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传统节日来源习俗相关诗句
除夕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各大传统节日标志
由来: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习俗:守岁、放烟花、吃粽子。诗句:《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春 节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由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夏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习俗: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诗句: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由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习俗: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诗句:《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立 春
由来: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习俗:吃春饼、春卷,诗句:“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来历: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规定全国禁动烟火,以寒食表示纪念。习俗:不生火、吃寒食、扫墓 诗句:《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节
时间:农历三月初八
来历:又叫踏青节,又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习俗:烧纸、上坟、踏青 诗句:《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拿出准备的食物,丢进江里,以免伤害屈大夫的身体,后发展成粽子。习俗:吃粽子、赛龙舟。诗句:《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历: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习俗:妇女比赛针线活 诗句:《七夕》五代(杨璞)未会牵牛意如何,须邀织女弄金棱。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来历:元朝末年,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相关诗句:[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习俗: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
诗句: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冬 至
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来历:《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诗句:《邯郸至冬至》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到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腊八节
时间:农历腊月初八
来历: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习俗:喝腊八粥,祭祖敬神,腌制腊八蒜。诗句:《腊八》清.夏仁虎“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已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第二篇:传统节日习俗及诗句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 扫尘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诗 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
4、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
5、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孟浩然)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
习俗:吃元宵 观灯 耍龙灯 耍狮子 踩高跷 划旱船 扭秧歌 打太平鼓 诗 句: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
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
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唐寅)
清明节:
时间:春分后十五日,冬至后的106天(公历4月4-6日)习俗:禁火 扫墓踏青 荡秋千 踢蹴鞠 打马球 插柳 放风筝 诗 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
3、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
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
端午节:
时 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诗 句: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
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张建封)
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李静山)
4、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老舍)
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
习俗:文人赏月民间拜月 中秋宴吃月饼 玩花灯舞火龙 诗 句:
1、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重阳节:
时 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 诗 句:
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卢照邻)
2、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
3、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杨衡)
4、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
5、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第三篇:传统节日习俗及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诗句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 扫尘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诗 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
4、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
5、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孟浩然)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
习俗:吃元宵 观灯 耍龙灯 耍狮子 踩高跷 划旱船 扭秧歌 打太平鼓 诗 句: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
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
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唐寅)
清明节:
时间:春分后十五日,冬至后的106天(公历4月4-6日)习俗:禁火 扫墓踏青 荡秋千 踢蹴鞠 打马球 插柳 放风筝 诗 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
3、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
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
端午节:
时 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诗 句: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
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张建封)
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李静山)
4、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老舍)
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诗句: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
习俗:文人赏月民间拜月
中秋宴吃月饼 玩花灯舞火龙 诗 句:
1、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重阳节:
时 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 诗 句:
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卢照邻)
2、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
3、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杨衡)
4、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
5、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第四篇: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日期、诗句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14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28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二月廿一(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1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1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22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16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10年。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第五篇:传统节日诗句
1.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月
【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