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知识竞赛通知
九年级语文组关于举行语文知识竞赛的通知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满足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的愿望,发展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九年级语文组在教务处领导下,在年级组的大力配合下,决定举办九年级语文知识竞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参赛对象
九年级学生。名额分配:每班各6名。
二、参赛事项
1.报名办法:各班由该班语文老师按以上分配名额选拔学生,于11月11日(星期一)早上将名单交赵组长处,并安排好学生准时参加。
2.竞赛内容
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着重考查学生的中考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和必背诗文。注重创新的主观性题目,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精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3.时间安排:竞赛时间11月12日(星期二)下午4:30---6:10 4.竞赛地点:九年级晚自习室。
三、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奖项设置为:一等奖六名,二等奖十名,三等奖十四名,优秀奖十八名。
永昌七中教导处 九年级组 九年级语文组
二0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二篇:知识竞赛通知
安北委办[2010] 4号
北关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
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辖区各企业: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全民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丰富“安全生产月”活动内容,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现将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6月1日至30日
二、参加人员
全区(含社区、农村)安全监管人员、各企业干部职工和广大居民群众
三、活动要求
1、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这次竞赛活动的意义,这次知识竞赛活动是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安全生产月”活动重要内容。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此项活动组织好。
2、各单位要精心安排,专人负责,按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答题,于6月20日前将试卷交区安委会办公室。
3、活动将设置组织奖和个人奖若干名,对获奖者将分别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北关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日
第三篇:知识竞赛通知
关于转发《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举办<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知识竞赛的通知》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08日
来源:政策法规科李守彬
点击数:25
各县、区统计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市局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举办<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知识竞赛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本次竞赛的参赛对象
本次比赛我市参赛对象包括:东营市和各县区统计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统计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分管统计的领导和统计工作人员;各级统计机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三上”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的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社会公众。
二、精心组织好本次竞赛
本次竞赛时间紧、范围广,各县区统计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要高度重视,将本次活动作为纪念《统计法》颁布3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按照国家通知要求,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并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发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各地要结合本次竞赛,在本地区、本系统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制宣传活动,积极为第三次经济普查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组织方式及上报要求
(一)本次竞赛由各县区统计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分别负责组织本地区所有参赛对象参与答题活动。社会公众自行参与的,答题卡直接寄送至《中国统计》杂志社,也可送至县市区统计局。
(二)请各地将前四类参赛对象的答题卡分别装入信封,并在信封正面注明参赛对象类别名称和答题卡数量,并将答题卡于2013年11月5日前统一送至统计局政策法规科。
(三)竞赛活动结束后,各县市区统计局要认真总结,于11月5日前将总结材料电子版传送至统计局法规科。总结要简洁清晰,切勿长篇大论,具体内容分组织方式、宣传途径、组织各方参与活动的数量等。此次活动的组织情况将作为年终全省统计法制工作评选依据之一。
东营市统计局
2013年10月8日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
举办《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知识竞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
为纪念《统计法》颁布30周年,广泛深入宣传统计法律知识,营造依法组织开展统计工作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良好社会氛围,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30周年纪念宣传活动的通知》(国统字〔2013〕22号),特组织本次《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知识竞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题目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拟定。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可登录中国统计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
2013年9月18日
第四篇:语文知识竞赛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目复习
1、公共服务行业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名称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需要加注汉语拼音的,应当书写在规范汉字的()。
A.上方 B.下方 C.左侧 D.右侧(答案:B)
2、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A、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
B、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德文
C、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日文
D、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
(答案:A)
3、中国文坛第一知多少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4、万物由来
“记者”以前叫什么
1905年以前,中国的新闻记者有过许多别的称呼,但就是不叫“记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长的报纸上海《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05年30余年间,报上登了不少“新闻”,却从无“新闻记者”的称谓出现。在应该称“记者”的地方,却称之为“友人”、“访事”、“采访”、“访员”等名称。
1875年7月7日,《申报》首次刊登招聘访事的告白,应聘担任访事的条件是:“必须学识兼长,通达事务,并人品端方,实事求是者。”这里,“访事”就是当时对记者的称呼。
以统一的“记者”一词代替其他杂七杂八的称呼,是报刊大改革的成果。1905年《申报》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向国外报纸学习,把日本报纸上习用的“记者”、“新闻记者”的汉字语汇移植到中国来,从此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才有了一个统一的专称。这是《申报》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报史上的大事。
第一次出现“记者”一词的日期是1905年3月10日,当天《申报》所刊一篇题为《论今日各国对中国之大势》的论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记者又何必再烦笔墨以渎吾同胞之听哉!”
“文学”原为官职名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赶考试,被举考官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即是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语文”一词的来历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谢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5、2007年春晚公布的四副春联及获奖的20幅春联
公布的四副春联:
和睦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和美
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和顺
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和谐
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
6、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一不做,二不休)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二一添作五)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三下五除二)表示差不多时用(八九不离十)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小九九)表示归根到底时用(九九归一)表示把握大时用(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九牛二虎之力)表示信心十足时用(十拿九稳)表示距离远时用(十万八千里)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小黑板)
杜鹏程(鹏程万里)陈残云(风卷残云)王任重(任重道远)
刘海粟(沧海一粟)丁慧中(秀外慧中)焦若愚(大智若愚)
7、成语主角
闻鸡起舞——祖逖;
纸上谈兵——赵括;
惊弓之鸟——更羸;
负荆请罪——廉颇; 破釜沉舟——项羽;
七步成诗——曹植;
韦编三绝——孔子;
单刀赴会——关羽; 对症下药——朱熹;
铁杵成针——李白;
指鹿为马——赵高;
完璧归赵——蔺相如;
卧薪尝胆——勾践;
凿壁借光——匡衡;
鞠躬尽瘁——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轲; 乐不思蜀——刘禅;
三顾茅庐——刘备;
入木三分——王羲之; 杀妻求将——吴起; 四面楚歌——项羽;
煮豆燃萁——曹植;
背水一战——韩信。
8、成语之最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一落千丈)落差最大的瀑布。
(一字千金)最贵的稿酬。(一本万利)最赚钱的生意。
(一手遮天)最大的手。
(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
(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一日千里)跑得最快的马。
(一尘不染)最干净的地方。(一掷千金)最浪费的行为。
(一文不值)最便宜的东西。(一身是胆)胆最大的人。
(千钧一发)最危险的时候。(羊肠小道)最狭窄的路。
(一目十行)最快的阅读。(天涯海角)最远的地方。
(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顶天立地)最高的个子。
(十全十美)最完美的东西。(无可救药)最重的疾病。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晴天霹雳)最反常的天气。
(度日如年)最长的日子。
(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
(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一步登天)最长的腿。
(顶天立地)最高的人。(轻如鸿毛)最小的人。
(无孔不入)最尖的针。
(一言九鼎)最重的话。
(金玉良言)最贵重的话。
(一览无余)最宽的视野。
(脱胎换骨)最大的手术。(包罗万象)最大的气量。
(天壤之别)最大的差异。
(无边无际)最大的地方。
(天翻地覆)最大的变化。(无米之炊)最难做的饭。
(风驰电掣)最快的速度。
(取之不尽)最多的资源。
(一日三秋)最短的季节。
(度日如年)最长的一天。
9、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10、数字猜成语
12345609(七零八落)1256789(丢三落四)1+2+3(接二连三)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5 10(一五一十)9寸+1寸=1尺(得寸进尺)
选择题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A)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A)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A)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B)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A)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B)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B)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B)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C)
10、唐代人可以称“父亲”为:
“箜
A、伯伯 B、哥哥(B)
11、“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D)
12、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
A、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B、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C、善于掩盖事物本质(A)
13、屈原是春秋时代哪国人?
A、吴国 B、楚国 C、越国 D、齐国(B)
14、神话《白蛇传》中“白娘娘盗仙草”盗的是: A、人参 B、冬虫夏草 C、灵芝(C)
15、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A、因蜀锦而得名 B、因锦江而得名(A)
1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哪个风景区? A、华山 B、黄山 C、峨眉山 D、天姥山 D、庐山(D)
17、《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位于: A、甘肃 B、新疆 C、青海(B)
18、“初出茅庐”中的“茅庐”本意是指谁的的住处? A、刘备 B、诸葛亮 C、司马光 D、司马迁(B)
19、”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A)
20、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A、驾车 B、骑马 C、奔跑 D、飞行(C)
21、“来龙去脉”的成语产生于:
A、历史研究 B、风水勘探 C、政治事件(B)
22、维纳斯是希腊神话中的
A、智慧女神 B、爱神和美神 C、自由女神(B)
中级
1、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
A、杨玉环 B、貂蝉 C、赵飞燕 D、西施(C)
2、《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A、皇帝 B、诸侯王 C、贵族 D、重臣(B)
3、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木兰诗 B、木兰辞 C、琵琶行(A)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被现代人所向往。请问:被称为“菊月”的月份是: A、八月 B、九月 C、十月(B)
5、李清照的《如梦令》里的“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A)
6、”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
A、唐代一位诗人 B、唐代一位高僧 C、一种官职(C)
7、以下哪件事是《水浒》中梁山好汉武松所为? A、倒拨垂阳柳 B、汴京城卖刀 C、醉打蒋门神(C)
8、“名花解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女子非常美丽 B、花艳丽 C、花通人性 D、美女善解人意(D)
9、“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那么杨时等待的目的是:
A、拜访 B、请罪 C、道谢 D、辞别(A)
10、我们常把那些一知半解,却喜欢在人前卖弄的人叫: A、半截剑 B、半段枪 C、半面 D、半瓶醋(D)
11、什么时候适合用“七月流火”来形容?
A、炎炎夏日 B、夏去秋来 C、春去夏来 D、秋去冬来(B)
12、“汗流浃背”的典故出自西汉周勃,他 “汗流浃背”的原因是:
A、衣服穿得太多 B、劳动太卖力气 C、打仗拼死厮杀 D、答不出皇帝的问题(D)
13、京剧中,饰演性格活泼、开朗的青年女性的应是: A、青衣 B、花旦 C、彩旦(B)
14、柳永词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么迷离伤感。请问,人们常提到的“杨柳”是指:
A、一种树木的名称 B、两种不同的树木的名称 C、与树木无关(B)
1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A、刘邦 B、项羽 C、韩信 D、张良(C)
16、“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A)
17、西方童话中,猫头鹰常以最聪明的角色出现,是因为猫头鹰:
A、头脑聪明 B、活得长久 C、与人长得相似 D、经常保持思考的表情(B)
18、民间故事《梁祝》突出反映了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哪项基本制度? A、男女平等 B、一夫一妻 C、婚姻自由(C)
高级
1、“东床快婿”原本是指:
A、司马相如 B、王羲之 C、刘邦 D、诸葛亮(B)
2、“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曹操 B、刘备 C、谢安 D、孔子(C)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谁说的?
A、席勒 B、雪莱 C、歌德 D、徐志摩 E、舒婷(B)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的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A、鬼节 B、死节 C、冥节 D、聪明节 E、寒食节(E)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A、赤壁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E、淝水之战(C)
6、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 A、下棋 B、种花 C、武术 D、驾车 E、舞蹈(D)
7、”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A、晴雯 B、袭人 C、黛玉(A)
8、由成语“墙头马上”的原意可知,元朝白朴所著的《墙头马上》属于什么类型的杂剧? A、武侠 B、言情 C、战争 D、伦理 E、历史(B)
9、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E、应天书院(A)
10、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 A、王昭君 B、杨玉环 C、貂蝉 C、西施 E、赵飞燕(C)
11、有一个很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请你猜一猜:有一种事物,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你知道这种事物是什么吗? A、一种鬼怪 B、一种远古动物 C、人类 D、树(C)
12、“斯芬克斯之谜”中的“斯芬克斯”的身躯是: A、马 B、狮子 C、老虎 D、蛇(B)
13、文学史上,有四部《变形记》,其中写人变成甲虫遭遇的那一部的作者是 A、阿普列尤斯 B、契诃夫 C、奥维德 D、卡夫卡(D)
14、《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什么东西而服了19年的苦役? A、一瓶葡萄酒 B、一杯牛奶 C、一片面包 D、一块饼干(C)
第五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通知范文
河南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
商丘市教育局关于转发《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 2014 年河南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的通知》的通知。望你们认真学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安全知识水平,积极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参加此次活动,最大限度提高参与面。各学校校长及安全工作负责人、班主任、安全课教师全体参加,城区学校全体学生及农村有条件学校学生必须参加,并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加。市教育局将派专人通过习网竞赛管理账号按月查 询各单位学习情况,对于组织不力,学习不积极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各地各学校每月月底将本单位学习情况统计上报至市教育局安全稳定科(邮箱:sqjyaw@163.com)。省教育厅研究,决定于3月31日-11月30日举办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活动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进一步推进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全面促进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通过竞赛活动,向全省中小学生普及和宣传有关交通、溺水、消防、用电、饮食、地震、气象、网络等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危急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协办单位:中国·习网(http://)
三、参赛对象参赛对象为全省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含幼儿园教师和家长)。
四、活动形式安全知识网络竞赛题库以音频、视频、图像、动漫等多媒体 和图书为表现形式,实行学习、练习、竞赛相结合。参赛者依托互联网进行答题,系统自动评卷、即时公布成绩。
(一)参赛方式
1.竞赛分为小学1-3年级组、小学4-6年级组、中学组(初中,高中)、教师组、家长组。
2.各学校依据实际情况,设立本校竞赛管理员(由各学校自行指定),竞赛管理员通过竞赛管理平台生成参赛账号,并组织、协调全校各班级师生、家长登陆竞赛平台参赛。学校竞赛管理员通过习网()点击进入河南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的专题网址(http://henan.jingsai.ciwong.com),通过竞赛页面“竞赛管理员在线登记”窗口进行登记和获得本校竞赛管理账号。学校竞赛管理账号权限和功能:(1)学校参赛班级、学员账号管理:(账号永久使用)已参加过往届竞赛的可直接重置密码,导出账号参赛;新参赛班级,通过管理平台添加参赛班级名称,学生姓名,系统自动
生成老师、学生、家长的参赛账号;竞赛管理员将各班级师生、家长参赛账号和密码导出并由班主任下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参赛。(2)竞赛查询管理功能:学校能及时查询、了解竞赛组织及参与情况,指导和督促学校、班级和学生参与竞赛;提供学校各年级、班级的安全竞赛测试数据分析,指导学校做好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工作。
3.学校安全竞赛管理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中小学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电子课程(免费)(安全教育日、防震减灾日、消防安全日、交通安全日、春季开学、秋季开学、暑假假期、寒假假期安全8个专项)组织学生开展安全主题班会,也可利用安全知识题库发布竞赛考前模拟测试卷进行模考或期末测评。
4.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以下方式组织学生参赛。
方式一:以班为单位,由学校竞赛管理员协调,班主任组织 学生集中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参加竞赛。方式二:学生也可以在放学后,把班主任统一分发的账号和密码带回家,利用晚上或周末在家里和家长共同上网参加竞赛。
5.参赛者根据个人账号和密码,登录中国·习网的河南省第三届中小学校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专题页面,系统会根据其年级属性自动分配对应组别竞赛题目。组织参赛的学校将免费获得由习网赠送的“学校一站式互动教学平台(校园版)”云服务(服务期:5年)+中小学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系列电子课程资源。该平台遵循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提供了专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网络集体备课平台”“高效课堂平台”“电子作业平台”“习信家、、、校互动平台”,可有效实现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二)竞赛时间2014年3月31日—11月30日。网上学习和答题时间为每天8:00——21:00。网上答题以提交答案日期为准。
(三)奖项设置1.奖项设置 中学组个人一等奖200名 个人二等奖 400名 个人三等奖 800名班主任优秀奖200人教师参与奖200个家长参与奖200个
2.幸运奖评奖办法:每日电脑参赛选手中随机抽取10名幸运选手(1)本次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参加竞赛的学生,以竞赛成绩和竞赛所用时间作为排名标准(先计算成绩,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再计算时间),全省统一排名,最后通过系统综合评定一、二、三等奖获奖学生。题量及限定时间标准如下:
中学组50道 25分钟班主任组 50道 25分钟老师组50道 25分钟 家长组50道 25分钟
(3)优秀校长奖、优秀竞赛管理员奖:对参赛组织得力、参与热情高的学校校长和竞赛管理员进行奖励,按照学校的参赛总人数和学校各年级、各班级总人数的参赛累计的总积分,由系统自动排名产生获奖名单。
(4)优秀班主任奖:对参赛组织得力、参与热情高的班级班主任进行奖励,按照班级总人数和获奖累计的总积分,由系统自动排名产生优秀班主任奖的获奖名单。
(5)教师参与奖:教师参与奖,以竞赛成绩和竞赛所花费时间作为排名的标准(先考虑成绩,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考虑时间长短),最后系统综合评定优秀教师参与奖。
(6)家长参与奖:进入参赛的家长,以竞赛成绩和竞赛所花费时间作为排名的标准(先考虑成绩,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考虑时间),最后系统综合评定优秀家长参与奖。
五、活动要求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各级教育部门和各地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学生不能到网吧参加学习竞赛活动。
(二)中小学校要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广泛发动,充分协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此次竞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加大对竞赛活动的宣传力度,组织各班利用安全主题班会电子课程资源(43课时各年级全年主题班会系列课程资源、永久免费使用)开展主题班会课、充分发挥校园报刊、学习园地、宣传栏、广播、网络等作用,加强宣传,采用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竞赛查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习网客服(400-800-5500)获得竞赛管理和查询账号,及时查询、了解本地区各单位、各学校的竞赛组织情况和安全主题班会课学习动 态,指导和督促学校、班级和学生参与竞赛。
(四)表彰办法,省教育厅将对获奖的单位给予表彰,同时把全省中小学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成绩纳入“平安校园”考核内容。个人获奖名单将在竞赛网站上公布,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表彰。
(五)竞赛期间,省教育厅将不定期抽查,了解学校开展安 全教育及组织安全知识网络竞赛的情况。
六、联系方式
河南省教育厅:刘志清 联系电话:0371-69691896习网竞赛支持:杨 阳联系电话:***习网技术支持:刘梦虎 联系电话:***竞赛活动咨询:联系电话: 400-800-5500学校一站式互动教学平台:服务电话: 0755—29356978
E-mail: hezuo@ciw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