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设计者姓名
李
叶
所在学校
电白县林头中学
所教年级
九年级
研究学科
语文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44070396@qq.com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很多传统节日已被人们逐渐冷落、淡忘,反而
国外 的一些节日正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 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相反,对于外国的一些节日就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
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
族文化。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
(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就是生活。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初步培养学生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
)让学生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
)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
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这是源于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是开学第
一周安排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这个课题与学生本身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有很
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通过开展课题研
究希望学生能探究节日的形成、发展、传承等。让学生更熟悉了解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
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
有影响的因素。)
学生的共性表现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生是林头中学初三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富有
创新精神。、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熟
练运用网络和图书室查找所需资料。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学生的差异有:
1、学习能力高底不同,沟通和交际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能力差别。、学生初次接触探索性问题,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陌生。学生综合素质高低
不等。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
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
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
2、撰写调查报告,图片展示,举行报告会。
3、学生制作宣传画报和手抄报。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资料前期收集,推荐书目、网站。征用学校电脑室、图书室。
学生准备:、相关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表。、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网络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和网址。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
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
和培训
(初步认
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成立研究性学习小
组。、了解本课题的学习
目的意义。、学习了解本次活动 的步骤、方法、各项要
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
民俗的照片,介绍中国
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
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 的积极性和兴趣。
2、让学生了解本次活
动的目的、步骤、方法
和要求。、组织学生对研究课
作提问和谈想法。
课时
第 二
阶
段
课
题
准
备
阶
段
提出和选择
课题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传统习惯?
又
有哪些民俗文化?
指导课题定位 - 课时
成立课题组、学生根据兴趣选择
研究内容。
2、根据学生的选择内
容分出小组。、出示研究内容。
2、指导小组分工。
形成小组实
施方案、小组分配各人的职
务。
2、制定计划。
3、形成方案。
审核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 实施阶段、收集资料,设计相
关调查问卷,整理资
料。
2、撰写总结,准备展
示,制作宣传板报。
1、介绍书籍、网站等
资料收集指导。
2、随时协作监督各组
组员配合工作。、为学生解决随时出
现的问题。
一个星期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设计者姓名
李
叶
所在学校
电白县林头中学
所教年级
九年级
研究学科
语文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44070396@qq.com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很多传统节日已被人们逐渐冷落、淡忘,反而
国外 的一些节日正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 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相反,对于外国的一些节日就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
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 族文化。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
(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就是生活。
(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初步培养学生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
(
)让学生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
)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
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这是源于初三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献给教师节的一份特殊礼物,是开学第
一周安排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这个课题与学生本身生活息息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有很
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通过开展课题研
究希望学生能探究节日的形成、发展、传承等。让学生更熟悉了解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
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
有影响的因素。)
学生的共性表现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生是林头中学初三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富有
创新精神。、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熟
练运用网络和图书室查找所需资料。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学生的差异有:
1、学习能力高底不同,沟通和交际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能力差别。、学生初次接触探索性问题,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陌生。学生综合素质高低
不等。
四、研究的问题、内容和方法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来达成这一目标)、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
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
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1、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
2、撰写调查报告,图片展示,举行报告会。
3、学生制作宣传画报和手抄报。
六、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资料前期收集,推荐书目、网站。征用学校电脑室、图书室。
学生准备:、相关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表。、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网络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和网址。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
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
和培训
(初步认
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成立研究性学习小
组。、了解本课题的学习
目的意义。、学习了解本次活动 的步骤、方法、各项要
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
民俗的照片,介绍中国
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
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 的积极性和兴趣。
2、让学生了解本次活
动的目的、步骤、方法
和要求。、组织学生对研究课
作提问和谈想法。
课时
第二
阶
段
课
题
准
备
阶
段
提出和选择
课题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什么传统习惯?
又
有哪些民俗文化?
指导课题定位 - 课时
成立课题组、学生根据兴趣选择
研究内容。
2、根据学生的选择内
容分出小组。、出示研究内容。
2、指导小组分工。
形成小组实
施方案、小组分配各人的职
务。、制定计划。
3、形成方案。
审核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课题
实施阶段、收集资料,设计相
关调查问卷,整理资
料。
2、撰写总结,准备展
示,制作宣传板报。
1、介绍书籍、网站等
资料收集指导。
2、随时协作监督各组
组员配合工作。、为学生解决随时出
现的问题。
一个星期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篇:“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名称 研究小组长: 研究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摘要 正文
一、问题背景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四、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课题的有关问题。
2、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计划表。
5、了解相关技术的要求,商议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
1、出示一组关于民风民俗的照片(包括节日、娱乐活动、食物)
2、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激发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对研究课作提问和谈想法。
4、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骤。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1).提出和选择课题 学生活动:
1、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2、中国各个地方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统的习惯?处理过程是什么样的?
3、了解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哪些?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意义?
4、随机采访百姓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样的态度?从中反映了什么?我们应不应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谈谈自己的体会。
5、查阅资料和调查访问,收集各项中国各项民风民俗,并从收集了解到的民间风俗资料中,谈谈自己产生的一些想法,对中国风俗的继承与发扬有什么好建议?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研究、讨论各个问题。
2、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协助学生选好研究内容与课题。
(2)成立课题组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确定自己的选题,每7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选出组长,填写小组分工合作表。
2、各小组成立后,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教师活动:
1、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强弱搭配,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工作到位。
2、制订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每一位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学生活动:
1、收集有关中国各地民风民俗资料活动。
初步收集相关资料。本活动采取的形式多样,例如:到图书室查阅、到计算机室上网搜索资料、网上采访各地少数民族。
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取小组分小队的分散方式。让一部分同学上网搜索资料,其余的同学到图书室查阅广泛搜集各类相关书籍资料。第二阶段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有关群众,特别是采访一些老一辈老人家。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收集有代表性的相片。
2、讨论活动心得体会。各小组扼要汇报研究情况,重点是各小组向其它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收集的资料内容中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讨论活动过程的心得和体会。
3、汇编研究活动作品。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员将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材料整理成宣传小册子、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教师活动:
1、通过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人员和采访人员。
3、给学生一些明确的走访线路。
4、给小组长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5、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6、提供有关作品材料模板。例如:宣传小册子制作向导、摄影作品制作向导、“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写作指南等。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研究总结:
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其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风俗特色。春节前还要进行的活动有:扫尘;贴春联;倒贴“福”字等。
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端午节。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小孩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系在手腕脚腕处,用以避邪,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方才摘下。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文化底蕴,在国人心中往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个国家都具有本国特色的节日,节日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凝聚力,一种潜在的社会内涵。我们必须以端正的态度,优良的思想看待我国的传统节日,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知识性,这是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我们不能脱离民族的根,无论是青少年儿童还是老一辈人民都应支持传统节日,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结束语
在2个多月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了解了很多关于当地人民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多本地民众交流、学习。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并从中溶合了语文教学之中,以生活实际体现语文。学生的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提高了调查、访问、合作、分析、评价等能力;同时,经过了一系列的展示、制作活动和写作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方法与意义,使学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活动中,还有待提高评价方面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待提加强对较被动的学生作好指引,以及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块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所属年级: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
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列举课题名称
成立课题组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和评审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七、总结提高
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意见与建议(在研究性学习结束时,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填写)。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4)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4、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6、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7、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制作相应宣传小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研究小学生早上的饮食
所属年级:
小学各年级
课题组成员:陈厚富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 :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
了解现在中学生早餐情况,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查找资料。2.实地考察。
四、实施的步骤
五、活动所需的条件
六、成果形式:
论文、调研报告、文字、图片资料等
结题报告
• • •
题目 摘要 前言
正文(研究对象、方法、手段、步骤、参考文献 研究结果、不足及进一步研究之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