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

时间:2019-05-13 14:4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

第一篇: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

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

【编者按】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

习近平为何会提出这些“名言警句”,这些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相关典故是什么,对今天治党治国有什么启示,编辑给您一一解释。

民惟邦本

【释义】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引申】民惟邦本,有时也作“民为邦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夏书》的佚文有“后非众无与守邦”的说法。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孟子则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说。《春秋谷梁传》则说“民者,君之本也”。西汉的贾谊具体地指出“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新书·大政》)。唐太宗李世民则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的道理。

【启示】2014年9月2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他还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政得其民

【释义】治理国家要得到人民的认可。

【出处】《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引申】《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离娄上》说:“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尽心上》记载,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启示】今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也讲话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礼法合治

【释义】治理国家要将教化与法律相结合。

【出处】综合

【引申】这是中国古代儒家关于德教与刑政关系的主张。《尚书·康诰》中首次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春秋时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荀子发展了儒家关于德政的思想,提出礼法并施的观点,在战国时即体现为“礼下庶人”、“刑上大夫”。

【启示】习近平今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就曾引用韩非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他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也提及“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德主刑辅

【释义】治理国家要以德政为主,刑杀为辅。

【出处】综合

【引申】西汉董仲舒在儒家关于礼、法的思想基础上与阴阳学说、“天人感应”的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完整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论,指出“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启示】2014年5月4日,习近平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

【释义】治理国家的首要是得到人才。

【出处】《贞观政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治。

《资治通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能也。

【引申】这是我国古代关于治国和人才关系的思想。《墨子·尚贤》中说:“尚贤者,政之本也。”明太祖朱元璋说:“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 清代康熙皇帝则直白地说:“政治之道,首重人才。”

【启示】2009年3月30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指出要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结构,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会议上讲话,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治国先治吏

【释义】治理国家首先要管好官吏。

【出处】综合

【引申】《韩非子·有度》中说: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则民安国治。”《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启示】建国后毛主席说过:“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习近平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也说:“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

为政以德

【释义】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引申】“为政以德”与前面提及的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共同构成儒家德治论的主张。“正己修身”则是儒家强调从自身修养出发端正言行。《礼记·中庸》中说:“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到:“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启示】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引用“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古语指出,各级干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以向我看齐的姿态听意见、摆问题、管自身、抓督查,发挥示范作用。

正己修身

【释义】端正言行,修养身心。

【出处】《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引申】“正己修身”是儒家关于自我修养的重要思想。《礼记· 中庸》中说:“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到:“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启示】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就能更好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各方面经验和专业知识,增强工作能力和才干。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2013年6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居安思危

【释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出处】《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引申】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说:“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启示】今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说,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他强调,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改易更化

【释义】改变革新。

【出处】《汉书·礼乐志》:“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引申】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说:“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居安思危,强调忧患意识与长远考虑,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改易更化”。

【启示】最新出版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首次发表了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提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第二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进一步概括为“中国梦”,发挥了巨大的凝聚、激励和指导作用。

“中国梦”的目标极为简洁明了,即使是不识字的老婆婆也能随口说出。但它又包含了非常深厚的理论与文化内容。“中国梦”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要深入了解中国梦,就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要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真正理解了中国梦,就会有远大的眼光和广阔的胸怀,同时又会脚踏实地努力做好自己手中的工作。能够让每一个成员感觉到自己与所在统一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愿为之努力奋斗,是“中国梦”指导思想的魅力所在。

恪守底线:治国理政者的底线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学好用好唯物辩证法,其中,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是其重要内容。

对待底线,在不同的情形下,可以有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基本的态度和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突破底线,这是谋求根本改变事物、以破坏旧的统一体为己任的斗争哲学的方法;另一种与此相反,是坚守底线。它是以维护、完善、巩固统一体为己任的和谐哲学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过犹不及、恪守底线则是治国理政者对待底线的办法,是和谐哲学的原则。二者决不能混淆。今天的底线思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

对底线要心怀敬畏。2014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等人对党和国家乃至对做人的基本底线全无敬畏之心,胡作非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巨大危害。任其发展,治国理政无从谈起,亡党亡国终不可免。

法纪底线不可逾越。可以说,法律和纪律是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底线的具体体现。遵纪守法是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底线思维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在201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

防止犯颠覆性错误。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谈到深化改革时说过:“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人的认识和能力都有局限性,犯错误是难免的,不能因为怕犯错误而缩手缩脚,止步不前。但是,超越底线的颠覆性错误不能犯。因为犯了颠覆性错误就会造成灭顶之灾,连纠正错误的机会都会失去。

对敢于超越底线的行为“零容忍”、展开坚决斗争。习近平讲过一系列的“零容忍”,如对毒品、对腐败现象、对违规违纪行为、对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等,都必须“零容忍”,展开坚决斗争。如果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是对自己的要求,那么,展开“零容忍”的坚决斗争,就是对外部威胁应有的态度和方法,这些都是维护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

政策要托底。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组合,是当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支柱性政策。”可见,“托底”、“兜底”以及“补短板”是底线思维的重要内容,是达到平衡、实现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是保证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一条重要原则。

居安思危,做好工作。习近平要求:“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可见,底线思维并不是束缚手脚、无所作为,而是要头脑更清醒、工作更主动,把工作做得更好。

和实生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瞻远瞩,积极创新外交理论和实践,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了构建各种类型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实施了构建“一带一路”及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行动。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纽约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了《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这是他所倡导的“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的光辉实践。

我国古人早就指出:“和实生物”。就是说,和的哲学是生成事物的道理、是建设的道理。建立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得以可持续存在的条件。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都把避免灭亡、实现可持续存在的希望寄托于中国和谐文化的发扬光大。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不同场合,提出了构建各种不同类型的共同体的诉求,如亚洲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同体、网络世界共同体等,阐明了建立共同体的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其最高形式。

第三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梳理

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梳理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已近半年。半年来,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言行举措、个性风格等,尤其对总书记习近平的治国理念、执政风格、执政特点等最为关切。总书记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走到了中国政治舞台中央,在全中国、全世界人民的注视下接过了历史接力棒,站到了世界舞台的前沿,任重而道远。

当选总书记后,从中外记者见面会的首次精彩亮相,到沿着邓小平南方视察路线第一次离京考察;从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多次阐释“中国梦”;从提倡“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到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同志每次重要讲话均给人以新的期待,给人以新的希望,给人以新的力量。

《人民论坛》本期特别梳理了习近平同志履新半年来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并回顾他在地方任职时的执政理念与执政特点,不仅有利于贯彻落实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作出的决策部署,也有利于更好地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还有利于更好地审视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

本期【特别关注】首先从整体上回顾了总书记的执政理念、执政风格与执政特点,再重点围绕“中国梦”、“反腐与党建新思想”、“改革观与中国道路”、“法治理念与方略”、“„三农‟思想”、“外交新理念”等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进行梳理。为了使梳理的内容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参考资料除各主流媒体相关的报道外,还包括习近平同志以前撰写的《我的上山下乡经历》、《之江新语》等有关内容。

第四篇: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月18日至24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围绕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事实就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时间要求

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进行艰辛理论探索 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全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第五篇: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

总书记治国理政生态文明思想

.东方文明走向鼎盛时代是在()。(3.0分)A.文明原形态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生态文明时代 我的答案:B 答对

2.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和伟大复兴的归宿文明是()。(3.0分)A.原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 答对

3.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中指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和石油进口国。(3.0分)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我的答案:A 答对

4.总书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是关键。”(3.0分)A.经济效益 B.能源总量 C.生态环境质量 D.精神生活 我的答案:C 答对

5.被誉为“绿色生态运动的圣经”的书籍是()。(3.0分)A.《寂静的春天》

B.《增长的极限》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时间简史》 我的答案:B 答对

6.中国发展面临能源危机,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较低,其中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分)

A.30% B.50% C.70% D.90% 我的答案:B 答对

7.首次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会议是()。(3.0分)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五中全会 我的答案:A 答对

8.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的文件是()。(3.0分)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B.《“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我的答案:A 答对

9.()是对人类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反思。(3.0分)A.原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 答对

10.东方文明在()追赶西方文明。(3.0分)

A.文明原形态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生态文明时代 我的答案:C 答对

总书记生态思想包括()。(4.0分))A.生态核心的新文明观 B.“五位一体”的新战略观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资源观 D.“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经济观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绿色发展与“四个全面”的战略关系包括()。(4.0分))A.绿色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指标 B.绿色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C.绿色发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内容 D.绿色发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构成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生态反思的三本书籍是()。(4.0分))A.《寂静的春天》 B.《增长的极限》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时间简史》 我的答案:ABC 答对

4.工业文明面临的困境包括()。(4.0分))A.人类与自然失衡 B.消费与生产失衡 C.物质与精神失衡 D.局部与整体失衡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面向中国发展绿色举措的制度障碍包括()。(4.0分))

A.国际压力 B.国内冲突 C.国际冲突 D.个体冲突 我的答案:AC 答错

6.下列属于能源危机带来的工业文明病的有()。(4.0分))A.GDP中毒 B.食物中毒 C.精神中毒 D.科技失灵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7.我国资源枯竭的具体表现包括()。(4.0分))A.土地资源匮乏 B.水资源污染严重 C.生物多样性丧失 D.煤炭石油等资源短缺 我的答案:BD 答错

8.下列属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制度的是()。(4.0分))A.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D.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9.压制中国崛起的问题有()。(4.0分))

A.能源危机

B.资源枯竭

C.环境问题

D.制度问题 我的答案:ABC 答对

10.拐点转型的世界对中国文明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治国目标新定位在于文明模式创新是中国的新选择、新目标,具体表现包括()。(4.0分))

A.中国和世界都需要新物种文明 B.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需要再提升

C.工作重心需要转型 D.治国方略的大转型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国内发展战略的绿色布局主要包括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升级。(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2.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第一个国际文献是《寂静的春天》。(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3.环保部发布《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土地状况被归纳为“耕地质量问题凸显,区域性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农村环境形势依然严峻。”(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4.1979年,邓小平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把“中国式的现代化”称之为“小康社会”。(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5.人类迈向实际的表现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布的《行动宣言》与《政治宣言》。(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6.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7.总书记生态思想包括“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新系统观。(3.0分)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8.《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要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3.0分)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9.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3.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10.拐点转型的世界对中国文明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机遇,虽然中国农村、绿色农业发展已经纳入许多地方政府决策中,但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原有追求政绩和短期收益的传统工业化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仍然占据主要地位。(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下载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提及的十句古代治国思想名言是何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体会**2018.3.30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一”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

    习近平法治思想党课: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习近平法治思想党课: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也是重点和难点问题,就是我国法......

    李君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

    李君如:时代大潮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 2015-11-25 10:48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我有话说 作者: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梳理(共5篇)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梳理 1.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3.0分) A.开放发展 B.共享发展 C.绿色发......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心得体会(共5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梳理试题及答案(推荐五篇)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梳理试题及答案 1.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单选题3分)o o o o  o o o o  o o o o  ......

    习近平: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推荐5篇)

    习近平: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月28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