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时间:2019-05-15 13:1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第一篇: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的风俗习惯

1、挂春联

2、粘福字

3、贴年画

4、祭灶王

5、迎财神

6、逛花市

7、(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逛庙会

8、舞龙舞狮

9、门神

10、放鞭炮春节食俗蒸

年糕,元 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

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

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

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

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1.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

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

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

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

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前一天:寒食)(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

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

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

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4.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悬艾叶菖蒲端午食粽赛龙舟喝雄黄酒《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吃巧果投针验巧穿针乞巧(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赏月、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苏轼:水调歌头(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插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1.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二篇:中国传统节日来历、风俗、诗句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故事、诗句、风俗活动

一、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来历: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除”意思是“交替”;“夕”意思是“夜晚”。故除夕之夜,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有“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风俗活动: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诗句:

(唐)范成大《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发现“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风俗活动:贴春联、放爆竹、敲锣鼓、吃饺子、拜年。诗句: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元宵节:

阴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来历: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

风俗活动:吃元宵、踩高跷、挂花灯、猜灯谜。诗句:

(宋)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立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来历:我国历史上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风俗活动:吃春饼、春卷。用布制作小娃娃或公鸡,佩戴在孩童身上。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用鞭子打春牛(用泥做)三下,将泥牛打烂,土而洒在农田。

诗句:

《附三醉 立春》 :

撷来新韭碧参差,金脍银芽色色丝.; 一片软云细细裹,奉与父老报春知。

五、寒食: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来历、故事:春秋时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介子推。于是介子推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

风俗活动:不生火、吃寒食、扫墓。诗句: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清明节:

来历:农历三月初八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风俗活动:烧纸上坟,踏青,开展体育活动。诗句: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

来历: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风俗活动:吃粽子、赛龙舟。诗句:

文秀《端午》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八、七夕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来历: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阴历七月七日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 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风俗活动:妇女比赛针线活。诗句:

五代·后唐的杨璞《七夕》: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九、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来历: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风俗活动:晚上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赏月,吃月饼。诗句: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重阳节:

我国古代以九为阳,阴历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

来历、故事:相传东汉时费长房对汝南人桓影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风俗活动:做茱萸袋、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诗句:

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一、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冬至节。

来历: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风俗活动: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诗句: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十二、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来历: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得道成佛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风俗活动:喝腊八粥,祭祖敬神,胭脂腊八蒜。诗句:

清·夏仁虎《腊八》: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第三篇: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我国传统节日 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晶。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浓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雅俗共赏。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生活的精彩画面。

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阳数,象征着吉祥、幸福、光明。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从此就过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今。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和高度文明的民族,祖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有趣的节日。九九重阳是阳气极致之日,两九相重,日月并阳,阴阳之气交接,为了避免邪气之侵袭,遂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以避祸求福的风俗。

民间在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最旺盛的时节,因此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重阳节赏菊的传统习俗,所以这天又称菊花节。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制作材料:糯米,玉米,红豆,南瓜,白糖,少许橄榄油。

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在1989年时,中国政府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登高、赏菊、吃重阳糕,而是一种信息,老年人更需要关爱,需要快乐和健康,孝敬长辈,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四篇:我国传统节日的对联

我国传统节日的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我国传统节日的对联,请参考!

我国传统节日的对联

上联:爆竹一声除旧岁

下联:桃符万户换新春

上联:爆竹声声辞旧岁

下联:梅花点点庆新春

上联:爆竹声声辞旧岁

下联:春联户户迎新春

上联:喜鹊登枝盈门喜

下联:春花烂漫大地春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上联:发福生财吉祥地

下联:堆金积玉富贵门

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

下联:喜上心头气象新

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

下联:福满人间喜事多

上联:开门迎春春扑面

下联:抬头见喜喜满堂

上联:向阳门第春常在 下联:富贵人家庆有余

上联:向阳庭院花开早

下联:勤劳人家喜事多

上联:春风吹绿门前柳

下联:华灯映红窗上花

上联:全家共饮新春酒

下联:举国同迎富贵年

上联:华夏有天皆丽日

下联:神州无处不春风

上联:欢欢喜喜辞旧岁

下联:高高兴兴过新年

上联:万象更新春光好

下联:一年巨变喜事多

上联:红梅点点风日丽

下联:春意融融人杰灵

上联:玉树暖迎沧海日;珠帘光动锦城春

下联:玉府珠林罗典籍;瑶阶瑞石出芝兰

上联:玉地祥光开泰运;金门旭日耀阳春

下联:玉海金涛千里秀;红楼绿树万家春

上联:玉露滋花盈馥郁;春梅报信吐芬芳

下联:玉龙吐宝庆吉日;金凤含珠贺新年

上联:玉宇祥和春煦煦;华堂吉庆乐融融

下联:古柏青松存晚节;芝兰翠竹展雄姿

上联:古渡桥头铺锦绣;新居院里启仁风

下联:龙飞凤舞升平世;燕语莺歌锦绣春

上联:平安竹长千年碧;富贵花开一品红

下联:节日人同佳日好;今年花胜去年红

上联:东风一过千里绿;南燕双飞万户春

下联:东风已绿南国草;春信才开北岭梅

上联:东风喜报开心事;南燕衔来满眼春

下联:东来紫气西来福;南进祥光北进财

上联:可珍土地忙中乐;有味诗书苦后甜

下联:北海云生龙对舞;丹山日上凤双飞

上联:术业宜从勤学始;韶华不为少年留

上联:四海三江迎新岁;千家万户庆丰年

上联:四海九州皆丽日;三山五岭尽春晖

下联:四海春光随处好;满天雨露应时新

上联:四海春新增百福;九州日丽值千金

下联:四面青山明眼耳;十分春色怡心胸

上联:四面抬头皆见喜;万家祝福共迎春

下联: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

(.)

上联:生涯不老松筠志;造化还添雨露恩

下联:生意如春春意好;财源似水水源长

上联:生意兴隆春意美;财源茂盛水源长

下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上联:乍观小院添新色;多谢春风去旧尘

下联:乍观柳岸千重绿;偏爱寒梅一品红

上联:生活美如竹叶翠;家庭荣似牡丹红

下联:鸟语早随阳气发;人心长望暖风吹

上联:鸟语花香歌丽日;民康物阜乐尧天

下联:鸟韵入帘时正午;花香浮动日初长

上联:处处桃花频送暖

下联:年年春色去还来

第五篇:本地传统节日风俗调查

本地传统节日风俗调查 项目负责人:时杨2008级28班

一、研究目的俗语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更有甚者,三里五村,风俗更不相同。邹平民俗,邹平这方水土的人们千百年来生活习惯的积累与沉淀,它已不成文的约定俗成性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与意识。它,宛如广袤无垠的如来佛之掌,任孙行者变来变去,也永远逃不出去。民俗的约束力,依靠的不是法律,却比法律更深广;它依靠的不是科学的验证,却比科学更普及。它依靠的是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和穿透时空的世俗文化力量。

解读这部民约法典,方可真正登堂入室,真正解码民情,从而移风易俗,因而导之,走上科学、健康、多彩的文明之路。

二、研究方式:上网查资料、查询有关书籍

三、研究结果

20世纪50年代以前,农村全为传统岁时时节,民俗事象沿袭千年,深入人心,具有强大的时空穿透力。1949年以来,经历半个世纪移风易俗的强大变革,许多陈旧落后的节俗,已渐渐淡化,但尚难绝迹。“文革”十年,传统习俗一律归入“四旧”,属硬性禁止与批判之列。广大农村仅春节尚有极少的民俗活动,其他岁时节俗,几乎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因为集体经济的大锅饭未能解决温饱问题,连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民族特色食俗也不复存在。1980年以后,节俗文化逐渐复苏。同时,一些新的习俗也逐渐形成。

【青龙节】

华夏子孙,龙的图腾崇拜沿袭千年,号称“龙的传人”.龙主水,主云雨,农耕文明时期,农民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然对龙尤为敬重。二月二日,俗谓之龙抬头,称为“青龙节”。明清以来,引龙、打囤、炒豆等风俗活动盛行。邹平一带盛行打囤和炒蝎豆。

二月二吃蝎豆,据说一年之内不被蝎子蛰。旧时农村害虫中蝎子为最,妇女儿童最怕蝎子,俗说“毒如蛇蝎”。蝎豆由黄豆炒制。预先将黄豆在糖水或盐水中浸泡,捞出晾干,拌上细沙土炒出来,或甜或咸,香脆可口。同时用糖水和黏米面,切成菱形面旗子,与蝎豆一起炒制。家中有属龙的,不得在二月二这天炒蝎豆,要在前几日炒出。如今,二月二青龙节还沿袭着吃蝎豆的习惯。

【半年节】

农历六月初一为半年节。民间有过半年节的习俗。

六月初一,正值麦收结束,新麦入仓,旧时有敬天祭祖的习俗。敬天,供品是新麦面粉蒸的馍馍或包的水饺。庭院中摆上香案,燃香烧纸,向北磕头,意在感谢苍天赐福,获得丰收。六月初一祭祖,意在让祖先尝鲜。因此,当地民众又叫“上新麦子坟”。

六月六,古为天贶节。天贶,即天赐的意思。宋代假托这一天降下天书,圣君明主看过,就可以把天下治理的人寿丰年,国富兵强。民间则多在这天将衣服和书籍搬出来晾晒,免得夏天发霉,生蛀虫。故六月六又称“晒衣节”。当地还有在这一天吃炒面的习俗。预先将麦子放在水中淘洗,捞出晾干,放在大铁锅中炒熟,然后磨成面粉,用热水或凉开水加红糖拌着吃,别有风味。炒面可存放较长时间,据说六月六日的炒面可以治腹泻。

【中元节】

长山旧志风俗中记载:中元,祀先,荐新谷。

农历七月十五日,邹平除祭祖以外,还要祭祀后稷,成为古风遗存。《孟子·滕文公章句》云:“后稷教民稼檣,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为了纪念后稷,人们在中元节这天,将他请到庙宇里,摆上供品,请他品尝。同时还有荐新谷的新俗,俗称“拔麻棵棵”。这天清晨,到村外秋田里,拔取少许黍子、谷子、秫秫、芝麻,用茼麻捆成一束,置于院门屋顶之上,或插于院门外一侧的墙缝里。拔取的谷物是最差的,意思是让后稷祖师看见庄稼长得不好,希望他再教一些种田的窍门。也有的是拔取最好的谷物,意思是告知祖师后稷,今年谷物丰登,感谢祖师的恩德。拔取最差的,表示自谦;拔取最好的,表示自豪。目的都是追念农业祖先后稷,年年岁岁永志不忘。

四、心得体会

中国先民的祖先崇拜是原始崇拜中最为突出的一种,它与主流意识儒家倡导的孝道伦理融为一体,薪火相传,一直延续到现代文明社会,对华夏文化与民族心理影响至深至巨。

下载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传统节日及风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我国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

    小学作文:我国的传统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洋溢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清秀,散发了浓浓的详情,也陪伴着小小的我快乐成长。 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想必大部分孩子也是如此。 春节的......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值中秋节的来临,为了让孩子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这次的中秋节庆祝活动,注重让孩子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

    我国传统节日来历和风俗习惯

    我国传统节日来历和风俗习惯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元旦: 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范文)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篇一: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白族 侗年 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 农历二月 渔潭会 农历八月......

    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全文5篇)

    家乡传统民俗文化 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被视为过年的开端。小年的日期在不同的地方有所不同,分别为: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相传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说法,......

    母亲节来历及风俗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

    西方传统节日及日期

    新年(New Year) 1月1日 圣诞节(Christmas)12月25日 感恩节(Thanksgiving)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4月1日 母亲节( Mother's Day)。日期是每年的5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