋做好事的事例,让我感动深刻的是,在一次风雨交加的日子里,雷锋遇到一位大娘带着孙子,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走着,孩子不停地在哭,雷锋二话不说帮助大娘背起孩子,把他们送到家,到家后,衣服湿透了,水也没喝一口,甚至名字没留下,就悄悄离开了。
我想起以前,有一次,放学回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没带伞,只好淋着雨回去,没走几步,雨一下子停了,原来是一把伞撑在我头上,我回头一看是一位比我高一点点的姐姐,她笑着说:“你没带伞啊?”我说:“没带”“我送你回家吧!”姐姐说,我不好意思的说:
“谢谢你姐姐”。今后,我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942》观后感作文600字
徐向昇
《1942》这部电影是我有史以来,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一部电影。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在路途上,发生了一些感人肺腑、极具散发人性光辉的电影,也怒斥了灾难的无情。
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在这场灾难面前,原来人的力量是那么薄弱、渺小,纵使你有家财万贯,也必须加入悲苦灾民的队伍里去。
看了这部电影,手里捧着盛满白米饭的碗,不知不觉好像沉重了许多,我不禁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光是这一碗平常微不足道的白米饭,在那个时候却是比钻石、黄金还要珍贵一百倍,因为就这一碗饭可以救一家四口的命,这令我汗颜。妈妈对我说,曾祖母告诉她那
时人们饿的可以啃树皮,但是却很难找到。因为树皮要么被无恶不作、无物不噬的蝗虫吃的一干二净,要么早就被饥饿的灾民们瓜分了。
以后要节约粮食了。这是我的第一条观后感。
令我惊讶不已的不是《1942》中日寇的野蛮残忍,也不是轰炸灾民们的场面,而是我的身世。原来我身上流淌这一半河南地主的血脉,我的祖籍在河南。最让我震撼的是,《1942》中重点描写的是一家地主,而我奶奶的奶奶那一辈也是地主,这可令我哭笑不得。我之所以居住在安徽,就是因为曾祖母为了逃荒避难,带着外公等亲人逃荒到了安徽。恰恰就在七十年前的今天,他们正在颠沛流离。
到了安徽,曾祖母和外公等亲人终于结束了这逃亡,所幸没有一个人饿死。然后有了我妈妈,遇见了我爸爸,才有了我。试想。如果曾祖母他们在路上遭遇不测,还会有我在这写作的事情吗?
所以,我是幸运的。
所以,每一条生命的诞生都是独一无
二、不容易的,让我们珍惜生命吧!
第四篇:读童年观后感[范文模版]
【作文网-读《童年》有感】
我仰慕高尔基的《童年》很久了,今天终于有机会读它,真是很高兴。将全书读完,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是一本伟大的书,既充满黑暗,又能看见光明,在冷酷无情中又看到人性的光芒。
此书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幼年时期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片断。
一直读下去,我进入了一个黑暗但又光明的世界。读到他的外祖父如何贪婪、残暴,有一次竟将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结果大病一场;还曾疯狂地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发针都扎进了她的头皮里;他的舅舅为了争夺财产,把阿廖沙的爸爸推进冰窖里,还残无人性的折磨自己的老婆,害死徒工小茨冈。他们冷血得连禽兽都不如。
我认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个阶段,可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廖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充满黑暗,而我童年时,外祖父和舅舅可疼我了,常常买糖果给我吃,和我一起玩游戏,还带我到郊外游玩,快乐极了。我为他感到心疼和同情。
正当阿廖沙处在困境时,终于出现了缕缕阳光——他的外祖母,她经常讲正义和光明的故事给他听,像个天使般引导他走向光明。正如文中写道的:“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她给予阿廖沙知识和战胜黑暗的力量,给予他迎接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为一个坚强、善良的人。
读完这本小说,我受益匪浅。我现在才知道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父母的疼爱、良师益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的童年充满快乐,使我健康成长。于是我明白:我要一边享受童年快乐,一边认真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和智慧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满更幸福的生活。
评语:这篇读后感以较为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童年》给她带来的震撼,丰富的同情寄存在文字中,但作者自己的语言较少,写法上可再有一定的突破。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
第五篇:高尔基《童年》观后感
这次寒假我们的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去看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 并且写一篇观后感。带着不知道是任务还是真的被吸引的感觉 我把这本书一读再读。文章的手法细腻。成功塑造了人们自私,残暴,贪婪等多重人物形象,如有时自私,残暴,有时温柔体贴的外公,仁慈善良勇敢但很迷信的外婆,还有面对恶势力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阿廖沙等,充分地写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阴森恐怖,以沉闷的环境为背景写出了当时生活在这种可怕地方的人们心中无限的压抑和痛苦,也写出了当时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这篇文章写着阿穆纱惨绝人寰的生活 光明与黑暗不断的交织冲刺。从文章里读到他的外祖父如何贪婪、残暴,有一次竟将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结果大病一场;还曾疯狂地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发针都扎进了她的头皮里;他的舅舅为了争夺财产,把阿廖沙的爸爸推进冰窖里,还残无人性的折磨自己的老婆,害死徒工小茨冈。他们冷血得连禽兽都不如。我认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个阶段,可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
当然命运的齿轮并不是一味的不公平在阿穆纱的悲惨生活中 可以说 她的外婆就是他那无比灿烂的阳光一直给着他生活的希望。外婆乐观开朗,虽然干着很重的家务也依然乐观的面对生活,她经常讲正义和光明的故事给他听,外婆的精神鼓舞着阿廖沙,外婆的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温暖着阿廖沙弱小的心,让阿廖沙成为坚强而善良的人。正如文中写道的:“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她给予阿廖沙知识和战胜黑暗的力量,给予他迎接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为一个坚强、善良的人。同时,也应该避免跟外婆犯同样的错误,不能像外婆一样迷信,对上帝盲目顺从,懦弱,对恶势力隐忍,屈服,虽然说外婆也有许多缺点,但是这样并不影响外婆的整体的光辉形象。
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在是太悲惨了!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去做吗?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父母了。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