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寻找春天
所教年级 小学二年级 研究学科 语文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和自然环境,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计划、有意识地开展思维活动。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物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思维活动的“加工”,提高学生自己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审美能力、丰富知识、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新课改重视本土、校本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热情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个研究主题意在引领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春天的特点有更深的了解,并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3、课题介绍
本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以本地的自然环境为主要资源,适合小学生兴趣,通过对身边的景观、动植物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寻找春天”的研究性学习主题,以观察和认识“春天的特征”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去读解春天、赞美春天。由此培养学生观察、应用、表达、欣赏的综合性语文能力,感悟大自然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环保意识,并通过网上搜索、访问访谈、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研究能力和积累应用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小学二年级小学生喜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分析、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知识增长速度快,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们还难以处理,因此本次研究要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了解春天、欣赏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课程研究的活动过程中走进春天、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和大自然的美。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互助,收集春天的童话故事、描绘春天的秀丽景色、赞美春天的诗文与歌曲等,增加学生课外知识量,开发返朴归真的语文教学观;通过学生自己撰写赞美春天的文章和口头描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通过上网查资源、阅读书籍、调查访问、、展览交流、成果汇报等一系列活动来达成预定的目标。
学生可能选择的子课题有:
1. 春天的花草;
2. 春天的的动物;
3. 春天的赞美诗;
二、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通过本次研究性主题学习,搜集春天的资料,制定小组研究方案,并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克服困难,最终取得研究成果,过程是辛苦的,成功是快乐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生在合作研究学习中,做到资源共享,学会与他人分享,同时通过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上传资料,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果会以调查研究、诗歌朗诵、歌曲欣赏、故事会、作文评比、图画展览、摄影大赛等形式展现出来。最后集中各小组的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网站的建设,上传资料、展示交流,分享成果的喜悦。
六、资源准备
以身边的大自然环境为主要资源,结合图片、影视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知识。认真听取《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掌握学习课题选择的技巧、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的研究方法,并预习相关材料、做好准备。指导老师讲解研究性学习要点。给学生做一个关于《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准备演示文稿)1课时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讨论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2、酝酿适合自己的课题。
1、通过头脑风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值得关注的课题研究主题。
2、全班同学与老师共同对每个同学提出的课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选择出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课题。2课时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成立课题组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讨论分工。
1、老师通过指导提供给学生关于研究学习的课题,供学生选择
2、老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工指导,明确细则。选出相应的负责人进行落实。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1、根据小组分工,由组长制定计划,组员按照计划进行调查、研究,查找素材。
2、通过查找素材,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完成方案设计表。
3、各小组完成方案后进行总结,分享研究成果。
1、教师提供研究方案设计表给组长。
2、听取小组的报告、总结。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
1、观察、收集各方面资料,整理并总结。
2、综合整理资料。
3、自主展示,交流研究结果。
1、指导、组织开展交流活动。
2、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多给与鼓励和帮助,如果有疑问及时解决。3-4课时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1、小组汇报和分享研究的成果。
2、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总结,小组进行点评。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1、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并给与点评。
2、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有效的进行调查研究。
3、组织学生写好心得体会。落到笔头。留下学习的宝贵经验。为下一次研究性学习开展做好铺垫。1-2课时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成功是快乐的。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积累和丰富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生在合作研究学习中,做到资源共享,学会与他人分享,同时通过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网站建设、上传资料,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块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所属年级: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有哪些人参与本课题的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
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六、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在这里先概述一下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以及各活动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列举课题名称
成立课题组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开题报告和评审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
七、总结提高
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意见与建议(在研究性学习结束时,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情况进行填写)。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与技能:
(1)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4)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2、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4、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6、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7、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制作相应宣传小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研究小学生早上的饮食
所属年级:
小学各年级
课题组成员:陈厚富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 :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
了解现在中学生早餐情况,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三纬目标阐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根据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查找资料。2.实地考察。
四、实施的步骤
五、活动所需的条件
六、成果形式:
论文、调研报告、文字、图片资料等
结题报告
• • •
题目 摘要 前言
正文(研究对象、方法、手段、步骤、参考文献 研究结果、不足及进一步研究之处等)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高二 研究学科 语文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课题组参与成员 指导老师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相反,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过程与方法:
(1)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3、成果:
(1)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
(3)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