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课文全解及同步训练(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4:1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课文全解及同步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课文全解及同步训练》。

第一篇:八年级《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课文全解及同步训练

《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课文全解及同步练习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色。文章多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紧扣“温晴”二字,描绘了一幅济南冬景图,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现在,让我们在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的引导之下,一起—— 1.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

2.学习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3.品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景物的语句。4.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走进作者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三、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6月23日](十大文化偶像出炉)时间:6月6日—6月20日 参加人数:14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6月20日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生字辨识

济(jǐ)南 奇迹(jì)伦敦(dūn)暖和(huò)着(zhuó)落 髻(jì)看(kān)护 镶(xiāng)宽敞(chǎng)水藻(zǎo)贮(zhù)蓄 澄(chéng)清 2.重点词语注释

[响晴] 晴朗无云。[响亮] 这里指天气晴朗、燥热。[温晴] 温和晴朗。[安适] 安静而舒适。

[水墨画] 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贮蓄] 存放、储藏。[澄清] 清澈明亮。[空灵] 清净透明。3.同义词辨析 宽敞 宽阔

宽敞:宽阔,宽大。本课例句:“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宽阔:宽广空旷。

二、整体解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突出“温晴”。】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鸟瞰全城,写阳光下济南的全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以上两段写小雪后的山色,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图。第三段是近看,第四段是远望。】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写济南的水色。极力描绘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作者使水藻啊,垂柳啊,水啊都带上了感情,似乎都在为这个济南美丽的冬天着想,添一点美。景活了,情也就出来了。作者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收束全文,与开头呼应。】

“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

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突出“温晴”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睛”的原因。“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身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好像日本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个“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暗黄”的“暗”字非常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穿”字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大”字,赞美之情全出。

“卧”字恰当地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是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最后一段中,“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问题研讨

1.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试分析本文如何运用此法写出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气氛。

3.这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反复诵读后,不免让人产生遐想:那是怎样的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呀!总该要亲眼看看才心满意足。产生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是分不开的。你感受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1)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见假山耳。”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作者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绘城,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美睡态。绘山,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为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绘,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霎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4.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5.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甲生: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乙生:“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济南的雪后山景,想象一位秀美、娇小的姑娘穿上花衣的情态,喜爱之情不言而明。丁生:“古老的济南……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师评: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再补充一点:“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是一块晶莹绚烂、玲珑剔透的水晶,是人间的瑰宝。6.本文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济南的冬天——“温晴”

济南的山:鸟瞰全城 济南全景 一城山色 雪后斜阳

济南的水:城外远山 卧雪眠房 岸边垂柳 绿萍水藻

四、语言品析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作者想到的,为什么恰是“摇篮”?只因为“形”似吗?如果是,那作者为什么不说“竹筐”?)

“小山”挡住了“寒”风,让山圈里的济南人感到温暖;“摇篮”能挡住“寒”风,让摇篮里的孩儿感到温暖。温暖,是“摇篮”与“山”的“神”似点。“竹筐”则不具备这些。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与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对?)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气。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3.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分水里照个影儿呢!(景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可是作者往往把它们当“人”来写。试说说加点的部分应如何理解,有什么好处。)

“不忍得冻上”表示水对“绿的精神”的爱怜,对垂柳的心疼。“在水里照个影”表明垂柳也爱美。这样,不仅描写了藻绿、水清、柳美,而且通过它们的相互爱怜表现它们的协调配合,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使人感到这些景物好像有了灵性而更加热爱它们。提至“摇篮”,唤起了你的什么感受?是不是感觉仿佛又回到妈妈的怀抱——温暖舒适。这正是小山的可爱之处。

你注意过小雪后房屋的情态吗?好好观察观察吧!

你能感受到景物间相互爱怜的情趣吗?你是不是更加热爱它们了? 体验活动

1.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过《一些印象》,其中包括《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已如此令人向往,济南的秋天又有什么特点呢?课下阅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你一定能有所发现。2.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冬(春)天”的短文。练习全解

一、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本文首先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与北平、伦敦及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温晴”二字,统领全文。在写过对济南的总体感受之后,分别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写济南冬天的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五段描写济南冬天的水。极写水藻之绿,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写水“不忍得冻上”,具体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继而又拓展视野,将天光、山景、水色融为一体,将济南描绘得明丽多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二、细读课文第三段,说说作者如何形象而有序地描绘了雪后山景的美妙。

先说写作顺序:第一句先用“最妙”二字概括雪后山景的特点。然后分别描写了小雪下的矮松、山尖、山坡和山腰的不同风景色,基本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

再说写法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多用比喻、拟人,语言形象生动。写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的看护妇”,非常贴切,而且新颖;描写山尖上的雪,把它比作给蓝天镶上的“一道银边”;写山坡景象,把那种黄白相间的景色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把山坡本来的面貌比作“山的肌肤”,色彩和形态逼真,富有动感,十分传神;而写夕阳下山腰的雪景,则把山上的薄雪当人来写,说它“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朗读下列三组句子,体会每组两个句子之间的细微差别,并讨论加点词的表达作用。本题中的几组句子,它们的不同点就是每组中第一个句子分别用了语气词“呀、吧、呢”。在表达效果上,第一组,用了“呀”,就把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叹之情传达出来,而这种感慨和赞叹之情又是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的,读起来让人感到自然、亲切;第二组,用了“吧”,不仅表达了推测的意思,而且增加了商量的语气,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读起来非常亲切;第三组,用了“呢”,使语气变得更加舒缓、自然。

这些词语反映出老舍语言的一贯特色: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就像和老朋友话家常一般,但在平易朴实之间,又时时闪烁着作者非凡的智慧和语言方面的灵性。这种语言上的杰出成就正是作者长期积累、不断琢磨的结晶。

四、反复朗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体会作者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

此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加强语言感受能力,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济南的冬天》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贮zhù蓄:存放、储藏。澄chéng清:文中指清澈明亮。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住另一物体的边缘。响晴:(天空)晴朗无云。安适:安静而舒适。

空灵:文中指透明的,不可捉摸的。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2、相关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第二部分(2~5),分写济南的山和水。先写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3);城外远山如诗如画(4)。再写水: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5)。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幅幅淡雅的山水画。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何等恬静,何等明媚,对济南的地理环境,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更令人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作者的手法也实在是巧妙,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便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但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相响应。

三、问题探究

⑴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作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是个“宝地”,赞扬了济南独具一格的风貌。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与此相联系。第二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风貌。⑵文章较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

文章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比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先直接把雪说成是“白花”,顺势把“顶着一髻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无生命的雪、静止的松树都写活了。又如把小山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把济南城说成是“缓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本来是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作者却用生花妙笔把它们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⑶寓情于景

好的写景散文总是景中有情,情与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用大量文字描写济南的冬景,却处处流露出作者深深的赞美之情。在文字表达上,有时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一段,通过三个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二是创设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感情。⑷课文的语言特色

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朴实简练,通俗风趣,颇有口语韵味,读来如闻其声,自然亲切。这篇短语言也反映了这个特点。本文是这样开头的:“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了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多么自然!又如像“请闭上眼睛想……”“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在用词方面,作者常选取很有表现力的口语词,如“宝地”“出奇”“准保暖和”“着落”“干啥”“一道儿”等,都是经过提炼的口语词,颇带京话韵味,很有生气。⑸请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济南的冬天”的?

本文不断地变换观察的立足点,多角度地描绘济南的城、山、水,突出了冬天的济南处处舒适、气候温晴的特点,富有整体性和层次感。例如描写济南全景,作者先俯瞰,然后仰视;描绘雪后的山景,作者是远眺;描写冬水,又由俯视到仰视,再进而纵览。又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作者依山写景,采取“山上”“山尖”到“山坡”“山腰”等不同的观察点,对各个细部的情态进行工笔细绘,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十分生动贴切。【练习解答】

第一题:设计此题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感情主旨,答题时须从大处着眼。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响晴”“温暖”。作者围绕这一特点,从三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先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扬济南是个“宝地”。然后写济南的山,由济南的地理环境想象小山充满温情,再写到雪后的山景等。最后写济南的水,写出水的澄清和多情,充满赞美之意。

第二题:设计此题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让学生从品读文本人手去挖掘情感。

作者热爱冬天的济南,对她充满赞美之情。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很多,如“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等。

第三题:设计此题是为了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他们的使用效果。答题时应从修辞的作用人手,体会作者描绘出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落脚在作者流露的感情上。

如第2小题,这段文字写小雪覆盖的山坡。“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真是神奇之极。“山们”运用了极含感情的拟人手法,“带水纹的花衣”照应了“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突出是小雪,而不是大雪或中雪。“穿”字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山坡的状态。写山腰,“害了羞”三字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夕阳斜照薄雪娇美的情态,还是扣住了“小雪”与“奇妙”来写。进一步点出了“妙”字。第四题:设计此题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名篇名句,对学生的思想、语言进行熏陶渐染。【类文品读】 济南的夏天 郭奕明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济南夏天的天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②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③就这样煎熬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天还是这么热。

④突然,柳条稍微动了一下。谢天谢地,终于起风了。一会儿工夫,风大起来了,吹得尘土和纸屑乱飞。我高兴地跑出去,享受这珍贵的凉风。看天上,好像是天公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浓浓的乌云迅疾地盖住了半边天。

⑤风一阵紧似一阵,可是那整整一天积攒下来的热浪却总也赶不走。“啪嗒”,一个凉凉的东西打在我身上,雨!而且这么大的雨,刚开始下,雨点就有五分硬币那么大!雨点不断地往我头上落,头上顿时感到凉凉的,真痛快!那讨厌的热浪仍然缠着我的腿和脚,马路仍然烫人。⑥雨,越下越大了,最后一丝热气终于被‘‘驱逐出境’’了。密集的雨点砸到人身上,还真有些疼呢!我真像一只落汤鸡,赶紧往家跑。这时,雨更大了,窗外只见白晃晃的雨水,没头没脑地往下浇。那一排柳树闪着翠绿的颜色,使劲地左摇右摆,像是在狂欢;天上电闪雷鸣,像是在快乐地欢呼!⑦过了半个多小时,雨下小了——更小了。最后只是轻轻地蹦雨星。天晴了,云散了。天空碧蓝碧蓝的,那、陕要落山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柳树经过风和雨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欲滴。⑧济南的夏天就是这样——多变。1.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的闷热的?请简答。

3.第④段中从哪几方面描摹了暴风雨的即将来临? 4.第⑤段描述出了雨、的特点。5.暴雨后,文中又描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有何作用? 6.划分层次,使用符号标明正确的是()A.①一②/③一⑥/⑦一⑧ B.①一③/④一⑥/⑦一⑧ C.①/②一⑥/⑦一⑧ D.①/②一⑦/⑧

(参考答案:

1、总领全文

2、侧面烘托,以“柳树垂头丧气”“知了热得很难受,拼命喊叫”的描绘,给人以炙热感。

3、声、形、色

4、疾、猛

5、“云散”“天蓝”“快要落山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作用:既反映了济南夏天的特点“多变”,又交代了时间。

6、D)

《济南的冬天》单课单练 课内一练 打牢基础

1.选出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A.发髻(jì)肌肤(fǔ)澄清(chéng)B.伦敦(dūn)着落(zhú)镶边(xiāmg)C.狭窄(zhǎi)宽敞(chǎng)贮蓄(chǔ)D.水藻(zǎo)害羞(xiū)济南(jǐ)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

A.刮风 依靠 慈善 垂柳 B.晒着 绿苹 暖和 横卧 C.园圈 温晴 水纹 水墨画 D.摇蓝 斜射 稍微 烦燥 3.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溪流吟着一首小诗。

发掘潜力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4.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 ② ③ ④。5.画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C.本体是树尖上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6.用“——”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7.对加点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8.这个语段主要是写()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

创新应用

9.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答题。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指出“秀气”一词的表达作用,并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改写句子,要求着重突出小山的秀气。)

10.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_____________ A.有欢快唱歌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的歌唱 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欢快唱歌的小鸟 D.有欢快唱歌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11.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试飞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地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2)为纪念周村开埠100周年举行的纪念活动,对于 周村古商埠文化,促进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独”主张,停止“台独”活动,两岸关系即可展现和平稳定发展的光明前景。

A.标志发扬放弃 B.显示发扬摈弃 C.标志弘扬摈弃 D.显示弘扬放弃 课外一试 冬雨

①清晨,拉开门迈入楼道,就听到楼顶的木制盖板上有“沙沙”“吧嗒”“乒乓”的声音。

②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在这“大雪”的节令,在一场瑞雪之后,竞然下了一场小雨!听惯了西北风的呼啸,忽然听到这雨声,让人觉得严冬已过去,又置身于春风春雨中了。

③楼外,雨小,雾大,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东飘西洒,悄无声息,要不是偶有几个大雨点,你就看不见它。冬雨虽然似乎来错了季节,却也有情,落在你的脸、脖子里,并不给你寒意。

④冬雨会躲进雾里,跟你捉迷藏,神秘兮兮。雾蒙蒙,隐住村镇,裹住树,:宠着一个神秘的世界。近处,雾中房屋、树木、电杆,蒙蒙咙咙,影影绰绰,似海上若隐若观的山岛,又如烟波中耸着桅杆的船舰。⑤雾缓缓消退,树木从雾的纱幔里走出来。杨树虽已落尽了叶子,然而,男卜学在枝头的褐色的苞头,经雨水润泽,有些膨胀,像初春欲放的苞蕾。

⑥雨更小了。人们立在雨中谈笑,小孩子们蹲在如镜的小水洼边,和自己的影子相视而笑,指点着,戏逗着。不少人打了伞,红的、黄的、草绿的、天蓝的……绘着各种图案,远看,仿佛翩翩的彩蝶。

⑦应该说,在北国,冬雨总该是不正常的,而这“不正常”却也别有情愫,启发了我的新思维,让我体味到造物主的“不拘一格”。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不是吗,这几年,在不少发愤图强、追求高远境界的人们的心里,严寒的冬在缩短着,温暖的春在提前着,炎热的夏和金灿灿的秋似乎在延长着。

⑧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冬雨,你该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你引起我对春的向往和呼唤,让我早早地盼春来。你牵着我的思绪超越了一个严寒的没有绿野和鲜花的季节,让我似乎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季节已经早早来临。

1.①②③段依次从 觉、觉、觉写冬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④⑤⑥段分别写雨中的、和,充满了诗情画意。

2.④段主要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雨中的雾,请简要说说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此段中的表达作用。

3.②段“在一场瑞雪之后,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中的“竟然”二字是针对“ ”而言的。

4.⑦段“冬雨不是老皇历,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中的“老皇历”是指 ;“老皇历有些页码念不得了”的特殊含义是

5.本文和课文《济南的冬天》描绘的都是我国北方冬天的景色,一是写冬天的雨,一是写冬天的雪。但二者所表达的感情,又有所不同。请你将不同处指出来。

答案一览 课内一练 打牢基础

1.D 2.A 3.A

发掘潜力

4.山上;山尖;山坡;山腰5.D 6.山的肌肤;忽然害了羞。7.D 8.A

创新应用

9.强调了济南雪后山景美丽而娇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改写:虽然只下小雪,但济南的小山太秀气了,是受不住大雪的。10.D 11.C

课外一试

1.听视触雾树木人2.略3.北国的冬不就是下雪的季节吗? 4.北国的冬本是下雪的 陈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生活实际了。(意思对即可)5.本文主要赞扬了冬雨,冬雨是“春的急先锋,春的精灵”,赞扬冬雨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而课文通过写济南“温晴”的特征,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之情。

第二篇:八年级上下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巴东三峡(刘大杰)

2、周庄水韵(赵丽宏)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4、*走进纽约(刘成章)

口语交际——摸拟旅游咨询写作——写一篇游记

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

第二单元

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许基仁等)

6、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等)

7、*生命之舟(梁家新等)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士珍)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写字——写一则本地或本校消息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新闻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0、*谈语言(王力)

11、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2、*懒惰的智慧(凯利)

口语交际——交流格言写作——写一篇议论文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

(一)第四单元

1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4、范进中举(吴敬梓)

15、、*选举**(秦文君)

16、*山米与白鹤(贝特西•贝尔斯)口语交际——开一次头脑风暴会写作——缩写小说

第五单元

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

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巴里•齐默尔曼等)

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杨振宁)口语交际——“小院士”科普讲座写作——说明事理

综合性学习——环保小课题研究

第六单元

21、小石潭记(柳宗元)

2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3、*游恒山记(徐霞客)

24、*满井游记(袁宏道)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过故人庄(孟浩然)游山西村(陆游)渔家傲(塞下秋风景异)(范仲淹)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口语交际——古诗漫谈写作——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行楷字的书写原则

(二)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7、曹刿论战《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

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口语交际——劝说写作——改写《曹刿论战》

附录一名著引读

(三)附录二语法知识

(二)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老王)课文全解

《老王》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杨绛,1911年出生,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2、相关知识: 杨绛散文的白描写法

杨绛散文运用白描手法,少修饰乃至不要修饰,由表及里,最直观的还是语言。下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这位散文作家巧妙运用白描手法的高超技艺。

⑴白描用于渲染环境。如《干校六记》中描写学部的干校迁往明港,菜园班全伙拆除旧菜园所有建筑的情景:“只见窝棚没了,井台没了,灌水渠没了,菜畦没了,连那个扁扁的土馒头也不知去向,只剩了满布垃圾的一片白地。”虽然没用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心的修辞,没有比兴的手法,但“旧菜园”的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还使读者读后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⑵白描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如《回忆我的姑母》写她骂敌的情形:“据那里的传闻,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军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还他们从三姑母四邻抢到的财物。”用平淡朴实的文字给我们勾画出了一个不畏强敌、勇敢的人。

⑶白描用于勾勒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情感。如《干校六记》中两次的送别。第一次是一家人送钱钟书先生上车:“墨存走到车门口,叫我们回去吧,别等了。彼此遥遥相望,也无话可说。我想,让他看我们回去还有三人,可以放心释念,免得火车驰走时,他看到我们眼里,都在不放心他一人离去。我们遵照他的意思,不等车开,先自走了。这段平淡的文字透露出作者复杂的心情。那时的钱钟书已经是近六十岁老人了,居然被派遣作先驱队队员,当小青年使用。为了叫一家人放心,免得彼此难过,钱先生叫家人先走。于是“我们遵照他的意思,不等开车,先自走了。”我们知道,钱先生没有多少生活能力,日常生活尚需杨绛和圆圆照顾,让他去当先驱队员,能让人放心吗?杨绛先生没有说出来,但我们心里有数。第二次圆圆送杨绛先生走:“上次送墨存走,有我和啊圆还有得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闭上了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就是这些平淡白描式文字透露出了作者的深情。

⑷白描用于展现生活情景。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用朴素白描手法,白描了学成回国的学者夫妻,丈夫受排挤,妻子操持家务以及一些日常的枝节。凡此种种都给人一种温婉平和的感觉。

从以上几发面可以看出,白描手法也可以使文章获得很好的艺术效果。杨绛散文在温婉平实的文字中显示了作者优美的风格。

二、字词积累: 惶恐:惊慌害怕。荒僻:荒凉偏僻。

滞笨:呆滞笨拙,也就是迟钝,不活动,不聪明,不灵巧的意思。取缔:明令取消并禁止。

失群落伍:形容失去队伍、组织,孤单。降格:降低标准、身份等。扶病:带着病(做某件事)。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全文记叙了三轮车工人老王平凡的一生和不幸的遭遇,表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高尚的品格和美丽的心灵。

二、文章脉络

全文2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老王困难的生活境况和不幸的遭遇。

第二部分(5、6),写老王干活的情况,表现他为人老实、做事勤快、善良、本分的优秀品质。第三部分(7-22),写老王得病以致死去的情况,重点描述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的情形。

三、写作方法

1.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刻画细致人微。

(1)老王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文章用细致人微的刻画表现出逼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第三部分描述老王上我家送鸡蛋和香油的情景时,对老王的外貌、神态、动作都作了极为精细的描写,如外貌描写:“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动作、神态描写:来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着脚往里走”,走的时候是“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从这些描写中读者会仿佛亲眼看到一个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从而产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怜悯。

(2)对于叙述者的“我”,文章更多地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我”的感受。尤其是第三部分“我”送别老王时的一段心理描写和“我”听到老王死讯后的一段心理描写集中地表现了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对不幸的劳动者的真挚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我”“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我不能想象他是怎样回家的。”这一段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老王的关心、担心和“我”的愧疚的心情。又如:最后一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更是真实地表现了“我”当时复杂的心态:自省、愧怍、不安、悲伤、痛楚„„真是百感交集。

2.语言朴实自然,充满感情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琐的形容,平平淡淡,自然感人,这是学养深厚的大家手笔。文章对老王不幸遭遇的叙述十分简洁,语言平实,毫无雕琢。如第一部分的“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和“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他说,住那儿多年了”,简简单单地叙述,老王的生活境况就表现得十分清晰了。而“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寥寥数语,则把“我”善良、宽厚的知识分子性格表现无遗。又如:在第二部分对老王送冰和送钱先生看病的简洁的叙述中,老王诚实、淳朴的性格也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文章用如此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四、问题探究

以善良之心去体察人之善良。

作者夫妇二人都是国内外闻名的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都有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认为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爱。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以善良之心去体察他人之善良。钱钟书的小说、散文中有这一点,杨绛的本篇作品也是如此。作者的善良和劳动人民老王的善良在本文中灼灼发光。

本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1.平等待人,关心老王。她常坐老王蹬的三轮,就常和他闲聊,问长问短,关心他的家世、住处、生活等情况。2.照顾老王,但不要老王照顾。作者夫妇不在家时,作者的女儿送大瓶鱼肝油给老王,帮助老王治好了夜盲症。虽这女儿这么做不是作者亲行为,但不也是受父母的影响。当老王送冰申明减半收费时,作者“不要他减半收费”;当老王在“文革”中看到作者夫妇受难申明不要车钱时,作者“仍一定要给他钱”。3.同情、感激、怀念老王。作者对老王的境遇每况愈下,直至他生病,始终抱着关切、同情的态度。老王上门来送东西,作者感动得不得了,连老王说的话也记不清,不仅“忙去”给他开门,还目送他下楼梯,直到“听不见脚步声”。回屋后,又感到抱歉。这一段文字写得很动情。而当十多天后知道,老王第二天就死了时,作者“总觉得心上不安”,一直到“几年过去了”,还是怀念老王,觉得对老王这个“不幸者”有所“愧怍”。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1.主动上门给作者家带送冰,而且破格优惠“减半收费”,服务周到。2.“文革”开始后,知识分子落难,工资被扣,有些“工人”正是逞威风之时,而老王对作者夫妇当时的处境尤其关心,“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生怕作者夫妇更为艰难。3.带着重病,双手拿着礼品,坚持着上门来感谢作者一家多年来对他的照顾。

五、语段练习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1.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2.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3.“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4.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第四篇:语文:第19课《济南的冬天》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

《济南的冬天》课文精讲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色。文章多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紧扣“温晴”二字,描绘了一幅济南冬景图,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现在,让我们在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的引导之下,一起——

1.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2.学习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3.品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景物的语句。4.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走进作者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三、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6月23日](十大文化偶像出炉)时间:6月6日—6月20日 参加人数:14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化偶像评选活动”于6月20日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生字辨识

济(jǐ)南 奇迹(jì)伦敦(dūn)暖和(huò)着(zhuó)落 髻(jì)看(kān)护 镶(xiāng)宽敞(chǎng)水藻(zǎo)贮(zhù)蓄 澄(chéng)清 2.重点词语注释

[响晴] 晴朗无云。[响亮] 这里指天气晴朗、燥热。[温晴] 温和晴朗。[安适] 安静而舒适。

[水墨画] 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贮蓄] 存放、储藏。[澄清] 清澈明亮。[空灵] 清净透明。3.同义词辨析 宽敞 宽阔

宽敞:宽阔,宽大。本课例句:“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宽阔:宽广空旷。

二、整体解读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突出“温晴”。】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鸟瞰全城,写阳光下济南的全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以上两段写小雪后的山色,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图。第三段是近看,第四段是远望。】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写济南的水色。极力描绘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作者使水藻啊,垂柳啊,水啊都带上了感情,似乎都在为这个济南美丽的冬天着想,添一点美。景活了,情也就出来了。作者一连用了五个“绿”,一个写绿萍,四个写水藻,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与开头呼应。】

“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

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突出“温晴”的特点,为下文作铺垫。

“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睛”的原因。“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一身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好像日本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个“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暗黄”的“暗”字非常准确地绘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穿”字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大”字,赞美之情全出。

“卧”字恰当地渲染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冒着点热气”的“点”字用得十分准确:“点”字是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冒热气,但只是一“点”,这就是“温”。如果去掉“点”,变成“冒着热气”,那就不是“温”,而是“热”了。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最后一段中,“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问题研讨

1.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1)《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句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晴之暖的转化,确实胜人一筹。

(2)《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2.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试分析本文如何运用此法写出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

本文开篇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突出“暖和安适”,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舒适的气氛。

3.这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反复诵读后,不免让人产生遐想:那是怎样的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呀!总该要亲眼看看才心满意足。产生这样的效果,与作者高超的写景艺术是分不开的。你感受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1)作者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写。沈括说:“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见假山耳。”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法。作者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绘城,不绘城的东南西北,只绘冬天济南的秀美睡态。绘山,不绘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征:“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绘人,不绘形体,只绘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为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绘,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①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霎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仅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4.本文与朱自清的《春》都是写景散文中的精品,试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①两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②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③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③语言运用的不同:《济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结合。

5.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甲生: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乙生:“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济南的雪后山景,想象一位秀美、娇小的姑娘穿上花衣的情态,喜爱之情不言而明。

丁生:“古老的济南„„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师评: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再补充一点:“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是一块晶莹绚烂、玲珑剔透的水晶,是人间的瑰宝。

6.本文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济南的冬天——“温晴” 济南的山:鸟瞰全城 济南全景 一城山色 雪后斜阳

济南的水:城外远山 卧雪眠房 岸边垂柳 绿萍水藻

四、语言品析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作者想到的,为什么恰是“摇篮”?只因为“形”似吗?如果是,那作者为什么不说“竹筐”?)

“小山”挡住了“寒”风,让山圈里的济南人感到温暖;“摇篮”能挡住“寒”风,让摇篮里的孩儿感到温暖。温暖,是“摇篮”与“山”的“神”似点。“竹筐”则不具备这些。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与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对?)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气。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3.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分水里照个影儿呢!(景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可是作者往往把它们当“人”来写。试说说加点的部分应如何理解,有什么好处。)“不忍得冻上”表示水对“绿的精神”的爱怜,对垂柳的心疼。“在水里照个影”表明垂柳也爱美。这样,不仅描写了藻绿、水清、柳美,而且通过它们的相互爱怜表现它们的协调配合,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使人感到这些景物好像有了灵性而更加热爱它们。

提至“摇篮”,唤起了你的什么感受?是不是感觉仿佛又回到妈妈的怀抱——温暖舒适。这正是小山的可爱之处。

你注意过小雪后房屋的情态吗?好好观察观察吧!

你能感受到景物间相互爱怜的情趣吗?你是不是更加热爱它们了? 体验活动

1.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过《一些印象》,其中包括《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冬天已如此令人向往,济南的秋天又有什么特点呢?课下阅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你一定能有所发现。

2.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的冬(春)天”的短文。练习全解

一、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本文首先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与北平、伦敦及热带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温晴”二字,统领全文。在写过对济南的总体感受之后,分别写济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写济南冬天的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五段描写济南冬天的水。极写水藻之绿,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写水“不忍得冻上”,具体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继而又拓展视野,将天光、山景、水色融为一体,将济南描绘得明丽多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二、细读课文第三段,说说作者如何形象而有序地描绘了雪后山景的美妙。

先说写作顺序:第一句先用“最妙”二字概括雪后山景的特点。然后分别描写了小雪下的矮松、山尖、山坡和山腰的不同风景色,基本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

再说写法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多用比喻、拟人,语言形象生动。写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的看护妇”,非常贴切,而且新颖;描写山尖上的雪,把它比作给蓝天镶上的“一道银边”;写山坡景象,把那种黄白相间的景色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把山坡本来的面貌比作“山的肌肤”,色彩和形态逼真,富有动感,十分传神;而写夕阳下山腰的雪景,则把山上的薄雪当人来写,说它“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三、朗读下列三组句子,体会每组两个句子之间的细微差别,并讨论加点词的表达作用。本题中的几组句子,它们的不同点就是每组中第一个句子分别用了语气词“呀、吧、呢”。在表达效果上,第一组,用了“呀”,就把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叹之情传达出来,而这种感慨和赞叹之情又是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来的,读起来让人感到自然、亲切;第二组,用了“吧”,不仅表达了推测的意思,而且增加了商量的语气,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读起来非常亲切;第三组,用了“呢”,使语气变得更加舒缓、自然。

这些词语反映出老舍语言的一贯特色: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就像和老朋友话家常一般,但在平易朴实之间,又时时闪烁着作者非凡的智慧和语言方面的灵性。这种语言上的杰出成就正是作者长期积累、不断琢磨的结晶。

四、反复朗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体会作者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

此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加强语言感受能力,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第五篇:【中学教材全解】2014年秋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文相关资料 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文相关资料

1.创作回忆(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1933年1月写于狱中的一首抒情诗。

我在1932年4、5月间从法国回到上海。不久,我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即春地画会)。1932年7月12日,我们12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后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我有期徒刑六年。一天早晨,我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许我反复修改。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叫“大叶荷”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土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所以,我在诗里写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了,被父母带回去了。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大堰河”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她与前夫生了三个,前夫死后,从邻村上姜村招赘,又生了两个。1953年和1973年我两次回家乡,都去看了他们。《大堰河》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1953年和1973年,我都到她墓上去了。

这首诗写好后,我就放在身边。后来要解到苏州去了,就把这首诗以及其他一束诗稿交给狱中的难友,托他出狱后带给我的朋友李又然。李把这些诗送到了《春光》杂志,发表于1934年该刊第1卷第3期,为了避过敌人的注意,我就根据本名蒋海澄的谐音第一次用了“艾青”这个笔名,以后我的第一本诗集即取名《大堰河》(上海群众杂志公司1936年出版)。

(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2.《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艾青将真实感受渗透于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形式中,赋予了这首诗以极大的艺术魅力。

一、形象美。别林斯基曾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真挚深沉的情感渗透在感人美妙的形象中是《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一大特点。诗人用真情实感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一生受尽“人世生活的凌侮”,但始终保持着

旧中国劳动妇女勤劳、淳朴、善良美德的大堰河形象。诗人用清新的笔触掺和感激的泪水,首先勾勒出一位普通农妇的轮廓:大堰河是童养媳,她没有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大堰河是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幼小的诗人,点睛之笔是整日劳作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我们从诗人真切温馨的回忆中,看到一颗善良的母亲的心。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自己的乳液后“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像一组特写镜头,真实生动地刻画了她勤劳淳朴的形象和宽厚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渗透着诗人对保姆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大堰河的形象之所以深刻感人,还在于诗人着力描写了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她在年节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还曾做过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可谓是绘声绘色传神的描写,她死时乳儿不在她身边,她“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含泪而去了,她对乳儿的爱是这样催人泪下。诗人选择一系列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充分表现了大堰河心灵的美,使大堰河的形象更加崇高更加完美。诗人以儿子般的虔诚和挚爱塑造了一位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真实感人的形象。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她凄凉的身世,而且感受到了一颗善良、慈爱、宽厚的心。诗人的真情实感完全倾注在美的形象中,没有那些具体形象的描绘,就如树没有根,没有土壤,因此借助美的形象抒发情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二、意境美。

意境美是《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又一个重要特色。诗的抒情性,不仅渗透在美的形象中,还寓于美的意境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物象、场景、形体抒情,将一种情感转变成一种美的意境,具有画面感。艾青曾说:“诗人应该有和镜子一样迅速而确定的感觉能力,——而且更应该有和画家一样掺和自己情感的构图。”这种渗透感情的构图在诗中的体现是鲜明的:诗人在五岁时被父母领回家,大堰河望着乳儿流下眼泪;大堰河在诗人家“含着笑”艰苦劳动,大堰河临死前轻轻唤着诗人的名字;大堰河在年节为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以及做那不能对人说的梦„„这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在运用绘画手法时,并不是对自然景物、人物的简单复制,而是力求做到与诗中表现的情感达到完美统一,所以诗中的画面渗透着诗人对乳母的深情厚谊,对乳母品格的赞美,是饱含感情的画面。意境美,除一幅幅的画面,还在于它的色彩,诗人曾赴法国巴黎学习绘画,受西方诗人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色彩的运用,诗中的色彩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主观感情的表达。诗中出现色彩对比:诗人回到家时出现的画面是“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这是一个豪华的环境,与大堰河家“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两个客观环境的不同(即阶级的不同),又从物象色彩到感情色彩揭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诗人在豪华的父母家感到做了“新客”,忸怩不安,丝毫感受不到温暖,而在大堰河贫寒的家中,却感受到无限的抚爱。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地主家庭的憎恶,对乳母的怀念。诗人在第12节写“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里的“紫色”富有象征意义,伤痕往往是紫色的,“紫色的灵魂”也就意味着带有创伤的灵魂,这既概括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也渗透着诗人对旧世界的忧愤。诗人将绘画艺术运用于诗歌,物象与意象达到和谐统一。

三、形式美。

完美的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抒情的独特方式在于运用散文的形式抒发情感。艾青诗歌的散文美表现在对口语的运用上,经过提炼的质朴无华的群众口语,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如诗中写道:“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这节明白质朴的语言,充满了诗人对乳母的深情。诗中不仅运用朴实的群众口语抒发情感,还采用适合表达诗人感情的自由体形式。诗行长短相间,错落

有致,大量运用排比句式,产生内在的节奏美,如诗的倒数第二节: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一连串“呈给你„„”的排比句式,有长有短,虽不押韵,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感情起伏激荡,形成一种内在的节奏美。诗中大量吟唱“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犹如抒情乐章的主旋律,使感情更加奔放,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势和音乐感。

以上从诗歌的形象美、意境美、形式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艺术特色,艾青曾说:“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以独特的构思、浓郁的情感、完美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富有特色的语言,开拓了自由体诗的新阶段,把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3.艾青的诗歌创作

(1)唱出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有人曾问我:在整个中国20世纪诗歌史上,最感动你的诗人是谁?我脱口而出:“艾青。” 艾青天生具有诗人气质,他在巴黎留学时,本来学的是绘画。他感受敏锐,感情深沉,文笔疏放而流畅。最重要的是,他的诗都来源于他对现实语境的直接经验,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诚挚关心。他秉承浪漫主义的一些主张,强调诗人自己先要有强烈的情感,而且要比较直接地把热情呈现出来,要达到皮肤与皮肤接触、呼吸与呼吸交融的效果。艾青本人在许多场合曾表达过这样的诗学观点:“要说由衷的话,就必须自己内心里的确对自己所歌颂和赞美的东西发生了强烈的感情,不说出来就不舒服,这就决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吐自肺腑的心曲。”艾青诗歌中的题材是日常的,语言也是口语,他写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感受,使千百万人和着他诗歌的节奏歌与哭。

艾青的诗歌是为时代立言、为人民请命。从感人的广度和共鸣的深度上,当时比较重要的诗人,如卞之琳、何其芳和戴望舒等人迅速被艾青超越。因为其他诗人的作品虽然也挺独特、优美甚至深刻,但缺乏血和泪。早在1939年,就有人说: “„„卞之琳先生他们的诗不坏,但是他们的诗不能使我血脉跳得更快,做我应做的工作。”他的意思是,艾青的诗不仅能令人愉悦,催人思考,而且能鼓舞读者投入到火热的哪怕是危险的斗争中去。诗人穆旦是卞之琳的学生,他在1940年的一篇文章中说,艾青的诗“会摇起你年轻的精力,鼓舞你更欢快地朝着斗争,朝着光明”。

诚然,艾青不仅控诉罪恶、暴露黑暗,而且热爱光明,向往幸福。他的诗让读者宣泄心中的痛苦和烦恼,但并不让人消沉、绝望,而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快感。读着他的诗,你会流泪,但还没读完,你就会抹去眼泪,以实际行动去争取自我的也是民族的自由与解放。(2)《大堰河——我的保姆》悲悯与感恩

1932年,作为一个美术青年,由于在上海从事进步绘画运动,艾青被国民党上海当局关进了监狱。他失去了画具,只好进行比较简便的诗歌创作。这一写,就一发而不可收,就写出了他个人也是新诗史上最感人的诗篇。没想到,一位大诗人就这样从监狱中诞生了。这再一次证明,“不幸”是诗歌的温床——对于诗人诗歌来说,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在那批“狱中诗篇”中,最催人泪下的,是《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年1月14日,这是个数九寒天,大墙外雪花纷飞,囚室里寒气彻骨。艾青以颤抖的手、颤抖的心,一气呵

成,写下了这首一百多行的长篇抒情诗。他以无比的激情表达了他对底层劳动者勤奋与善良品性的同情与赞美,也表达了对为富不仁、世道不公等现象的仇恨和诅咒。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它写的全是真人真事。“大堰河”是艾青幼小时候的奶妈,曾对艾青关怀备至,使艾青感念一生。艾青说,这首诗“是出于感激的心情写的„„我幼小的心灵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还是深深地爱她”。艾青本是地主的儿子,但他憎恨他那庸俗、势利而愚昧的父亲,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反而歌颂起佣人来。这表现了他进步的社会观以及只有大诗人才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据说,这首诗的第一个读者是艾青的一个狱中难友。那人已经被判了死刑,他用上海话念诵这首诗,念着念着,就哭了。艾青知道自己在诗歌上的尝试成功了,因为他对诗歌的首要也是最高的要求就是让人哭。此诗于1934年5月发表后,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读者纷纷给编辑部写信,对它表示首肯。不久,它就传到了日本。在东京的一次朗诵会上,一个留学生哭着读了这首诗,听众中也有人噙着泪水。

在中学里,当我初次读到这首诗时,那保姆的动作、形象、神态活灵活现地展露在我眼前,因为我觉得她很像我那日夜劳作的母亲。对这样的劳作场面,诗中有着极为具体的描写:“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我想,此诗的感人魅力和动人奥秘主要就来自这样的描写。在诗的最后,艾青替天下所有的儿子向母亲呼唤道:“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下载八年级《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课文全解及同步训练(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济南的冬天》备课资料、课文全解及同步训练(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